如今的社会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今的社会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今的社会作文

如今的社会作文范文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大、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农村老年人离开故乡,到子女工作的城市生活。这些老人进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帮忙照顾抚育第三代,二是为了便于子女照顾他们,和子女团聚。他们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和问题。面对社会制度、政策的盲区,价值观念的差异,生活方式的转换,社会支持系统的弱化等情况,他们徘徊在城市主流文化之外,在城市生活被边缘化。随着社会发展,这类群体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进城农村老年人的文化不适应的现状

文化适应是指一种文化场域转移到另一种与其当初生活的文化场域不同的异质文化中后,个体基于两种文化认知和感情依附做出的一种有意识、有倾向的文化调整[1]。农村老年人进入城市生活,其文化适应主要表现为对农村文化的适当抛弃以及对城市文化的学习和内化。然而,进城老年人在城市更倾向于不表达、不行动,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文化,具体表现为:

(一)社会支持网络削弱

进城农村老年人积累的人脉资源是以农村生活系统为核心向外扩散开来的。在熟悉的环境里,他们的社交范围广阔、交往程度深入,容易获得社会支持和资源。来到陌生城市后,子女、孙子女和有限的较熟悉的人就成了他们与城市唯一的联系。他们与城市居民互动较少,即使存在交往也只是一般的工具性的关系[2]。很多老人认为自己与城里人没有交流的共同话题,甚至由于不懂普通话还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所以大多选择不与他们互动。在农村生活系统里积累的社会支持网络会被削弱甚至是切断,需要重构人际关系网络、增强与城市居民互动的广度与深度。

(二)角色认同低下

现代社会,老年期有时被当作无助的、无用的、依赖别人的时期,老年群体被社会公认为弱势群体,这种标签化的认知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进城老年人角色认同低下。从家庭角色来说,他们认为自己来到城市和子女一起生活,主要目的就是照顾孙子女和做家务,对干家务的责任意识很强,很多人认为只有通过做家务和照顾孩子才可以提升在家庭里的作用和地位;从社会角色来说,一些老年人认为自己是“没用的老太太和没用的老头”,感觉自己对社会的作用不大。进城农村老年人因为没有太多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而感到自卑,与城市居民交往时容易紧张,这种紧张反过来强化了他们对城市的不适应。

(三)消费观念难以改变

勤俭节约是我国人民推崇的文化传统,节俭是我国消费文化的主要核心。一方面,农村老人一般都经历过艰难的岁月,消费习惯受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人生的经历使他们养成了朴素节约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消费信息不足,倾向于增大储蓄,减少消费。城市城里消费水平比农村高出好几倍,这是进城老人一时难以接受的。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中,他们认为子女太过铺张浪费,注重吃穿,很容易与子女产生消费分歧。

(四)日常休闲方式单一

农村老人的日常休闲方式比较简单,一般包括聊天、看电视、打牌、打麻将等。而城里的老人通常会参加社区公共活动,比如:旅游、练太极、老年操、下棋等。进城老年人认为,农村的一些娱乐活动在进城后基本上就消失了,他们很难加入到城市老年群体当中去。加上子女的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老人散步谈心,且城市居民邻里之间走动较少,这使得他们的休闲生活更加贫乏,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三、社会工作介入

(一)理论与视角

1.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社会支持在实际生活中主要起着一种缓冲的角色,一个人通过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3]。针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而导致文化不适应的进城老年人,社会工作者致力于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解决他们的文化适应性问题。

2.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是指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的一种工作方法。以优势视角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不仅有助于服务对象对自身前景的乐观预期和展望,激发他们在困境中奋斗的信心,而且有助于社会公众消除对服务对象的偏见,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3]。进城农村老年人也是有自身优势,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身上有着质朴勤劳的特质,愿意与人建立情感性关系,具有一定的自立精神和抗逆力。因此,针对那些由于自我定位较低,甚至是自卑而导致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文化的进城农村老年人,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激发他们的自信和潜能,帮助他们全面认识自我、欣赏自我、接纳自我,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从而尽快地融入城市文化圈。

3.继续社会化理论

继续社会化指成年人经过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文化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继续社会化表明人的社会化即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塑贯穿人的一生[3]。在现代社会中,后一个方面尤为重要,这既是一个学习和接受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进城农村老年人要想尽快适应城市文化,需要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在农村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接受城市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

(二)社会工作者所要扮演的角色

1.支持者

对于进城农村老年人在融入城市文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社会工作者应该理解他们的烦恼,对他们的困难予以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在服务过程与他们一同面对文化适应困难,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多参加社区公共活动,尽量创造条件使进城老年人自立或自我发展,融入城市文化,过上充实的老年生活。

2.使能者

社会工作者运用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调动进城老年人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引导他们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自我决策,达到“助人自助”[4]。

3.资源链接者

社会工作者应该整合和协调多方面的资源为进城老年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结合进城老年人的需要介绍他们参加老年活动组织,丰富他们的休闲娱乐生活,使他们早日融入城市。

(三)进城农村老年人文化适应问题的个案工作介入

本文对进城农村老年人文化适应问题的介入,采取的是个案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过程:

1.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要对进城农村老年人的状况和需求进行初步的信息了解与评估,尤其要了解案主的心理状况。社会工作者要以尊重接纳的姿态使案主感觉到自己愿意与他一起面对困难,并且自己是可以信任的。

案主:来到城里以后,刚开始感觉很新鲜,等新鲜劲一过,就感觉心里难受啊。

社工:您能和我说说为什么心里难受吗?

案主:(迟疑了一会)唉!

社工:您放心,保密是我们社工的专业职责,您说出来看看我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助您的。

案主:说出来也好,憋在心里难受啊……

社工通过关心的语气和专注的聆听,向进城农村老年人表达同情心和无条件接纳,打消老人的防备心理,与老人建立专业关系。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对案主做盲目的承诺,以免服务对象产生错误的期望。

2.收集资料与问题评估

社工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要有重点,主要从个人基本信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来了解相关情况。社工可以直接与进城农村老年人会谈,以了解老人在适应城市文化时的压力,其内在的心理感受、行为表现以及为适应城市文化而做过的努力等。然后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比较,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实质与问题的成因,这需要社工兼顾社会环境和个人人格特性进行评估,避免将问题简单归因。

案主:在城里生活不自在,城里人和咱农村人处不来。

社工: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觉得呢?(澄清)

案主:唉!城里人见面不打招呼,平日里也不见邻里串门,冷清得很。

社工:那你平时闲暇时间都做什么呢?

案主:平时除了照顾孙女,也没什么事情可以做,哪像在老家还有姐妹陪着唠嗑。城里花费高啊,吃啥都要买,不像在农村吃啥都是自家种的不花钱。

社工:你是说不习惯城里的闲暇娱乐方式、消费习惯对吗?(摘要)

案主:是啊,待在这儿不舒坦……

在个案面谈的过程中,社工要适当地运用鼓励支持,澄清、对焦、摘要等技巧。案主有时会有意或无意说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这对社工了解案主的问题很关键,工作者要引导案主表达自己的问题和感受,直接或间接地收集资料,做好问题和需求评估工作。

3.制定工作目标与工作计划

在这一阶段,工作者要与案主一起制定具体的、可行的、有效的、双方认可的目标。考虑到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不高,社工需要在资源环境允许范围内根据老人面临的不同问题制定通俗易懂的、切合他们需求的目标。

4.服务计划的实施

工作者在实施服务计划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处境有时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社工灵活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和策略。如对于不和城市居民交谈的案主,社工可以采用非理性情绪治疗方法,改变认为城市居民嫌弃农村人,不乐意与他们交流的非理性认知。

社工:我来的时候看见小区里有很多老人在聊天下棋,很热闹呢。

案主:嗯,我不认识他们,城里老太太老头穿的比咱好,嫌咱没文化、没见识,不乐意跟乡下人聊天。(非理性认知)

社工:你没试过主动去与他们交谈怎么就确定呢?(澄清)

案主:他们在公园里研究书法,下棋啊,那我哪会呀……(越说越难过)

社工:嗯,我想你可能误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你上次不是说天天在家给孩子做饭吗,肯定烧得一手好菜,你也可以与其他老人分享照顾孙女和做菜的心得啊!

案主:对呀,我特别会做那个红烧狮子头,还有糖醋鱼……(兴奋、激动)

社工:看吧,你也很能干呢!咱也可以学习广场舞,唱唱老歌啊,谁能样样都会呢。(鼓励)

案主:嗯,我也觉得扭扭身子很不错,只是不好意思去扭。

社工:那下次我介绍个阿姨陪你一起去学怎么样?

案主;嗯,太好了!

对于进城农村老年人社会网络薄弱,闲暇娱乐方式单一问题,社会工作者要做好资源链接工作,鼓励他们参加社区老年活动,学习并参与城市娱乐方式,如老年操、太极圈、广场舞等。通过走出家门,加深与城市居民的互动层次和频率,初步构建自己的社会网络,丰富闲暇生活。同时引导案主进行反思,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适当的生活方式,学会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主动与城市居民建立良好和深入的人际关系。

5.结案与评估

任何助人活动都有一个期限,结案与评估阶段的任务是社会工作者结束与案主的关系,并对整个服务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估,其目的是巩固老人在主动适应城市文化过程中的成长和改变,增强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的能力。此外,还要处理好案主的离别情绪。评估是对案主提供的服务的有效性进行评定,其内容包括评估服务对象的改变状况,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服务介入工作的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的投入。

结案并不意味工作者不再联系案主,社工在结案一段时间后可以对进城农村老年人的情况进行回访,以确保案主能够独立地适应城市文化和生活。

如今的社会作文范文2

1.认真地研究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

1.1命题内容由窄到宽

在高考背景作文研究中发现,命题的内容从原来的家庭、学校已经上升到关注社会现象的趋势,现阶段的高考命题非常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学生对道德领域有一定的评判水平,跟随时展的步伐,自觉地关注国家政治的大事。命题内容由窄到宽,从原来的社会性、政治性的外部写照,逐渐的转向了人的内心健康心理框架,从原来的功利性转向了人文性的写作。高考命题的内容提倡学生的自由和自觉,让学生能够从身边的时事政治入手,有情可抒,有话可写。

1.2命题形势由紧到松

高考作文的命题,基本上经历了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到如今材料作文的转变,现在大多数的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以及新材料作文。在原来的高考作文中,一般都是记叙文或者是议论文,如今的高考作文形式宽松,不仅有记叙文、议论文,还有童话、散文、小小说、寓言故事、新编科幻故事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日常的日记、短评、读后感也逐渐的出现在了高考作文命题中。传统的高考作文对学生有很大的束缚,而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选择自己合适的题材以及叙述方法,不但降低了试题的难度,还实现了多样化的描写。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就要充分地认识到题材的自由变化,尽可能为学生展示灵活的作文教学方法。

1.3考察能力由少到多

在三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研究中发现,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道德社会的角度,进行哲理性和思辨性的评判。作文对学生的束缚逐渐的缓解,学生的视野逐渐开阔,思辨能力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作文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尊重学生新奇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提升。

2.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课堂教学

2.1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在如今的高考作文背景之下,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大作文教学观念。依托着学生熟悉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进行写作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多种题材的尝试。在作文教学中主张让学生将语文联系社会生活,坚持对社会独立的思考,在感受生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水平。文字驾驭能力是逐渐完善的,仅仅依靠技术的传导,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的写出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认识到时代对写作能力的要求,尽量的让学生拓展视野。写作方法必不可少,但是教师与时俱进的观念更为重要,要让学生认识到位,写作是为了弘扬个性,体现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写作中要增强的是社会的应有能力,而不是考试的水平。

2.2做好课堂作文的命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训练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课堂的命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写作效果,影响了作文的教学质量。在高考背景下,作文命题一般采用两种命题形式进行作文教学。一种是直接命题,教师在备课时为学生确定好准确的作文题目,学生审题之后即写作文。另一种是间接命题,教师并不给出作文题目,而是在之前的学习材料话题中,告诉学生写作的范围以及要求,让学生自主命题。间接命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考水平和想象能力,这也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中呈现的倾向。

如,在2015年新课标一卷中,高考作文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例子写一封信。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孩子提醒父亲不听劝阻,孩子最终选择报警,让警察对父亲进行了批评教育。学生可以从女儿、警察、父亲的角度,任意的写一封800字的书信。书信是日常作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体裁,很多学生都养成写书信的好习惯,这样在面对这个作文题目的时候就会感到得心应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加强各种题材作文的练习,拓展写作的题材和视野。

2.3选择开放的方式写作

如今的社会作文范文3

和往年一样,高考语文科的考试刚刚结束,各地作文题就引发了网络狂欢,有人评论题目出得好坏,有人忙着把作文题编成段子,有人在微博里写起了“微作文”,并因此登上了各种媒体的娱乐版。

高考作文之所以年年都是社会热点,有两个原因:一是在高考科目中,唯有语文,特别是作文,是大众都能理解且议论的;二是如今的学生母语表达能力普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人们在痛心疾首之余,更希望通过高考作文这一指挥棒,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学会写作。

正如一家IT公司的老板经常对员工说的一句话:“18岁之前,决定你前途的是数学成绩,18岁以后,决定你前途的是语文能力。”专业技能固然重要,语言表达作用不在其下。

希望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中学子不要把高考作文简单地作为应试的工具,而是能够通过高考作文感受到写作的魅力,同是命题作文,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或风趣,或思辨,或深邃。同时也希望出题专家和阅卷老师,不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绑住考生,让学生能将高考写作当成一次心灵的探险。

高考微作文试写热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网上开始流行高考微作文模式,社会各行各业都争相对高考作文进行微创作,从歌手到作家,从医生到运动员……在高考作文题目公布之后,都会一展身手。许多“好事者”热情地投身于高考仿写的作文游戏之中,其潜意识的深处是否也盘踞着一个挥之不去的“应试情结”呢?

比如今年全国卷关于同学关系的作文,众多网友纷纷以此题开始“舞文弄墨”。

某网友:初见,皆雀跃,美丽校园,恰同学少年,兄弟姐妹一片,其乐融融心互联,日久天长情意沉淀,性格环境也许隔阂显,宽容以待相互致歉,时光匆匆需留恋,世事如何变迁,同学情不变,虽难见面,心相牵,惜怜,念。

陈德远: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是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四年的校园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又是多么的短暂,在这一晃而过的时光中,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同学感情?也许,就在明天,我们各奔东西,再相见的时候,我们彼此白发苍苍。想念你们的时候,只能看看泛黄的毕业照。

曹竞:时光荏苒。彼时,高中3年,夹杂褪色的叛逆与最初的梦想,是青春岁月里如歌的行板。多年后重聚,仍然发现时光始终定格在美好的那些年,同窗共读,互济互助,彼此激励,是深厚的情谊,是琐碎的争执,陪伴我们走向成熟。

张京徽:看见同学长得比你帅,应以批评教育为主,不要动辄投毒;同学里如果有一个几次高考不中的农村孩子,对他好点,说不定他就是下一个成东青;背后的女同学喜欢拿铅笔戳你,别发脾气,忍痛想想沈佳宜;你男友是学校里的猥琐电脑天才,别逼他当下一个扎克伯格!

张国:如今同学聚会,有个段子不得不提,特别是室友,见面要拱手抱拳,说一句“谢当年不杀之恩”。这源于今年复旦大学一名学生疑似被室友毒杀的案件。类似的新闻屡见不鲜,以致网上有人感慨同学关系变质。其实,同窗反目相杀的案例,非独今日的特产,古往今来都不难找到。志怪小说《封神演义》里,申公豹对师哥姜子牙可谓“羡慕嫉妒恨”,总变着法儿搞破坏。另一对同窗反目斗法不休的老同学是鬼谷子门下的孙膑和庞涓。而大牌学者荀子教出的著名学生李斯和韩非――宰相和才华惊世的贵族公子之间的纠葛,千年来一直使人猜测,真的是李同学嫉妒韩同学的才华而害了他吗?

高考作文为何让人牵肠挂肚

古人云:“文以载道”,故此,比起其他科目,作文最能反映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字功底,也是在整个高考过程中唯一能够体现考生心声的一个部分。通过作文也能反映出考生对当代社会的思考与认识,也是社会了解这一代年轻人在想些什么的一个途径。可以说作文是最集中体现这一代人思想的地方了。所以,人们如此地关注考生的作文题目,实际上是对这一代人思想的关注。

但高考作文虽是语文试卷的一部分,分值却占不少比重,这个分数对于满分150分的语文考卷来说,无疑事关成败。顾忌到升学这个重要的原因,多数考生并不敢在高考的语文试卷上肆无忌惮地慷慨陈词。对此,西安中学教师、万言信《心灵告白》的作者――杨林柯先生的观点是:“第一流的文章应该是独抒性灵,但问题在于,一些写真情有棱角的文章被打入冷宫带来的副作用是让许多有个性的学生不敢再说真话。”2010年,江苏考生王云飞用古文写作《绿色生活》,这种古怪的套子里装的其实是真话的密码,但写真话有风险,就用难懂的古文来包装。因为,谁都不敢在关键时候,拿自己的前途命运开玩笑。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要么是堆砌文字,要么是道德伪装,很少有或不敢有真情实感的表达。尽管大师索尔仁尼琴有言――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都重。

人们都说,真情实感是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但真情实感,依靠人文精神的培养与造就。如果没有对自身和社会现实的密切关照,没有对生活深入地体察与思考,一切以考试为中心,难免思想空虚情感变异。因此,许多高考作文尽管长得模样喜人甚至时尚,但其实只有一个假模假式的空壳。

所以,高考作文应该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让那些个性鲜明、思想独到、性灵喷涌的文字成为主流。而那些言之无物、思想苍白、远离现实的文字,哪怕再怎么辞藻华丽,也不能盲目青睐。这是一种导向,更是一个思想碰撞、兼容并包的路标。

多方审题避免乌龙再现

高考结束后,随着高考作文大热的还有各地的作文题目和作文选题方面的瑕疵,都逐一被业内人士指出。仔细研究今年高考作文的诸多状况,真是有乌龙也有争议。

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将“英国作家戈尔丁”写成了“美国作家菲尔丁”;福建高考作文题是根据顾城的《忧天》写作文,对此,科普网站果壳网频道主编、自称“专业级业余天好者”的Steed指出:“流星通常是太空中小颗粒高速闯入地球大气层产生的短暂发光现象,要想变成流星,至少要闯入地球大气层且速度足够高,而如果地球失去重力,大气层会消散,而人的速度也远达不到变成流星的程度。”

被网友称为“最文艺”的湖北高考语文作文题《上善若水任方圆》,有人认为“荒诞不经”,有人表扬“精致奇巧”,甚至有人直言该题是“毒害青年的伪命题”。此檄文一经就引来了社会热议。据调查显示,一半的考生认为该题目太现实,审题困难。有家长说:“这个题目对我们40多岁的人来说,比较合适。因为我们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但对于18岁的孩子们来说有点早了。”

如今的社会作文范文4

讲台上,数学老师正滔滔不绝地讲着二次函数,一个小男孩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 “y=ax2+bx+c……”他用笔在笔记本上歪歪扭扭地记着。下课铃响了,周围的同学站起来,四处走动,大声交谈着:“二次函数好难学啊!”小男孩却依旧坐着,写着笔记,偶尔对摸摸他头的同学笑一笑。那是8岁的龚民。

如今的我15岁,如今的龚民8岁;如今的我在立达中学初三年级学二次函数,如今的龚民也在立达中学初三年级学二次函数;如今的我走着一条普通却适合自己的路,如今的龚民在“神童”的光环下过着他的生活。

《姑苏晚报》的大头条又是龚民。“期中考试化学97分……”哇,考得比我还高。“作文不是很理想……”呵,8岁的小孩你指望他能写出怎样“理想”的文章?“在学校拨河赛中能见到小龚民忙碌活泼的身影……”读到这一段我笑了,拨河赛的那天,我看着龚民一个人四处走荡,一个人在偌大的、充满了同学们欢声笑语的操场上晃来晃去,偶尔几个同学上前逗逗他。

“与比自己大许多的人一起学习很开心吧?”“常常受媒体采访很自豪吧?”“被称为‘神童’很快乐吧?”

是吗?没有同伴、孤零零地在校园中行走开心吗?迫于社会各方压力不得不努力学习自豪吗?过着枯燥乏味连那些大哥哥大姐姐都承受不来的学习生活快乐吗?

孩子,应该在五彩的花丛中放声大笑,在绿色的草地上与伙伴追逐打闹,在童话般的游乐园中投入父母的怀抱,因为孩子年龄还小。可这个叫龚民孩子却和年龄是他两倍的人在同一间教室学同样的课程,去承受一些8岁小孩不可能承受得了的事情。

魏永康、张满意、王思涵、宁铂……他们都是曾叱咤一时的“神童”,我不知道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代价,但我知道,他们放弃了金色的童年,他们用无数的书本塞满了那一段原本可以轻松自在无忧无虑的时光。我也知道,如今的他们不是辍学在家就是在社会上游荡,早已失去了当年被唤作“神童”的光彩。

如今的社会作文范文5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如能根据地方特点,扬长避短,充分把握作文教学的契机,培养学生乡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关注家乡、描写家乡、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大有效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写作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根据地方特点因时因地制宜。对于农村中学,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学生来说,语文能力的训练环境还十分落后,课外阅读量少,学生知识面窄,写作确是苦事一桩。写什么呢?有什么值得写呢?还不知道。以往的作文训练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故写来写去,作文能力非但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反而越写越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学生越写越怕写。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把握教学契机,从培养学生乡土情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关注家乡一草一木,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引导学生以写作的形式介绍家乡,赞美家乡。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言之有情。以往农村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的局面,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山区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垣的水泥大道,昔日杂草丛生的放牛坡如今成了披红挂绿的“花果山”,昔日低矮的小瓦屋如今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这一切都足以让学生感慨和自豪,这一切,也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一契机,从培养乡土情感入手,激发学生学作的兴趣,具体做法可以分为三步:

一、拟题

拟题具有导向功能,教师在命题或指导作文题时要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培养情感,激发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一般文体的训练还是文学体裁、新闻、通讯、调查报告等其他文体写作,教师都应有意识地通过拟题引导学生多写家乡,并注重拟题的技巧,以点燃乡情之火为出发点来构拟作文题目。与发达地区相比,家乡虽然贫困,但贫困是落后,不是耻辱,在让学生正视家乡落后的同时,也要使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看到家乡的未来和希望,激发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家乡的“花果山”》、《山村风景独好》、《家乡报上的头条新闻》,这类的题目都能较好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挖掘家乡的亮点,培养爱国爱家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二、指导

写作指导是选材布局主要环节,也是提升主题、加强情感渗透的有利时机。有了好的拟题,还应有好的指导。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家乡的一事一物,从深入了解认识中增进乡土情感,指导他们从中恰如其分地选择写作材料。学生初写家乡往往内容单薄,言之无物,是由于对自己的家乡缺少关注,熟视无睹,就好像每天走过的台阶不一定能说得清楚的它级数。因此,作文指导要因时制宜,多搞一些实物观察,实地观察和实践观察体验,平时可出一些小题目,如“每次上学,看家乡的交通”、“家乡地名与传说”、“一个有趣的老乡”等,让同学们在观察思考和训练中形成乡土气氛,增进乡土情感、从而产生介绍家乡、赞美家乡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冲动。

课堂作文指导还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一次指导《家乡,我为你骄傲》时,一些偏远贫困山区的同学很是为难:“家乡四处是高山大岭,只见树木不见人,哪有值得骄傲的东西呢?”教师一时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教师猛然想起一件事:上次放假回校,这位同学不是提了一袋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黄榄来派给同学们吃吗?于是教师便趁机诱导:“谁知道某某同学家乡最好吃的是什么?”“黄榄!”很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说:“那倒是很多,满山满岭都是,听说村委会还贷款买设备准备办个黄榄加工厂呢!”这位同学似有所悟地回答,再一步引导他联想、思考、分析,他终于写出以“家乡的黄榄”为话题这篇以小见大,充满自豪感,通过家乡的进步体现国家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好习作。这样的指导,也同样开启了别的同学的思路。

3、评讲

如今的社会作文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高考;创新发展

一、语文高考命题的新思路

新时代的语文高考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以提升高中生综合素质为考查目标,这种高考理念更为贴近我国教育目标,也能够与我国社会发展步伐及人才需求呈现良好的一致状态。因此,这种素质考查首先落在了对语境、语篇的考查上。通过对现有文章的考查,能够反映出每个学生的不同理解,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标题概括能力、鉴赏评析能力、词汇量等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考查。因此,学生阅读、思考及总结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高考作文也必然成为新高考理念下的重头戏。首先,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必然会接触并应当树立掌握议论方法、叙述类别、描写注意事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说明文、抒情方式等众多知识点;其次,在对这些知识点实现融会贯通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更是对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验。可以说,众多知识点是学生共有的,而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则是学生自己学习运用的结果,只能归属于自己;此外,在高考时,对于作文题目的拟定及问题形式的选择,也需要学生自身能力的支撑。这种通过一个题目,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查的考试形式是有其合理性的,也能够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高中语文教学适应高考新思路的重要性

(1)有利于革新传统的学习模式,发挥人文学科应有的向导作用。如今,从外观上看,高考是一种应试教育,而其内在发展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多数高中学校并未给予学生人文素养应有的重视。因此,高中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和模式有利于打破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让人文气息带动学生自身素养的变化,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生活变得更为丰富。从本质上看,高考考查目标的转变是高中进行语文进行创新的引玉之砖。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有效提升。高中生已经具备属于自己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因此,当面对高考语文试题时,不再是简单的读读看看,不再习惯这种被动式的接受,往往会从审美角度去对学生进行考评。可见,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去用心体会相关试题的深刻涵义,去体会段落篇章的真正用意,去挖掘其中的美,并形成自己的想法或看法,为自己的解题过程确立一个方向,进而游刃有余的进行答题。因此,高考新的考查目标,客观要求高中语文进行教学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高中进行语文教学创新,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作品鉴赏评析能力等综合素养,从而为社会提供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尽量满足现今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特别是部分学生大学毕业后有可能进入文化部门工作,较强的语文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三、语文高考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首先,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社会科学说明文与自然科学说明文占据很了较高分数。然而,这道试题多数情况下并没有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考查目标,还是停留在文字游戏上,利用文字陷阱来进行考查,只是单纯的为了考试而考试,而学生却能够通过与文字内容做以比较对照,很顺利的选取正确答案。

其次,每年的高考作文总是给人一种有失新意的感觉。作文话题并没有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所考查的内容有时是高中生无法理解的消化的,原因在于出题者并没有充分考量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分析年龄,使高考作文难得“惊艳”。

四、高中语文教学适应高考发展的突破性措施

高中语文教学使希望提升学生是各项语文能力,形成较强的语文综合素质,以便适应新理念下的高考考查活动,实现学生的好成绩,获取师生及家长的认同。因此,应当着力改革创新高中语文教学,使其跟紧高考新理念的律动,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并能在应试中拿取高分的人才。

(1)教师大力提升知识理论,加强学科业务学习。教师是使知识的传播者,是落实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直接执行者。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效的业务素质。否则,势必会导致语文教学的无目标性和盲目性,直接导致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无效劳动。同时,教师应当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哲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学习哲学,可以更好的指导教师形成正确的观点,使其在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答过程中不致偏颇。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确保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2)以语篇为基点,塑造学生的文体感、语境感和语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加强。这些能力主要集中体现在学生对具有语篇的整体把握上。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应当使学生体会不同的语境,培养学生的语感。掌握了以上各种能力,学生就能够游刃有余的进行语篇分析,对某个关键词语进行深刻理解,对某个段落的作用进行探讨,对语篇的中心思想与核心内容进行到位的判断。

(3)切实加强写作思维能力与创造表达能力的训练。高中学生更多的语文能力多数体现在作文环节,体现在文章题目的审视方面、内容的写法方面、语法修辞的拿捏方面。由于高中生还没有十分缜密的思维能力,因此影响了语言表达能力,致使作文写作时往往固定了思维,无法实现突破,只能用肤浅的思路看待问题。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格外注重对学生的日常读写训练,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学生在此遇见类似的作为题目,不至于抓耳挠腮,脑海空空。

如今的语文高考已经转变了原有的陈旧理念,注重对学生各种综合素质的考查,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也应当及时调整目标,适应崭新的高考理念,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并通过高考获得较高的分数,实现应试教育下的好成绩,并能够提升学生素质,实现双丰收。

参考文献:

[1]胡俊生.农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J].学语文.2010(2)

[2]李志明.关于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究[J].素教教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