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生如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生如歌范文1
人生如酒,酒将醉时笑语稠……
一千个人对人生有一千种诠释,在我眼中,人生正如那答卷。每一个人都有一份答卷,人们要用一生的心血去完成。在答卷上有着“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以及”解答题“。
在填空题中,有着一个又一个空儿等着你去完善,你只有仔细观察,留心于生活,把握一个又一个机遇才能成功地完成。牛顿因为捉住了机会,才知道了苹果落地的原理——地心引力,也正因此,他才没有变成“顿牛”。
“判断题”所考验的是你的处事是否果断。也只有正确的判断才能够功成名就。郭夹因为判断了袁绍必败,于是投奔了曹操,并从此与曹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北方,即便无缘与孔明一比高低,但也一世英明。
紧接着的“选择题”是最伤神的了。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有着无数的选择,这便要看你是“举世浑浊而我独清”,还是“随波逐流,合流同污”一带霸王在四面楚歌之即,因选择了“弃骓哭虞姬”而兵败乌江。他错误的选择也使他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人生如歌范文2
亲爱的,你是否知道自己唱的是哪一出?
如果说人生如梦,
亲爱的,你是否明白自己该哪一刻惊醒?
如果说人生如酒,
亲爱的,你是否了解自己属于哪个年份?
如果说人生如茶,
亲爱的,你又是否能领悟八味之中君是何味?
其实,人生并没有如果。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最重要的是,
要能够抓住当下的分分秒秒,
活出精彩!活出境界!
无须念佛参禅,
活着本就是修行。
没有如果人生,
只有人生如果!
播什么种就开什么花;
开什么花才结什么果。
人生如歌范文3
1、可以参加提升的课程,平时多多看书;
2、领导能力是领导者的个体素质、思维方式、实践经验以及领导方法等,这些影响着具体的领导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总和,领导能力是领导者素质的核心,领导能力面面观,为大家介绍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以及如何有效发挥这些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来源:文章屋网 )
人生如歌范文4
静秋是幸福的,被老三那样倾尽身心地爱过。总是会被静秋的小心思气得不行,觉得这个女子怎么会爱得如此压抑迟疑,将老三的一颗心拨来拨去,白白耽搁了在一起的时光。退一步想,却又理解一步,毕竟所处的年代不同,而静秋就是静秋,老三爱的就是这样的她。看到人物原型的照片,理解又更深了一层,清秀端庄的女孩子,眼神中的刚强却无法抹去。照片里的其她姐妹都笑得爽朗开心,唯有她与旁人微微疏离,笑意中都带着勉强和倔强。这样的女人走近了,总会让人心疼。
老三对静秋的爱,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说起来都是些琐碎细事,汇集起来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最尊重、最纯洁的爱意。从最初的钢笔,到后来的山楂花,到最后病重时的担忧和隐瞒,处处都是从静秋的角度考虑,全然忽略了自己。是谁说过,情到深处无怨尤,爱到忘情近佛心。他就是这样以一片赤诚,忘我地爱着这个女人。就算是即将离别人世,他也说,如果她过得幸福,就不要把旧物给她,如果她爱情不顺利,或者婚姻不幸福,就给她,要让她知道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倾其身心地爱过她,让她相信世界上是有永远的爱的。
世上还有比这更残忍的事吗?握在手中的爱人的生命一点点消退,曾经温热年轻的身体就这样消失不见。你曾待我如生命,可是现在,我却眼睁睁地看着你的生命这样陨落,不知消逝何处。这份悲,这份凉,永远化不开,化不开。
“我要你好好活着,为我们两个人活着,帮我活着,我会通过你的眼睛看这个世界,通过你的心感受这个世界。我要你――结婚,生孩子,我们两个人就活在孩子身上,孩子又有孩子,我们就永远都不会死。”
静秋记住了他的话,时过境迁,她会每年守在老三安睡之地一起看山楂花,会带着自己的孩子看那棵山楂树,告诉她,这里长眠着妈妈爱的人。
人生如歌范文5
10岁后就再也无法长高
严华的人生经历要从29年前的一场意外说起。那时,10岁的他和父母生活在新疆的库尔勒,每天下课后都喜欢和小伙伴们到处玩。出事的那天,大家照例也是一起回家,路上看到有根电线在空中飘荡,就争相上去扯着它荡秋千。这事他们以前就干过,因为知道这是根地铺线,就算碰到也无所谓。可不巧的是,那几天正好有施工单位在附近铺自来水管道,无意中把地铺线挖坏了,当地铺线在空中被甩到2万伏的高压线上时,严华一下子被甩出10米远,当场昏死过去。
经过抢救,严华的命是保住了,但是四肢坏死,医生不得不给他做了手肘以下和膝盖以下部位的截肢,也就是说他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小臂和小腿。严华的母亲看到儿子被推出手术室的时候,完全傻眼了,“他的全身包满了纱布,就像个木疙瘩。”她没法想象,儿子将来的生活会怎样。严华清醒过来后,边哭边喊:“我的手呢?我的脚呢?”10岁的孩子还不太明白失去手脚的意义,只觉得好疼好疼。
两个月后,严华出院了,身体的伤痛一点点好起来,可是心里的伤痛变得越来越严重。很多东西,在拥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不以为然,一旦失去了才知道有多么珍贵。那段时间,严华变得沉默寡言,天天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干,等着父母一日三顿喂给他吃。母亲为了给他解闷,团了个毛线球,让他在床上用胳膊肘来回丢着玩。这游戏对一个10岁的男孩来说太小儿科了,可对于没手没脚的严华来说,这是他当时唯一的娱乐。只是,玩了几下他就发现,毛线球很容易掉到地上,每当掉地上,就要麻烦父母和妹妹帮忙捡,这让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日复一日,严华的生活空间一直局限在他的小床上。父母实在看不下去了,劝他说:“你随便找点事情做做,或者学点什么。”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就惹到了严华,“我也想做事,我也想读书,可是我行吗?有地方要我吗?”出事以后,他就再也没法上学,每当在窗口看到背着书包奔跑而过的同学时,他的心情就变得很复杂,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羡慕嫉妒恨”。十几岁的小男孩内心已经相当敏感了,悔恨、自卑、害怕、迷惘交织在一起,使得他心里的那部分空间也变得越来越狭小。
1985年,严华随父母回到上海生活。那年春节,他们一家到外婆家过年,舅舅舅妈也带着表弟表妹一起来。邻居对严华的外婆说:“你真是好福气,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都有了。”外婆听了连声说“是”,过了一会,她又叹口气说:“可惜,华华现在弄成这样,不知道将来怎么办,我心里最放不下他……”这句话本来是压低了声音说的,可不知怎么,正好被躲在房里的严华听到。
那天晚上,严华想了很多,他第一次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再不能这样下去。这些年来,父母也总在担心他将来怎么办的问题,严华不止一次听到他们商量说将来老了要让妹妹照顾他。这些话让他很不好受,“我才十几岁,难道将来这一辈子都要在亲人的担心和照顾下生活吗?都要成为别人的负担吗?”
英文让他走出了狭小空间
严华先想到的是要自食其力,从穿衣服、洗脸、吃饭开始,像小时候一样从头学起。因为没有手指,大部分动作要用手肘来完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严华能做那么多事。这些都是他一点点锻炼和琢磨出来的。比如洗脸,他一开始没法把毛巾绞干,洗好了脸还是湿漉漉的,后来用嘴配合着,慢慢就完成了这个动作。再比如吃饭,他先想到的是把勺子绑在手肘上,后来发觉方向不好控制,勺子常常滑来滑去,所以改用两个手肘夹着勺子吃饭。为了不让父母操心,严华是趁白天他们去上班,妹妹去上学时,自己偷偷锻炼的,渐渐地,他的手肘变得越来越自如,连生火做饭,洗衣服,冲热水瓶,踩缝纫机这样的家事都能做了。
生活能自理之后,严华就想着要学点什么。那段时间,媒体上常报道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严华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把张海迪视为自己的偶像。他听说张海迪的英文很好,而且都是靠自学,就想:“她可以这么做,我为什么不可以?”于是,他让母亲买了个收音机,听着广播学英文。当时,有很多人都通过这种方式自学外语,花费少且效果好。
每天清晨,严华会站在阳台上大声朗读。说是站,其实对普通人来说就是跪,因为他只能膝盖着地。楼里有个邻居听到严华读英文,觉得这孩子挺不容易,就给他推荐了一个英文老师:“现在正好放暑假,你去找她补补课。”严华听了挺高兴,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他已经喜欢上了英文,想到自己的基础很差,如果能有个老师教,就再好不过了。
可是,老师的家离严华家有两三公里路,这点让严华犯难。当时的他最害怕出门,家里和外面对他来说就是两个世界。在家的时候,他可以行动自如,几乎什么都能做,可到了外面他还是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没有什么无障碍的设施,残疾人要出趟门是很困难的,严华既没手又没脚,是难上加难。搭公车他挤不上去,自行车他又没法骑,去哪里都要靠走。他的“脚”上穿一双特殊的鞋子,那是父母从新疆兵团带回来的绿色棉军鞋,这种鞋又大又厚,反套在膝盖上,就能支撑着走路了。严华的整个青春期,就只穿过这一款鞋子。用膝盖走路的滋味不好受,步子小不说,时间稍长一点,还会磨出泡来。当然,更不是滋味的其实是心里。在新疆时,大家都知道这场意外,看到严华也不会觉得奇怪。到了上海,每当严华上街,就会有很多人投来异样的眼光,他们还常常用自以为严华听不到的声音议论:“这人是怎么了?”“都这样了还走出来做什么,怪吓人的。”“年纪轻轻就没了手脚,怎么活啊?”……严华本来在身高上就“矮人一等”,走在人群中更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怪物。社会没有给予残疾人应有的尊重和便利,这大大伤害了他们的内心。
出门还是不出门?母亲跟严华说:“嘴巴和眼睛都长在别人的身上,你管不了别人怎么想,只能让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严华觉得有道理,他不可能一辈子不出门,学习英文或许是个改变自己的好机会。第二天,严华一个人去了老师家,走在那条乡间的小路上,他告诉自己,这世上没什么比一夜间失去手脚更糟糕的事了,所以,没什么好怕的。晚上,当他忍着剧痛走了一个多小时回到家时,发现磨破的膝盖已经在渗血了,把绿色的棉鞋都染红了。可是那天他的心情格外放松,感觉整个天地宽广了许多。
经过两个月的暑假补课,严华的英文大有进步。老师教了他一个学习方法,看到中文翻英文,看到英文翻中文,后来的几年自学,严华一直延用这个方法,他用手肘夹着笔写字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几年后,他参加大专英语的自学考试,监考老师看到他这样子,不无担心地问:“你能不能按时完成考试?”严华自信地回答:“可以。”事后证明,他不仅写字速度和别人一样快,考试成绩还比别人高。一个小学才读到3年级的人,通过了所有11门的全国大专英语考试。
“严老师一点也不严”
英文让严华找到了自信,不久,他还当上了邻居小孩的补课老师,生活变得一点点充实起来。邻居的孩子比严华小不了几岁,人长得高高大大,有时候来补课手里还夹着个篮球。严华和他相处得很好,从他的身上也感染了年轻男孩的青春气息,有时候补完课两人还会一起打游戏机。躲在屋外的母亲看到这一幕时心里百感交集,一方面替儿子感到高兴,他终于走出了心理的阴霾;另一方面是深深的难过,如果当年没发生那场意外该多好,严华也会是个高高大大的男孩……
人生没有如果,但有些现实还是可以改变的。严华身残志坚的故事被广为流传后,父母工作的燎原农场的领导特意来看望他。领导了解情况后,表示要送个轮椅给严华,方便他出行。严华想了想说:“我能不能不要轮椅?”他没有手臂,就算有了轮椅也要麻烦别人来推,他不喜欢这种在别人照顾下的生活。领导问:“那你需要什么?”之前,严华的父母曾考虑过给儿子按假肢的事,但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一直未能实行。现在,领导既然问他要什么,他就大胆地提出:“能不能帮我按假肢?”
几天后,农场发起了一次帮助严华的募捐活动,3000多人参加,共筹了16000多元。1994年4月,严华顺利地按上了假肢,站起身的刹那,他觉得整个世界变得好神奇,眼界一下子变远变宽了。一旁的母亲更是热泪盈眶,12年来,她第一次看到儿子长高了,而且长得比她还要高。
有了假肢后,严华的生活再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燎原中学给他发来聘书,让他担任大队辅导员。那天,严华起了个大早,梳洗一番后就朝学校走去,这是他10岁之后第一次迈进校园,也是他22岁人生第一次迈进社会。学校为他安排了一个欢迎仪式,面对着场下的几百名学生,严华的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他调侃地说:“也许你们会奇怪,我这个没有手的人怎么当老师。其实,我可以告诉你们个秘密,我还没有脚……”学生们认真地听着他的报告,谁也没有笑,在他们的心目中,严华已然成为了一个大英雄。
后来,严华又担任了图书管理员、英语老师。学生们都很喜欢他,天天围在他的办公室里做作业、看书、聊天,他们对严华说:“你虽然姓严,但是一点也不严。”严华听了哈哈大笑,心里很满足。
不过,也有家长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严华手脚残疾,不适合任课,担心自己孩子的成绩会比别班的孩子差。对此,校长向家长拍胸脯保证:“严老师完全可以胜任英文老师的工作。”实际上,只要和严华一起工作过的人都认为他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有时甚至还会忽略他是个残疾人。有位同事还曾向严华借过指甲钳,成为了办公室里一直流传的笑话。
几年之后,电脑越来越普及,严华花了大量的时间自学,他的想法很简单,早点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技术,就可以更好地给学生上课。他知道科技越发达,残疾人的就业面就会变得越宽广。果然,2007年,严华被调到星火幼儿园,当了一名电脑网络管理员。
2009年,严华被评为“十大感动奉贤人物”之一,电视台专门拍了他的一部纪录片,回顾他艰难的成长经历。片子的结尾是严华孤独地走在夕阳里,旁白说:“他现在还缺一个人生的伴侣。”
缘,妙不可言
2010年,38岁的严华已经被婚姻大事困扰了很久。为了帮他找对象,幼儿园里的领导去过人民公园的相亲角,也托了当地有名的红娘,可人家一了解情况都摇头说:“难,难。”正常的女孩看不上严华,见了面说心里害怕,说无法面对世俗的眼光。有人给严华介绍生理上有缺陷的女孩,可他又看不上人家,觉得缺乏人生追求。严华的母亲对此事越来越悲观,平心而论,如果让她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没手没脚的男人,她也不会答应。那么,天下有哪个女孩愿意嫁给严华呢?
缘分来的时候只能说“妙不可言”。当大家为严华众里寻她的时候,有个女孩主动找上了严华。她叫刘青,26岁,是湖北人,和父母、妹妹一起生活在上海的崇明岛,自己经营一家服装店。她看了纪录片以后,就被严华的自强不息精神所打动,心想:这样的男人怎么会找不到女朋友呢?太没有道理了。
刘青在网上找到严华的联系方式,给他写了封邮件说:“如果你还没有女朋友,我想试试。”两人约好了每天在网上聊天,后来又发展到电话聊天,常常是几个钟头都说不完,刘青是个热情开朗的姑娘,严华在不知不觉间就喜欢上了她。
一个月后,刘青提出说要来看严华。听到这个消息,严华的心里七上八下,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他们的关系又近了一步,紧张的是他怕刘青向以前的那些女孩,见了他的面后就吓跑了。他试探地问:“你看到我会害怕吗?”刘青反问:“怎么会呢?我在电视上不是看到过你嘛,有什么可怕?”
几天后,刘青真的来了,而且还带了个朋友。这是严华没想到的,因为在这之前,曾和他有过短暂交往的那些女朋友从不愿意把他介绍给身边的朋友。不仅如此,当两人在路上并排走着的时候,刘青很自然地站在他的身旁,挽着他只有上半截的胳膊,毫不顾忌周围路人的眼光。刘青表现出的单纯和大方,让严华深受感动,两人的恋爱关系就这样确定下来。
然而,刘青的母亲在知道这件事后坚决反对,她劝女儿:“你什么人不好嫁,要嫁给这样的男人?他这个样子,你以后要怎么和他过日子?”其实,任何一个母亲在得知女儿要嫁给一个没有手脚的男人时,都会有这样的顾虑。刘青解释了很久,仍然说服不了母亲,到最后母亲看她心意已决,就以死相胁,一定要刘青和严华断绝来往。
严华知道刘青家里的那关不容易过,心情一度很低落,倒是刘青反过来安慰他:“我们管我们谈恋爱,暂时先瞒着她。你放心,我妈妈不是个不讲理的人,以后她会想通的。”
十一期间,两人带着刘青的妹妹一起去杭州旅游。有人说,旅游是最能看清一个人品格的时候。那天风和日丽,三个人本来乘着游览车逛西湖,后来刘青的妹妹提议要下来玩一会。于是,他们就沿着苏堤边走边玩。苏堤又名“情人径”,全长有3公里,对正常人来说,走完全程也有点累。为了不扫大家的兴,严华戴着假肢,强忍着皮肤摩擦的剧痛,连续走了两三个小时。晚上,当刘青给严华贴创可贴时,看到一个个大水泡,她心疼死了,眼泪忍不住落下来。严华连声说:“没事,没事。能陪你走完‘情人径’我觉得很开心。”
终于,在一段时间后,刘青的母亲松口了,她对女儿说:“先把人带来吃个饭。”严华很珍惜这次机会,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坐了4个小时的车从奉贤赶到崇明。
刘青的母亲在看到严华的时候,心里已经软了一大半,这个小伙子看上去潇洒自信,完全不是她想象中的没手没脚的人。之前,她从小女儿那里打听过严华的情况,小女儿说:“妈妈,他不是一般的残疾人。”起初她还不信,以为是小女儿偏袒未来姐夫,现在亲眼所见,果然是这样。那天在饭桌上,她对严华说:“你以后要好好待刘青。”然后又回头对女儿说:“你也不要3分钟热度,既然选好了就一辈子跟着他好好过。”
人生如歌范文6
【关键词】健康人格,人格教育,家庭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健康人格①。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与学生家长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人格教育的知识比较缺乏的,甚至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那么让家长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呢,这也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现浅谈一下我个人一些看法。
首先要让家长明确在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父母对子女的爱,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等,对子女的人格发展都有着有显著影响,父母爱子女,是构成人一生积极发展的基础。不论任何年龄,当我们爱和被爱时,我们就好像处于一种最美好的境界之中;一个人长期得不到爱,那么他的人格势必会枯萎,成人后的爱也是缺乏感情的,和别人的交往也只在表面上。具有真正爱的父母,既要尊重子女又要严格要求子女。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人格上多表现为信依赖、遇事退缩,遇困难不能主动克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对学习缺乏信心。如果父母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人格上将表为冷酷、放纵,具有攻击性,不易适应团体生活;如果父母对孩子管教十分来严厉,将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其前途特别关心,孩子长大后,人格上多表现粗礼貌、诚实、谨慎、负责任,同时也羞怯,缺乏主动精神和首创精神,自卑、敏感、对人屈服。如果父母将子女作为家庭中的一员,父母子女间是平等的关系,尊重子女的意见,适度满足其要求,鼓励主动探索的精神,这样的孩子能适应社会,有独立生活能力,能主动解决自己的困难,善与人合作。除了以上家庭因素外也有个人的因素,其人格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人的体型、容貌等这些由遗传决定的外形特征,常常受到他人的品评,容易对其人格发生影响。太胖、太瘦、太高、太矮都可能成为学生的包袱,产生自卑感。如果对自身的体形容貌比较满意,这样的学生在生活中往往表现出活泼、开朗、合群。
那么,如何让家长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格呢?
1.让家长要教育孩子客观地了解自己,承认自己
许多人都会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自知之明,不甚了解自己,正是因为这个弱点,才造成了人们的种种人格失常。如有的孩子由于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估量自己,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因而不是自不量力想入非非,就是过分自卑怯懦,丧失信心;不是觉得自己既聪明能干,真了不起,就是怨恨自己无用。这两个极端的看法,都不能正确地接受现实自我,必将招来各种挫折。
2.让家长帮助孩子面对观实生活,正确认识周围事物
人格障碍往往表现在和周围的人际交往中,自我封闭,对人常抱一种成见。因此,必须要求孩子加强学习,从情感上改变自己对人、对已、对事的态度,多渠道相互交往与活动。
3.让家长增强孩子的挫折耐受能力
一个人可以承受来自环境的各种打击,或者是能够经受得住各种挫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挫折忍耐力,其最好办法是让孩子经受适量的挫折经验,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当然父母或孩子本人掌握“适量”的挫折经验,这个分寸确实是一种心理技巧。挫折过多、过强、会失去信心。过少、过弱,会麻痹意志。
4.让家长培养孩子坚强意志和心理应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