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务专业技术人员年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务专业技术人员年度总结范文1
关键词:医学;继续教育;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R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23-02
继续医学教育引入我国已走过了近30个年头,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与参与,继续教育的概念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但它与当前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形式相比,继续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逐渐凸现出来,影响了继续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认识肤浅,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片面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只是单纯提高学历层次。有些领导也只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使用先进仪器设备,作为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忽略了继续医学教育对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的作用,把继续教育当作负担,对继续教育工作热情不高。
1.2教育方法陈旧,形式单一:目前的继续医学教育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教育观点,注重短期的脱产教育,教学方式仍是集中学习。未能充分发挥信息传输、快捷、方便、容量大这一现实优势,现代多媒体教育功能未充分应用。短期学习的理论性与系统性不够全面,实践能力达不到要求,影响培训效果。
1.3实践操作能力重视不够:继续医学教育突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对其实际操作能力不够重视,造成高职低能现象。对于培训基地的基础建设、教育设施、师资水平虽有较大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对新知识的需求,影响培训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和继续医学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2对策
2.1完善制度建全管理机制: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机制,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工作,首先应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搞好继续医学教育的前提;其次,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是继续医学教育稳步发展的保障。
2.2强化终身教育终身受益的意识,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实施的好坏,关键在于医院决策层的重视程度、医务人员的态度和自觉性。因此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观”。坚持把人才当作单位的第一财富,把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最佳投入。同时,既正面引导,倡议自觉学习,主动学习,要制定强有力的措施,让医务人员感受到“学习光荣,不学习不行”。只有不断的“充电”,更新知识,才能不被淘汰,才能成为有用之材。
2.3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高效有序的管理机制:为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登记制度,这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带有强制性和鼓励其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受教育情况逐项录入个人学分证书,并将完成继续医学教育任务情况与本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年终奖金、执业注册等挂钩。这样既激发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的积极性,同时又以约束为手段,保证了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的时间。
医务专业技术人员年度总结范文2
1、认识不足
医院领导中存在重工作轻培养、重经济效益轻技术提高、重近期利益轻远期效果的现象,严重影响了CME的深入开展。在此情况下,医院CME的管理人员没有专职的,而多由医务科或科教科兼管。他们由于事务性工作较多,存在着表面性工作做得较多,缺乏深层次的研究与思考。由于受经费的制约,中医医院投入不足,开展和参加项目较局限,影响了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和智力引进,从而影响了学科建设,后劲乏力。一些医院未建立CME制度或虽然建立,但培养目标、考核与职称晋升、待遇、评优评先、执业再注册脱节,难以发挥其促进作用,严重挫伤了医务人员参加CME的积极性。
2、CME项目水平不高,手段方式落后
(1)CME项目水平不高
①CME项目的申报质量和教学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相近CME项目的重复申报,项目内容不符合“四新”、“三性(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CME项目师资力量配置、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项目的监督检查不到位。②CME项目学科覆盖率发展不平衡,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申报的CME项目学科覆盖面不广,学科结构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学科框架格局上,缺少主动适应和应变能力,以及反映“四新”内容不够。在教学目标上,对提高能力和素质重视不够,使学习者选择性较小,难以满足和适应需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缺乏对CME管理及教学方法、效果的系统评价和研究,尚未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③CME内容不完善。CME中多注重医疗技术的继续教育,而没有把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医德医风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导致个别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有所提高,而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却停滞不前,两者不能协调发展,造成了医疗纠纷增多的不和谐局面。④中医专业和西医专业没有区别对待。中医医院中,中医临床医师对中医方面知识掌握要优于西医的诊疗技术,西医专业临床医师的诊疗技术要优于中医医师,但是中医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功底较差。目前对于这两类临床医师的CME基本上没有区别对待,而是一概而论的。
(2)CME手段方式落后
中医医院的CME方式多以外出进修深造、参加学术活动、参加短期学习培训班等方式为主,而论文交流、院内学术讲座和专题报告会、自学、科室小讲座、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新技术新业务等开展的较少。因此,难以适应中医医院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中医医院开展CME的措施
1、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是提高CME自觉性的前提
人是CME的内在因素,只有充分调动CME对象和工作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开展好CME。通过加大对CME目的、意义的宣传力度,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四新”,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统一认识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习一阵子”为“学习一辈子”、变“单纯追求理论学习”为“提高能力”的前提。
2、成立和健全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是落实CME的保障
(1)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和健全规章制度医院
应按要求成立CME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明确职责分工,使医院CME组织体系健全。院领导的重视不是一句“套话”,是医院CME经费、人员以及政策的重要保障。医院的CME委员会应由院长任主任,分管副院长任副主任,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医学专家为成员。科教科作为日常办事机构,人员相对固定,保证准确把握政策和标准。医院人事、医务、护理等部门在医院相关制度、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执行方面对CME工作予以必要的重视,如职称晋升、评先评优、执业再注册均要求提供CME合格证书,并将科室CME的合格率纳入科室主任、护士长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科主任、护士长对科内CME工作也应积极配合,相对固定一名能掌握CME标准的同志协助科教科管理科室内CME工作。医院应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结合该院实际,从内容、形式、考核、学分登记及验证等方面制定该院的CME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医院还应科学进行经费管理,制定相应的办法对个人参加项目学习、接受远程继续教育、在各级杂志等发生的费用给予一定补助和奖励,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2)做好学分年度验证和CME档案及信息管理
为了保证CME学分授予的真实性,在学分授予、登记审核工作中,实行院、科两级审核制度,并为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CME个人档案,授予学分的论文、成果等资料的复印件经院科两级审核后归档保存。现在,宜昌地区已经实施CME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管理,明显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职能部门应定期对科室开展CME的情况进行考核评分,保证医院CME目标的实现。
3、建立健全评价体系CME的评价应由重过
程转为重结果。根据评价的阶段分类如下:①过程评价:学习者对课程满意度的评价;②内容评价:评价内容的相关性、课程设置特点和复杂程度;③结果评价: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变化的情况以及学习者在实践中的行为变化;④对患者和社会影响的评价:很多学者指出这是惟一有意义、有效的测量,因为它评价的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和医护行为变化的感知。
2.3开展具有中医医院特色的CME项目
中医学知识、方法、技术的更新,不是由理论的更新带来的,而是由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对已有理论,即经典理论的深入认识和不同感悟所带来的,这是中医不同于现代医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医医院的临床医师既要掌握现代医学的理论与先进技术,又要发扬传统医学理论,突出中医特色,做好院内、院外CME工作。
(1)院内CME
①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诊疗技能操作培训相结合。中医医院应从突出中医特色和专科特色去求发展,无论是哪一个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都应对中医基础理论有所了解,并能在本专科疾病的诊治中运用。此外,要求中医专业人员对中医经典理论做到熟读。经典理论是中医的本体,是中医真正意义上的基础,也是构成中医医务人员理论水平高低的决定性要素。中医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多数是中医院校的毕业生,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他们在辨证施治的同时还要掌握现代医学操作技术。②院内办“西学中”培训班,积极鼓励科室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的学习。培训班以自学为主,由有经验的中医专业人员讲解、答疑,并定期组织相关知识考试及考核。③利用教学医院优势,积极申办中西医结合CME培训班。宜昌市中医医院为三峡大学中医临床医学院,鼓励本院中医专家授课,促使其在备课的同时巩固和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同时聘请上级医院的中医专家前来授课,从而实现资源共享。④积极开展名老中医师带徒教育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应用。医院采取为名老中医配备学术继承人的教育形式,指导教师通过口传面授、临床应诊、实际操作,向继承人传授他们的经验和专长。组织人员对有代表性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整理与应用。⑤法律教育与医德培养应成为CME永恒的主题。依法执医、文明执医是现代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存健康权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长久以来,医德教育与法律教育是医学教育的薄弱点。CME不仅要补好这一课,还要使之贯穿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使医务人员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⑥重点专科建设与CME相结合。重点专科是医院发展的龙头,将CME与重点专科建设相结合,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提高服务水平。⑦积极引导参与医学科研、撰写论文以及自学。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医疗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医学科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以促进医院学术风气的活跃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2)院外CME
医务专业技术人员年度总结范文3
1.1领导重视、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1.1.1组织机构及管理人员2002年4月在全疆率先筹建了继续教育管理科,由业务副院长主管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科研教育中心主任负责管理,继续教育管理科作为日常办事机构,配备了办公设备,设立了继续教育发展基金,设专职人员5人,副科长1名,工作人员4名,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1人,又于2009年在全院范围内建立了继续教育专管员制度,各临床医技科室共设专管员121名,统一由继续教育管理科负责管理。
1.1.2档案管理自继续教育管理科成立以来,卫生部及自治区卫生厅、新疆医科大学下发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文件及医院继续教育材料,申报及批准的国家级、自治区级Ⅰ类、Ⅱ类项目等均有完整的资料备案。2006年,医院引进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研发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对全院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基本情况、学分完成情况及统计分析数据等都建立了计算机档案管理数据库,对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分情况进行录入、汇总及达标率的统计分析。
1.1.3经费管理我院严格规范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收支,从收费标准到培训费使用范围及财务收支流程都做了详细要求,使项目收支管理更加规范,并符合财务规定和要求,给予项目负责人培训经费的自主支配权(由继续教育管理科实施监督),在全疆范围内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1.2规范项目申报,强化过程管理
1.2.1项目申报与院内初审为提高项目通过率和质量,我院加强了项目申报、评审等环节的管理,注重先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对新申报项目在上报新疆医学会评审之前先进行院内初审,保证了国家级项目填报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对提升项目举办质量,推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1.2.2项目监管与过程管理继续教育管理科承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会务工作,包括从项目申报开始,到项目举办前寄发通知、收回执、联系住宿、安排教室、报到注册、打印考题、通讯录、组织考试、办理学分证明、各种资料存档等一系列工作,让项目负责人从繁琐的会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实施规范化管理,切实纠正乱办班、乱收费、乱授分、乱发证和低水平培训等问题,保障培训质量和社会效益,将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与临床科室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强化管理部门职能,做好监管,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良性发展。
1.2.3Ⅱ类学术讲座管理自2004年获得Ⅱ类学术讲座学分授予权以来,我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不断拓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内涵,为鼓励全院职工积极参加学习,继续教育管理科每年年初安排科室制定Ⅱ类学术讲座计划,每月定期组织2次院内学术讲座,鼓励利用业余时间或双休日时间参加学习和培训,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发挥老专家及优秀中青年博士、硕士及168人才的作用,提高教育效果。
1.3举办国际国内大型学术活动,形成特有项目品牌我院鼓励临床医技科室积极申办国家级及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07年至今,外科(包虫病)、心血管、妇产科、急救、影像等专业着眼面向全疆广大的卫生技术队伍,持续开展此类大型学术会议和院士论坛,已主办了5届中法澳肝胆胰外科研讨会、3届包虫病国际高峰论坛、3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2届西部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新疆首届食管癌基础与临床研究国际研讨会、2届国际实验动物伦理研讨班、首届喀纳斯科学与艺术论坛,第24届国际包虫病大会。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的举办,加强了医院与国内、国际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使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不断适应医学科技发展的要求,适应广大医务人员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的要求,促进了我院人才培养与优势学科的建设,为医院人才和名医的培养创造条件,搭建技术平台,加快了我院的进步和发展。
1.4面向基层,实现继续医学教育资源共享我院面向全疆广大卫生技术队伍,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以深入基层办班,举办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专题讲座及减免费用等形式加大对基层地区的支持,各临床医技科室也分赴南北疆基层医院尤其是协作、对口支援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培训,2007年至今,已在全疆各地州举办CME项目135项,占项目总数的30%,不仅起到了帮扶作用,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5开展远程教育,为基层提供及时、便利的学习机会2008年至今,已完成60次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为喀什、库车、克拉玛依、巴州、伊犁等30多家基层医院培训医、护、技专业人员7000余人次,通过向自治区卫生厅申请,制定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医学教育试点工作职责流程》、明确了申报审批流程、机制架构流程以及课程计划安排规范等事宜,对授课、听课以及学分授予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流程,最终得到卫生厅认可,允许授予自治区级II类学分,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已在护理、超声领域率先启动。
1.6充分发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骨干的作用我院现有临床、医技科室100余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名,为了搭建继续教育管理科和科室之间的联系桥梁,及时向科室专业技术人员传达继续医学教育相关政策信息,我院于2009年3月建立了继续教育专管员制度,全院每个科室都设立了继续教育专管员,这是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创新制度。为进一步将该制度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和发挥继续教育专管员的作用,协助科室主任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我院每年召开一次继续教育专管员培训座谈会,介绍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现状,指出工作中存在问题,明确专管员责任,提高专管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认识,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政策、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成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和科主任的得力助手。
1.7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学分完成情况
1.7.1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学分管理及学分达标率我院建立了一套继续医学教育效果评估体系,使继续医学教育真正与卫生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聘任、职务晋升、执业再注册等密切结合起来。2007年度晋升副高及以上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证书周期审核147人,2008年155人,2009年149人,三年共计通过医院审核人数451人,又全部通过了自治区卫生厅的继续医学教育周期审核。2007年度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对象1986人,年终考核合格人数1823人,2008年度2136人、达标2061人,2009年度2215人、达标2210人,三年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总数6337人,总达标6094人,达标率96.2%,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标准。
1.7.2组织实施全员指令性培训院领导高度重视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工作,并将其作为年终考核、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结合当前重点传染病流行现状,我院通过讲座、培训班、网络远程教育、观看教学光碟等形式,组织师资(传染病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对全院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甲流”、“禽流感”、“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医德医风”、“医学心理学”、“医学人文知识”等全员指令性培训,培训完成率达100%,参加培训3000余人。
2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经验——特色与创新
我院在机构、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1成立继续医学教育评估委员会成立继续医学教育评估委员会,在全疆范围内率先开展对国家级、自治区级新申报项目的院内评审。由继续教育管理科对项目形式审查后,组织院内评审专家初审,将初审通过的项目上报新疆医学会,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项目质量和申报通过率。
2.2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扶持政策我院对每年按要求如期举办的国家级项目,给予每项5000元的一次性配套经费补助,帮扶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级项目的举办工作。
2.3出台奖励办法,建立评估体系出台《新医大一附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估奖励办法》,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继续医学教育效果评估体系,取消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盘奖励制度,每年对优秀的项目给予一定奖励。国家级、自治区级项目均设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国家级奖励金额分别为5000元、3000元和2000元,鼓励奖奖励金额为1000元;自治区级奖励金额分别为3000元、2000元和1000元,鼓励奖奖励金额为500元。
2.4开展国际国内大型学术活动,形成特有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品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开展,对加强医院与国际、国内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提高医院及全疆各民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5为基层打造一只带不走的医疗技术团队医院借助远程医学教育平台,以“造血式人才培养”为基础,适当辅以“输血工程”,为基层打造一只带不走的医疗技术团队。
2.6加大监管力度继续教育管理科安排科室人员对节假日、周末举办的学习班也进行了全程监管,实行管理人员轮流值班制度,为项目负责人和学员做好服务工作,保证了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的质量。
3存在的问题
为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医院在机构、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3.1继续医学教育观念有待加强。随着近年对继续医学教育宣传力度的加大,学习风气有所好转,但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3.2目前,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3.3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已开展了4年,除学术讲座外,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也可通过远程方式为全疆各地州医院转播,解决了地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地处偏远,外出学习路途远、费用高等难题,但目前仍未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Ⅰ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授予,尚无法满足地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需求。
4今后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展望
4.1不断总结经验、巩固成绩、科学规划,继续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内容,把医德医风、医患沟通、医院文化等内容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范畴。加强国家级项目向内地招生力度,提升自治区级项目在地州举办的覆盖率,加强与各地、州、市级医院合作。
4.2充分利用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平台,继续在全疆网络医院中深入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争取实现国家级、自治区级Ⅰ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授予,拓宽学习渠道,缓解基层人员的工学矛盾。
4.3不断探索及强化管理部门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新途径,做好继续医学教育监管,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良性发展。
4.4积极申报研究课题,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科学研究工作,探索适合新疆医院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式。
医务专业技术人员年度总结范文4
2001年的夏天格外的热,在一个室外温度足有40多度的下午,张晓林骑着他那辆旧28自行车用了一个多小时赶到位于北三环的新风南里社区卫生站。他衣服的背后全部让汗水湿透了,累得满脸通红……
张晓林是谁?他是北京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西城区政协常委,农工西城区主委。张晓林在做什么?这就要从北京市西城区的康复工作说起了。
西城区在组建专业化的康复工作队伍时,力图发挥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康复诊疗、教学、科研和对社区康复的业务管理、技术培训、指导、检查评估等作用,寻求最一流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社区、社区家庭,为广大残疾人朋友提供优质服务。残联与全区七个街道及三级医院挂钩联手,形成了三级康复转介服务网络。专家和专业机构的参与,为康复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在开展的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制定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开展康复宣传、康复技术培训、检查督导、康复训练服务和康复质量评估评定等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各专业技术指导组作用,使社区康复始终沿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2000年北京市西城区以偏瘫(半身不遂)康复为突破口,以社区卫生站专业人员为骨干,全面启动了社区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社区康复将医学专家全面纳入到康复的全过程里。计划聘请医学专家把关社区康复训练的质量,指导医务人员,评估训练效果。作为评估专家需要对社区训练的每一个新病例进行初评,客观记录,并与社区医护人员共同制定康复方法和计划,指导经过培训的康复训练人员开展工作。每一例康复训练习本结束时都要进行末评,检查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评估康复效果,这将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西城区纵深15公里,大大小小的社区卫生站遍布在小胡同里,要一个个找一个个去,这将是一项辛苦的工作;社区康复工作刚刚开展,卫生站的同志不了解家属不理解,要顺利开展工作还得进行说服工作;有些偏瘫患者家里卫生条件差,入户评估就要不怕脏累。这可能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并且这项工作是得不到酬劳的――这是一项义务的工作,在市场经济化的今天,处在社会上层的医学教授还会做这样的义工吗?西城残联的同志找到了张晓林教授,张教授决定接受这项工作。
从2000年10月,西城区第一期实用康复技术班结业后,张晓林教授作为西城区社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成员,成为了西城区社区康复的拓荒者。当你看到张晓林挎着公文包骑着旧28自行车在西城区的大小胡同里穿梭时,也许只会想到这是邻居大伯的闲逛,但正是这位医学教授为西城区的社区康复工作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爱心。记得一个冬日的上午,跑完4户已近中午12点了,张大夫没顾上吃午饭,匆匆地赶回医院主持下午的一台手术。记得2001年下半年德外大街开始施工改造,一位康复对象的家就在工地附近。张主任并没有因刮大风,路不好走放弃,他趟着路上的浮土,搬着自行车跨过管道沟壑,准时赶到了住户。张主任坐过康复对象的沙发,但更多是坐在康复对象的木椅甚至是小板凳上。有的患者家中房屋窄小,光线昏暗,有的甚至有难闻的气味,但张主任并不在意这些,在病人家中一坐就是三四十分钟,热心地开导他们,解除思想上的顾虑,耐心地为他们检查,指导他们的训练。康复训练对于社区卫生站的医务人员来说是一门新学问,在工作中难免有畏难情绪。遇到这种情况张主任总要说上几句鼓励的话,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热情。奔波在社区之内,忙碌在小巷之中,张主任面对的不都是尊敬的笑脸。遇到训练人员的推托应付,卫生站领导的冷淡,患者家属的不理解,张主任总能平静的对待,他说:“我为的是病人,干的是事业。”
8年来,张晓林无论寒暑奔波于西城区的大街小巷,他的足迹走到了西城全区46个社区卫生站中的44个,深入200多个家庭,入户对86位偏瘫病人进行了康复训练前的初评和训练指导,对35名达到半年康复周期的康复对象入户进行了终期评估。在张教授的指导下有20%病历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甚至有的取得脱残的效果。家住新街口地区的一位89岁老人患脑梗后,由于治疗及时训练得当,不但步态恢复了正常,而且还能用患肢梳头,拧瓶盖。她高兴地说:“我要活到100岁。”家住新文化街的一位86岁老人,患病后一直没下过床,身体每况愈下,家人曾为她准备后事。经过半年的康复训练,她不但精神好了,而且能下床了,还能拄着拐,颤巍巍地走上几步。
在落实社区康复后,西城区真正形成一级、二级、三级康复完整链接,完成各级各类康复载体平台建设和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多元体系及其链接,并打破自成一体、关起门来做康复、各管一段的局面,实现连接连通共融共进,逐步形成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载体、多平台、互为依托、优势互补、强辐射的体系网络,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全面康复、整体康复。为了更好的组建专业化的康复工作队伍,西城区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把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纳入培训计划。实施了三个层面的专业培训。对各级领导者进行了4~8学时的培训,对包括区领导小组成员、各相关委办局领导、各医院院长、副院长,使其了解康复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工作原则。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康复工作负责人、各街道残联理事长和康复专干进行20~30学时培训,使其了解康复工作模式和评价方法。对社区卫生工作者、特教学校的校医和骨干教师进行168学时的理论和实操课培训,使其掌握康复理论和实用康复技术技能。经过培训考核发证,形成一支由区指导中心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社区残协组成的懂康复、有技术、能提供热情周到服务的互联互通互动的康复工作骨干队伍。
医务专业技术人员年度总结范文5
乡镇医生工作总结
一、以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在思想上不断提高自己。
今年我在院党总支及科支部的领导下,我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学习当代军人何祥美》及《向——同志学习》等系列理论和精神,端正了服务理念,增强了服务意识,改善了服务态度,营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八不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八荣八耻”来指引自己,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主任的英明决策下,不断的努力工作,时时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
二、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努力工作完成目标。
在工作期间严格按照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开展工作,要勇于吃苦、甘于奉献,正确对待分工,认真履行职责,从无怨言,不计得失。并虚心向前辈和周围的同事学习,依照年初医院和科室制定目标努力、踏实的工作,并向这个目标发起冲击。
三、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要充分抓紧时间,把握一切机会,不间断的坚持多方面的学习。不但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各种医疗方面的知识。刚开始工作,我也曾一度进不了状态,跟不上大家的工作节奏,我犹豫过、害怕过、退缩过。在前辈们的帮助下我鼓励自己学习,上班时间,向前辈学,向领导学,在病人摄片检查过程中,利用dr成像快的优势,把自己不会的和有疑点的记录下来,在工作之余再虚心请教。在与临床医务人员相处的短暂时间内,常常咨询他们一些业务相关的知识,使之更好的为我所用,不仅丰富了知识,也对正确的诊断起到很大帮助,下班时间向书本学,向网络学。通过学习,给我带来了信心,给我带来了效率,极大鼓舞了我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
总的来说,医生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认可。医生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乡镇医生工作总结
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深入推进家庭,进一步深化以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为基础的家庭,发挥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自20xx年3月5日开始,XX卫生院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活动就全面的开展了。
本次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工作由潘艳红院长带队,由我院全科医生、护士、公卫人员、村医等组成团队,对百姓进行面对面签约及健康体检。
活动当天,全科医生、护士、公卫人员、村医挨家挨户上门进行签约,并且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测血压、血糖、测量身高、体重、腰臀围等。在体检的同时宣传家庭内容,讲解签约家庭医生的目的和好处、签约的相关知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政策,对前来签约居民的疑问,都详细地给予了解答,同时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
活动的开展让村民们对家庭医生签约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家医签约服务相关内容进行了大力宣传,让村民们更加了解家庭医生所提供的服务。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及大力支持,反响良好。
乡镇医生工作总结
20xx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来,我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重要指导思想。努力学习,钻研业务,使个人的自身素质和业务
20xx年在卫生局和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20xx年下达的'目标任务,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全院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狠抓行动、树新风、全面提升我院整体形象
1、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创人民满意卫生院是我院发展目标,为改善服务态度,落实承诺服务,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我院广泛征求患者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制作宣传标语,落实“五个一”工程,发放医师名片,打回访电话,发征求意见卡和社会问卷调查,为使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严格按查处制度处理,使我院行风有了很大改善,整体形象明显提升。
2、开展卫生大扫除,积极参入六城联创和创省级卫生乡镇活动。结合我院实际迅速宣起讲文明、讲卫生、美化、亮化、绿化卫生院,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要求科室人员上班前先打扫室内外卫生,划分责任区,每周二、五进行卫生大扫除,并进行检查评比,做到室内外卫生干净整洁,物品器材摆放整齐,每日产生的医疗垃圾及时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为配合创建省级卫生乡镇活动,我们对病房楼墙面进行刮白更换破旧房门,制作防蝇门帘及窗网,对卫生院花坛内的花、草、树进行修剪,浇水施肥,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就医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通过前几年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学习,和医疗设备添置更新、使我院技术力量得到加强,在此基础上我们狠抓医疗质量管理,严格医疗文件书写,门诊日志要求项目齐全,处方书写规范,用药合理安全,病历书写及时规范,护理记录详实,实行科审批制,院长深入临床查房,积极参加危急症病人抢救,医疗质量考核小组严格按考核方案每半月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全年没有发生医务差错与纠纷。
1、鼓励员工进修学习,参加业务培训。今年派出两人到上级进行培训,一名员工脱产学习,十余人参加晋级及资格考试,五人考取晋升职称,使我院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又上新台阶。
2、经过全院干部职工地共同努力,我院业务有了明显提高,门诊量较去年有所提高,恢复到20xx年门诊水平,达到2187人次,住院819人,内科手术28例,住院分娩32例,较去年增加20例,治愈率80,好转率达1,死亡率为0.1以下,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0,手术前后符合率达9,无菌手术感染率为零,总收入达到22万元。内科入院率较去年增加2,手术台数较去年增加,住院分娩较去年增加,业务总收入16多万元较去年增加3。
三、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惠民政策实施两年来,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但在2011年农合筹资工作中由于自筹部分份额增加一倍,也面临许多难点,为打消农民参合顾虑,做好解释筹资工作,我们印制千多份《2011年告广大参合农民政策说明书》发放到乡、村干部和农民手中,出动宣传车台到各村广泛宣传新农合政策,组织定点乡村医生积极配合村干部做好筹资工作,联系外出务工人员参合,我院抽调人员下村督导,主动当好政府参谋,使今年参合率达94.。筹资结束后立即进行参合信息的录入与整合,及时建立了20xx年参合信息档案。
2、积极做好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工作。对来我院就医出院参合农民,当日兑现补偿,对定点乡医上报的门诊小额补助我院及时先行垫付。今年共补偿各类670人次,补偿金额达76.多元,确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今年补偿住院48人次补偿金额3万元,定额补偿11人,金额万多元,门诊小额补偿610人次,金额32万余元。
3、为广大参合农民提供一个监督平台,在门诊大厅走廊醒目位置悬挂农合就诊程序、补偿范围、补偿标准及补偿所需提供材料,每日对当日发生农合补偿信息进行人村公式,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制定措施,积极完成项目工作,着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20xx年我院被定为防保站建设和“七有两化一温暖”工程验收年,我们指定一名院领导亲自抓,精心组织,加大投入,更换了手术室陈旧空调,添置婴儿辐射抢救台,对病房楼外观进行整修,顺利通过了上级这两项考核检查验收。
2、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工作要求高、时间短、难度大。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及时制定选址方案,加快工程进度,我乡个项目村村在第一次验收通过个,还有将在1月中旬建成。
离病房两间,发动乡村医生,,层层筛查,及时转诊,同时做好疫情调查上报、监测工作。在应对问题奶粉事件中,我院抽调七名人员参加筛查工作,两名同志同时运转,早上班、晚下班,中午不休息,对我乡近千名食用奶粉婴儿进行了筛查。
五、按照目标,扎实做好防保工作
1、坚持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乡村医生例会,并以会代培的方式加强卫生法规、规章制度、计免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全年共召开乡村医会议1次,积极组织村医参加卫生局举办的继续教育卫生法规、专业知识培训和学习教育,完成全乡4所村卫生室考核**工作,按照上级要求,每月一次入村督导检查,严格管理,从而使我乡的村医管理工作和防保网建设进一步加强。
2、计免工作常抓不懈,认真做好儿童卡、*、册管理工作,对每日新生儿童查行及时上卡,按程序接种,及时做好新生儿乙肝疫首针接种。截止1月上报新生儿童360人,建卡**360人,接种“五苗”567人,并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对象进行了转出**,流入补种工作,今年未发生接种失误和事故。
3、抓好传染病管理和监测,做好新生儿童破伤风、麻疹、a下p等传染病的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任务,开展死因调查,严格规范院内门诊日志管理,及时填报疫情报告卡,做好网络直报。全年共上报传染病事件1例,无迟报、漏报现象。
4、配合各职能部门做好相关工作。配合卫生监督所对全乡食品市场的检查和监测,从业人员体检**工作,共体验6人、**40家,并做好各村卫生诊所的消毒监测工作。月初开展乙脑疫苗接种,共种168人;月开展肠道驱虫6000人;月接种甲肝疫苗82人;1月开展流脑ac疫苗接种共种5人。由于组织得力,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安全接种,未发生任何差错事故。狠抓结核病筛查工作,采取下乡查、村医报等措施,及时发现护送转诊,督导化疗方式,超额完成了结核病转诊任务。
5、妇幼工作在县妇保院指导下,借“降消”项目实施有力推动,加强孕产妇*保健,切实做好产前健康检查,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治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今年共建孕产妇保健卡36人份,住院分娩32人次,住院分娩率达90,书写规范化产科历书32人次,对全乡范围内进行一次妇女病普查,对520名妇女病进行了防治。积极完成各种妇幼保健报表,做到及时准确“降消”项目补偿工作及时兑现,无克扣虚报现象,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妇幼保健任务。
医务专业技术人员年度总结范文6
一、项目目标
(一)目标
1、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
2、做好新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严把新生入学查验关,规范做好新生查验工作,进一步做好校园疫苗针对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
3、加强麻疹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确保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计划。
4、加强免疫规划知识宣传,开展“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讲堂”,营造预防接种工作良好社会氛围。
(二)工作指标
1、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包括白破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麻疹疫苗(确保含麻制剂疫苗2剂次接种率≥98%,及时率>95%。)等单苗接种率≥98%。
2、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适龄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民生工程任务续时进度完成率≥90%。
3、按照季度开展“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讲堂”,确保本接种点建卡适龄儿童家长参训率达到90%以上。
4.新生入学查验率100%,持证率100%、查验督导覆盖率100%,漏种疫苗补种率≥95%,学校查验工作建档率100%。
二、项目内容、实施时间和范围
(一)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包括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疫苗成分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流脑(A群、A+C群结合疫苗、A+C群多糖疫苗)、乙脑疫苗继续在全县范围实施。
(二)通过实施本项目,实现甲肝、无细胞百白破、麻腮风、A+C流脑疫苗覆盖全县。具体要求如下:甲肝疫苗在全县范围内对适龄儿童(18月龄)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在全县范围内对适龄儿童,基础免疫接种3剂次(3、4、5月龄),加强免疫接种1剂次(18--24月龄);麻腮风疫苗在全县范围内对适龄儿童(18月龄)接种;A+C群结合疫苗接种2剂次(6、9月龄)。
(三)注射器的使用:乙肝、百白破、白破的接种使用自毁型注射器;卡介苗接种使用一次性蓝芯注射器;其它疫苗接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四)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监测控制:在全县范围内所有医疗机构开展脊髓灰质炎、麻疹、结核病、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15岁乙型肝炎、流脑、乙脑等传染病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控制。
(五)新生查验:3月县教育、卫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学校卫生特别是新生查验工作事宜。4月联合召开全县中心学校校长和查验老师培训会,通报上年度查验工作,好的单位予以表彰。5月所有乡镇开展各自辖区学校查验二次培训;6月向幼儿园大班家长发放“新生入学一封信”,做好儿童家长新生入学前告知与小学阶段查验工作衔接,同步开展幼儿园新生“入学前”查验工作督导;7-8月开展验证(盖章)补漏疫苗;9月开展新生“报名时”、“开学后”两个阶段工作督导;10全面开展查验漏种疫苗补种工作启动查验补种工作数据周报,实行接种数据动态专项监测,11月全面反馈;12月完成查验工作总结,同步反馈相关单位查验结果,建立年度查验工作档案。
(六)预防接种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2月对全县所有从事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技术服务技能。
(七)开展预防接种门诊常规工作督导与检查(1次/2月),提高门诊工作质量。
三、常规免疫接种程序
见附表1。
四、疫苗及经费管理
(一)疫苗管理
根据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我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及注射器经费和各地工作需求,制定我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分配计划。分配计划数依据省、市《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实际常规免疫服务对象数”(民生工程任务)(附表2),乘以一定的损耗系数予以下拨。
各接种单位要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要求,采用冷链运送的方式逐级供应疫苗。各地严格按照冷链运行标准,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储存、运输、使用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同时做好注射器出入库登记和管理工作。鉴于省近年对我县乡(镇)进行了冷链装备,各级疾控机构冷链设施基本到位,各地要有适当数量的规划疫苗储存,县将按照省卫生厅制定的《省预防接种第一类疫苗配送指导计划》配送苗,各接种单位要对疫苗供应实施动态管理,防止出现苗供应不足或过期浪费,影响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各接种单位不得挪用、浪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不得收取第一类疫苗费、注射器费和注射费。
(二)资金管理
1、疫苗及注射器经费安排: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由省统一招标采购,注射器随同一并下发,并按照要求及时完成工作任务(附件2)。
2、工作经费:本年度常规免疫规划工作,依据实际接种的剂次数(3元/剂次)予以补助,经费由本级财政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经费中列支。全年项目工作经费测算合计共需104.8万元,均从均等化项目中支出,不足的部分待申请由县财政解决。
项目资金的申请、使用与管理按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制定下发的有关经费管理办法执行。各实施单位不得挪用经费,要按时足额用到项目工作中去,确保专款专用。预防接种补助经费主要用于承担接种工作的基层医务人员接种工作补助。此项经费补助与绩效挂钩的原则予以实施,原则上每两月下拨一次。常规免疫接种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指标前提下,按实种人次数予以补助接种经费,其它项目的相关指标未达到规定要求的,进行通报批评并按一定比例扣发项目经费.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将组织对项目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与内部审计。
五、实施方法、步骤、经费安排
(一)组织与实施
县卫生局负责全县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并负责项目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县财政局负责项目经费的监管;县疾病控制中心负责项目工作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监测与控制,并按卫生部统一制定的专项计划和方案组织各乡镇卫生院具体实施。
(二)执行要求
1.儿童常规预防接种(需经费:52.8万)
实施单位:全县各乡镇卫生院
执行时间:2012年1月---12月
2.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监测与控制(需经费:6万)
实施单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县各乡镇卫生院
执行时间:2012年1月---12月
3.预防接种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4次/年)(需经费:8万)
实施单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执行时间:2012年1月---12月
4.预防接种门诊常规工作督导与检查(4次/年)(需经费:2万)
实施单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执行时间:2012年1月---12月
5.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家长短信告知按月发送)(需经费:10万元)
实施单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执行时间:2012年1月---12月
6.冷链运转(12次/年)(需经费:4万元)
实施单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执行时间:2012年1月---12月
7.儿童家长讲堂(4次/年)(需经费:4万)
实施单位:全县各乡镇卫生院
执行时间:2012年1月---12月
8.新生查验(培训、督导(3次/学校)、资料)(需经费:10万)
实施单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县各乡镇卫生院
执行时间:2012年1月---12月
9.宣传(广告、资料印刷、知识竞赛)(需经费:8万)
实施单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执行时间:2012年1月---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