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普洱茶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普洱茶文化范文1
“澜沧古茶”将茶与艺术结合的普洱茶文化普通表现形式,联合具有国际代表性的中国各领域艺术大家,共同携手把普洱茶与艺术推向一个新高度,
2014年底独家策划“大师在中国”系列文化艺术活动,让世界听到中国茶文化的声音,让世界了解茶不只限于品饮,还代表着千百年传承至今的中国文化。大师在中国,从“品赏民族文化与尊享艺术瑰宝”理念出发,打造出艺术生活活动,每一场跨界演出,都诠释了茶妈妈杜春峄与各位大师间的大匠无言,惺惺相惜,因普洱茶的那一缕芬芳,一场场经典轮番上演:杨丽萍《向生命致敬》孔雀专场,吕思清《琴与茶的对话》独奏专场,央视少儿主持人《我爱寓言》的儿童关爱活动,萨顶顶《花开欢喜》禅乐会,郎朗《一爱一生・致敬澜沧古茶50周年》新年专场音乐会。
为了进一步传播与弘扬茶文化,在交流、学习、借鉴中推动各国茶道文化的发展,2015年11月3日至6日,由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茶道艺术研究所、宜兴益工坊陶瓷工艺品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茶境・第三届国际茶文化交流展”,在北京服装学院艺术楼盛大开幕。
此届茶境展由艺术品展览、茶文化交流、学术论坛三部分构成。除古琴表演、专业的茶服展示、艺术品展览外,11月4日至5日主办方还在大益集团北京皇茶茶文化会所,举办了中日韩三国间的茶道艺术交流和茶器之美学术论坛活动,邀请中日韩三国茶道大师、茶道表演者、茶道研究专家展示各自茶道、茶艺、茶礼,寻根溯源茶道之精神,探讨三国茶道文化精髓,,共同发扬茶文化精神。
这样茶文化创新的表现形式,已经消除了国界之分,将文化上升到另一个高度。通过茶这一媒介,不仅是中国,每个热爱茶叶的人们都在茶艺、茶道中体验到生活之美,在茶与水、琴与香、壶与杯、诗与词、书与画等茶事中,领略到了与茶有关的传统文化魅力。
镜头拉近,就在今年的上个月,2016年9月25日,全国各地560多位古茶家人及各界商贾名流、行业精英、资深茶人、合作伙伴齐聚北京人民大会堂,参与由CCTV主持人水均益先生担任主持,澜沧古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澜沧古茶)举办的“致世界,以匠心”乌金2016新品会。
转眼十年,普洱茶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脚步不停向前,摆脱了过去粗枝大叶、简陋粗糙的形象。如今,普洱茶与科学、文化、艺术、生活交织相融,并以含蓄内敛的姿态亮相大国门厅――北京人民大会堂。让世界听到中国茶文化的声音,让世界了解茶不只限于品饮,还代表着千百年传承至今的中国文化,茶妈妈杜春峄携“乌金”在人民大会堂,对话中国,对话世界,并将云南茶、普洱茶再一次推上文化新高度。CCTV及全国多个卫视,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主流媒体,中国最美期刊《普洱》杂志一同见证了这一里程碑式的时刻。
在推动中国茶文化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号称“世界茶王”的台商李瑞河先生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厦汕高速公路漳浦路段的天福服务区,李瑞河先生修建了天福“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和观光茶园,园区内有闽台民俗馆、丹岩风景区、皮定均将军纪念园等多处自然与人文景观,追溯了闽台两地的历史渊源和两岸同胞之情。
普洱茶文化范文2
毫无疑问,普洱茶首先是一种物质资源。
从基本含义上来讲,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数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从广义上来说,普洱茶是一种植物资源,并且是云南植物王国中的一种植物“子资源”。这是普洱茶资源最基本的含义和起点。经营普洱茶产业离不开这个最基本的起点,这也就说我们常说的如何做强做大“云南的一片叶子”,无论如何经营普洱茶产业,都离不开普洱茶是卖“一片叶子”的这个基本常识。
普洱茶还是一种文化资源。从资源的基本定义来说,任何一种被人类开发利用的物质资源,都凝聚着人类的精神活动要素。一种物质资源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历史越是悠久,它所蕴含的人类精神活动要素就愈为丰厚。而这种凝聚在物质形态里的丰厚的人类精神活动要素,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历史积淀”,也就是某种物质的“文化”要素。从根本上讲,某种物质形态一旦被人类开发利用,其“文化”要素也就开始生长。这种“文化”要素生长到一定时期,就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某种积累,成为附着在某种物质资源身上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人类精神资源。而普洱茶无疑就是这么一种凝聚着悠久的某种人类精神活动要素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尤其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普洱茶历史的挖掘梳理、“茶马古道”、“普洱茶文化”这些概念的兴起和流行,无论是出于自觉还是不自觉,正是普洱茶文化资源要素在新时代里的“复活”。这说明普洱茶界对普洱茶资源认识的深化和自觉,发现了普洱茶资源超越物质形态的一种“软”的要素。这个要素的发现,深化和拓展了普洱茶经营的内容,即卖普洱茶,不仅是卖“一片叶子”,也是在卖普洱茶文化的观念、卖普洱茶悠久的历史、卖普洱茶道的优雅礼仪和玄妙境界、卖普洱茶产地的民族文化风俗、卖“茶马古道”的诗意想象和现存的茶马古道沿途的奇妙风光。
简单地说,经营普洱茶产业,实际上就址存经营普洱茶资源,包括经营普洱茶的物质形态资源和文化形态资源,在运作和出售普洱茶的物质价值和附着其上的文化价值。如何把普洱茶的物质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互动的经营关系,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步伐不断加快的令天,经营普洱茶产业还有。个更重要的课题――这就是创意。
在传统经济中,劳动力、自然资源和资本^据经济增长的丰要贡献地位,人力资源的发挥更多地依赖于其他资源的存在与应用。而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丰导性资源也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即人力资源和知识成为主导资源和驱动力当人的创造力成为主体资源,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便得到了更深刻而广泛的拓展:一些具有历史积淀的物质载体、民间传说、民俗风尚、小说故事等均可纳入资源的范畴加以开发和利用,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停用的资源。
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成为经济发展主体驱动力和丰导资源的人力资源,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创意能力。创意产业在当今时代的蓬勃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人力资源的创意能力在经济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有地位。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并获得蓬勃发展,其原因之一便是:创意产业能够通过资源的转化来推进经济的发展。具体而言,在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中,通常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特别是能源,其增长的代价是自然资源逐渐消失和环境不断恶化。因此,资源约束和资本约束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创意产业最显著的特征是鼓励个人创造力的无穷释放,这种释放创造了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需求,冲破了传统资源的硬约束。因为,通过创意能够将各种资源转化为资本经营,为经济发展打开新的通道和空间,这是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有模式。这种模式基于对资源特性的认识、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和市场的把握,在具体实践中需要经过从资源到资本再到市场的多重转化,创意产业也在这些转化中兴起和发展,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众多的资源转化的类别中,通过创意将资源文化转变为经营资源,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模式。从文化资源到经营资源的转化,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弘扬民族文化,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具体到普洱茶产业经营,创意的重大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仅以普洱市政府主办的历届普洱茶节的主题词的变迁就可看出创意在普洱茶资源文化经营中的重大价值。1993年第1届普洱茶叶节,主题词:“团结、奋进、振兴”;1995年第2届主题词:“团结、开放、发展”;1999年第4届主题词:“创新、务实、开放、发展”;2005年第7届主题词:“振兴普洱茶产业,弘扬普洱茶文化”,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共创“天下普洱”;2007年第8届主题词:“百年贡茶回归普洱,盛世普洱再写春秋”,全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2009年第9届主题词:“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和“科学普洱、健康人生”。2005年第7届茶节以前,普洱举办的历届茶节显然还处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虽然也已经意识到了普洱茶文化要素在普洱茶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创意却不够明确、鲜明、响亮。从2005年第7届普洱茶节开始,开始有了良好的经营创意。尤其是2007年“百年贡茶回归普洱”的创意活动,更是把普洱茶文化经营的理念推上了一个值得纪念的高峰,起到了极好的现代时尚传媒宣传效果,在各种时尚概念竞争无比激烈的现代信息传媒市场上,成功地把“普洱茶”这个词打造成了一个时尚流行词,极大地推动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而2009年第9届普洱茶节的主题词:“科学普洱,健康人生”也极富创意,赋予了普洱茶科技的要素,通过现代科技要素的注入,明确普洱茶的健康价值,出售普洱茶,就是出售现代科技支撑下的健康价值。
回顾历届普洱茶节,我们就会发现,普洱茶产业创意提升的过程,也就是普洱茶产业发展繁荣的过程。10年前,茶马古道、普洱茶文化、普洱贡茶、越陈越香这些普洱茶良好的创意概念还鲜为人知的时候,也是普洱茶产业清冷寂寞的时候,而当这些概念成为时尚流行词的时候,也正是普洱茶产业走向繁荣的时候。
当然,普洱茶资源文化经营的良好创意并不仅只局限于这些大的概念,还体现在许多精细的局部。比如普洱茶产品的外部形态――包装,就有大量创意的空间。还有普洱茶产品的品饮方式,同样存在大量的创意空间(龙润普洱
茶、帝泊洱茶珍冲泡速饮就是良好的创意)。此外,普洱茶的营销方式也存在广阔的创意经营空间。良好的创意甚至还能延伸到普洱茶种植基地,柏联集团的景迈茶山庄园式生态民族文化普洱茶生产基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普洱茶资源文化经营的角度来说,除了普洱茶文化大概念创意的打造之外。这些良好创意的细部、细节不仅不可或缺,甚至有可能决定着普洱茶产业未来50年、100年的生死成败。因为正是在细部、细节的地方,才真正体现着创意的质量和能力。正是这些创意的细部,决定着普洱茶产业能不能做得精细。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几乎没有一个粗放的而不是精细的产业能够取得真正持久的成功。因为能否做到精细,体现着一个产业真正的创意能力,以及能否把优秀的创意能力真实实现的能力。
此外,不得不强调的是,类似普洱茶这样的资源文化经营是百年大计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从普洱茶兴起的历史传统来看,普洱茶的真正兴起不是一两年的功夫,而是数百年。从历史记载来看,普洱茶种植早在唐宋就开始了,但真正繁荣兴旺,却是到了明清,尤其是清代中叶的才有的事情。之后,普洱茶急遽衰落近一个世纪。近年来,各种内外因素的因缘合和,再加上通过普洱茶资源文化经营的成功运作,普洱茶产业才迅猛兴起。现在,普洱茶产业叉在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面前遇到了不小的挫折,正在逐渐复苏和升温。从长远来看,普洱茶产业在新时代资源文化经营只是刚刚开始,它所获得的荣耀和挫折都是正常的。而普洱茶产业的资源文化经营创意也需要有百年的眼光,即需要充分考虑眼前利益,也需要充分顾及长远利益。
从百年普洱茶资源文化经营的百年大计来看,有两件事情是必须做好的。
普洱茶文化范文3
五年前,在一个山花烂漫的美好季节,我与文化界的几位朋友相约品茗,畅谈普洱茶的来世今生,当我提及思虑良久的办刊想法时,他们一致鼓掌响应,并说要办就办成全国一流的文化时尚刊物。于是,一次高端的策划行动由此展开,这是一次文艺界和普洱茶界人才资源的大整合,是一次省内外知名专家和资深策划人参与的大行动。我们在全国公开招聘编辑、记者和运营人员,组织普洱茶专家、企业家、民间爱好者等国内外各界人士参与办刊,一本以弘扬普洱茶文化,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服务普洱茶人为主旨的《普洱》杂志应运而生。
五年来,许多观点独具、鞭辟入里,对普洱茶产业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文章在《普洱》杂志陆续发表;一大批普洱茶专家、茶商、藏茶者甚至茶痴、茶怪和其他各界文化精英的奇思妙文在《普洱》杂志汇聚;一个又一个切中普洱茶产业发展要害的“独家关注”和“特别策划”在《普洱》杂志面世。
五年来,《普洱》杂志以自己独创的方式,不仅有效整合了行业的思想文化资源,成为行业发展的“智库”,引领了一个产业的发展,而且在全国的茶产业中异军突起,丰富和创设了普洱茶理论,倡导了独特的普洱茶生活,引导了普洱茶品饮和消费时尚,解答了许多制茶、藏茶、品茶者的困惑,科学地分析了普洱茶产业和产品,艺术地展示了普洱茶文化,真实地还原了普洱茶生活,成功地确立了普洱茶的地位,牢牢地掌握了普洱茶的话语权。
五年来,《普洱》杂志坚持不懈地探索和重新清理了普洱茶的文化传承源流,确立了中国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这五年,《普洱》杂志强化了普洱是世界上公认的茶树原产地中心和天然基因库这一认识,并使它成为中国茶消费者的常识;这五年,《普洱》杂志以科学的态度正本清源,厘清了许多关于普洱茶的混乱理解,维护普洱茶的真实面目,让普洱茶以正确的方向,健康的姿态呈现在大众面前。这五年,《普洱》杂志以一系列重磅文章,探索和确立了普洱茶独特的地理价值、生态价值、健康价值和生活价值;这五年,“越陈越香”、“普洱茶最生态、最健康”成为中国茶消费者的认同,这极大地改观和丰富了中国茶的价值谱系,成功进行了普洱茶的价值发现和价值重塑。
五年来,《普洱》杂志不遗余力地为推动“科学普洱行动计划”营造氛围,荟萃了大量科研成果,力求深入浅出地及时地进行传播,成功营造了深厚的社会舆论气氛,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普洱行动。这五年,《普洱》杂志顺应时代,应对快节奏的“城市病”“亚健康”和过劳抑郁等现象,成功引领和推广了一种以普洱茶文化为中心的慢生活和休闲方式,倡导了以健康为核心价值,以身体与心灵、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目标的“普洱式生活”,让“普洱式生活”成为了现代生活的一个新时尚。五年来,《普洱》杂志一以贯之地倡导和传播这种生活方式,探索和论述了普洱茶与人、人与自然、社会生活与健康的和谐关系,成为了许多人休闲时不可或缺的枕边书。
诚然,这五年,即使没有《普洱》杂志,普洱茶的科学研究、文化研究、产业研究也会进行。但是,如果缺乏一条走向大众的通道,很难想象这些研究会在社会大众中产生如今天这般深刻广泛的影响力。五年来,《普洱》杂志坚持以唯美时尚的方式搭建这条通道,努力寻求专业性与大众传播性之间的平衡点、契合点。如今,在立体传媒占据主流的时代,办好一本平面传媒杂志很难,而让一本专业性平面杂志走向生活现场更难。五年来,《普洱》杂志的发行量不断攀升,不仅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专业茶杂志,也成为了云南省在全国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时尚生活杂志之一,在业内和社会大众之中赢得了广泛赞誉。这说明,《普洱》杂志在整合普洱茶专业性资源与社会文化生活价值资源之间做了大量创造性的工作,甚至可以说,这五年,正是《普洱》杂志做了让普洱茶艺术化、生活化、日常化的诸多努力而。我们都知道,一种茶文化,正是在真正完成了艺术化、生活化、日常化的进程之后,才真正算得上一种有活力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五年,《普洱》杂志不仅架设了一条沟通普洱茶科学、文化、产业与生活之间的美丽桥梁,也为普洱茶构筑了一条唯美的、充满活力的、通向“人文普洱”美好未来的道路。
一本《普洱》杂志很薄,它不过是几十页纸,述说着些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事,甚至是琐碎的日常生活;但它又很厚,它探索自然生命的神奇密码,追寻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统中那种含蓄、淡定、深厚的诗意、哲理和美学,他为后工业化的现代人寻找一种健康身体、温润心田、重归自然的质朴与宁静。
五年,对于历史的长河只不过是瞬间的回眸,一株茶树伸展开枝叶,一饼普洱茶正内蕴真香,一个普洱茶王国的梦想正渐渐变成现实。五年,《普洱》杂志正如一个妙龄少女,正渐渐褪去青涩,走向成熟,她顾盼生姿的妙目和袅袅娜娜的舞步将一步步走到世界的舞台,倾国倾城,倾倒众生。
端起一杯茶汤,翻一翻杂志……
我看见普洱的土地上,站立着一棵棵比孔子还要古老的茶树,
在四季的轮回中落叶、发芽。
普洱茶文化范文4
【关键词】普洱茶;包装设计;艺术特色;茶文化
中国的饮茶历史十分悠久且源远流长。在诸多种类的茶叶中,普洱茶则更为特殊,这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保健功能以及独特的醇香味道,尤其是普洱茶属于特有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与现代市场的新型需求,普洱茶的包装设计也在随之不断改变,即普洱茶的包装设计不但要承担起产品的主要载体,而且要融入地域文化特色,以此深化普洱茶的文化意蕴与内涵。[1]同时,由于茶包装是饮品类产品包装设计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所以,随着普洱茶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其包装设计所体现出的额外价值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针对普洱茶包装设计的艺术特色研究,推于提升普洱茶的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支撑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普洱茶的发展历史
普洱茶产自于美丽而神秘的云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近两千年的历史。普洱茶的制作工艺跟随着历史朝代一步步发生变化,成千上万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传说,有神农氏开山种茶的故事,有诸葛亮“武侯遗种”的传说,也有茶始祖岩冷的“给牛马,怕得病而死;给金银财宝,怕花光;而给你们茶树,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的历史记载。[2]三国、唐代、南宋、元明清对种茶都有着明确且详细的记载。《普洱府志》记载,三国时期,其境内就开始种茶。然而最早将种植普洱茶写入历史文献中者则是唐代曾去过云南南诏的唐吏樊琸,他的《蛮书》也是普洱茶区种茶最可靠最详细的历史记载。在南宋时期,李石在《续博物志》中载明,茶叶的主要地在于各大山脉,也表明了思茅是最早大规模种植茶叶的地区。[3]元朝,李京在《云南志略》中称,普洱茶在当时的元代已经成为我国边疆各个民族之间相互交易的重要商品。明朝,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普洱茶也有着生动具体的记载,在当时普洱茶已经被社会各个阶层接受并消费,普洱茶名扬中华大地。清朝,普洱茶已然进入发展的全盛时期,种植范围之大,产量之高,开始大量出口缅甸、泰国、印度等世界各国。发展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普洱茶多样化发展,这一时期也成为古普洱茶与现代普洱茶之间的分水岭。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段时期,在受到绿茶和红茶高速发展的冲击下,普洱茶曾经处于一定暗淡时期。直至1993年,台湾邓时海在其《普洱茶》中明确提出“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一理念之后,人们将眼光重新移回普洱茶,而其收藏和品饮价值开始得到世人重视。直到今天,普洱茶依然有着极大的反响。[4]普洱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内向外不断扩散,先民们将自己的劳动技能和勤劳智慧广泛运用于茶叶种植与生产之中,经过长时期的生活生产活动,受到商品交易的大力推动下,在特定的气候、地理和运输条件下,充分利用云南种植普洱茶的独特优势,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最终奠定了普洱茶质优味纯、享誉国内外的历史地位。
二、普洱茶包装设计的视觉艺术元素分析
(一)图形设计。
图形运用在包装设计上能够起到引领消费需消费需求的重要角色,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一定的文化内涵,合理、正确的包装图形,可以有效突破语言和国界的限制,最大程度上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以便于更进一步让消费者了解普洱茶以及它所附带的文化价值,在促进商品销售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5]一是对图形元素的运用表现了一定的地域特征,普洱茶作为云南地区具有标志性的商品,好的图形元素能够有效帮助人们了解云南,了解普洱茶,也有利于提高普洱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在传播云南地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是好的图形元素能够彰显一定的品牌文化。在当前激烈的普洱茶市场上,是否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是普洱茶销售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在具体的包装设计方面选择企业品牌文化直接作为图像包装的设计,有助于增强品牌意识在消费者心里的比重,同时也是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三是好的图像设计也是对茶文化历史的一种突显。普洱茶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能够流传至今势必具有浓厚的茶文化。而采茶、炒茶、茶俗等都是普洱茶包装设计中图形元素的重要呈现方式。普洱茶一定强调静、和、俭,这一点与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是有着共通性的。当前以普洱茶的茶俗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茶马古道文化活动,可以大力普及普洱茶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不仅能够喝到质优味美的普洱茶,同时也能够深切体会普洱茶本身所具有的浓厚历史文化。[6]
(二)色彩设计。
不同的商品应该具有不同的色彩与之搭配,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欲望。比如,绿色容易让人联想到蔬菜,褐色让人联想到巧克力等,因此,即使是同类型的产品,也应该有一定程度上的色彩偏重。绿茶比较清爽,红茶香醇的特点,而普洱茶回甘醇香,对其色彩设计方面必须与其本身属性相适宜。根据消费群体和市场定位,普洱茶在色彩上更加偏向于稳重、低调。因此,在包装设计上,应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观,稳重又不失民族风情。在进行熟茶包装时,选择更加明快、艳丽的色彩,在包装生茶时可以选择低调、素雅的色彩。在面对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普洱茶在包装的色彩方面并没有一味随波逐流,相反地则是在坚持一惯的中国风、民族风,低调、稳重的色彩却使得它独领。[7]
(三)文字元素。
文字在普洱茶包装设计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传达商品信息。普洱茶在具体的包装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字体适合性原则,在设计商品本身属性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将字体外型中的“意、音、形”完美融合为一体,既能够保证文字信息让人一目了然,又可以充分传达商品信息。而要想让普洱茶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则需要在进行文字设计时更多地添加其所要向消费者表达的情感和真实意图,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其他茶叶区别的有效途径。比如,可以将文字与茶叶外型、茶壶、具有传统民族风格的设计图样相互结合,文字在表达商品信息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在进行具体的装饰性文字方面,不要太过于注重字体形式,更多的是应该将情感与文字相互融合。
三、普洱茶包装设计中的品牌创意分析
品牌是一种文化,一种极具个性的文化,这种个性文化可以在诸多媒介中得到充分体现,特别是在消费者频繁接触的包装设计方面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播。可以说,未来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商品所蕴含的文化竞争,创造具有品牌个性和品牌内涵的品牌文化是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拓展销售空间以及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与关键。[8]当前,市场销售的普洱茶品牌数不胜数,在诸多包装中,消费者很难区别其中的差异性。而随着普洱茶市场空间的逐渐扩大,不能紧跟市场的发展步伐,有效应对激烈的竞争等,这一系列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普洱茶的销售与市场的拓展。而品牌作为现代消费者选择商品时的重要印记与符号代表,同样也是普洱茶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也是消费者识别普洱茶的关键所在。[9]普洱茶作为云南地区独具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商品是其他地域、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独特资源,在中国茶文化中也是别具一格。因此,在对普洱茶进行包装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其所具有的民族性、地域性,充分体现普洱茶蕴含的文化意境与艺术特色,树立其品牌形象,增加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概念、形象与意识。普洱包装设计的品牌创意路径具体可以结合云南省本地的雕刻、绘画、建筑、生活器具和服饰等各个方面的文化艺术元素,将能体现普洱茶品牌包装主题特点或者与普洱茶包装相关联的图形、图案等,通过科学合理的借用与参考,进而设计出具有强烈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包装设计,增强普洱茶包装设计的艺术特色与魅力,提升其市场竞争力。[10]在目前复杂混乱的普洱茶品牌市场中,通过普洱茶的外在形象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或者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是当前普洱茶产业迫切需要关注的事情,也是云南普洱茶是否能在国内外的茶叶市场竞争中取得重要地位的关键所在。普洱茶是云南的一个主要支撑产业,因此,其包装设计的风格与艺术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具有当地区域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等的设计元素,以及贯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普洱茶包装产业和使用恰到好处的现代特色的包装设计材料等,也日趋受到人们的关注。就目前而言,云南普洱茶的包装设计艺术特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促进其进入到下一个发展阶段。在多姿多彩的云南普洱茶文化与云南区域特色环境下,设计者需要更深层次地了解,研究和创造出能够更好体现云南民族特色的包装设计。通过对云南普洱茶各个细节的独创设计,提升云南普洱茶包装设计的艺术魅力,赢得国内外的青睐与认可。
【参考文献】
[1]张程,刘蓉华.云南普洱茶包装设计的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4,6:60
[2]刘新元.普洱茶品牌包装设计中视觉元素的研究[J].艺术百家•通俗歌曲,2014,9:184
[3]陈琳炜.普洱茶包装设计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
[4]黄葛子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包装装演设计中的基础性[J].包装工程,2005,26:18~19
[5]韩东晨.爆炸功能装演中的色彩设计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12~13
[6]白杨.地域文化特征在普洱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纳姐茗茶”包装设计为例[D].昆明理工大学,2013
[7]王伟.创造品牌形象的茶包装设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8~19
[8]余梦雯.关于韩国包装设计中表现出的设计趋势的探索研究———以茶饮料标签插图为中心[J].商业文化,2011,9:12~13
[9]邱志涛,刘义晴.地域产品包装设计中的绿色智慧研究———以将乐擂茶包装设计项目为例[J].包装学报,2010,5:12~14
普洱茶文化范文5
平地起楼宇,花落又花开,少年从懵懂到成熟,人生还行走在路上……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却又路漫漫其修远!
随着普洱茶近年风靡国内外,谈普洱、喝普洱、藏普洱成为一种高雅的文化追求。对于普洱茶来说,十年沉淀了它的芳香,从平凡到追捧,从不理性又回归理性。十年,让更多人认识了普洱茶,这一缕古老悠长的茗香。
对于一本杂志来说,十年,记录着成长,抒写着时光。《普洱》杂志既是普洱茶的产业文化,又是普洱茶的文化产业,它的这种文化感,取自普洱茶的神韵,朴实丰满、清雅含蓄、宽容平和。
一本s志的发展,少不了读者的支持,从2007年首家《普洱》杂志读者俱乐部于丽江成立开始,读者群迅速扩大,发展至今,全国已拥有百余家读者俱乐部,销售网络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值得一提的是,在“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的拉萨,《普洱》也成立了读者俱乐部,用杂志延续着茶缘。多年来,《普洱》读者俱乐部一直以读者的有效参与模式来推广普洱茶文化,充分整合行业的思想文化资源,逐渐成为普洱茶行业发展的一个“智库”。
为了与读者进行长期而良好的交流互动,《普洱》杂志读者俱乐部还精心打造了茶山行活动。云南是普洱茶的出生地,每年春末夏初,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人、茶商都会与《普洱》一起进入云雾缭绕的茶山,看茶园、古树,观古村落、古寺庙,赏日出日落、云海奇景,体验采茶、制茶的艰辛与乐趣。这一切都让每一个进山的人痴迷陶醉、流连忘返,真正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一种置身于世外桃源的超脱。
从2010年至今,《普洱》茶山行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七届,茶友们到茶山寻茶问源、与茶农零距离对话、和茶山亲密接触,感知茶文化的源远流长,聆听茶马古道的马帮传奇,亲历普洱茶的前世今生,朝拜普洱茶的精神圣地。每一年,都有爱茶如命的茶友跟随我们多番周折、一路崎岖,有时只为拜见一棵集天地精华的古茶树。有将茶作为药的茶友,到了茶山,因品到了千年古茶树沉淀出的茶汤,激动不已,还有的茶友甚至饮到醉茶……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品味、收获、结缘。如今,每年的茶山行活动已成为《普洱》与众多读者朋友们约定俗成的重要约会,也成为杂志的一个特色活动。
茶山行活动是我们精心搭建的一个茶人、茶商与原产地交流的平台,多年来,一片树叶播撒的深情,已遍布神州大地。今后,《普洱》还将继续努力,与广大读者一起,倡导健康的普洱茶生活,享受文化普洱的清香,为推动云南茶产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普洱茶文化范文6
不仅重新定义和提升了普洱茶,也重新定义和提升了云茶,
不仅重新定义和提升了普洱,也重新定义和提升了云南。
而这,或许是某些茶种,某些人所看不顺眼的,但这只是一瞬间的不适应。因为归根结底,普洱茶重新定义、提升和丰富的是整个中国茶。
普洱茶王者归来的故事已经是一个老故事了。可和许多经得起时光磨洗的老故事一样,它依然越陈越香,越老越颇有嚼头。普洱茶的故事很老,老得地老天荒。可由于云南地处边疆,远离中原主流文化,普洱茶这个老故事,确立自己的名号花了太过漫长的光阴。
仔细追溯,从没有普洱茶名号的久远年代,普洱茶的故事其实早已开始了。这很简单,因为世界的茶,源于云南。在文献记载之前,云南的少数民族早已种茶,但云茶最早进入文献,是在唐代。那就是茶界早已耳熟能详的《蛮书》中所谓“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的记载。“普茶”之名始于明代记载。但在明代,普茶只不过更多的是一个茶叶产地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茶种的概念。普洱茶作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茶种概念诞生于清代中晚期,并且诞生不久,就获得了“名重于京师”的盛誉。究其原因,那是因为清代中晚期,云南茶成为重要的中国茶产区,不仅边销于藏区,也销往内地和进贡宫廷。云茶产量和贸易量的增加,自然有助于确立普洱茶的名号。此外,普洱茶“味最酽”也是确立其名号的重要原因。“味最酽”的普洱茶质地迥然有别于内地的各个茶种,它未必讨好内地茶人的舌尖,但一经接触便给内地茶人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让他们明确知道这是来自云南的茶。此外,那时的普洱茶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采造法”,其形体上的“七子圆茶”也以鲜明的形象区别于内地的众多茶种。总之,各种因缘聚合的结果,使普洱茶在清代中晚期作为中国茶的一个重要茶种成功确立了自己的名号。可是,和内地的各种名茶早在唐代、宋代、明代以及清代早期确立了自己的名号相比,云南由于僻处边疆和中原主流文化之外的缘故,长期藏在深山人不识,其名号确立的时间还是严重滞后了。
并且,普洱茶确立的名号还是脆弱的。1905年,普洱茶停止进贡京师,品牌影响力开始极大削弱。之后,普洱茶的种植区域虽一度有所扩大,但作为一个重要茶种,品牌名声却在不断萎缩。到了20世纪下半叶之后,普洱茶甚至湮灭无闻了。那时,云茶的产量虽然不小,但品牌影响力却几乎丧失殆尽。虽然“滇红”、“滇绿”、“下关沱茶”有一定知名度,但云茶却没有自己的拳头品牌,而是沦为一个茶叶的原料基地。那时,用云茶为原料,虽然可以做几乎任何一种茶,但云茶已经丧失了自己的品牌灵魂,用“寄人篱下,苟且偷生”这句话来形容云茶当时的状况,似乎并不为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特别是到了新世纪之初的头十年,云茶开始觉醒,再次找到了自己的品牌灵魂。而这,便是普洱茶的强势复兴和崛起,它不仅一举跻身中国十大名茶之列,并且其强势的影响力不断发酵和扩散,大有成为现代中国茶名列前茅的几个经典茶种之列。
普洱茶的强势复兴和崛起意义重大,它对云茶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是全面而深刻的。
新世纪以来,普洱茶一举重新确立了云茶丢失的灵魂,强有力地整合了云茶资源,带动了云茶价值的巨大提升。普洱茶的复兴和崛起,使云茶有了一个响亮的代表性名号,终结了云茶没有代表性品牌的混乱年代,使云茶一举摆脱了没有自己代表性品牌的中国茶叶原料基地的从属地位。普洱茶的响亮名声和卓越声誉,使云茶具有以前不敢想象的高附加值,从整体上极大提升了云茶的价值。普洱茶的强势,受益的不仅是普洱茶,而是整个云茶。正是因为普洱茶的高价值,带动了云茶的高价值。在普洱茶火爆的时候,一些商家用川茶、贵州茶、广西茶为原料来制作普洱茶,冒充普洱茶,这当然是不值得赞扬的行为,但这却从一个侧面证明云茶价值的巨大提升。此外,近年来“滇红”的强势崛起,更是直接受益于普洱茶带来的云茶价值整体提升效应。普洱茶整合云茶资源,带来云茶价值的提升,直观的体现就是大益、龙润、七彩云南、帝泊洱、下关沱茶、滇红集团等一大批普洱茶和云茶龙头企业的崛起。这些企业的崛起,构筑起了现代云茶的产业和市场基础,让回归的云茶之魂找到自己强健的肉身。
新世纪以来,普洱茶的强势复兴和崛起,重新定义了普洱茶的概念,也重新定义了云茶的概念,使云茶的价值在中国茶谱系中获得了再次确认和提升。如今,对于什么是普洱茶,茶界虽然还有争论(比如是生普主义还是熟普主义,比如普洱茶到底是不是黑茶),但普洱茶的基本定义还是确定的,那就是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无论它们是生普或者熟普,都具有“越陈越香”的共同特点。而更加重要的是,普洱茶的定义中还有它特定的地理价值和健康价值。如今,澜沧江中下游河谷地带的优越地理环境孕育生长而出的普洱茶在全国茶种中独一无二的良好生态价值以及其良好的降血脂、降血糖、减肥瘦身功能和对现代人普遍具有的亚健康状态的良好防治作用已经得到公认。普洱茶这种特殊的生态价值和健康价值,是中国别的茶种很难媲美的。正是因为普洱茶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价值和良好的健康价值概念的确立,使普洱茶不仅一举确立了在现代中国茶谱系中十大名茶之一的地位,也极大地刷新了现代中国茶的谱系地图。它的意义,绝不仅只是为现代中国名茶谱系增加了一个茶种,而是给现代中国茶找到了一个灵魂上的根。这个根,不是那种老生常谈的所谓“茶禅一味”的道上的根,而是具有实体意义的肉身血缘上的根——世界茶、中国茶都源于云南的茶。
新世纪以来,普洱茶的强势复兴和崛起,使普洱茶文化价值和云茶文化价值广泛传播,使普洱式生活,云南式生活具有了生活价值的意义。在中原式、内地式、沿海式生活方式大行其道的年代,僻处边疆的普洱式生活、云南式生活是落后的象征,是不值一提的,甚至是应该逃离或者摒弃的生活方式。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生活节奏普遍加快,自然生态气候环境急遽恶化的当下,依旧缓慢的、多元包容的、自然气候环境优越的普洱式、云南式生活方式获得了特殊的价值,成为内地人、沿海人、都市人趋之若鹜的高品位高价值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在普洱茶文化中得到集中体现,同时也赋予了普洱茶特殊的文化价值。这种生活文化价值的变迁,使得今日的普洱茶不仅名重于京师,而是名重于天下。
总之,普洱茶在新时代的王者归来,不仅重新定义和提升了普洱茶,也重新定义和提升了云茶,不仅重新定义和提升了普洱,也重新定义和提升了云南。
而这,或许是某些茶种,某些人所看不顺眼的,但这只是一瞬间的不适应。因为归根结底,普洱茶重新定义、提升和丰富的是整个中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