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震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震实训总结

地震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教学;客房技能实训;就业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当代最著名的成功范例之一,无论是从它所创造的收入还是从国际旅游者的人数,都取得了高速而稳定的发展。它在经济危机中表现出明显的韧性,在本世纪,它将继续以接近4%的速度增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6亿人次,每年花费超过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每天达50亿美元[1]7。由于旅游在创造外汇和提升经济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对高职旅游教育的需求也空前高涨起来。

旅游教学的目的是适应市场需求,这要求我们用发展观对高职教育需求从根本上重新定位和重组。因为市场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要求我们有更高的技能与更强的适应能力,学生需要接受更加良好、更加广泛的教育。高职旅游实训课要满足上述教育需求,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肯定不行,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二、《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改革

(一)《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特点

1.综合性

旅游实训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它将旅行、休闲、娱乐、旅馆及餐饮等各种课程综合于一体,这种综合性可以让学生具有对经营上的整体正确评级和对管理问题的洞察力,以确保毕业生是旅游业所需要的类型[1]453。旅游实训课是学生在学习完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后开始的课程。

《客房服务技能实训》必须完成《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礼仪》、《旅游市场营销》、《客房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学习之后才能开设,实训课和这些理论课有着内在的联系,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客房实训课程的创新上,必须以这些理论知识为基础,开发出多种实训情景,训练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对技能的掌握。

2.时效性

高职旅游教育者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新的知识,特别是从事研究,给学生讲授新的观点,同时对旅游现象做出预测。要让学生感受到足够的挑战,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而不是强调使用和10年前一样的技巧和工具。旅游实训教学必须保证模拟仿真性,尽可能贴近实际和现实情况,如使用各种真实性的岗位软件、资料、合同、定单、账目等[2]。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必需建立新的教育框架,思考和组织新的学习过程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为更好地保证旅游实训教学的时效性,可以借助沙盘模式,即通过再现企业惯例的过程,将“企业”搬进课堂[3]。

在设计《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时分为5个模块:卫生、服务、安全、设备用品、人力资源。其中卫生实训项目包括:铺床、开床、客房清洁、公共区域清洁、查房。服务实训项目包括:不同类型客人的接待、客房系列服务。安全实训项目包括:火灾、地震、盗窃、其他事故处理。设备实训项目包括:客房设备用品消耗定额的计算等。人力资源实训项目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人事调动等。这五个模块基本含盖了客房部的全部工作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对客房部的工作有系统认识,便于理解记忆。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实训的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整个课程的过程就是企业运做的过程。为使实训的效果更好,一般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6人,模拟客房部经营。小组每个成员分别担任总经理、部门经理、领班、服务员。各小组分别模拟出自己的酒店,其他小组的模拟酒店是自己的竞争对手。通过完成相同的实训项目比较各小组的优劣。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模拟的真实性。

3.规范性

实训课主要训练服务技能,而训练的内容必须符合行业规范,达到行业标准。实训课程必须重视程序和规范,否则达不到任何正面效果。在使用ERP沙盘模拟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时,应该注重对岗位责任的规范性、职业性训练[4]。《客房服务技能实训》对客服务模块中有“班前会”情景模拟,要求进行模拟的小组必须仪容仪表职业化、礼节礼貌职业化,领班或经理能合理分配任务,适当进行奖惩。

一个较为简单的技能训练,学生一般一次就能掌握,如果技能训练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达到行业规范化标准,就必须进行反复训练,这时如果掌握不好,学生就会出现厌学、应付了事等不良情绪。所以也要考虑专业技能训练的难度,设计好阶段性的技能训练目标,制定训练的模式及措施。《客房服务技能实训》对客服务模块中的“铺床”情景模拟,在课程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学习铺床动作技能时,先将西式铺床(或中式铺床)的整体技能动作进行细分,分成若干动作技能安排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通过在各阶段的示范演示、讲解和分析要领,便于学生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对动作技能的细分,既可强化感知的效果,又可方便学生进行局部模仿训练,而且还能加快动作技能合成体系操作过程的形成。

此外,还应加强体现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要求的训练。《客房服务技能实训》服务模块中有“对客服务”情景模拟,在被客人冤枉、辱骂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客房服务技能实训》安全模块中有“突发”情景模拟,在地震火灾等突况下如何保证客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等等。

总之,通过实际操作和技能考核,强调客房服务的真实性,建立学生规范操作意识。通过强调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及团队意识。

(二)《客房服务技能实训》教学过程设计

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和实践考察,笔者认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学生、市场,难点是如何组织课堂才能有利于学生顺利转变为职场佼佼者。所谓以学生为重点即是在组织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例如,我们的学生都很有朝气,有竞争意识,所以在课堂中要设计一些大大小小的比赛,可以是小组之间的,也可以是个人之间的,这些竞赛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设计一些场景,例如开班组会,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基层管理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职业意识等素质。

所谓以市场为重点就是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时刻紧跟市场,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现在的酒店市场最急需的就是高素质的服务员及优秀的管理人才。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包括普通话、英语口语、当地方言等多种语言会话能力,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等等。

《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改革教学内容设计尤为重要,是整个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1.根据高职生学习特点设计合理教学过程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学习特点:活泼爱动、表现欲强、忍耐力差、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动力、支持课堂教学无用论等等[5]。设计客房实训教学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

高职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自学活动,而是在教师指导、调控下进行的学习活动。教师施教的目的,始终都落实到学生身上,要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诸方面获得进步,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只有当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时,教师才可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目的。

我们有一少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正确的定位,学习态度端正。但大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对,不能合理支配和安排自己的时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有高的参与度,才能促进学习的进行。所以,上第一节课时笔者都会让学生制定本门课的学期目标及计划,并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按计划完成任务,给学生压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根据工作情景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育情境有“硬”和“软”两个方面。在“硬”情境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教学的布置与设计,利用大教室或实操室进行现场布置,或使用多功能教室进行专业教学实践,尽可能多地吸引学生参与动作技能的操作训练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6]。《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根据工作情景预定受理设计四个工作任务:工前准备、预定受理、预定确认、客人抵店前准备。在“软”情境方面,应创设开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进行模仿创新,自己动手设计内容,进行角色分配。

3.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客房服务技能实训》课程内容设计时要注重经典、真实案例的注入,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客房工作也有突发事件,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灵敏的应变能力。从最简单的入手,例如:房间客人正在会客,如何进行客房清洁整理。稍微复杂的情况,例如:客房被盗、深夜醉汉。到极为少见的情况,例如:客人突发重病等等。给学生定一个角色,例如,客房服务员、客房部经理、大堂副理等,让学生用理论知识思考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部分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最好的答案。

案例,学生一般都喜欢听,但一到回答问题,大多数学生都默不做声,所以必须要激发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特别是文静胆小的学生,教师必须有耐心去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一开始可以点名让不爱发言的学生讲,能说出一点就要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慢慢提高要求,最终让学生产生满足感,体验成功感。教学实践表明,人具有整体生命,必须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育。人的整体性,突出地表现在人不仅有智慧,还有情感。知识的教学不能离开对人的整体性的认识。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期望,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隔阂,使感觉枯燥无味的专业实操训练化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动。通过以上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堂外教学,通过工学交替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学生在学校学的好不好,只有进入社会,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知道。工学交替,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优劣的最好方法。

目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已先后与多家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建立了实习基地。包括许昌福港大酒店、许昌桃园大酒店等等。学生们在“顶岗实习”后对于本专业的规范操作技能能够完全熟练掌握,实践的效果非常好。

这一教学方式的改革反映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得到了学生、家长、企业的一致认同。学生边上课边实践,激发了学习兴趣,专业技能水平快速提高;企业提前介入人才的培养过程,提高了人才利用效率。

(三)教师能力提高的途径

通过“挂职”等形式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思维能力、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了解当前市场的总体需求,并且能对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克服教学中的“本本主义”、“经验主义”,使实训课与时俱进。另外还有继续深造、到经济发达地区同等院校学习等等。

三、结 语

无论是已毕业就业的学生还是用人单位,都很明确地认为目前高职教育的弊病主要集中体现在“缺乏职业技能实践”,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说得上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因此,当前职教课程建设的核心应该是实践教学,应该围绕实践教学来进行当前职教课程改革,才能满足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美)瑟扼波德.张广瑞,等译.全球旅游新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 汪治.经管专业综合业务实训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34).

[3] 兰亦青.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科学教研),2007,(18).

[4] 周琪琪.“90”后高职生的思想特点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版),2008,(11).

地震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工程结构;工程力学;评价;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TB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2

工程力学是人们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不断的总结经验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理论。《工程力学》教科书中,从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讲起,逐步深入。例题也是经过简化抽象出的力学模型,其结构、约束、载荷都是典型化、标准化的,而没有说明力学模型是如何从工程实例中简化抽象出来的。目前,国内高等院校中的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空工程及相关专业普遍开设工程力学课程,所用教材大同小异,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学习了工程力学课程后的大学生们,能够基本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但是,当遇上工程实际问题时,就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因为工程实际问题都是较为复杂的结构,不是教科书中的标准拉杆、标准简支梁,各结构间的连接方式有焊接、铰接,不是书中标准的约束形式,载荷也不是给出的,需要去调查或实测,无法直接应用工程力学理论去分析研究,不知如何下手。这也是新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理论脱离实际,大学生们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明显地摆在各工科高等院校面前,摆在高校各级领导、广大教师和学生面前,急待解决。

通过专业课学习解决理论关系实际问题当然是一个有效途径。但是,受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只靠在大学后期阶段的几门专业课学习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已显为时较晚。那么,强调要在大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贯彻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并硬性规定,在技术基础课中安排一定学时的工程实训教学,是完全必要的。

一、问题

如何搞好工程实训教学?这个问题又摆到了任课教师的面前。

如何做到从工程实际中简化抽象出力学模型是搞好工程力学实训教学的关键一环,也是最基本的内容。而在普通工科高等院校中,过去和现在都没有搞过这类实训教学,无可借鉴。但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去探索:第一,听取老大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第二,认真分析已有力学与工程实际的关系;第三,借鉴相关学科知识。经过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归纳总结出了从工程结构分析开始,从中离散出简单构件,再简化抽象出力学模型,进而进行力学分析计算,得到结论及给出对原工程结构设计的评价及改进意见,这样一个对工程结构进行工程力学分析全过程的方法。现以流程图的方式表达如下:

工程结构力学分析流程图

对上述流程图简要说明如下:

㈠在对工程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对构件、约束、载荷进行简化抽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分清主次,注意转化。既要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同时要注意,在一定条件下,有些次要因素可能转化为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2.雅俗对照,约定俗成。即要把理论(雅)的东西和工程实际(俗)的相关东西进行比对,形成相应的简化关系;特别是有些已经形成定式的简化结果(如木结构连接就简化成铰接),就不能再变了。

3.由繁而简,先分后和。工程结构都比较复杂,直接对构件整体作力学分析是很困难的。一般应先分析结构的构成及各构件间的连接方式;然后,将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作为相互的约束进行简化处理,离散出简单构件;进而对构件及相关载荷进行简化,得到力学模型。在对力学模型进行力学分析后,再回到整个结构中,作综合的分析处理。

㈡力学模型三要素。简化抽象出的力学模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构件、载荷和约束,缺一不可。

㈢力学分析三要点。应用力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有三个出发点: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分别给出结论。

㈣综合评价三方面。对各构件分析后,再回到对工程结构整体的分析评价,应用工程标准和力学标准进行安全性、经济性和科学性三个方面的评价。

㈤在得出了对原工程结构的评价之后,自然会产生对原设计的改进意见。

依据上述分析方法,我们“挂壁床”、篮球架、纲目结构桥、吊扇、桌连椅等多种工程结构进行了工程力学分析研究;更准确地说,也是在进行分析时,不断地归纳、总结、完善分析方法。现以“挂壁床”为例,说明分析的全过程。

“挂壁床”是烟台南山学院学生宿舍中普遍使用的学生用床,如图所示。

该床由三部分组成:两个床头、一个床身。床头是一根50×50×4的角钢弯成直角的两边,与一根外径35mm圆钢管弯成直角的两边焊接成的矩形框架,框架中还焊有3根外径为20mm的圆钢管。床身是2根40×40×3的角钢由5根外形为20×20的方钢管焊接在一起而形成。由4根M8的螺栓将床身和床头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整床;又各用2个膨胀螺栓(M16)将床头固定在墙上,形成了“挂壁床”。

根据床的结构和连接方式,拆开4个M8的螺栓,即可将床离散为三个简单构件,即两个床头和一个床身。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将已离散出的较简单构件转化为力学模型。先看床头,它一端固定在墙上,相当于固定端,另一端自由;当人坐在床沿上时,人的体重将由床身传至与之相连接的床头自由端处;于是就得出了在自由端作用有集中力的悬臂梁。床身即可视为两端铰支、受有几个集中力作用的简支梁。考虑到几个人同时坐在床沿上的情况较多、而且此时床沿角钢比墙边角钢承受更大载荷,处于较危险状态,应予重点分析。考虑到两根角钢要同时发生弯曲变形,而且变形之差比连接两角钢的方钢管尺寸小得多(约1%),两角钢间的相互作用很小,可以略去。于是就得到了以床沿角钢为简支梁、其上有几个集中力作用的力学模型。到此即完成了力学模型的简化抽象工作。

接下来的是对载荷的分析。当一个人坐在高度为0.5m的床沿上时,两脚放在地面上,地面会分担体重的20%左右,墙边角钢也会分担体重的20%左右,余下的60%由床沿角钢承担。常见的较严重的情况是4个学生同时坐在床沿上。由于床板的作用,会使4个人的体重的60%平均地分配到5根方钢管与床沿角钢的焊接处。以每个大学生体重为600N计,则可视为简支梁上作用有5个290N的集中力;而总重量的一半以集中力的方式作用在悬臂梁的自由端,约为720N。

载荷确定后,即可进行强度及刚度分析计算。对于悬臂梁,集中力对固定端处的弯矩Mmax = 612N・m,由此引起对固定床头的上部螺栓的拉力1.5KN。据查,该螺栓的许可拉力为21KN,可见其强度储备很大。对于简支梁,最大弯矩Mmax=304N・m,角钢的抗弯截面系数W2 = 1.23×10-6 m3,则σmax = 245MPa,梁中点的最大挠度ω=13 mm。我们还对4人坐床沿时的变形进行了实测:悬臂梁自由端挠度为2.1 mm,简支梁中点挠度为15 mm。上述实测挠度值与计算结果完全吻合。由此可以认为,我们所进行的力学模型的简化抽象以及对载荷的估计是基本正确的。

根据上述分析,可对“挂壁床”作出评价及提出改进意见。

二、评价

设计思想新颖,结构合理,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床头结构设计巧妙,既有很高的承载能力,又是很好的床头护栏;而且用于固定床头的膨胀螺栓有很大的强度储备。床身的强度和刚度能满足一般正常要求,但在严重情况下(如4、5人同时坐在床沿上),强度和刚度都显不足;而且变形较大且不均匀时,会引起很大噪声,影响休息。

三、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例子分析,为增加“挂壁床”强度和刚度,提出下列建议:

1.将床沿角钢由40×40×3改为40×40×4,既不改变外观情况,又可增大强度和刚度,可使4人同时坐床沿时的最大应力降至190MPa,最大挠度降至10mm。

2.将固定用螺栓穿墙双挂。即把相邻两宿舍的两张床背靠背地用同一根螺栓固定在同一面墙上,既节省材料,又大大提高了防地震能力。

以上只是对工程结构的力学分析方法和工程力学实训教学的初步探索。还需要逐步提高水平,把实训教学活动提升到实训教学课的高度上来。

参考文献:

[1]蒙晓影.工程力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地震实训总结范文3

 

结构模型竞赛是土木工程学科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的学科竞赛,是结构设计竞赛的具体形式。基于竞赛开展的结构模型实践教学,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土建学科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结构模型竞赛的主要内容

 

美国的AISC钢桥竞赛、ASCE轻舟赛是国外较早举办的土木工程专业竞赛,有几十年的历史,其赛制规定所使用的材料、制作的模型非常接近于实际工程[1] 。国内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纷纷开始探索,并在校内赛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不同层次的省、跨省区、全国性的结构模型竞赛,至2015年第九届国赛已有百余高校代表队参赛(而且还有很多高校因为赛制规定的参赛资格限制而无缘参加国赛)。

 

结构模型设计竞赛主要从结构选型、计算分析、软件应用、手工制作、陈述表达等多环节考查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并集中体现在加载试验环节上。赛题一般规定模型几何尺寸、制作材料、荷载形式,参赛者根据题意进行结构设计和理论计算分析,并制作结构模型,最终以加载检验理论分析。

 

从近年举办的结构模型竞赛来看,桥梁类结构、塔式建筑结构占了绝大部分,这与建筑结构的主要内容相匹配。模型制作的材料从最初的白卡纸到后来的木材,至今以竹皮居多。在荷载形式中,有竖向荷载、风荷载以及冲击荷载、地震波,形式模拟越来越接近工程实践。

        二、结构模型竞赛赛题与实践工程的比较分析

 

结构模型竞赛赛题源于生活实践,尤其是近年来,赛题来源于工程常见结构形式,如桥梁结构、房屋结构是赛题中经常出现的形式。而吊脚楼、仿古阁楼则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第九届国赛更是紧扣时代主题,结合“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以二战时期缅滇公路为背景命题。

 

结构模型竞赛荷载形式接近于工程实践。从历年国赛情况(表1)来看,荷载形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模型的实际用途。常见的静荷载、动荷载、冲击荷载在赛题中体现较多,特殊的地质灾害如第六届模拟泥石流撞击、第五届和第八届模拟地震波震动都是工程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第七届国赛则直接把生活中的高跷搬上比赛场,跳出“试验”,由参赛选手真实地“使用”高跷[2-4] 。

 

结构模型竞赛由于受材料的限制,而与实际工程存在一定差距。在实际工程中,钢筋(钢管)混凝土、钢、膜等都是常见的建筑结构所采用的材料。但在结构模型竞赛中,主要靠手工完成结构模型的制作,考虑到时间、成本、安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竞赛均未使用上述材料,而较多地使用白卡纸和竹皮。

 

如近年来使用的竹皮,制作的空心杆件和拉带等,其受压、受弯、受拉等力学性能与钢构件比较相似,因而受到青睐。但是由于材料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差异很大,制作而成的结构模型与实际工程出入较大,如不同批次的竹皮差异比较明显,手工制作时节点部位比较薄弱,异形构件制作非常困难。

 

结构模型在进行荷载试验时也与实际工程中的荷载情况有一定差异。结构模型的荷载试验,其荷载的模拟主要有:静荷载以砝码或砂模拟;动荷载以运动小车模拟;冲击荷载以物体(或牵引)撞击模拟;风荷载以静物或风扇模拟;地震波荷载以振动仪模拟。

 

结构模型竞赛时模拟的只是一二种荷载,而在实际工程中,荷载往往是多种情况都可能甚至同时发生的。如在桥梁结构模型中,通常以一台小车模拟动荷载,以荷质比作为衡量的主要标准。而在实践工程中,受力来自车辆竖向荷载、纵向加速制动荷载、横向风荷载以及地震荷载、桥墩撞击荷载等多方面,受力是十分复杂的,并有对桥面变形的约束。再者,结构模型在荷载试验时是单次试验甚至破坏试验,存在结构疲劳,很难长时间或多次试验。而在实践工程中,结构的使用年限是工程发挥实际作用的最重要标准。

 

三、结构模型竞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

 

(一)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创新能力”是近年来教育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既不是实践能力或创新能力中的“分支”,也不是两者含义上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独立的、具有特定内容的新概念,是能力与素质、创新与创造、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多个概念在新时期高等教育理论上的重构。高等教育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就是指大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通过一定条件下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形成的有可能创造新价值成果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是大学生最终形成创新能力的心理和行为准备[5] 。

 

土建学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指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在土建工程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实践创新”可以是创造前所未有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在模仿和仿造的同时在结构局部体现新的发展和突破。结构模型设计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结构设计能力的平台[6] ,依托此类竞赛,学生可以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大胆尝试新颖的结构形式。

 

图1 为第二届湖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其中两个作品,两作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赛题规定了模型的跨度、宽度、高度尺寸型,要求设计一允许有中间临时支撑的大跨度结构模型,在满足竖向静力加载和位移要求的条件下主体结构不倒塌。从设计要求来看,此结构模型的受力状态和现实生活中桥梁的受力状态类似。因此参赛的大部分作品在外形上均如作品a所示桥梁外形,结构为桁架,总体而言这种结构布置合理,且在加载过程中也有不俗的表现。

 

但作品b在设计理念上完全不同于作品a,给人以视觉的冲击。乍一看,给人感觉可能不尽合理,外形奇特,异于常规。但仔细一看,其中结构的传力途径又暗藏奥妙,通过6根拉带的巧妙约束,荷载顺利地传到基座,结构的竖向刚度并未被削弱。由此可见,即使根据结构模型的受力特性可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结构原型,但参赛学生的奇思妙想和设计创意带给大家的感觉仍然是耳目一新。

 

(二)团队协作能力

 

结构模型竞赛参赛选手一般为3人,需共同完成结构选型、计算分析、计算书编制、模型制作和加载试验的各个环节,参赛学生需明确分工又要通力协作。

 

在结构选型的初始阶段,需要多方案比较,进行优劣对比,研究结构可行性。这一过程需要集思广益,发挥不同成员的创新能力。同时也需要对模型制作材料及制作而成的各种杆件进行力学性能定量测验和定型分析。

 

接下来还要对预选的结构进行软件模拟分析,以确保找到最佳结构形式。这一阶段的团队作用非常重要,有些团队往往在训练初期因为一些选型上的分歧争论不休,最终不了了之;还有的干脆各行己见,每人都把自己的方案做下来,这样团队的力量没有得到显现。

 

在模型制作及加载试验阶段,需要反复制作并将制作而成的结构模型进行加载试验,在加载试验的基础上对结构进行总结分析,找出模型或杆件破坏的原因,逐一分析哪些杆件需要加强、哪些杆件可以减弱。这一阶段只有高效率才能有更多尝试的机会,所以需要明确分工,下料、制作各一人,另一人则改进方案并画图,进行计算书的编制。

 

(三)其他能力

 

在结构模型竞赛中,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专业软件应用能力,长期坚持进行结构模型设计和制作的毅力和决心,遇到挫折和失败时的抗逆境能力。这些专业或非专业能力都是实践工程人才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

 

四、结构模型竞赛实践教学探索

 

结构模型竞赛作为一项极具创新性、启发性和实践操作性的国家级学科竞赛,竞赛本身的意义不言而喻。如何把竞赛活动的实践意义切实发挥出来,使其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需要不断的探索。笔者所在学校十几年来一直进行结构模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在近两年组织学生参加湖北省和中南地区结构模型竞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一)凝聚一支结构合理的指导团队

 

任何一项教学活动,指导教师均举足轻重。基于结构模型竞赛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是实践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标杆,这种成功不应以获奖作为评判的标准,而应以培养的学生的能力作为检验的标准。

 

如:学生是否具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否有提高?结构模型的实践教学与理论课堂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实践教学也不再是理论的讲解和灌输,而是力求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一些创新的设计。同时,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非“替代”学生思考。

 

所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是辅助学生去分析、检验他们结构模型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而不是设计一个理论上的方案,让学生去进行手工制作。

 

学校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在结构模型实践教学方面,已经凝聚了一支结构合理的指导团队。团队成员老中青搭配,并各有所长,有的是来自企业、设计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有的是对软件分析比较熟练的结构选型教师,有的是对模型制作有专长的建筑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他们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各自分工协作,引导学生在不同阶段分析其模型作品,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二)磨炼一批优秀的学生队伍

 

就学生而言,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结构设计方面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应掌握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比赛时还要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这种实践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模型竞赛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磨炼。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比较缺乏,进行结构设计还不成熟,因此以训练手工操作能力为主,并让他们对参加竞赛所需具备的能力有初步认识。同时因为没有专业知识的约束,可以让他们自由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从历届比赛情况不难发现,很多具有创造性的作品都出自低年级的同学之手。

 

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但结构设计能力比较缺乏。经历了前期对结构模型竞赛的认识之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对于结构概念会更加理性,解决问题也会更有针对性。此时让学生接触一些结构分析软件,如学生比较容易上手的专业软件MIDAS、SAP2000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软件分析和空间计算能力。

 

高年级的学生在力学和结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比较成熟,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软件分析和计算的能力,是竞赛的主力军。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应着重培训他们的综合能力。如在结构选型、计算分析、计算书的编制、模型制作和最终加载的各个环节,让他们起到团队主导作用,使参赛团队既要明确分工又要通力协作,真正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提炼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进行结构模型的实践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形成一套培养机制,使学生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即使是结构模型竞赛,也不能急功近利地由教师把结构设计包办起来。

 

学校在进行具体的结构模型竞赛训练时,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预选和集训。在预选阶段很多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正如前文所述,可以使他们对结构设计的概念有初步认识,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合作甚至可能迸发出灵感。预选赛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进来,具有很好的普及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制作,预选出参赛人数两三倍左右的人员进行集中训练。

 

在这一阶段,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材料性能的定量测试(图2)、结构选型的软件分析和加载试验等。只要把这些功夫做足了,学生的实际收获已经远远超出一门课程所给予的知识,当然竞赛时也能拿出较好的作品。

 

图2试件抗压试验在竞赛训练实践中,学生虽然学过或部分学过力学、结构设计的知识,但依然对结构设计概念不清楚,作品结构明显不合理,实践动手能力比较薄弱。为了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教师指导团队还开展了专题讲座和实训教学。专题讲座有历届结构模型竞赛赛题解读、结构选型、结构软件应用等,实训教学为手工模型制作。这些讲座和实训内容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五、结语

 

结构模型竞赛是创新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形式,是培养土建学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结构模型竞赛开展的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软件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毅力、抗逆境能力等,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充分发挥竞赛平台的作用,凝聚一支结构合理的指导团队,磨炼一批优秀的学生队伍,提炼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土建学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地震实训总结范文4

一、 大力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为学校节省了大量开支。

一年来,我校后勤在学校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积极寻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重视学校设施设备资产的合理利用,保证了我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比如我校部分废旧风扇的维修循环利用,饮水机的维修循环利用,废旧电脑的维修循环利用,打印机的维修循环利用,以及课桌椅的维修循环利用等。同时还对学校固定资产实行了精细化管理,严格执行校产管理制度,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了责任到人。另外,在有限的资金使用上,我校后勤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坚持按计划行事,合理使用资金,坚持专款专用,以“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为原则,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为我校大大减少了办学成本,减轻了财政负担。

二、 狠抓服务和管理,力争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一切保障到位。

一年来,我校后勤坚持以“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宗旨”,始终以学校的教育教学为中心开展工作,全力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实施性计划,做到了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的一切保障到位。例如,师生的住房、住宿配置到位;教师的办公桌椅配置到位;学生的课桌椅配置到位;学校教学使用的设施设备配置到位;饮食服务到位;饮用水和热水的供应到位;物品维修服务到位;以及学校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到位等等。

三、 狠抓校园安全不放松一年来成效显著。

地震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大型图书馆 ,结构设计,结构计算

【 abstract 】 library is the treasure house of human civilization, is also ref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nd cultural level of the sign. In ancient times, or in modern times, people always put the book as the holy things, and for the building as the book is hallowed halls to try to adorn beautification. The author of the actual case, on the library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structure calculation and internal force analysis, take the structure structural measures, new technology, new material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imply explained.

【 key words 】 large library, structure design, structure calcul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钟落潭新校区选址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障岗村、五龙岗村。用地位于广花平原丘陵岗地,处于低丘陵缓坡和丘间谷地,总体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程在27.8-79.4米之间(广州城建高程)。

图书馆位于校园中轴线的终点,北面正对整个中央景观区,南侧为保留山体绿化空间,西面为实验实训楼,东面为学生宿舍。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57047平方米。该工程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A区为图书馆部分,平面形状呈半圆形,楼高5层,局部有一层地下室,作密集书库用;B区为图文信息中心及会议中心部分,平面形状呈长方形,楼高5层;C区为景观大钟楼,钟楼总高度48.2米。A、B区在二层通过圆柱连廊连接,在天面部分通过钢构架巧妙地连成一个有机整体。

2结构设计

2.1结构型式

①A区图书馆部分,平面形状呈半圆形,基本柱网为7.5m×7.5m,层高为4.5m,为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采用剪力墙,中庭光棚和天面大型装饰构架采用钢结构。A区内共设有3道防震缝,缝宽为150mm,因为结构超长,超长部分在适当部位设置800mm宽的后浇带,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压力,同时A区在平面上开洞面积较大,但基本上能满足Ao

2.2主要结构构件材料

钢材:钢筋采用HPB235级,HRB335级和HRB400级;型钢采用国产Q235B及Q345B号钢;预应力钢筋采用1860级钢绞线。

混凝土强度等级:a)柱,1~2层为C35,3层以上为C30。

b)墙,1~2层为C35,3层以上为C30。c)梁板,1~3层为C30,4层以上为C25。d)预应力混凝土采用C40。

③墙砌体材料:本工程围护墙及填充墙均采用轻质陶粒实心砌块。

3结构计算及内力分析

3.1结构计算软件:根据本工程特点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墙元模型)―SATWE程序进行计算分析,并采用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建筑结构通用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MIDAS/GEN Ver6.6.0进行验证校核。

3.2结构计算参数取值

计算振型个数,取振型数18个

周期折减系数,A区图书馆部分和B区图文信息会议部分均取0.8;C区钟楼为纯剪力墙结构,周期不折减。

扭转耦联,分别考虑单、多塔扭转耦联抗震计算。

地震设防烈度7度(0.10g),地震设计分组取第一组

活荷质量折减系数取0.5。

3.3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汇总表

从计算得出的结果来看,由于柱网和剪力墙布置较为合理。结构平动周期比较合适,扭转效应影响不大,各层的层间位移角能满足规范的要求,整体受力合理,结构安全可靠。

4采取的结构构造措施

本工程为大型图书馆,师生人流较为密集,为了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整体刚度,构造上采取如下措施:

4.1控制轴压比

严格控制框架柱、剪力墙的轴压比,从而提高结构延性和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在本图书信息中心工程中,框架柱最大轴压比0.84,剪力墙墙肢最大轴压比为0.27。

4.2局部合理采用剪力墙

因建筑造型需要而使平面不规则,在结构选型时,沿建筑物外周边适当布置剪力墙,对剪力墙的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适当提高,加高外框边梁的截面和加强梁筋构造。

4.3后浇带

由于本工程平面尺寸为142.5m×174.8m,共设了3道150mm宽防震缝,其超长部分采取设置800mm宽后浇带的方法处理,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

4.4大开洞周边楼板加强

对各层大开洞周边楼板作适当加强,楼板加厚至150mm,配Ф10@150双层双向通长钢筋。楼面洞边梁的截面和配筋亦作加强,以增加平面刚度和利于水平力的传递,从而减少楼板开洞对结构刚度的削弱。

5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为了执行国家建筑设计技术经济政策,积极推广建设部推广的建筑技术十大措施,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新技术和新材料:

5.1B区五层一会中心大厅为22.5m净跨的大跨度结构,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有粘结预应力结构,有效降低梁高,节省空间高度,并能充分发挥预应力筋作用。

5.2竖向钢筋驳接采用埋弧对焊或机械连接,可保证钢筋接头的质量和减少接头的钢筋用量,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5.3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均采用微膨胀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达到避免或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目的。

5.4砌体材料均采用实心(或空心)陶粒混凝土砌块。具有容量轻,绿色环保节能等优点。

地震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土力学;教学方法;体会

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内容广泛、综合性强,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本门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土的物理性质、渗透性、压缩性、地基沉降计算、抗剪强度、土压力及土坡稳定等,涉及的理论公式与工程概念均较多。因此,许多学生一开始就觉得这门课程难啃,而任课教师也普遍感到该门课程课时量偏少,教学任务重。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既能学到基本知识,又能运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下面是笔者教学的实践体会。

一、土力学的教学现状

1.内容多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土力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涉及到的预备知识和相关领域较多,与工程地质、水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基础工程及混凝土结构等课程都有密切联系。理论性强、知识结构较松散、内容跳跃性较大,学生学习时通常感到头绪繁多,难以掌握。归纳起来,土力学有三多:概念多、公式多、内容多。土力学教材一般分为九章内容,涉及了大约150多个概念、200多个公式。而与此相对的是土力学的课时一般只有72课时,其中大约60课时是用于课堂教学的。要学生在60课时左右的时间掌握如此多的内容,难度可想而知。

2.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学科发展相比,滞后现象比较明显。近年来,地基勘察和土木测试的技术发展迅猛,岩土工程的新科技、新理论不断涌现,反观土力学课程内容却偏于陈旧。有些教材尽管是近几年出版的,但书中有些内容仍采用的是旧规范,并且教材理论部分过多偏难,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积极性,缺乏创新意识。教师在讲解的时候需要不断更正书中涉及的旧规范,并适当补充新兴的技术方法。

3.实践课时少、内容简单。土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说很多土力学理论都是通过试验得出的,所以可以称土力学是实验土力学。对于土力学课本中涉及到的许多试验,许多学校买了设备,但也只是开一些简单的验证性试验,设备利用率低,综合实训项目少,对学生没有严格的实训考核标准,而任课教师通常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专任的高层次实训教师缺乏。

4.学生积极主动性不足。学生的学的来说都带有一定的被动性。现在的学生,问问题的少,问出好问题的更少,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上,而不是经过思考后问出的问题。从考试反映出的结果来看,学生对于计算题一般掌握得比较好,得分率偏高;而对于概念选择题和需要自己总结的问答题掌握得相对较差。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学生仍然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上,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

5.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差。土力学是一门内涵深、外延广的学科。课本知识章节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使得有些学生出现某章学得好、某章学得差的情况,难以把握其中的知识脉络。这样就造成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全部课程讲解完毕后,学生只把握了一堆孤立的公式、定义,无法运用多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方式的优化

1.重视绪论,把握重点。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不太注重绪论的讲解和学习,实际上绪论对于把握课程整体的知识框架体系非常有用。事实说明,在绪论中先把握整个教材的框架体系,之后每章开始时,再重复展示该体系并介绍本章知识框架体系,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把握住课程精髓,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总结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讲授每章具体内容之前,在绪论中要强调土力学的实用性,再结合工程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比萨斜塔的倾斜问题、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的整体剪切破坏、日本新泻地震的液化问题及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渗漏问题等。

2.精心备课,注重教材细节。教案的精心设计,好比剧本创作一样,需要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合理安排教案的结构。要保证“剧本”教案授课的艺术性,还要注重课堂演绎,要脱稿讲解、轻松自信、充满激情、富有逻辑。

在上课时,要着重一些细节的讲解,如强调学生要透彻理解基本概念,抓住问题本质;运用基本理论和公式时,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其应用前提,切不要盲目地认为书本上的理论或公式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正确的。土力学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计算有关,计算特点是繁而不难。因而很多学生在计算上反而会因为某个细小的环节出错,或对某个概念理解不准确而导致整道题失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计算过程的正确与规范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3.启发性与趣味性教学相结合。现在的学生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提不起兴趣,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这给授课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学者认为,教学过程中应提倡发现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学习,即提出采用启发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意从简单问题引出复杂问题,从试验现象引出重要概念,从工程背景引出理论问题等。有计划地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相对于灌输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带动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对话。

此外,课堂教学要注重趣味性,并善于联想。教师授课要做到语速适当、抑扬顿挫,善于采用生动的比喻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并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讲解理论时可穿插对相关人物的介绍,如达西、库仑、太沙基等相关学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土力学的历史知识的了解。其实,只要平时注意积累,生活中也会发现土力学的运用。将这些小例子在教学中提出,既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增加教学趣味性,又能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运用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土力学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工程实践活动,学习土力学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因此在土力学的教学上,应分外重视工程案例的引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培养工程实践意识,也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在讲解工程案例时应注意做到浅入深出,以大家都熟悉的工程为着眼点,首先简要介绍工程概况,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将学生的思路加以引导,引出其中涉及到的土力学相关知识,并加以详细讲解,这样学生就会对相关理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土工试验是土力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的土力学理论都是由试验得出的。掌握一定的土工试验技术,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及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今后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