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民办高校 创新创业 实践感悟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自主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成功,不仅自身不用再向社会索取岗位,相反会成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假如大学毕业生成功创业汇流成河,无疑可以大大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难问题。当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以给自身带来财富,而且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该如何创新创业呢?怎样才能成功创业呢?创业需要我们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质呢?这些都是我们能否成功创业的关键。
通过学院组建“启航广告工作室”创新创业培训项目的建立,令我对大学生创业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新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每个人都对发明有所了解,发明是在无前人引导的情况下为了生活的需求而做出一些东西,一般人难以做到。而创新却不是这样,它不需要我们整天抱着头的空想去做出一些连科学家都难以做出的东西,它只需要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将一些已有的东西做一些改动,来适应我们的需求。 创业,是就业的最高形式。他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以创造价值的过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创业的路上需要我们能够担当更多的责任和风险,就像马云所说:“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初升的太阳。”但是追逐梦想是幸福人生的起点,为了理想去奋斗,就需要认识创业、准备好创业的素质,提前进行创业的演练。
第一,必须具有影响他人的能力,就是能够让合伙人、周边员工心甘情愿地跟随自己去为理想而奋斗。只有感召力和创业者的影响力才可以激励团队和自己一起前进。
第二,创业者应具有激励他人的能力。一个可以调动团队潜能的领军人物,才可以焕发团队每个人的事业激情,才可以振奋人心,才可以使每个人为参与到伟大的事业而感到自豪。只有这样的团队才有生命力和活力。
第三,创业者必须有非常清晰的使命感和远景目标。一个没有方向的创业者是没有办法成功的,所以使命和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创业者必须回答,我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要去哪里。也就是说,应有一个清晰的企业发展和成长的蓝图,同时要有能力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和途径。
第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有非凡的决策能力。因为,光把事情做好或把企业管理好是远远不够的,考验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做正确的事情,也就是必须做正确的决策。外面的诱惑很多,机会也太多,而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盲目决策的陷阱。
第五,必须有整合资源的能力。企业的资源不仅是人、财、物,还包括知识、时间、智慧组合、公共关系等无形的要素。如果没有把资源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就会失去竞争的优势和先机。
第六,必须具备应付变革的能力。创业者是否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局限,挑战自己以往的成功模式和战略手段,是考验创业者心理素质和魄力的重要环节。不断否定自己,突破自己,战胜自己,向自己挑战,向明天挑战,才有机会成为未来的佼佼者。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誉,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非常强的沟通能力;并具有熟悉本行的专业知识;对待周边人群具备开放的心胸和一颗同情心、关怀心。
同时,创业者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一个看不着但能感觉得到的品质,是在知识社会中长久保持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不过,创业者不必过分担心自己的文化素质,创业者应该知道文化素质是一个人的修养,通过平常多读书,勤思考,渗透到自己的言行中,就会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文化素养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创业者每天要辛勤地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素养的修炼上。因此,创业者也不必试图从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只要抓住文化修养的主要内容即可。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一般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上。
创业者或许对思想道德重视不够。其实,做商业的人士,要特别重视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创业者放弃别的种种诱惑从事新事业的开创,也是以实现自己理想为目的的。在这里所说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指创业者对待广大客户的态度以及对待社会的态度。中国当前已进入了买方经济时代,作为卖方的商家必须以优质的产品、真诚的服务来赢得顾客的信赖。只有那些能为顾客带来更多便利、创造更多价值的商家,才能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创业者在创办商业机构的选择上,在公司的运作经营上,不要将心思全部用在如何赚钱,而应思考自己所创的事业是否给众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幸福。因为,创业者辛勤创业,并非只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
作为当代大学生,尽管我们有知识、有激情、有梦想、有冲劲,但是由于我们缺乏社会实践,没有经过市场的风雨考验,缺乏管理团队的经历,所以我们创业比起职场过来人有着更多的风险和盲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以前成功创业者的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与素质,更要注重创新。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我们才能在创新创业的路上走得更远,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
作为当代大学生,尽管我们有知识、有激情、有梦想、有冲劲,但是由于我们缺乏社会实践,没有经过市场的风雨考验,缺乏管理团队的经历,所以我们创业比起职场过来人有着更多的风险和盲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以前成功创业者的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与素质,更要注重创新。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我们才能在创新创业的路上走得更远,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曹胜利.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
研究,2008(5):7-9.
我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范文2
创新创业是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心得2020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心得2020精选1去年年底开始,创业热在大陆开始迅速升温,大学生作为国家期待的创业主体,其受到的关注与关照尤其明显,这种情况,也就将担任创业教育的教师推到了尴尬的境地。
从这个大背景来分析,国内对创业的重视,绝非仅仅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权宜之计,而是有较深层次的原因。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梅斯教授以MBA学员为对象开设创业课程,但其后二三十年中,以大企业为主流的经济,使得创业教育发展惨淡。1979年,大卫伯奇的研究《工作产生过程》,以翔实的数据_了大型企业是经济支柱和创造新就业机会主体的论断,揭示创业对创造新工作机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引发了政府和高等教育界对创业重要性的大讨论,随后,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之后,科技创新和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两翼,科技创业教育的兴起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早就了美国新经济的“奇迹”。
近期,我国提出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在资源有限、经济总体容量基本保持不变的背景下,激发个体寻找机会,重新整合资源,也成为了政府的选择。
然而,我国的情况与美国科技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差异。在科技发展方面有差异,在文化背景方面也存在差异,但在创业基础教育方面差异更大。在美国,商业意识的教育起于高中甚至更早,而我国的学生,在商业意识方面的教育趋近于零。也就是说,对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而言,进行科技创业教育固然重要,但进行基本的商业意识的启迪,尤为重要。
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与趋势是什么?创业,是否是一门学问?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是什么?我们是否有资格进行创业教育?这种资格如何获取?大学中创业教育的内容与社会上的创业教育内容与形式有何异同?如何衡量我们创业教育的成果?这些都是我想从台湾两位专家那里请教的问题。
首先,我了解到,创业升温,不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现象。从欧美国家到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均在近几年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创业的政策,而台湾地区,政府部门中有13个部会推出了48个促进创业的计划。在美国,MIT的创业教育《打造企业的黄金24法则》、斯坦福的精益创业是两大流派,百森商学院的创业课程很有特色,新生代创业模式画布非常实用。台湾交通大学的创业生态系统ecosystem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及实践)模型,十多年的创业孵化器以及完整的孵化体系令人羡慕,开展的诸多创业活动令人神往。完整的课程体系、强有力的校内支持使得交通大学有很强的潜力。
其次,对于创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创业有很多定义,但个人感觉,创业,是一个人或者团队,将人的行为或社会活动转变为具有价值的经济活动,并能从中持续获利的初始过程。到目前为止,个人感觉创业还很难称之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主要原因是,虽然研究对象日渐清晰,但研究方法还难以明确,虽然总结出了很多规律,但难以通过实验去验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创业不能研究,不能发展,只是还需要积累。目前,文献法、案例法、观察法都可以揭示很多创业规律。与创业相关的学科有很多,但基本是: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
因为其相关学科很多,所以大学在选择课程时,需要有针对性。主要原则有:第一,因为受到学时数量的限制,社会中能提供更专业课程的不必细讲,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等。第二,课程的目标,不应是学生马上去创立企业,而应该是根据所学内容对自己进行评估。第三,就教学形式而言,应该是传授内容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偏重于体验。第四,应该将授课对象设定为普通高校,而非重点高校的大学生,以培养他们的意识,而不是依靠高科技创业。
第三,创业教育应达到怎样的效果呢?对于讲授主体而言,在校教师与创业者相结合或许更为理想,笔者最近曾就效果问题询问过投资机构人士。用比喻来讲,他们希望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同学,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创业地图,也就是说,对创业这件事情有个全局性的概念。还能意识到自己在地图中所处的位置,要到达的位置,并对行动时所需要的资源,应该具备的心态有所了解或掌握。而这些资源,或者一些具体的技能,如产品设计,营销,财务,法务等,未必要作为课程的重点,因为各个投资机构基本都有专家级的培训。
最后,对于创业教育成果的衡量问题。交通大学创业孵化园的历史很悠久,开展了很多活动,但其中在校生参与的非常积极,但在校生创业的成果好像还没有成规模的出现。创业教育好像开始于2013年,正如老师所讲,课程的效果是培养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对成果不宜过于强求。这也是我国目前相关部门及高校应警醒的方面,应该认识到,对于创业知识的普及很重要,但对创业及自身有所了解后,未必要选择创业。因此,不能仅将创业成功率作为衡量标准。
在聆听专家教育之余,各高校老师也就创业教育进行了交流,有一些心得。
首先,对从事创业教育的我们而言,危机与挑战并存。一般高校的创业教育几乎一片空白,但通过仁能达提供的机会,使得我们对重点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模式有了全面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性。大家可能对航空公司的案例还有印象,在案例中,只注意高端市场的航空公司,基本都消失了。做个类比,创业教育,目前在重点高校中开展较好,但未来一定会出现在一般院校中。
其次,我们要做好创业教育这件事情,应该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意识,即关注用户(大学生),吸引粉丝(大学生、企业方面、政府等各方面人士),众筹思维(可以是课程、更可以是创业项目),无边界的联系(不必受地域的限制,通过虚拟团队,为创业团队提供机会),社会化传播。
最后,建议大家珍惜这个平台,以此为起点,做好创业教育。目前,创业教育在一线城市发展较快,机会较多,但好像也出现了类似产能过剩的情况,很多项目和理念的推广,需要地方的支持;而在地方上,大学生可能有这方面的需求,但得不到相关资源。希望这个平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需要,笔者愿意在这些方面提供一定资源。例如,在创业辅导、路演机会等方面。
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心得2020精选2首先真的很高心可以有机会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兴趣是的老师,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多次和指导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对现在的中国的能源和照明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国家的节能工作也有了进一步了解。
由于这次只是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工作量不是很大,但却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每周五晚上都需要去612、613进行测量照度和相应的用电量。学会了如何使用照度计,也了解照度是什么含义。并利用寒假期间查了相关资料,对国家节能环保中心、北京发改委最新的政策做了更深了解,深刻体会到国家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视。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更有义务肩负这项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多多学习,多多思考,争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可以对国家节能这方面做出贡献。而且在查找有资质的节能认证机构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国家关于节能这方面相应的法律、法规。
项目的开展需要学会自主的学习,这是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与课堂学习的不同与收获。平时的课堂学习,老师都会给我们强调什么是学习的重点,同时又通过课下作业进行强化,把握知识相对较容易;但是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及一定的开发经历解决,没有人能直接的告诉你问题原因所在,不能及时的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就要能够分析出问题可能出现的原因,并通过网络资源及相关书籍进行学习,与自己的实验条件等信息进行比较,经不断的修改调试去解决问题。因此,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比较重要。
在后期的大创中,需要对图书馆相应的照度进行测量,学会了国家标准照度是多少。测量结束后,也发现我校的图书馆照明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地方的照明明显不符合标准照明亮度,这也让我对图书馆应该换led灯有了更大的信心,毕竟换了之后会减少电量的使用,而且led对环境的污染要比普通灯管小很多,同时led的照明更亮,可以更好地保护图书馆那些努力学习的同学们的眼睛。
项目的开展需要团队合作交流,它不仅关系着项目开展的进度快慢的问题,而且关系这一个团队能否坚持到最后并取得一定成绩。很开心的就是这次比赛中每个成员都发挥了各自的长处,使得项目开展的很是顺利,这也是我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心得2020精选3似乎对于大学生而言,没创过业就不是大学生活。那么,创业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
“互联网+”时代的出现,踩低了创业的门槛,APP、淘宝店等等,只要你有好的想法,世界从来不缺“舞台”。
一、创业,到底是什么?
大学生创业课,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创业?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而大学生创业呢?则是一种以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特殊群体为创业主体的创业过程。
二、创业,多问为什么?
在我看来,大多数大学生创业的“初心”,可能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把创业当成一种乐趣,一种锻炼能力、获取经验的学习过程。但不论出于哪种原因,既然你做出选择,你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创业是艰辛的,我们往往半途而废。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迷惘、彷徨的时候,多问问自己,创业是为了什么?
三、创业,我们怎么做?
(一)厚积薄发,步步为营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创业前,一定要打好基础,了解行情,广泛地占有资料,做到知己知彼,必要时,我们还应低下头来,向前辈“取经”,不断磨练自己,提高自身能力。此外,创业要有忧患意识,这一秒成功了,别沾沾自喜,因为下一秒,可能就是失败。所以,创业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所谓“错一步,步步错”,一步走错,就可能毁了你的“帝国”。
拿公司注销来说吧,上了大学生创业课后,我才明白,公司注销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没能打好这方面的基础,匆匆创业,那你可能会吃大亏。公司不想要了,要记得注销,如果放任不管,将会对个人信用记录、再注册公司造成很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注册资本太高,也会给公司注销带来困难)
(二)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大学生创业课,让我明白了:“创业只要靠激情就能成功的年代已经过去。”我们大学生创业往往白手起家,经不起反复的失败和折腾。摸着石头过河,显然不能成为我们的选择。所以创业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实际情况能做到的事情,不可眼高手低。
拿电影行业来说吧,对于大学生而言,制作大型电影,显然不切实际,但“微电影”却是很好的选择。在这个“微文化”的时代,“微电影”横空出世,它拥有广泛的受众,只要你有好的点子、些许的资金和人力,不用明星助阵,也能
在这片“舞台”上展翅飞翔。
(三)携手迈进,合作共赢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往往也是一个可以调动团队潜能的领军人物,他必须具有影响他人的能力,能够让合伙人、周边员工心甘情愿地跟随自己去为理想而奋斗。只有携手迈进,才能合作共赢。
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一种“龟兔双赢理论”。龟兔赛了多次,互有输赢。后来,龟兔合作,兔子把乌龟驮在背上跑到河边,然后乌龟又把兔子驮在背上游过河去。这就是“双赢”,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成功的人士不都是善于合作的典范吗?
四、结语
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由于经验欠缺、能力不足、意识偏差等原因,导致创业成功率明显偏低。所以,创业指导老师有言:“我们不要草根,精英才是我们的选择”。而身为“草根”的我们,纵使创业,也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那么,创业真的这么难吗?我们能成功吗?
人的能力如同地下的煤,需要去发现它并开发出来,这样它才有机会发光发热。生命因为有限所以宝贵;因为有限,所以才要不懈努力。努力过后,我们才有资格说:“创业真的很难!”
我始终相信“年轻没有失败”,为什么我们不趁年轻,去尝试创业呢?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的创业道路仍然遥远。大学生创业也许只迈出了人生创业的“一小步”,可又有谁知道,昨天的“一小步”,会是明天的一大步呢?
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心得2020精选4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创业型经济形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走上了市场经济道路,众多企业的兴起使得我国经济不断与国际经济接轨。
新世纪之前,由于我国大学生数量较少,我国大学生毕业普遍是由国家或者地方进行分配。因此,多数大学生进入了政府机关或者直接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大学生毕业直接创业的情况在我国为数甚少。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鼓励、支持及个人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很多大学毕业生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这种新型就业方式在我国的兴起不仅缓解了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为其他毕业生的就业方式提供了一种合理可行的参考。而且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这种就业方式必将成为很多大学生毕业生的选择。
但是由于众多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创业目前在我国的的发展虽然比较顺利,但很多人还是对此持有质疑的一种心态。
那么,我认为大学生创业之所以现在不能完全被大学毕业生所接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大多数毕业生对创业所带来的风险很是担忧。因为大学生毕业生本身没有自身的资本。所以不能轻易的拿出一些资本去做这样一项逐渐本身没有把握的事情,大多数人认为与其做这样一项没有把握的事情,还不如让自己找份体面的稳当的职业,这样不仅自身的生活有保障,最主要是没有担当创业带来风险的担忧。
大学生毕业面临的是来自生活压力的挑战,所以就业尤其是自己所选择的的职业及所带来的收入可不可观尤为重要。创业,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自己的一个公司,就像马云所言,人们渴望真正拥有一个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公司。没有谁是真正愿意去打工的,最主要的还是自己没有这个资本不能担当这个风险的能力。
二、创业对创业者本身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一个毕业生不具备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生产中的这种能力,那么创业者本身所具有的的专业素质是不合格的。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还是中学的学习模式,认为这样不断的学习才能有出路,而不是注重实践,不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运用。
此外,很多人认为大学是个令人放松的地方,所以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得自己处于一个放纵的状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不透彻,从而导致不能运用到实践当中。
三、创业对创业者本身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不仅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过高,要求创业者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领导素养等各种要求缺一不可。所以,创业不可一撮而就,更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的真功夫,要有远见,对潜在的市场能有较好的预测。
有的创业者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就慌忙决定创业,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团队的不负责,所以我们需要考虑清楚自身的条件,然后思考是否有自身不利条件决定自己不能创业。这是对自身及团队的负责,我们需要这样一个过程。
四、地方政策支持的不确定性。这个因素可能不是全国性的,国家的整体政策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下放到地方,执行起来可能难度就很大,所以很多大学生对此不是非常确定,担心自己所创办的企业在运转困难时得不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大学生创业本身就是一次自我挑战,所以需要面对各种压力及困难,我们需要具备这种能力,即使不能很好的获取帮助,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继续自己的梦想。
五、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相信政策的导向会对大学生创业带来更加有利的因素,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大力提倡鼓励支持这些大学生的创业梦想,相信创业的人多了,我国的就业压力也就会逐步降低,而我国的经济活力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大学生自身也要努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大学生创业已在我国兴起,我们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完全可以去尝试,可能会失败,但是在创业的路上没有坦途可走,我们需要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我们需要将权衡自身,然后做出合理可行的决定。
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心得2020精选5通过学习创新创业一课,令我对大学生创业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新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当前的就业形势已经清晰明了的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或者借助什么来提高我们的能力、增加我们的就业筹码呢?如果说必要的文凭、证书对我们的就业极为重要的话,那么比此更加重要能让我们快速发展的东西就非创新、创业莫属。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极为缺乏。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对创新的认识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所具备的基本知识;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四,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五,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身边诱惑的增多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一种趋势。它定会使我国的就业形势发生巨大的改变,并对我国的长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极具必要性和可行性。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很有帮助。创业能力是一个人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一个创业能力很强的大学毕业生不但不会受到社会的就业压力的影响,相反还能通过自主创业来增加就业岗位和竞争筹码,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2、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将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相融合,使自己能够在自己所喜欢的领域大显身手,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并达到自己所预期的目标。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当今社会就业难的问题,还可以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3、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创业能力是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来提升的,一夜暴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我们要给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定位,一步步的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创业者素质的培养是有一定规律的,其成长也是有过程的。而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都是创业者成长的捷径,中国有句俗话:"一年学成个庄稼汗,三年学成个生意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我们有信心,并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高自己在创新、创业的能力,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在社会创业的舞台上,会真正涌现出一批批的大学生创业英雄,会流传一个个大学生创业的传奇故事。若在学习创新创业的时候能够增加一点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的活动会有有益于学习。如观看多一点关于创新创业的视频或者提高创新思维的活动。
我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范文3
晏佳:经历过、精彩过
我是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学院环境及能源可持续发展专业的在读博士生,我和“春晖杯”的故事要从2010年2月说起。当时有幸听说了“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身边几个朋友给我讲怎样将自己的技术商业化,讲在2009年广州留交会的见闻。当时隐约觉得这是很不错的经历,有机会自己也想去看看。2010年4~5月,中国驻瑞士使馆教育处的刘小绿老师和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的丰建华老师开始了全瑞士的“春晖杯”创业大赛巡回演讲及培训,为我们这些想去“春晖杯”经历一把却又不知道何从下手的人“扫盲”和鼓劲儿。记得当时错过了在苏黎世的讲座,我还特地跑到伯尔尼去听。听完往届“春晖杯”获奖者的案例和介绍,收获不小。我一直摩拳擦掌,回到家里立刻就开始琢磨怎么动手做自己的项目,开始召集自己的团队并酝酿企划书了。
在“春晖杯”的准备阶段,我认为能否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单干写出一份商业计划书,和一个有激情且优势互补的团队一起琢磨共同努力,收获会完全不同。不仅仅是如何完善一个商业模式这么简单,怎么和团队成员相处,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对我们的项目发挥建设性的作用,都是相当关键的。当时我们团队的4名成员,2个在苏黎世,1个在上海,1个在深圳。我们只能在周末通过网络电话联系。大家都克服了时间和地域差异带来的不便,聚到一起静心地、认真地想要做好这件事情。从2010年4月底开始,我个人的周末都贡献给“春晖杯”了。上网查资料,开会讨论,反复琢磨更好的商业模式,确定公司定位及发展策略。那段时间,我脑子里所有记忆的内容就是整理文字、图片,反复推敲商业计划书里的每个用词,用风投的心态来看这个项目等等。我总是问自己表述是否可以更清楚,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东西。就在这来回打磨的过程中,6月,我们的想法基本定型,商业计划书初具规模。7月底,上网提交计划书,心中总算松了一口气。
又过了1个多月,获悉我们的项目入围,还受邀参加年底在广州举行的“春晖杯”创业大赛对接颁奖活动及留交会,整个团队都很开心。此后,周末又再次开始了有关“春晖杯”的电话会议,团队成员商量如何完善计划书,并设计活页材料和明信片作为纪念品带到广州会场,为项目宣传加油助威。我的总体感觉是,要想做成一件事情,每个细节都十分重要。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12月,我们来到了广州,来到了“春晖杯”的赛场。大赛组委会的安排有条不紊,让所有参赛者都能更专注地投入到比赛中。第一天的创业交流会请来了各大创业园孵化器、风司以及早年归国创业的海归,共同探讨如何实现技术商业化、实现创业梦想。其中有个环节,让4名随机抽取的参赛者上台介绍自己的项目,几个嘉宾围坐台上现场点评,气氛像极了一档电视创业节目“赢在中国”。参赛者直接上台,用3分钟时间介绍项目并打动投资方和创业园,这对每个人都是不小的考验。之后嘉宾们的精彩点评也让参赛者了解到怎样多角度地考量一个项目,无论是上台还是没上台的参赛者,都获得了不小的启发。
在之后几天的交流洽谈中,每个入围者在自己的展板前宣传项目,也是个不小的挑战。路过展板的、打听项目消息的可能是任何人,拥有不同的背景和目的,怎样清楚地介绍项目,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项目宣传上要好好地把握。在夜游珠江时,船外灯火绚烂如画,船内还有不少入围者在谈项目,争取合作机会。内外都是风景。除了项目本身,能有机会认识一群朋友,一起聊聊,就着月色,很惬意的事情。
“春晖杯”的最后颁奖,我们的项目“基于零能耗建筑技术的咨询及合同能源管理”签约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拿了二等奖。这对我们的努力是一个肯定,同时对项目来说只是刚刚开始。如何基于“春晖杯”的平台,和更多的潜在合作者建立联系并将项目实际推广开来,要走的路还很长。这次“春晖杯”,来自瑞士的10名留学人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颁奖那个早上,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
之后的留交会,很多高校及各个地区都有展区进行宣传。来参会的人还真不少,相当热闹。总体来说,这次广州之行收获很大,一次相当宝贵的经历。广州城很美,“春晖杯”和留交会让我们大开眼界。有了这次经历,在和别人探讨项目的过程中,我对国内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己的项目又有了重新的定位。
“春晖杯”,努力过、经历过,就是精彩的、难忘的!
于瑛川:梦想就是活着的理由
梦想就是活着的理由,不知从何时起,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然而,实现梦想的路途是艰辛的,不管梦想有多高有多大,它就像北极星一样,为人们的生活指明方向。也许在小时候财富类的名人传记看得多了一些,从小便想做一个实业家,想拥有自己的公司,拥有自己的团队来创造财富。很幸运,在我朝着梦想前进的途中,“春晖杯”给我提供了一个舞台,能够让我继续朝着人生的梦想踏出坚实的一步。
我在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初识“春晖杯”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博士课题接近尾声,为了心中那点小小的梦想,为了寻找回国创业报效祖国的机会,我关注了大连海创周,进而得知了“春晖杯”创业大赛。心中暗暗惊喜,原来教育部还为海外留学人员搭建了如此便利的平台。于是为了心中酝酿已久的创业梦想,便开始了资料搜集及学习,构架创业团队,撰写商业计划书等等一系列筹备工作。
然而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虽然对技术了如指掌,可是真的要想将其向市场转化,其困难度远远超出了我所预期的。例如除了对自己技术的了解外,还需要了解同类市场产品的技术,为什么你的技术要优于其他的产品,为什么大家会购买你的产品,投资公司或政府又为何会对你的产品感兴趣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阅读大量文献以及市场报告。再者,如何组建创业团队也很重要。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白手起家、空手套白狼的年代,而是需要寻求一个团队共同创造财富,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形只影单便会使你错过很多时机并走向失败。虽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对于一个初创型企业,失败也很有可能会使其无法翻身,于是架构创业团队便也成为了关键所在。所以,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就仿佛从生活了20年的象牙塔中跳出来一样,体验着不一样的感觉,我想这是我们在学校里永远也体会不到的,也是永远学不到的经验。由此,心底又一次对“春晖杯”产生了感激之情。
经过了几个月漫长而又艰辛的准备阶段,商业计划书终于在创业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出炉了。面对着几十页的心血,那种莫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的确,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其中的艰辛,只有走过,才能领会其中的意义。转眼间,作为第一参赛者,我重新回到祖国的大地上,当踏入广州白云机场第一步的时候,体内的血液不由得沸腾起来,我下定决心,要在赛场努力表现,不负创业团队的期望,也要为留瑞学人争光。在到达的第二天,便开始了我的“春晖杯”之旅,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代表很快便进入了角色。在创业交流会项目点评环节中,4名毛遂自荐的参赛者仅有3分钟时间介绍自己的项目,还真需要一定的魄力、胆量以及能力。点评嘉宾们对参赛者的表现逐一点评,使得台上的讲述人和台下的众多听众都获益匪浅,让我们充分领会了如何进行项目推介的精髓所在。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园区及孵化器负责人也逐一上台进行了介绍,宣传了各个地区的特点以及优惠政策,使得各位归国参赛人员最大程度上了解认识国内目前的形势。
第二天,每个参赛者则坐在各自的项目展板面前,和各创业园区以及风险投资商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及洽谈,使得双方对项目的认识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纷纷签下了意向书,参赛者们朝着漫长的创业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大赛尾声的接近,参赛项目经过3天角逐,分获一、二等奖以及优秀奖。作为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代表团的参赛一员,我们的参赛项目“新一代超小无毒纳米颗粒的药物载体的产业化”凭借先进的技术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荣获了一等奖。站在领奖台上,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将近半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没有辜负创业团队的伙伴,也没有辜负中国驻瑞士使馆教育处的期望,心中默念,感谢大家的帮助和支持,当我们归来报效祖国的时候再见!
傅学斌:感悟“春晖杯”
第五届“春晖杯”创业大赛暨第十三届广州留交会于2010年12月16~22日在广州隆重举行,20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参加了本届盛会,我们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也组建了以我和晏佳为团长的10人代表团来到了广州。作为团长,我想总结一下我们代表团的参赛感悟。
备战。2010年4月下旬,接到第五届“春晖杯”创业大赛报名的通知,苏黎世中国学联在网上了消息,随后不断有同学咨询如何参赛,大家的热情都很高。
5月初,中国驻瑞士使馆教育处刘小绿老师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故事开始了“春晖杯”创业大赛巡回演讲苏黎世站的演讲,从“春晖杯”的历史、目的和意义等几个方面,并结合留瑞学人参加第四届“春晖杯”创业大赛的具体情况,向苏黎世的同学们全面介绍了“春晖杯”。这次全瑞范围的巡回演讲历经巴塞尔、伯尔尼、洛桑,最后来到苏黎世,覆盖了瑞士的主要学生群体,达到了咨询的全方位辐射。除了对“春晖杯”本身的介绍外,上届大赛的获奖同学也现身说法,与在场的同学们分享交流他们参赛的经验和项目准备的注意事项。
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和项目在线上传及评审,10月底,“春晖杯”创业大赛组委会公布入围名单。瑞士共计10个项目入选,9个项目的第一参赛者都来自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学院,另一个项目来自弗里堡大学。随后,入围的同学利用到广州参会前的时间,根据组委会的反馈意见,认真修改和进一步提炼自己的项目,从初稿、再稿到三稿,多方考虑,反复斟酌,全面应战12月在广州举行的最终决赛。
获奖。12月16日,参加第五届“春晖杯”创业大赛的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10人代表团聚首广州。兴奋、期待、跃跃欲试,等待着即将拉开帷幕的赛事。
12月17日一大早,所有参赛队员一个个身着正装、精神抖擞,为各自的项目推广和洽谈做好了准备,信心笃定。“春晖杯”赛事安排得很丰富,有成功创业的老海归的经验之谈,有全国各大创业园及孵化器的政策介绍,有成功塑造了百度的IDG集团及其他投资方的投资策略,还有大量企业过来寻找合作机会。不同的人,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背景,洽谈进行得十分热烈。对于我们代表团的每个团员来说,他们乐此不疲地从技术特点到市场定位的各个角度推销着自己的项目。他们知道,每句话都要斟酌,每次洽谈都是机会。
12月18~19日,主打项目推销。每个项目都有一块自己的展板,和所有其他参赛者一样,我们的团员都在展板旁定坐着,看着路过的熙熙攘攘的人群,想着法儿地“招揽生意”。每次创业园和投资方过来询问,大家都仔细地介绍,希望能找到双赢的机会。除了谈项目,大赛组委会还组织大家夜游珠江,在欣赏广州美景的同时,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我们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代表团还自己组织了一个“珠江河畔漫步”的团队活动。广州夜色如画,霓虹闪烁,我们一行10人在珠江河畔边走边聊,谈项目、谈理想、谈感悟,共同分享大赛的收获。
12月20日,“春晖杯”创业大赛圆满结束,我们代表团的10个项目,1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1个优秀奖。几个月的悉心准备,几个月的反复琢磨,终于在登上领奖台手握奖杯的那一刻,化作脸上欣然的微笑。努力得到了认可是值得庆贺的。但我们也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并非结束,一切才刚刚开始。
随后,我们代表团又参加了接下来的留交会,参观了各大高校展区和招商区的活动,体验了更宽的平台,开阔了更广的视野。
感悟。通过这届“春晖杯”创业大赛,我们首先开阔了眼界。从实验室走出来参赛的王小军博士说:“决定参加‘春晖杯’的时候,就静下心来,以一种在实验室每天闷头研究之外的心态,重新思考了很多问题。”通过比赛,大家都结识了很多领域内外的朋友,与相关的公司交流,直接了解目前产业界最前沿的需求。
参加“春晖杯”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梦想舞台,一等奖获得者于瑛川说:“梦想就是活着的理由”。他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实业家,拥有自己的团队来创造财富。他很感谢“春晖杯”创业大赛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二等奖获得者黎明说:“我是抱着必须回国创业的心态来参加‘春晖杯’创业大赛的,因为我不喜欢只过小日子,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前途,未来充满着挑战。”
我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范文4
2020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有哪些?“连钢创新团队”建成中国自己的自动化码头,极大鼓舞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的信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习连钢创新团队事迹个人感悟范文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0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1日前,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向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学习立足岗位创意创新创造的决定,要求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路数打法,在全市迅速掀起创意创新创造新。
决定指出,动员全市上下向“连钢创新团队”学习,立足岗位,全面、系统、多元、深入地开展创意创新创造,充分激发各行各业各类群体的激情活力,凝聚广大党员干部、企业家、职工等干事创业力量,是实现为青岛擘画的宏伟蓝图,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青岛这座城,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育先机、开新局,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决定提出,向“连钢创新团队”学习,就要发扬他们“激荡思维、敢想善谋”的创意精神,放眼全球看青岛,站在未来看今天,点燃全体市民的创意激情,释放从点到线到面的创意“金点子”,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让整个城市创意热潮涌动,形成鼓励思想碰撞、崇尚创意时尚的浓厚氛围,汇聚“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的强大创意力量。
决定提出,向“连钢创新团队”学习,就要发扬他们“突破自我、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牢牢抓住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决摒弃按部就班、因循守旧思维,坚决向各类不科学、不高效、不合理的制度流程机制开刀,以改革的视角精简层级、打破壁垒、拔掉藩篱,特别是在打好15个攻势、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等重点领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用新的理念、新的逻辑、新的打法、新的技术创新性开展工作,强力推动青岛在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决定提出,向“连钢创新团队”学习,就要发扬他们“紧抓快干、奋勇争先”的创造精神,紧紧围绕全市重点任务、重要工作、重大活动,以改革的“冲击钻”击碎前进道路上的难点痛点堵点,运用市场的逻辑、调动资本的力量,在平台搭建、政策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使青岛成为成全四海企业家和创业者创意创新创造的“热带雨林”。
据悉,“连钢创新团队”奋力建成亚洲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和全球首个5G智慧绿色码头,为世界自动化码头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崭新方案,是科技报国初心的不懈追求者,是“振超精神”的传承弘扬者,获得“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齐鲁时代楷模”、全省“勇于创新奖”、“青岛楷模”等荣誉称号。
2020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22017年5月11日,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港诞生,开港作业便达到单机效率26.1自然箱/小时,之后这个世界纪录被6次刷新。2020年年底,单机效率已增至47.6自然箱/小时。
2019年11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开港运营,再次以“中国速度”震惊世界航运界。
“我们从零起步,靠的是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和群策群力的团队协作,每一次突破都值得铭记。”张连钢说:“世界纪录不是任何人施舍给我们的,是全体队员不断超越自我、拼命干出来的!”
“仅流程测试案例就编写了5000多个,反复测试十几万次。”“连钢创新团队”项目经理窦亮说。在一次测试中,他们发现某处系统功能出现异常,但疑点有数百个,大家按流程一点点回溯,连续一周每天干到凌晨,最终找到了问题点。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段时间,AGV(自动导引车)“死锁”情况频繁出现,李永翠和同事们用了几个月,分析了上万条工作日志,从中归纳了十几种“死锁”类型,最终成功“解锁”;负责操作的朱文峰、王吉升、隋晓等对100多个流程反复修改十几稿;负责作业的李波、管廷敬、耿卫宁等做了40多个闸口方案……
开港至今,“连钢创新团队”推出了一连串耀眼的“全球首创”:全球首次研制成功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全球首次研制成功轨道吊防风“一键锚定”装置;全球首创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全球首个氢+5G智慧码头……而且,经过173次的动态优化,自动化码头管控系统已经越来越“聪明”。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业组负责人李波清楚地记得,自动化码头运行后不久,鹿特丹世界门户码头的考察团来到青岛港,提出要到自动化码头作业现场看看,并且要求拍照、录像,很明显就是想检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成色”。
“给他们拍,让他们看!我们的技术,仅凭拍照和计算是学不走的。”李波向张连钢汇报后得到了这样的答复,自动化码头行云流水般的作业征服了曾经世界第一大港的同行。
截至目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受理和授权专利12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4项,70余篇,核心技术掌握在团队自己手中,这就是张连钢自信从容地让国外同行随意拍照的底气所在。
2018年,从不邀请亚洲港口参加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主动邀请“连钢创新团队”分享建设经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同时获评“全球自动化码头最佳效率奖”。自码头运营以来,已接待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余人次,成为展现中国智慧的亮丽名片。
2020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3在全自动化码头立项之初,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连钢创新团队”先后奔赴荷兰、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但国外同行并不展示核心技术和关键数据,团队成员只能走马观花地远望。
当时,国外企业也曾提出规划设计方案,但却开出了天价,并且附带有系统不开放等条款,拒绝提供核心技术,一旦接受,就会陷入国外企业的掣肘。
“真经”难求,核心技术买不来,成功只能依靠自己!“连钢创新团队”决定,自主设计建设全自动码头,给中国港口人争口气。
怀揣着为国争光的情怀,团队成员千方百计搜集信息,如饥似渴“恶补”相关专业知识,夜以继日地苦干,不到两年累计召开了3000多个专题分析论证会,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论证报告。
他们仅用了3年半时间,完成了国外码头近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还先后攻克了10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为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如果没有“连钢创新团队”咬紧牙关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封锁,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不会有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走向全球领先。
我国一些关键产业近年遇到的瓶颈已充分说明,自力更生才不受制于人,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各行业“卡脖子”技术的突破,需要各行各业不懈奋斗、勇攀高峰。
2020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4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说,5岁的时候,最怕听到“自动化”三个字,因为它会跟自己抢妈妈。一位叫王晓燕的女士坦言,她只求他平安地从手术台上下来,往后一起过宁静的生活。
过去,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连钢创新团队”默默地在建设自动化码头的国际大舞台上为世界贡献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4月23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举行的“连钢创新团队”事迹报告会上,张连钢和他的伙伴们走上台前,讲述他们为国争光、创新逐梦的奋斗故事。
“未来港口”不是梦
“只要我们反复论证,千百次的测试实验,最终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拼命加创新,就是我们的代名词。”“系统性,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细节性,就是‘细节决定成败’。”“一时领先不叫领先,唯有不断创新、甚至自我否定,才能始终走在前列。”这些都是“连钢创新团队”建设世界级自动化码头的底气。他们用“不甘心、不服输、不畏艰、不怕难、不满足”的坚守与拼搏,把中国的码头推向世界强港的行列。
一路迎难而上的中国智造,屡创世界纪录的中国速度,凭什么敢与世界强港掰手腕?“连钢创新团队”成员李永翠、李波说,是根植于血脉里的海港人的精神。他们用了2个月的
时间,使桥吊单机效率从26个自然箱提升到30个,又用了3个月的时间,突破了35个自然箱。4月15日,他们一举创出桥吊单机效率每小时44.6自然箱的世界新纪录。
建设“世界港口”的追求与梦想,解决世界难题的成果与首创,什么力量支撑他们创造奇迹?“连钢创新团队”的周兆君、吕向东、王崇山和振华重工的夏茂辉说,他们的施工是超规范的,创造了新的行业标准。整个系统都在为效率服务,自动化码头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提速的过程。要做创新一定是联动的,是操作+IT+机务的创新。
“振超精神”永传承
山东港口青岛港“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这股劲,是“振超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新时代产业工人杰出代表、“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表示:“振超精神不是我一个人的精神,是整个山东港口青岛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劳动、奋斗、创新的精神。”在报告会上他感慨地说:“这么多年轻人,能继承青岛港的这种拼命创新的干劲,看到这个世界领先的自动化码头,我对山东港口青岛港的未来充满信心!”
对码头的付出有多少,家人的支持就有多少,也正因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才让“连钢创新团队”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码头建设中。
主持人问已经读小学六年级的李永翠的女儿:你现在还怕听到“自动化”三个字吗?小女孩说:“不会了,现在感觉到自动化码头来得很不容易,为妈妈感到自豪。”张连钢的妻子王晓燕说:“码头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支持他、尊重他。”第一次收到妻子送的花,张连钢有些激动,并以回献鲜花的方式表达了对妻子的感谢,“建成自动化码头,我们的功劳不是一半一半,我只占了零头,剩下的全归她。”张连钢说。
2020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5时间回溯到2013年7月,山东港口青岛港提出了自己的时代之问:能否打破国外几十年的垄断,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
全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被誉为“大国重器”,也被称为“贵族码头”。2013年10月,青岛港经过反复遴选,任命了既有专业技术功底,又有一线实践经验的张连钢,担当“自动化码头筹建小组”组长。
“我23岁大学毕业就进入青岛港,37年来一直在码头上摸爬滚打。建设全自动化码头是我多年的梦想,而这一天终于来了!”接到任命时,因肺癌手术尚在家休养的张连钢兴奋得像个孩子。
2013年10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项目组吹响了“集结号”。李永翠、李波、张卫、吕向东、周兆君、潘海清、修方强、王延春等8个核心成员加上其他骨干共25人,其中党员21人,成立了攻关团队,在张连钢的带领下,开始了冲击世界港口科技制高点的艰难跋涉……
立项之初,项目组成员连自动化码头是什么样都没见过。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张连钢带领大家先后奔赴荷兰、英国、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取经”,但国外同行“连捂带盖”,技术壁垒让项目组备受煎熬:不准下车,不准拍照,不提供任何数据。
“他们说凭咱们现在的技术,做出这个码头至少10年,建议我们直接购买他们的成熟技术!”随行翻译板着脸低声对张连钢说。
“仅仅一个口岸业务的小小模块,外国供应商就报了5000工时,折合人民币780万元,如果全部用国外方案总花费更是不可想象。”团队信息技术组负责人徐永宁回忆。跑了一圈,没求到“真经”,却让项目组清醒地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还得靠自己。
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是ECS系统,当时全球自动化码头设备控制系统的唯一供货商是荷兰TBA,不仅技术不开放,还有捆绑销售等问题。掏钱买人家的东西,只能用不能动,“生病”了都不知道咋治,张连钢决定:摆脱垄断掣肘自己干,与上海振华联合开发ECS系统。
“最艰难的时候,是我们对ECS研发进行阶段评估后,发现功能根本达不到需求,几十亿元的投资可能转不起来了,开工时间也得拖后好几年。”团队IT组负责人李永翠告诉记者,那天的会议室一片死寂,最后,张连钢打破沉默:“做不好,我们就排队跳海。我第一个跳!”
我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范文5
“现年27岁的张璐,来自中国,是硅谷风投界中极少有的女性。”这是今年美国《福布斯》“30 Under 30”(30 岁以下30位俊杰)榜单中的一段话。
作为主角的张璐,曾在硅谷管理过10亿美金的投资基金。两年前,她创立了自己的VC公司――NewGen Capital。
NewGen Capital的办公室位于斯坦福大学附近,这里是新基金聚集的地方。作为一个成立刚刚两年的微型风投基金(Micro VC),NewGen Capital还没有大量的数据来展示自己的成绩――被司成长需要时间,但其投资的38家公司后续融资总额达1.8亿美元,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个行业对她的认可。
日前,长期从事硅谷VC投资的张璐来到武汉参加“青年创业国际沙龙”活动,向《支点》记者讲述了硅谷技术创新的最新动向,以及硅谷投资关注的热点。
硅谷的核心还是技术创新
《支点》:作为长期生活在美国硅谷的投资人,您对武汉的创新创业环境有哪些认识?
张璐:这是我第二次来武汉。一开始,我对武汉的城市印象是刻板,但这次来武汉后,我发现这其实是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
虽然身处美国,但我一直关注中国的发展。我认为,目前大的趋势是融合,中美双方需要相互学习。中国变化太快,正如武汉这座创新型城市的变化速度。
对于在海外做投资的中国人而言,我们非常希望更多地了解国内创投圈的最新信息,让硅谷的创业者和投资人真正了解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未来中国巨大的创新潜力。
《支点》:您认为是什么原因让您进入美国《福布斯》“30 under 30”榜单,并当选榜单VC行业年度荣誉主题人物?
张璐:当得知当选年度荣誉主题人物后,我其实还挺意外。我猜想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评委多数都是硅谷创投圈人士,他们经常投资我们的项目,对我们比较认可;二是我们是一个中美组合团队,代表一种新兴的力量,有国际化的视野,将来在竞争与资本的流动上都具备国际化的优势。
《支点》:目前,NewGen Capital投资过哪些领域的公司?
张璐:我们大部分投的是对口公司,如计算机视觉化或人类识别技术应用领域的公司。但我们也偶尔投资几家比较有意思的公司,比如做可回收火箭发射服务的公司。
我们对投资基金进行了分类,大部分业务是稳健投资,同时我们希望一小部分业务会成为爆点业务,这类项目要么是0级,要么就是百亿级别。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这种爆点业务在国内不一定有机会,但是在硅谷的可能性比较大。
对于回收火箭发射项目,我认为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有意义的事情。正如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今年年初首次发射回收火箭后所说,这是“太空飞行的革命”。
《支点》:您在中国有没有考虑投资的项目?
张璐:目前我们只投美国的项目,而且只投企业级应用的技术项目,对于国内大热的行业,比如社交、O2O、直播、网红等,没有投资。虽然我知道武汉和成都有很多创业者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但这些跟我们的投资方向不太吻合。
为什么我们不投呢?在我看来,未来经济是一个扁平态势,我们希望投的项目是在全球都有优势的,同时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不仅仅流于形式,还要有好的市场应用前景。硅谷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技术创新,我们的投资集中在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
独角兽并不都值得投资
《支点》:您在演讲中指出,目前独角兽企业存在“潜在的泡沫”,您还认为硅谷经济其实就是泡沫经济,能具体分析一下吗?
张璐:我认为泡沫经济的核心是“可控”,意思就是允许泡沫经济存在,但是一定要在可控范围之内。如果没有泡沫经济,资本方如何低进高出,传统的公司怎么打造它的垄断地位。泡沫经济所带来的一种资本推动的力量,可以帮助创新型企业去与传统企业竞争,并有机会取而代之。
我们看到,全球包括硅谷的独角兽企业过多,估值虚高。过去几年,一些VC资本看到某个市场赚钱就立马跟进。企业估值水涨船高,带来的问题是资本找不到退路,这样势必会出现一轮市场的调整期。
目前硅谷已经在调整。从去年开始,一些独角兽企业低价出售,有的甚至直接宣告死亡。事实上,这对于整个VC投资圈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只有市场筛掉一些占有太多资本、资源溢价过高的公司,才能让资本或资源回归去集中支持一些优质的企业。
我们发现,过去一年以来,中早期的投资数量开始降低,但是单笔的投资数额开始增大。也就是说,更多的资本向优质公司集中,不被看好的公司即使估值再高也没有人投。这就是调整带来的市场效应,让市场回归正常。
我们看到,只有市场周期变化才会有投资机会。对于这一轮市场调整周期的长短,我们无法预测。
《支点》:NewGen Capital一直强调投资技术创新的项目。那么,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对新技术的发展有没有推动作用呢?
张璐:我认为一定会有推动的作用。实际上,在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整个市场更需要技术创新,因为模式创新的核心,是把资源从一部分人手里拿出来放到另外一部分人手里。技术创新是真实的创造,提升了生产效率,创造出了新的价值和财富。
不同的创新需要踩在不同的历史节点上,现在我们正处于技术创新的节点,创业者和 VC 都应该顺势而为。全球经济下行,很多系统性的参数,比如人口架构、老龄化、整个国家负债率、杠杆率,我们无法改变。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是拯救经济下行的唯一出路。近几年,人工智能、大健康等有关技术已经成熟,应用窗口也在逐渐打开,资本开始积极布局。
《支点》:我们看到,公司技术创新过于超前,产品会难以打开市场。您又如何看待这一矛盾?
张璐:谈到技术,势必要分析它的商业前景。所以在投资技术行业时,既要有热情,也要有辨别能力,因为很多技术是不适合商业化的。
也许,有的技术听起来很炫酷,但是它的成本过高,或者它的商业前景没有打开,这时投资就要谨慎。
又或者,一个新技术在工业界的应用前景、应用窗口已经打开了,但是民用窗口还没有开始。举个例子,以机器人行业为例,目前应用前景非常明确,但是民用机器人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成本居高,二是难以划清它和玩具的界限。或者说,机器人是大家很喜欢但不是所需要的产品。但是,工业的自动化需要机器人来完成,它可以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效能。
我们投资技术创新型公司,要摆正好态度:用资本力量去推动技术创新项目的商业化,同时也要谨慎地选择。
既好奇又存偏见
《支点》:目前硅谷看好哪些技术投资领域?
张璐:首先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风险性,大多数创业者或者投资者需要在五到十年之后,才能了解这个技术是否真能成功。
虽然生物技术具有天然的风险性,但不代表没有巨大的市场机会。例如,随着基因测序成本越来越低,普及度越来越高,人们可以获得大量的人类样本信息。将每个人离散的生物信息汇聚到一起,就是生物信息化,具有很大的市场机会。
其次是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代表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其中并不是每个领域都到了适合商业应用的阶段。我认为,人工智能在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四个领域有商业应用前景。
除美国之外,中国对AlphaGo关注度最高,说明国内对于新兴技术的热情很高。国内有很多人关注的领域是智能医疗,而机器学习开发出的平台可以对接在相的应用场景里,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
最后还有网络安全技术领域。万物互联正在发生,很多人家里已经有智能的电视盒子、温度调控器、安防系统。
万物互联带来的是可怕的安全隐患。这个时候网络安全变得异常关键。但为什么网络安全系统现在还没有形成巨大的蓝海市场?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网络安全市场成熟度不够。网络安全在智能工业时代将得到大范围的应用,而这个时代还未完全到来。另外,用户网络安全意识不够,所以涉及用户级别的安全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除了上述三个方向,纳米机器人、脑功能修复、超级人类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但不一定在接下来一两年内会蓬勃增长,可能在两到三年内有很大的市场机会。
《支点》:美国硅谷的创业市场与国内有什么不同呢?
张璐:作为一个在硅谷的中国人,我经常思考如何连通中美两个创新市场。十年前,美国VC经常认为,在美国有潜力的项目千万不能在中国做。但近几年,美国资本投向中国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最好的技术可能来自于美国,但优质技术最大的市场在美国之外。
中国资本在海外探索,美国技术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这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会,但都是暂时的。市场规则不同,很容易产生误解。所以,关键在于,如何构建双方的信任。
我在美国常讲中国故事,也非常希望回国感受最新发展方向。希望大家不要只单方向接触美国的发展前沿,而要把中国的真实情况也输送到美国去。美国媒体不会主动做这件事,一定是要创业者和投资者来搭建这个信息桥梁。
《支点》:从您自身的角度来说,如果向硅谷推介中国,你会选择哪些方面?
张璐:美国投资圈对中国既好奇又存在偏见。因为不了解中国,就会产生恐惧,继而形成偏见。有成见的人,喜欢听与自己成见相近的信息,所以他们会有一个矛盾的立场。
我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 矩阵分解 可逆矩阵 正定矩阵 大学生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O151.21 文献标识码:A
矩阵分解是指根据一定的原理将一个矩阵分解成若干个矩阵的乘积。任北上,刘君伟等探究了线性代数的数学思想在矩阵分解中的应用及实现,①王岩,王世炎等通过例题阐述了矩阵乘积分解、矩阵和分解的简单应用,②③本文探索“矩阵分解在线性代数课程学习中的应用。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研读矩阵分解理论基础上,课题研究的开展是根据师范生的特点,采用了即席讨论交流方式,尝试让学生问答间展现思维过程,体验矩阵分解理论的教育价值。
讨论中,学生们展现的敏捷、轻松、好学,让笔者对大学数学教学增添了几分乐观。现模仿余秋雨先生《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呈现的方式,撷取几个片段,与同行交流。
1 引申知识的理解
引申主要是指事物内涵、意义的拓展和延伸。引申知识即为隐含在表面知识后面的深层知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人们都意识到引申知识的学习需要理解化状态作铺垫。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借用矩阵分解理论来转化线性代数课程中一些知识的状态,使之易于掌握。
1.1 矩阵的等价、相似和合同的理解
陈建华:我们已经学习了矩阵的三角分解、满秩分解、分解和(奇异值)分解等。④⑤今天我们运用它对矩阵的等价、相似、合同理论进行高观点分析,从中体会线性代数课程的核心思想。谁先从矩阵分解的角度谈谈对矩阵等价理论的理解。
王敏:矩阵等价理论的核心是等价标准形定理,从矩阵分解的角度理解就是秩为的矩阵,可以表示为三个矩阵的乘积,即,其中是两可逆矩阵,另一个矩阵的秩为。如果阶矩阵的秩为,就是可逆矩阵可以写成若干初等矩阵的乘积,这里矩阵分解的思想隐含其中。
陈建华:这种分解通常被称为矩阵的等价分解。联系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关系,我们曾经用矩阵的初等变换解决矩阵求逆、矩阵方程求解等许多问题。反过来,我们能从矩阵的等价标准型得到矩阵的满秩分解吗?
朱艳鸿:(板书)对于秩为的矩阵,则由等价分解,有,其中, = ( )分别为列满秩矩阵和行满秩矩阵。
陈建华:好的,再想一想,如果矩阵 = ,且矩阵的秩都是,那么,矩阵的秩为吗?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张慧:我想矩阵的秩应该为吧?!事实上,一方面,()≤{(),()}= ;另一方面,由矩阵秩Sylvester不等式有()≥() + () = ,故矩阵的秩一定为。
陈建华:关于矩阵的秩,我们曾经用分块矩阵、向量组的线性表示等手段证明了许多重要结论。现在请思考如何利用矩阵的满秩分解来给出不等式( + )≤() + ()的证明。
王敏:让我来试一试。(板书)设有满秩分解 = , = ,则有,故( + )≤( )≤() + () = () + ()。
朱艳鸿: 老师,我感到用矩阵的满秩方法证明该不等式思路清晰,与以往证明方法比较,现在简洁多了。
陈建华:说得极是。从刚才的讨论,我们不难感受到矩阵分解理论和线性代数基本结论的交错作用带来的思考问题的愉悦。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这样的分析从对矩阵等价理论“是什么”的揭示,提升到“为什么”的理解,为实现矩阵等价理论的类化、系统化打下了基础。关于矩阵的相似和合同关系理论,从矩阵分解的视角大家有哪些思考?
张慧:两个矩阵相似,即存在可逆矩阵使得 = ,这样矩阵就是三个矩阵的乘积,这也可以理解为矩阵的一种“分解”。
陈建华:在线性代数学习中,这种分解有什么作用呢?
张慧:对于两矩阵相似,存在可逆矩阵使得 = ,当是对角形矩阵时,计算矩阵的高次幂就很容易。这一点在讨论有关线性模型时它很有用。
陈建华:请注意,矩阵相似对角化是有条件的。如果矩阵不能对角化,你还知道些什么?
张慧:如果矩阵不能对角化,那么它可以相似于若尔当(Jordan)标准形矩阵,它的方幂也比较容易计算。
陈建华:不过要注意若尔当标准形定理是在复数域上成立。人们将它叫做矩阵的若尔当分解。朱艳鸿,你来谈谈对矩阵合同关系的思考吧。
朱艳鸿:矩阵合同,也可以用三个矩阵相乘来表示另一个矩阵,这其中我们要注意这种分解不是唯一的,矩阵的等分解,相似分解也一样。对于矩阵合同关系的讨论,我们教材都是针对对称矩阵来进行的。
1.2 正定矩阵、可逆矩阵的理解
陈建华:线性代数课程中,有许多概念有较大的引申空间,我选择了正定矩阵、可逆矩阵两概念作为今天讨论的对象。对于这两个概念,我们曾经给出了较多的刻画。比如,阶实对称矩阵是正定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有:(1)与单位矩阵合同;(2)的特征值全大于零;(3)的正惯性指数为;(4)的各阶顺序主子式全大于零;(5)存在可逆矩阵,使得 = 等。请借助于矩阵分解理论,做进一步讨论。
朱艳鸿:刚才您讲的等价条件(5)实际上就是正定矩阵的一种分解。而条件(2)是正定矩阵有分解形式 = (,,…,),其中是正交矩阵,,,…,是的正特征值。
王敏:利用可逆矩阵的分解和等价条件(5),我可以获得正定矩阵的另一个等价条件:(6) = ,其中是可逆上三角形矩阵(实际上具有正主对角元)。
陈建华:会证明吗?结论证明的关键是什么?
王敏:会的。证明的关键是分解中的是正交矩阵。
张慧:按照这个思路,我也能给出正定矩阵的又一个等价条件:(7) = , 是正定矩阵,是正整数。
陈建华:很好。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证明,当取定后,矩阵存在且唯一。如果 = 2,则 = ,常被称为正定矩阵的平方分解。通过讨论,对正定矩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样对于可逆矩阵,我们已经知道若干等价条件,它们对“可逆矩阵”的特征分析、综合辨认和应用都很好,请联系矩阵分解来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王敏:可逆矩阵等于若干个初等矩阵的乘积就是一种分解,只不过这种分解不唯一,它是初等行变换方法求逆矩阵的核心原理。在实数范围内,由矩阵的分解,矩阵可逆,则有矩阵 = ,其中是正交矩阵,是主对角元大于零的上三角形矩阵,且这种分解唯一,也是可逆矩阵的一种刻画。
朱艳鸿:借助于矩阵的奇异值分解,对于实数域上的可逆矩阵,存在正交矩阵使得 = (,,…),其中,,…是矩阵的奇异值。
张慧:如果考虑正定矩阵的性质,我们还能得到实可逆矩阵的一种刻画:任意一个实可逆矩阵可以分解为正交矩阵与正定矩阵之积,并且分解是唯一的。这个结论的证明也是简洁有趣的。
陈建华:太棒了,大家一口气就给出了实可逆矩阵的三种新的刻画。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对矩阵的等价、相似、合同理论、正定矩阵和可逆矩阵有了新的认识。
2 解题策略的获得
2.1 矩阵积分解的运用
陈建华:很高兴,在上次讨论中,大家发表了很多高质量的意见。今天,我们交流学习矩阵理论在线性代数课程解题实践中作用的体会,请围绕具体问题来交流。
朱艳鸿:在反思线性代数解题中,确实有些解法当时是靠记忆的,现在看来其实隐含着矩阵分解的思想。
陈建华: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吗?
朱艳鸿:好吧,我尝试举一个例子,请老师指教。题目:设 + 是可逆矩阵,证明 + 是可逆矩阵,并求其逆矩阵。该题的解法是 + 转化为三个可逆矩阵的乘积: + = ( + ),再利用 + 是可逆矩阵求解。
陈建华:对的,我想让大家思考的就是这类问题。这里解题思路是“和化积”,将待证矩阵分解成已知可逆矩阵的积。
王敏:老师,在学习中,我思考过一个问题,但没有证出来。题目:一个阶复数矩阵与它的转置矩阵有相同的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和初等因子,有相同的若尔当标准形,所以它们应该是相似的。一直以来,总是感到结论很抽象,尝试用您说过的若尔当分解来找到实现它们相似的可逆矩阵。具体地,因为存在可逆矩阵使得 = = ,所以是其中一个,但我对此不是很满意,因为是的转置矩阵,所以上述矩阵之间应该有联系,能给出来吗?
陈建华:很好,“与相似”本身是很有趣的,而“寻找之间的联系”这个问题提得更好!之间的联系有,且能用矩阵的乘法运算表示出来。设可逆矩阵使得 = = ((),…,()),其中,…,是矩阵的个不同的特征值,则有 = ,我们只要给出与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这样,问题的关键转化为找出若尔当块()与其转置矩阵之间的关系,类比初等对换矩阵的性质,我们可以尝试考虑矩阵:,不难发现 = = ,如果令 = (,…),则有 = , = ,从而有 = = = = (),实际上,是实现与相似的可逆矩阵。
朱艳鸿:太好了,终于找到了!看来关于矩阵分解过程中的运算技巧的掌握,我还需要提高。
陈建华: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有所谓的“正面归向”,比如说刚才讨论中,“寻找与之间的关系”和“()与之间的关系”就是问题解决的“正面归向”。这很重要,这就像我们架舟于海上,有目标就是航行,而没有目标就是漂泊。
2.2 矩阵和分解的运用
张慧:老师,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遇到过将一个矩阵分解成若干个矩阵的和的形式,如一个阶方阵可以表示成对称矩阵和一个反对称矩阵的和;秩等于的对称矩阵可以表示成个秩等于1的对称矩阵的和等。您能谈谈这种分解吗?
陈建华:这正是我准备与大家讨论的另一个话题。矩阵理论中通常讨论矩阵的乘积分解,但和分解也有重要的价值。比如,利用和分解可以得到正定矩阵的一个刻画:矩阵为阶正定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存在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使得 = + + … + ,就有很重要的应用。再举个例子吧,像循环行列式的计算,⑥ = () ()… (),其中 () = + + … ,,,…是所有的次单位根。
朱艳鸿:记得,不过当时好像要构造了一个范德蒙(Vandermonde)行列式,是很难想到的。
陈建华:是的,许多资料介绍的方法是构造辅助行列式,利用行列式乘法规则,把演变成(1)()…(),即()()…(),这里选取辅助行列式在证明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⑦但是如何想到它的呢?像一个飞来之石。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抓住循环行列式的本质,思考如何才能让矩阵每行的元素由上而下,逐行依次向前移,能否用矩阵相乘来实现“循环”呢?就会柳暗花明。记矩阵是对应于的循环矩阵,令(基础循环矩阵),其中是阶单位矩阵,则有, ( = 1,2,), = ,进而有和分解 = + + … + 。这里分解式传达了一种信号,行列式的计算能转化为求矩阵的全体特征值。事实上,矩阵的特征多项式为() = ,容易获得它的特征值,从而,矩阵的特征值是(),(),…(),故等式自然成立,这就是“飞来之石”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