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设计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设计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范文1

(一)基于环境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复合型人才,即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全面掌握本学科的各种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对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也要全面了解,并能融会贯通。环境设计(以下简称环设)是一门交叉学科,涵盖建筑学、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环境标志设计等多项内容。学科性质要求其人才培养需同时具备艺术性、科学性及工程性等综合能力。然而,目前“学科”取向的专业教育及其单科性艺术设计类“专才”的培养模式在当前我国高校中仍占主导地位,使得同属于艺术设计范畴的各学科被支离开来,如视觉艺术范畴的平面类相关课程在环艺教学中就少有涉及或仅仅局限于三大构成中的平面构成,却没有对旨在表达设计成果的版式设计,旨在呈现企业形象的标志设计、CI设计等课程予以应有的重视。这些平面类课程对环设专业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因此,为推动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化发展方向,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即为拓宽知识口径,变知识“隔离”为知识“整合”,化“单学科知识传递”为“多学科知识建构”,实现学科间的优化组合。(二)基于我校平面类课程现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程结构上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课程之间跨度大目前,环设专业开设的平面类课程有大一阶段的基础课“平面构成”,大二阶段的基础课“图形图像处理”,大三阶段没有任何平面类课程开设就直接过渡到大四阶段专业核心课“CI设计”,整个过程跨度较大。结果是先修课程不到位,后续课程更难推进,课程的层进逻辑结构被破坏,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课题时往往无从入手,其学习积极性被削弱。2.教学内容上缺乏专业渗透性平面设计类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和视觉传达专业都有开设,但是由于视觉传达专业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知识体系和创意思维体系方面的基础和培养目标都不大相同,因此教学定位也应有所差异。但目前我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平面类课程尚未形成差异化定位,依然沿用传统的知识结构,如CI课程中不能将设计流程与创意思维合理导入专题环境空间的教学中,导致课程特色不明显。鉴于以上几方面问题,通过对平面类课程嵌套入环境设计教学进行探索与改革,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厚的、丰富的专业课程体系,还将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良性发展和培养复合型、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嵌入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嵌入式教学是指在一般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有机整合起来的教学形式。针对本课题,其具体内涵如下:1.以培养复合型设计类人才为出发点,在环境设计与平面设计两个专业相关的课程内容、实践实训环节、师资方面的资源和活动中相互渗透,实现资源共享、学科优势互补共赢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方式。2.对平面类课程自身来说,首先,在理论学习中嵌入实践内容,深化理论基础的同时指导设计能力;其次,在专业实践中嵌入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增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一专多能的综合类人才。

三、“嵌入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平面设计类课程嵌入式教学模式以培养环艺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适时导入课程、适宜嵌入教学内容为主体,以引入相关实践项目及“以赛促学,以奖促学”模式为支撑,以结课作业批判汇看制度为保障,通过深层融合,使学生得到设计思维的拓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模式主要框架图如图所示。环艺专业平面设计类课程“嵌入式”教学模式(一)嵌入式理论教学内容。通过“打通、增加、分解、嵌入”等调整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与环境设计其他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将平面类课程及内容合理地分段嵌入环境设计相关教学中。1.课程开设时间上的适时导入。平面类课程合理地导入环境设计各个阶段的教学中,如可在大一阶段开设平面构成、图形图像处理等专业基础课,使学生掌握构成原理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技能;大二阶段开设版式设计,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设计表达及图面编排技巧,为后续景观作品塑造良好的展示效果奠定一定的基础;大三阶段嵌入CI设计、广告创意,与景观设计专业课相互穿插衔接。2.教学内容上的适宜嵌入。如在图形图像处理课中安排一定的课时教学景观平面分析图、节点效果图的处理技巧;CI设计课中将视觉传达的整体思维方式、开展程序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从企业文化理念、行为规范、视觉系统三大角度对空间加以转化,在传统的CI系统平面化设计上探索空间之于企业文化的多元传达。通过这两方面的合理嵌入,逐步形成专业针对性强、层次分明、彼此渗透的课程内容。从追求单门课程内容的严密、完整转为追求课程群体系的完善、系统,做到前后有序安排,循序渐进式教学。(二)嵌入式实践教学方式。1.建立实训平台、引入相关的实践项目以教师的各类横、纵向项目为纽带,真题真做,使学生参与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从立项、方案设计、调整修改、评定方案到制作、实施、使用和维护、评价与发挥社会效益,实现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项目的对接和转化。2.建立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的多种教学形式根据艺术教学的特点,把平面类课程教学中的相关实践环节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艺术教育的推广作用,如每年举办的两次教学成果展,一次毕业设计展,相关课程、实习结课汇报展。学生在作品中把校园视觉形象塑造、主题文化活动宣传,校园空间、教学空间的美化紧密结合起来,装点了不同的空间环境,增强了教学成果的展示效果,在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促进了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3.建立“以赛促学,以奖促学”模式积极举办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机会的同时,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学科竞赛、申报各级专利,激发学生创作、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三)嵌入式教学评价制度———批判式汇看形式。在加强具体教学环节的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评讲制度来有效衡量教学效果。在专业教学部分或全部完成时,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对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并现场互动答疑交流。同时教研室组织相关教师集体汇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进行讨论、总结及评析。教师通过总结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不断改进,从而形成富有活力的教学氛围。

四、结语

高校环境设计的教学应突破学科平行的藩篱,平面设计类课程也应突破单一的视觉表象化教学思路,从课程内容、实训课题设置、作业评讲阶段等多方面,严谨有序地渗透到环境艺术的教学之中。二者的结合既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平面类教学思路得以突破的良好契机。希望该教学探讨能够以点带面,总结多学科融贯的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方法,对当前相关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孙静 李志国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彭华涛,张光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嵌入式教学模式实践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

[2]王冬梅.论高校环境艺术教学中CI系统的导入[J].装饰,2013(1).

环境设计专业范文2

艺术学于2011年由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在对高等院校进行的调整中从原来的文科门类中独立出来,并将其作为第13个学科门类。在《普通高等学院本科专业目录》里,将原环境艺术设计归类于艺术学院设计专业中,并更名为环境设计。现如今,像清华大学学术学院这样依托美术设计而开设的环境设计专业,和依托建筑学专业而开设的环境设计专业,与依托园林专业而开设的环境设计专业,是我国不同高校中环境设计专业依托的主要三门学科。虽然他们依托于不同的学科基础,但是由于研究方向大体相同,主要表现在家具布局,陈列设计等为主要的室内环境设计,和以园林、建筑、雕塑为主的室外空间环境设计。伴随着研究的重点由室内转向室外,很多高校把环境设计细分为室内设计和外部景观设计的两个方向。而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方向的研究重点内容也改为建筑景观系统和城市空间视觉形象组合的设计。

二、城市微观环境设计的发展前景

1、城市微观环境设计的广泛应用

城市环境的功能范围相对比较复杂,从空间形态的角度出发,城市环境的层次可划分为三部分,即微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宏观层次。城市的微观层次相对于其中观层次和宏观层次而言,更具有简单化结构功能、小范围化空间、固定化用户和高频率使用优势,而成为城市结构中的节点空间。另一方面,城市微观环境的研究范畴涵盖了户外休憩空间、城市小型开放空间和建筑附近绿地空间等。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化膨胀,城市人均休闲空间就随之缩小,而受到城市环境维护以及园林绿化费用不足等影响,中国城市环境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城市微观环境是城市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项重要做成部分,而其建设问题目前已经受到全球的高度重视。为此,我国的城市微观环境设计要基于城市文化脉络,不能流于表面设计形式。目前,我国微观环境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用户的行为心理不够重视,无视场所现象相对较严重,致使该设计将制约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步伐。由此可见,我国的城市微观环境还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更好的预见此应用前景,相关部门更要重视对城市微观环境设计的研究工作。

2、对城市微观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提高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城市微观环境专业人才提出了质量与数量的更高需求。为了给居民提供更理想的居住空间,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方向将趋向于更好协调人们在城市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但是,就我国的目前情况来看,环境设计专业并没有将城市微观环境设计作为重要学科,这也是导致城市微观环境设计人才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

三、未来的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方向

1、趋向于小尺度空间的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从室内设计演化而来,由于我国对室内环境设计进行长期的实践与研究,使环境设计专业能够更好的把握小尺度空间的设计。目前,城市微观环境设计与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均属于微观空间尺度范畴。纵观近年来我国的各项景观设计大赛,其中以城市微观环境设计选题获胜的环境设计专业作品居多。因此,环境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研究将更趋向于城市微观环境等小尺度空间的研究。

2、环境设计学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有机结合

人们的行为习惯,心理变化都深受城市微观环境影响。因此,城市的微观环境设计要切合城市中人们的行为习惯以及心里趋向进行有目的的设计,从而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理想的室外环境。为了实现微观环境设计效益最大化,环境设计的研究对人们心里影响尤为重要。此外,环境行为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作为室内设计的基础专业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同时,这两门学科在环境设计学景方向中有了广泛的运用。因此,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通过对美术学的多年的研究,已经总结出了人类与城市微观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并具备了基础的设计城市微观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城市微观环境设计是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因此,城市微观设计具有较高的景观艺术价值,为居民提供更好的视觉形象感受,而未来的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方向将更趋向于具有深厚艺术基础的城市微观环境设计。

四、结语

环境设计专业范文3

1.相同的学科源头东西方国家的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从发展来说都是建筑学的一个分支,与建筑学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专业不仅在工作对象上相似,从学科传统上寻找,它们的源头都是建筑学。虽然景观设计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还很年轻,但从事这两个专业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是相通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安排土地这件事上,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一直贯穿其中,只是这项工作由不同身份的人员从事着,没有正式称为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而是由建筑师扮演了这个角色。早期的建筑师承担了城市的选址布局、市政设施的构筑、建筑物的营造、甚至建筑内外装饰,包括自然环境的美化等营造人居环境的职责。我们可从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获知,包括目前园林专业的工作范畴,原本也隶属于建筑学,也是由当时的建筑师承担的。我国第一个园林专业由梁思成发起,设置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称为造园专业,后来移至北京林业大学,改名为园林。因此,园林的早期经验就已植根于建筑学的传统中,包括后来分流出的与园林专业因学科定义发生过学术争论的景观设计专业,其基本概念和方法都包含在建筑学的范畴里面。

2.不同侧重的专业理论体系环境设计始于二战后,并迅速在欧美发展且受到重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是20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各大院校本科教学计划中,含有的设计历史理论课程基本上都是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现代设计史等。艺术设计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源于工业设计,而工业设计发展及其理论成果在中国比较滞后,甚至可以说是空白,因此目前中国的艺术设计理论与思想基础基本上是欧美传入,或受其影响非常深刻。在这种设计理论思想的影响下,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往中国景观或园林设计方向发展,在追求造园意境方面是与农林院校、建筑院校学生存在一定差距的,原因是两个专业的学科的教育体系不相同。比如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其设计历史理论课程都包括中国古典园林史、外国古典园林史、园林历史与理论,但不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专业特长,前者偏向西方理性的形式与装饰化的艺术设计,后者偏向中国儒家学派含蓄委婉的场地设计。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由于不同的教育体系,不同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设计表达能力。在教学上,形成了在农林院校绿化设计会偏重一些,而在工科院校,工程技术、空间设计思维会偏重些,而在艺术学院,则美学的要求则更高些的现象。

二、系列课程改革的思路

针对以上的分析,在具有相同学科渊源,但同时又存在不同侧重点的教学体系的支撑下,艺术学院环艺专业景观(园林)设计方向的教学应该朝着发挥专业特色优点,克服缺点,即重视园林历史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避免流于形式的、缺乏功能考虑的装饰艺术设计的思路进行改革。

1.建立人居环境设计整体的思路人居环境设计的整体思路的确立,旨在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有意识地将整体环境要素放在一起综合思考,而不是单一、孤立地就建筑室内外装饰、室外环境设计。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建筑装饰设计其分量并不比室外园林设计轻,但是如果只留意园林而不去关心园中的建筑,甚至整个江南地区苏杭一带的街道、宅院,其园林的存在便缺乏依据与说服力,也有悖于江南地区宅园一体的事实。而传统园林专业教育中,偏重生态的自然环境设计,关乎园林以外的部分比重太小,比如园林建筑设计,学生可以完成建筑外观的设计创作,但是涉及到室内的装饰材料选择,工程装饰构造、风格设计等问题,就难以深入下去。相反的是,环艺专业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把握建筑及其室内的设计。因此建立整体的人居环境设计思路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2.加强学生对中国园林文化历史的学习与理解在参与实际项目中引导学生融入传统园林设计的文化精髓,有目的地进行具有代表本土文化的园林设计创作训练,弥补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重效果而轻内涵的缺点。园林一直以追求意境为最高境界,在设计作品中,融入本土历史文化,并以抽象的艺术手法表现,既写实又写意的作品才能使观众产生共鸣。3.培养建筑空间思维应该把环境设计专业中对建筑空间的理解与设计、装饰艺术的方法与技巧、各种体现形式美的元素、动静态五官感觉渗透到园林设计中,从而提高整个环境下园林包括景观建筑在内的艺术效果。对空间设计的把握一直是景观专业学生的弱项,把从建筑学专业和环艺专业中室内设计的教学思路借鉴到园林景观课程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建筑空间思维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建筑与环境专业为例,该课程名为“景观设计”,设于第7学期,60学时,与“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并列为三大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作为这三门核心课程的前期准备,第5学期还设有若干学时的“空间设计方法”课程。

4.系统的课题设计必须强调的一点是,由于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的限制,环艺专业缺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原理这类课程教学,学生对规划方法和规范的不了解,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水准与就业竞争力。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课题设计过程中,务必给学生增加这部分的知识点。在课题设计设置中,一般的教学方法都是从小庭院、别墅庭院做起,然后再到规模较大的公园、居住区绿地设计,在此基础上,补充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规划、城市广场设计,甚至是一些风景区的规划设计,适当增加规划原理知识点以训练学生的规划逻辑思维,提升他们的综合设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5.系列课程的整合与优化环境设计专业内的景观设计方向的课程由于整个专业的学分学时限制,不可能完全开设出与正规的风景园林专业或景观设计专业相同的课程。景观设计方向的系列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开设的时候应该避免重复。如开设了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就没有必要再开景观设计学基础之类内容相似的课程,浪费有限的教学学时。因此,应以开设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园林植物与应用(植物景观设计)、中外园林历史这三门核心课程为佳。结合环艺专业传统课程如中外建筑史、空间设计、建筑模型、3DMAX等的搭配,使其能够各自发挥专业特长和优点。景观设计方向的课程设置,结合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可以去掉某些针对性不够的课程,如家具设计。因为这门课程在不少院校是作为一个专业单独列出来的,在有限的教学学时里,有针对性地重点开设与室内外装饰设计相关的课程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设计师。把课程体系做深、做精,把节省出来的教学学时,用于开设景观建筑课程。其原因,一是该课程内容涵盖了如前所述的基本建筑的装饰与艺术设计方法,弥补了景观设计方向的对基本建筑设计造型的需要;二是该课程弥补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室内强、建筑外观造型弱的不足,有利于毕业设计选题的深化及完成(课程体系优化可参考表1)。通过整合与优化,合理配置,为毕业设计和就业时给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改革与执业资格考试接轨

环境设计专业范文4

一、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

首先,要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传统教学对学科知识的讲解侧重于基础理论,不利于学生从知识的掌握中积累实践经验。为此,要在师资考核上凸显“双师型”人才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在学科专业的实践中不断增强职业能力,培养建造师、景观设计师、工程师等行业资质能力。当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以青年教师为主,他们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锻炼,较少参与设计项目,在实践教学中多以理论为主,缺乏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践性。因此,要逐步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强化教师参与工程实践,提升实践能力。高校要从制度上、措施上提出明确要求,通过产学研课题立项以及校企师资互动实践,引导教师参与企业项目,通过时间、空间、项目等激励措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同时,结合高校师资培养规划,在管理体制上增加企业实践考核内容,促进教师主动参与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基于年度考评、工作奖励建立绩效考核,从体制、计划、可行性上推进“双师型”队伍的成长。另外,注重外聘兼职师资的引进,通过与企业界工程师、设计师、项目经理的资源共享,强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拓宽实践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以弥补当前“双师型”师资的不足。

二、注重工程项目实例导入,开展实践性课题式教学

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的传统训练以作业为主,往往将理论知识作为实践模拟的重点,缺乏与工程项目实际的联系,在教学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用户的实际需求是否明确、工程项目空间条件是否完善、资金是否到位、装饰材料及施工环境是否达标以及其他不可抗因素等。传统教学的设计流程是虚设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相应设计方案,过于凸显创意的表达,与真正的设计任务相去甚远,多倾向于自由化、理想化的设计思路,尽管也能体现风格的新奇,手法的娴熟,但往往脱离实际任务而陷入闭门造车的困惑。为此,要从传统的假设作业训练中走出来,将课堂教学与环境设计工程结合起来,特别是针对真实项目的实施与引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选择设计作业真题,结合企业方案内容进行实例讲解,构建完善的设计真实环境。考虑到现场的实际状况,如勘测条件、企业实际需求等,在开展课题式实践性教学时,既要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合作小组的设计创意,从整体与分工上推进协同共进,各尽其能,共同促进项目设计方案的优化,找准切入点、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三、借助产学研合作平台,构建实践性实习实训基地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离不开实践实训基地,特别是依托高校产学研平台,开展不同方式的实习与实训协作,调动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科的适应性,从实践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国外发达的设计院校十分注重实验工房的建设,以足够的实践场地满足学生实训需要。因此,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要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相一致,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性教学,凸显教学任务的可操作性。如装饰材料、装饰构造、装饰工艺的实训,一方面通过校内实验室进行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实习渠道,与企业、产业实现教学资源融合,辅以教学、科研、产业的有机统合。广州美院早在1984年成立集美设计公司,将校内资源与行业企业纵横交联,促进其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工作的协同发展。高校在推进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从资金投入、场地规模、运行管理等方面整合校内外实践基地资源,积极开辟校外实训基地,增进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了解和认识。如优化环境设计专业学科内容,从设计行业、就业格局上构建专业实习基地,鼓励学生以自愿原则参与项目设计,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参与环境设计企业的相关项目,在其中任职或挂职锻炼,与校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全面深入的协作,促进学生实习实训工作取得满意的效果。

四、构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的灵活性

工作室以专业骨干教师为主持人,由同学科、同专业具有一定设计、研究、实践开发能力的师资组成,针对具体的研究项目或承接的具体工程,以教学和实践的方式带领学生参与其中,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如德国“包豪斯”时期的作坊式教学法,由艺术大师教授艺术理论,由技艺娴熟的匠人为学生传授作坊工艺,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包豪斯”后期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同,其作品直接被生产商所订购,并投入批量生产,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可以从中得到启示,通过建立工作室制实践基地,以教学、设计、成果转化等方式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双效兼顾。在当前的学制结构中,对于3—4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导师和专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计划和未来职业规划,引导其参与工作室制学习,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协调好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在理论学习与实践项目开发中增强他们的设计水平、工作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能力。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工作室制教学,要兼顾课题任务与教学研究的需要,通过广泛的论证,采取有效的教学、科研方式来推进成果的转化,依托高校专业、人才优势,构建多种方式的校企任务合作项目,以真实情境、真实项目设计任务来促进实践性教学的稳步发展。

五、注重设计竞赛、行业资格证书等教学效果考核方式的应用

环境设计专业范文5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手绘往往存在误区,主要是画幅过大、透视不准、表现机械、追求写实、追求数量等,导致浪费了画材和宝贵时间。设计教学改革中应加强设计思维训练,开阔学生的眼界,严格要求,在设计课堂教学中融入地方民族文化内容,使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关键词:

环境设计专业;手绘误区;设计教学改革

笔者带领学生参与了一项羌族特色景观环境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环境设计专业一些学生的学习存在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使学生难以充分发挥设计能力,难以表达出设计意图。手绘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能力之一,手绘能力太弱会影响构思和设计表达。虽然如今手绘设计逐渐被数字时代的电脑设计超越,但是手绘仍然是训练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以及快速构思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手绘表现不好,主要是由平时思维习惯的影响导致的,一些学校的设计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

一、手绘误区

1.画幅过大

在有绘画类专业的院校,部分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看到绘画类专业学生画画的画幅很大,就认为手绘效果图就要画大幅面才能体现出手绘水平,于是平时的练习或者某些设计课程的作业中手绘画幅都很大。动辄半开纸的手绘效果表现常常需要几天时间,如果是表现景观建筑群体或房间较多的室内空间,则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完成。这种大幅面的手绘效果图无论是练习还是设计表现,在当今用电脑设计制作效果图占据主流的情况下,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既浪费马克笔、纸张或其他绘画材料,又浪费宝贵的时间。如,这项羌族特色景观环境设计,对方要求在两个星期内完成项目,主要想看效果,室内外都要表现出一定数量的不同的效果图。由于几位学生电脑软件学得不好,无法用电脑完成整套方案,而笔者也没有太多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教会他们使用电脑软件,于是他们采用手绘的方式设计,最后没有按时完成。有过设计公司工作经历的人都知道,有时客户要求尽快看到设计方案或效果,如果设计师或设计人员十天半月才出个初步方案或设计方案,公司的生意往往会被其他竞争对手夺走。因为许多客户会同时找几家设计公司询问价格,设计方案快且效果不错、价钱合适的公司是很容易签单的。电脑制作施工图、效果图虽然准确而逼真、快速而标准,但也不是任何设计方案都能很快就完成,有些方案没有手绘来得快。有些设计师做室内设计在半小时内完成效果图,还有些设计师只用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手绘效果图给客户看。而他们设计的室内手绘效果图都不是半开纸、四开纸的大幅面,通常是16开纸或A4纸大小。可见,学生平时的手绘练习或手绘表现使用过大的画幅不仅浪费材料,而且浪费时间,也不利于学习的进步和今后的工作。如,有画一张半开纸手绘效果图的时间,可练习画好几张不同表现题材的效果图或构思更多草图,积累更多的设计素材或经验,亦可用节省的时间学习其他知识。

2.透视不准

有些学生受到“画效果图只要生动,透视正不正确没有关系”的误导,不重视画面的透视。虽然中国画注重散点透视,表现山水、建筑、人物很生动,但在当今的环境设计效果图表现中,散点透视的建筑或室内房间画面会让人感觉别扭,反而不生动。设计也是艺术,但是受制约的理性艺术,不是无拘无束的纯绘画艺术。当然,也有用中国画方式表现的景观效果图,但不是每种设计都可以用中国画这种方式和它的透视观念表达。如,室内环境设计效果图透视错误多就会显得真实感不强。透视不准确的效果图会使建筑或室内环境变形,普通人看到这种效果图都不会认可,方案便难以被采用。如,毕加索的油画《镜前的少女》没有按焦点透视处理画面,很抽象,虽然画面装饰性强,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可是一些普通人难以接受,搞不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即使从事美术或设计的人也并非都能欣赏这幅画。

3.表现机械

一些学生的景观环境设计效果图表现得机械呆板,天空中画了像金属表带一样的大片而生硬的云,十分影响画面效果,这主要是受到国内某些建筑快题效果图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室外景观环境设计效果图中天空留空白反而可以突出主题景观设计物,使画面变得生动有趣,给人以无限遐想。如果要画天空的云,只用色彩表现即可,或用简练的单线同样能表现出生动的云。某些室内或室外景观效果图中的人物形象粗犷夸张,头小如点,腿细如竹竿或细线,肩膀和上身过于宽阔。这种人物表现是模仿某些抽象刚硬的雕塑,会产生变形和扭曲的效果。有些学生按这种风格画效果图中的人物,影响了画面效果。不画反而没有这些影响,画面更干净,更利于突出表现的景观设计或室内设计效果。还有些学生在画手绘时下笔拘谨,放不开,线条也死板、机械,画面不生动。

4.追求写实

受绘画专业学生写实画面的影响,一些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认为手绘效果图画得越逼真越好。所以,有的学生为了刻画逼真的效果,花了很长时间不断在画面上叠加颜色,长时间深入细致地刻画画面。其实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一是太耗费时间,二是如果是用马克笔或水彩上色,不同颜色涂抹叠加次数多了会导致画面很脏,也会发灰。而设计专业的手绘主要是快速表达设计意图。写实画效果图要花费大量时间,学生一旦养成习惯,今后往往会不适应设计公司的工作节奏。

5.追求数量

在平时的手绘效果图练习中,有些人认为多练习就会提高手绘水平,一天画五六十张。实际上,错误的练习即使画得再多,效果也不理想,达不到通过练习提高、进步的目的。这种情况下过多的练习并不是好事,因为一直在延续前文所说的错误,不能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只是在浪费宝贵时间。任何事情都是接触得越多、做得越多就越熟练或做得越好,同理,多画手绘也会提高表现速度与效果。但是,在这种数量要求下,要实现每一张都没有前面所谈的那些问题,实际上一天画这么多张画是不太可能的。当画画的时间很长时,人已经非常疲惫,注意力下降,精力不集中,兴趣也会下降,越往后画反而越不如起初的几张。所以,不要追求过多的数量,平时一天练习画几张精品即可,而且纸张不要太大,A3或A4纸大小足矣。

二、设计教学改革

1.设计教学中应加强设计思维训练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在课程内容讲完后,基本上是让学生做作业,对于具体怎样做得更好,学生似乎并不清楚,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训练。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设计思维训练。设计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很多,以手绘快速画构思草图或效果表现图是其中一种方法。手绘草图可以快速表现许多闪光的构想,从而为具体设计挑选出最佳初步方案。

2.开阔学生的眼界

做设计是不能闭门造车、故步自封的,要多外出看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获得实践经验很重要。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要观看景观建筑、室内装饰陈设设计、家具、建材等,主要是通过观看真实的不同项目或其他院校的设计展,感悟其中的设计理念、所用材料与工艺以及不同风格和最新设计动态等。这就需要学校调整相关设计课,集中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将此作为设计教学的一部分内容。

3.严格要求

有些学生的作业质量较差,存在应付交差和懒惰的思想。还有一些学生的设计课作业从网上抄袭,没有创意,设计感不强。对质量不好、设计感不强的作业,应让学生重做,否则,学生将来从事设计工作会很难适应,因为设计公司或客户经常会对设计方案不满意,修改方案是常有的事。再者,这种不良习气不仅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做事不认真,对家庭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也会对后来入学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放松对学生作业质量的要求,也是对教学和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师要教育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即使对于那些以后不从事设计行业的学生,也必须严格要求他们按要求完成作业。

4.在设计课堂中介绍地方民族文化

地方高校教师在设计课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讲解当地民族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这对设计大有裨益。当地民族文化艺术中也有许多与设计相关的文化艺术,如,羌族的建筑外貌基本特点是石砌房屋与碉楼,屋顶有白色的石头,室内有不同的神位设置神龛,熟悉这些具体因素,所设计的羌族景观建筑才更合宜。又如,羌族的服饰图案表现的内容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草鱼虫,都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羌族服饰图案也可以被运用于室内外装饰设计。因此,在设计教学中可以引入或介绍当地民族文化艺术。在手绘设计羌族景观项目时,一些学生设计的景观建筑物没有羌族的特色,视觉效果不太好,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熟悉羌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羌族的建筑与装饰图案。他们的手绘设计稿表现的建筑像现代汉族地区的建筑,室内效果设计也没有体现出羌族的文化元素。这些情况说明他们平时对羌族的建筑不够了解,或者画建筑速写时没有画过羌族的建筑。其实,在做羌族相关设计之前,学生可以收集羌族建筑与文化方面的资料,也可进行现场速写写生,熟悉其建筑艺术。如果他们之前获得过这方面的知识信息,就能做好与羌族文化相关的设计。地方院校有服务地方的使命,所以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讲解所在地区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

三、结语

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没认识到自己的手绘学习和表现的误区,设计表现能力便难以提高。要提高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必须指出他们在日常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无论是建筑专业的学生,还是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接受设计表现方面的严格训练,以适应市场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艺术修养。设计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要介绍当地民族文化艺术中与设计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开阔眼界。这样,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1]钟茂兰,范欣,范朴.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卷——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环境设计专业范文6

1.实践课教学研究的意义

实践课教学的研究是基于认知理论的基础。认知理论探讨学习者内部的认知活动,其中主要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和认知建构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人类学习过程看成是由一系列信息加工的转换过程。认知建构学习理论是在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建构学习理论对实践课教学研究的指导意义是:建构过程要引导学生发现原有知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不协调性,然后主动去改变它。学习认知建构发生在具体情景中,在具体情景中,能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意义。对于环境设计系实践课教学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系统化的实践课程更能锻炼学生适应未来就业,成为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2)对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可为艺术设计类其它专业的实践课提供借鉴;(3)实践课程教学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办学的基础,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提供基本保障。

2.德国的实践课教学分析

德国——世界上职业教育发展很先进的国家之一,通过对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情况的了解,可以借鉴一些有益经验,并改进我国应用技术型大学发展中的不足。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原则为“以专业为主线进行课程配置”,即教学计划的制订以职业应用为导向,围绕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基础学习与专业学习紧密相关,整体性强,学生在基础学期就可接触到专业领域,而在专业学期仍然强调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技能的讲授与训练;打破各学科的封闭性与完整性,强调各基础及专业学科的开放与交叉。这种课程体系的建立,对于学校毕业生的职业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已被多年的实践所证实。而这些特征也恰恰是我国的学院教学中做得不足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地方。我国在教学中课程的设置重视和强调的基础课和基础知识的学习,课时数量多,而且按照先基础后专业的顺序来设计,职业性和专业性的特色不突出,欠缺交叉和融合,一些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将职业实践和理论科学紧密结合,以使学生尽早地将理论学习有效地应用于职业实践,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培训特色,也是学生能否顺利适应职业工作的关键。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工科院校中,尤其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多,成效显著,这也是其获得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践教学主要在企业进行,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具体的职业实践工作。无论是学位论文工作的完成,还是实践学期的实习工作,都对学生的职业实践工作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在实践学期中,学生应在学院教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定的课题。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对学生的职业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企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体现为企业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两部分,内容的安排和由此而必然产生的教学效果还存在一定差距。

3.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借鉴德国实践教学的经验,我国的实践课教学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1)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发挥企业的作用和力量,弥补学校设备方面和人员经验方面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企业未来发展。(2)建立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其完善法律体系之上的,有了法律的保障,企业才能把这种教育作为企业自身行为来对待,保障教学培训过程中岗位、教师、培训车间的质量,使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能够顺利进行。(3)调整院校课程设置。调节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在顺序设置上适当的交叉,加强课程设置的整体性,增加企业实习的时间,丰富实习的内容,避免企业实习的形式化。

4.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教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1)实践课程体系研究实践课程在应用技术型高校中比例将超过30%,如何合理安排这些实践课程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与理论课教学一样,实践课程也需要有完善的教学体系。要有明确的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注重不同阶段实践课程与基础课、理论课程的联系,注重不同阶段实践课程本身的联系,加强课程设置的整体性。(2)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研究根据实践课教学体系的要求,为每次实践课制定相关的任务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探讨如何在低年级的实践课程中灵活引入校企结合教学,让企业尽早与教学挂钩。并思考在高年级的实践教学中,如何整合企业资源,使实践课成为学生进入企业正式工作的桥梁。(3)实践课程的教学监管的研究实践课授课需要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安排,所以它不像理论课程那样有详尽到每天的教学大纲的指导,也不会每周安排具体的授课时间,而是以周为单位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中,教师如何监控学生学习进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可以将企业管理的理念引入到对实践课程的教学监管研究中去,即让学生提前感受工作的氛围,又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