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的意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宿建德江的意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宿建德江的意思范文1

【关键词】江苏;自主创新;SWOT分析

一、引言

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已变成以自主创新为代表的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大力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江苏是全国科技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但总体而言,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面对众多瓶颈约束。因此,突破自主创新瓶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成为全省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

二、江苏自主创新现状分析

(一)江苏科技创新进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根据国内外有关专家对区域技术创新发展阶段的研究,技术创新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工业化前阶段、工业化第一阶段、工业化第二阶段、工业化后阶段[1]。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苏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27.6:52.6:19.8演变为2008年6.9:55.0:38.1,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比重大大超过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但仍低于第二产业比重。200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左右,有较高且稳定的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产值为184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3%,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综合分析表明,2008年江苏只有技术标志(R&D/GDP)没有达到2%,其他方面均符合工业化第二阶段的特征,而这一阶段的科技创新是以实现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因此,江苏今后的发展必须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自主创新瓶颈,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二)江苏自主创新取得的成效

1.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日益显现

近年来,江苏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连续保持40%以上增速,规模总量近6年增长约7倍,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2008年,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值为184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2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8.53%;完成出货值6908.32亿元,同比增长23.87%。与广东、浙江相比,在发展速度上呈现跨越式发展,产值和出口额同比增幅分别比浙江提高13.1、19.17个百分点,比广东提高10.2、12.37个百分点。

2.促进自主创新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到2008年底,全省各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4050个,已建国家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59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省级109个;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72个;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孵化器147个。科技基础设施的功能布局已初步形成。而且,每两年还举办一次“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以支持企业主动介入技术成果转化,培育更多重大原创性成果。

3.科技投入继续快速增长

十一五以来,全省对科技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全省社会科技活动经费达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54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8%。与广东、浙江相比,科技投入增长较快,分别比广东、浙江多50亿元、196.2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比广东、浙江提高4.76、17.56个百分点。

4.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

2008年,企业研发投入440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一。全省各类企业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分别是2000、4723、22000多家,数量和经济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全省研发投入的80%、承担政府科技项目的80%以及获奖科技成果的60%来自企业。

三、江苏省自主创新建设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通过列举出关键的外部因素(机会和威胁)和内部因素(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对提升江苏省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从而生成切实可行的战略作为决策咨询参考。

(一)优势(Strengths)

1.良好的区位条件

江苏省位于经济比较发达、科研院所较为集中、科研力量强大的长三角地区,毗邻国际商业化大都市上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上乘区域和贴近市场的理想投资区域。在上海的强大辐射力下,江浙沪三地不断加强合作,使得江苏后发优势较强,发展前景极其乐观。

2.优越的自主创新环境

近年来,江苏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举办江苏省科技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保护,加紧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市场交易服务和投融资服务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市场和社会环境,为自主创新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3.高校众多、科技资源丰富

江苏省拥有丰富的人力、科技资源。资料显示[2],2008年,江苏省共有普通高校120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30万人。从事科技活动的约53.59万人,科技活动人员与研发人员均居全国第二位。每百万人口中科技活动人员60人,居全国第四位。

4.产学研联合初具规模

江苏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力量为依托、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建立市场化、多形式、多层次的产学研联合体。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优势产业的技术升级,建立光电子技术、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等行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

5.民间资本开始积极参与自主创新建设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下,江苏省民营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创新化趋势显著,创新成果丰硕。2008年,民营科技企业研发投入达到337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资金总额的62.4%,而且获得专利授权23604项,同比增长81.6%[3]。

(二)劣势(Weaknesses)

1.缺乏高层次创新人才

江苏是人才大省,但缺少科学家和工程师这样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科学家和工程师在科技活动人员中所占的比重仅为65.4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7个百分点;且在R&D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仅为7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

2.R&D经费投入强度与其经济地位不相称

近年来,江苏R&D经费投入不断增加,2008年,其占GDP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1.54%)高了0.26个百分点。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图1),与北京、上海、天津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与浙江、广东也没有拉开层次。

3.技术创新的外源型特征日趋明显,本土自主创新被边缘化风险愈来愈高[4]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具有显著的转移和次生性特征,缺乏原创性和内生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操作系统和核心零部件以及品牌与系列集成大都掌握在外商手里,严重缺乏自主创新的有效需求和组织供给,自主创新有被边缘化的风险和被扼杀的可能。

(三)机会(Oppoortunities)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引导和支持,为江苏实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供了制度保障。

2.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和加快,中国已成为全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江苏由于其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从而为江苏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3.长三角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军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经济区,其实施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为江苏更好地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壮大特色,总体跟进,加快镇江城市创新建设提供难得的机遇。

4.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

江苏省实施沿江开发战略通过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和政策配套,为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江苏品牌、构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平台、建设国际性制造业基地以及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条件。

(四)威胁(Threats)

1.跨国公司的竞争

随着科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在发展中国家科技资源和人才密集地设立研发中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遭遇科技人才本土“外流”的威胁;另一方面,为降低研发成本,跨国公司往往对东道国自主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采取直接的兼并或绝对控股的方式,使得企业丧失自主创新能力[5]。

2.对国内品牌缺乏信心和认同感

多年来,国外品牌凭借其在款式、质量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国内消费者心目中品质的保证,大受欢迎。而对于国内品牌,消费者普遍缺乏信心和认同感,国内品牌生存空间堪忧,也使得国内自主创新的品牌投入市场后短期内难以被消费者接受,产品推广难度很大。

3.周边城市的创新资源竞争日趋激烈

由于周边城市竞相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出台优惠引资政策,造成江苏在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江苏省一些支柱产业如机械、电子和石化等产业,相继被一些新崛起的省份超出。

4.重引进,轻消化;注重硬件技术的引进而忽视软件技术的引进

江苏大中型企业在技改中存在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用于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经费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江苏技术引进难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在技改过程中,过于注重硬件而忽视了相应技术软件的引进,使得设备的利用率和潜能挖掘还处于较低层次。

四、提升江苏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进实行产学研联合,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要积极发挥江苏省科教资源优势,建立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建立活跃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鼓励科技成果在正常评审验收的基础山进入交易市场挂牌交易,健全科技创新中介服务。

(二)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培育和扶持一批优势企业

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引导企业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在科技投入、研究计划和人员配置上向企业倾斜。政府要集中力量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已有的骨干企业要予以重点扶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注重加强支持力度,发挥其生力军的作用。

(三)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夯实创新型省份的基础

要重视提高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软件园、大学科技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各类科技创业园的建设水平,不断增强各类开发园区的创新功能;加强科技研发平台的建设。大力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机构,为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转化和知识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有效载体。

(四)加强政策引导,营造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对有关现行政策和规章进行整理,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地方政策法规,建立健全产业技术发展方向的工作规范;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制止不正当竞争;建立技术创新信息制度,引导企业创新行为和社会投资方向;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动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6]。

(五)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应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对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给予最大可能的优惠和补贴,制定人才吸纳与留驻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奖励对创新创业贡献突出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可借助高校加强科研人才培养,同时应与政府协调运作,以最高待遇和最好环境灵活引进和使用专门性和高层次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远德玉,涂宜军等.中日企业技术创新比较[M].东北出版社,1994.

[2]苗成斌.江苏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探微[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5):70.

[3]倪杰,吴远征,宋从生.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4):56.

[4]张超.当前江苏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突破重点及对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9(7):193.

[5]黎峰.跨国公司在江苏的研发活动及其作用分析[C].2006年江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6]科技自主创新是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提高江苏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研究[J].江苏科技统计,2009(4):29.

作者简介:

宿建德江的意思范文2

关键词:翻译效果;悦目;悦口;悦耳

0.引言

诗在任何国家的语言中都被认为是思维表达的最高形式。一首悲愤悱恻的诗,能使人心弦和鸣、低回激荡。一首豪迈雄壮的诗, 能使人意气风发、荡气回肠。作诗不易,译诗更难。在翻译活动中,诗词佳句的英译,却是无法回避的。然而,翻译的目的不同,读者的对象不同,翻译所遵循的标准和运用的技巧会有所不同。译诗应该赏心悦目,琅琅上口,悦耳动听。著名的诗词翻译家许渊冲认为,“不但是写诗,译诗也该如此”。因此,要使译作产生使人乐见的“悦目效果”,读来顺口的“悦口效果”和使人喜闻的“悦耳效果”。

1.使人乐见的“悦目效果”

汉字为象形字,是可以作为美术欣赏的一种艺术形式。汉语中的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英语中平行结构式一种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方法,结构相同、意义并重、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成串,其目的在于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用英语中的平行结构来翻译汉语中的对偶,可以有效的加强语势,增加诗的美感。这是诗词佳句翻译的基本要求。我们译诗,首先是让别人看的,译出的诗应该在视觉上看起来有唐诗的效果,如果没有唐诗整齐的悦目效果,就没有达到翻译的目的。下面以《登鹳雀楼》和《春晓》为例看一下译作所产生的“悦目效果”。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On the Stork Tower

The sun along the mountain b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 flows.

You will enjoy a grander sight

If you climb to a greater height.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Spring Morning

This spring morning in bed I''m lying,

Not to awake till birds are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

先不考虑读音和内容,光从形式上,也就是看起来,这两篇译作都给人以整齐而赏心悦目的美感。和原诗一样,同为四行诗,同样整齐方正,特别是两首译作每两句诗的结尾单词的词尾相同(ows、ight、ying、owers),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原诗基础上增加了一种别样的美感,原原本本地呈现了唐诗的形式整齐的视觉效果。但从这个层面上讲,译作产生了赏心悦目的“悦目效果”。

2.读来顺口的“悦口效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是读着唐诗长大的,唐诗不应该只是在形式上看起来令人赏心悦目,读写起来也应该朗朗上口。下面我们可以读一下《宿建德江》和《秋浦歌》,感受一下原诗和译作的朗朗上口。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Morning on the River Jiande

My boat is moored near an isle in mist grey;

I''m grieved anew to see the parting day.

On boundless plain trees seem to scrape the sky;

In water clear the moon appears so high.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My White Hair

Long, long is my whitening hair;

Long, long is it laden with care.

I look into my mirror bright;

From where comes autumn frost so white?

这两首译作特别是第二首应用了词语反复(词语反复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同的英文单词,出现在同一个或相邻的诗行里。在诗词中,为了某种需要,为了强调和突出某一个方面,往往重复使用一些字或者某些词组;这种手法,无论在中诗或英诗中,都是屡见不鲜的)。我们看,这两首译作除了给人以整齐而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经过多次朗读,读起来也给人以朗朗上口、清新自然的节奏感,起伏有度,别有韵味,达到了使人读起来顺口的“悦口效果”。

宿建德江的意思范文3

诗歌的题目最容易被忽视,其实题目更需要推敲。因为题目可以显示诗歌的类别,从题目看《别董大》《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送别诗;《从军行》《塞下曲》是边塞诗;《咏素蝶诗》《北陂杏花》是咏物诗。诗歌题目还可以反映诗歌的内容,通过题目能够得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描写雪景和送别友人为内容的。《寄远》是写游子思归的。有时如果不看题目都很难理解诗歌,请看下面四句诗: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许多学生读后不解诗歌的意思,当看到诗歌的题目“云”时恍然大悟。另外,诗歌的题目还可以暗示诗歌的感情。例如:《宿建德江》可初步判断其情感为羁旅愁思;《登幽州台歌》是登高怀古诗,可能寄寓诗人壮志未酬之感;《归园田居》则显示山水田园诗的特征,寄托诗人的闲适恬淡的情怀。我们再欣赏一首王令的《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如果单从“残花”“子规”“夜半”“啼血”这些引人伤感的字眼来看,就会误认为是一首伤春的诗歌。而从题目“送春”来看诗人的情感则显得豁达平静,再结合整首分析,此诗表现的是顺应规律、珍惜生活的乐观精神。所以对诗歌题目要持认真推敲的态度,“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注意补充注释

许多诗歌有补充注释,有的学生答题时视而不见,认为这些注释可有可无,实则不然,注释的作用不可忽视的。有的注释词语,如仲殊的《南柯子 忆旧》中末句“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对“家”的注释为“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如果忽视此注释就不会把 “人家”正确理解为”人”。有的暗示背景,我们看一首诗:《湖州歌》(其六)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然后出题者给出作者汪元量的注释如下:南宋诗人,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土中所作。这一注释提供的背景帮助我们在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时,起到引导方向的作用。同样面对江水悠悠,汪元量发出的慨叹肯定不同于苏轼的追慕前人,壮志未酬,而是对故土的依恋和亡国之痛。有的介绍作者经历,如李弥逊的《春日即事》一诗给出“作者因反对秦桧而被免职”的注释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政治失意后的寂寞及对世态炎凉的感叹。正因为注释对理解诗歌有极大的帮助,所以面对这座“宝山”,我们岂能空手而归?

三、留意提问方式

古诗鉴赏的提问变化多端,多种多样,稍不留神就会掉进陷阱。如“这首词上阕所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与“这首词上阕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二者“貌合神离”表面相似实则答题角度迥然不同,前者侧重景物特点,后者侧重描写技巧。因此这常常让一些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个角度进行解答,结果答非所问,造成不必要的丢分。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要明确提问的方式有哪些。在这里,我们就提问的方式进行归纳,希望对复习有所帮助。手法类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人是怎样描写画面的?意境类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语言类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方面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其次,要能识别提问“陷阱”。如:能认清“作者怎样抒感的?”和“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一个考手法,一个考情感,;能知道“结合全词分析上阕开头两句的抒情手法。”不能只分析上阕开头两句,必须结合全词分析。因此留意提问方式,认清提问“陷阱”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答非所问,进而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四、审清意象含义

宿建德江的意思范文4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古诗词教学 美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了肯定:“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更有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担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任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将美育融入古诗词中,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训练并使学生形成初步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再现美的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近年出版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编选了近两百首古诗词。从时间上看,有远古时期的诗歌,汉代的乐府,也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诗词。这种时间上的大跨越,让学生从纵观的角度更加明确地了解学习中国悠久的文化魅力。这些古诗词题材广泛,有描写山川名胜,借景抒发热爱之情的;有倾诉百姓之疾苦的;有鞭挞权贵之腐败,壮志难酬的;有缅怀边塞将士,书写豪迈情怀的;有抒发浓郁的思乡之情的;有写亲人朋友间深情厚谊的……内容丰富,易于在教学之中贯穿美育教育。在课堂中多向引导学生,多手段欣赏古诗词,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1.在朗读中体会画面之美

朗读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它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趣的情境。教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古诗词中发现美,不能局限于教学生读音、释词、解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带领生所欣赏的短小精湛的小诗,既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既情调健康,又意境开阔,形象鲜明,韵律和谐。教师要引导审美主体――学生提高眼力,有所发现,体味画面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才能体会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柔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清新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幽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人性美……

2.在思考中领会意境之美

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指作者的立意,即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就古诗而言,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人高兴时,高山起舞,大海唱歌,江河弹琴,花草欢舞;悲伤时,大海哭泣,江河哽咽,鲜花溅泪,鸟鸣惊心。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前两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写诗人把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洲边,夕阳西下,引起新的愁思。接着将笔锋一转,后两句描绘诗人在舟中领略到的极富特色的景物:“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沈德潜评价此诗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出身寒微、求仕失望的孟浩然,孑然一身,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把仕途的失意、羁旅的惆怅和对故乡的思念等旧怨新仇都很自然地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后两句情景交融,构成了风韵天成、含而不露的意境美。古诗中的意境美不可胜数,但要领悟,学生必在熟读的基础上静心思索,在联系实际的前提下认真思考,动情思,入真情,才可获得。

3.在探讨中琢磨技巧之美

欣赏美是相当复杂的,不是凭感性印象一下子就能认识的,而是要通过反复思考、仔细琢磨才能深入地、全面地认识它,并且也只有经过理性思考后,才能引起深刻的强烈的美感。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恰当地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与老师互相探讨,反复思考,各抒己见,琢磨整理,能够体味到作者许多巧妙的技巧美。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字面浅近易晓,低年级的学生都能读懂,而且能用画面表示出意思。但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再看,“松下问童子”,这是写作者问,具体问了什么,诗中没说,但从童子所答“言师采药去”中可以想见应问“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用“只在此山中”的回答省去。诗中以答代问,足见作者推敲字句的功力。而这多姿的技巧,不多人互相探讨学习,很难掌握。

4.在行动中创造意象之美

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还不是将美育融入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激励学生创造美,才是将美育融入其中的目的。创造美并不神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希望美――你就得忘我地劳动,直至你感觉到自己已经成为一名创造者、一名能手,成为自己理想事业的主人;直至你的眼睛,由于感受到人的最大幸福,而放射出激情的光彩。”所以,只要有激励学生创造美的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实践活动中反复尝试创造,就能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1)在讲和演中创造美。入选语文教材的许多古诗词很有生活情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以后,激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编演出来,训练学生创造美。如袁枚的《所见》,可以在掌握内容后分小组表演:一名同学作为旁白朗读改编古诗后的白话故事,一名同学吹哨子扮演鸣蝉,另一名同学骑“牛”边歌边入、闭口捕蝉,让学生在实际的行动中创造出牧童机灵活泼、天真可爱的捕蝉形象。

(2)在描和画中创造美。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美,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学完一些古诗词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一描、画一画,更是激励学生创造美的好途径。如孟浩然的《春晓》,每句一景,学生可用自己的笔墨勾勒渲染,描绘出一幅农村春末特有的温暖热闹、鸟语花香的晚春图,创造出一个一年级心中的诗画美。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从“望”字展开,“日照”、“紫烟”、“瀑布”、“银河”的色彩美,“挂前川”、“飞流”、“直下”、“落九天”的线条美,学生在描描画画中能进一步创造出庐山的雄伟美,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

宿建德江的意思范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81-02

诗言志,歌咏情,分析古典诗词思想感情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近几年出现频率较高。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对此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笔者就这一问题有关方面谈几点肤浅看法。

一、辨别古典诗词题材类型,分析其思想感情类别

学习古典诗词,首先辨明其题材类型。古典诗歌的题材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送别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行旅诗、思乡诗、闺怨诗、咏事诗、边塞诗等,也有行旅诗、边塞诗与思乡诗相互兼属的情况。读古诗词应认真把握题目,从中可以看出其题材类别和主题类型。

中国古典诗词具有丰厚的情感内涵,就所表达的情感而言,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别:1.抒写个人际遇、感怀,宣泄伤时、离乱之情,如杜甫《春望》、杜牧《题木兰庙》;2.抒写作者报国之志,表现忧国忧民之情,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陆游《示儿》;3.描述人物羁旅行役,抒发客心思归之情,如刘禹锡《秋风引》、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咏史怀古,寄寓盛衰无常之感,如刘禹锡《乌衣巷》《石头城》、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5.描摹事物独特风貌,寄托诗人个性情志,如李商隐《蝉》、杜荀鹤《小松》、储光羲《咏山泉》;6.追怀亲友昔日情态,挥洒诗人缅怀之情,如苏轼《江城子》、陆游《沈园二首》、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7.描述亲朋离别情状,抒发诗人依依别情,如李白《赠汪伦》、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高适《别董大二首》、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此外,最常见还有一类古典诗歌,即景生情,抒发诗人生活杂感。这类古典诗词以描写景色为主,流露出诗人不同的情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山水田园生活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3.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4.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5.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6.借古讽今的感叹,如杜牧《泊秦淮》《赤壁》。

二、抓住诗词内容的六要素,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以王昌龄《送魏二》为例: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仔细推敲,从“橘柚香”看出,这首诗所写时间是清秋,地点是江边的楼上,人物是诗人和魏二,事件是送别,景物先是江边楼上飘散着橘柚的香气,接着江风吹雨进入渡船,使人心境感受凄凉。即使学生不知道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谪龙标尉时,从字面信息也可以看出诗人抒发依依惜别之情。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要仔细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应掌握分析诗词思想感情的方法。笔者认为,学生在考场上应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找出集中表达诗人情感的句子。很多古典诗词往往有一些句子集中表达思想感情,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或志趣愿望的告白。一般而言,集中表现诗人情感的句子往往在诗词的最后,所谓卒章显志。如王维《山居秋瞑》最后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直接抒发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心情。

第二,抓住古典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古典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那些描写动作或心情从而集中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往往就是“诗眼”,是分析该诗词思想感情的钥匙。当然,从“诗眼”入手,分析诗词的思想感情,注意不能以偏概全,而应全面审视诗词所表达的诗人最主要的、核心的思想感情。

第三,抓住小序、注释中有关信息。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常以小序、注释的形式介绍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缘起与经过,以及解释词语,提示解题思路等,是考生分析诗词思想感情的抓手。利用小序、注释解读诗词文本,不可胶柱鼓瑟、生搬硬套,应当结合平时备考积累的一些知识。如南宋的诗词会涉及到收复失地、报国无门或抗战到底等方面情感。

以《春日》为例,具体说明如何运用以上三个步骤及方法。

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要理解“幽情”内涵,先找到相关的句子,再从字眼上推断,首联“韶光匆匆”“落花风”暗示惜春之情,尾联“无赋招魂”“且排春句”暗示诗人的忧虑,从本诗后两联可以确认诗人的核心情感,是针对国家命运、个人前途所抒发的情感。然后结合注解加以确认,其中注解①暗示本诗对南宋衰微的感叹。由此可以确定,“幽情”在本诗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诗人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

除了以上三个步骤之外,描写景物“冷”“暖”色调、选取的意象、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引用典故的含义等,都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不可忽视。在高三学年复习训练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注意记住常见的古诗词典故的含义,分析古典诗词所用典故的情感内涵,应注意联系全篇内容来理解。

三、比较两首诗词不同情感,注意诗词表达思想感情的特点

这类题往往是两首诗词中的情感相同,但成因不同;有时看似情感相同,实则不同。所以,答这类题时应认真分析感情或感情变化的成因。例如:

村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要认真比较两首诗歌不同情感,应研究诗人情感因何而起。第一首诗的情感是由水、陂田、竹篱、榆钱落、无人卧、寒鸦等触发的,描写的是一幅由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景物构成的秋日村居图,表达了诗人悠闲、平静又略带清愁的心境。第二首的情感是由草长、莺飞、杨柳、儿童、纸鸢等春天景物引起的,描绘的是一幅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的“乐春图”,全诗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表达了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要求学生分析古典诗词思想感情时,应注意中国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的几个特点:1.多为含蓄表达,很少直白表达。我国古典诗词大多数通过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运用比喻、借用典故等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很少不加修饰地直接抒发思想感情。

2.情感多为复杂丰富,很少单一。一个诗人有大体稳定的创作趋向和风格,也不排除个别作品有特殊风格。例如:杜甫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他青年时期创作的《望岳》体现了“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又如:李清照是南宋著名的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放之词。

3.情感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要分析古典诗词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和过程,不能抓住一点,不顾其余。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中感情就经历了由幻想游仙超脱凡尘而转为热爱人世生活的过程。

宿建德江的意思范文6

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从宏观来讲,古诗词专题的考查,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向命题:

1.对于唐、宋、元三代作品的考查,要引起重视。就文学水平而言,在唐、宋、元三代期间,古诗词达到了一个顶峰,也创造了后人无法企及的成就,其中的典型作品,代表性的作家,虽然经历了千考万考的淘漉,但依然要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

2.对于“非顶级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要引起重视。所谓“顶级诗人”与“非顶级诗人”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而言,它是相对于出现在学生阅读视野中的频率以及学生对他们的熟悉程度而言的。

从微观上来讲,还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关键词语的考查。对关键词语的考查又称为“炼字”题,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指定分析某个句子中的某个词,要求分析其表达作用。二是要求考生指出某个句子中哪个词最具表现力,并对其作用进行赏析。从考查形式上看,单纯考查对关键词的语义理解的题目很少,它一般是与表达手法、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的,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借助一字(词)领悟全篇的能力,具有透过一字(词)弄清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2.对意象赏析的考查。意象是组成作品的重要元素,诗歌正是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人生志趣、价值情感和思想取向的,所以只有把握作者选取某意象的意图,弄清楚作者在某一意象上的寄寓,才能清晰地看到意象的价值,进而能够准确地领悟作品的意境,领会整首诗的价值。

3.对景情关系的考查。对写景诗而言,景情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关系。作者通过状写景物传达情感,景物色调的晦与明、阴与暗,景物状态的动与静,景物现状的宏大与纤细,景物距离上的远与近等,都与诗人的情感取向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在古诗词鉴赏中,历来重视对景情关系的考查,或着眼于整体设题,或立足于局部设题,或从意趣方面设题,或从写景特点上设题,灵活有致,给人以新颖的感觉。

4.对思想情感的考查。作者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阅读鉴赏正是要通过作者笔下的景物看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并从中获得情感上的体验与审美上的愉悦。考试命题极为重视这样的题目,千变万化,不离其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5.对手法及语言的考查。作者写景、叙事、状物需要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仔细品味这样的手法同样能让鉴赏者获得美的享受。手法技巧、思想情感等离不开语言,对语言的赏析,在艺术层面上考察诗歌,能够检验出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

我们应当从三个方面加强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1.多读。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如语言文字知识、古诗词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等。所有这些,只有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古人也说:“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

2.多赏。要多看名家赏析的文章,或优秀的鉴赏名篇。只要带着分析、批判的眼光去看,对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3.多练。清代的唐彪曾经说过:“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以已也。”因此,每次阅读古诗词时,若能自己坚持写一些眉批、夹批和总评之类的评语,对于训练思维,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一、考查语言

易: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

难: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

1.炼字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指出该字,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评价其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2.一词统领全诗型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

3.分析语言特色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小结:检测语言时,先解说表层含义,即从字面意义入手,描述该字所在诗句表现的景象;再分析深层含义,即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突出主旨;最后评价以上形式所具有的作用,也就是表达效果。答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依据诗作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项目,不牵强附会,强加于“诗”。

二、考查意象

易:确认意象的特点

难:分析意象的寓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描绘诗中的画面,概括氛围特点(准确),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三、考查内容和情感

易:检测层次内容

一般提问: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指出具体是几个层次;分别解析层次内容。

难:检测中心意思(分析全诗情感)

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四、考查表达手法

易:识断表达手法

难: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套路: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五、特别注意:以对比鉴赏的形式考查

易:有明确提示的比较

难:无明确提示的比较

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或者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菩萨蛮

韦 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②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该。②垆(lú)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前放酒瓮的土台子。

赏析

这首词直写江南之美,曲写对家乡的思恋。首句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我”呢?没说。这一点只要与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比较,就很容易察觉韦庄的内心之思。这江南的美是印在白居易的内心深处的,而韦庄只是听他人说的罢了。次句“游人只合江南老”,这游人是谁呢?当然包含作者在内了。“只合”含有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漂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唯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以下几句,直接夸赞江南之美。“春水碧于天”极写江南的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江南生活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江南人之美。不过,江南是美,可那毕竟不是我的家乡啊。结尾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急转直下,哀伤之情,感人肺腑。江南纵然美好,那不是“我”的久留之地,“我”的心依然属于故乡。然而,现在是有家不能归,即便回家,那离乱的惨景,也会让人柔肠寸断。

就表达技巧方面说,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如写江南之美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如正面极力赞颂江南之美,实则衬托了作者滞留他乡内心之苦及对家乡的思念,还有对家乡遭受战乱后荒凉惨状的哀伤。在修辞方面有比喻,如“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从人物形象描写方面说,有两个比喻,一是江南的美女,二是作者。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薰(温暖)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另据《后汉书·蔡邕传》记载,吴地人用桐木烧火做饭,蔡邕从火里抢出一根桐木,用它做了一把琴,因琴尾部的木材被烧焦,故称焦尾琴,琴声特别优美。

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作者通过对根深叶茂、孤高挺直的孤桐的赞颂,表现了自己正直不屈、磨难越多斗志越坚的品格,也表达了报效明主的决心和献身精神。

首联描写了孤桐的茂密和孤高。这种特质虽是外在的,但它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可改变的。为颔联和颈联的描写打下了基础。

颔联由外在的描写过渡到对其内在品质的揭示,突出了孤桐岿然屹立,伟岸不屈,虚心汲取的品性。“虚心”一语双关,既是孤桐内心空通的真实写照,也是自我品性的表白。

颈联继续刻画孤桐的本性,老当益壮,无所畏惧。岁月的磨炼更能彰显它的坚强,骄阳的烤灼更能表现它顽强与旺盛的生命力。

尾联卒章显志,借用典故表达心愿:即愿在清明之世,尽自己所能,甚至不惜粉身碎骨,也要通过变法革新,帮助皇帝消除民众的不满情绪,创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

整首诗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孤桐,借孤桐来表达自己的心愿。作者对孤桐的描写,既是写实,也是自比。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禅院幽静、空寂、和悦的美妙境界,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佛门,厌世嫉俗的情怀。

首联使用白描的手法。一个“照”字,不但描写了光照大地的自然之景,也暗示了作者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所蕴涵的对庙宇的赞美之情。

颔联描写通向寺后禅院幽深的小路,禅房所处环境幽静迷人,这样美妙的意境,给人以纯净愉悦之感,唤起身临其境者的深切回味,让人惊叹、陶醉、忘却尘缘俗情。

颈联精炼扼要,含意深切动人。“悦”字突出了秀美的山色使鸟的性情为之欢愉,“空”字突出了潭水的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这两个字精炼传神,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水光山色相应的纯净怡悦。寓意深长,发人深思。

尾联以动衬静,以钟磬之声衬托破山寺后禅院环境的幽雅、清静。这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超凡脱俗的境界。显然,作者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着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这首诗语言风格淳朴淡雅,构思精妙,寓情于景,意境幽远纯净,读来真的是“心也可以清”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宿云梦馆[注]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因“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首诗是他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第一、二句诗做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作者的名句,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请简析本诗所营造的意境。

答: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是如何表现“夜雪”这一主题的。

答: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 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的?

答: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1.请对首联中的“嗟”字进行赏析。

答:

2.后四句用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各从什么角度描写?

答:

2.诗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简要分析。

答: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 梅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答: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请简析本词的人物形象。

答: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纪 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1.本诗运用了 和 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翠绿的情趣。

2.本诗有“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王维有“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两位作者都写出了对山水的新奇独特感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答: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严 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昭君怨

郑 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按照字数的多少分类,这两首词均属于

。《如梦令》和《昭君怨》分别是这两首词的 。

2.仔细品读这两首词,试分析严蕊的词和郑域的词抒写的各是什么事物?并简要说说理由。

答:

3.请分别就这两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

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①帆来重,冥冥②鸟去迟。

海门③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④。

[注]①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②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③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④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1.诗的题目为《赋得暮雨送李曹》,请结合首联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切题的?

答:

2.请简要分析颈联、尾联如何给我们营造出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

答: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野 步

赵 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本诗塑造了怎样的野步者的形象?

答:

上一篇语言文字

下一篇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