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对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汉字的对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汉字的对联

关于汉字的对联范文1

近年来,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我们的教学方法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学效果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其中,突出的问题是汉字教学,它滞后了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汉字形体结构比较复杂,字与字之间的区别性大,容易辨认、但书写起来很困难。导致留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总体教学质量。通过笔者调查发现,让学生爱上写汉字一直都是教师很头疼的部分。尤其是初级班的学生,很少有学生喜欢写汉字。学生要么是不写,要么是能写拼音就写拼音,绝对避免写汉字。如何让学生爱上写汉字是近些年来汉语教师一直都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在2014年12月份河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笔者是其中之一)去辅助河北中医学院开办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时,大部分留学生都对书法非常感兴趣,时不时的就会拿起毛笔尝试书写。用毛笔写字带给大家一种新鲜感。这也激发了笔者的灵感。汉字具有形体上的可视性和超越具体形象的意象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书法教学对汉字教学的促进作用。如果在教授学生汉字书写时适当利用毛笔给汉字课堂锦上添花,不但让学生体验到汉字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而且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语言教学与知识文化结合

张占一(1983)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交际文化,一类是知识文化。书法应属于知识文化的范畴。这类文化一般是通过选修课或者文化展示的方式进行传授。若是在语言课上过多涉入知识文化,则会故此失彼,走入误区。所以我们要找到语言教学与知识文化教学的结合点。应该以语言教学为出发点,而不是以传授多少文化知识为出发点。笔者在这里对提升学生汉字书写兴趣进行了设想,将书法与汉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书法进行汉字书写教学,并不是要讲授多少关于书法的文化内涵,而是借助书法的插入让学生更加了解汉字,以传统文化形式为载体,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书写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汉字书写效率,增强汉字学习效果。

二、利用书法来有效提升汉字教学效果

1.使用得当。把书法引入到汉字教学的课堂并不是要让学生正式的上书法课,学习书法相关知识,所以不可能每节课都要用毛笔进行汉字练习。什么时机巧妙地把毛笔引入课堂教学也是需要注意的。如果从始至终每节课都让学生去用毛笔参与练字,那就和上书法选修课没什么区别,也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当然也就不能达到提升兴趣的效果。教师要抓住时机,在合适的课程当中适当的引入书法,让学生感受毛笔的乐趣最好。

a.例如:当汉字教学开始一段时间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书写汉字情况,有可能会出现某些学生不愿意写汉字或是书写汉字不认真的情况, 这时教师可以适时把毛笔领进课堂,让学生认识软笔,产生新鲜感;并初次感受软笔和硬笔书写效果的不同,让学生爱上写字,提高写汉字的乐趣。

b.再如:当讲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时,如“春节”相关传统。教师可以先展示比较简单易写的对联内容,让学生先认识对联,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同时给学生准备好对联用纸,利用毛笔让学生学习写对联,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书写规范一些,写完可以给大家进行展示。相信学生在写春联时肯定会比平时的书写要认真的多。

c.还有:当某一节课学生学习的汉字枯燥无趣或难度较大时,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拿起手中的毛笔,尝试在不同材质上书写。如宣纸,硬卡纸、树叶上、布料上。如此学生不仅会感受到书写汉字的乐趣,也会集中注意力,尽量把字写好,从而增强了记忆,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2.因学生是初次接触软笔,所以教师需要课下多花些心思每次都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每次给学生带到课堂上的都是惊喜,一下子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如这节课带来了毛笔,下节课带来了树叶,某节课又带来了“福”字,对联。让学生对每一节课都充满了期待。或者教师也可以提前一节课给学生布置所要带的材料,比如说让他们去收集树叶第二节课带的课堂上来。但事先不要告诉做什么,等到课堂上进行尝试的时候,学生会觉得很有意思。

3.学生对于软笔的使用会有很多新鲜感,但在写字时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学写汉字不容易,中国人写毛笔字之初都不一定能写好,更何况是外国人。所以教师要有耐心去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课堂书写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需要多鼓励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写得比较好的字,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当然错误也是需要纠正的,该规范的是必须要规范的。还有就是不能让学生感觉到太大的难度, 不然学生先被困难吓倒了,下次肯定不想再写了。

三、结语

以适当穿插书法的形式进行汉字教学,可以给汉字课堂注入新鲜感,能活跃课堂,克服学生对汉字的畏难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但教师始终要谨记所上课程是汉字学习课,书法的穿插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哪些课适合穿插,穿插练习书法要占用多长时间,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如果想在汉字课堂教学中穿插书法,教师的书法功底必须过硬。否则可能效果没达到,反而起到反作用。如果教师没有书法的相关知识,也不建议穿插此方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对课堂教学发挥作用, 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海外学生的传播和教育。

参考文献

[1]朱勇主编.《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周健.《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关于汉字的对联范文2

【关键词】继承传统;弘扬文化;促进创新

Develop the tradition of the antithetical couplet,promote

theilmovation of teaching

Pan Jin-sheng

【Abstract】antithetical is the representative language of Chineseis the special andexcellent culture form of Chinese.The training of antithetical couplet is a successful experienceof Chinese teaching in old time.It’S also the excellent culture tradition of Chinese.To train thestudents’ability of antithetical couple is conform to the rule of Chinese learning.It’S good fortraining the students’feeling of language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writing.It Can arouse students’mind and idea of innovation.It’S good for bringing thepersonality into play and training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of the students.It’S good for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national tradition of culture.It’S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nationaldeveloping way and the aim of innovmion teaching.So,it’S necessary to do suitable training onantithetical couplet in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inherit the tradition develop the culture promote theinnovation

实施新课程、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为此,广大语文教师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发挥各自特长,在具体的教学中融入这样那样的实践训练。由于对联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适用范围相当广泛,能综合反映出入们对词汇、语言的理解及组织应用能力,因而被一些语文教师看好,于是乎关于对联知识的教学训练相应地走进了语文课堂。对此有人便提出质疑:在创新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难道又要走回私塾“属对”教学的老路上去吗?在此,不禁要问:难道传统的就是陈腐的吗?我们先辈的、民族的光荣、优良传统就可以不提倡呢?在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今天,传统语文教学有没有值得继承的教学经验?“事实上,我们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放弃或摆脱传统语文教学经验。”[1]旧瓶尚可装新酒,废品还可回收再利用,制成新产品。传统语文教学经验难道就不可以“回收”而注入新活力吗?可见传统的不一定就是陈腐的,其优良的一面我们理应继承、发扬下去。

“属对”,俗称“对对子”,即对联训练。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代表语言――汉语言独特优秀的文化形式,它是诗的一个分支,篇幅短小,内容上要求高度概括集中,文字上要求凝炼精粹,一般是用古典艺术语言和修辞,巧妙的构思以及画龙点睛的手法,显得十分典雅、精炼、优美,千百年来,上至达官显要、儒人雅士策论经邦济世之道,下至黎民百姓、贩夫走卒窃谈安身立命之情,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生活场景和名胜古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属对训练在我国古代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成功经验,属对也就成了汉语言的优良文化传统。考查学生属对能力,符合学生汉语言语习得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言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利于个性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继承并发扬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符合语文教育走民族化发展道路的要求和创新教育的宗旨。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属对教学训练是大有必要的。

1.“属对”教学训练符合学生汉语言语习得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对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我国教育部2001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晦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2]众所周知,它可在生活实践中习得,靠感悟、积累和不断的模仿运用,但“高层次、高品味的语感,尤其是书面语感的形成,则主要靠学堂的语文教育,主要靠教师理性指导下的有意识的语感训练”[3]才能习得。从汉语言特点看,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音节文字,较难记忆,但它具有很强的形象思维特点,构词能力强,非常容易构成形式整齐的词组和短句,也极易合辙押韵。前人正是充分利用了汉字独特特点和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编合成大量念来顺口,听来悦耳的整齐押韵、平仄和谐的对偶旬,采用“属对”的方式来进行实际的语音、语汇、语法、修辞和逻辑等综合语文基础训练。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又极易记忆。在反复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模仿、对照、类推的能力和纠错能力,久而久之,词句的用法等便“渗透”到学生的头脑、语言中,从而在“熏陶渐染”中培养了学生较强的语感,进而能说出、写出不错的旬段乃至篇章来。《红楼梦》中香菱学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再看我们现在的学生,由于受近百年来语文教学盲目否定传统、片面向西方学习的影响,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几乎没有了属对训练,学生的语文水平普遍较低,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写出像样的对子了。“可以说,属对能力的下降也是我国语文水平下降的标志之一。”[4]鉴于此,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适当进行属对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有益无害,因它是“涉及方面很广的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基础训练,对于培养学生读书、作文能力起一定的作用”。[5]

2.在属对教学训练中可营造良好宽松的课堂空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利于个性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联总是能在事物中发现它们种种不同或相同的属性、特征以及它们之间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联系,因而属对可以训练我们有关概念、判断、推理、联想、想象、类比等的思维能力。”[6]为了让学生在诗词美文学习中懂得对联知识,掌握属对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我有意设置一定的对联让学生加以应对训练,学生配合较为投入。如在分析《空城计》一文的人物性格时,我设计这样一联:“诸葛亮临危不惧大摆空城计;司马懿――白失好时机"让学生用一四字短语对“临危不惧”。很多同学虽不会应对,却积极投入。讨论后经引导点拨,使学生明确可用“遇事多疑”应对。这样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诸葛亮、司马懿各自的性格特点。此外,我还特意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并出版了一期《中考对联指导》的黑板报,内容有对联的特点、对联的结构、属对技巧和属对训练,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兴趣,并要求我在教学中对对联作专题教学。在教学中我以历代对联轶闻趣事引入,一开始便激起了学生的情趣,同学们立刻就说出了好几个有关对联的佳话,我顺势转入到对联知识的教学,最后我给出两句出句,让学生进行应对训练。由于同学们有了诗文对偶、对联的积累,加之对属对技巧刚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应对训练中表现得异常活跃。如在应对“海外传圣火”的下旬时,学生就对出了“健儿赛北京”、“神州办奥运”、“中华唱和谐”、“神州聚祥云”等对句,有的虽平仄不是很协调,但结构、内容却都较好;在个别字词的运用上还出现了互评和激烈的争议。通过实践,我发现,这样的课堂教学训练,学生激情较高,气氛活跃,在应对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彰显,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受到了有效的激发,课堂空间又比较宽松。这使我想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他就很注重课堂教学的宽松环境,他反复强调:“亦各言其志也。”就是让学生自由地想,自由地去谈,其学生的创造力就得到了自由的发挥。可见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思维个性受到触发,其创造的火花就能被点燃。

3.对联是中华民族语言独特的文化形式,适当地进行对联教学有利于学生继承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符合语文教学走民族化道路的要求和创新教育宗旨,同时这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的表现形式。

纵观近百年来的语文教学:“五四”前后,国人逐步觉醒,他们回顾历史,认为“我们的历史是堆腐烂发臭的垃圾,不值得留念”,“把以儒家学说为正统的汉语文化与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甚至与八股文等混为一谈,全盘否定,大加挞伐。有的以为只有掏空、洗净自己的文化积淀,才能全盘接纳西方文化……有的以为‘汉字不灭,国家必亡’,主张抛弃汉字,走拼音化的道路等等。”[7]建国初期到“”期间,语文教学引进了苏联凯洛夫的教学模式,“红领巾”教学法一统天下,走上了苏联教学模式,同时又成了为政治服务的工具,中断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八、九十年代,又借鉴美国的标准化考试,语文教育便走上了机械的应试教育的不归之路。可以说三次学习西方都是没有顾及汉语言文字自身特点、背离民族母语教育传统的语文教育。历史早已证明,“盲目学习西方,正是我国现代语文教学水平低下的‘病根’。”[8](当然还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根源。)

我们的语文教育该怎么办?这是摆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极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近百年来中国语文教学的冷静思考,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语文界引发了一场语文教学大讨论,得出了几乎一致的认识:中国语文教育必须立足于本土,走民族化的道路。在天津召开的“语文教育百年论坛’’上就公开提出“现代学校语文教育要想摆脱当前的这种困境,只有按照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向传统语文教育‘复归’,当然,是在更高水平上经过‘继承――扬弃’后的‘复归’,这才是惟一正确的出路。”

“属对’’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言语文化形式,属对训练是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一种成功教学经验。而对联的历史可渭源远流长,且题材灵活自由,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生活场景和名胜古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一丛香花,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箱奇珍。”[9]它语言精炼而情思丰富,往往以极少的文字,创造出深远的意境,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或情理相洽,被称为“诗中之诗"。有的融知识性、趣味性于其中,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如“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一联,以“五方”和“五行”巧对“十数”,不仅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历史功绩,且趣味盎然。有的对联字数比诗词少,蕴含的情思却不一定比诗词少,甚至有可能超过。如“九一八"后,沈阳出现了这样一幅只有两个字的对联:“死;书。”其含义异常丰富:在日本侵略军的占领下,生离死别,生不如死;宁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10]这样精练的文字艺术,是一般诗词或其他文学语言难以企及的。

当代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在《中国古今实用对联大全》序言中说:“不管是谁……假如我们的青年一代都不能领略这种至美,民族文化的情景就可忧了。”而对于一个连自己祖国语言和民族文化都舍弃不要的人,能谈得上爱国吗?既然如此,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这一优良的民族传统和优秀文化被我们自己埋藏、毁灭呢?让我们将这具有中国文学特色的世界文化好好地继承下来,不断注入时代新内容,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使之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属对训练,不是走私塾教育的老路,而是为创新的继承,是创新教育的要求,更是民族发展的要求。我们应本着民族发展的宗旨,立足本土语言和文化,从优良的传统中吸取更多的营养,以促进我们语文教育的复兴、民族的复兴。

参考文献

[1] 唐晓敏《传统和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4期。

[2][3] 黄建恒《谈谈语感和训练》――《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期。

[4] 古源慧《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是与非》――《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7期。

[5]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素描》――《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5期。

[6] 广西教育出版社《新语文读本•初中卷1》――2001年3月第l版197页。

[7] 盛书山《关于语文教育的世纪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2期。

[8] 余应源《西化――百年语文教学低效的根源》――《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1期。

[9] 尹贤《对联写作指导》――花城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1页。

关于汉字的对联范文3

汉字既是简单的记录符号,又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因而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传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工具。

目前对外汉字教学界对留学生的汉字教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语文一体”模式下配合综合课及口语课进行的汉字附属式教学;二是“语文分开”模式下的汉字独立教学。“语文一体”模式下的汉字附属式教学,优点在于外国留学生初学汉语就能与汉字对上号,但往往因汉字出现的无规律而让留学生感觉太难;“语文分开”模式下的汉字独立教学,优点在于照顾了汉字的规律,却往往让留学生感觉所学汉字离自己的语言生活太远,不能即时感觉学习汉字的功用,因而学习兴致不高。

我们认为在“语文分开”模式下进行对外汉字的独立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初级阶段非常必要,但应兼顾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及其学习习惯。从汉字应用上来说,必须注意“汉语”与“汉字”之间“语言”和“记录符号”的相对联系,部分满足留学生的“汉语——汉字”对应的语言功利动机;从留学生认知心理上讲,必须遵循学习“从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规律,即要在区分汉字难度和使用频度广度的基础上分级和分阶段教学,高频易学的部件字和常用字要作为基础字先学,而学的时候应让外国留学生先感知汉字,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熟知感”,解除他们对汉字“摸不着头脑”的畏难情绪。

不少人主张对外汉字的教学应同口语和综合教学一样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我们也认为对外汉字的分级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起始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最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发现初级阶段专门学过汉字知识的,到中高级学习新的汉字会更快更容易。因此,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应进行分阶段的独立教学。

二、对外汉字教学的目标

对外汉字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外国留学生用汉字进行阅读和交际的能力。大家常把掌握《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级字视作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目标,目前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目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字的掌握。首先是关于字量的掌握。目前除了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规定的798个甲级汉字以外,周健先生综合《

字词的写法用法,阅读时则可以在记忆模糊的情况下通过具体语境的提示获取信息,所以“写对”较之“识对”要难得多,而实际上许多信息只要求会识读,并不要求会写。从学习汉语的动机来看,多数留学生学习汉字只是想获得以汉字为媒介的信息,比如看中文书报电视电影等,而不是用汉字写作。

事实上,不少在

的初级汉字教材。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留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存在一个获得“熟知感”的阶段,而有熟知感后留学生才不害怕,也才有进一步认知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初级阶段汉字教材应该特别需要加入“识字”阶段的内容编写。

如前述,初级阶段汉字的教学不能只孤立地进行汉字教学,必须与汉语的语用交际联系起来,所以,初级汉字教材中既要有注重从汉字结构规律出发的“必写字”,又要有结合汉语交际需要的“识读字”,教材的编写也应体现“识读字”与“必写字”的不同要求。比如对这两种字,教材的练习中就应该有不同难度的设计,“必写字”一定要求留学生一笔一画地写下来,“识读字”则只要求留学生在设计的词句中能认读出来就可以。

在内容安排上,“必写字”一定要在“识读字”的导入阶段出现,即留学生开始学习汉字的3-5周中就“亮相”,这样的编写才符合循序渐进、由生到熟的分阶段识字规律。

(二)教材中未能设计互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现有汉字教材的编写多采取先介绍汉字基本知识(包括笔画、笔顺和结构等),然后将甲和乙级汉字从偏旁归纳或义类归纳的角度系联在一课内,编排上过于单一,缺少一些与留学生互动的内容。多数教材单方面地站在教师角度,展示汉字知识、汉字规律,再加上一些形式单一的练习,未能充分考虑教材和教法的关系。对于初级阶段对外汉字教材的编写,我们更应注重趣味性,更应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比如一些拆分字、组词比赛的游戏等)融入教材中,而只有能与学生互动的、带动学生兴趣的教材才能促使留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去,也才能真正使汉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我们认为在遵循汉字特点和规律的前提下,初级对外汉字教材的编写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识写”分段编排,首先要有“识字”阶段内容的编排,且在这一阶段应把“汉语拼音”作为“工具”,促进留学生更快、更多、更好地识字;第二,“字图”结合展示,引导留学生感知汉字形体并与意义建立直接联想结,培养其熟知感;第三,综合汉字形、音、义三个信息源,从形近字、音近字、意义相反相对等方面进行提示,提高留学生识记汉字的效率;第四,创设语境给例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词语和句子中复现汉字;第五,加入互动游戏,课后设计针对本课所学汉字设计的有趣游戏,对活泼课堂,提高学生的规律记忆和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第六,变换方法练习,在练习设计上应注意应用不同的方法。

正是基于目前汉字教材的这些不足和上述的思考,本人结合现有的初级汉字教学实践,尝试编写出版了一本《初级汉字教程(入门篇)》(与人合作),该教材较充分地体现了这六点思考。整理

关于汉字的对联范文4

汉字又恰好具备实现整齐对称的条件,它是以个体方块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马的对联,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马的对联1上联:爆竹迎春春丽五湖四海;下联:红梅报喜喜催万马千军

上联:步新潮须骑骏马驰千里;下联:兴伟业应唤春风惠万家

上联:才过小龙年又催千里马;下联:曾经大风浪更上一层楼

上联:春日融融万树繁花竞放;下联:红旗猎猎千骑骏马争先

上联:宏图大展成就行行伟业;下联:骏马奔腾飞越道道雄关

上联:听遍地豪歌征人添虎劲;下联:看漫天彩霞战马长精神

上联:万马奔腾为江山添锦绣;下联:宏图再展与日月竞光辉

关于马的对联2上联:奇迹不奇英雄能创造;下联:远征非远良马自奋蹄

上联:人欢马跃开创新局面;下联:燕舞莺歌喜庆夏收年

上联:十亿神州共驰千里马;下联:四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上联:鼠去牛来一元欣复始;下联:春明日丽万象喜更新

上联:五谷丰登银蛇载誉去;下联:百花争艳金马踏春来

上联:喜鹊登梅百族迎佳节;下联:金牛献瑞万里笑春风

上联:喜四化征途莺歌燕舞;下联:看九州大地马叫人欢

上联:新貌新风喜迎新世纪;下联:好鞍好马驰骋好前程

上联:鱼跃鸢飞光景随时好;下联:人欢马叫春潮逐浪高

关于马的对联3上联:百尺竿头重跨千里马;下联:十亿人民更上一层楼

上联:百花争艳祖国春光好;下联:万马奔腾改革事业兴

上联:赤帜舞东风江山如画;下联:赤骝奔大路祖国长春

上联:工农携手共跨千里马;下联:干群并肩同上一层楼

上联:举步昂首攀登十八盘;下联:跃马扬鞭飞越天柱峰

上联:快马舞东风春盈四海;下联:梅花香大地喜满九州

上联:腊尽春归山村添喜气;下联:牛肥马壮门户浴春风

上联:马壮牛肥山村添喜气;下联:地灵人杰门户沐春风

上联:鸟语花香九州春光好;下联:人欢马叫四季画图新

关于马的对联4上联:骏马嘶风九州辞旧;下联:杏花沐雨四海迎新

上联:锦绣山河春和世泰;下联:峥嵘岁月马叫人欢

上联:金戈铁马扬眉吐气;下联:火树银花浴雪迎春

上联:好雨知时百花齐放;下联:春风得意万马奔腾

上联:大海方平千帆竞发;下联:征途正远万马奔腾

上联:春风得意马驰千里;下联:旭日扬辉光照万家

上联:不知索取只知奉献;下联:勿问收获但问耕耘

关于马的对联5上联:明媚春光百花竞放;下联:昌隆国运万马奔腾

上联:灭鼠消灾粮丰人寿;下联:养牛致富国裕家康

上联:马跃人欢九州欢治;下联:鱼肥秧壮四海春浓

上联:马蹄踏碎一穷二白;下联:燕子衔来万紫千红

上联:绿水青山九州生色;下联:金戈铁马四海扬威

上联:快马加鞭振兴祖国;下联:闻鸡起舞建设家园

关于汉字的对联范文5

关键词:汉字;书写危机;民族文化;应对策略

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指出,“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拥有数千年传统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传统正在被取代,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该报道还引用了《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结果:2072名受访者中的83%的人承认写字有困难。这一报道激起千层浪。有人说:“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汉字的具体部首和结构。”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一、汉字书写危机的表现与危害

汉字是世界上最动人、最复杂、最有魅力的文字。汉字所带来的是知识、文化、信息以及艺术的愉悦。伴随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汉字书写危机现象虽古已有之,但却从来没有面临当下这样的窘境。这不但是书写本身的危机,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危机的一个缩影。显然,“汉字书写危机”已成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仔细思忖:面对汉字书写危机及其危害,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如何有效地去做,以及怎样化解这样的危机。

(一)汉字书写危机的表现

1.提笔忘字

这种现象较为严重,目前我国有近43%的人基本全用电脑打字,“文字工作者”正在疏远手写文字,“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成了普遍现象。

2.会说不会写

时下电脑信息时代,大多学生沉迷于网络,对传统的汉字书写、阅读,表现出浮躁的情绪。我们写出来的文字,往往是短句、词语,谈不上完整的句型或章法。

3.汉字书写能力差

汉字书写能力差主要体现为:“蓬头垢面”,字迹散乱,笔画不规范,结构不工整,错别字连篇。书写能力退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即便是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其中不少人的书写也着实令人不敢恭维。

(二)汉字书写危机的危害

文化的传承依靠的是文字的记录和表达,以及由此衍生的文化创新。虽然说我们可以尽量将汉字的笔画进行简化,文字数量上进行精简,但却必须要保证一个原则:用完整的文字清楚完整地表达所需要表达的涵义。当前文字的精简,将在一定时间之内毁灭掉灿烂汉字文化,从而会造成后人承受文化中断的悲剧。

汉字的文化内涵远远没有被大家认知,因此导致民族身份不断削弱。如果外来语言使用太多,会导致本民族身份削弱,它对于维持中国人的民族身份是有危害的。汉字是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它不但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而且也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和民族认同的核心内容。由共同语言文字凝聚而成的共同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民族情感等元素,正是促进和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条件,“汉字是馨溢全球的奇妙文字,绝非中世纪的茅坑。汉字若灭,中国必亡。”

二、汉字书写与民族文化传承

(一)汉字书写

汉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的既保留有表意性特征而又与语言密切结合的独特文字体系。具有表达意义和记录读音的双重意义。

1.汉字书写低谷

汉字书写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物质文明发达之后,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

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中性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20世纪50年代普及国民教育,“硬笔”也普及开来。这波换笔风潮,虽然笔已变种,但终究还是笔,汉字还要一笔一笔写出来,“书写”传统犹在。

第二波换笔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起初是计算机普及,继而网络覆盖,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这一次以“机”换“笔”,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键盘上的“敲”,鼠标上的“点”,省心又省力。

不论是被动裹挟还是主动顺应,20世纪的两次换笔,速度一次快过一次。处理文字的工具越来越进步,手段越来越便捷,效率越来越高。当我们欣然陶醉科学技术之赐时,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的书写能力正在退化,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传统文化联系的纽带正在断裂。几千年的汉字书写,现在也成了“文化乡愁”。

2.汉字书写与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重视汉字书写训练。西周学童的教育,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中“书”这一科,包括汉字书写训练。汉字的结构形态很复杂,而且许多汉字是一字多体(篆隶草行楷),要想把字写好,必须专心,必须细致。无形之中,培养了做事追求完美的态度,培养了认真的习惯。

(二)民族文化传承

写字是认字的深刻化,认字是为了读书,读书是为了理解文化、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普通浅显的逻辑关系。正是这种普通浅显的认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把写字当作一项基础课程,使汉字书写在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重任的同时,彰显出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历史发展到今天,对汉字书写教育意义的认识应该不言自明。

汉字书写的过程是对汉民族母体文化认识的一个过程。它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图画意义,甲骨文、金文象形成分甚多,“指事、会意、形声字均由象形之文孳乳而成,无论是义符还是声符,都有象形之文所载之义”。二是意音相融,孔颖达在《尚书・序》中说:“且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是故存言以声意,立书以记言”。三是汉字是单音节的,一字一音,运用灵活,使汉民族文学中出现了特有的文学体裁――律诗、对联。四是汉字在使用上比拼音文字简约,便于组合为复音词,文字的意义连通和渗透到整个汉字体系之中,易于辨识,具有极强的会意性。五是汉字形体演变过程是社会制度、科学文化水平诸方面的片段写照。

由此看来,汉字书写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书写过程,它是对汉字文化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学习的过程。

三、汉字书写危机的应对策略

第一,要有民族文化自信心,摈弃盲目崇外的心理。赋予传统文化更多新意必须下大功夫,唯有全社会共同认识到传统文化之于整个民族的重大意义,方能从根本上扭转人们的漠视感,唤起每个公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亲近。

第二,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推动汉字书写教育的合力。

第三,加强习字与书法教育,把书法列入中小学必修课。2011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明确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第四,遵循汉字演变规律,让汉字永葆生命力。只有遵循汉字的使用和演变规律,才能使汉字的生命力得以延续并不断发扬光大。

事实证明,汉字的生命力是旺盛的,完全能够应对时代挑战,承担起我国未来信息社会的新使命。遵循了汉字的演变规律,汉字就会历久弥新。

四、结语

时光永是流逝,时代总在前进。文化当然也应与时俱进地紧跟时代的节拍,但是技术的升级和演化不能以“打折”文化为代价。当我们整个民族只会打字不会写字时,汉字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便已经折损了。救赎汉字,摆脱这场文化危机,是当代国人的使命。

中华文明能够一系传承五千余年,方块汉字的文化凝聚力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汉字,现代人不应止于识记,更要熟练书写,这是历史责任也是文化使命。

参考文献:

韩伟.汉字形体学论稿.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杨建.电脑时代:汉字续写传奇.人民日报,2005.12.20

尚杰.汉语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中国青年报,2006.7

关于汉字的对联范文6

一、对象不同,追求的目标完全不同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书法教育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是:①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②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③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概括起来就是写字能力与习惯教育、美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当下,全国共有中小学生2亿多,这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他们要接受十来个学科的教育,再加上择校的不便与升学的压力,要完成上述目标确属不易,而且任重道远。《纲要》明确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要求:①合理安排教学时间;②注重书法基本功;③重视书写习惯和态度;④遵循循序渐进规律;⑤强化书写实践;⑥明确汉字的使用要求;⑦发挥教师示范作用;⑧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⑨课内外结合。这就把书法教育放到了与其他学科同等地位:有课时、计划,有专业的固定的老师,讲究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研究。甚至高于一般课程教学:强化实践,走出课堂。

而从事专业书法创作的人呢?他们是书法家,或者至少是书法爱好者、职业书法工作者,他们大都是成年人(少年“书法家”仍然是中小学生)。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书写技巧与书法理论,他们已有自己的审美趋向和追求风格。他们创作书法作品,有的是为了参加专业展览,有的是为了迎合某一个时政主题,有的是圈内人员的竞赛,有的是作品交流、制作纪念册,等等,不一而论。但作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展示自我、彰显个性、切合时境。书法作品风格雷同则乏味,文不切题则扫兴,装饰陈旧则落伍……因此,如何考究用笔用墨技巧,绞尽脑汁设计形式,尤其是为了风格面貌的凸显,导致学院派、印象派等潮涌,丑书、拙书等遍布,脱离传统远矣。但“书贵创新”,何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能够给展厅增点色彩、给市场造点声势,只要不影响青少年一代,就让他个性去吧!但我们这些书法老师们,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甄别,别让那些“大作”糊弄了自我,贻害了孩子们!

二、工具材料不同,技法表 现有异

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硬笔仅指小学低年级的铅笔和其他所有年级的钢笔;铅笔以HB型为佳,普通钢笔,蓝黑墨水皆可。毛笔以寸楷、兼毫、中锋笔为统一标准。书写硬笔字的为方格或田字格作业本,练习毛笔字的为方格或米字格毛边纸或作业本,进行毛笔书法创作尝试才用宣纸。学生用的墨汁适宜携带、方便使用,不必高档、昂贵。

专业书法创作笔的种类繁多,硬笔除多种类型的钢笔外自制笔种也可;毛笔则长锋、短锋,软毫、硬毫,碗笔、斗笔、蝇头小楷笔,选择笔种既要符合自己创作的实际,也可以依随自己的喜好。硬笔书家王惠松就喜欢用圆珠笔创作;书法大家林散之老人专用长锋软毫作草,一般人均无法驾驭。书法创作对宣纸和墨汁的要求也高。宣纸有绵厚、滑软之别,吸水性能不同;有各种染色或印花宣,漂亮至极;好的品牌宣一张就需数十甚至百元才能购得。墨汁非专用品牌不可,好的墨汁浓黑且泛紫光,更能为作品增色,尽显墨分五彩之态。

在书写技法上,中小学书法教学往往需要长期停留在基础阶段,尽量简单实用,倡导硬笔与毛笔兼修。《纲要》中关于硬笔学习的内容很明确:①掌握执笔要领,书写姿势正确,不急不躁,专心致志。②学习正确的运笔方法,体会铅笔、钢笔的书写特点。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④把握字的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关于毛笔学习的内容就更加具体,分别按照小学3―4年级、小学5―6年级、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等四个不同时期作出了安排。而学习内容也无非是执笔、运笔、笔画、偏旁部首、笔顺、字结构的练习与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书法欣赏的美育。到高中才要求结合其他学科,认识中国书法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以此提升文化修养;并开始尝试书法作品的创作。专业书法创作则是建立在有良好的书法基础上的笔法展示。这不仅要掌握好最基本的点画和字结构,还要追求行气与章法的完美。这就需要在完成每个笔画的起、行、收与简单运笔上再进一步,从中锋侧锋变化、提按频率幅度、方圆表现、疾涩运行、枯湿融合等方面进行发挥,以使线条变化丰富,吸人眼目。

三、书写内容不同,运用的字体也不尽相同

在对中小学书法教学用书的编写上,《纲要》建议:①用书包括学生用《书法练习指导》和教师用《书法教学指导》。教学用书的编写应该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高中语文、美术、艺术等相关课程标准和本纲要的有关要求,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要体现书法教育的基础性、实践性、阶段性和规范性。②小学低年级《书法练习指导》,要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附录4“基本字表”,参考同学期语文教科书的识字、写字内容,以硬笔书写的范例和书写练习为主体,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的指导内容。小学中、高年级《书法练习指导》,以硬笔楷书、行楷和毛笔楷书为主体,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姿势、书写习惯、书写技法的指导内容,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初中《书法练习指导》以硬笔行楷字书写练习和毛笔楷书经典碑帖临摹为主体,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技法指导内容,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高中阶段则可按课程标准要求编写书法选修教材。《纲要》还提供了四方面的附录:①汉字笔画名称;②汉字笔顺基本规则;③临摹范本推荐;④欣赏作品推荐。

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内容是规定或指定的,不能脱离基本笔画的训练、相应语文课本的汉字书写训练和毛笔方面的古代经典碑帖临摹这三个范筹。其书写的字体也只限于楷书和行楷两种,其他如篆书、隶书和草书等仅供学生欣赏,可作为选修字体,而没有也不要纳入到日常教学当中。概言之,中小学书法的教学内容与字体就是“常用字为主,兼习古帖;楷书为主,兼习行楷”。至于专业书法创作,大家都知道,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既可是古代优秀文辞歌赋,也可是现代散文与对联佳句,还可是切合主题的自作诗词。字体更是新奇异幻,虽然离不开真、行、草、隶、篆,但甲骨、石鼓、写经、章草、今草、狂草、隶带魏、草融隶……可以说异彩纷呈,各有面貌与形态。当然,作为专业书法创作的个人,不一定各体皆精,但如只能独善一体,其书法创作的资质是永远不够的,其书法表现的魅力、效果也是远远不够的。

四、书法理念不同,表现形式与空间有别

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要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要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特别要强化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落脚点在实用。语文课本学什么,你就写什么字;你看到的或认读的字是楷书,你就写楷书;写得怎么样,你就写在作业本上交上来供老师检查、讲评,也可以在课堂上写在黑板上,让大家来观看、评价。到了小学高年级、初中,或许班级有什么通知、个人要写什么申请,你就用行楷写一下;用得最多的还是用行楷书写各门功课的作业。要写得端正、干净,合乎规范,容易辩认。只有极少数学生为了参加书法比赛或是书法展览,创作的作品也应该写得自己和他人认识,具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之美。

专业书法创作则重在“专业”二字,要突出专业,就要高屋建瓴,与众不同。笔者从历届国展获奖作品中看出,优秀的作品应该至少做到:

(1) 书写别出心裁,倡导个性张扬。别出心裁的书写包括文字内容的选择和字体的运用。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慎重,抄录古人词赋,先要切合题旨,再要定准格调,还应考虑字数与形式的统一,不能写错别字;自作诗词更应反复推敲,不能出现蹩脚之处。书写字体应追求古、雅、趣,在处理同字、同旁字、同势字、同意字时,要方法灵活,极尽变化;特别是在笔法、笔势、笔意、笔趣及章法运用上要竭虑精思,举重若轻,才能超然脱俗而表达自我个性。

(2)作品赏心悦目,注重展示效果。专业书法作品可以说完全脱离了实用。展示的是笔墨空间之意境,点面线条之态势:或茂密朴实,或疏朗远致,或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或精细致美,或粗犷生辣,或古拙野逸,或连绵痛快。品读的是中华文学的厚重底蕴与中国文字的千姿百态。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是文字内容与书体变化的完美结合,更是书法家文化修养、知识水平与风格个性的完美统一,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