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作文点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作文点评范文1
各大商场门口都挂起了彩旗,上面写着:庆祝五十四周年,祝广大油城人民节日快乐!公园里人山人海,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玩得那么开心。有的在划船、有的在开卡丁车、有的在玩疯狂老鼠,不时发出爽朗地笑声……
十.一长假中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放假时我写完做业,开始背少先队基本知识问答,但我背了三天都背的不熟,我就泄气了,妈妈说:只要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于是我耐心背题,终于可以非常熟练的背诵下来。
我喜欢过国庆节,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繁荣富强!
作文点评范文2
请以“咀嚼生活的真味”为题写篇作文。(50分)
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许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所在的相关地名。
【解析】
这是济南市继2011年后又一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表达感受体验的中考作文题。这道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导向作用十分鲜明。今年的作文题与去年的作文题——“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同属于感悟生活类作文题,并且也都属于命题作文类型,由此可见,命题者在中考作文题目命题设置上有一定的连续性。
那么如何写好这篇中考作文呢?应注意下面几点:
一、审准题意。
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审题,要能从题目中读出来“题眼”,这样才会准确地把握写作的内容与中心。具体到这道题,审题时要抓住关键的两个词语“咀嚼”、“真味”。“咀嚼”的本义是用牙齿磨碎食物。常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它在该文题中应是“体会、品味”的意思。再说“真味”,一指食物本来的味道;另一种意思常泛指真实的意旨或意味,比如:真情、善良、宽容等。因文题中“真味”前有修饰语“生活的”,所以我们一般按后者的意思来理解,即“真味”是真实的意旨或意味。
生活本身自然没有特别的味道,值得我们品味的是生活带给我们的某种感受或经验,这便是该文题所要表达的。
二、注重立意与选材。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这很形象地表明了立意在文章写作和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咀嚼生活的真味”,属生活感悟类作文,其立意自然要经得起思辨,达到人们共识与共鸣的积极效果。简言之,立意方面既要鲜明又要深刻。
从作文题目上看,可写的素材有很多,可以说选材有其宽泛性,但不能简单认为宽泛就什么都可以写而乱抓一气。我们不妨选取自己熟悉的、感受最深的材料来写。例如学生感受最深的真情方面:母爱、父爱等亲情,同学、伙伴友情,师生情等体现真情实感的材料就容易写。也可围绕生活中经历的酸、甜、苦、辣多种滋味或其中的一种滋味选材,写出自己的一次磨难后成功,或战胜挫折中真实独特的体验,以抒写自己的成长感悟等。若把视野放宽放大,仔细洞察社会万象、结合经历捕捉感触认识,能列举出更多的写作素材,如人生在世应知恩报恩、生活中待人接物要讲诚信等等。
三、确定文体。
该文题可写成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也可写成叙议结合的散文。具体写作时,考生一定要结合自己选取的素材、加上自己擅长的文体等实际情况来灵活安排。为突出自己的真切感受,记叙中可兼有抒情议论。
四、要有真情实感。
是否有真情实感,是衡量作文成败的一个重要尺度。本文题是感悟生活类作文,更需要以情动人、情理结合,最好在行文的字里行间就蕴含着情感。
【素材或思路导航】
每个人的生活不一样,从而让世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姿态。面对《咀嚼生活的真味》文题,考生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来写。内容中心一旦确立,就可调取出自己的素材库资料,精选符合题意的经典素材来写作了。
具体思路上,既可以通过叙述事件来表达生活的“真味”;也可以采撷几个生活片段或截取几个生活场景加以评析,从中感悟体味出生活带给自己的有益启示或生活真谛等。
适合该文题的素材包括名著经典、寓言童话、歌词佳句、名言俗语等,凡能体现该主题的,都可以灵活地进行内容引用、部分化用或格式借用等。
【满分作文点评】
咀嚼生活的真味
济南一考生
有一种力量,无所不能;有一种营养,人人需要,这就是爱。爱是生活的真味,用爱导航人生,将亮丽一生。
有这么一家人,都不是“左撇子”,习惯于右手使筷子吃饭。谁知儿子出生不久就被宣布为右臂残疾,现已三岁。为了小孩子能够不感到自己的缺陷,适应用自己唯一的左手生活,一家人毅然决然地改弦更张,用左手吃饭,并坚持了下来。这是用爱养成的习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家人找到了生活的真味,孩子在这个家庭里生活是很幸运的。
记得上周六去舅舅家玩,傍晚时舅舅开车送我回家。舅舅开的车很快,钻小巷子也不减速,这是他的开车风格。车子又拐进一个胡同,走着走着,车却突然慢了下来。我发现车慢的不及人的步行,已有几个人从我们车的两边走过去了,显然把我们的车丢在了后面。一向开车如飞的舅舅怎么这时的车却像蜗牛蠕动了。正想开口问舅舅,他示意我仔细往前看,原来车子的前面,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正在蹒跚前行。显然耳背的老人,并没有留意身后的动静,他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缓缓举步,悠然自得。
小巷不宽,但是找个空当,车子还是可以擦身而过的。或许是怕惊扰了老人的悠然,舅舅的车子既没有鸣喇叭,也没有超道,如同老人的影子,随着他的节奏,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无声无息。我心中顿时感到暖暖地,向舅舅竖起了大拇指。数分钟后,老人拐进了一条岔巷,走了。于是,这车一提速,忽的一下,向前驰去,舅舅又恢复了自己的开车风格。这与爱同行的感觉真好,让我再次咀嚼到了生活的真味。
事实上,能让我们尝到生活真味的事件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最美”的身影从未消失过,爱的接力比比皆是。去年7月,“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10楼掉下的2岁女孩;一个月前,“最美老师”张丽莉用自己的双腿保住了学生免遭车轮碾压;6月3日,“最美路人”“托举哥”周冲爬上防盗网,用双手托住卡在4楼阳台花架上的小女孩;6月8日,“最美孕妇”彭伟平,身怀6个月大的双胞胎仍旧勇敢跳进深水中抢救落水儿童……
这些爱的举动无不绽放出缕缕的光芒,让我们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甜美的生活属于你我他。
【点评】
这篇满分作文的突出特点有两个:
作文点评范文3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点评,作文历来是高考中综合性、关注度、影响面的试题,好的作文题不仅会让考生铭记终生,还能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与深入思考。2018年高考作文题共9道,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其余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
全国卷作文3道题在整体布局上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注重思想性和语文性的统一,力求将彰显宏大主题与贴近考生实际相结合,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观而巧妙地反映时代精神,正面而策略地传递价值观念,在考查、区分考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有效落实对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测评。
Ⅰ卷作文“世纪宝宝中国梦”瞄准今年考生的特点,聚焦这代人“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整体特征,仿年表形式选编材料、创编引导语,通过任务设定,让生于新千年和新时代开启之年的两代青年在18岁成人之际进行跨时空“对话”,从而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力,引导考生强化代际身份感,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
Ⅱ卷作文“幸存者偏差”取材于“二战”期间的真实事件。材料明白晓畅,饶有趣味,又耐人寻思;事理逻辑严密,又有“留白”;含意明确,又有开放性,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深化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本题强化了对考生信息加工、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等关键能力的考查,素质教育导向显著,也拓展了命题的选择空间,更好地引领教学与备考。
作文点评范文4
这次,我没有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名师解读】
河北省今年中考作文试题的题目是“这次,我没有_______”。这个题目的命题形式与2010年、2012年一样,都是半命题作文。河北省5年之内竟然出现3次半命题作文,可见半命题作文“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之下”这个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也受到广大考生的喜爱。其原因在于半命题题型灵巧活泼,限制与开放完美结合,束缚与自由高度统一。这既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又给考生指明了写作的思维方向。它有利于考生调动生活积累,彰显写作个性,显现创新精神。它有效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有利于考生公平竞争和作文水平发挥,使阅卷更客观公正。
从命题的内容角度看,今年的文题关注的仍然是考生的意志、情感世界,与时俱进,符合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原则。其文题涉及各个领域,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可以在展示自我之中,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那么怎样来应对这个半命题作文呢?
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审题、补题。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题目的好坏,制约着全篇的写作。
一、补题之前的审题。
补题之前要仔细分析作文题目。“这次,我没有______”从结构形式上看是个补后半部分的半命题作文,这个题目,横线上填写的内容可以自由发挥,但是一定要有个原则,那就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体现自己的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时代的精神风貌。所填的内容可以是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种行为;可以是一种情愫,一种体验;可以是一种感悟,一种认识……不论写什么,都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己写作的特长,以内容“熟”为考虑的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以“准、新、简、巧”为原则,抢眼球,博取阅卷老师的青睐。
“这次,我没有______”这个半命题,无论考生补充什么内容,怎样立意、选材,都必须围绕“这一次”和“我没有”这两个关键语句来进行,而“没有”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就是这一次的行为、意志、情感是完全不同于以前的,这次是“仅有”的,它是从问题的相反方面进行的,是一种个性的体现,这样才符合题意,才能扣住题目的精髓。
二、怎样补题才能扮靓标题。
一是可以填写意志、情感类的词语补题。如,《这次,我没有遗憾》《这次,我没有自卑》《这次,我没有掉眼泪》《这次,我没有让父母亲失望》《这次,我没有想当然》《这次,我没有自以为是》《这次,我没有我行我素》等。
二是从自己的处事行为方式方面去补题。如,《这次,我没有放弃》《这次,我没有后悔》《这次,我没有主观臆断》《这次,我没有把握住机遇》《这次,我没有粗心大意》《这次,我没有头脑发热》《这次,我没有胡编乱造》《这次,我没有无病》《这次,我没有矫揉造作》等。
作文点评范文5
要求:除诗歌外,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取 暖
浙江省舟山中学高三(1)班顾周佳
鹅黄的灯光下,我正奋笔疾书。
门轻轻地推开,母亲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杯奶茶,放在我桌上。
“不喝了,刷过牙了。”我头也不抬,说。
“晚上我和你睡吧?”
我停下笔,抬头:“不行,床太小了,很挤的,会睡不好。”
母亲却自顾自地脱下外衣,钻进我的床。正待我抗议,“我把你的床晤热再走。”母亲像个小孩似的说。
母亲在床上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不久,边上传来轻微的打呼声。(对话很自然,生活场景很平实)
我无奈地抬头,看着母亲已然熟睡的脸。其实我知道,母亲只是希望能多和我说会儿话。我在外求学,姐姐忙于工作,爸爸又长年在外,而她自己,做着小商贩的工作,终年说的,便是“×元×角”。
夜很深了,对面的窗户里已没有一丝光透出,好似沉睡的心灵。
小镇的头顶,几束光在摇摆着,穿过云层,淡淡的云被映照得犹如薄薄的纱,飘渺,幽雅。(通过上面的几句描写,意境已经出来了,再加上“飘渺,幽雅”两个词,就有画蛇添足之感。点到为止最好)
母亲很老,经常会被说成是我的外婆。记得初中的时候母亲有一次问我她是不是不能去开家长会,我告诉她当然可以去。只是高中了,她便很少来了。
母亲很节俭,很少买衣服,也很少给我们买东西,她毕生的愿望,就是我姐俩能读好书,不会像她这样苦。
母亲很严厉,小时候的我吃过不少“板栗”,被拿筷子打过,被菜刀架在头上威胁过,被丢在水井口吓唬过。而幼稚的我的“恨意”,却在某次母亲不小心弄伤我时说的一句“平常打他哪有这么用力的”消失(此句略显拗口,不平实),心灵也在那刻成长,坚强。
总觉得母亲像一棵大树,承担了太多的责任,留给我轻松的环境。
桌上的奶茶已经凉了,我捧起它,吸上一口,却觉得有股暖意湿润我的咽喉,滑入心底渐渐温热。
我没有像先前一次一样(有点累赘,可改为“上次那样”或“每次那样”)把母亲赶走,关上灯,悄悄地爬上床。母亲微微地翻了个身,我睡在了温暖的被窝(里)。
晚上,我的双脚没有变冷,却越来越温暖,似乎有什么东西贴在我的脚上,还做了一个好梦,梦中的天空里,永远有一只温暖的太阳,静静地照耀,让我的世界光明而温暖。
(原始得分:50分)
点 评
所谓“取暖”,既包括身上的温暖,也包括心里的暖意。这篇作文就是从后者着笔,来体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其长处首先在于善写细节,如开篇与母亲的对话,中间三段回忆母亲的“老”“节俭”和“严厉”,均能从平实处见神采,让人读了之后,很自然地进入作者的心灵。又如文中对母亲的形象虽没有花费太多的直接笔墨,但从不同侧面勾勒,“自顾自”“絮絮叨叨”,几个细节的用语非常准确,母亲的形象由此而丰满了起来。其次,写这类主题,容易写得比较注重情感抒发,甚至流于煽情。而这篇作文却能有意识地“以冷写热”,语气是淡淡的,少做正面抒情,心绪尽在言外,故情感更显真挚。写自己的生活、抒自己的情感,这是值得鼓励的倾向。另一方面,这篇作文也有目前中学生作文易犯的通病,例如段落分得过多,实际上非对话的几个段落,完全可以合并。段落多,有利于意境的营造、语气的跳跃、文章的视觉美感,但也常常“伤气”,容易有做作感。这中间的度要把握好。该文可以打52分。
取 暖
浙江省舟山中学高三(1)班顾楚雨
寒风凛冽的冬日,人们换上了厚重的外衣,用口中呼出的暖气来取暖;冷风瑟瑟的夜晚,人们在野外燃起篝火来获得温暖;若是穷人家,身上破旧的棉被无法抵挡寒冷,便两人靠在一起来获得共同的温暖……
我时常想,在那个人类还不会生火,还不会用兽皮做衣服的远古时代,人类是如何取暖,来挨过那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冬天的呢?在现代,人类用高科技制造出了各种产品来让人类即使在冬天也能得到温暖。
人的身体需要温暖,人的心灵当然也需要温暖。人生不可能总是温暖的春季,或是热情似火的夏季。寒冷(前面既然说到“春季”“夏季”,则此处用“寒冬”较好)总会来临,让你的心被冰封,让你感受到失意的痛苦。这是平时用于取暖的器具已无法到达内心深处(此句不通,可删),我想(这时)唯有另一颗热情似火的心脏(用“心脏”一词,不如用“心灵”。下同)才能化解这冰冻,让冰封的心得以取暖(温暖起来)。
那一颗热情似火的心脏,可以是好友的,也可以是老师或者父母的。著名京剧艺术家(人人皆知梅兰芳是著名京剧艺术家,此一头衔不妨删去,赘词越少越好)梅兰芳先生出生于京剧世家,但他从小长得瘦小(两个“小”字连用,读起来不舒服,可改为“从小瘦弱”),又(经常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他的京剧老师都认为他以后不会有出息,就连他本人也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这时他碰上了自己一生的恩师。那位恩师不断给予他鼓励,使他对自己建立了信心,最终成为一代大师。
取暖,有时也是两个共同不行的人(何谓“两个共同不行的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互相安慰惺惺相惜(此句可改为:“取暖,有时也是两个失意人沦落天涯时的惺惺相惜与相互慰藉”)。在寒冷的冬天,两个单独的人会感到寒冷,但当他们互相靠在一起时,依靠彼此的温暖取暖,或许就会感到不那么寒冷了。我想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也是这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民族的冬天,要靠我们共同团结才能互相取暖,共同渡过。
去年那场震惊全国,也震惊全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亲眼目睹(用词不准确)了一场悲剧的发生。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生命,幸存下来的人或是妻离子散,或是一无所有……四川人民正在经历一个无比艰难的时刻。但全国人民岂会袖手旁观?于是我们看到了总理亲临现场,看到了各地自发的捐款汇给灾区人民,看到了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这一切就连外国媒体也赞叹不绝。
所以我一直坚信,无论是个人心灵的冬天,还是民族共同的冬天,哪怕那冬天有多么(再)寒冷,我们都能坚持着度过。因为我们心底的团结,友善,无私,能让我们在寒冷的季节里互相依靠着,互相取暖。
(原始得分:48分)
点 评
“取暖”这个题目,写叙事性或抒情性的文章比较好写,相对而言,议论文下笔难一点,但如能围绕论题核心,组织恰当的例证,同样可以写得非常出采。这篇作文的意图是很明显的,是想说明心灵之间相互取暖的道理,议论和举例也都有了,结尾也作了总结,大框架是合乎题意的要求的。但为什么文章读后不能让人产生共鸣或感动呢?其中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章的议论不够透彻,时有游离感。例如整个第二自然段,实际就与主题无关,第一自然段是说身体的取暖,第三自然段是说心灵的取暖,而第二段隔在中间,既不属前,亦不属后,像一颗钉子一样,把文章的气脉隔断了。关于梅兰芳的例子,如能从鼓励、信心和心灵取暖的关系角度再申说数句,就不会显得生硬。又如所用的汶川地震的事例,与前段“依靠彼此的温暖取暖”的关系,也不够衔接。议论文事例的运用,一定要有层次,不能是类似的事例重复说明同一个道理。梅兰芳、白居易与琵琶女、地震,实际上是可以说明三种不同层次的心灵取暖的,而本文却没有能在关键处合适地加以点醒,因此看不出明显的层次与区别。另一方面,文中的词汇、句法、用字,均问题较大,文中已作批注,不赘叙。这说明这位作者的文字基本功还较为欠缺。就考场作文而言,有思路、有想法,但没有足够的语文能力去表达它,则与无思路、无想法没有区别。该文给分应在38-40分之间。
取 暖
浙江省舟山中学高三(1)班顾楚雨
山羊兹拉特将自己的体温分给了主人,挽救了主人的生命,也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因为这一次取暖,兹拉特为自己赢得了生的希望,与主人家建立起更亲密的联系。原来小小的一次取暖竟可以改变人和羊的命运。
太阳光是温暖的,篝火是温暖的,可是乌云会囚禁阳光,冷风会吹熄火焰。真正在世间一直发光发热的始终是心灵的温度。
从前有个探险家去沙漠里探险,沿途有很多先行者的尸体,出于对这些生命的敬畏,他都会下令将这些先行者埋起来并立上一个木碑。因为这,所以他们前行缓慢,有不少人抱怨这是浪费时间。可队长依然坚持。有一次他们将水壶遗忘在了休息地,可想而知在沙漠中没有水就意味着死亡,可是茫茫沙漠(中)要回头找水壶谈何容易(不加“中”则语句不通)。可(“可”改为“但”,以避免与前句过于重复)就是在他们竖立起的木碑的指引下,很快找到了它。心中的敬畏是心灵的温度,探险家将这种温度分给先行者的(“的”字当删)一部分,先行者的木碑又将这种温暖回赠给了探险家。他们互相取暖,绽放人性光辉。
卡夫卡在他的生命晚期曾经因为想安慰一个找不到洋娃娃的女孩而开始给她写信,他自己冒充那个洋娃娃给小女孩介绍它一路上所到过的地方,看得让小女孩嫉妒死了洋娃娃。后来小女孩长大了,知道给自己写信的是著名作家卡夫卡,她开始试着走进卡夫卡的世界,研读他的作品,为卡夫卡作品的推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卡夫卡何曾想到过这些呢?他只是将自己的一点温暖给予了这个小女孩。小女孩何曾也想到过自己会有这么大的贡献,而她也只不过从卡夫卡身上得到了一些心灵的慰藉,一点温暖而已。
没有谁能够抛开了万物而生,没有谁能够在寒冷中始终保持恒定的体温。这个社会呼唤各方的援助,各方的温暖。
不要忘记太阳在给我们阳光的同时,也在向太阳系外投去她温暖的一缕。而我们在夜空中也能看见遥远天体的光芒。(意思不明晰。看见遥远天体的光茫,是因为太阳向太阳系外投射温暖吗?)
(原始得分:46分)
作文点评范文6
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时,你可饱览路旁一道道风景;蜿蜒回环时,你须走过途中那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行进中的一道道坎,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节点。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走过一个个拐角,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们获得生活的智慧,获得生命的升华。
请以“走过那一个拐角”为题作文。(60分)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解题策略】
一、审题
今年四川成都的中考作文试题,是一道很有特色、很有诗意的命题作文。不仅在题干中出现了富有诗意的导语,引导考生明白“拐角”的内涵,启迪考生的写作智慧,而且在写作命题中,明确指定以“走过那一个拐角”这个颇有诗意的题目来写,给考生以具体的写作方向。仔细审视这个命题,很显然,写作重心应该突出“拐角”,同时还要注意考虑前面的修饰语“走过”、“一个”,意思是要在文中表现出已经走过了那一个拐角。这个“拐角”该如何理解呢?当然不是浅层次的路途中的转弯处,而应是比喻性的说法,即生命中遭遇的转折点,比如曲折、坎坷、挫折、困难、转变等。由此可知,命题者是想通过这次写作,进一步培养考生战胜逆境、学会坚强的良好心理品质;真正做到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以上诸方面来看,命题者具有相当高的命题水准,命题意图可谓用心良苦。
二、立意
1. 从经历曲折这一角度立意。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曲曲折折,然后悟出一点人生经验教训,尽量把自己的人生装点得更加精彩。
2. 从战胜坎坷这一角度立意。人们总是渴望能朝着自己的目标一往无前,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坎坷往往会像拦路虎一样出现在你的面前。勇敢地战胜坎坷,乃是一种智慧人生。
3. 从遭受挫折这一角度立意。在学习中、工作中,也许你失败过、伤心过、后悔过,都因事情的发展进程一度受挫。把这个过程描述出来,找到新的前进方向,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从遇到困难这一角度立意。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我们自己对待困难的态度。什么样的困难让你刻骨铭心?什么样的困难反而为你的人生增添了亮色?回顾、思索、沉淀,努力赢取一个漂亮的人生。
5. 从成长阶段这一角度立意。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经历某些阶段的,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看作是人生成长过程的一个拐角。如何把握好某一个重要的拐角,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意义重大的。
6. 从转变航向这一角度立意。通向成功彼岸的捷径在哪里?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懂得变通成功策略,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航向,不乏是一种智者作为。
【满分作文一】
走过那一个拐角
四川考生
希望大海风平浪静,却常常有狂风和恶浪;希望江河一泻千里,却常常有漩涡和急(回)流;希望生活美满幸福,却常常有悲伤和忧愁。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生命中的拐角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心里悲哀地叹息生命,他——刘伟,依然固执地为生命插上“隐形的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十岁时,因为一场事故失去双臂,他并不绝望,他用勇气去挑战挫折。十二岁时,在康复医院水疗池学会了游泳,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夺得两枚金牌。他凭着勇敢的拼搏,为自己的生命翻开了新的篇章。
十九岁时,他开始学钢琴。多少次挑灯夜战,多少次挥汗如雨,多少次悲喜交集。四年后,他终于踏进了许多人都憧憬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展现了他的努力成果,一时间轰动全国。他用双脚弹奏出了不朽的生命乐章。走过那一个拐角,厄运不再令他屈服,梦想距他不再遥远。
都说咱90后很脆弱,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经不起日洒雨淋。可是我的邻居鹏豪——我们学校上一届的毕业生,他酷爱打篮球,每次放学,篮球场上总少不了他高大而矫健的身影。
大概是撒旦嫉妒了。去年,他被查出得了骨癌。他以及他的父母似乎遇着了一个晴天霹雳。从此以后,他的父母带着他踏上了漫漫的求医之路。他在生活中似乎也沉默了,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他告诉我们说:“我的头发掉光了,右腿也截了,我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但是,看到爸妈整日为我伤心流泪,看到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和鼓励,我便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我要继续活下去!”我赞成地对他说:“对!你应该好好地活着,这只是你人生中的一次厄运。翻过这座山,你会发现,山的那边是美丽的大海。”
他在化疗之余坚持学习,并开始写小说。不论他成功与否,我们都祝福他,至少他没有被病魔打垮。他至今还勇敢地活着,决心战胜厄运。走过了那一个拐角,相信希望的曙光终会再现。
有的时候,不幸的人会在人生路上摔一大跤。刘伟的故事,激励更多的人,去追逐自己的梦想;邻居的故事,启迪我们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的确,勇敢地走过那一个拐角,就会发现,生命的远方依然海阔天空。
【点评】
主题积极?材料典型?在这名考生看来,拐角是人生中遭遇的厄运,只要拿出勇气和信心,我们就可以战胜厄运,顺利走过那一个人生拐角。考生对主题的定位非常积极明朗,能给读者以前进的力量。紧扣文章主题,考生精心选取了残疾人刘伟成为钢琴演奏家、身患骨癌的邻居鹏豪振作人生两个典型事实,充分地展现了文章的主题。
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本文以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来开篇,进而乐观地指出拐角是前进的动力;然后具体描述感动中国人物刘伟、邻居鹏豪的动人事迹,他们走出拐角的过程令人振奋;最后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文中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文采,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满分作文二】
走过那一个拐角
四川考生
进入初中,我遇见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拐角——青春叛逆期。这个拐角应该算是我人生启(旅)程中最大的敌人了吧。它就像人生中的黑夜,让许多孩子都感到迷茫、无助,也让我一度迷失人生的方向。但那次的邂逅,又让我重拾我那迷失了的人生方向。
自从上了初中以后,我发现整个世界都像变了似的,再也不是我小时候脑海中天真无邪的世界了。我发现每个人都有无数张面孔,每个人都带(戴)着面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你最好的朋友也不过如此,前一刻还在你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而后一刻立即缩回,让你掉入万丈深渊。我渐渐地学会伪装,学会把真实的自己藏得很深很深,不想让别人了解自己。因此我总结了一条人生誓言:人不会伪装,那么只会受伤!
一次,我去公园里散散心,整理整理最近的心绪。我坐在草坪上,无意中听见了一个小男孩与他妈妈的对话。“妈妈,我想快点长大!”“为什么呢?”“因为长大了我就可以长高,长高后我就离天空更近啦!”“呵呵,但不是长高了就长大了哦。真正的长大意味着你能分辨是非,会担负责任,面对诱惑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怕挫折,能知错就改,敢于面对现实。这样,你还想长大吗?”“想,长大是我的梦想。”小男孩肯定地回答。
当这一对母子走后,我躺在草坪上,认真回想小男孩和他妈妈的对话,不由望着蓝天感叹道:“是啊,曾经我也是那么想长大,想离天空更近些,但当我长大后,发现天空已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蓝时,我开始去认识这个新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学着分辨是非,学着承担责任,学着面对现实……但我为什么要伪装自己呢?”
突然间,我好像醒悟似的,明白了是童年的梦想让我们一步步走向社会,而又是现实的社会使我们学会了怎样为人处事(世)。我终于知道原来不是世界变了,而是我的心态变了。
人迟早要长大,迟早要面对现实,迟早要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和人面的虚伪;但能认识到这些意味着自己已经渐渐地成熟了。我望着湛蓝的天空发自内心一笑,我已经知道怎么正确看待这个世界了,因为我已经渐渐地长大了……
现在的我以一个善良、乐观、成熟、坚强的角色出现在社会群体之中。而这一切都要感谢那一次邂逅,是它让我了解了真正的自己,摆正了自己的人生观。走过那一个拐角,我又积累了一条人生经验。
【点评】
思想深邃?主题积极?每个青少年的成长,都经历过青春叛逆期。这名考生把青春叛逆期看作是他人生旅程中的拐角,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从伪装自己、隐藏自己,转变为坦然面对现实,从而成功度过青春叛逆期,在人生路上真正地长大。可以说,作为一名初中毕业生,能够有这样深刻的思考,是极其难得的。不伪装自己,不逃避现实,而主动投身于社会群体,这的确是一种积极可取的人生姿态。
描写细致?结构缜密?考生思想的转折点,就在于公园里一对母子富有哲理意味的对话,它促成了考生思想的成熟。文中的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致具体,清晰地展现了考生的思想发展轨迹。开篇总提人生方向的迷失与重拾,然后按照“学会伪装——邂逅对话——突然醒悟”的思路具体呈现,最后表明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自然扣题。全篇结构可谓十分缜密。
【阅卷老师心得】
1. 审题失误
这道命题作文的难点在对“拐角”的理解上。不同的考生,根据各自的理解,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切入“拐角”。但是,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考生对“拐角”的理解有偏差,从而使文章主题不明朗,读罢全文还不知所云。有一名考生写道:“汉成帝与班婕妤都经历了那一次拐角,心灵上的拐角,山盟虽在,情却已空。”仔细阅读下文,看不出这个“拐角”的具体含义,两人的事实与“拐角”也是挨不着边,是考生强加附会的。因此,考生在审题立意过程中,必须首先把握好对“拐角”的理解,明确“拐角”的比喻意义,在写作中要突出“拐角”的含义,表明自己对这种“拐角”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