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影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黑天鹅影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黑天鹅影评范文1

颠倒众生的“黑天鹅

这是观众和影评人难得的一次众口一词:波特曼在《黑天鹅》中成功刻画了人格分裂却又技惊四座的女主角,也完成了自己演艺道路上的一次升华。

黑羽和白翼交相辉映、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与美式惊悚片的碎玻璃声和尖叫交织在一起;在这一切的交汇处,就是29岁的娜塔莉・波特曼。她早已不再是当年以稚气和天真感染杀手的小马蒂达,也不是星球大战的虚构女王,已然蜕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女人。修长的颈项、妩媚的姿势、高傲的眼神,当她在电影的舞台上翩翩跳起“天鹅湖”时,一时间竟让人误以为奥黛丽・赫本犹在人间。

《黑天鹅》以惊悚片为外衣,讲述了为艺术牺牲自我的故事。尼娜(波特曼饰),这个年轻但野心勃勃的芭蕾舞者一心想在舞剧《天鹅湖》中将扮演纯洁无辜的白天鹅和魅惑邪恶的黑天鹅双重女主角的重任一并收入囊中。为了完美展现“两只天鹅”,尼娜沉湎于角色中无法自拔,日益被嫉妒、多疑、妄想所困扰,最终走向自毁。在芭蕾艺术总监(文森特・卡索饰)的和羞辱之下,尼娜最终发掘出了自己内心阴暗的一面,但却对竞争者莉莉(米拉・库尼斯饰)产生了一种病态而危险的心理依赖。虽然她最终在舞台上成功实现了梦想,却濒临精神崩溃。影片故意模糊了想象与现实的界线,用视觉化的特效影像和细腻精准的配乐,鲜活呈现了女主角在巨大压力下几近崩溃的精神以及对角色的忘我投入。这是波特曼为观众献上的一场重量级演出,她以一名非专业舞蹈演员身份出演,但专业的芭蕾舞动作则让许多专业演员都赞叹不已,也成为了影片的一大亮点,博得一片赞叹之声。

但《黑天鹅》灿烂成绩的背后,却是波特曼不为人知的大量艰辛付出。波特曼说,自己学过舞蹈,但13岁时因选择做演员,便放弃了舞蹈。为了出演《黑天鹅》,她几乎提前一年就开始了身体上的训练,电影开拍前6个月则开始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每天要进行5个小时的芭蕾和游泳训练。虽然有替身,但她自己还是完成了不少舞蹈动作。

影片对舞蹈技巧的要求和对精神崩溃芭蕾女主角的刻画,使波特曼面临着来自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波特曼不得不牺牲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因为她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达到导演期望的“标准芭蕾女一号”的轻盈。“电影预备期间,达伦(导演)就对我说:‘只要不生病,你能减多轻就减多轻。’于是我每天只吃很少的东西,提前准备好全天的分量,所以我根本不可能和朋友出去吃饭,或者喝酒。”最终,她的体重减轻了20磅。此外在影片拍摄前,波特曼的一节肋骨就因苦练舞蹈脱臼,伤势还不轻,她不得不在影片拍摄到一半时治伤。“但是,当我看到职业舞者带着严重伤病依旧舞步不停时,就觉得很难再抱怨什么,他们已经习惯在痛苦中跳舞了。”波特曼如是说:“其实在肉体上的刻苦训练,对呈现角色的精神层面非常有帮助。因为我亲自体会到了芭蕾舞者那种苦行僧般的生活――不能痛快地吃喝,不能和朋友逛街,肉体总是处于痛苦状态。而用足尖跳舞的舞鞋是一种非常折磨人的工具,感觉非常中世纪。”

这样艰苦的拍摄,使得波特曼一度情绪非常低落,她甚至以为自己真的会死在片场里:“有那么几个晚上,我真的以为自己就快死了。这是第一次我理解到,一个电影角色能够如此折磨人,使人陷入如此的低迷之中。”

然而,正所谓功夫不负苦心人,在1月17日,波特曼获得了第68届金球奖剧情类电影最佳女主角。不少媒体都猜测,波特曼很可能夺得今年奥斯卡影后桂冠。

学以致用美才女

以美女兼才女的身份闯荡好莱坞的波特曼坦陈,《黑天鹅》一片的成功,与她在哈佛大学所受的心理学专业教育密不可分――这能帮助她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和分析自己扮演的角色。

在分析自己饰演的角色尼娜时,波特曼从心理学角度将其称为“自我鞭笞”。然而,影片中一些出位的表演还是让波特曼尴尬不已,比如用来暗示她体内对两望觉醒的镜头,“甚至比和男演员出演激情戏还难以把握”。在这部影片中,波特曼终于可以学以致用,是她演艺生涯中不可多得的机会。“尼娜的案例是典型的强迫症。她忽而厌食、忽而暴饮暴食,以及自残,都是很好的证据。从某种角度而言芭蕾是一种需要奉献的、带有宗教性质的艺术。非常适合表达强迫症的种种行为。每天芭蕾舞鞋都会跳坏,下一场需要换上新舞鞋,几乎成为了一种仪式。这一切都可以和一名演员联系起来,就像对于演员而言,导演就是一切,你需要帮助他实现他的理想,其实我的职业也有些强迫症的意味。”在谈起角色时,她的滔滔不绝还真有些心理分析师的感觉。

自从13岁拍摄《这个杀手不太冷》以来,波特曼一直都离不开类似的悲情角色,这次的“黑天鹅”也不例外。但和片中深陷阴暗角色不能自拔的芭蕾舞演员尼娜相比,波特曼从来不会把演员的身份带入自己的现实生活:“一旦完成拍摄,我就能很快找回自己,我不是那种永远停留在戏中的人。”而且和追求完美的尼娜不同,尽管在外人眼中,波特曼才貌兼具,但她并不是完美主义者。“我喜欢被纪律约束,我愿意服从,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苛求完美。但我认为重要的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工作,尽可能对与你合作的人友善,这是我每天的人生目标。拍戏让我感觉最好的就是可以将自己的灵魂倾注到角色中,只有先打动了自己,才可能打动观众。能够让观众兴奋、激动、获得启发,对于我来说是无上的赞美和荣耀。”波特曼如是说。

面对“一边倒”的好评声浪,波特曼表现出一贯的谦逊,将成绩归功于他人:“其实我的年纪扮演舞者已经算很大了,这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但是我也获得了来自各方慷慨的帮助。所有的导师、教练、编舞都鼓励我一路坚持了下来,当然最重要的帮助还是来自导演。”此外,对于今天在影视上取得的成就,从青少年时代就声名鹊起的她始终认为,这和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正因为双亲不了解好莱坞的一切,才始终严格要求她,让她一直脚踏实地,不至于在五光十色的演艺界迷失自我:“我的父母和好莱坞那些星爸星妈完全相反,他们对好莱坞发生的一起都持怀疑态度。即便是我现在已经取得了哈佛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学位,我父亲依然在说:‘当演员是不错,但你不觉得现在正是读研究生的好时候么?’他们是很棒的父母,能够倾听我的心声、尊重我。只要知道他们在家里,很开心,我就不会抓狂。因为就算我有再大的失败和挫折,他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爱我、为我骄傲。生命中只要有这样的力量,你就会有做任何事情的自由。”

芭蕾跳出的良缘

《黑天鹅》给波特曼带来的回报远不止事业上的成功,目前,她和该片编舞、法国著名芭蕾舞男舞蹈演员本杰明・米尔派德(Benjamin Millepied)近日已经“奉子订婚”。一向对个人生活低调谨慎的波特曼,首度和外界畅谈自己的甜蜜感情。

波特曼尤其不喜欢张扬恋情,虽然此前她曾和模特纳泽・伯格尔、独立摇滚音乐人戴文德拉・班哈特以及男演员盖尔・加西亚・博纳尔先后交往过,但都禁令低调,很少让狗仔抓到“把柄”。不过,最近她却难得地高调和米尔派德出双入对,还带着他在纽约翠贝卡的跨年派对公开亮相,遂使得两人交往的传闻不胫而走。不久前,经纪人首先向《人物》周刊证实,波特曼已经与米尔派德订婚,并怀有爱的结晶。

据报道,波特曼是在拍摄电影《黑天鹅》时结识了米尔派德的。32岁的米尔派德来自法国,自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展现出极高的舞蹈天赋。去年他受导演达伦・阿洛诺夫斯基之邀为电影《黑天鹅》担任编舞,得以有机会长时间和波特曼相处,指导她在剧中的舞蹈动作。米尔派德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当自己听闻能和波特曼搭戏时,可以说是喜不自胜:“能够和像波特曼这样的演员站在一起,当时我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可以说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了,她太惊艳了。”

而波特曼的友人透露,她最偏好有才气的男人,两人在去年秋天开始交往,波特曼是真心喜欢他,但不知米尔派德是不是也同样认真,所以迟迟没有将他介绍给好友们认识,直到今年确定关系后她才正式向亲友们公布。奉子订婚后,波特曼发表了一份简短的声明:“我的个人生活总是很低调,但是我要说现在的我非常幸福且充满感激。”当被记者问起为什么会选择米尔派德时,虽然波特曼没有直接回答,但她却透露了自己对伴侣的标准:“必须符合我对最亲密朋友的所有要求,同时也要极富男性魅力。”而当被问起如果可以隐姓埋名度过一天,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一向以理性著称的她居然答道:“在公园里和男友亲热。这是我最想在纽约做的事,但是现实中我绝对不敢。此外我还想在大庭广众下和朋友大声畅谈私事,但很遗憾,虽然大多数时候没人在意,但你永远不知道谁会坐在你的邻桌。”

但是订婚之后的波特曼确实不再似以前那般谨小慎微了,近日屡屡被八卦记者拍下与未婚夫和家人甜蜜散步的照片,现在的她小腹隆起,总是一脸灿烂笑容,再不用为“消瘦”而担心了:“我对(导演)达伦说,‘你先让我瘦得皮包骨,然后又把我变胖’,因为是他最先介绍我和未婚夫认识的。这是他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在收获了一连串大奖之后,目前波特曼正在试图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推广电影只是例行公事,我不会把它看得太重,我太兴奋了,我享受现在发生的一切(怀孕),我对凡事都更冷静了,我爸爸是一位妇产科医生,这是我永远不会忽略的现实,能成为一名母亲,我很幸运。现在我只想穿舒服的衣服――宽松就好!每天都穿着松松垮垮的运动裤。”而当被问起自己未来十年的目标是什么时,波特曼的回答很简单:延续美丽的情感,以及孩子。看来现在的她,离自己的理想只有咫尺之遥。 ■

娜塔莉・波特曼粉丝必读

时尚品味

波特曼对Rodarte礼服的喜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她穿着Rodarte去奥斯卡,去威尼斯,在《黑天鹅》洛杉矶首映礼上也穿着Rodarte。该品牌两位设计师Laura和Kate Mulleavy正是“黑天鹅”以及影片中整个舞蹈团100多套芭蕾服的幕后功臣。波特曼与两位设计师良好的关系也促成影片服装指导和Rodarte一拍即合,敲定合作。此外身材娇小的波特曼偏爱及膝长度的抹胸小礼服,比如Lanvin和Jason Wu,宝蓝色、紫色等冷色系与她白皙的肤色和灵动的气质也非常契合。

代言

波特曼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从2010年6月开始,她首次代言奢侈品牌,而且起点超高,成为了最新任“Dior女郎”。波特曼要求Dior为其定制的所有款式鞋子都不得采用动物皮革为材料,并在代言活动中呼吁民众尽量少使用用动物皮革制成的鞋、包以及衣帽,注重环保的同时保护动物生存权利。

新戏

继《黑天鹅》大获成功之后,波特曼主演的新片爱情喜剧《不求回报》(No Strings Attached)1月中旬又在美国首映。片中她再次颠覆玉女形象出演,与黛米・摩尔的年轻老公阿什顿・库彻上演火辣,粗口和限制级镜头比比皆是。影片讲述的是两个异性好朋友,决心维护一段无爱无性“纯友谊”的老套故事,但事情显然不会如此顺利。从一开始十分恶俗的“”,到之后的“朋友也上床”,直到最后“不求回报”,可以说离主题越来越远。

黑天鹅影评范文2

《好莱坞报道》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0.12.23

FCC主席建议批准康卡斯特-NBC环球并购案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朱利叶斯・格纳考斯基(Julius Genachowski)日前提交提案,认为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并购NBC环球的交易符合FCC要求的“公共利益”,建议委员会批准该项并购请求。格纳考斯基的提案需要得到至少三名FCC成员的支持,这就意味着至少要等到2011年1月康卡斯特才有望正式获得FCC批准。另一方面,康卡斯特高管在日前给员工的备忘录中表示,并购案在美国司法部方面亦取得了重大进展,希望交易能于2011年1月获批。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2010.12.27

Kindle3成亚马逊最畅销商品

美国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亚马逊(Amazon)发表声明,称该公司开发的第三代电子书产品Kindle3成为亚马逊历史上最畅销商品。Kindle的成功在于其精确的市场定位。对于喜爱阅读的用户来说,更轻更薄显示效果更出色的Kindle明显比LCD显示屏有更惬意的阅读体验。加之Kindle电子书阅读软件几乎支持所有移动平台,包括iPad和Android系统。最重要的是,Kindle3 仅139美元的价格使得用户无需在Kindle和平板电脑之间取舍――事实上,这正是大多数iPad用户的选择。

《综艺》Variety

2010.12.27

第83届奥斯卡提名选票寄出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日前正式向5755名评委寄出提名选票,以选出第83届奥斯卡奖入围影片和影人。与往届评选流程相同,今年的选票的邮寄和统计工作仍由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在邮寄选票前,工作人员已经仔细核对选票与评委信息,选票还被一一编号,确保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评委必须在2011年1月14日之前将选票寄回。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将于2011年1月25日公布第83届奥斯卡奖的提名名单。

《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

2010.12.29

奥斯卡即将到来

日前正式宣布和影片《黑天鹅》的舞蹈指导、芭蕾舞演员演员本杰明・米派德(Benjamin Millepied)订婚并已怀孕的娜塔莉・波特曼,因在《黑天鹅》中的出色表现征服了众多挑剔的影评人,被认为最具奥斯卡影后潜力。或许在新的一年这位女演员将迎来双喜临门。而主演《127小时》的詹姆斯・弗兰科也确认将与另外一名女星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联袂主持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亦有不少观众期待这位新晋主持人能在颁奖当晚同时将影帝奖杯收入囊中。

调 查

调查

2010美国电影学会评出的十大佳片,其中你最喜欢的是?

《127小时》(127 Hours) 5%

《黑天鹅》(Black Swan)10%

《斗士》(The Fighter) 2%

《盗梦空间》(Inception) 、35%

《孩子们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3%

《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15%

《城中大盗》(The Town) 9%

《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 13%

《大地惊雷》(True Grit)3%

《冬天的骨头》(Winter’s Bone) 6%

声音

“某食用油的出镜率甚至超过主演胡军。”

《金婚风雨情》播出以后,有不少观众反映片中植入广告太多太频繁,应该更名为《金婚广告情》。

“现在的赞助方要求很过分,除了要求台词长度还会任意更改剧本,我们同制片方吵过、闹过,但很多时候依然没有办法。”

针对引起观众反感和争议的植入广告,《金婚风雨情》导演郑晓龙表示自己也非常无奈。

“艺人都是感性的,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搞思想工作的,所以我有时候想不了那么透彻,以后尽量避免冲动,大家都淡定了,天下就祥和了。”

2010年经历了种种危机的郭德纲,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自己最大的错误就是容易冲动。

“重庆卫视在黄金时段要多多播放这样的经典电影(《今天我休息》)。”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在会见电影《今天我休息》中主人公马天民的生活原型――1956年度全国公安一级英模马人俊和马天民扮演者仲星火时说。

“王朔冯导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知名影评人李星文对电影《非诚勿扰2》的评价。

“龙丹妮此次和华影盛视分手纯属‘和平分手’,没有任何矛盾及其他。”

日前龙丹妮正式辞掉华影盛视总裁职务,华影盛视方面发表声明确认这一消息,并称龙的离开只是出于“全心全意拓展天娱业务版图”的初衷。

“我是否还有耐心花上3个月或6个月拍一部电影?我不知道。”

63岁的施瓦辛格正式卸任美国加州州长后有不少影迷呼吁他再战影坛,他在个人微博上对重回大银幕表示悲观。

“我今年47岁,从25年前我就成了一个他们叫做‘腕’的人。”

《让子弹飞》导演兼主演姜文表示自己并没有“被神化”的感觉,入行多年的他早就过了自我膨胀的阶段。

“赢家通吃,对一个产业而言,永远只是一时之快,因而未来不可期。”

《三联周刊》针对资本疯狂进入电影业提出问题:中国电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

“这个行业说得狠点,不脏,我是演员,我就演戏,不停演戏,演戏还想演点好戏,就是这么回事。”

在回答“演艺圈是否就是名利场”的提问时,演员陈宝国认为哪个行业都有问题,有些跟自己没关系,也不是自己应该管的。

数字

75%

1月4日,歌华有线公司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注册资本14亿元,主要股东7家,中影集团占股75%。

26部

2010年,内地共有26部电影票房过亿,总票房超过4亿的电影也创历史纪录地达到了5部:《阿凡达》、《唐山大地震》、《盗梦空间》、《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

5000万美元

由马云、虞锋、史玉柱、刘永好等创立的云锋基金日前宣布,向大型实景演出系列“印象”投资5000万美元。这是云锋基金成立以来首个官方正式披露的投资案例,也是继马云和虞锋投资华谊兄弟之后,云锋基金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再度出手。

35008分钟

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动漫万里行”首站活动举行,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最新数据统计:2010年,杭州以42部2491集,共35008分钟的原创动画产量居全国第一。

10%

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游透露,2010年拿到电影放映许可证的影片为465部,但真正进入电影院放映的不过100多部。这100多部电影当中能够通过票房盈利的不过10%。

5亿美元

2010年12月底,凭借5亿美元的融资,奄奄一息的好莱坞老牌电影制片商米高梅公司与望远镜电影公司合并,重组计划正式生效。

6100万

2010年12月30日,华视传媒与分众传媒宣布双方已签署股权购买协议,根据该协议,分众传媒将以每ADS(美国存托股)3.979美元的价格认购总价约为6100万美元、由华视传媒新发行的普通股。

2713亿美元

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最新研究报告称,由于手机市场的持续增长,全球无线设备相关收入2011年将达到2713亿美元。

59%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日前的最新报告,有59%的美国、加拿大用户表示2010年不会购买3D电视,只有6%的受访者表示考虑购买。

产业博客

我看《非诚勿扰2》

国人本来最不注重无形资产,认为无形资产是拿来抄袭的,故文抄公及假名牌充斥大街小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可作为精神产品的电影实在很难抄,抄抄手法可以,但人家大导演的名字实在无法抄,所以冯导以冯氏幽默起家,让观众熟悉套路之后形成品牌,再拍点儿什么出格的片子也没大关系。

《非2》由于王朔的加入与《非1》明显不同,《非1》的走马灯的套路在《非2》荡然无存,《非2》开始深沉,让爱与死亡纠缠,观众因此感到深刻。当李香山在人生告别会说出“婚姻怎么选都是错误,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这句点睛的话时,全片的煽情到此为止,《非2》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010:

互联网的规则正在向中国倾斜

业界常常提问,互联网的发展演变有“中国模式”吗?虽然互联网的诞生并非来源于中国,但随着中国国际经济金融地位的逐渐提升,互联网也开始“享受”中国所独具的人口红利:4亿网民不仅是全球数量第一,也因为中国网民文化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使面向中国市场的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体验越来越拥有世界话语权。缔元信日前《鼠标下的2010:中国网民关注热点研究》和《201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年度分析报告》,正是植根75%中国网民的海量数据和深入发现,为媒体、企业、投资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价值。

3G时代

联发科或毁在自己的商业模式上?

联发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的是高集成和全功能服务,这既是联发科的杀手锏,也在重创联发科自己。这种商业模式,从根本上杜绝了终端企业的二次研发,同时也把自己的未来发展之路堵死了――如果联发科不做出改变的话。随着3G和智能手机越来越普遍,可能更多的终端企业更加注重强化自身的研发实力,以此提供附加值,突出产品差异化,达到取悦消费者的目的。这对联发科来说,无疑是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要接受这种挑战,联发科只有华山一条路可走:虽然联发科也在进军3G手机和智能手机芯片领域,但必须要抛弃以前的那种一站式商业模式,否则,再多努力,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

热 微 博

@喻国明:外媒评出2011年新媒体市场10大趋势:1.维基解密类新媒体诞生。2.传媒市场将出现更多并购交易。3.更多面向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的新闻公司诞生。4.基于位置的新闻服务。5.社交与搜索。6.驻外记者作用淡化。7.新的联合模式诞生。8.社交故事成为现实。9.新闻机构更加注重社交功能。10.互动电视盛行。

@李开复:五点写微博的技巧:1)第一句话非常重要,是吸引眼球的,就像新闻标题一样;2)用标点符号(全型,不是半型),不要让140字都挤到一块儿;3)用1-2-3分开你的主观点,让微博更易读;4)微博最后一句话也非常重要,有引导性作用,可以发问来引导留言,或“请转发”引导转发;5)发出之前,检查错别字。

@守望好莱坞:就在大家纷纷感叹今年是好莱坞电影质量极差的一年时,年底的票房数据却表现出一片繁荣:105.5亿美元的总收入仅次于去年的106亿美元,排名历史第二,但与之相对的是,暑期档的上座率却创下影史倒数第二的尴尬成绩,3D的泛滥和票价的提高成为造成这一虚假繁荣的主要原因。

@石康:我很少漫无目的地去挣钱,只有在我弄清一笔钱的用途,且我认为挣到它时付出的劳动配得上那用途时,我才会去挣,不然,我宁可把时间用来搞自我满足――我觉得重要并不是挣到多少钱,而是保持挣钱的能力,并用这能力来控制自己的欲望,没有办法去实现的欲望对我毫无意义。

@彭浩翔:冯小刚说中国电影没大师,我可不认同。这两天重看冯导的《手机》,他对世情的通达,人性之洞察了解,早可堪称大师。大电影不一定要拍大场面、大制作,真正表现生活细节才能见真。可惜这片子当年没得到公正的评价。

@张颐武:看《非诚勿扰2》,很有感慨。其中有王朔式的洞察和感伤跳出冯氏幽默,最重头的戏是孙红雷演的李香山临终前的提前的葬礼,类似的荒诞葬礼在《大腕》出现过。但这里流露的是改革初期崛起的第一代人,就是王朔冯小刚那一代对于自身的伤悼。他们已经老去,无尽沧桑,英雄迟暮,饱含着无力抗拒时间的忧伤。

@王冉:上午接受一家媒体采访谈到中国电影投资的来源:本身就在不断扩大的电影产业内循环、融了资上了市的影视公司和视频公司、希望介入文化产业的商业银行、植入广告主、海外合作方、开矿的盖房的等社会游资,所以今天中国电影行业最不缺的就是钱。也因此,2011年会有更多的烂片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黑天鹅影评范文3

混搭+年轻+女性+重口味

2010是电影小年,之前戛纳电影节的选片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缺少大牌导演与重头作品的情况下,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一方面强调年轻化――竞赛单元入围导演的平均年龄仅有47岁。另一方面,组委会在入选片目上也力求某种平衡。

商业类型片在今年威尼斯的竞赛片目中占据了更显眼的位置。邀请类型片参赛其实是近年来三大电影节的一个趋势,比如香港电影《意外》就进入了去年威尼斯的竞赛单元。今年威尼斯走得更远――如徐克这样的资深导演出现在竞赛单元中并不意外,但《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这样的纯商业电影入围竞赛就比较让人惊讶。相比之下,竞赛单元中的另一部华语片《夹边勾》则代表了典型的欧洲电影节品味。

商业与艺术的混搭是今年威尼斯的一大特色,比如三池崇史虽然是日本著名的cult电影导演 ,但他这次参赛威尼斯的《十三刺客》其实是一部日本本地的主流商业大制作。不过在最终的奖项归属上,威尼斯还是保持了偏好文艺作者导演的既有品位,索菲亚・科波拉的《在某处》(Somewhere)最终摘得大奖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也算是个补偿,2003年她的成名作、品质优异的《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在威尼斯甚至没能入围竞赛单元。

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中的女性比例比较高,算上最终获得金狮的小科波拉,本届电影节竞赛单元中出现了3位女导演。“地平线”单元(Horizons)的开幕片则是法国女导演凯瑟琳・布雷亚(Catherine Breillat)的《睡美人》(Sleeping Beauty)。不过,更多的女性导演并未给威尼斯带来更多温柔,相反今年不少入围作品的尺度都偏大。比如开幕片、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的《黑天鹅》(Black Swan)以及文森特・加洛(Vincent Gallo)的《水中的承诺》(Promises Written in Water) 等片都是及暴力程度较重的作品。后者在这方面已有“前科”,其2003年的作品《棕兔》(The Brown Bunny )曾因尺度在戛纳引发论战。

华语电影今年在威尼斯也颇为风光。其实不难发现每到电影节缺片子的时候,威尼斯的艺术指导马可・穆勒( Marco Mueller)总会拉来一堆华语片助阵。今年除了两部参赛片,参展的华语片还包括刘伟强执导的《精武风云・陈真》、 关锦鹏的《用心跳》,获得终身成就奖的吴宇森也拿来了他与台湾新人苏照彬合导的《剑雨》。杜琪峰的《夺命金》则因为未能按时完成而跳票。华语电影今年在威尼斯的销售成绩也很不错,《剑雨》之前已经把北美、英国的版权分别卖给了韦恩斯坦和狮门公司。在威尼斯期间,负责该片海外销售的 Fortissmo 则卖出了法、德、韩以及拉美地区的版权。徐克《狄仁杰》的海外销售情况也不错。

除了中国,亚洲电影整体今年在威尼斯也比较引人瞩目:越南导演陈英雄改编的《挪威的森林》可谓是竞赛单元最吸引眼球的作品之一。韩国导演洪尚秀的《玉熙的映画》则是地平线单元的闭幕片。翻拍的韩版《英雄本色》 同样受到了一定关注。不过从最终结果看,亚洲电影仍然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表面风光的背后,摇旗呐喊的戏份更重。

3D方面,华语地区首部3D恐怖电影、彭氏兄弟执导的《童眼》( The Child's Eye 3D)在电影节上正式展映。恐怖片大师清水崇也拿出了日本的首部3D恐怖片《战栗迷宫》(Shock Labyrinth 3D)。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亚洲主要的电影市场,日本对3D电影的热情似乎不太高,当地的影院、设备商目前还是更看重体育比赛与演唱会的3D 转播。这两部率先吃螃蟹的亚洲3D新片在电影节上获得的口碑也不太理想。不过从今年威尼斯的情况看,北美以外的3D 电影实践,很多都走出了好莱坞家庭娱乐片的既有套路,从喜剧到艺术片都有尝试。今年的电影节也继续推出了关于3D的论坛和奖项――不用说,得奖的又是《阿凡达》,以及梦工厂动画的《驯龙高手》。

另一方面,虽然亚洲电影比往年更为抢眼,但本届电影节的主角还得算是美国电影。之前缺席了戛纳的美国影人此次大批来到威尼斯,总共有13部作品入围电影节,6部进入竞赛,其中以科波拉、阿罗诺夫斯基等业已成名的年轻一辈导演为主。主场作战的意大利声势也不弱,有6部电影入围竞赛,其中4部都是与法国的合拍片。而法国则有7部电影参赛,另16部入围电影节其他单元,这23部影片中有18部都是跨国合拍。这也见证了目前欧洲电影内部更紧密的合作趋势。

一个时期的终结?

威尼斯的海浴饭店(Grand Hotel des Bains),这家1902年开业的饭店自电影节首次举办起就是威尼斯的象征之一,经典电影《魂断威尼斯》(Death in Venice) 和《英国病人》( The English Patient )也都曾在这里拍摄。不过在今年的电影节后,这里将会被改建成一座豪华公寓。另一个地标变化是, 电影节着力打造的新主场电影宫(Palazzo del Cinema)目前建设得颇不顺利,竣工日期又要推到2012年。2008年以来,威尼斯电影节的预算逐年削减。由于资金不足,今年的电影节也取消了开幕酒会等烧钱环节。

相比其他老牌电影节,威尼斯一直是一个以秀场气氛为主的电影节,更偏向于通过明星吸引媒体和曝光率。不过相比往年,今年电影节的星光要暗淡不少,倒是评委会主席昆汀・塔伦蒂诺喧宾夺主地制造了不少新闻。但这似乎并未影响到观众们的兴趣。事实上,今年电影节的门票收入较去年大幅提升17% ,参加电影节的媒体数也比去年增长了4%。在经济情况整体尚未完全回暖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难能可贵。

这并不意味着目前威尼斯面临的压力在减小。相比其他电影节,威尼斯的不利之处在于缺少专门的市场交易环节,在举办时间上又夹在戛纳和多伦多等主要电影市场之间。今年威尼斯与多伦多之间的竞争已近白热,前者的日程是9月1日-11日,而后者则安排在9月9日-19日。因此很多片子都选择了两头跑,比如刘伟强的《精武风云・陈真》就既是威尼斯的开幕片之一,同时也是多伦多电影节的开幕片,这造成今年两个电影节入围片目重合较多。

多伦多电影节背靠幅员辽阔的北美市场,这一点对很多外语片都具有吸引力。此外,不同于威尼斯等老牌电影节,多伦多并不强调首映要求,因此其往往能够吸引到大批影片,近两年来到多伦多的电影都超过了300部。一些有卖点的电影往往都选择先在威尼斯首映,制造影响,然后再顺势前往多伦多宣传卖片。比如今年入围竞赛的《巴尼的人生》(Barney's Version),这部由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领衔的加拿大电影就选择了先威尼斯后多伦多的路线。

就好莱坞的情况而言, 虽然经济危机的阴影正在渐渐散去,但大片厂的态度仍在持续变化。近来的一个趋势是具备明星效应的影片开始对电影节态度转淡,正如一位好莱坞高层所说――“如果我们的电影一上来足够吸引眼球,那么或许就用不着电影节带来的曝光率。”其实威尼斯今年原本属意的开幕片是《美国人》( The American ),该片明星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在意大利一向人气高涨,不过最终还是由于制片方不同意推迟在北美的首映时间以满足电影节的首映要求而作罢。毕竟对于此类电影来说,主战场还是在北美。同样,大卫・芬奇( David Fincher)的新片《社交网络》( The Social Network)最终也拒绝了威尼斯,而选择了纽约电影节作为首发地点。对于这样一部规模更小的文艺片来说,纽约等媒体重镇的影评反应至关重要。对于主创们来说,去威尼斯就意味着一轮长途飞行外加连续几天跟各路媒体的车轮采访,确实也有些让人望而生畏。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