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语文教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语文教材

高一语文教材范文1

1.切实加强研究高中、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做好高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前提。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准绳,也是完成高中初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为了使高一语文能顺利地与初中语文教学衔接,语文教师在接手高一新生之前极有必要自觉研究高中、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全面了解两个学段的目标要求。初中课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来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课标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初中、高中的目标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高中的教学目标是在初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全面拓展和延伸。深入研究、比较初中高中的课程标准,了解初高中教学的连贯性,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能力层次的梯度问题,分析比较其异同及断层之处。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对初中、高中课程标准心中有数,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提高衔接教学的效果。

2.研究高中、初中语文教材

研究高中、初中教材是做好教学衔接的保证。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来编写的,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凭借和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高一语文教师主动去研究高中、初中教材,深入分析课程标准目标在教材上的分布点,对高中、初中几册教材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进行分类梳理,分析比较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了解高中教材中哪些是在初中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哪些又是高中、初中之间断层的地方。研究透了高中、初中教材,教师在开展高一语文教学时便能做到“瞻前顾后”,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如果高一语文教师不重视研究高中、初中教材,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学的衔接上就会有不当之处,这就会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从宏观角度人手把握高中、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高一语文教学效率。

3.查漏补缺,强化语法知识的衔接。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法知识。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解决语句修改、长短句变换、句子衔接、仿写、文言文实词的活用、虚词的作用、特殊句式,甚至阅读理解都直接或间接要用到语法知识。而学生进入高一时一遇到语法问题,特别是学习文言文遇到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问题时则显得困难重重,无所适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的语法知识太缺乏了。初中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但并没有具体说明“基本”所包含的范围和对象,加上初中语法只学不考,所以目前初中教材没有“语素”、“句群”等知识的介绍,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法知识也得不到保证。而高中课标中也只是提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要求,既没有提及对初中语法知识的补充要求,也没有进一步的“语义、语境、语体、语用”等知识的介绍,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却要时时用到语法知识。因此,高一语文教师要在学生中作一些问卷调查,了解高一新生的语法知识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哪些需要补充,然后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补充相关的语法知识。如结合“理解句子”的训练介绍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知识,让学生从语法的角度把握句子的结构、理解句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补充语法知识,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断层处形成一条完整的知识链,从而有利于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4.温故知新,加强高中、初中教材教法的衔接。

较之初中,高中教材一般课文长,容量大,内容涉及复杂的人生哲学,思辨意味重,理性色彩浓;文言文比重增大,学习的难度加大。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把“知新”和“温故”结合起来,前引后连,以旧引新,以新带旧,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教学环境,在知识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广度也相应得到发展,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高一语文教材范文2

关键词: 高中语文人教版新教材 文言文 注释 质疑

一、注音有误

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中“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教材注:“阙(jué)秦,使秦国土地减少。阙,削减。”此注“阙”的注音错误。

“阙”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阙”本音为(què),《说文》“阙,门观也,从门,声。去月切”。

《古代汉语词典》对“阙”的注音和释义为:①què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②quē空隙,豁口;残缺、亏损。引申为使亏损,损伤。在这个词条下就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为例。③jué“掘”通“厥”,其。

有辞书上的例证,又根据文意,我们认为“若不阙秦”中的“阙”应读为quē,教材注音错误。

第一册《勾践灭吴》中“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教材注:“疾疹(chēn),指患病的人”。

“疹”有两个读音,《辞源》:“疹①zhěn章忍切,上,轸韵,照。病名。”

②chèn病。通“”,在这个词条下举的就是这个例子。

读zhěn时,是一种常见病的名称,指病人皮肤上起的红色小疙瘩,如疹子,湿疹。读chèn时,是个通假字,通“”,是病、热病的意思。

此注错误有二:其一,注音错误。在本文中“疹”应读chèn,而非教材所注的chēn。其二,没有注出通假用法。不注出通假用法,人们会联想到“疹zhěn”,注出“疹”,通“”,一种热病,这样易于理解。

第四册《长亭送别》中“马儿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句,教材注“(túntún)行动迟缓的样子。”可是在《古代语常用字字典》、《古代汉语词典》、《辞源》等常用工具书中此字均无此音。

《辞源》中对“”的注音和释义为“zhūn陟纶切,平,谆韵,知。困顿”《古代汉语词典》:“zhūn困顿,艰难”由此可以推断教材中对此字的注音错误。

二、释义有误

第一册《劝学》中“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教材注:“能水,指游水。能,动词。”把“能”解释为“能,动词,游”是错误的。《辞海》对“能”的释义,有“②才能”、“③能够,胜任。”等义项,但无一项释为“游”的。可见作为动词,“能”无“游”的意思,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解释“能水”云:“指能泅水,‘水’用如动词。”显然,“能”是能愿动词;“水”是名词,在句中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游泳”。

第二册《项脊轩志》中“又北向”句,教材把“北向”注释为“窗户朝北。向,窗户”。这是错误的,并且和“前辟四窗”的“前”解释相矛盾。“向”的本意是“朝北的窗户”,如“塞向户”《诗经・豳风・七月》。“向”字又引申为“朝向”义,“又北向”中的“向”字就是“朝向”的意思。“北向”解释为“门朝北开。向,朝向”。原来项脊轩只有朝北开的门,没有窗户。正因为如此,下文才说“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否则,朝北既然有了窗户,为何还要开四个窗户呢?要知道项脊轩“室仅方丈”啊。

第二册《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句,教材注释为“也就是为了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死生,指有价值的和无价值的不同的生和死”。其中“死生”注解有误。“死生”当为偏义复词,偏在“死”,“生”无义。因为本文着重强调的是五人死难的重大意义,不是一般地论述人生观或生死观的问题。因而此句应解释为“也以此来表明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意为“昼夜辛勤劳作”,偏在“作”,“息”字无义。“便可白公姥”意为“就可以告诉婆婆”,偏在“姥”,“公”字无义。

三、释义欠妥

第一册《劝学》中“用心一也”教材注释为:“(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这样注释从整体上看是合理的,但对其中“用心”二字的理解不太恰当,在这里“用心”是两个单音词连用。“用”即“因为、由于”,“心”即“思想、心思”。全句意思应该是:“(这是)因为(由于)思想专一的缘故。”“用”在这里释为“以”,当“因为、由于”讲,前人早有论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为:“用,介词,以、因为、由于”。并用《汉书・李广传》“广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作为例证。《古代汉语词典》注为:“用,介词。作用同‘以’、‘因’,表示原因、结果,译为‘因’、‘因此’、‘因为’。”课文之所以欠准确,是因为将“用心”两个单音词误作现代汉语双音词。因此在课文注释中应加以改正。

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中“弃甲曳(yè)兵而走”,教材注释为:“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甲,铠甲,古代的战衣,上面缀有金属片,可以保护身体。”注文释“甲”的部分不当。应是: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初用犀兕牛之皮做成,如《左传・宣公二年》“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楚辞・九歌・国殇》“操吴戈兮披犀甲。”后来也用金属片做成,如唐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四、释义过简

第一册《鸿门宴》中“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亡关中。”课本注“左司马、官名。”这样注释略过简单,不利于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为“左司马、主司群臣,专管伺察官吏的过失。”

周复刚主编《训诂学基础教程》中详细论证“左司马”并非一般无足轻重的官员,而是军中管理军务、执行军法、参与制定作战计划的重要成员,了解军核心,这样的人成了内奸,私下向项羽通风报信,泄露刘邦“欲王关中”的计划,当然是心腹大患。难怪刘邦从鸿门宴上逃回之后“立诛杀曹无伤”。如果不知“左司马”是何等官职,就很难对作品内容有深入了解。像上述这样把“左司马”的职责、官阶讲清楚,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课文应对“左司马”是何等样一种官职略加介绍,不宜简单地只释为“官名”。

第三册《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教材注释为:“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尚的德行。”编者没有译出“蛾眉”,只在它前面加上了“秀美”这一修饰语,有点含混。查《辞海》,“蛾眉”也作“娥眉”,蚕蛾之须弯曲细长,因以喻女子长而美的眉毛,也指女子貌美。而且《辞海》恰巧用了“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为例。查《现代汉语词典》,“蛾眉”又有指“美人”一意。因此“蛾眉”在此可译为“长而美的眉毛”或“美貌”“美人”。

以上四个方面有的是注错了,有的是注的不严谨,但对于一本供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教科书来讲,都是不应该出现的。高中语文人教版新教材文言文部分,精选的都系历代经典名篇,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兼顾对学生智和德的培养。可是因为存在着这些细微的瑕疵,势必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古汉语知识。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周复刚.训诂学基础教程.学苑出版社,1988.

[7]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8]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1988.

[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5.

高一语文教材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隐性德

育课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拥有丰富人文内容的语文课堂,理应成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而隐性课程潜藏性、广泛性、持久性的特点,预示着它对语文德育功能发挥的重要意义与引用价值。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依托的重要载体,因此,关注高中语文教材中隐性德育课程的研究势在必行。隐性德育课程不仅具有隐性课程的特点,而且结合德育本身的特点发挥独特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由学校内部各种环境因素构成的隐性德育课程主要是通过依靠环境育人的精神作用机制来实现德育目标,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实效,成为德育,尤其是学校德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全、知识范围广,适应国家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因此,积极探索研究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隐性德育课程对学校德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隐性德育课程资源概述

语文教学中的隐性德育主要依托语文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隐性德育课程资源主要包括道德教育资源、心理教育资源、思想教育资源和政治教育资源。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关于弘扬个人美德、文明礼仪、尊老爱幼、热爱自然的内容不胜枚举。高一语文教材中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让学生感受到了保姆与“我”之间的关怀之情;高二语文教材中《窦娥冤》中窦娥对婆婆的孝心感天动地,让学生唏嘘不已;高三语文教材中《陈情表》一文中催人泪下的文字展现了祖孙之间的相依之情。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亲情的描写无不教育着学生感恩父母、尊敬长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德育资源的古代优秀伦理文化对学生优秀人格养成、正确“三观”的确立也有着重要影响。古人历来注重道德修养,儒家倡导“仁义”、道家主张“不争”、理学家提出“慎独”,这些都是君子修身立德的准则。有感于《荆轲刺秦》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学生真正明白了何谓“舍生而取义”。通过对教材中此类优秀篇目的不断地渗透式学习,学生于无形中受到这些优秀伦理文化的感染,情感得以陶冶升华。道德教育资源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高中语文教材中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又可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应对挫折。辛弃疾一心卫国抗金,奈何南宋朝廷一次次的阻难,面对如此境遇,他依然没有放弃,甚至高唱“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胸襟抱负怎能不让我们敬佩?再如一生仕途不顺的苏轼,面对一再被贬却宠辱不惊,泰然自若,这才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千古名句。除了道德教育资源和心理教育资源,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人生理想、亲情爱情、生活智慧的内容共同构成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资源。而教材中彰显爱情精神的人物及其事迹的讲解又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最好途径。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隐性德育课程教学探究方法

1.语言显现法。语文学习是学生情感参与最多的学科知识学习,学生的情感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教师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充沛的感情流露比实物和影像更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思维空间。如在鲁迅的《祝福》中,作者对祥林嫂之死并未做过多交代,对封建礼教也是只字不提。这时学生心里必然是有疑问的,此时教师若能用语言适当引导,如“以儒家‘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为核心的封建礼教,受到了的猛烈抨击。鲁迅先生作为的旗手,凭着对当时社会的了解,用文学的形式表达了对封建礼教泯灭人性的愤怒,提出了‘打倒吃人的礼教’的口号,那么在鲁迅的文章中封建礼教又是如何吃人的呢?祥林嫂的死又因由何在呢?”在这样的引导中学生获得了知识,于无形中也收到了隐性德育的影响:对深受迫害的劳苦大众的同情。2.拓展显现法。语文教学是开放度最高的学科教学。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诗歌、古文对内含着优秀的伦理文化。适时有效拓展是实现语文教材德育功能的重要方法。讲解《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教师不应停留在对文言知识的讲解,而应深挖里面的“大义”,适时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如讲解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烛之武前后态度的变化,带领学生一起探究烛之武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在一问一答中让学生明白了何谓“家国天下”、何谓“舍生取义”。3.朗读显现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最能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方法。学生情感的参与是德育的开端和重要途径。诗歌学习中教师应尤其注重朗读法的运用。如,讲解《雨巷》一诗时,老师只需为学生解读一些基础知识:什么是诗歌的意象、意境,应用何种语调、怀着何种情感去朗读。剩下的便是让学生反复诵读整篇诗文,于无形中通过自身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解读理解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理想。而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材的隐性德育功能也于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

三、结束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使用范围最广的语文教材,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课程的关注和教学探究是解决当下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德育功能难以发挥实质功效的重要举措。对学校德育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学校层面应努力从多方面提出有效性对策,真正发挥高中语文教材的隐性德育作用。

作者:徐改聪 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校

高一语文教材范文4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非洲,每天早晨羚羊睁开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要跑得更快,否则,我就会被狮子吃掉。而在同一时刻,狮子从睡梦中醒来,首先闪现在脑海的一个念头是,我必须跑得再快一定追上更多的羚羊,要不然我就会被饿死。于是,几乎是同时,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奔去。

生活就是这样,不论你是羚羊还是狮子,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就要毫不迟疑地向前奔跑。

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想一想我今天做出怎样最大的努力。其实,生活的快乐,不就是寻找、创造和付出吗?

一位哲人说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是啊,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也都是特别的。只要用心留意每一天,你将发现处处有奇迹。至此,你可能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要让昨天占用今天太多的时间,五彩的梦想不可以挂在明天的风筝上,要把握好每一个今天。

进入高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为此,你准备好了吗?比如,怎样与陌生的老师、同学相处,怎样调整好学习方法,如何把加重的课程学到最好,如何排解来自老师、家长乃至自身的学习压力,……诸如此类,都需要现在的你去认真思考。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我说,成功只光顾有准备会思考的人。

高中不是小学、初中的简单的继续,学习内容,知识难度,都更上一层。抽象的逻辑思维不象小学、初中那样简单的记忆,这需要我们思考理解和掌握。高中是行驶中的转折和爬坡,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当迅速行驶的汽车在转弯或上坡时,缺少心理准备的乘客很容易站不稳而摔倒,同样在高中新生活开始的时候,如果我们缺乏心理准备不能及时调整就会出现不适应。

一、面对新篇章,重新定位

我们踌躇满志来到辽宁省凌源市第二高级高中希望展现自我风采。这里人才济济,以前出色的你不再拔尖,你头上冠军的光环也暗下来。但不要妄自菲薄,心灰意冷。不少同学已明白了“天外有天”的道理。在小学、初中也许你们是佼佼者,是学校的花朵,老师的宠儿,在一片关爱赞扬中,但不要因为过去的成绩好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也许你们现在表现一般,入学成绩比别人低,但不要就此盲目的断定自己不行而甘居下游。过去证明不了现在和将来。新的竞争刚刚开始。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都会困住前进的脚步,新的起跑线上需要我们重新定位打造自己。

二、面对新面孔主动沟通

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村庄、不同的学校,差异大,要从心理上接纳需要一段时间,这时很多人感到孤独、忧虑,觉得与人格格不入,怀念过去同学、老师,这都是正常心态。想一想大家不都一样吗?都没有朋友,又都渴望交友。如果我们主动一些,大胆和同学搭话,热情为班级做事,彼此做自我介绍,多探讨问题……。无形之中你就和同学们老师们“混”熟了。朋友也多了,越来越融入集体,陌生感自然会消失。

三、面对新环境尽快适应

高中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不是避风的港湾,而是拼搏的战场,高中的学习更紧张,竞争更激烈,不过全国的高中都一样。没有紧张的学习,怎么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没有竞争怎能迅速提高自己。为了我们的前途为了我们的理想,我们要拼搏,尽快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

四、面对新课程,调整学习方法

升入高中如果再沿用小学、初中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显然无法适应。这时需要我们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做到自主主动的学习。一是积极适应新的授课方式。高中往往集中讲解重点,难点,要点,而且每课内容多,信息量大,所以要上课用心听,用心记。积极适应新老师的授课方式,包括语音,板书,思路,要求等。同时还要勤学好问,主动接触老师。二是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即周计划、日计划。此外可以找个竞争对手来激励自己。三要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不能停留在被动听课和机械地做作业 上,要用心学,主动学,优选学,特别要讲究方法,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 四个方面。

预习三环节。读——画——思。要认真阅读教材,教材是最好的教案,是名人经典著作,要认真读。画,把不懂的地方画起来,这是听课的着重点。思就是思考,掌握课本的大概内容、知识结构、知识要点。

听课四准备。知识上:通过预习使听课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心理上:抛开杂念,全神贯注,紧跟老师思路,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物质上:要准备好笔记本,把重点记下来;方法上:边学边记,记重点,强调点和疑难点,不懂的课下及时问。

复习三意识。要有问题意识,通过复习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找出自己的薄弱点,模糊点。记住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好学生。要有总结的意识。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比如对系统知识进行归纳,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建立起一个知识网,并随时进行填充。这样才能把复杂知识记牢。反思意识,分析自己这段时间学习是否有进步,方法是否合适。是否有失误。并据此做出及时调整。

作业展示才能。作业 练习既是对所学知识巩固提高又是对自己掌握知识的检测。要独立完成作业 。在练习高中,学中练,作业 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纠正,找出原因。以后要注意使自己做题水平和能力逐步提高。切记你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挥,要落实到做题上,落实在试卷上,落实在高考成绩上才能显示你的才能,展示你的价值。

五、面对学习上困难挫折要勇往直前

高一语文教材范文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2000年3月第2版)第14课《勾践灭吴》“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一句,课本注释“〔当室者〕指嫡子”。

笔者认为,此注释有两个问题值得斟酌:

其一,只指出谁是“当室者”,并未释出什么是“当室者”。当室者,指主持家事的人,当家人。既然已加注,那么为了使阅读者更准确“理解词句的含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这一内涵的揭示似乎不宜省去。

其二,“当室者”与“嫡子”间画等号不恰当。

1.查阅辞书,“嫡子”义项有二,即:①正妻所生之子;②专(特)指嫡长子。由于注释语境无定,两义项无法选择。如果择前者,则破绽即现,难以说通。正妻只生一个儿子,“当室”自无不可。嫡子若有二、有三或更多呢?很显然他们不可能都当家。按我国古代宗法嫡长继承制,“当室”应是嫡长子。既然如此,注释何必注为含义不明的“嫡子”而不直接注明“指嫡长子”?

2.“指嫡长子”仍有漏洞,仍不能与“当室者”画等号。2002年10月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2003年6月第1版)第18课《勾践灭吴(节选)》中注“〔当室者〕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每家必有当家人,但每家不一定都有嫡长子、嫡次子或其他嫡子。在这种情况下,主持家事不是也有可能是偏房(妾)所生的儿子(庶子)或其他什么有关的人?课文说“当室者死”而不说“嫡子死”、“嫡长子死”,用词十分确切。既然如此,不释“当室者”之内涵而只用其部分外延上的事物指定它,不能不说是不够严谨的。

鉴此,笔者认为,“当室者”宜释为:主持家事的人,当家人,一般指嫡长子。

二、“政”之语境义当为“征发徭役或征发劳役”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啜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上文“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一句中的“政”,《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2000年3月第2版)第14课《勾践灭吴》注为:〔政〕通“征”,征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2003年6月第1版)第18课《勾践灭吴(节选)》注为:〔政〕通“征”,指赋税徭役。

初看,试验修订本“〔政〕通‘征’,征税”的注释似乎无可置疑,据此译出的句子(当家人死了,免去他家三年征税;支子死了,免去他家三个月征税。)似乎也应肯定。但若联系后文“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此注释就很有些让人费解。

很明显,句中的“十年不收于国”是指十年不在全国收税。也就是说,勾践采取的这项养民措施,受免税之益的理应包括全国的各家各户,当然也包括“当室者死”及“支子死”的人家。若是这样,免三年或三月征税哪还算特殊优惠和照顾?由此看来,释“政”为“征税”就值得商榷。

笔者认为,“政”,通“征”,所“征”不应是税,而应指徭役(劳役)。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自周朝始就有向平民百姓征发徭役的规定。徭役包括力役、军役及其他杂役,它是百姓在强迫下必须从事的无偿劳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2003年6月第1版)第18课《勾践灭吴(节选)》将其注为:“〔政〕通‘征’,指赋税徭役。”应该说正是看到了所“征”不单可以是税,也可以是徭役。不过,本文中所“征”只应是徭役(劳役)。弄清了这一点,那么关于“政”的注释宜改为:“政”,通“征”,指征发徭役或征发劳役。

这样解释,符合实际情况。对于“当室者死”或“支子死”的人家来说,失去了主要或次要劳力,让他们三年或三月免服劳役不是更恰当吗?当然,如果没有后文“十年不收于国”,那么释“政”为“征税”也是能言之成理的。

高一语文教材范文6

们常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那几道坎,过了那几道坎,乘风破浪,也就畅通无阻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必须掌握的三种技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须掌握的三种技能一、高中语文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做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教材中。

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三、语文学习时间相对减少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四、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自主能力、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高一语文高效率学习方法(1)预习

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因为提高课堂效率是尤为重要的,那么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呢?

a、做好课前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b、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

c、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结论由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会比先听现成结论的学习效果好。

d、充分理解、掌握方法。

e、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有的同学在听课,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这是错误的,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f、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a href='//xuexila.com/fanwen/shiji/' target='_blank'>事迹梢钥朔?a href='//xuexila.com/naoli/' target='_blank'>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因此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

g、注意和老师的交流,目光交流,提问式交流,都可以促进学习。

提高语文学习的三种技能1、学会快速阅读

2、学会快速书写

3、学会快速笔记

同时,巨人专门推出了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以期使这些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首先,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教材本省知识体系的脱节问题。严格按照初高中《课程标准》对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阶段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更加入了对初高中教材脱节知识点的讲解、初高中对接知识点的点拨,让同学们进入高一学习之前,在知识结构上得到无缝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