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五角星的剪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五角星的剪法范文1
[关键词] 现代舞; 训练方法; 中国民间舞教学; 借鉴
一、绪论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而中国民间舞蹈就是在这种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由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诸多种原因,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发展不太平衡,具有多样性,交织性特点,具有它独特的传承方式。中国民间舞一向是歌、舞、乐三者合一的,各民族的歌舞都有着多种的功能传达本民族的历史,起着重大作用。那么在民间舞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在文化背景上的了解与学习,不能把纯动作和纯技巧直接示范给学生,所谓的动作准确示范,指融入两类文化于一体的示范,也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民间的舞蹈的形式美与审美心理的文化传承。
二、本论
在民间艺术向舞台艺术的转变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和创作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程式,可以遵照和套用,但这程式在学院的教学中越来越僵化,民间舞失去了原先浓郁的味道,教师注重的是每个身体部位的位置和整齐划一,动作和规范成为第一性,统一的高度,统一的角度,统一的表情,甚至于统一的眼神,其他的思想性与表演性都变得不重要了。在教学中规定情境表演,其实也是一种缺乏想象力的训练方法,它不能使学生开放心灵,就像老师成了妈妈,学生成了永远等待的孩子,老师给了多少就接受多少,而不去进一步思考拓展,这并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现代舞起源于西方舞者对古典芭蕾的一种反叛,随着现代舞的发展,其训练方法越来越注重解放身体的各器官,重视身、心的开放与松弛。在这个过程中,把现代舞特有的自由气质,特别是新近的“放松技术”,放松的呼吸调节与动作律动,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心灵上的愉快,从而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开发。现代舞注重对人体的精神的发掘,强调每一个人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对人生对舞蹈的理解和认识。
西方现代舞自邓肯以她那优美、自然的“自由舞蹈”开创现代舞以来,她的艺术与她的人生给现代舞赋予了始终如一的精神品质,那就是永远打破传统,树立性格。现代舞的训练体系和方法以求创新为基本宗旨,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现代舞除了强调实用性的训练方法外,根据演员自身条件,从实际需要出发,可确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训练法,使原有优势更加突出,使他人望尘莫及,相对而言古典芭蕾和中国古典舞训练的体系和方法比较单一,由此呈现出“千人一面”的状况。
比如韩芙莉在长期舞蹈体验中发现―― 一切人类动作都处于“跌倒与复起”之间的动作过渡。所以她的训练与教学体系中常是“稳定与不稳定”这一矛盾体的各种发生动作。这和民间舞花鼓灯中溜得起、刹得住的对抗性动作训练原理是有相同之处的。所以在花鼓灯的训练中借鉴韩芙莉的跌倒与复起原理也未尝不可。作为老师在统一训练过程中如发现一个学生脚部不但协调还特别灵活,就要抓住其特点,加强脚部训练,如在藏族舞蹈的踢踏中就可以显其优势。这样就不但打破旧传统,有创新,也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余地,激发其积极性,使学生各显其长。
总结前人经验,在跳各种民族民间舞中,我们都会体会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呼吸的作用。跳任何一种民间舞都是离不开呼吸的。最具有特点的就是朝鲜族舞蹈了。呼吸运用对于掌握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对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内在情感,以及神与形的统一都具有特殊的训练价值和意义。运用呼吸可以贯穿每一个动作,直至把呼吸感伸到手指、脚指,就好像每一个小关节都在呼吸舞蹈,而同时,那口气的运用中又有松弛与紧张的对比,这使我想起“玛莎・格雷姆技术”身体运动的最基本规律是脊椎在呼吸推动下的松弛与紧张之交替。玛莎的训练及作品中,她的特点是着重呼吸训练,并且强化它运用到动作中,可以明显的体会到动作时强烈的一吸一吐,这一种现代舞训练法无疑是可以吸取作为民间舞演员的训练法,使之在跳民间舞时运用呼吸会更流畅自如,舞蹈起来会更身心合一。
中国民间舞与现代舞有着许多的联结点,对于民间舞的认识不应局限于群众性,无意识性的广场活动,而应是进入表演者舞台之上的寻找个体价值的艺术形式。我们说表演需要个性突出,但这并非一日之功,这种对个性的理解是在长期的民间舞基本训练中培养出来的。在教学的初期这一统一、整齐划一的训练是必须的,但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不能单单满足于动作的准确性,还要要求内心感受与身体运作一致性,对一个动作、组合可以规定情境,但也要有自己的想象。同样,现代舞训练也强调动作的个人理解。在细致的体验出动作的质感、量感后,对身体有了了解认识后才能够真正把个性融进动作之中,从而使个体在动作中得到升华。所以说从本质上讲,两者具有着同一的属性――强调个性,当然我们这里是从教学角度来谈,从民间舞的群象中开发出学生的个性生命。
在民间舞教学中,引入现代舞的训练方法并非西方化或是使动作“串味”,带有而是针对性的。把现代舞中训练有益的部分吸取过来,而且是针对民间舞训练的弊病提出的。现代舞作为基本训练,通过训练使得身体解放,了解到本质的东西,使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与民间舞精神本质相通的东西,而这种本质又是不同于原始民间舞蹈本质的。
现代舞的训练方法还可以对民间舞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之前我们提到过“身心合一”,这正是现代舞极力追求的表现和创作方式,这也应该成为民间舞的表现和创作方式,所以理想的民间舞人才结构应是编―演―教三位一体的,至少也是编―演二位一体的。在这种理想指挥下,民间舞要结合现代舞采取肢体能力训练与创作能力训练同步进行的教学方案,要从学生“开法儿”的第一天起就同时训练他们的创作和表现能力。让学生去感受力与力之间的关系,感受紧张、放松、主动、被动给心里带来的体验和对身体的直接作用,把呼吸作为一种调节身体动作的有生命的东西来理解。在生活中发现表演的原型、创作的动机和敏感的情绪,这时想象力的训练已达到一种层面,而且比身体上的动作更活跃,更具有主动的能力,现代舞的思维方式与创作手法的新颖可以促进民间舞创作的突破,促进对民间舞程式化的改造。
三、结论
西方需要东方,东方需要西方,这种认识早被整个世界文化史所证明。古往今来,一种真正的健康文化总是拥有兼收并蓄的胸怀和海量,更有消化吸收的能力和勇气。中国民间舞蹈发展到今天,历经了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变更交替,从民间到舞台,再从舞台到现在的教学,中国民间舞蹈经历的不仅是历史的变更与交替,更多的是文化的变更和交替,我们现在要做的不应在是一味的学习和模仿,舞蹈中的创造力是舞蹈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没有了创造力舞蹈的生命就是停止的,我们要不断的探索与借鉴,不断完善中国民间舞蹈教学中的僵化与枯燥,以创新的舞蹈教学为中国民间舞蹈艺术水平不断提升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将中国民间舞蹈中的特质和优势为基础,构成科学的,理论的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及内容。假如我们一代年轻的学子除了继承传统民间舞,同时更多地带有理性气质去开拓和实践舞蹈的新时空、新体系;假如在思想方法上再多一些辩证与更新意识;假如时时都不忘记我们自身与身外这个宇宙,那么民间舞蹈永远不会落于人后,将永远散发着中国民间舞蹈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西方现代舞史纲》,刘青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9月1日
[2]《现代舞技术训练》,张守和,文艺音像社,2009年5月5日
五角星的剪法范文2
物理教学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有一个好的开端,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前提。那么怎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开个好头呢?
一、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兴趣
初二刚开始学习物理,学生好奇心强。我们上第一堂课时,要充分利用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来。引言是物理课堂的开篇,上好引言课,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求知欲,让全班或尽可能多的学生从一开始出现一个爱学物理的好势头。在授课过程中,应遵循三条原则:不讲学生可以看得懂的内容;给学生进行必要思考的机会;适时地进行必要讲解和引导,避免放任自流。注意从三方面努力: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感知、讨论、探索,帮助他们解惑释疑,获得知识;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等方法。
采用“读、做、练”相结合的方法改进教学。“读”,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引言这一节,让学生带着“物理学研究什么”“物理学有什么用途”“怎样学好物理学”等问题来阅读教材,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就是做实验,上好引言一课,做好试验是关键。除了课本上提供的实验外,教师要多准备几个精彩的实验。如“吹肥皂泡”“烧瓶吞鸡蛋”“自制潜水艇”“离心轨道”等。我边讲边实验,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几个小实验,如“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实验,可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后吸引纸屑“贯性实验”,把笔帽立在纸条上,然后迅速抽去纸条而笔帽不倒,这样学生通过自已实验更加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他们一开始接触物理就喜欢上物理了。
二、加强实验,培养兴趣
观察实验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老师的责任在于正确组织安排好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本中的实验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学生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我在实验中采用了男女分组实验方法,克服了大多数女生没有动手实验的习惯和兴趣,促使女生自已动手,培养她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第二类是教师演示实验。由于此类实验受到光线、仪器诸方面因素影响,致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数据等观察不清,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在教学中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第三类是实验习题。有些习题学生很难从理论上说明。即使老师从理论上说明了,学生也不信服。如果改用实验其现象就一目了然。
如在处理“把船上的石块放入水中,液面如何变化”一题时,先通过演示实验学生一眼就看出“液面下降”这一现象,然后再从理论上阐述“下降”,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类是每章后面都有一个或两个小实验(包括小制作)。这是检验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途径,对此类实验教师要认真组织和指导,让学生独立或以实验小组来完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在知识海洋里自由探索。
三、以情感人,稳定兴趣
除了在教学中用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外,教师的情感对稳定学生的学生兴趣,产生热爱本学科的感情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靠培养,也要靠熏陶和感染,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同一个班的学生因智力水平、家庭环境、认识结构等差别,造成了学习成绩的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抓紧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运用情感因素,课堂上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问题。答对了,我往往用“你回答的很好”“你回答得真棒”“好极了”等语言给予热情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稳定学习兴趣。很多后进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加浓厚,成绩逐步上升。
四、鼓励竞争,增加兴趣
“争强好胜”是中学生又一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鼓励竞争的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整节课中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如在复习课中,我留一定时间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一定量的素质训练题。正确率高的为优胜组。对学生的小实验或小制做效果明显。制做合理的小实验或小制作在班里展示,好的还收集到实验室里展示。这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习物理兴趣倍增。
五、感受成功,形成兴趣
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老师的责任就在于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五角星的剪法范文3
关键字: 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模式 教学实施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的基本理念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是近年来交际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纵观多年来任务型教学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及趋势,不难看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任务型教学已被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虽然国内外的语言学者及教育专家对任务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以下观点是教育界认可的。
1.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或准真实)生活中的任务,并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体会语言、认识语言、学习语言,并运用语言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交际问题或交际任务。
2.任务型教学法要求任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其综合地运用语言完成给定的任务(given task)。同时,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取的经验。
3.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交际过程和语言的功能,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注重在可直觉的真实场景下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因而在教学活动中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任务型教学法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际和合作的学习方式,重在学生如何通过语言进行信息沟通(如任务前的小组或集体讨论),并在相互交流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任务的时间安排问题。
任务实施前的准备是需要花费一段时间的,但这种准备是安排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做呢?任务型教学法理应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并且各个分任务或子任务在时间上应分配合理;否则,正常的教学流程就可能受阻,教学目标就无法达到,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此外,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还是在教学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上实施呢?这些问题都牵涉任务的实践处理问题。
2.任务的设计、选择与安排问题。
任务的设计应注重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结合,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应保证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有话可说,并用英语表达。但如何通过任务的选择,学生的注意力分别指向任务本身呢?这些在实际教学中都比较难以操作。有些从事实践教学的人提出:在任务的设计中是否需要插入可能的备选任务,来保证任务间过程的连续性问题等?
3.任务的理解度与评价问题。
当前的任务型教学更多地注重了任务的活动与操作过程,但学生对任务的理解是否达到任务的要求却是未知的,并且教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所使用的语言往往缺乏必要的认知反馈,以及学生在完成任务后的展示与评价等。倘若对这些问题不加以重视,就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和质量,我们的任务型教学也就没有意义了。
4.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素质问题。
任务型教学的实施不但对教材的编写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任务,如何因势利导地开展教学呢?面对课堂情境的不可预知性,如何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等,这些问题都对教师的任务型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
三、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建议
1.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新的语言教学方法,虽然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可运用的广阔前景,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存在着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诸多复杂因素和制约条件,我们既不可盲目从事,排斥一切传统教学法,又不可顽固不化、故步自封,以至于漠然视之、因循守旧。我们要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辩证地去看待这个问题并积极采取合理的过渡方法,以免造成教学秩序混乱。教学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和学会做人打下必要的基础。
2.任务型语言教学虽然把英语教学、情感教育和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有助于学生情感和学习态度的养成,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养成,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探究,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自身学习策略的形成;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教育者本身素质不够高,给如何评价学生的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时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并经常开展教师间的合作与研究,以便共同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3.任何教学模式都必须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任务型教学也不例外。任务型教学一传入我国,就引起了我国教育专家及同仁们的极大兴趣。这一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四、结语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是语言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是语言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我们应该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在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创新的实践教学。只要我们坚持实践,勇于开拓,不断总结,加强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通过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指导,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效就一定会凸显出来。同时,语言教学要想取得成效并有所突破,离不开语言研究的理论指导。虽然现在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还不够详尽,但我们应该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操作性较强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让它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反过来促进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研究,增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使理论研究与语言教学实践更好地结合,使任务型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五角星的剪法范文4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实验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集中注意力,激发表达欲望,与教师形成互动。
例一在讲解“物体的浮沉”这一节时,利用Flash课件,使学生能够看到多种情况下的沉浮条件,能够感受到古今人们是怎样应用沉浮条件的。利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到人们应用浮力的发展历程,真切体会到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物理知识又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再如马德堡半球实验,虽然在实验室中有马德堡半球,在教学中可以学生互拉,但当年十六匹马拉开马德堡半球的壮观场面,在课堂教学中却无法重现,利用视频资料 ,将此过程再现出来,当拉球的马两边各增加到八匹时,“砰”的一声巨响,马德堡半球被拉开,这样的场景,令学生永生难忘,也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大气压学习的探究热情,为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做好有力的铺垫。
例二在《压力和压强》一节的教学中,压强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他们很茫然。在引人新课时,用多媒体展示在雪中艰难跋涉的步行者陷进雪中和愉快的滑雪者轻松前进的对比动画,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的目的自然成功地达到。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演示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理解重难点
信息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应用的技术。多媒体有关实验课件利用这种信息技术,打破了常规实验的局限性。通过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目前条件下难以精确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同时,从传统的演示实验手段来看,有些实验无法在课堂上演示;而有的实验难度大,成功率低;有的实验耗时长而又观察不清。而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画面可以把重点部分放大,也能缩小;同时还具有倒放、停格、快速选择等功能。同时,在放视频资料的过程中还可以配以合适的乐曲和相应的解说词,教师可以根据画面的情况作适当的提示,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化为形象的知识、较理性的知识化为较感性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如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难以完全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来补充,可以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如初中讲授电路连接的串联与并联,用传统的板书,口授方法教学,知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并在实验操作中容易混淆,无从下手,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果教师课前先从物理素材库中采集有关电路连接的文本、图片、数据制作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物理教学课堂中,使电路连接形象、准确地传递给每个学生。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识别电路串并联的特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实验复习效率
五角星的剪法范文5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应用文写作 教学实践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被广泛应用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主张学生“在用中学”。最近几年,有研究者将任务型教学引入包括应用文写作教学在内的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并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多元一体的综合性、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将任务型教学引入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激发学习者在参与和创造活动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者实际的书面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一)任务型应用文写作教学任务的设计
任务设计是整个教学的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参与兴趣,影响到任务实施全过程的教学效果。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包括两大类:着眼于模拟真实交际的任务,着眼于交际互动过程的任务。任务型教学并不孤立静止地看待学习者对于书面表达能力的需求,而是将学习需求置于整个需求系统当中,在各个学习环节提供符合学习者实际需求的“任务”,还根据需求的变化规律,相应调整在任务各个环节中的教学策略。
在任务法“做中学”的理念指导下,以迎新工作为线索,结合社会所需和学生所需设计了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如,将迎新工作分为准备、实施和善后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围绕迎新工作设计具体任务,以相应的文章形式来呈现任务的结果。同时,辅以相关支撑知识点的讲解。
选择迎新工作为应用文写作课程任务设计的切入点,是因为:
第一,该任务具有真实性。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过迎新活动,有切身感受,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该任务具有典型性。任务的设计是为特定目的服务,是有意识选择的、精心设计的。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有大大小小的行政事务,学生可提前做“热身运动”,了解社会所需。
第三,该任务具有系统性。表面上看似打乱了应用文写作的教材体系,实则是迎新工作原本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的任务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且涵盖了常用应用文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
第四,该任务具有可操作性,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思想“用中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学习的过程。在总任务统领之下,完成若干个子任务,一事一文,文为事服务,文事相符。
(二)任务型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
Willis(1946)的专著A Framework of Task-based learning ,为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任务型教学活动提供了操作层面上的指导,Willis把任务型教学过程分为任务前、任务环和语言分析三个阶段。在具体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在总任务不变的情况下,如在任务前活动阶段,完成子任务的步骤依次是:1.介绍任务;2.提供任务范例;3.展示知识点;介绍有用的表达方式;4.开展非任务型的准备活动:如新生入学经历和感受;5.分组讨论:如何完成迎新任务。在实施的过程中拟达到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完成任务手段兴趣和欲望;激活相关知识储备;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进行任务准备;主要运用分析,推理的认知能力;侧重于态度和情感的交流。如在迎新第一阶段,任务之一是制定各部门的迎新计划。小组讨论,组员思维高度聚焦在迎新活动安排上,在短时间内围绕这个话题聚集大量信息,然后经过筛选、分析、加工、综合,为完成任务做了全面、细致的准备。学习者一方面从中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和知识,深化了对计划这一文种的认识;另一方面锻炼了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自信。
(三)任务型应用文写作的评估与反馈
任务型教学注重提供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在刚运用新技能知识时通常倾向于根据他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在任务活动过程中同伴的反应,老师的指导,参考答案等都能促使学习者积极参加行动。
在任务处理过程中和任务完成后,教师需进行以下工作:1.任务讲评:巡视、记录、重点纠正和解释;2.形式操练:针对性讲评重点,并采用传统方式加以操练;3.延伸任务:它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任务自身延伸:如重写文章,延伸到修改文章。延伸性活动将学习者的综合知识和能力加以清晰展示;可深化和巩固学习者的知识和能力;另一种是课堂之外的延伸: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实习”,提升学生将来面对真实任务的信心和表现,扩大学习者的视野。
同时,任何教学活动都少不了评估环节。以下显示的是在任务型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尝试使用的评价办法。
学生自愿4-5人结成一组;设组长一名。
小组接受任务。(任务以书面形式下发)
小组内部分工,确保每位学生均有任务;小组长负责审核组员的文章,学生发言,提交所有文档资料,教师重点评改。
评价任务质量的依据:
A.每位学生的发言稿即为任务之一,要求按时完成;
B.作为任务结果之一的文章,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述顺畅;
C.学生当众展示时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表述流利。
成绩评定:结合个人和团队表现
A.每位学生共有五次发言机会;每次发言满分10分,共50分;发言后小组成员可补充,其他小组和教师也可点评;
B.团队表现,满分50分;若小组成员发言机会低于3次,则在团队总分中每次扣除5分;若个人或团队表现优秀,则以抽取扑克牌所得分点在总分基础上奖分;
C.小组成员成绩一致。
应用文写作是写作主体思维活动的综合体现,现代教学论认为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意味着主体智力水平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优化,没有主体自身的变化,就没有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只有主体自身的活动,才能引起主体自身的意义。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写作主体的位置上,认真思考任务,提出解决对策。
有别于传统应用文写作教学忽视学生主动参与,任务型应用文写作教学则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参与的平台。学生实际参与了真实性质的迎新活动,在模拟的公关活动场景中及仿真的写作平台上实现角色的培养和塑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得到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提升和重构,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其主动探索的创造精神。
三、对任务型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施者的要求
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不是就会变得无事可做?其实,比起传统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素质将成为此模式实施的关键。
(一)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具备一定的行政工作经验。对任务的设计和编排,注重实践经验和思维方式的训练与提高。
(二)教师需要进行角色转换。一方面既要从以前的灌输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者;另一方面又要从讲解者转变为任务活动者,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
(三)教师需要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学生经历单纯,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缺乏,故对任务的理解和实施有偏差,如在召开第一次迎新准备会议时,就出现了会议停滞、跑题等现象,还是要实施必要的引导和调控。
对任务型教学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探讨和实践,有助于吸收任务型教学的合理因素,改变传统模式的弊端,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加以整合、创新,切实提高学生实际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中伟 郭鹏 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3
五角星的剪法范文6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实践性环节教学口语教学
一、引言
实践性环节的培训与考核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测自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技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强自学考试实践性环节教学与考核工作,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是提高自学考试质量、实现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目标的有力措施;是自考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强化自学考试教育功能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引导考生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必要手段。(李勇,薛曲,李祯华,2005:57)
英语专业实践性环节考核课程主要有:口语、听力、口译、毕业论文等,考核方式主要为口试、笔试、答辩等。然而由于主客观原因,相对于理论课程学习,部分学校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和考核相对薄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真正开展实践教学,提高自考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学生也只是寄希望于主考学校考前辅导通过考核,实践性环节教学和考核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以英语口语课程为例,考核过程中多数考生在口头表达上存在语音语调、语法词汇、信息传递、交际困难、心理焦虑、语言得体性等诸多问题,远远不能达到课程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应考者能就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景进行恰当的交谈,能就社会生活中一般的话题进行连贯发言,要求确切表达思想,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语言基本得体。(吴祯福,1999:380)尽管整个浙江省的自考英语实践环节考核通过率要远远高于相应的理论课程,但这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教学水平,多数考生靠考前参加主考院校的辅导培训而勉强通过,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和岗位适应能力无法到保证。
在此背景下,笔者根据自考生生源特征和课堂教学实况,在实践环节之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中实行任务型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构建任务型教学模式,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和语言项目,创造融洽、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设计出各种课堂实践学活动,以互动交际演练为手段,让学生在完成各种活动过程中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口语综合能力。
二、研究背景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以下简称TBLT)是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基础上的一种具有影响力的语言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的最新发展成果。该模式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启示下提出的外语学习途径,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的最新发展,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任务型教学模式把语言运用的基本原理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钟启泉,2001:260)。”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及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杨桂琴,2006:94)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课程理论、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心理发展及教育理论等,但它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语言习得理论和社会构建理论。(胡一宁,2005:44)
语言习得指的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根据语言习得规律,要使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就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Nunan,20001),也就是说,语言学习者需要在不同情境下反复接触使用含有特定语法规则的实践机会,并尽可能多用目的语进行交流。语言习得研究表明,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用目的语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当学生所进行的活动使他们当前的语言能力发挥到极致时,习得也就扩展到了最佳程度。
任务型教学法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活动是互动交际,要求全员参与,给全体学生创造了更多更平等的语言实践机会,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特别是那些语言能力较弱,平时怯于开口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进入开放多元的空间:完成任务成为学习集体(小组、班级)的共同目标,产生相互协作、配合的需要;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的多样化选择能激发小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因而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廖雷朝,2010:182-183)
总之,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最大益处是改变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营造语言的运用氛围和文化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平等关系。
三、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和方法
课堂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而以教师为主导,融口语技能技能训练和交际能力培养于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之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各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为主线,教师则在课内对学生进行口语技能培训和指导,给自考学生提供大量上台展示、反思和成长的机会,坚持通过自考生自身的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具有综合语言技能和职业心理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
2.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浙江师范大学2009级英本自考生,共48人。从2010年9月开始在其英语口语教学中进行任务型教学法实践和研究,为期一年。
3.研究过程
2010年9月:研究负责人进行项目策划,制订教学计划。
2010年9月:研究负责人布置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任务,进行理论指导。
2010年9月-12月:学生按学号分组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本学期课堂活动主要有语音模仿、课前话题演讲、情景对话、小组话题讨论等,穿插在每周2课时的英语口语课堂中。
课前教师组织学生准备收集各类活动所需材料,学生自行准备、操练预演;课堂上进行口头报告,之后由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提问和评论,并就突出问题展开相关口语技能培训与指导;
2011年3月-4月:根据浙江省自学考试英语专业历年实践环节考核具体要求,在口语课堂上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集中针对口语考试常见题型做考前模拟训练。
2011年9-12月:回顾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收集学生的实践材料和成果,对本学期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总结分析,进行反思和评价,并撰写研究报告。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1.学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反馈
任务型教学法课堂活动实践结束后,笔者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考查学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认可程度。问卷结果分析发现:78%的同学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自己口语水平的提高,更适合他们的学习;8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口语有了提高;75%的同学认为完成任务的课堂活动促进了语言知识的应用;52%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就感、学习动力和兴趣。学生反馈的原因分析如下。
(1)课堂形式多样,有创意、活泼有趣、充实、参与性强、互动性强、实践性强;
(2)可以带来很强的成就感,既获得了知识,又获得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在提升了自己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如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归纳信息能力;
(3)极大地调动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了说的意愿。特别是由于教师的个别关注,获得了很强的自信心;
(4)促使自己不断反思学习过程,确定努力方向,有利于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
从问卷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的口语水平有了提高,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在交流中自然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相对于传统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在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素质能力、语言技能,以及学习策略方面均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2.在口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启示
(1)任务型活动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保证活动的目的与整体任务的目的是一致的。
(2)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具有挑战性。因为如果总是单纯一种形式的任务,就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达不到交际的目的。
(3)分组时要注意将口语好、中等和差的同学搭配在一起,好的同学可以调节气氛,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有利于活动开展。
(4)教师要采取相应措施督促小组活动的进行,如给每个组员布置任务:组长、记时员、监督员、记录员等。另外,语言能力强的学生有时会在活动中占去大部分练习时间,客观上造成了不平等的练习机会,因此教师要不定时地参加小组活动,创造机会让那些学习被动的学生发言。
(5)活动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教师应对学生在语言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引导全班同学反思、讨论,共同提高。
五、结语
实践证明,这种课堂教学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了口语教学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和课堂时间利用率,建立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口语综合能力,关键是培养了多数学生的自信心,他们敢于开口说英语、敢于表达自我了。以该项目研究对象为例,浙江师范大学2009级英语自考班口语课程教学中实行任务型教学法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口语实践环节考核通过率高于95%,大大高于省内其他院校的通过率,且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对他们整个自考阶段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