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郦道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峡郦道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峡郦道元

三峡郦道元范文1

三峡》简介

郦道元(?—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青少年时代在青州度过。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官尚书祠部郎中、尚书主客郎中、治书侍御史。宣武帝朝,历仕冀中镇东府长史、颍川太守、鲁阳太守,延昌四年(515),因故罢官。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复出,授河南尹。孝昌二年(526)为御史中尉,执法严峻,结怨于汝南王元悦。次年,雍州刺史萧宝夤反,元悦借故举道元为关右大使,卒被执遇害于阴盘驿亭。道元好学博览,著有《水经注》四十卷。尚有《本志》十三篇及《七聘》诸文,今皆亡佚。《水经》是魏晋时人所著(旧题汉桑钦撰)的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道元博采汉魏以来文献碑刻,考证经文正误,叙述了一千多条水道的源流经历、山川名胜,引用书籍多至四百三十七种,极大地丰富了原书。《水经注》虽属于地理著作,但描写委婉曲折,文字峻洁明丽,文学上也有较高成就。

【原文】

三峡(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三峡郦道元范文2

长江从起始到结束,一路弯弯折折,行了6300多千米。6300公里中,处处似乎都与诗与文有着联系!长江浩浩荡荡,一奔就是千年,从古代走到现代,步子沉稳有力,丝毫不像千岁老翁。长江还年轻?!汹涌中,似乎也有柔情。李之仪正在门前守候着,看长江之水绵绵尽天。夕阳又落,思念又起,秀口间柔柔地吐出: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的绝唱。

李之仪的思念被长江的大气吸收了。

知了长江的秉性,三峡也就可见一斑了!

正如余秋雨先生说:三峡有个漂亮的开头!顺江而下,便是白帝城。知道白帝城是三峡的起点,一般都是李白的那首《朝发白帝城》,字句不多,但却成了三峡特点的最佳描绘。李白清早便辞别了白帝城,解缆问桨,随波而走!他站在舟头,舟子撑一支长蒿,浅一下深一下,浪有些大,风有些狂,水沾湿了李白的衣角,他却望望天穹,听凄异的猿声。不觉中,早已泊到了万重青山之外!诗人告别了白帝城。

别了白帝城,便进入了长200公里的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所会聚的力度和美景,铺排开去,再有2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三峡两岸是绵延高山,似乎没有断开过,这山把长江夹的严严实实,任凭你如何怒吼,忽高忽低的连山对此并不放在眼里;它头上的天空也有些局促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想看看曦月又谈何容易!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这样写到:

自山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的笔不知有没有顿住,这样的气势不知笔有没有颤抖!总之泼毫洒墨间晴初霜但旦,清荣峻茂一下涌入三峡湿湿的空气中,在惊涛地拍打下撞击着。在群群连山地推攘中喧腾着,在两岸古猿地长啸里酝酿着。

李白的轻舟漂过王昭君的家乡,漂过屈原的故里。如果王昭君和屈原都望着李白晃晃悠悠的小舟,不知将是一种怎样的对峙?是曹操与沧海的对峙,还是李之仪与长江的对峙。都不像。屈原握着佩剑离开了;王昭君挽起长袖也走开了,只留下一片安静的三峡给李白。这时,李白的小舟又款款的漂远了。

“噢噢”几声,一只猿猴在三峡连山间荡去,可能想去追早已走远的李白。绝t怪柏悬泉瀑布,踽踽小舟,集成笔墨丹青。

不久李白下了船,诗人行过的路,惊起一片浪花。

三峡郦道元范文3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 初一(12)裴晓逊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人如果不读书就会成为一个粗俗、凶暴的人。书就像黑夜中的一盏灯,照亮你前进的路,书就像一位导游,让你不出门就游遍大好河山。

读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告诉我们所有的事情必须从一点一滴起,从点滴中积累,才会成功。“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它让我们知道团结的重要性。还有“行远必自尔,登高必自卑。”“多行不益,必自毙”……读书,会让你成为一个明白世事,有道德的人。

读书,让我不出门便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朱自清的《春》中,写花道:“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儿多美啊,真是“百般红紫斗芳菲。”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写道:“一阵风吹来,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肤色。”多美啊!光看这一段,就让你体会到山有多么的秀气。还有郦道元的《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短短的几十个字,就把三峡山的高险概括出来。三峡真雄伟。读书,让你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读书,会陶冶你的情操。像于猗的《往事依依》,林斤澜的《春风》,…… 这一句句文字像甘露般滋润着你的心田。一股股油墨香,把你从现实世界带入另一个多彩的空间。读书,会让你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书,非常美丽,它是你的良师益友,它是你导游,它是滋润你心田的甘露。

同学们,读书吧!认真的读书吧!书籍会成为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读书真好!

读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告诉我们所有的事情必须从一点一滴起,从点滴中积累,才会成功。“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它让我们知道团结的重要性。还有“行远必自尔,登高必自卑。”“多行不益,必自毙”……读书,会让你成为一个明白世事,有道德的人。

读书,让我不出门便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朱自清的《春》中,写花道:“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儿多美啊,真是“百般红紫斗芳菲。”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写道:“一阵风吹来,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肤色。”多美啊!光看这一段,就让你体会到山有多么的秀气。还有郦道元的《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短短的几十个字,就把三峡山的高险概括出来。三峡真雄伟。读书,让你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读书,会陶冶你的情操。像于猗的《往事依依》,林斤澜的《春风》,…… 这一句句文字像甘露般滋润着你的心田。一股股油墨香,把你从现实世界带入另一个多彩的空间。读书,会让你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书,非常美丽,它是你的良师益友,它是你导游,它是滋润你心田的甘露。

三峡郦道元范文4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重岩叠嶂( ) 绝(山献)( )多生怪柏 属( )引凄异

略无quē( )处 乘奔yù( )风 不见xī( )月

2.一词多义。

(1)绝:①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①属引凄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或:①或王命急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以径寸之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黑体词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绝(山献)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峡》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是我国北魏时期杰出的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

6.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称。

【能力提升】

阅读《三峡》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第一段总写三峡“峡长岭连、山高峡窄”的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三峡的这种特点?

8.第二段写三峡夏水“水涨流急”的特点。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句你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9.第三段作者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典型景物来写三峡,表现了春冬两季三峡风光的清荣峻茂。

10.第四段从听觉方面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幽静、寂寥、凄异。其中援引“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三峡郦道元范文5

三峡,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曾经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诗篇,以表达对它的热爱。这里有李太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情,有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凉。三峡之树,郁郁葱葱,散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三峡之水,汹涌澎湃,掀起万丈狂澜;三峡之山,高大巍峨,欲与天公试比高。三峡,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奇观和宝藏。

结合你刚学过的《三峡》一文,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比较一下它们的异同,以加深对三峡的了解。

【甲文】

三 峡(节选)

余秋雨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200公里的三峡。在水路上,200公里可不算一个距离。但是,你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作过于冗长的文章。这里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铺排开去20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

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

历史在这儿终结,山川在这儿避退。

船外,王昭君的家乡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激流把这位女子的心扉冲开了,顾盼生风,绝世艳丽,却放着宫女不做,甘心远嫁给草原匈奴,终逝他乡。她的惊人举动,使中国历史也疏通了一条三峡般的险峻通道。

船外,屈原的故里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奇峰交给他一副傲骨,这位比李白还老的疯诗人太不安分,长剑佩腰,满脑奇想,纵横中原,问天索地,最终投身汩罗江,一时把那里的江水,也搅起了三峡的波涛。

看来,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些冲撞。他们都有点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丽而惊人。他们都不以家乡为终点,就像三峡的水拼着全力流注四方。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定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

(摘自《文化苦旅》)

【乙文】

一位老人的三峡情

吴跃农

老人在花甲之年,取道汉口回川。到了奉节,老人住进了航道站,那是为了与三峡贴得更近些。那儿有一位青年航道工是业余学画的,老人的到来,使他兴奋莫名。老人对他说:“我觉得三峡之美,瞿塘峡之精彩绝伦,都是久看不厌的,不深入到三峡的波涛急流旋涡之中,不能算是真正感悟到了三峡。我明天就坐你的小船去三峡。”青年航道工吃惊于老人的胆魄之大。

一老一少,两人一起乘坐航标艇,每天下午放船下去,到了傍晚才回来,下瞿塘,冲激流,小船与大轮船不同,风浪的颠簸异常剧烈,有时就给人以翻天覆地的感觉,“长江汹涌下涪万,冲破夔门一线天。舟过瞿塘如驶箭,惊魂荡魄浪涛间。”老人俯贴在船头,迎着江风,看着三峡之浪涌来,心中诗情迸发,他的情绪是如此的年轻、豪壮,“天门对峙壁崔嵬,一线中开走巨桅。骇浪溅飞盖头雪,惊波激响震心雷。才收密絮浓云起,又散轻纱薄雾垂。闪闪航标前指路,轻舟一瞬去如飞。”

到瞿塘峡东面,船就停在那儿,青年航道工在船上做移航标的工作,老人就一个人从悬岸上爬上去写生。为了寻找一个最佳的写生角度,必须奋力爬上悬崖绝壁,站在绝壁之处写生。有一次在西陵崆岭峡的柳林碛,老人看中了一个风景角度,太险峻了,青年航道工劝阻他,老人说,大不了一死,战士死在战场上,我死也要死在阵地上。他悬空吊在悬崖上,像一只自由的飞鸟,飞在艺术的自由天际,一画就是一整天。

老人从花甲到耄耋之年,20多年间前后20多次前往三峡,一般都是从重庆到宜昌,乘下水船,然后回过头来,坐航道工作船一段一段地溯流而上,这样船开得慢,能够把三峡看个仔细,到一个点就下船写生,巫山县、西陵峡、茅坪、柳林碛县、聚鱼坊和莲沱县的牛肝马肺峡都是一个个必经的航站,而瞿塘峡和神女峰没有航站,就坐航标船上下。

三峡一泻三千里,老人去得最多的就是神女峰。坐小船到神女峰下的航标站,老人经常一住就是3天,因为小船单日上、双日下,中间间隔是3天,老人把神女峰琢磨得烂熟于心,他能将每一块岩石的形态“背”出来,它们的位置和形状,上下左右正反都能在脑中浮出清晰的形态来。三峡水的纹理也全在老人的脑海中回旋,大三峡与小三峡的水流是不同的,小三峡急流多,流水线明显,大三峡则是翻水多,从下面翻上来的水。老人觉得在三峡的下段,靠近水的地方是最精彩的,也是最好看的,山脚下的石头暴露在外,石头上的纹理丝丝入扣。

老人也经常带领着拜他为师的年轻人一起去三峡,年轻人帮助老人攀登。有一次到瞿塘峡去,遇到了塌方,他们从乱石堆中爬将过去,天下着豪雨,地滑难行,稍有不慎,就会直堕而下,粉身碎骨。年轻人将绳子拴在老人的腰上,前面两个年轻人拉着,后面两个年轻人牵着,就是这样,还是险情不断,途中有两次致命的摔跌,第一次摔到了崖边,终于戛然而止没有继续下滑,第二次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一摔摔到了崖下,结果,老人危急之中生猛力,硬是靠双手抓住了崖石,才免于下滑。

今天,老人坐在轮椅上,神情淡定,老人已将对生命的挚爱之情,化作一幅幅巨幅的三峡山水画,人们由此在他的笔下聆听到了三峡大气磅礴永恒之美的天籁之声。

老人名叫黄纯尧,又称“黄三峡”,中年时因山水画《银线横空谱新歌》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是中国最著名的三峡山水画家。

【比较阅读】

主题比较 同为写三峡的文章,甲文的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描绘了三峡之景的美丽与壮观,表达了对三峡美景及三峡文化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乙文则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一位画家对三峡的深厚情谊,表现了一种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感人至深。

文体比较甲文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将作者对三峡的喜爱之情、对三峡的历史与文化的思考融入文字中,感情真挚。乙文为记叙文,叙述了老画家在各种险境中领略三峡风光并用画笔将之描绘出来的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语言特点比较甲文语言优美,富有文采,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再加入对历史事件的精妙概述,使文章很耐读。乙文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平实,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在向我们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亲切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总之,两文尽管主题不同、语言风格迥异,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三峡那独特的魅力,让我们的心中顿生一种自豪感,为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丽风景而骄傲。

【阅读训练】

1.甲文侧重写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哪些是写自然景观的?哪些是写人文景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赏析下面的两句话,试比较其不同的语言特色。

①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

②老人已将对生命的挚爱之情,化作一幅幅巨幅的三峡山水画,人们由此在他的笔下聆听到三峡大气磅礴永恒之美的天籁之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乙文中的画家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甲文中“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定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知道关于三峡的哪些诗句?请写出两句来,并注明作者或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峡,一个美丽的地方,一方神奇的热土,一个悠久的传说。忆往昔,这里狼烟四起,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想旧日,昭君出嫁塞外战事平;看今朝,美丽三峡风景如画。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水利工程的修建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人文特色。(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甲文侧重写人文景观。开头的5个自然段写的是自然景观。接着,作者由自然景观引出了王昭君、屈原等与三峡有关的历史名人的故事,介绍的是人文景观。

2.①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将三峡“密密层层”的特点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 ②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出老人对三峡的爱。甲文主要以描写为主,乙文以记叙、抒情为主。

3.例:喜欢。因为他是一个痴情于山水且有着执着信念的人。

4.这句话是对三峡神奇与壮观之景的赞美。

三峡郦道元范文6

【关键词】课堂 体验性问题 设计

在重自主、重体验、重构建的现代语文教学中,除了学生自己提出的一些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外,教师若能为学生“量身定做”一些体验性问题,课堂教学景观则会因融入更多的“生活”、“生命”元素,而显得更加生机盎然、活泼有趣。

一、体验性问题设计的运用

1.课堂之初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伊始,若能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学习情境,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熟悉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情不自禁地步入学习佳境。如在教学《散步》这一课时,我对于体验性问题是这样设计的:“闲暇之余,你和你的家人一起漫步在公园的小路上……这正是家庭生活的一个美好剪影,你能试着说说你和你的家人在一起散步时的感受吗?通过这样体验性提问,自然地勾起了学生对自己相关生活的回忆,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又如在教学《社戏》时,我开头就设计了这样的体验性问题:“在暑假里,想必同学们少不了要到外婆家去玩一玩,在外婆家你最喜欢干什么呢?同学们一听到这个话题,都十分感兴趣,纷纷抢着发言,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喜欢和乡下的孩子一起玩泥巴、捉知了、钓龙虾;有的说喜欢和儿时的小伙伴一起去河边钓鱼、游泳;有的说最喜欢看农家办喜事放的露天电影…这样的情境下,大家对“我”童年在外婆家最盼望干什么就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了,学习起课文来探究的欲望自然十分强烈。

2.课堂之中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课堂主问题的设计,同样召唤体验性问题。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尊重他们已有的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实际相联系,引起他们的心理共鸣、情感共振。相关学者李镇西认为,在语文方面,必须及时建立大语文这一观点,让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从而确保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语文,让学生们的心灵与语文学习相贯通。

同样的,于漪也曾说过,“让封闭式的语文教学变得开放起来,让语文教学得到开发,从而真实地面向生活与社会,进而让学生们摆脱那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让他们的青春不会虚度。因此,在设计课堂主问题时,教师应将语文与生活进行“超级链接”,让学生感受富有情境的生活课堂、体验充满情趣的生活课堂。

如教学郦道元的《三峡》这一课时,我对于体验性主问题是这样设计的:“如果郦道元描绘的三峡之景能保留到今天,如果让你去三峡游玩,你会选择在哪个季节去呢?为什么?”问题刚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跃跃欲试。

生:(抢着回答)我喜欢在夏季去三峡,因为夏季的三峡江水流势凶猛、迅疾、既惊险又刺激。

师: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三峡的江水凶猛与迅疾呢?

生:(回答略)。

生:我喜欢在春季去,因为春在三峡,气候宜人,蜂飞蝶舞,花团锦簇,色彩斑斓。

生:我也喜欢在春季去,因为春在三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生:我喜欢在冬季去,因为此时的三峡银装素裹,江水清澈,美丽如画。

师:你们为什么都不太喜欢在秋季去三峡呢?

生:(争着回答)因为秋天的三峡清冷寂静,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尤其是听到凄凉怪异的猿啼,更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师:(见时机已到,再次追问)同学们去秋天的三峡游玩一次,就吓得受不住了,那常年生活在这里的三峡渔民船夫,他们的生活又怎样呢?

生:生活悲惨。

师:(水到渠成,自然小结)课文以渔歌作结,旨在从侧面表现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3.课堂之尾

课堂之尾的体验性问题设计,同样不可小觑。它是教师和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信息及时反馈的有效保证,也能对课堂教学内容及时有效地进行巩固。它应立足于课文本身,以“以课文作例子”进行的训练主线,多从课文中寻找出恰当的“喷发口”,“伺机而发”。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不少教师都设计过这样的体验性问题:“如果你是皇帝,在游行大典举行完毕之后,回到皇宫,你会想些、做些什么呢?通过学生对这个体验性问题的回答,反馈学生的所学、所思的信息,更好地进行课文知识的升华!

实践证明:如果能设计一些体验性强的问题,创设出较好的让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就一定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性与能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高涨,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