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范文1

答:这几年,企业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决不是说配几台计算机、联上网、打印些报表就叫信息化,信息化实际上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据了解,企业信息化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分立的单项应用系统,如利用计算机辅助的生产设计、生产制造以及单个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等;在此基础上,将各单项应用系统集成,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应用下再造生产流程,形成完备的企业内联网;之后,通过在互联网上设站,推行电子商务,使企业内联网与互联网融合,完全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从本质来说,就是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的广泛应用。

中小企业为什么需要信息化?

答:中小企业要想在国内乃至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的信息化势在必行,它将成为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入世后,中国企业将不得不在国际通行的商业规则下进行运作,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程度以及网络应用水平都比较高。中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网络应用水平,才能真正和国内同行、国外企业对话和竞争。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必将使企业获取更加广泛和快捷的信息,生产力和生产率都得到提高,成本将大大下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将得以极大地提高。

中小企业如何来界定?

答:中小企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在2003年2月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因此在谈论“中小企业”,或者“中型企业”、“小型企业”时,要基于一个统一的标准。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从哪方面入手?

答:一是利用内部网络实现办公管理自动化。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目的在于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这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企业利用计算机和企业局域网实现办公自动化,达到信息的快捷传递和共享。

二是从最基本的财务管理系统开始。财务软件在我国的发展较早,现在大多完成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发展,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事业正处于大规模开发和运用“管理型”财务软件的阶段,所以在中小企业推广财务管理系统基本没有风险。

三是设立企业网站,探索电子商务。企业上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网站在现代及未来的资讯社会将成为不可缺少的企业识别标志之一。由于因特网在全球迅速普及,建立门户网站,这样不仅可以展示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更有助于加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息联系、沟通及互动交流。

实施信息化要达到哪些基本目标?

答:设计开发出企业信息门户产品,利用最先进的信息门户技术、报表技术、在线分析技术等将企业的信息资源统筹管理,让老板能够通过信息门户产品洞察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变化,做到企业盈亏心中有数。使得企业领导能够快速及时地掌握信息、数据、资料、工作安排、和企业内部的各种应用系统。

信息化从哪些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答:企业自身不仅要考虑管理模式,而且要树立管理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概念。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建设了局域网或小的信息系统,希望IT开发商所提供的产品在扩展性和兼容性方面要更强,能够在多种数据库平台上展开应用,并且可以方便地与其他系统进行连接。开发商在为企业用户建立信息系统前,最好能提供一个案例形式的详细设计方案,在自身技术实力的基础上,与用户共同探讨适合企业管理模式的实施方式。要想实现良好的应用效果,开发商与企业之间要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在维护服务、二次开发改进等过程中都能与企业结合在一起,再加上企业领导层的支持,就能够最终建设起质量较高的信息系统。此外,IT厂商是否能够提供一种可以扩展应用的平台标准,使用户安装后可以随时在其上嫁接多种形式的应用,这样系统的拓展性、适用性就比较好,与用户的需求结合得就比较紧密。

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困惑?

答:一是买了产品后不知道怎么用,二是不知道几年之后还能不能用,三是不清楚究竟能够应用到什么程度,而这些也是IT厂商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首先,IT厂商要了解企业用户所处的竞争环境如何,生存点在什么地方,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要为他们设置哪些实施方法和步骤,如何保证收益和利润。IT厂商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竞争压力,从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运作时间的缩短等方面提高其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用户才会感受到厂商的产品是真正为其着想的。其次,要帮助企业用户搭建好系统,并在建设实施、运营维护、日后扩展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中小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不高且参差不齐,这就要求IT厂商多为他们提供一些与其需求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信息化如何快速见效?

答:快速见效,就是要快速创造效用。而效用是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其中收益指标可以通过财务收入、财务成本等可以量化的收益指标和业务改善、战略价值、使用的方便等无形收益来衡量。

快速提高收入:中小企业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他们不愿意为了实施信息化影响企业快速发展。可快速配置的管理软件、快速实施,使企业在更短的时间里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业务处理效率和盈利能力,就像快速奔驰的赛车比竞争对手更快的更换轮子,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更快的增长。

快速降低成本:可快速配置的管理软件能够快速搭建企业财务和业务的监控平台,针对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优化组织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成本,快速实现存货及物料成本控制,有效的控制管理费用。

快速改善业务流程:企业最欠缺的是基础管理,而可快速配置的管理软件可以业务流程的快速配置、业务模块的快速配置、用户多语言的快速配置。

企业信息化范文2

行业信息化

最佳产品奖

深圳爱迪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帮助企业解决内部工作智能管理、外部业务自动开拓及商业互动与展示等问题的产品——爱迪印企业信息化平台(简称印),涵盖了企业内部管理软件系统、职场级桌面端与在线通信、能自动开拓业务的企业全信息化商务平台以及各行业资讯与商务交流门户等。

什么是“印”(英文:IDKin)?

“印”是“爱迪印企业信息化平台”的简称。该产品涵盖了企业内部管理软件系统——“印·智能办公系统”、职场级桌面端与在线通信——“印·个人端”、能自动开拓业务的企业全信息化商务平台——“印·智能化互动官网”以及各行业资讯与商务交流门户等。

爱迪印企业信息化平台五大特点:

一、功能齐全而强大,且能够免费使用;

二、各功能模块插件化设计,既高度整合又可根据需求自由添加或删除;

三、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这类软件枯燥复杂和难学难用的认识;

四、将内部管理与外部业务开拓完美结合,安装一套系统即可解决企业各种难题;

五、将企业和个人的应用融为一体,让员工更愿意接受企业推行管理信息化与正规化。

爱迪印企业信息化平台三大板块简介:

一、印·智能化互动官网(能自动开拓业务的企业官方网站)

“印·智能官网”是爱迪印公司在全球率先推出的新一代企业建站系统,被誉为“智能化互动型官方网站”。除了具备传统企业官网能完成的企业展示外,该系统还创新地增加了企业间即时互动与商务对话和业务信息自动匹配等功能,帮助企业一站式智能化地解决产品和品牌的自动推广、业务订单的自动开拓、企业新闻的自动传播、招聘人才的自动匹配、采购或招标的供应商的自动筛选等问题。

同时,“印·智能官网”推出了“印·个人官方网站”。“印·个人官方网站”开创了个人用户实名展示真实职场生活的先河,用户通过个人官网以正式的职场形象对外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与工作成果,快速提升职场价值。此外,用户还可通过“个人官网”进行言论的发表、求职的自动匹配以及开展各种职场社交活动和商务活动,让自己全面进入网络职场时代。

二、印·智能办公系统(可自由组合的免费的企业智能管理软件系统)

“印·智能办公系统”是一种免费帮助企业对工作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的软件系统。该系统采用功能模块插件化设计,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需求,任意组合自己的管理系统。整个系统涵盖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功能强大且简便易用。更重要的是,所有数据是存储在企业内部的,企业信息安全有保障。

企业信息化范文3

上午好!本次会议部署工作,交流经验,对加快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提高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要紧紧围绕增强核心竞争力这个主题,高度重视业务应用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合理规划和配置信息网络系统对业务应用的支持能力。要突出信息化对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第一,提高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全过程自动化水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活动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交易活动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和资本收益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企业实施电子商务能有效提高交易活动效率,在交易主体的信用和交易客体的价值都可以被即时准确评估的情况下,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全过程自动化水平直接决定着交易活动的效率。

要实现交易活动全过程自动化,就必须在电子商务系统内全面支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全过程自动化,其中物流自动化尤为重要。理想的情况是,供应方借助自己的自动仓库,自动向一个第三方物流提交产品,客户方同样借助自己的自动仓库,自动验收从这个第三方物流提交的产品。交易过程中,最重要的信息流是即时的交易公证信息,最重要的资金流是即时安全的交易支付。

第二,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和价值链优化的水平。

供应链管理和价值链优化,是企业重要的商务管理活动。产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社会分工越细,供应链和价值链就越复杂,对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就越深刻。不论是借助供应链管理维护与上下游企业的长期协作,还是借助价值链管理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目的都是在持续发展的产业环境中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在推动产业发展进程中谋取最佳的经营收益。

信息化能够促进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同步优化,使企业有可能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提高经营收益,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要促进供应链和价值链优化,就要注重高效汇聚涉及产业发展的海量信息,不断挖掘涉及产业模式的创新知识,提高供应链和价值链管理的知识化程度,避免把供应链和价值链管理局限于事务处理。

第三,提高企业生产和服务过程自动化水平。

透过企业自身的生产和服务作业,及时足量提交优质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社会价值的主要体现,也是企业赖以完成交易活动的重要支撑。

为适应电子商务全过程自动化交易活动的需要,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和服务作业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为支持供应链管理和价值链优化,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和服务过程的知识化程度;为满足动态资源配置和柔性作业排程的需求,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和服务作业过程的智能化程度。

可见,工业过程自动化与商务机制信息化间有一种必然联系,生产和服务作业过程自动化水平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提高生产和服务作业过程自动化水平时,必须把节约能源、节省资源、降低排放、提高效率作为基本约束指标,把与信息化商务机制紧密耦合作为效益贡献指标。

第四,借助高效业务协同增强企业资源配置能力。

资源配置是企业运作中最为复杂的经营活动,资源配置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构成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企业节能降耗和提高效益。资源配置是以价值为中心、以调节成本收益为目的展开的,对资源价值的准确估算是资源配置、成本核算及产品定价的主要依据。

中央企业在实施ERP等服务于优化资源配置的信息系统时,要高度重视资源价值分析的精细度和标准化程度;要重视区分劳动价值、知识价值和创新价值,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既能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效益,又有利于建设学习型企业,更重要的是能够激活企业内部的创新动力;要重视把价值属性渗透到每一道作业工序,并制定工序价值的标准体系,以支持作业成本核算精细化和定制产品定价即时性;要重视增强信息系统支持业务协同的能力,借助高效业务协同支持即时精细的资源价值核算,支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第五,借助知识发现增强企业产品创新能力。

在开放市场环境下,产品创新是企业刺激市场消费需求、开拓利益增长空间、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产品创新能力是企业最重要的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品创新往往是通过汇聚大量现有资源、产品和服务信息,从中发现可重构的结构属性、效用属性和交易属性,集成产生新的产品或服务形态。这个过程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发现过程。

中央企业应搭建知识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开放网络环境中涉及产品属性的海量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和知识挖掘,提高知识发现效率,增强企业产品创新能力。

第六,借助信息资源聚合增强企业市场博弈能力。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企业必须增强面向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博弈能力。企业竞争力差异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市场利益格局通常表现为企业竞争力差异下的动态均衡,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博弈结果只取决于竞争力差异。相反,每次市场博弈形成的利益格局都无法与竞争力差异状态完全吻合,这是因为“信息”在市场博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博弈各方有效信息占有量会最终修正利益格局。中央企业应该搭建信息资源聚合平台,从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形成应对市场博弈的科学决策。

我想强调,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还要高度重视业务应用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合理规划配置信息网络系统对业务应用的支持能力。为此,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统一的信息系统规划与自主的业务需求变化之间的关系,以确保物理信息系统在自身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能够自动适应复杂的业务需求变化。

二是处理好集约化业务应用系统与开放式专业信息服务之间的关系,以确保集约化业务应用系统中所包含的复杂业务应用逻辑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维护性。

三是海量的信息资源聚合与高效的知识发现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把海量信息资源聚合的非结构化内容信息,转化为高效知识发现可利用的结构化数据信息。

企业信息化范文4

企业信息化模式也就是企业采纳何种信息化软件系统以及如何采用,也指代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历程中选取的技术型态及管理模式的行进轨迹[12]。企业信息化模式包括传统信息化模式与网络时代的信息化模式,前者包括购买模式、购买+开发模式、定制化设计模式、外包软件模式,后者包括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云计算模式。企业可以选择以上的某一种适合企业的单一模式,也可以整合多种信息化模式,选择多种模式结合的复合模式。(1)购买模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项目的过程中,采用的软件全部是从市场上采购的商品软件及基于其上的二次开发,并未进行独立研制。专业的商品软件供应商向企业提供商品化的通用软件,并且为客户企业派驻以咨询顾问为主体的项目小组,主导信息化项目的全程实施。(2)购买+开发模式。由企业内部团队为主导根据自身需求、条件,选择外部的合作资源完成信息化的具体实施。(3)定制化设计模式。充分调研并考虑企业业务情境及复杂需求意愿,除了成本会计等范式性模块,排除现成的商品软件简单上线之快餐式方案,为企业专门订做最为适宜的信息化软件平台。(4)信息化服务成套外包模式。在战略规划层面上,企业利用更为广泛的外部服务商的专有技术、人才要素及服务网络等,以高效替换并解放企业自身的员工,在企业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的基础环境下,提供企业层面的流程优化运作、业务支撑及系统维护等各类信息化实践服务。(5)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ASP)模式。规模较小企业借助网络租赁应用服务商服务器上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企业管理计算服务的一种管理信息化运作模式。该模式的实现环境是网络化的,无论服务交割还是客户享有。(6)云计算模式。在Internet环境下的高级运算制式,分解海量计算到分布式网络中,企业及数据中心以Internet为载体,信息化需求驱动企业适度调用云端个人电脑PC及存储资源[13-14]。

1.1企业信息化模式选择主要影响因素

提炼出影响信息化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见图2。(1)信息化需求。企业的信息化模式选择应以需求为先导,这要在企业内部从高层、中层到基层都达成共识,各层面都应提出清晰化需求,涉及各种业务的信息化需求、合理化建议、信息管理系统模块化使用需求等。以避免模式选择的混乱及盲目。(2)竞争因素、供应商能力及内部现实条件的联合作用。企业的竞争定位、绩效及其战略意图决定其信息化模式的抉择以及信息化水平。当信息化供应商能力缺乏,企业满意的信息化软件缺失,或者信息化外包商胜任力不足,企业只好独立开发所需的信息化产品。随着供应商能力增强,购买模式及外包通过外部力量解决信息化的模式,其便捷性及经济性更受青睐。企业信息化过程的每个重要时点的信息化模式都承载于当时企业的内部资源条件以及以往成功模式,不可盲目追新或好高骛远,否则会事倍功半[15]。总之,适宜的信息化模式必须全盘考虑外部竞争及供应商因素、内部现实条件动态选取,尽量在选定模式中达到内外匹配的理想效果,见图3。(3)生产类型。根据产品性质、生产工艺、批量和品种的差异,能划分出各种生产类型,其生产经营方式会影响信息化模式的选择,见表1.减少库存成本的生产方式对网络化运作的依赖性较高,并行工程符合其低成本运作的战术要求,因此成本下浮空间较大的外购、外包及网络时代信息化模式自然适宜于这类企业。大规模定制(MassCustomization,简称MC)为了满足海量个体客户的需求,对标准件实施个性化组装而产出定制化产品及服务,定制化设计模式也就受到MC企业的欢迎。(4)规模及治理结构。不同规模的企业,其治理结构不同,信息化软件体系的整合性、功效、落地复杂性也都有很大差别。通常,随着规模增大,信息量不断膨胀,业务流程及治理结构会更加复杂,对信息化软件的能效就提出更高要求,软件系统落地的复杂性也被非线性地加大[16]。因此,软件能支持的规模成为系统选型的重要因素,见表2。(5)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差别较大,信息化需求发生动态变化,模式也不能自始至终拘泥于单一类型[17]。初创期因业务的多变性、问题多发性及环境的模糊性,应选择投入较小的网络时代诸多模式或外购小型软件,信息化应用可尝试在若干单元或部门层面,从而规避信息通信技术高额投资的不确定性巨大风险;成长期就能考虑引入ERP等大中型成熟软件、定制设计或对通用软件实施二次开发,用以规范管理流程及行为,增强管理能力,提效降耗,维持并增强企业竞争力及业务垄断势力;当业务或市场出现衰退迹象时,企业被迫选择撤退战略,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信息化投资应更加谨慎或逐渐地适度缩减,此时ASP的租赁模式更为恰当,通过有节制的信息化服务租赁开支,改善进销存链条中薄弱节点的运作绩效,确保供应链关联部门层面的信息化应用效益,这一阶段尤其要追求满意的投资回报率[18]。(6)总体拥有成本(TotalCostofOwnership,简称TCO)分析。可用以下方法估计信息化软件的TCO:首先,粗略估算TCO;其次,确定成本归类标准;接着,从显性及隐性两个方面搜集成本信息;第四步,审核成本信息的真实性;第五步,对各种实际成本归入不同类型;第六步,检验数据效度;第七步,进行数理建模并分析成本;第八步,评价计算结果;最后,生成TCO报告,支持信息化项目决策,建立最低TCO的信息化实现模式。

1.2多维度视角下的企业信息化模式选择

评判信息化模式往往考虑若干关键参数,如TCO、项目周期、柔性、延展性、维护及升级难度、运行风险、定制化程度、信息保密级别、信息化质量标准、适用的经营规模等[19],几种信息化模式各有优劣势、特点与适应对象[20],见表3.购买模式的优势是企业可以充分借鉴和利用系统中包含的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项目实施后效果明显,但仅适用于管理基础好、流程运作规范的企业;购买+开发模式的优势是既能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又能尽量保持企业特有的业务运作特色,企业变革较小,项目容易实施成功,但只适用于具有独特业务流程优势的企业或者流程复杂而不能在市场上找到满足需求的商品软件的企业;ASP模式的优势是投资少、实施迅速、见效快,适用于大部分企业,但对于具有一定信息化基础且信息化要求较高的中型企业,采用ASP模式有较大局限性。企业信息化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必须以动态变革的眼光审视其模式;行业环境、生产类型、规模、组织性质或生命周期阶段性异质的企业,其信息化目标及重点需求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复制别的企业的信息化的成功模式。另外,信息通信技术和管理实践的进步,也促使企业信息化模式更新换代。

1.3三方互动共赢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创新

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软件是企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软件商作为信息化供应商,其实战经验、开发水准、商誉、服务能力都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可能。只有得到实力强的信息化软件商的鼎力协助,企业信息化所需的信息通信技术、硬件基础、信息内容及服务才有保障,信息化工程的效用才能彰显出来。对于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化提供商不仅要重视为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化软硬件,还要重视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培训服务,方能比同行更懂得如何满足客户企业对信息化项目的全方位复杂需求[21]。致力于深度信息化的企业可结合定制开发模式与购买模式这两种主流模式的优点,重视管理咨询公司作为第三服务方的作用,形成一种全新的企业信息化复合模式———三方互动共赢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如图4。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及其衍生工具的突破性进步,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实时运维等新兴的信息化咨询及诊断服务在市场上一枝独秀,管理咨询商成为企业信息化道路上的关键角色,它在改良内部管理机制、提升企业活力、优化外部产业环境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化的良性发展渴求专业化的第三服务方,发挥其对企业与ASP进行组织及调和的作用,协助企业完成信息化可研分析、一揽子规划、招标评标、监理仲裁、价值评估、审核验收等一连串信息化项目作业,确保实现企业在项目投资上的预期收益,并提高企业信息化投资成功率[22]。

2相关对策建议

2.1政府支持

政策因素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政府通过宏观战略引导及持续财政投入加快建设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为企业信息化落地提供了完善的物质基础及健全的网络环境。而且,政府为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及扩散制定的强力振兴政策及宽松法律法规会促进信息化在企业群中的广泛应用。3.1.1促进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良性成长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就是囊括人才、技术、信息、过程及实践等,实现组织信息与组织架构之间交互影响、彼此促进、有机联系的集合体,也指大量信息化运作实体机构相互影响并且共同发展的产业环境,包括上游通信制造商、软件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商、ASP、中游咨询公司、中介组织、外包商、下端客户企业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等等。运营商与软件商将软件资源出租给ASP、集成商或外包商,ASP与集成商等企业又将租用的信息技术平台资源、软件资源与增值服务整合之后销售给客户企业,为企业上线信息化项目,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中的各类企业都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管控,如图5所示。要想加快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单纯增加软件商、运营商和外包商数量、扶持弱小企业等方式还不够,政府主管部门需要整体思考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建设,出台相关措施,对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各个主体企业加强组织协调与政策支持,不仅对基础运营商、软件商、集成商,而且更要加强对中游集成商、ASP等增值服务企业以及下游中小型客户企业的引导与支持,保障企业信息化有效、平稳、快速发展[23]。在国内企业信息化实践中,以ASP为代表的增值服务企业这一环节明显薄弱。而这一薄弱环节又会影响整个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政府主管部门应采取政策倾斜,限制上游运营商、软件商跨界经营行为,有助于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各环节的均衡成长。除了扶持政策,政府还应尽可能放宽准入资质,拓宽信息化服务类企业的经营申请条件,允许更多的企业经营企业信息化服务业务,保证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各环节能够形成切实有效的竞争态势。3.1.2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倾斜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在我国企业总数中占绝对优势,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全国企业总体信息化发展演化进程,然而,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融合方面的人力资源和资本投入量严重不足。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政府主导,惠及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扶政策及攻坚克难的务实举措,加强专属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政策倾斜力度,包括优惠政策(除资金以外,还包括财政、税收、土地、人才、技术、招商等)、网络平台建设、宣传推广等,切实降低中小企业在参与信息化进程中的非必要开支,激励更多有胆识、有前途的中小型企业积极投身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创新中,通过政策杠杆使这些企业真正响应及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3.1.3扶持信息化起步晚、水平低的企业我国当前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实现企业高度信息化的目标,不但要培育和支持信息化水平高、较早成功建设信息系统的一流优秀企业或行业领导者,更应该重视信息化起步晚、水平低的企业,着力引导它们向高级信息化应用阶段迈进,帮助它们扫清信息化创新障碍、克服困难,确保信息化应用的普遍化、均衡化。政府应选取部分优秀的信息化建设企业,构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交流渠道及平台,邀请知名咨询专家为落伍企业的信息化提供诊断指导,引领这些企业选择最优的信息化模式并走上信息化创新捷径,使其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从而切实缩小信息化应用的鸿沟。

2.2对企业的建议

坚持效益的前提下,企业信息化实施应在经济、技术、整体规划和企业自身改革四个方面采取相应策略,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企业通过对自身信息化阶段的判断,有针对性地建设信息化,选择重点领域、内容及策略,重点关注信息通信技术部门组建及运行、信息化培训及信息化建设计划三项重要工作。企业还务必紧抓信息化项目的过程管理。其一,重视中高层领导的支持;多渠道学习信息化知识与经验;重视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性建设。其二,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前的相关策略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相关策略。

3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范文5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因特网信息相对繁杂,因为其开放性,所以极易引发恶意利用等问题。而黑客入侵就位居其中之列,黑客们往往会钻网络漏洞的空隙,趁虚而入,进而窃取密码等相关隐私信息或加以破坏,最严重情况下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外部攻击致使安全隐患频发。除了外部黑客恶意破坏,企业员工结合各种办法同外界相互勾结,致使企业受损现象也是时有发生的。企业员工素质及能力存在不均衡现象,有较为优秀的,当然也有些鱼目混珠的,致使理念上产生偏差,比如像导致信息出现格式化、主要数据丢失、无用信息铺天盖地等状况。部分拥有技术能力员工,能够对指定应用程序进行修改,让该类程序特定时间内运行致使企业大批私密信息外泄,为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还有些如入无人之境像走绿灯一样随便进入信息内部系统,并且对计算机运行实行监控,这种行为是比较恶劣还有严重的。企业内部员工,只有少部分对网络系统拥有合法访问权,除此以外我们国家大部分企业使用的网络软硬件都是结合专有企业产品,这样就导致部分厂商对计算机的网络访问是具有合法权限的,另外警察与部分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对企业信息访问也是合法的。

2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信息条件下,计算机的网络安全相关问题大多集中在计算机软件开发途中。软件本身存在漏洞对信息安全构成威胁可以说是最大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对使用软件加大注意力。应用网络的时候,信息传输不会因为网络故障而终止,但因为网络功能基础就是计算机相关系统软件使用,因为系统本身问题致使该部分漏洞成为攻击者违法犯罪的可乘之机。除了软件本身与网络本身问题,相关管理人员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信息化建设途中结合大型软件的使用,对使用者在依照说明对软件进行使用的时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软件升级也是提升信息安全不错的选择。使用的时候,应当将密码及用户名保存视为重点关注事项,不应当选择设备本身默认密码及用户名。

3信息安全保障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对于信息安全同企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意识一定要树立起来。我们不妨进行一下联想,假使企业重要信息被盗取亦或是出现外泄情况,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企业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安全意识的培养,只有意识和理念树立起来,后续工作开展才可以更加便利。(1)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计算机网络设备是计算机的网络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定期对设备安全性进行检查,是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前提。设备安全得以维护了,网络的传输介质就得以维护了,经常使用相应软件对端口进行维护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必要工作。(2)设置防火墙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防火墙是保护网络安全中一项形而有效的举措。当黑客入侵时,防火墙就起到积极屏障与杜绝的作用。防火墙位于网络连接处,它对网络连接起到了控制作用,并对外部的非法用户加以限制与阻拦,保护内部资源不受侵害,对数据传输也起到干涉作用。防火墙相当于一层网络保护膜,它可以对盗窃与破坏活动加以阻挠。防火墙具有非常强的防范作用,它可以积极阻拦外界的进攻和渗透,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是网络的保镖。(3)强化企业管理工作结合信息安全种类与等级想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并且提前想出多种安全事故应对构想。但凡有信息安全的危机发生的时候,企业要快速组织应急小组,结合危机管理预案及处理步骤,对危机进行处理,切记不要慌张,要冷静沉思,积极灵活应对,避免操作不当而使事态变得更为严重无可挽回。除此以外,对于信息安全相关知识做相关教育和培训的工作,综合提升工作人员危机处理能力也是极其有必要的。(4)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及能力信息安全可以看成是一项整体的、系统化的工程,信息安全要靠信息化建设当中,结合系统面对的整体威胁,攻击,漏洞等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人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只有拥有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管理班子,才可以于日常管理当中对各项工作操作的更为专业化,假使有问题产生的话,也可以第一时间想出专业应对方法及策略,对于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可以说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的。

4结语

企业信息化范文6

一、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以及伴随发生的管理活动,因此企业信息化的目的首先在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即通过电子和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测量和控制实现自动化,为此企业需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及其他自动控制技术,控制设计和生产过程,以减轻人们的劳动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信息化的另一个目标是实现计划、财务、人事、物资、办公等等方面的管理自动化,并通过Intranet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畅通,监控物流的整个过程,为此企业方面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近来成为热门话题的制造资源规划(MRP)、企业资源规划(ERP),基本上属于MIS的范畴,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则是MRPⅡ或ERP与CAD/CAM的组合,全方位考虑生产和管理,力图实现企业整体的自动化。但不管怎样,会计信息系统(AIS)都必然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二、对会计电算化的反思

1.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研究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囿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缺少管理功能。我国数百家会计软件公司虽然不少也在不断翻新版本或转换平台,但过多倾注心血的是形式上的新颖,并没有下太多功夫去提高财务和企业管理的水平。目前流通的会计核算软件大多属于业务信息系统的范畴,只能完成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不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财务管理功能。

2.我国绝大多数AIS未能成为企业MIS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也只以转帐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在内外子系统之间不能共享,信息不能通畅,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3.会计仍然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会计系统的开放性除了体现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之外,更应体现在会计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上。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既不能通过Internet网络向股东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更不能有选择地披露相关的人事、技术、设备以及股东所关心的其它信息。此外,普遍不能支持跨国集团的多国业务。

总而言之,国产会计软件设计思想起点较低,起步时仅考虑如何为财务部门服务,大多数停留在会计核算水平上。这种软件一般只适用于小型或部分中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初级管理,而大中型企业则应该走系统集成的路,全方位地开发完整的MIS,从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出发设计AIS。

三、企业信息化应该从会计电算化中受到启示

1.企业信息化需要重构企业全局共享数据库,即通过对企业财务、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等需求作全面分析,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数据模型。这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任务。系统集成不是程序的堆砌,也不能靠数据标准、传递接口或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实现。信息系统要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或不同管理层次的联系、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为基础。

2.企业信息化需要一个繁荣的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尤其要立足国内,开发适合我国文化和习惯的MRP或ERP系统。不能否认,国外MRP或ERP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也基本上适用于我国企业。

3.要重视发展行业性管理软件。我们知道企业有千千万万,它们经营业务范围和管理模式是千差万别的,不能指望用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所以像远方、广之旅这样一些行业性会计软件往往更受到相关行业的欢迎。同样我们应该提倡分别设计适合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金融以及其他服务性企业的M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