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民培育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素质农民培育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素质农民培育总结

高素质农民培育总结范文1

关键词: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建议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农民的各项要求也在提高,同时,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庞大而艰巨的工程,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合作,共同来完成。在整个工作中,必须找准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添措施,努力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突破。

1长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

近年来,全县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严格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通过两年的努力,共举办新型职业培训12期,在农村农业各领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68人,使之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促进劳动者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

2长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实际在家人员主要是老、妇、幼,有一定文化素质、相对有点经济头脑的人都选择外出务工挣钱,不愿意选择在家从事风险高、效益低、劳动强度大的农业生产,达不到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的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求同一个培训对象不能在3a内重复参加培训,哪怕是不同科目不同类别的培训,否则在新型职业农民系统平台无法录入,导致农民参与培训和掌握技能的单一性。对新型职业农民及其从事的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大,申报难度大,激励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所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名额和经费由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统一下达和配给,地方政府投入能力有限,导致培训的面不广,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除了理论知识以外,也很注重现场教学和实际操作,因此种植业培训时间基本选择在生产季节,这样可以让学员更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但学员又不愿意在这期间参加培训,因为正是生产上需要管理和劳动力的时候,一旦离开会给自己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所以组织培训有难度。

3长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建议

3.1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选拔机制

确定高学历回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进行先培训先引导,形成领军队伍,引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有意识的引导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管理技能的人员加入职业农民队伍。

3.2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

充分发挥县农业局、农广校以及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统筹协调好与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等公益性教育培训资源的合作,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县内培训与外出考察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产业培训相配套的方式,对纳入培训计划的人员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选择部分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到农业高校和先进产业基地实地学习培训,提升培养质量。

3.3建立系统化的培训机制

“联合辐射”。即联合农业、畜牧、林业等涉农部门建立互通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县内规模农业产业基地,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校村互建”即培训机构与产业集中发展村联合成立生产实训基地,带动学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中心依托”即成立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以培训基地、示范基地为中心平台,将培训内容制作成电子教育课程,实现新型职业农民跨时间、跨地域培育。“跟踪问效”即开展后期跟踪走访,检验学习效果,及时跟进技术指导,搜集合理化建议意见,总结存在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薄弱环节,完善培育方式方法。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建设培训基地,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在上级下达的培训资金基础上地方政府配套一定的产业发展资金,列入财政专项和农业发展基金项目,并逐年增长。

3.4建立健全政策扶持机制

对新型职业农民从事规模种养产业,且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采取“先缴后补、减免补助”的方式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资金。对高校毕业生新办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牧场1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职业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对积极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一定标准的补贴,以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素质农民培育总结范文2

1 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面科技支撑

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科技工作,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全面加强农村科技创新。一方面应从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中筛选科研课题,进一步加强农村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实现科技与农村发展的高位嫁接;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推动农村科技发展重心的下移,切实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实现科技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结合。

2 引导科技植入农村经济,培育农村新兴产业

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突破农产品加工关键共性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以星火富民科技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科技扶贫等的实施为主要平台,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面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空间,以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为重点,以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为切入点,培育农村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农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科技开发,培育一批农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产业。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加强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转化,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入实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以“一县一业、一镇一品”为方向,培育一批农村资源型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生产经营的专业化。优选一批具有相对特色、处在发展期和有一定发展前景及带动作用的产业,支持其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带动一批农村资源型特色产业的发育和发展。以引导企业成为农村科技创新的主体为方向,拓展投入渠道,落实扶持政策,建立技术平台,大力培育农村科技型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带动能力。

3 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优化农村科技发展环境

遵循面向产业化、模式多元化、服务专业化、组织网络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村科技服务有效机制,进一步促进农村科技推广服务重心下移,推动科技进村入户,着力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引导农村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为科技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加大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特派员工作和创业的环境,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发展的支持,动员科技人员深入县、乡以下区域,通过“专家+农户”、“专家+企业、协会或中介+农户”等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及时总结各地在创新农村科技服务机制方面的新经验、新模式,如科技传播站模式、科技合作社模式等,并予以适时引导。发展农技110等信息服务模式,健全基层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农村信息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面向搭建知识进村入户的信息平台,把用户终端拓展到农民,加速城乡信息资源的融通,解决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设科技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促进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信息联盟和信息共享服务机制,制定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设标准规范,开展农村科技成果信息的标准化收集、数字化表达及整合加工、数据库和网络平台的建设,推进共享服务试点示范、建立健全科技信息服务系统。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区域成果转化中心等为重点,培育一批农村科技服务中介。在规范的基础上,引导支持一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使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健康发展。发展好面向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等多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加强对基层的科技服务与示范。重点依托农业院校和省级农科院,鼓励其与地方党委政府联合,针对地方实际,优选若干产业,动员科技智力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制与农民和农村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为农民和农村企业服务。

高素质农民培育总结范文3

    为此学校提出农机普及技术进村组、农机实用技术进镇村、农机知识更新培训到市校、继续教育到省市的培训思路。(1)因地制宜,普及农机知识。针对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种植随意性大,把种田当副业搞,对新技术、新知识认识度不高的现状,学校加大信息宣传力度,送教进村组,让农民了解农机主推技术,合理使用农机。(2)突出重点,培训农机技术。对有初中文化、年龄50岁以下的农机手、种田大户、农机合作社成员,让他们参加阳光工程、获证奖补等培训班,学习农机集成技术。近三年全市共有2320人经过培训取得初、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成为新型职业农机手。让持有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到省里参加培训学习,近三年共有39人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复合型农机人才。(3)以赛促练,提升技能水平。农机技能竞赛结果代表本地区技能培训质量,也反映职业农机手的水平。在省、市农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该市1名选手荣获“江苏省农机系统技能标兵”“扬州市劳动模范”称号;在扬州市2012年“全球通杯”农机行业技能竞赛中,该市4名技能选手取得“全能第三,3个单项第一”的好成绩。

    2存在的不足

    高邮是农业大市,农作物种植模式多,近三年,在本地区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三多三少”的现象:参加培训的农民多,自愿参加技能鉴定的农民少;从事单一农业生产的农民多,从事规模种植的农民少;掌握简单农机技术的农民多,掌握复杂农机技术的农民少。培育职业农机手的道路还很长。原因如下:(1)农民学历不高。农民实用技术是建立在科学有序的基础上,是收获、耕作、栽插、植保等环节机械化技术的综合运用。大部分参加培训的学员不是年龄偏大,就是学历不高,又不长期坚持参加学习,农业机械的使用率不高,收入不稳定。(2)种植效益不高。受田块、种植模式等因素制约,种植效益不高,导致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不愿种田,老人和妇女成为种田的主体,先进的农机技术推广成效不明显。(3)培训机制不灵活。很多参加培训的农机手缺乏长期学习热情,技能操作考试还可以,遇到理论考试就“头痛”。所以,参加培训的农民多,成为职业农机手的不多。

高素质农民培育总结范文4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新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07-1

近年来为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农民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为进一步总结取得的成绩,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加快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对当前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的新形势及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促进农民培训向更高效、更实用、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1 农民教育培训的历史前景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农机、新种子层出不穷,但新技术、新科技的应用和发展不是那么的简单,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农民素质不高,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素质不高,这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造成的,我国底子薄,人口多,农民受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方面。

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可以竞争过技术尚不发达的国家,这是个国家竞争力问题,

现在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消费大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之道还是依靠先进技术,发展先进农业,过去那种落后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无法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所以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从农民培训上找出路,不但要工厂生产出新农机、新种子,还要农业培训机构培训出新农民,高素质农民,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让新农民掌握新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生产中存在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重视农业设施设备投入,轻视农民培训投入,造成先进的农业设备技术与农民的素质能力难以衔接。在农民意识中也普遍存在同样的问题,看重农业设备建设,轻视学习,轻视农业培训,这些问题都是在新形势下普遍出现的问题。

2 如何促进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

当前农业发展已从已计划为导向发展到以市场为导向,市场经济有其配置资源的先天优势,但也有其弊端。市场经济的风险性对农民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八十年代左右,农民市场意识较弱,抗风险意识教差,很多农民还沉溺在计划经济甚至自然经济的思想中,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其生产影响很大,在计划经济时代,高产量就是大丰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丰收并不等于大增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民文化素质较差,外界信息比较闭塞,单户的生产模式就如同闭门造车,只知道埋头苦干,不考虑供求关系,从现实角度讲农民也很难既抓生产又考察市场行情,所以很难预知供求关系,比如今年韭菜价格上涨,第二年大批农民盲目的都去种植韭菜,造成韭菜供过去求,出现韭菜价格大幅下降,农民挣不到钱,甚至还要赔钱。

要解决好新形势下出现的这一新问题,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专业合作社是在当前新形势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很好的方案。引导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培训工作来说,就是要在农民培训中增加对农业合作社的讲解,告诉农民什么是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的好处在哪里,引导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社来达到增收的目的,要向农民讲解参加专业合作社应注意的问题。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组织,可以协调社内各种资源,相对于一家一户的模式,其合作性具有生产中的很大优势。还可以起到社会化分工的作用。第二是在农民培训工作中增加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改变农民过去的思维模式,解释现在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原因,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风险,但也有很多规避风险的方式,比如农业保险,农机互助保险,这些都是在农业生产中规避风险的很好的方式,总之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解决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下大力气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

3 总结

当前新形势下,农民培训也出现了很多自身特点,首先农民培训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不能理论性太强,脱离现实生活,要在培训中抓住重点,在与农民密切相关的生产领域加大培训力度,了解农民农业技术知识的现状及农民所需要的知识,总结农民教育的规律,抓出培训服务生产这一主线,根据农民的自身要求规划学习方案。其次农民培训要处理好生产和教学的关系,农民的生产生活是第一性的,所以农民教学要走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培训的目的还是实践,培训的作用还在于生产生活,培训要服务于生产,不能影响农民的生产,培训的内容要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这也是当前农民培训工作的新特点。

高素质农民培育总结范文5

关键词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成效;问题;发展措施;山西运城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388-01。

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对发展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城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提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农村产业发展思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运城市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具备得天独厚的土地、生产、品质、规模、生态优势,在“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特色产品的培育,有效提升了产业优势,品牌效应初步显现,高效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经营活力增强。

1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成效

1.1 形成主导产业发展格局

山西省第一批“一县一业”基地县中,运城市共有7个县,分别为新绛、夏县的蔬菜基地县,永济的禽业基地县,芮城、万荣、平陆、临猗的苹果基地县。

1.2 绘制产业带、产业区蓝图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程是“十二五”时期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切入点和主抓手。运城市把这一工程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十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建设形成六大特色板块:一是以苹果为主的13.3万hm2高效水果产业板块;二是播种面积10.0万hm2,以设施高效为主要特色的优质高效蔬菜产业板块;三是5.3万hm2优质棉产业板块;四是11.3万hm2以红枣、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板块;五是以牛猪鸡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产业板块;六是2.1万hm2中药材、蚕桑产业板块。

1.3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通过合作与服务,统一流转土地,实现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

1.4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通过推进现代农业及“一村一品”建设,运城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较快发展。龙头企业渗透到运城市农业产业的各个方面,通过资本扩张、技术创新和运行机制的完善。不仅使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增加,而且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1.5 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一村一品”发展,第一产业稳定提升,第二、三产业异军突起,农民收入增加幅度较高。据统计部门预计。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约5486元,较上年增加801.3元,同比增长17.1%。其中,以种养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收入占1/2左右。由此可见,发展种养业的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2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存在的问题

2.1 宣传力度不大。认识不到位

部分干部群众对“一村一品”的科学内涵缺乏正确、全面的理解,自主自立、锐意创新的理念不强,没有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认识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未能形成齐抓共建的共识,缺乏发展“一村一品”的浓厚氛围与整体合力。

2.2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目前,运城市虽然有一定数量科技含量较高的龙头企业,但对农户的示范带动能力不强,一些加工和销售企业与农户、基地连接不够紧密,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订单农业还没有形成,导致农业产业化开发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没有实现产销对接,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低。

2.3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经营管理水平落后

随着近年来劳务经济的发展,运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特别是大量农业技术骨干劳动力的输出,形成了农业生产技术断裂层。留守农村从事生产的多数人员文化素质低,传统务农观念浓厚,农业生产粗放,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有一定的难度。

3 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建议

3.1 加强科技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一村一品”工程一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高标准定位于现代农业。因此,在农业生产、农产品研发、加工贮运及市场销售各个环节都要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实现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生产。

3.2 典型示范并宣传,建立“一村一品”发展舆论引导体系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围绕区域农业生产、涉农服务和非农产业发展,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和专业区域。及时总结推广“一村一品”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利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大对“一村一品”典型的宣传力度。

3.3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积极实施政策资金扶持

首先,应积极搞好“电子农务”等信息服务。加强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在第一时伺将信息传递给农户,使农民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同时利用网络、媒体等宣传途径,多渠道、深层次、多方位推介农产品,促进市场开发。其次,整合各级下达到运城市的支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引导各涉农项目向“一村一品”建设集中。

高素质农民培育总结范文6

一、结合妇女工作实际,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为做好新时期的妇女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全镇妇女组织要按照镇党委和上级妇联的有关部署,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进一步推动全镇妇女干部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在广大妇女群众中再兴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要坚持用党的十七大精神统领妇女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谋求工作实效,做到贴近妇女、贴近农村、贴近实际,不断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

二、动员广大妇女发挥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半天边”作用

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新作为。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农村“双学双比”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总结成绩,推广经验,深化妇女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引领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女农民,带领妇女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增收致富和促进农村和和谐稳定方面做出新的成绩。要积极引导农村妇女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同时要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联合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技服务站等单位为农村“双学双比”女能手提供小额信贷,帮扶好农村妇女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不不断加强“巾帼示范村”建设,推动纳入全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范畴,建设农村和谐家园。

2、在促进妇女创业就业上有新用为。各村妇代会要建立一个“双学双比”示范基地,树立致富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重点扶持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竞争力强、示范带动面广的“妇”字号基地,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创业。大力扶持农村妇女在家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业,积极鼓励富余女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广大妇女早日踏上“离乡不离土”、“务农又做工”的创业路,带领家人和邻里共同致富。

3、在倡导妇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上有新作为。要在广大农村开展“绿色生态环保行动”,倡导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广泛动员广大农村妇女参与沼气建设,举办农家乐“等新型绿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三八绿色工程”,鼓励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承包林地,实现增收致富;开展“节能减排进家庭行动”,组织妇女做好家庭节能,倡导节约小能源,积累大资源、减少小排放、避免大污染,共护绿水青山。

4、在加强妇女教育培训,提高妇女整体素质上有所作为。各村妇代会要围绕“一人一技”的目标要求,结合妇女自身特点,与乡镇农技站联合对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实用技术和经营知识等进行集中培训,积极引导妇女自学成才,勇于创业,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妇女队伍。

三、建设和谐平安,进一步发挥妇联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1、落实妇女维权工作。一要坚持源头维权,关注农民权益保障法、社会保险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省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起草和修订。二要参与执法监督,完善妇女儿童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妇女维权联席会建设,推进社会化维权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共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三要抓实妇联工作,倾听妇女呼声,反映妇女需求,促进解决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重大典型案件,不断提高工作实效,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