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阅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春秋阅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春秋阅读

春秋阅读范文1

春风化雨,不忘初心从教二十载

韩愈在《师说》中这样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古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民教师,走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也许他们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也许他们有更加锦绣的前程,但为了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他们甘为人梯,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默默付出自己的青春与汗水。

 

王士魁1964年出生于大连市,童年的生活并不富裕,但父母还是让他学习手风琴、钢琴等乐器,这段辛苦学习的经历也为他日后的音乐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也凭借着良好的声乐天赋和自身的刻苦努力,考入了大连师范学校。在大学这个广阔的天地里,王士魁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声乐知识,努力练习,很快成为同龄学生中的佼佼者。

 

毕业后,王士魁被分配到了一所小学做音乐老师,学生们都十分喜欢这个唱歌好听、拉琴也好听的老师,上课的时候表现十分积极,可那个时候,音乐课只是不重要的过场课。在学校教书的日子里,王士魁思考了很多,对艺术的追求和对音乐的热爱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退,最终他做了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放弃让人羡慕的稳定工作去考高等音乐学府。几经努力,王士魁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师从金铁霖教授。新起点,新高度,从这里王士魁正式开启了在音乐道路上的不懈追求。王士魁教授常常对人说:“成为金铁霖教授的学生,是我这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

 

从中国音乐学院硕士毕业后,王士魁选择了留校任教。多年来,王士魁教授兢兢业业地耕耘在教学一线,并多次在国内成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与专家课,先后出版《继承与借鉴》、《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实用教材》、《浅谈民族声乐训练中的若干方法问题》、《全球化与中国音乐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用哲学原理指导声乐教学》、《论个性化的声乐教学》、《论声乐表演人才的技能及素质培养》等一系列的论文及专著,为声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被评为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先进教师”,并多次被评为“北京市高等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同时,他还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声乐人才,其中近百人分别在“文华奖”大赛、“金钟奖”大赛、CCTV青歌赛、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金唱片声乐大奖赛等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奖,并活跃于国内外各种大型文艺演出及晚会活动中。

 

从大学讲师到副教授,最终成为知名的声乐教授,王士魁教授一步一步,不断耕耘,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踏实。而今,王士魁教授仍旧不忘初衷,在民族声乐的道路上,带领着自己的学生,踏踏实实地向更高层迈进。

 

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受益匪浅

很多新鲜的元素尚在萌芽状态,在初露端倪的时候都显得弱不禁风,它们需要一个相对宽容的环境才能够发展壮大起来。对待事物如此,对待学生更是如此,如何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习,并体会声乐学习的乐趣,一直是王士魁教授思考的问题。

 

王士魁教授给学生讲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讲故事,例如《西游记》、杠杆原理、不少的潮流词汇,都成了他课堂上的“常客”,这么做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建立一种学习声乐的状态,用这种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快乐学习,快速学习。例如,有一次他的一位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气总是叹不下来,他就借鉴了一个故事:唐僧带领徒弟西天取经,一路谈笑风生,里面喉咙状态最好的是猪八戒,因为猪八戒喊“猴哥猴哥”的时候喉咙是最好的。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紧张的情绪一下子就放松了,而且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学生们在嬉笑中便掌握了重要的歌唱要领。王士魁教授说,这种方式叫做启发式教学,在学生的实践中,有启才有发。王教授常常用小猫嗅鱼来比喻演唱哼鸣或鼻咽腔吸开的兴奋感觉。我们都知道小猫最爱吃鱼,而且它们的嗅觉非常敏锐。如果一只小猫闻到了不远处有咸鱼,一定会十分兴奋,然后调动全身的神经系统去寻找鱼,而这种状态恰好就是歌唱时所需要的全身积极兴奋的状态。

 

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王教授不断地尝试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在声乐教学上是不可能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手段和教法。但是在共性的审美上,你的教学方法,技术有没有达到一个标准,这是共性的。我们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地探讨,看看用什么手段会更好一些。大家都在研究启发式教学,但是要看谁的方法更通俗易懂。学生一天一天在进步,这就要求老师要科研,要进步。”

 

好好做人,好好学艺

在大连广播电视台的演播厅,王士魁教授的弟子们歌唱的一曲《感恩》,拉开了《中国音乐学院王士魁教授学生专场音乐会》的序幕:“感恩每一缕阳光/托起我希望/感恩父母给予我生命/感恩老师教会我成长……”学生们动情的演唱,感动了现场的很多人,这首歌不仅仅是送给王教授的礼物,更是唱出了学生们的心声。

 

王士魁教授在教学上的严格是出了名的,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他都一一过问,他麾下的每一个学生都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王教授曾说过:“每一个学生,我都要清楚他的问题点,做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不仅要帮他们改正现有的毛病,还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有一个很好的声音概念,有一个很流畅的作品演绎方式。”除了严格要求学生,王教授也不断地丰富自己,注重知识的更新,与时俱进。在他看来,如今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听”,而是更加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他们能够吸收和接纳很多的新思想,新事物,所以老师也要注重丰富自己,正如他自己说的“学生一天一天在进步,这就要求老师要科研,要进步”。

 

教学中的王士魁教授严厉而谨慎,但生活中的他却谦和幽默,总有着学者的谦逊和大师的微笑,与学生们亦师亦友。在他看来,这些来自大江南北的孩子,身上都带着他当年的影子,为了音乐梦想,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独自一人闯荡。因此,对每一个学生,王士魁教授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面对外向开朗的学生,他给出专业建议,无论是比赛还是演出,都给学生最优秀的指导;面对内向安静的学生,他积极的和学生沟通交流,让他们能够逐渐的活跃起来,适应新的环境。王士魁教授的付出,学生们都看在眼里,他们也用自己的成绩给出了最好的回报。

王士魁教授常常教导学生说:“要学艺先做人。”因此,他在挑选学生时,除了注重学生们的嗓音条件,更注重学生的人品性格,在他看来,歌曲是否唱得好听,关键在于能不能从内心深处打动人,而如何打动人,就需要演唱者首先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靠平时的累积和沉淀。学艺简单,学做人很难,因此王教授不仅仅注重对学生们在声乐学习上的培养,更是注重学生们良好人格品质的养成。

 

教书、育人,听起来是两个词,但在王士魁教授的心中,教书与育人密不可分,无论离开哪一个,人生的道路都不会完整。

春秋阅读范文2

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齐桓公称霸: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其称霸的背景、手段和活动教材中介绍的比较详细,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其称霸过程的分析,了解到诸侯争霸的实质认识到齐桓公称霸的根本原因是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诸侯称霸的历史作用:这是本课的落脚点,学好它对于后面历史学习作了铺垫。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作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从战争的性质看,"春秋无义战",其实质是奴隶主贵族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丁深重的灾难.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争霸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丁奴隶主集团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它客观上使华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些问题相对比较抽象,理论难度又比较大,而且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对于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析争霸战争的实质和结果,要明白这个问题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地位分析: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本课是这段大变革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以后要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本课,对于以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学习不利。

教法建议:

关于"春秋五霸"。教师应指导学生回忆上几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出夏、商、西周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并引导学生回答出三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先后是奴隶社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771年。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那么为什么要把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呢?从而导入新课。

关于"齐桓公称霸"。建议教师首先从诸侯争霸的背景讲起,出示有关西、东周的直接管辖的土地、人口、兵力、财力、物力等对比图。使学生通过对比明白,此时周王室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已经严重削弱,因而周王室与诸侯的关系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就是说,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这成为诸侯争霸的背景原因。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霸主--诸侯首领。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在这种情况下,诸侯纷起,先后出现了五位霸主,历史上称?quot;春秋五霸"。在讲到齐桓公称霸的条件和活动时,建议教师提问学生:假如你是一个诸侯国的国王,为了成为霸主,你会如何做呢?然后在学生答案中,找到相关内容,再让学生先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使学生明白齐桓公能够首先称霸,雄厚的实力、有利的条件,提供了可能性;任用人才和进行改革是根本原因。葵丘会盟是称霸的标志。

关于"诸侯争霸的历史作用"因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初一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建议教师以战争的后果为基点,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总结的方式。在讲授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由历史现象到历史实质的提炼过程。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教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在学生看对照表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估计学生能够说出表面原因,但是对深层次的原因概括不清,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

2、春秋五霸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3、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4、晋楚争霸

在阅读教材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晋楚争霸的关键之战是什么?晋文公称霸同齐桓公称霸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估计学生可以回答出城濮之战。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解释退避三舍这一成语的来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有什么相同之处”关键要让学生明白齐、晋之所以可以成为霸主,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国家的君主都进行了改革,使国家得以强壮。(吴越争霸: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

5、争霸战争的作用

教师提问:这么多争霸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战争的破坏性,但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恐怕回答的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春秋开始的时候诸侯国林立,由于争霸战争到春秋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这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

二、战国七雄

教师首先出示《战国形势土》边指图边向学生介绍战国七雄,建议教师按方位向学生介绍七个国家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在中间。教师再提问:请同学对照《春秋列国形势图》后指出,在七雄中哪些国家是春秋时就存在的,而哪些国家是战国时新出现的?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指出:其实除了新出现韩赵魏之外,此时的齐国也与春秋时期的齐国有所不同了,教师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件。

春秋阅读范文3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后来居上,独领。利用和发展青铜冶铸技术,楚人在春秋晚期就已开始冶炼并使用铁器。据考古资料,现已出土的东周铁器,大部分都是楚国的,楚人已经初步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和铸铁柔化等工艺。

历秦入汉,冶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当年楚国的冶铁基地宛(汉为南阳郡,即今河南南阳),成为西汉的铁器冶炼和生产基地之一。1959年——1960年,在南阳汉代冶炼遗址的三千平方米发掘区内,发现了熔铁炉七座、炒钢炉数座。考察表明,这一遗址既铸造铁器,又用生铁炒钢并锻制器具,使用时期由两汉延续到东汉晚期。故楚之地彭城(今江苏徐州),也是西汉铁官监守的铁器产地。楚国传统的冶铁技术,乃随着西汉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朝廷的重视而得以普及和提高。学者根据出土的楚国铁器和南阳汉代冶铁遗址的考察,对楚、汉冶铁情况作了探讨。

先秦的冶铁炼炉,尚未在楚地发现。可是,的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已发现了多座春秋战国时代的冶铜炼炉。这些炼炉都是竖炉。学者经研究和模拟试验后认为,这些炼炉的设计合理,性能较为优越,体现了当时冶炼的先进技术。现今发现的西汉冶铁炼炉,也都是与楚国冶铜炼炉相似的竖炉,只是建筑得更为高大、改造得热效率和料容量更大。“我国古代炼铁高炉是从炼铜高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铜绿山的春秋炼炉不仅代表了当时我国的炼铜技术,而且为战国以至秦汉炼铁技术的提高创立了良好的基础”。

楚国的铸铁柔化技术,可以将生铁处理成黑心和白心两种韧性铸铁,如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出土有韧性铸铁制成的六角形锄,长沙左家塘楚墓出土有黑心韧性铸铁制成的凹口锄,但毕竟处于起步阶段,也未能得以推广,故现今出土的楚国韧性铸铁的数量甚少。自西汉中期,冶铁业实行官营,朝廷为了提高铁制农具的使用寿命,着力推广和发展这种可以增加铁器的强度和韧性的技术,于是,铸铁柔化技术不仅发展到成熟阶段,而且普及为常规的工艺方法。

战国中期以后,楚国已能生产白口和灰口混合的麻口铁制品。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出土的战国中晚期铁锤,就是这类强度较高而耐磨性较强的制品。西汉前期,楚人掌握的这种冶铁技术,又发展成为能够生产低硅低碳的灰口铸铁工艺。在此基础上,汉人进而还发明了生产类似今日的球墨铸铁的工艺。

以低温还原的“块炼法”炼出熟铁,又进而对其反复加热和锻打以“百炼成钢”的技术,楚人在春秋晚期就已掌握了。江苏六台的春秋晚期楚墓出土有熟铁条,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楚墓出土有用熟铁锻打成的钢剑。这项技术,在汉代乃至后世,一直作为简便易行的传统而承袭下来并不断予以完善。

冶铁业规模巨大,冶铁作坊遍布全国,中国古代的炼铁炼钢技术在汉代大体完备和基本成熟,钢铁制品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汉代文化的突出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乃与楚人在冶铁技术上的贡献分不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南阳汉代冶铁遗址上发现了熔铁炉七座、炒钢炉数座,这里曾经是西汉时期的铁器冶炼基地之一。

B.楚国人的冶铁技术是在青铜冶铸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春秋时期便已出现,并且后来居上,独领。

C.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发现的冶钢炉已采用与西汉冶铁炼炉相似的竖炉,代表了当时我国的炼铜技术。

D.春秋时期楚国的炼铜技术促进了战国炼铁技术的提高,楚人甚至已经初步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和铸铁柔化等工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从生产生铁到将生铁处理成韧性铸铁,楚人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完成,但是将韧性铸铁全面推向生产、生活领域,则要到西汉时期了。

B.楚人的冶铁技术,直接推动了我国古代的炼铁、炼钢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了汉代,已基本成熟,冶铁规模巨大,冶铁作坊遍布全国。

C.早在春秋时期,楚国人便知道经过反复加热和锻打,可以将熟铁炼成钢,这是“块炼法”的进一步发展,并作为一项传统传承下来。

D.在众多楚人冶铁工艺中,球墨铸铁工艺无疑水平,而低硅低碳灰口铸铁工艺其次,麻口铁制品工艺则相对水平最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铸铁柔化技术就可以增加铁器的强度和韧性,从而普遍提高了人们使用的铁制农具的寿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楚国冶铜炼炉建造水平高超,与后来的汉代冶铁炼炉相比,虽说热效率偏低,料容量偏小,但是这也足以证明当时楚国冶铜技术的先进。

春秋阅读范文4

【关键词】 体验经济;旅游开发;主题乐园

引言

旅游业已然成为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而随着被称为第四种经济形态的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旅游消费呈现出情感和个性需求上升,旅游消费者体现出自主参与和文化意识增强的特点。面对体验经济时代的新型旅游消费,旅游业应努力创新,开发体验式旅游产品,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而常州春秋淹城乐园就是将仿古文化、主题公园与体验旅游相结合,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一、体验经济与旅游

1、体验经济的内涵

《体验经济》一书的作者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指出体验经济的内涵:“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并且说:“通常企业只有三种经济提供物:产品、商品或服务。体验是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应该拥有的第四种提供物。产品是从自然界开发出来可以交换的材料;商品是市场标准化生产销售的有形产品;服务是为特定顾客所演示的无形活动;体验则是使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换而言之,当体验显出其独特价值,并且能让消费者为这种记忆付费时,“体验经济”也就自然到来。

2、旅游的体验化

旅游其本质上就是一种体验活动。在旅游活动中,游客需求的不是物质结果,而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经历或者感受。游客投入时间和费用是为了“换取一次旅游经历”,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参观某一个旅游景观。因此,获取旅游体验是游客的根本追求,旅游投资者提供的景区产品,是为了满足游客体验服务的。只有游客在景区获得了难忘的经历,投资的旅游设施、服务项目才能实现其价值。

旅游体验的核心在于参与。游客是旅游产品的消费者和创新者,旅游经历就是游客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旅游体验是综合体验,旅游产品是一个由众多因素综合而成的产品。主要包含食、宿、行、游、购、娱等六要素。游客与各要素的接触产生各种不同的体验内容。然而,各种不同的体验效果对最终体验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对各项体验的期望值也不相同,这些体验对游客的重要性也有差异。

3、仿古旅游的特点

仿古旅游是通过一定仿古建筑或仿古景区的建设,以实现对历史文化、民俗的传承与再现,是一种传递给旅游者更高层次、更深体验的旅游形式。仿古旅游要求旅游经营人员能够有效利用、妥善开发各种仿古资源,增进旅游产品的综合魅力,提升文化内涵与品位,最终吸引旅游者前来休闲、娱乐、猎奇等,从一个新的细分市场视角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仿古旅游往往具备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景点所在的城市或地区一般都传承了浓郁的历史性色彩。仿古旅游的表现形式也十分多样,目前国内主要有仿古街区、仿古公园、仿古会展等多种旅游形式。

二、主题公园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1、主题公园的概念

主题公园一词来自于英语的“Theme Park”。因为主题公园从内容 到形式都不断在发展变化,所以学术界对其概念的定义始终没有形成较统一的意见。在主题公园形成的初期阶段,人们多以“人造景观”或“人工景区”等概念来界定这一新兴旅游产品。我国相关学者是在1995年以后开始采用从英文著作中直译而来的“主题公园”这一概念的,强调了“围绕特定主题”这一最明显的特征。保继刚教授认为,“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旅游资源,它着重于特别的构思,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创造一系列有特别环境和气氛的项目吸引旅游者。”周向频先生也认为,主题公园最大的特点在于“赋予游乐形式以某种主题,围绕既定主题来营造游乐的内容与形式,园内所有的色彩、造型、植被等都为主题服务”,共同构成游客容易辨认的游园线索。总而言之,一个主题公园可以同时提供多种吸引物和服务设施,成为集休闲公园、自然景区、游乐场、博物馆、纪念馆、动(植)物园、体育健身中心等多种设施于一体的多元化大型人工旅游目的地。

2、世界主题公园发展历程回顾

学术界普遍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主题公园是由沃尔特·迪斯尼先生于1955年7月1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建成的迪斯尼乐园。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它在美国取得成功后,开始了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扩张,2005年迪斯尼在全球的主题公园为迪斯尼公司带来的收入超过90亿美元。迪斯尼公司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他们纷纷开始投资兴建主题公园。

1995年,欧洲已经拥有以“欧洲十大主题公园”为代表的51个大型主题公园和45个中等规模主题公园,日本、韩国、新加坡也结合自身文化特点,兴建了几十个以海洋公园、民俗村、外国村为代表的主题公园。主题公园这一新兴的旅游产品在北美、欧洲、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3、中国主题公园发展历程

在国内研究专家看来,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西游记宫”和“大观园”被看作是早期中国主题公园的雏形。1989年9月,深圳的“锦绣中华”主题公园建成开放,标志着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诞生了。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主题公园从萌芽状态转入全面发展阶段,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由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的经济发达城市向全国许多省会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城市的跨越。在产品形态方面,无锡影视城和中国民俗文化村在静态展示型景观的基础上增加了动态表演项目, 渲染了游乐环境的气氛,增强了公园与游客的互动性;深圳欢乐谷则加强了高科技支撑的现代娱乐设施,提高了主题公园的技术投入。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主题公园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国内的主题公园数量已达到2,500多座,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 在一些特大城市,还形成了多个主题公园群,中国的主题公园产业进入“黄金时代”。但同时,也有一些调查结果显示,我国70%的主题公园经营不佳,处于亏损状态;20%为持平,而能盈利者还不到总数的10%。

4、主题公园的体验旅游特征

主题公园之所以能从传统的自然风景景观和单纯的历史人文景观类型中脱颖而出,主要还在于它与传统旅游项目相比有些优势。简单归纳起来,主题公园主要具有以下四点体验经济的产品特征:富于创意的主题策划、综合的接待服务、丰富的互动项目、特色鲜明的衍生产品。

具体看来,只有那些设计精致、富有创意的体验主题,游客才会乐意为之支付金钱。当然这个主题可以来源于文化的各个领域,古今中外、真实抑或虚幻,只要够吸引游客,都可以成为主题。在服务方面,要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游客可以在各个分区享受到不同类型的全方位服务,从满足必要生理需要的服务(如餐饮、住宿)到高档的休闲娱乐服务(如购物、健身、参与表演、观看电影)。在景区内的项目设置上更要注重设计些“景人互动”的活动,多让游客参与其中,让他们成为体验舞台上的参与者与表演者,实现高层次的沉浸效果。最后还要注重对衍生产品的推广和销售,让其发挥体验经济中“纪念品”的作用。如在迪斯尼乐园有很多唐老鸭和米老鼠的娃娃出售,这类衍生产品还可以起到间接的广告作用。

三、常州春秋淹城乐园的旅游开发分析

1、独特的春秋文化体验主题

春秋淹城旅游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中心城区,其文化原点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淹城遗址。淹城古称“奄”国,建于春秋晚期,1988年,淹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淹城被与会专家誉为“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淹城是我国目前春秋晚期城池遗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它的“三城三河”相套结构。这在中国的古代城市建筑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乐园大门是堪称亚洲第一的春秋青铜艺术大门。这座艺术大门不仅汇聚了国内最新的青铜锻造艺术,还在外形构造上融入了众多春秋文化元素。大门东侧是一把利剑,象征着春秋五霸争雄,西侧有竹简和甲骨文,象征着春秋文化。迈过青铜艺术大门后,便是诸子百家园。园区占地7万多平方米,以春秋文化为基调,由一组五六米高的古韵竹简造型构成,游客穿越竹简大门,犹如穿越千年时光回溯春秋时代。十二根景观柱陈列于春秋版图周围,分别象征当时的儒、道、阴阳、法、名、墨、杂、农、小说、纵横、兵、医“十二大家”。整个淹城春秋乐园,以建设春秋文化精神家园为主旨,让所有来这里的人重回中华文化的思想原点,在这里阅读“春秋”,在这里沉思历史,在这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

2、实现了文化主题与旅游体验的较好结合

春秋淹城乐园十分注重景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打造,实现文化主题与旅游体验及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在诸子百家园、春秋文化演艺区、春秋主题体验区以及春秋民俗文化区等板块,古老的春秋文化、独特的体验式旅游、现代的科技与创意等三者的融合无不得到充分体现。

在园区内还有中国原创、国内首家,可容纳百名游客悬浮于28米的空中体验春秋文化主题的空中飞行影院“梦回春秋”;180度环幕立体呈现4D动感电影《淹城传奇》;反映“伍子胥过昭关”的凉险与刺激情境的具有亚洲领先技术水平的峡谷漂流;集动感轨道车、灾难仿真、特技表演等于一身的大型动感室内仿真乘骑项目“铁血春秋”给游客带来了惊险难忘的梦幻体验。

晚上的演出是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创意团队倾心打造的国内唯一的大型实景主题水秀《烟雨春秋》,自2010年夏天正式开演以来,成为春秋淹城旅游区创新二次消费的成功

范例。

3、设置完整的服务设施

由于春秋淹城乐园位于武进城区,附近原本就有不少酒店、购物场所。而园区外三条仿古街的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游客不仅可以看到阙楼、钟楼、鼓楼、观景台,还能在仿古街上找到别有风味的商铺、茶馆、戏台、酒楼、饭馆、书院、字画等等。环绕淹城的城池,将进行大规模、多品种、高规格绿化防护,游客还可以观赏到春、夏、秋、冬四区十二景。

交通方面,有多路公交车直接到景点,与此同时还有专门的旅游公交大巴穿梭于市区之中,此外,景区外的停车场容量极大,还可方便自驾游的游客停车。在“春秋九坊”中,游客不仅可以游览文化氛围浓郁的休闲美食水街和春秋民俗商品街,还可以品尝到具有常州风味的大麻糕、龙须糖、梅花糕牛皮糖等。

四、结语

春秋淹城文化乐园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今后的操作运营中,依然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在其后期开发中,应依托当代高科技手段,立足吴越本地文化的经典进行改造,使旅游者以角色扮演、虚拟参与的方式融入春秋历史和人物剧情之中,从而获得独特而深刻的文化旅游景观体验。而对于衍生产品的开发及品牌的推广方面,则更是需深入研究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工作是剧场,业务是舞台[M].波士顿;

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2] 王兴斌.体验经济新论与旅游服务的创新[J].桂林旅游高专学报,2003,14(1)

[3] 祁丽.中国仿古旅游资源的设计与发展[J].咸宁学院学院,2011,11(26)

春秋阅读范文5

(一)本课立意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着眼于知识的数量,即事实性的知识:儒、道、法、墨四家代表人物及各自观点的记忆和掌握。新课改除了关注知识数量外,还重视知识的质量,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高,对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认为本课的内容不应囿于教材的浅显标注,而应挖掘基本史实隐藏的信息,从整体上宏观把握这一课在中国古代漫长历史进程中的影响和地位。因此,应把本课放入中国古代史的长河中,结合当时政治经济的巨变进行考量和剖析,使它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从而明晰它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本课目标

知识与技能:回忆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经济的巨变,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儒、法、道、墨思想家代表及其言论;知道儒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分析各派学说形成的社会原因;评判各派学说的社会实践意义;建构本课知识结构。

过程与方法:运用“谈话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精心设计系列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自觉探究学习,建构独立的理解和认识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元认知;运用“讨论法”,通过严格筛选的影像、图片资料增强历史学习的直观性和可感知性;采用实践练习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围绕问题组织内容,自制卡片图表,完成对问题的图说,促进内创造;创设情境,让学生分析掌握各派主张对同一情境的不同态度,促进程序性知识的迁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百家争鸣”诞生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剧烈变革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战火四起,硝烟弥漫,但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却孕育出了思想的奇葩。它们的影响亘古至今,成就了中国第一个大黄金时代。学生可以从中感悟民族文化的悠远和璀璨,培养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联系现实,正确对待古典思想文化,发挥积极效用。

教学重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历史意义;了解儒学的形成过程;了解并掌握儒、道、法、墨思想家代表及其各派不同主张;掌握“百家争鸣”的历史概念、本课内容琐碎繁杂,容易混淆,难于掌握,必须理清线索脉络才能进行有效学习。

教学难点:大分裂时代的硝烟弥漫和动荡不安何以孕育出璀璨的文化奇葩,这种看似悖论的历史知识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儒、道、法、墨各派主张的言论易于混淆;拓展分析四大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不同礼遇的原因;运用各派主张解决具体情境问题,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内化。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大分裂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国际战争不断。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群雄逐鹿硝烟四起的时代,思想学术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奇观,这些怒放的百花好像生长在火山灰上一样,火山爆发时的震撼固然惊天动地,但它喷出的火山灰无疑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孕育出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导出新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抛出问题:群雄逐鹿,硝烟四起?圮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导入新课。

第一环节:火山口上诞生的文化奇葩。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提出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具体是指哪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突出特征是什么?”为何在如此乱世却出现了文化盛世,此种历史现象是否合理?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做出回答。(出示问题图表,学生分组讨论填写答案)

“百家争鸣”

(说明:“百家争鸣”形成原因未作为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只粗略几笔模糊带过,但其承上启下,是教师必须把握和挖掘的历史素材。学生容易理解太平治世的文化繁荣,但对于乱世中的文化奇观囿于传统思维的影响,难于理解掌握,借此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常态,培养锻炼历史思维能力,促进自主学习,自觉对前知识回忆分析建构迁移,从而完成知识的巩固内化,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支撑性观点,有利于学生新认知思维的发展。)

2.思想学术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盛况

各派学说辩驳诘难,摩擦碰撞中彰显出智慧光芒,使中国的思想学术进入空前的辉煌时代。其中最主要的四大流派分别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四大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各自主张,并以此内容自制学习卡片,梳理知识,同学间相互纠错完善。最后教师出示自制卡片和学生对比分析,看谁的更完善,取长补短,师生相互学习。

(说明: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知识发生转化)

(2)拓展思考:纵然群芳斗艳,但春秋战国唯有法家思想独受青睐成为显学,原因何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政治思想在何种情况下才会符合时代需求,受到君主的重用?

儒家: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永远是最好的,主张以古为法。

道家:是消极的,希望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法家:是顺势的,提倡君主集权,依法治国,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变法改革。

墨家:是超前的,兼爱、非攻、尚贤、节约,志在重建社会秩序。

由此看来:太平治世用儒家,确保社会长治久安;动荡年代用法家,乱世重典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民生凋敝用道家,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墨家思想为我们勾画了理想蓝图。

(3)提供情境:天灾之年,一孩子为救即将饿死的母亲,冒险行窃被抓判刑,民众愤愤不平,各种声讨不断。主要观点如下,A.人性本善,犯错误是孝的驱使,可以原谅。B.人性本恶,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的。C.人性本恶,必须严加惩罚,以防再犯。请标出他们分别是哪派的主张。(促进学生程序性知识的迁移)

(说明: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科书知识顺序做了调整。从原因扩展到内涵,最后根据所学分析总结历史地位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还能据此检验学生的认知质量,且儒、墨、法、道不应割裂,放在一起学习能促进学生的对比掌握,也可避免学生以排位次序和所占篇幅错误揣测知识地位,以致区别对待。)

第二环节:文化奇观的旷世影响。

1.掌握“百家争鸣”复杂历史概念(完成知识梳理)

“百家”泛指数量,“争鸣”指争论和诘难。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基于政治经济结构的巨变,在思想文化流域出现流派纷呈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最主要的有法、儒、墨、道四大学派,各派思想学说实则是不同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思想彼此吸收融合,逐步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出示图片资料: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大典

分析为何全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联合祭孔,为何孔子书院漂洋过海根植世界,孔子到底魅力何在,今人要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那里汲取什么智慧?

(说明:翔实的材料让学生感知孔子理论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层层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有利于促进本课消化和儒家思想发展后续教学的展开。)

三、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对“百家争鸣”的复杂历史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由此我们发现乱世带来的不只是杀戮和毁灭,也带来了希望和新生,在混乱动荡的历史情势下也暗藏着向上的强韧力量,因此才有了“凤凰涅”、“浴火重生”之说。

春秋阅读范文6

关键词:传统文化; 四书五经 ;书香校园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书。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最权威的典籍,它们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础,同时也是先秦历史、文化和思想的记录和总结。

“四书五经”中不乏许多优秀的名篇,表达了古代思想家社会、人生的思索,反映了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历史、文学、民俗等诸方面的情况。

有学者曾说:学生心灵洁净,读经典诗文效果比成年人更好。诵读经典诗文,让学生从小与中华圣贤同行,会对他们的个性修养和人格发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本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遗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著名的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二、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有其局限性,我们要辨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

首先,通过实践研究,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其次,掌握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从我和女儿的读经典生活中看出:当我们读完了《弟子规》,我们开始《大学》……随着读书的进行发现我们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单纯的女儿多了一份思索,随着古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也在增加,有时候到了被我们称之为“书虫子”的地步。最显著的变化要属遇到挫折了,不再委屈地掉眼泪,而是多了一分沉稳,通过自己读书来面对遇到的挫折,而且读书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思索,分析书中的人和事,经常问一些我意想不到的问题。

三、发展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用科学的观点发掘和继承

传统文化的合理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还要博采众长。 学生诵读优美的古文、古诗词,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让他们接受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民族文化能一代代传承,使学生在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也提高道德素质,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办特色教育,创学校品牌。

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一批导读骨干。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