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敬业与乐业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敬业与乐业课件范文1
在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应用与学科整合方面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的成绩。自从xx年自家购买了一台电脑后,从此开始了键盘操作、文字输入、windows、电子表格、数据库、文档管理及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学习。还坚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主任网络培训,观摩、研讨等活动。因此,在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中本人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坚持自制教学课件,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在本校师生中颇有影响,所教学科教学也取得一定成绩,获得优秀教师及教学能手称号。
在平日的工作里,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科学社会发展的今天,实现远程教育现代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方法和途径。而现代远程教育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操作平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是今天教育发展的好趋势,远程教育运用的关键是教师,因而加强教师的自身培训师至关重要,所以我一直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自从xx年参加计算机中级培训后,我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不断地学习和应用,对于不懂得地方积极向同事请教。在不断的学习中我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word、excel、flash和网络应用技术已能灵活的运用。在学以致用上我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各种软件的课件制作,制作了信息技术、语文、综合实践等不同科目的多媒体课件。我将制作课件及现代远程教育的有关知识运用在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在xx年大方县信息技术科优质录像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在xx年大方县综合实践活动课优质录像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我撰写的“让责任扬起生命的风帆”在xx年毕节地区“增强生命感和责任感”师德主题教育征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在加强信息技术学习的同时也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知识的学习,了解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理论基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的软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加强网络培训是提高计算机水平的最佳途径。在工作之余我除了在电脑上自学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网络培训的学习或上级组织的有关学习。xx年6至7月我参加毕节地区中小学班主任网络培训,xx年5月21日至xx年5月27日参加贵州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省级培训。xx年1月至xx年2月参加贵州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在培训中我学会了有关插入与超链接等计算机知识的运用,并我将自己所学知识充分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之中,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三、发挥远教资源优势,加强远程教育的实际运用
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恰当运用可使课堂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xx年班主任远程教育工程网络培训在全国全面展开, xx年9月被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聘请为“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网络辅导教师,共辅导教师1000余人。xx年1月至2月,担任内蒙古国培小学语文辅导教师,共辅导100人。在辅导中我不辞劳苦,加班加点给学员进行指导、交流,通过指导他们制作课件、文档排版等方面的学习带动教师们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敬业与乐业课件范文2
中职学校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开展通识教育是中职学校体现教育功能的重要方面。中职教育与职业培训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具有教育功能,而教育是“使人成为人,而非制成器”。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一次就业率并不代表教育的全部,我们不能因为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的劳动者而将其变成生产“工具人”的工厂。通识教育应该成为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彰显教育的个体功能。中职教育作为一个面向社会基层的零门槛教育,面对的多是教育层次较低、家境贫困的学生,如何让他们既获得谋生的手段,又具备发展的后劲,学校又如何真正体现“中职教育既要为首次就业服务,更要为中职生转岗、晋升服务”的服务宗旨,这是职教界同仁急需探索的新课题。
开展通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遏制学生厌学、失学的势头。受种种因素的制约,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仍占主流(尤其是对一年级来说),且许多课堂教学还停留在旧有的模式和滞后的手段上,再加上近年来受功利主义影响,开设了太多的专业理论课,内容单调而深奥。这让部分“坐不下来,听不进去”的学生更加难以忍受。据学校教务部门统计,一年级新生由于厌学而导致失学率高达20%,且有蔓延之势。这个问题不容忽视,笔者认为,大胆转变基础教学模式,大力开展中职特色的通识教育,可有效遏制这种势头。现代教育观认为,学习的内驱力可以来自信念(如升学),也可来自兴趣、需求。由于通识教育针对的是不同专业(领域)、面向社会生活、立足个体服务的常识性教育,学生有这方面的兴趣、需求,而且这些常识性的知识大都网络资源丰富(有案例、有图片、有视频),可以整理成精品课件,便于进行多媒体教学。而符合认知特点和兴趣需求的素材才会引起学生更多的关注与参与。我们只有想尽办法让学生每节课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获,课堂才能真正吸引并留住他们。从这个意义讲,无升学压力只靠兴趣、需求驱动的课堂教学对中职基础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开展通识教育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稳定性。根据学校的年度就业调查统计,学生的就业稳定率仅有60%左右。调查还显示,学生自身定位模糊、急功近利、承受不起挫折、适应不了社会等因素是造成就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不能否认,这是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引起的。通识教育表面看似乎与就业无直接关联,但在生活中,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因此,教育出来的人应既能拥有谋生的能力,又能满足社会的发展,个人和社会都应是教育的受益者。通识教育主张所有学生都应掌握应有的共同基础,倡导“职业人”和“社会人”的有机融合,注重交往资质的培养,显然,这些都是中职学生面向社会所必需的。学生只有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作为一个开放的个体在更丰富的领域发挥出应有的活力,择业的心态才会保持一定平衡,从而抵制就业环境中的各种不利诱惑和悲观情绪,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学科中的通识教育
1.中职特色的通识教育
中职学校开展通识教育还是近两三年的事,可以说中职特色的通识教育还处在摸索阶段。中职学校基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因素的制约,开展通识教育不应也不可能仿效普通大学的做法,应存在规模、程度和模式上的较大差异。中职特色的通识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面向职业、立足个体与社会发展的常识性教育。应以社会需求、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导向,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追求知识的系统、精深,可根据学生需求在相对宽泛的范围内来扩大涉猎。笔者所在学校通识教育起步于2010年的特色课,当时教务部门要求每个老师把自己的专长写成特色课教案,并送交教务处。教务处在有些班级无老师上课时会通知其他老师到该班上特色课(有些教师常因承担较多的非教学任务而不能及时到班上课)。这本来是教务部门管理学生的一项举措,不料学生在接触不同专业老师和不同领域知识后反响较好,甚至称这是“最有意义的课程”。很快,教务部门把这种模式进行了推广。目前,学校的每个专业、每个班级都独立安排一门通识课(综合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职业需求。
2.通识教育背景下课程的专题化设置
应该说,通识教育是一个多元体系,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是课程教学,而课程的关键是专题化,这也是教师可不受条件制约就能完成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课程进行专题化设置,利用网络资源做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精品课件,供教务相关部门根据专业通识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灵活地选用。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心得,对中专物理课程进行专题化设置,如右表所示。要做好这项工作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专题通识化。通识教育背景下基础学科的专题化设置应以社会需求、学生接受能力为导向,以教学有效性为目的,同时体现专业目标要求。专题面可以广,但不要深;分析多定性,少定量。我们参考教材但不照搬教材,学科的重点并非通识教育的重点。例如,物理课程中的“运动和力”“电场和磁场”是重点,但不宜作为中职学生通识教育的专题。为了追求课程完整性、严谨性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2)专题独立化。各个专题内容应相对独立,且一个专题一次课(最多不要超过二次课),这样学生每次课都可以轻装上课,目标明确,学有所获;更为重要的是,专题独立化适应了通识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时代性的要求,有助于学校通识教育的展开。
(3)课件简约化。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贴近社会,是通识教育的主要方式。考虑到多数学生注意力有限及思维形象化的特点,课件制作要做到结构清晰、主题突出,内容表述采用“图片加标注”的方式,语句要精练,以减小课件容量。这样学生可以快速获取知识。另外,视频要裁剪加工,控制在20分钟内。
敬业与乐业课件范文3
历时两月的“课内比教学”活动,教师全参与、学科全面开花、素质全体渗透、设施全部启用的研课、备课、说课、讲课、听课、评课、反思、反馈大比拼异彩纷呈,波澜壮阔,蔚为壮观。我看到了勤钻苦练、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老师们对教学工作的用心、细心、耐心与精心。每位同行在活动中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学习方法的指导、知识能力的诱发、释疑解惑的点拨、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尤其是课件的精心制作体现出来的综合素养和工作作风无一不震撼着我的心际,触及着我的灵魂。经过“课内比教学”活动第一个阶段的洗礼,老教师脱胎换骨,焕发青春;中年教师大显身手,日臻成熟;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斩露头角无一不凸现着“课内比教学”活动这一染缸的质地,无一不显示出“课内比教学”活动这一熔炉的猛烈!
在当今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教研教改领域不断广阔,教育发展快速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让教育产生出的价值观、人才观进一步最大化应运而生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为教师全开辟了锤炼自我的场地,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了发展自我的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分享了同行们的成果,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感慨万千、由衷喝彩:“课内比教学”活动意义既深远又现实,彰显出“四大之举”。
一、“课内比教学”活动是脚踏实地干教育,心系教育抓教研,牢牢把握教育规律之举
教育部党组要求教育各单位要深入贯彻“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课内比教学”活动就是从这个基点出发,扎实有效地践行发挥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创新作用和提升学校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能力。“教内比教学”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平台,创设意境,让全体教师在活动中迅速地突破教学困惑,不断地重建课堂,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让教师享受一场生本教学的宴会和一顿专业自身发展的营养套餐;让教师重拾“教育的希望在新教师,出路在新课堂”和“课堂突破是教育突破的唯一途径”的课堂理念。实属保证教育这部长效机制创新运行,避免教育失序脱轨的有力之举。
二、“课内比教学”活动是顺应社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深化教育主题之举
“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教育主题强势催推着我市“主体建构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全力建设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教研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打造天门教育品牌的进程。全体教师在活动中收获的效益和取得的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讲初露出“教师引领希望,课堂承载未
来”的曙光,无疑储备了“顺应社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的潜在作用,可谓一举数得。
三、“课内比教学”活动是以教育价值观为本,以国家人才观为怀,提高教育效益之举
“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收获有力地让“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价值观,“以生为本、减负提质”的课堂教学改革彰显出的人才观得到了鲜明的铨释。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将“课内比教学”活动沿着健康的轨道深入创新地向前推进,一定能探索出从“师本教育”到“生本教育”转变的有效途径,出色地完成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赋予我们教师的历史使命。
敬业与乐业课件范文4
关键词:音乐教学 审美教育 音乐欣赏
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似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饣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目,培菜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关健在教师
敬业与乐业课件范文5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他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做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致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作用。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中,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审美特质。将学生接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的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完整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容易被激发出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效果更强,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增强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作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强化了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在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盎然。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的强调,增强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提升对美的认识和分辨能力,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使全体学生都能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效果,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节目,培养自信心,树立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CD、VCD等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关键在教师
敬业与乐业课件范文6
1心系学生严谨为学
陈笑蓉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把育人放在首要位置,认真热情对待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指导,教学思想上,教导并进。长期以来坚持把德育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在业务教学中,结合中国计算机、网络通信方面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我国IT的成就的名师以及成果融入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振奋民族精神教育,使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
陈笑蓉老师在教学、科研上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能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她非常注意方法论的教育,注重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她主讲的每门课,都经过精心设计,除了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工夫,她也注意课程信息的组织,并在授课中提出一套教学方法:提出核心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师引导与促进,提炼总结知识的深化。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有偏科倾向,对如何正确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不甚了解,对此,她就在授课时用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她在实验教学中,努力探索,
对每门课程的设计与实验、每个实习都严格要求,并有案例。她组织学生讨论小组,提倡团队合作精神,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求是、合作的精神和责任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有较大的帮助。她还积极指导学生参予各项大学生技能比赛,并取得优秀成绩。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红旗杯开源大赛”中获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2个、团体二等奖1个、团体三等奖1个、优秀奖12个。从她身上学生们感受到并且学到了敬业乐业精业、刻苦耐劳、不断进取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2教学改革求实创新
自1984年以来,陈笑蓉老师主讲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程序设计方法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自然语言处理等十多门课程,并编写操作系统教材和实验辅导教材。
陈笑蓉老师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十多年来一直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教育部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计算机软件开放式实践体系的研究与实施”、贵州省教育厅“基于Internet网的计算机软件开放实验室系统”、“计算机软件开放实验室及课件系统”“贵州大学教学团队建设――计算机软件”,“信息与电子技术创新实验区”,“软件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教学中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实验教学的改革,教学效果良好,成绩突出,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承担的操作系统获贵州省精品课程。她教学改革成绩突出,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课件评比一等奖1项,贵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贵州大学教学实践成果一等奖1项,主编教材1本,参编教材2本,被贵州省教育厅授予“贵州省教学名师”。
在实践教学中,陈笑蓉老师努力探索改革,将计算机课程的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主持开发了一个开放式的、涵盖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为主体内容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系统。先后有20多门课程的课件、大纲、实验、在线辅导资料上网,让学生和教师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并能随时获取学习和实验资料,它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更为方便的实践环境,通过2000级―2006级学生使用,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梯队建设
作为学术骨干与专业技术带头人,陈笑蓉老师积极聘请国内外重点大学著名的计算机专家到贵州大学讲学,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对青年教师以“一带一、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培养。让青年教师参加国内科研和教学改革会议,把他们介绍给名教授,得到知名教授的指点。积极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带领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和教学改革项目,指导他们写项目申报书、撰写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和教材。承担教改课题 7项,发表教改论文10多篇。承担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篇。根据学科建设和新专业建设需要,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攻读博士学位,选派部分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先后推荐5人读博士,14名教师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进修。王晓蓉、王以松、徐晶、陈晓明、裴炳镇、龙慧云、马丹、秦进、程欣宇、王翔等教师已是我院的骨干教师。其中3位获得博士学位,4位晋升副教授。此外一些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成绩突出,受到省校级的表彰。
4学术科研
陈笑蓉老师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她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市级项目等十多项课题。20多篇,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四等奖1项。
她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道路交通若干问题研究”,主持了国家信息产业部“MCS-1可视心律失常治疗仪”项目、贵州省经贸委“社区心血管保健监护服务系统产业化”项目、贵阳市科技局“贵阳市城市道路交通数据库建设与网络模型研究”等项目。主持开发的“基于软交换技术构件劳动保障咨询平台系统”项目为贵阳市150万参保人群及家属提供政策咨询、个人社会保险数据查询、保险业务办理、数万单位的就业和再就业的基础信息和劳动保障部门政策及办公事务等信息。与贵阳市劳动保障局联合开发的“贵阳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系统”项目,服务于贵阳市150万医疗、养老、失业保险参保人员、18万离休人员,为贵阳市社会保险事业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这些项目都取得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为贵州省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5服务社会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