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国思想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国思想家范文1

关键词:儒家思想;传统;影响

儒家学说是在我国经历了夏、商、周几千年历史之后,由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提出,并创立了儒家学派,其弟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将儒家学说补充扩大的。从古至今,儒家思想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甚至占据了不可替代的统治地位。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其与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直到现代的影响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传统的儒家思想在我国已有几千多年的历史,其中还经历了百家争鸣、两汉独尊儒术、隋唐儒释道并立等,但儒家思想却一直经久不衰,随着时代的变迁,非但没有失掉往昔颜色,反而成为了一颗更耀眼的明星,可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根基,之所以能够在我国的历史上独领两千多年,并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是因为儒家思想能够跟随社会的变迁和改革,不断的吸收其他文化的可取之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得到丰富与改善,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潮流。

春秋末年,儒家学说逐渐形成独立学派。在社会的内部矛盾众多且不可调和的时期,孔子提出“仁学”思想体系,以“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为出发点,主张仁政,推崇“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顺应当时的历史形势,并为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框架。汉武帝时期是儒家思想发展的鼎盛时期,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为帝,关于民族发展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抉择,进行了思想和政治上的重大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上升到管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从此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发展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儒家思想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多年来的风风雨雨中,儒家思想也经历了发展中的起起落落,包括极力推崇儒家思想的时期,也包括发展步履维艰,受到阻塞的时期。但儒家思想无论是面对外来文化的挑战,还是本民族其他思想的浸润,都没有改变其本身主要的内涵和思想。与此同时,在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紧随社会变迁、文化的发展,逐渐走向更高的层次。这也是它能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独领的重要原因。

儒家思想能够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领统治地位,一方面是因为它为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系统的治国理念和思想体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孔子所提倡的“仁爱”思想能够顺应当时统治者的治国思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孔子的“仁爱”思想不但是封建时期维持国家安定的保障,直至现代社会也依然是人与人能否和谐相处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我们所提倡的“仁义”、“孝”、“诚信”等都是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精华,这些思想对我国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的核心思想就是儒家思想。仁义礼孝都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这些传承深远、意味深长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的人格塑造和情操培养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启示。可以说,儒家思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在政治方面,儒家思想提倡德治,对当代政府官员的为官之道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在金钱上,儒家思想提倡“以其义而得之”,唯有遵纪守法,按照正规途径赚来的钱才能久远,这种思想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现代社会儒家思想中最基本的内容 “仁”也依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仁”既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也引导我们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孔孟都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从孔子提出的“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在强调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核心,尊重每个人的价值。如果每个人都能保持一颗仁义的心,互帮互助,多为别人着想,那么我们的社会就将是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充满友爱而不是彼此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学习儒学仁义思想不仅对当代人自身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有帮助,对中国社会风尚的发展也有积极向上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在我国的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对于当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新时期,儒家思想也将不断的与现代社会文化相结合,使传承中有创新,创新中有发展,以新时代的思想对儒家经典进一步的认识学习,取其精华,将适应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继续传承,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儒学社会主义道路。(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 秦秀莲.儒家思想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逻辑性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

[2]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赵光贤.先秦儒家思想的几个特点[J].天津社会科学.1982.

中国思想家范文2

关键词: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高校学生管理

一、中国古代名家管理思想及管理基本特征

我国古代有很多的思想家,他们都有丰富的管理思想,比如,老子,他是先秦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思想中蕴含了多方面的管理思想,有深邃的哲学思想,有“无为而治”思想及“道法自然”思想,其思想一直延续至今,影响了古今中外;比如,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遵循的是“以和为贵、以德治国”的管理思想,他的管理思想一直被当作我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比如,孟子,他是孔子思想的嫡派传人,被后人成为“亚圣”,为儒家思想和管理思想的发扬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孟子提倡的是“性善论”与“仁政”管理思想,提出的“修其身而平天下”思想也被后人多次提起;比如,孙武,他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学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就是体现了他的管理思想和军事思想,迄今为止,他的《孙子兵法》还被后人奉为伟大的作品,很多师生与企业家都会进行研读,运用在学习、工作、经营等,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比如,管仲,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在他的帮助下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理想,他的一些管理思想放到现代管理中也非常实用,如“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时变”的思想等,这些理念与管理思想被很多企业应用。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所体现出来的管理思想都透射出他们的智慧,我们应该不断地挖掘和利用,让这些古代管理思想可以在当代运用。

对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进行基本特征总结和归纳,可以提炼出七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特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我国古代各方面的管理中都能发现,这也是古代管理思想的一个中心,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只有当管理者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才能够用好人,才能够在管理中取得成效。第二,管理强调的是组织和分工。管理需要建立层次分明的组织体系,如儒家管理思想中的“富国强民”思想就是以家庭为一个组织单位,通过家庭单位的农作来实现社会生产,所以管理要有明显的组织和分工。第三,强调了“农本商末”的固国思想。在我国古代,当时管理思想都是对农业比较看重,对从商比较看轻,管仲认为要想富国强民就必须重视农业,而其他思想家如韩非、荀子、商鞅等都提倡过“以农固国”的思想,只有农业兴起了,国家才能安稳。第四,体现了情义思想在管理中的价值。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充满了浓重的情义色彩,提倡了重情重义的管理思想,如“以德服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等。第五,管理思想中体现了重视谋划的特征,善于用计谋实现管理目标。在我国古代主张的是“以谋取胜”的思想,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能够善于变化,用一定的谋略来达到目标,不会死守清规戒律。第六,管理行为标准以“中庸”为基准,把“中庸”当作道德标准与决策准则。第七,在管理中体现求同价值。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求同”,我国的经济特色体制导致管理体制和思维方式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且从古至今一直稳定地延续,这也让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出现求同性,比如,孔子“克己复礼”思想,就是求同的体现。

二、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没有健全管理制度,无法有效实行管理。目前高校层面的管理主要由学校来规定相关制度,但还是会存在很多学校没有在任何法规制度下搜查学生宿舍、曝光学生隐私、以各种名义对学生进行罚款处理等行为。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学校没有相关的制度,或者学校的制度不符合国家法规;另一方面是国家法规也存在不明确之处,导致学校很难制订规则,这对于管理部门来说也会造成管理困难。第二,管理队伍整体素质还需提升。很少有高校专门设立专业的管理部门,高校更多的是关注教学和研究,所以高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要建立专业化和职业化且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管理队伍,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管理,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实际效果。第三,高校管理方式过于硬性。很多高校,总觉得管理就是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听话,采用集中统一的按章办事,这种管理方式忽视了人的因素,学生被动接受管理,无法实践以人为本的原则,可能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产生矛盾。

三、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代高校学生管理的应用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不管是哪个学派思想家都认为要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提倡“爱人贵民”。现代社会的就业形势、社会组织形势以及利益分配形势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变得更加多元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变得更有个性,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就不能有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不能适应当前环境变化要求,所以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当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

2.提升学生管理团队素质,建立有谋划能力的管理队伍

高校要可持续发展人才非常关键,特别是管理型人才对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因为受到经济文化全球化影响,各种新奇思潮、先进观念、不良信息都充斥在学生周围,让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同时给学生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更多地挑战,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也要顺应时代变化潮流,不断创新。有谋划能力,一方面要求管理者能会研判,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要求管理者能够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快速反应,建立应对机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除此之外,对学生管理者还要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教育本领、激励手段、管理信念等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采取刚柔并济的管理手段

韩非子认为,管理者就算才能一般,只要有法治依靠,就可以把管理工作做好,而放弃法治,则很难做好管理,所以刚柔并济的管理手段才是一个好的管理方法。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法治,其他方面如不重视,也会导致形而上学错误。当法治运用到高校就是依法治校,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加大法治力度,但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所以各校在进行这方面管理的时候都不一样,有些高校甚至产生误会,以为对学生严格管理就是法治的体现。在高校中要运用法治,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可以提炼我国古代一些优秀的管理思想,不断地深入挖掘和研究利用,让高校学生管理更有效果,让高校学生有效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顾 红.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代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价值[J].教育探索,2013(12).

[2]董建华.借鉴古代管理理念管理现在的班级[J].青年教师,2016(4).

[3]张 引,周 颖.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理论[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6(2).

中国思想家范文3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道家思想;老子

儒家思想主要影响中国画的主体(画家),道家思想主要影响中国画的本体(画)。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一直是和老庄之道联系最紧密,体现道家思想最充分的。可以说,道家思想对传统山水画的影响非常大,中国绘画与道家美学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长期的绘画演变发展中,萌芽于魏晋、起始于唐宋、兴盛于元、高度繁荣于明清的中国文人绘画,从绘画理论、审美思想和创作主张上,均渗透着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的精华。道家是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其本身也是一千多年来中国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与其他意识形态一道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服务。因此,道家与中国绘画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价值中,道家主要强调道法“自然”的理想美、朴素之美,“虚静”与“空灵”的境界美和“玄”、“素”与水墨问题。并与儒家的“中和”之美、“雄健”与“充实”,禅宗的“冲淡”、“彻悟”之思想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互济互补,影响着中国历代画家的哲学思想、绘画理论、审美思想和创作主张,而道家思想在长期的绘画演变发生、发展中尤其起着重要的内在作用。

老子的道在美学中体现着一种含蓄,玄虚的朦胧之美,正是达“大象无形”之美赋予山水画已生机。在中国,自然哲学一直把人和哲学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察的自然方法,为山水画创作提供了前提。宗炳之《山水画序》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从人物环境的地位过度到成为独立画科的过程的完结。首先宗炳一生钟情于山水,以“栖丘饮谷”为志,从不入仕。中国山水画如宗炳所述,在“以形媚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以似与不似、虚虚实实的创作方法把自然和人格之美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界的山川、草木、宇宙、大地的赞美来表现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首先《山水画序》一变春秋以来以山水比德的传统,奠定了道家在我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的美学地位。道家认为道是一切美德根源。庄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万物,天地亦是道所生,天地之美源于道,又显现道。圣人则观天地之美而悟道求理。这是进入最高的最自由的美的境界。山水画成为历代士大夫隐士追求的对象,至宋以后,发展为写意型绘画的主题,这是宗炳对中国山水画的贡献。第二,也由此而以儒家成教化,存鉴戒为功能的传统,重新确立山水画的审美功能价值观念。宗炳提出的这种以“畅神”为最高价值的山水画功能观念,是山水画得以绵延五代,至宋以降,并发展为主要画科的根本原因。解决了山水画之姓与神的关系。

我们从《历代名画记》可以看出,张彦远颇受道释的影响。从《历代名画记》的整个思想基础来看,他的“自然”就是庄子的那种“自然”。在庄子那里,“自然”可以用“技进乎道”来诠释。张彦远将自然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层次,而根据道家所推崇的理论的话,描绘推崇自然的话。所谓“自得其得”“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这一理论应用到山水绘画之中,必然会将原始的真实描绘自然转化为不求形似的写意画风。

五代山水画大盛,作者如荆浩、李成等为隐逸文人,这些隐逸文人都与道禅思想有密切关系。中国画家在唐代就开始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自然山水是画家的老师与朋友,画家要观察自然,学习自然。自然与人的关系在中国画家那里是一种轻松亲切的关系,庄子的“与物为春”“与物有宜”论是这种亲密关系的精神源头。正由于能与自然“与物为春”所以画家们观察自然表现自然时,精神是愉悦畅快的,是心旷神怡的,正由于观察山水与表现山水能带来精神上的审美享受,所以画家们才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这正是画家内在的创作驱动力,这也是中国山水画在唐宋以来长此不衰,并成为主流画种的根本原因。北宋山水以范宽,郭熙显著。“进取其质”则是郭熙的创见。近看以取其质之质,有人解释为西方绘画所说的“质感”之意。《林泉高致》是中国山水画论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北宋后期之前山水画创作的总结,并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与阐释,是继荆浩《笔法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画论著作。并且和《笔法记》一样,它不是靠对作品的鉴赏和文献的记载以及个人的观点编述,而是根据自己在创作中的体验以及自己为了创作而对前代山水画的学习、研究、理解所得而编述的著作,所以它对创作前的思想基础和认识方法、创作中具体技巧和意境处理等各方面体会得更加深刻、更加实际,也更具有操作价值。研究《林泉高致》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它在山水画的价值论,师传统与法造化、山水美的关照与选材以及山水画空间的表现方式这几个问题上的深刻看法,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他所提出的三远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另外,宋学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协调了儒、道、释之间的关系。道家的“万物齐一”的思想与儒家的那种务实精神的结合,使得“道”的真谛贯穿到了各种平凡的时间和所有事物之中。

此外,元朝黄公望的《富山春居图》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而这幅画也体现了道家思想对其的影响。

清代的石涛是受道家和禅宗影响的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画语录》十八章及部分题画诗,是中国画论与画评以及山水画理论发展到清代后所形成的又一座高峰。如果说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集》从审美角度对山水画的理论作了全面透析,那么清初石涛的《画语录》则从哲学角度对山水画作了深刻的本质概括。

中国绘画与道家美学丝线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长期的绘画演变发展中,萌芽于魏晋,起源于唐宋、兴盛于元、高度繁荣于明清的中国的文人绘画,从绘画理论,审美思想和创作主张上,均渗透着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的精华。道家是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其本身也是一千多年来中国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与其他意识形态一道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服务道家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伟大思想瑰宝,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山水画才给人以无穷的韵味和遐想,山水画家也正是因为把庄子的思想淋漓尽致地体现在画中,才能够产生吸引我们无穷魅力,也可以说,凡是在中国学中国画的,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作者单位:鲁东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中国思想家范文4

一、以顾客价值作为战略基础

(一)增强市场意识

一家公司创造顾客价值的能力首先取决于它认识市场的能力,即了解顾客现有的正在出现的需求的能力,包括市场调研与分析、高级经理人员同顾客接触的计划和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

(二)用信息技术优化顾客价值链

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应用,中国跨国公司可以有效地优化顾客价值链。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中国跨国公司可以让顾客直接参与价值的生产与分配,顾客可以在价值链的任一阶段介入,从而将购买、使用、销售、功能集成、价值再创造等多项过程整合在一起。在这里,信息系统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过程上,由此创造的产品(或服务)才能以独有的属性满足顾客特定的需求,并以一种顾客认可的成本提供给顾客,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三)提高顾客满意度

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是创造顾客价值的基础。跨国公司要维持与顾客之间的互动,开创市场关系,突破企业过去“单行道”式的接触顾客的方式,建立彼此的更亲密的“对话型”、“关系型”的互动关系。

(四)提高顾客亲和度

第一,定制化生产。定制化生产的核心是以顾客可以接受的交货时间和价格,通过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既赢得顾客又能有效实现企业市场竞争目标的生产和销售。

第二,品牌忠诚。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可以帮助顾客解释、加工、整理和储存有关产品或服务的识别信息。对服务业来说,企业品牌形象远比产品的包装形象更有影响,强势品牌可以帮助顾客对无形服务产品做出有形化理解,增进顾客对无形购买的信任感,消减顾客购前难以估测的金钱、社会和安全的感知风险。

(五)建立顾客价值战略实施的支持体系

顾客价值战略定位一经确定,管理层必须确保整个企业致力于它的追求目标,并为之构建适合的支持体系。企业应建立有利于实现员工个人价值和发挥其潜能的机制,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顾客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绩效衡量系统,不断地将行为绩效与既定目标进行衡量,在出现偏差时,需要认真地分析原因,根据客观的内外环境变化,修正行为或调整目标。

二、以战略网络作为战略环境

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之间不仅存在彼此竞争,而且需要相互合作,竞争和合作贯穿了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单纯从企业产业结构或者内部能力的角度寻找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已经不太可能。因此,企业需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相结合,构建战略网络,维持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

战略网络系统由消费者、市场中介(包括商、销售渠道、销售补充产品及其提供服务的人)、供应商、竞争对手、其他产业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其他组织(如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战略中心企业等节点构成的。所谓战略中心企业就是指那些有能力将自身置于网络中心位置,领导一批组织,将它们聚集在一起并创造集体活动的企业。中国跨国公司的战略网络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维护:

(一)慎重挑选联盟合作伙伴

在战略网络中,跨国公司不仅要提供自己的核心资源和能力,而且需要获得其他企业的独特资源,这些资源应该是互补的。中国跨国公司不仅可以同本土企业联盟,而且可以同外国企业合作,通过组织学习来获得重要资源,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合理选择联盟治理结构

战略网络本身是一种独特的、不可模仿的战略资源,只有加入战略网络才能获得这些资源。正确的联盟治理结构是对战略网络资源的优化,通过确定网络结构范式、企业关系链形态、限定网络成员资格,战略网络才能发挥最大资源优势。

(三)建立相互信任机制

战略网络是一种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组织安排,企业通过加入特定的战略网络来获得竞争优势,而相互信任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维护战略网络的重要途径。

三、以绿色经营作为战略方向

绿色经营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致力于向消费者大量提供其所需的绿色产品,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包括绿色企业、清洁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服务、绿色管理等。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已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绿色贸易壁垒正日益成为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中国跨国公司必须进行企业变革进行绿色经营。当前,中国跨国公司可采取绿色经营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树立绿色理念

中国跨国公司管理者必须将绿色理念导入企业核心价值观之中,不断向员工宣传教育绿色理念,引导鼓励员工把企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共同发展相协调,从而形成企业的绿色文化,这是中国跨国公司成功实施绿色经营管理的关键和基础。

(二)开发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是指从设计制造到回收处置的全过程中,对环境无害或危害较少,符合特定的环境要求,有利于资源再生的产品。开发生产绿色产品主要涉及以下环节:一是设计绿色产品。在产品设计时,应紧紧抓住绿色这一主题,用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观念进行设计,产品应尽可能短小轻薄、节省材料,可拆卸、分解,易于回收,零部件可以翻新和重复利用;二是选择绿色资源。绿色资源的选择应着重选用无公害、养护型的新能源、新资源,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以节省能源及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地球资源的耗费;三是采用绿色技术。即要求企业必须做出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技术选择;四是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都应该是一种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不造成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浪费,在使用过程中使用后均不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五是采用绿色包装。即选择不含铅、汞、锡等有毒成分的包装材料,减少使用包装材料,选择可回收、可复用和可再循环的包装材料。

(三)开展绿色营销

1、建立绿色渠道。根据绿色产品的特殊性,选择不同的分销渠道。在采用间接分销时,应精选有信誉、关心环保、对绿色产品有认识的商、批发零售商,借助其信誉形象推出绿色产品;此外,还可以直接设立绿色专卖店或在大商场设立绿色专柜,以其绿色标志招揽顾客。

2、制定绿色价格。遵从绿色价值规律,把用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消费的支出纳入产品成本,使之成为产品绿色价格中的一部分。实行绿色定价,虽然价格可能要比普通产品的价格稍高,但并不影响其销售。事实上,企业因绿色生产,物能利用率得到提高,环保费用的减少以及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扩大而降低了成本。

3、实行绿色促销。通过人员推销、广告宣传等方式向消费者宣传绿色产品知识,培养绿色消费意识,引导绿色消费行为,或大力从事绿色公益事业,使得绿色促销不仅是促销绿色产品,而且传播了企业绿色文化,促进绿色事业的发展。

4、加强绿色服务。即加强企业在产品售前、售中、售后过程中以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为原则的全过程服务。如指导消费者在使用中不对环境造成破坏,对使用过的产品负责回收处理或再循环利用等。

(四)取得绿色认证

取得绿色认证已成为当今世界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主要包括两方面:

第一,取得ISO14000――国际环境标准体系认证。该标准在国际贸易中被视为“绿色通行证”,也是发达国家经常采用的一种绿色贸易壁垒。目前中国贯彻绿色标准的企业数量还不多,而且其中知名的大企业和外资及合资企业占了绝大多数,还有很多企业的产品还达不到国际环保标准。同中国相比,仅在1993年德国就已有3600多种绿色产品,日本有2300种商品被授予绿色标志,美国也有10%的商品获得“绿色产品”称号。

第二,取得各国绿色环境标志认证。自从1978年德国率先采用“蓝色天使”绿色标志以来,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实施了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由于各国环境标志所依据的标准不一致,对产品的评价方法也有差异,因而中国企业必须针对贸易出口国的要求改进生产工艺,争取获得其产品绿色认证,促使产品走向世界市场。

四、以知识创新作为战略动力

目前,一个企业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知识创新。中国跨国公司知识创新能力不足,跨国公司在未来发展中实施知识创新战略,将成为促进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营造知识创新的宽松环境

首先,创建有利于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企业在倡导某种主导价值观的同时,必须允许甚至鼓励异质价值观的存在。价值观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企业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必然带来组织成员思维的活跃,从而促进人们的学习。

其次,注重培养员工的自主性。企业员工是知识创新的主体,赋予员工一定的自主性并注重其个性需求可促进其相互之间的知识创造与分享。拥有自主性的员工可以根据组织的目标制定自己工作的计划,而且由于得到组织的高度信任,他们还会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并自发地加强与团队成员的交流。

再次,创建跨国公司的“讨论空间”。隐性知识的传播与创造是企业知识创新的关键,跨国公司要制定一个非正式的“讨论空间”来促进员工分享经验。这种空间的营造可以以专题研讨会、沙龙、内部咖啡馆、集体出游等方式来进行。例如,摩托罗拉公司便在公司内建立了“读书会”,其目的就是依据员工的兴趣,分享各自的经验、感受和观点,促进隐性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从而产生创新的观点和思想。

此外,营造跨国公司内部的关爱。知识创新的最终成功,取决于组织成员和其他组织的成员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所奉行的相互关系。良好的关系能够消除知识创新过程中的不信任、担心和不满,使组织成员在开拓新市场、新顾客、新产品和新制造技术的未知领域时感到十分安全。一个实现知识创新的环境能使组织变得相应的灵活、前瞻,成为一个花时间出成绩的场所。

(二)创建跨国公司的知识发展愿景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通过知识创新活动来创造价值,就需要运用知识的愿景规划来使这个组织朝它想要获得的目标发展。知识发展愿景的创造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群体实现愿景的共同力量比任何个人都要更有力。共同的知识发展愿景可以将个体活动融为一个整体,激发组织中个人强烈的学习欲望,为知识创新的发展提供内在的激励,从而推动知识创新向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三)改善企业组织结构,推动知识创新过程

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就必须使其组织结构适应知识创新的需要。集权的等级结构在实施、利用和积累知识方面比较有效,而团队任务型结构则在激发新知识方面较为有效。有利于知识创新的组织结构追求等级制的效率和团队任务制的灵活。

参考文献:

1、滕健.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顾客价值战略[J].环渤海经济望,2004(7).

2、张毅,张子刚,祝业精.战略网络的竞争优势观[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2).

中国思想家范文5

1、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范畴、命题、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宝库。同时塑造了中国人传统的道德品质。

2、“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广阔的思想文化基础。

3、儒家丰富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主要内容,对现代素质教育仍有启迪意义。

4、儒家思想中的许多优秀成分溶入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消极影响:

1、等级观念压抑了传统中国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2、轻视生产劳动,不利于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思想家范文6

关键词:儒家思想;日本;继承和发展

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一样是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纵观儒学文化,体系非常庞大,包括了道德、修生、养性、治国、治家、哲学、艺术、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至汉朝时,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第一次被改造和融合,称为了中国最正统的符合封建王朝统治要求的思想。在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对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影响。

日本是和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从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看,日本民族的文化底蕴并不厚重,但在日本,尤其是日本学者都致力于发掘深层文化。日本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日本文化可以说就是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性兼容与对本民族优秀文化挖掘、承传的基础上形成的。比如说“和”的思想在日本的传统思想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从中日语言文字学的角度上看,日本人自称为“和”族,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为贵”思想分不开的。

一、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在日本的传播

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在董仲舒“摆出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儒家文化的地位始终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佛、道文化业日益兴盛,虽然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并未动摇,但是也受到了佛、道文化的极大挑战。这个时候,飞、儒家文化表现出极大地包容性与生命力,在儒学文化思想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成熟的同时,日本的本土文化也在进行不断地演化。

(一)儒家文化在日本传播的源头。

公元285年即日本应神天皇16年,百济人王仁带着十卷《论语》和一卷《千字文》到达日本。这是儒学经典著作《论语》第一次到达日本,也是有史可靠的儒学第一次与日本的接触。王仁应该是在日本推行儒学文化的开路先锋。自王仁开始,日本贵族和僧人开始研习《论语》和《千字文》和汉语,全面学习中华文化。712年成书的《古事记》和720年成书的《日本书纪》,是纯粹的汉语史书,有了儒家文化的初步影子。

(二)中国儒学文化思想在日本传播的高峰。

盛唐时期是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高峰时期。据考证,日本遣唐使共派出12次,每次最多时300人到800人不等,中国先儒家文化思想及政治体制,均在唐朝时期由浅入深地被日本民族吸收。当时儒家思想影响日本国民的道德生活极深,自从圣德太子执政时期(593~621)奖励儒学以来,经过不断提倡,社会上很快形成好儒习汉的风气,儒家思想很快普及到日本各地。孝德天皇(749~757)在位时更是并效仿唐制,令全国每户备孝经一本,主张“孝为百行之先”。平安朝初期的文化继承了奈良时代学习唐代文化的遗风,汉文学特盛,约历时一个世纪之久,被称为“贞观文化时代”。这也是中国儒学文化思想在日本传播的高峰时期。

(三)朱子学说在日本的统治地位标志着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在日本传播达到顶峰。

在江户时代的初期,朱子学传日本,经过350多年的传播,逐渐地兴隆起来,并被德川幕府奉为“官学”,成为江户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随着中国阳明学和清代考证学的传入,日本又相继形成了阳明学派、古学派、考证学派等儒学流派,达到了日本儒学的鼎盛时期。

二、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中国儒家文化思想传入日本后,经过不断的衍化和本土化,日益和日本本国结合,影响了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对日本民族精神的影响。

日本被称之为“大和魂”的民族精神,在日本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国家,这和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和”文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兼容天下、博怀的文化观念也使得日本文化对域外文化始终保持了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宽容精神,给日本国家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

(二)对日本宗教“神道”的影响。

神道是日本民族固有的、传统的精神产物。因此,它在日本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直至今日,神道在日本人的生活当中仍然无所不在。

日本神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作为原始社会里的民族宗教的原始神道阶段、带有“神佛融合”倾向的皇室神道阶段、以“神儒融合”为主要特征的近世神道阶段和国家神道、教派神道阶段。一是儒家文化思想的传入促使日本神道的“觉醒”和形成;二是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启发了日本神道积极谋求自身的理论体系化的“意识”;三是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客观上“庇护”和“扶持”了日本神道的发展;四是中国儒家文化思想促使日本神道通过对教义、教理的参考、借鉴,完成了自身的理论和学说的建设,比如说神道的祭祀以及以藤原惺窝及其弟子林罗山为首的“神儒一致论”甚至“神主儒从”论, 无不透露着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影响的痕迹。

(三)对日本“武士道”的影响。

武士道是日本的一种特殊文化,它是随着武家社会的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化精神。一方面武士道的产生是由社会条件的需要,适应主君、家臣、武士等社会关系的协调产生的;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相关元素吸收并包孕育而成的。日本的“忠”和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忠君爱国” 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日本作为现达国家,“忠君”的思想即全体日本人民忠于天皇陛下的思想一直主导着日本的主流思想了。

(四)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在当代日本社会,被融入企业管理方法和思想之中。儒家文化思想中的“人本”思想,即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日本的众多企业家。儒家文化思想的“和为贵”思想也被日本企业界吸取并加以改造,提出“和谐高于一切”的口号,认为人与人之间应保持和谐关系。日本很多的企业文化都认为管理人员与雇员之间、同事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决不是单纯的利益关系,更重要的是互相扶持、互相帮助。

(五 )对日本法制的影响。

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内涵对日本的法制建设有着极大地影响。日本进入7世纪以后,当时的圣德太子进行了日本社会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制定了《十七条宪法》,虽然并非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宪法,但是却是日本法制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其第一条就是“以和为贵、无忤为宗。”这简直就是直接把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和为贵”直接搬来适用。其第四条“群卿百寮、以礼为本。”也是儒家礼制的最大体现。其第九条“信是义本、毎事有信”也是在中国儒家文化思想源于孔子的“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影响下产生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儒家文化思想通过在日本的不断传播、衍化和本土化,被日本文化大量吸收,影响了日本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而且这种影响也势必日益深化。

参考文献:

[1]朱谦之.日本的朱子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

[2] 严绍璗.《日本儒学的近代意义》.《中日比较文化论集》.,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0.

[3]崔景明,赵秀兰.“儒家文化圈”中的中韩日[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