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贸易市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市场范文1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延伸性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墓础上,提升国际贸易实操技能的一门课。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将来的国际贸易实际工作技能莫定必备的基础口
一、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项目构建
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岗位群的分析,最终确定国际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在本专业中应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将以前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在本门课程中得以应用和实践,突出本门课程的实践延伸性,对同学以前所学的知识的一个大检阅和全面应用,突出实践性。
我们对这门课程摒弃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突出本专业在这门课程要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大胆地重新构建为四个项目,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所有知识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教学项目中,通过这四个项目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实现课程的岗位能力任务。
(一)明确产品
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所有活动都从产品开始,产品也要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对于产品应该研究的内容,我们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如表1所示)。
(二)国际市场调查
如何通过网络实现国际市场调查呢?我们主要采用查询全球贸易数据库(http:i/comtrade. un. org/db/dql3asic-Query. aspx)的方法来实现,通过海关编码,利用全球贸易数据库进行查询,可以知道产品在世界每个国家进出口的容量和流向,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数据库的设置,可以知道该产品的世界市场分布情况和主要竞争国家。此外,通过国贸资讯网可以了解国内主要的出口商和制造商,对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表2所示)。
(三)国际市场竞争分析
通过国际市场调查,明确我们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可以明确我们营销的主要国家,接下来确定国外的竞争对手,并研究竞争对手,获悉他们销售的渠道以及其他市场推广活动的情况,对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营销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如表3所示),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查询,确定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四)企业的SWOT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明确了国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接下来就是要研究自身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评估企业的综合情况,包括:成本、市场份额、客户关系、品牌影响力、行业经验、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与企业文化,确定确定自己的竞争和营销策略,包括:进人哪个国外区域市场、采用哪种销售模式、使用哪些销售渠道等。
通过这四个项目模块的构建,以电子商务平台,用四个教学模块仿真重现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过程,这种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完全打破了已有的教课书的章节和教学体系,将所有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知识全部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项目模块中。
二、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学生实操练习任务的设置
完成了课程的重新构建,我们围绕着这四个项目进行教学,以电子商务为实训的平台,教师讲述相关的知识,然后在互联网上进行示范,所有任务的设置必须有一个主线贯穿其中,产品是一个最重要的主线,我们选择了一个化工产品“硫酸镁”作为我们所有任务的主线,所有的任务都在围绕着这个产品来进行(如图1所示)。
(二)教宇万法与实践
我们对07级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三个班做为样本,每个班有45人,我们将每个班分为9个组,我们的分组完全打破学生原有的序号,每个班1,11,21,31,41.2,12,22,32,42,以此类推分组,我们的授课时,所有学生分组来坐,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我们将每个项目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进行小任务的教学,通过课堂上演示操作,在每个任务结束后,我们布置一个对应的小任务,分组来完成,并在下次课进行展示,我们要求学生以某企业外销员的角色来进行展示,老师点评,并进行分组评比。的教学效果,而且上课不枯燥、不乏味,关键是学生在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中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感情。通过小任务的的完成,了解与课程有关的丰富的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团队完成任务,不仅使原来陌生的关系变得融洽,加强了团队精神,而使班集体荣誉感增强,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为善、人为我师的良好品行;课堂气氛好,老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指导+朋友”型,大家都能在愉快中学习进步。此外,通过角色扮演的练习,使学生们更增加了实战的感觉,让学生将来尽可能“零距离“上岗。
(三)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方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量化表现分:含发言、参加团队任务展示,小组发言次数、与老师、学生沟通次数等,占20,二是小任务完成情况,在完成一个项目教学时,小任务会被整合成一个项目,占30;三是开卷考试成绩,考试是项目设计,当所有项目教学全部完成后,每组同学将四个项目整合成一个整体项目,占50%,考核形成一个整体,是知识性、实用性、能力性的统一。
(四)项目设计分数的确定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项目报告最后分数的产生进行了革新,每一组都进行项目的展示,并选出一个评委为其他的几组打分,学生和老师的打分各占50%,加权平均得到最后项目的得分。对每个班项目设计第一名,第二名,进行了奖励。
三、结语
国际贸易市场范文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更多地参与到国际贸易大潮中,我国对外贸易的开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与美国、日本、欧盟等传统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关系始终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同时自身内部的贸易市场也在形成新的格局,这不仅充分表明了经济发展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内部市场经济的进步与完善。但受到对外贸易秩序混乱、特保措施以及技术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内外贸易开展中的不均衡现象日渐突出,内外贸易发展障碍的凸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内部市场的需求结构,同时也造成了对外贸易产业结构以及供给结构的失衡,加之我国市场经济贸易管理制度尚未实现全面的完善,更使得我国内外贸易过程中的发展障碍得以进一步扩大,如何妥善处理内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障碍成为今后我国贸易开展的重要课题。因此,针对我国内外贸易发展障碍进行及时的预见与分析,可以为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这也是我国内外贸易未来发展的有利导向。
2我国内外贸易市场经济发展障碍及问题探究
2.1投资消费失衡,增长动力结构畸形在我国的内部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的状态长期存在。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2013年全国社会固定资产增长为19.3%,扣除其他因素影响后实际增长为10.7%,而这一数据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个百分点。通过对比投资、消费以及净出口三大市场需求对我国GDP增长的拉动作用不难发现,投资在市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仍占有绝大多数比例,而市场消费与其相比,则略显乏力。我国市场经济中投资消费比例的失衡使得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发展呈现畸形,这不仅充分表明了我国内需市场的严重不足,而且也反映出了我国房地产投资行业、能源建设行业所制造的大量泡沫,使得物价升高,造成通货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因此,为了调整内部市场经济结构,就要科学有效地协调经济增长和潜在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推动内部生产与发展动力消除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关系,进而促进我国内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2资产市场流动性泛滥就近些年我国的出口贸易进行分析,出口贸易的开展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这也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累计到了三万亿美元。但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外贸企业及居民必须将其掌握的外汇结售给中央银行,这便使得中央银行在市场中投放的流动性大大增加,资产市场流动性也日渐泛滥。随着资产市场流动性的不断提升,人民币的预期进一步加剧,这便会直接吸引热钱流入市场。此外,由于金融市场的运营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也造成了市场流动性疏导能力的缺乏,大量市场流动性流入到股票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领域中,不仅制造了大量泡沫,也使得经济输入发生剧烈膨胀。与资产市场流动性泛滥相比,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却呈现出了流动性短缺的问题。随着实体经济与银行体系脱媒现象的普及,银行在资产负债表外与民间所建立的资金链条不断增加,这便使得企业在信贷额度收紧的状况下,面临更大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2.3进出口结构失衡,贸易摩擦增多就2012年我国外汇管理局的数据统计显示,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的状态,其经常项目顺差已达到2138亿美元,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则达到了1270亿美元。由此可见,在多年来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双顺差状况已逐渐成为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常态。巨额的贸易顺差在带来巨大外汇储备的同时,也会直接造成中央银行流动性投放的激增,此外,贸易顺差过大也会造成其他国家向我国制造贸易摩擦,如反补贴、反倾销和特殊保障措施等,从而使我国在国际贸易的开展中受到不平等待遇。
2.4外贸结构失衡,储备面临风险在国际市场贸易的实际开展中,贸易分工主要表现为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两种类型,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的开展中,依靠跨国公司掌握了定价权,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过渡,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外贸经济的开展中始终处于货物贸易阶段,无法将贸易结构进行调整与升级。就拿今年以来我国国际贸易中的服务贸易发展进行分析,多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始终处于逆差状态,并且呈现出了逐年增大的发展趋势。外贸结构的失衡,使得我国贸易条件出现恶化,加之我国服务贸易的综合竞争力较弱,更是使得恶化程度不断加深。就我国的外汇储备进行分析,截止2013年,3.8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分配中,美元资产占有约64.6%,但由于美国市场经济无法在短期内复苏,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货币也面临着减值的风险。
3我国内外贸易市场经济未来发展对策分析
3.1限制投资扩张,积极扩大内需在我国今后的内部市场贸易发展中,为了有效规避发展障碍,就要针对投资扩张进行全面限制,并结合扩大内需工作的开展,以促进市场经济实现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为了限制投资扩张,就要着重对工业部门投资进行控制,首先要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型企业建设项目的开展,防止投资扩张造成内部市场经济的畸形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工业部门的投资发展方向,通过将投资引向服务领域和高新技术开发领域,拉动内部经济市场需求的提高,从而有效鼓励民间自主投资活动的开展。在对我国国内贸易进行内需扩张的过程中,要先对国民收入分配体制进行改革,通过提高劳动要素报酬率,促进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的不断完善,从而推动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此外,为了进一步稳定居民消费的预期,还要对城乡社会保障体制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加之对服务贸易进口门槛的降低,从而为内需市场提供更多的服务产品,增加内需福利。
3.2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发展就我国当前的贸易市场发展进行分析,我国金融体系仍保持着以银行业为主导的传统结构,这一结构的长期保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也极易导致利率汇率形成机制扭曲,这都充分表明了银行业主导机制对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在未来的内外贸易发展中,为了有效地解决金融产品贬值、市场落后及汇率扭曲等问题,要充分利用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并以发展良好的金融服务业为基础,对金融投资工具进行丰富,从而促进我国建立起更为完善、高效的金融体系。在这一体系建立与完善的基础上,国内金融市场也会出现更大的储备空间,这便会给外汇储备提供更为丰富的储备选择,金融市场的内部投放,也会使外汇储备中的货币错配风险得以有效控制。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内外贸易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利率市场化工作的转变还要大力推动我国本土经济参与到国际经济发展中去,从而在“走出去”的同时,更多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中的现金管理技术与理念,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与结构的完善奠定重要的发展基础。
3.3加快外贸转型,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为了切实有效地调整我国外贸结构,就应在今后国际贸易的开展中不断加快外贸转型,在确保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及汇率政策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转型。同时,为了进一步减少我国市场内部产业分工引起的贸易顺差,还要大力落实扩大进口政策,通过更具选择性地对进口贸易内容进行筛选,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现代化转变。与此同时,在国际贸易的开展中,为了推动外贸转型,还要努力减少设备配件及其中间品进口,从而使国内市场成为进口配件的主要供给方,避免市场加工贸易出现附加值较低的问题。为了在今后的对外贸易中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应首先建设国内服务贸易的发展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提高我国服务业在国际贸易范围内的竞争力。在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改革与调整的宏观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抓住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大好机会,并通过不断扩大贸易规模,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与完善。
3.4促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我国在内外贸易的实际开展中,长期存在着内外失衡的问题,货币错配与“斯蒂格利茨怪圈”所导致的经济困境,也使得我国内外贸易发展障碍不断加剧,所以,为了在今后的市场经济贸易发展中有效地消除障碍,就要在调整投资储蓄结构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国际收支结构的改革,通过改善我国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单一霸权现状,有效地促进内外贸易的稳健发展。为实现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就要首先对外币计价的外汇规模进行调整,通过适当地降低外汇规模,使更多的人民币得以流入国际市场。同时,我国还要借助国际货币体系调整的契机,使人民币逐渐掌控区域核心货币的地位,从而使得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加,推进人民币流入国际市场的同时,促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在构建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同时,我国的市场效率会随之提高,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也会不断增加,这也使得我国的内外贸易开展能够有效地规避发展障碍,从而推动内外贸易的健康、长期发展。
4结语
国际贸易市场范文3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发展,对外贸易有着非常快的发展速度,并且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的前几位。但中国仍只是一个贸易大国,进一步发展成为贸易强国,外贸人才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本文分析了当下我国外贸人才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目前外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贸人才;人才培养现状;实践教学体系;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24-02
净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增加净出口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致力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进出口企业支持与鼓励,如出口退税,负面清单等优惠政策。截止到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2.21亿美元,进口总额1.95亿美元,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1]。尽管目前中国称得上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品档次低下,附加值不高,严重阻碍了中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因此,改善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外贸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要举措,而外贸人才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要想使我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范围内的对外贸易得到更优更快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更多的高层次外贸人才,还需要更加优秀的外贸人才。
1 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现状以及现有问题
如今,我国的所有公司中拥有外贸出口权的大约占了18万家,并且在这18万家公司中拥有的外贸人才大约有180万人。2011年、2012、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660、680和700万人,但是与外贸行业有关的专业毕业生仅仅只占了全国总人数的2%以下,也就是仅仅有18万与外贸专业相关的毕业生。并且这些毕业生真正能进入到与外贸行业有关的企业的人数还不到50%,这样的现象使得我国对外贸人才的缺口更加巨大。新的国际环境对外贸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研究,我国外贸人才市场存在的问题是:
1.1 人才培养没有清晰的目标
尽管大多数院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高应用的外贸毕业生,但是在大学的课堂的安排上,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仅仅是对学生做了理论性的知识,并极少甚至没有鼓励或安排学生参加与外贸相关的实践活动,大多数教师都是以教材教书,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没有提高重视。
1.2 外语能力欠缺
外贸人才既需要掌握大量的英语基础知识,又得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但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国际贸易专业的外语能力放在培养的重点上,仅局限于应试教育,学生在听力和口语上较弱,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短期内很难找到和适应工作。
1.3 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较少
外贸企业目前对毕业生的需求就是希望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能更快的参与到企业的外贸活动中,所以外贸企业希望学生拥有更高的实际运用能力。现如今,大多数学校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学生的时间课程却非常少甚至没有,并且大学的课堂教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进而使得尽管毕业生在校成绩良好,但是工作中却能力不强。
1.4 师资队伍有待提升
外贸行业发展快,知识更新也快,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缺乏实际的外贸领域工作经验,或是多年未从事外贸工作,真正从事过多年外贸相关工作后进入大学进行教书育人的人才是非常少的,进而导致大学的师资队伍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求,最终致使大学教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得不到提升,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花费的资金和时间更高的现象。
2 新形势下企业对外贸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2.1 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增大
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尤其是刚刚进入外贸行业的中小企业,对优秀的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正慢慢的睁大。这些企业需要这些人才根据海外市场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长远的目标,并为企业选择具备更大潜力的市场,以及建立优秀的出口营销体系;这些人才还需要将企业与国际客户的关系进一步的拉近,增加公司的收入。这些优秀的管理型人才是决定外贸企业的发展目标的关键人才。现如今,我国面临的巨大难题就是,我国的中高层管理者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海外市场的需求,致使其企业很难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一片合适的地位,使得公司缺少合理的管理方案。因此,我国外贸企业非常需要优秀的管理型人才,为公司做出巨大的贡献。例如在营销方面优秀的管理人才的年薪可达40万,而负责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的减去奖励性收入后的年薪在50万~200万的范围之内。
2.2 谈判类人才的需求增大
国际贸易中所出现的交易金额往往是非常大的,因此外贸企业拥有一批优秀的国际谈判师是非常有优势的。这些谈判师的责任和风险是非常大的。因为国际商务谈判中需要各方面的因素参与,所以优秀的谈判师不仅仅需要掌握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金融等那些与国际经济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会掌握人的心理,掌握其所要谈判项目的各个细节,也就是说,谈判类人才是属于一种综合素质极高,且应变能力极强的高端人才。
2.3 对法律、诉讼类人才的需求
劳动力成本低廉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存在很强的价格优势,但这也导致我国外贸企业频繁遭受其他国家的反倾销,截止到2013年,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由此看来外贸企业对法律、诉讼类人才的需求也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如今我国尽管拥有十四万人从事律师行业,但是仅仅只有两千人属于涉外法律人才,并且他们的绝大多数仅仅是参与国内外商投资或者兼并收购等业务,仅仅有一两百的人才掌握了国际贸易法律等相关知识,并代表我国企业进行维护权益。这些人才的所在地主要是出于我国的大城市里,如北京、上海等,在其他地区这类人才几乎是没有的。
3 改善我国外贸人才队伍的建议
3.1 明确培养目标,加快完善专业培养体系
培养适应外贸企业发展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下:富有责任感,能够承受艰苦环境,诚实有信用;熟悉法律,能够遵纪守法的完成国际贸易业务;有一定的商务英语基础,懂得商务礼仪,能够参加国际贸易活动;熟练运用计算机常用软件,并具备一定的中英文录入能力,能够快速的利用网络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
大学的课程应该放弃原本的教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将其专业的设置合理的安排,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市场需求为学生建立“一专多能”的教学模式。在相关的专业的课堂中,练习国际的市场需求,将课堂的专业性联系到国际,并在确保其专业课程的课时量足够的前提下,为学生开设有国际接轨的相关课程[5];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以及交际英语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可以适当的减少不必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以深化和熟练运用其专业知识,为学生的上岗就业提供良好的根基。
3.2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外贸专业是属于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因此,大学不仅仅需要为学生提供专业课程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大学的课程中,适当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教学,并在专业性的课堂中以优秀的案例为学生讲解,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发挥专业知识。增加试验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国际贸易经营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领悟真实的商战;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为学生争取那些外贸岗位大的实习职位,让学生更有机会运用其所需的专业知识,进而更快的使毕业生在就业之前就能掌握外贸工作的流程。只有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时间机会,才能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并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和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3.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个优秀的外贸专业教师不仅仅需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以及对国内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了解,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了解国际性。仅具备理论知识的外贸专业老师是难以培养出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复合型外贸人才。各高校应联合海外办学,尽可能多的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人才,高薪聘请海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并根据我国出国留学的根本方针定时的安排优秀的教师到海内外的知名院校进行学习和研究;提高校际之间的沟通,优化我国国内院校的教师资源,采用优势互补等方式,建立我国优秀的专业教师团队;与各大外贸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优秀的实习环境,安排优秀教师进入外贸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以最快的速度分析最新的市场行情,为我国高校的课程提供更好的参考,进一步的提升高校课程质量,为高校的实践创新提供更优秀的基础。
3.4 完善科学的激励体系
外贸人才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以及提升员工的创新能力,使员工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激励外贸人才的常用方式可以分为物质、事业以及感情三种激励方式。物质激烈的含义就是企业可以在基本工资和奖金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公平且合理的分配体系,将员工的利益和风险与企业挂钩。例如,企业也可以采取股权激励机制,即根据员工的能力和绩效以及工作态度为员工分配合理的股份,并关注其绩效的变化和岗位来适时的改变其股份,用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6]。事业激励。当发现员工在工作上表现出色时,可将员工的岗位晋升。员工往往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动机,希望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建树,因此,企业应该尽可能的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员工能够施展才华。感情激励,意思也就是说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以及理解。在西方,感情激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员工的态度调查,以及休闲时间。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员工的生活状态,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将员工进一步的与企业联系到一起,增进两者间的关系[7]。有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防止企业的外贸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中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报告2014[R]。中国商务部网站,2014(04)。
(2)张丽华,杨明芳。就业质量比“数字”更重要[N]。人民日报,2012(06):18.
(3)胡彩梅,王莉,肖坤。基于“3+1”培养模式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探析[J]。经济师,2012(1):142.
(4)张琦生。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J]。中国人才,2011(07):43.
(5)钟睿,王思文,魏恒荣。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基于苏南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及企业的调查研究[J]。现代企业,2011(07):267.
国际贸易市场范文4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营销关系影响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相互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由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所构成,为一定时期世界贸易的总和。国际市场营销是指超越国界的市场营销活动。这里的市场营销活动,主要是指企业为向国际市场销售适销对路的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产品规划与开发、产品订价、产品分销、产品促销以及国际市场营销信息的搜集与分析等。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营销的联系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之间所从事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由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对外贸易所构成,是一定时期世界各国和地区联系的主要形式。国际市场营销是指企业超越国界从事商品经营与市场营销活动,这里的市场营销活动,与国内的营销不同,要注重国内外不可控环境因素、自身资源等。菲利普科特勒在其《国际市场营销》一书中指出:“国际市场营销是指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进行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的活动。”
国际贸易与国际营销的共同性是两者都是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市场,都是以获取商业利润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跨越一国国界的经济活动,而且这两种经济活动经常是如影随形,密不可分。国际贸易必然要借助于一整套完善、科学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各国选定的国际贸易任务和目标。例如,两者都是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的,国际市场是联系国际贸易和国际营销的重要纽带。
它们的共性有以下5个方面:
其一,二者都是超越一国国界的全球化的经济活动,它们面临着相同复杂的国际环境,如经济发达状况、人口数目、城市化进程、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风俗以及竞争环境。
其二,二者都是以获取正常合法的企业经营利润为最终目的的国际性商业活动。
其三,二者都是以商品和劳务为交换内容,经营活动的末端都是全世界市场的消费者或用户。
其四,二者的理论基础都是来源于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弗农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波特的“国家竞争理论”等。
其五,二者都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都是企业从事国际商业活动、参与国际竞争、瓜分国际市场的主要工具和主要形式。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都是以获得利润收入为目的而进行的超越国界的经济活动。
二、国际贸易与国际营销的区别
尽管二者存在着某些共同点和相通性,但也有着许多重要区别,存在着差异性:
(一) 交易形式的不同
既然国际贸易由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所构成,而每一国家的对外贸易又都有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因此,国际贸易包括购进与输出两个主要方面。而国际市场营销则仅强调售出这一个方面,(而且,这里的售出也不一定是出口),即通过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向国际市场销售适销对路的产品或劳务,从而获得收入。当然,国际市场营销也不是毫不涉及购进。
(二)交易的主体不同
国际贸易是国际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国际贸易中商品和劳务的买主、卖生都是国家,换言之,国际贸易的组织者是国家。而国际市场营销则是企业产品和劳务与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适应过程,产品和劳务的卖主是企业(或其海外子公司),买主则可能是国家,也可能是这个国家的企业或个人,还可能是本企业的海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换言之,国际市场营销一般是由企业组织的。当然,国家的经济状况、政府体制、法律制度等,对国际市场营销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三)是否超越国界
就国际贸易而言,产品和劳务的交换必须是超越国界的交换,即参加交换的产品和劳务必须真正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而国际市场营销,作为超越国界的市场营销活动,是指这些活动超越国界,而不厂进行整体规划与协调,制订各自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的这一差异性,反映到统计数据上,就表现为:国际市场营销额往往大于国际贸易额。
(四)涉及范围不同
国际贸易只涉及部分市场营销活动,如产品购销、实体分销、产品汀价等,而不进行产品分销渠道的管理,一般也不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销售促进等市场营销活动。而国际市场营销则涉及上述所有活动。从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的上述差异性看,国际市场营销在某种意义上要比国际贸易具有更多的优势。
三、国际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营销的任务,从总体上说,是研究国际市场环境及引起环境变化的诸因素。认识、发掘和开拓潜在的目标市场,选择和决定进入市场的方式,制定合适的经营战略和策略,使企业对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可控制因素的运用符合市场的需要,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良好的效益。企业国际营销工作的好与坏,不仅仅关系到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而且关系到一国的国际贸易水平和一国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均卷入国际市场竞争的洪流,哪家公司能树立起国际营销观念,正确选择目标市场,并针对各目标市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哪家公司就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以及高额的市场回报。国际市场营销对于一个企业的国际贸易水平至关重要,它是连接客户需求与企业反应的中间环节,是企业参与国际分工深度和广度的重要影响力,也是一个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成功与否的重要原因。
国际营销对于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水平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归根结底,是一个国家所有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总和,从宏观角度讲,国际市场营销对于适时适地,以适当的价格把产品从一个国家传递到另一个国家,促使国家消费大市场的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
四、结语
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在当今世界,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又互为因果。它们两者之间有以盈利为目的的超国界的经济活动的共性。但是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又有差异,随着国际营销的深入开展,必将带来国际贸易水平的提高,而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也必然要求国际营销水平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杨晨.我国企业国际市场营销发展探讨[J]. 经营管理者, 2009,(01) .
国际贸易市场范文5
我国是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随着世界农产品贸易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农产品贸易取得长足进步。10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年均增速高于出口近10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口不断加快,出口放缓,逆差越来越大。但是,今年1-5月份粮油饲料贸易情况与过去10年的贸易总趋势出现偏移。根据海关数据,虽然1-5月份农产品贸易额持平略增,但出口增幅自金融危机以来首超进口,逆差缩小。
1.农产品贸易额持平略增,逆差缩小。进入201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急转直下,2月份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为65亿美元和38.7亿美元,较去年12月份高点降低40%,自3月份开始回升。整体看,2013年1-5月份,我国农产品进口额45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2.2%;出口额263.3亿美元,同比增7.3%;贸易逆差较去年同期缩小7.9亿美元。2.大豆、玉米、小麦进口大幅下降。2013年1-5月份,我国大豆、玉米和小麦进口量分别为2060万吨、151.5万吨和118.4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2%、19%和40%;进口额分别为126.1亿美元、4.5亿美元和4.5亿美元,同比下降1%、29%和23%。与之相比,2012年1-5月份大豆、玉米和小麦进口量大幅增加,较2011年同期分别增21%、74倍和6.2倍;进口额较2011年同期增14%、51.2倍和5.6倍。3.稻米进出口量价齐增。2013年1-5月份,我国稻谷和大米进口量合计为116.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19%;进口额5.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14%;同期,稻谷和大米出口量合计为25.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47%;出口额2.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29%。4.食用植物油进口增加,花生油、橄榄油和棕榈油增幅最大。2013年1-5月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33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23%;进口额3.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9%。其中,花生油、橄榄油和初榨棕榈油进口增幅最大,分别为126%、24%和11倍,而菜籽油、豆油和玉米油进口降幅均在30%以上。同期,食用植物油出口量3.7万吨,较去年同期降23%。
二、当前粮油饲料市场贸易变动原因分析
从长期趋势看,大宗农产品进出口变动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基本面的变动情况;从短期效应看,决定进出口的直接因素是国内外价格比较。今年1-5月份,农产品进口增幅小于出口增幅,逆差缩小,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而国内农产品整体供给宽松而需求不振。
(一)国内外价格比较分析
1.玉米、小麦、油菜籽等国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内导致进口量下降。欧元区债务危机、美国?财政悬崖?和日本经济衰退引发宽松货币政策出台,加之美国遭遇严重干旱等因素影响,2012年6-8月,国际市场上多种农产品经历了一轮价格上涨,涨幅平均约为30%-40%;之后价格回落,到2013年5月底,国际玉米、小麦、油菜籽等农产品价格依然高于去年同期。与国内相比,截至5月底,玉米、油菜籽到岸完税价分别与国内市场持平,小麦高于国内15%,直接导致1-5月份进口数量较大幅度下降。2.大米、棕榈油等农产品因国际价格低而进口大增。泰国一直是我国进口大米的最大来源地,越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近年也加大向中国市场推销大米。据广西柳州调研数据,该市进口大米主要来自越南,每天的进口量达150吨左右,且价格在3200元/吨左右,而柳州粮食专业批发市场各类米的价格在4000-4800元/吨左右,虽然进口大米在口感上一般,但其价格优势使进口量大幅增加。由于全球产量大幅增加,棕榈油价格持续下跌,马来西亚33度精炼棕榈油FOB价格从2011年初的960美元/吨下降到2013年6月底的525美元/吨,价格下降幅度近八成,处于历史低位。随着国内植物油需求的增加,低价进口成为必然。 3.虽然国际大豆价格低于国内,但因主产国天气等原因,南美大豆装运缓慢,使上半年到港数量下降。截至今年5月底,美国大豆到岸完税价格一直低于国内,南美洲大豆的价格更低,而1-5月份大豆进口量较去年下降,我国港口大豆库存持续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南美大豆装船速度缓慢。据统计,2013年第一季度的装船数量仅为2012年同期的50%左右,而2012年第一季度进口激增,其装船数量均比上年同期翻一倍。目前巴西主要港口的出口大豆物流与装船进度仍在缓慢恢复的过程中。
(二)供需基本面分析
从需求看,人口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拉动了农产品需求的全面增长,但受食品安全事件、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当前畜禽产品和需求受到抑制,养殖和深加工需求不振,作为饲料原料的玉米、小麦和豆粕等需求增长受限;从供给看,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结转库存充裕,在需求增长有限的情况下,粮油饲料供给相对宽松,部分农产品进口动力不足。
1.从需求看,基本生活需求刚性增加,饲料需求疲弱,深加工需求低迷,作为原料的农产品进口动力不足。
我国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拉动了农产品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 但是,受长江病死猪事件、H7N9禽流感、速生鸡事件及芦山地震等阶段性因素影响,进入2013年养殖业依然不景气,畜禽养殖行业仍处微利或亏损状态。受此影响,1-5月份我国饲料产量6800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4.5%。随着国家对玉米深加工行业的调控,玉米加工产能扩张放缓,玉米工业消费增速也有所减缓,2012年我国玉米工业消费量增幅仅为6.14%,明显低于近年的平均增速。目前,玉米淀粉和酒精销售压力大,玉米深加工行业继续亏损,并创历史最长亏损纪录,酒精行业较淀粉行业略好,加工利润已于年初转正,但淀粉行业依然负利润经营,深加工产品市场弱势运行。2.从供给看,我国粮食供给三大粮食品种连年增产,玉米、小麦等品种供给充裕。
据统计,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8957万吨,比上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9年丰收。从三大粮食品种看,受种植效益驱动,东北等部分粮食主产区放弃大豆改种稻谷和玉米,此外天气因素也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利好条件,由此带动这两种粮食作物产量大幅提升。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20812万吨,增产1534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稻谷产量20429万吨,增产328万吨;小麦产量12058万吨,增产318万吨。受我国粮食增产及2012年进口粮食数量显著增加影响,国内粮食年度结余量增加,库存充实。
三、当前粮油饲料市场新情况
当前,我国粮油饲料市场除供给宽松、需求不振等情况外,还有如下新情况:
1.东北大豆玉米播种期推迟,长势好但扎根浅,单产依后期天气而定。据大商所东北大豆玉米产区春季考察,受前期雨雪、低温天气影响,今年吉林省、辽宁省以及内蒙古通辽等地玉米播种普遍被推迟,推迟时间在7-20天不等。一般玉米要在5月底全部播种完毕,而大豆播种期相对较长,受前期不利天气影响,玉米迟迟无法播种,部分农民不得不改种大豆。较为严重的黑龙江东北部产区,改种面积达15%左右。但就整个东北产区而言,大豆玉米播种面积转化不会太大。虽然今年东北地区玉米播种普遍推迟,但由于最近气温回升较快、墒情好,玉米出苗较快且出苗齐整,但玉米扎根太浅。这使后期玉米生长存在较大隐患,七八月份是玉米的灌浆期,如果到时天气干旱或出现大风,玉米可能减产。后期玉米生产情况主要还是看天气。2.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数量将大幅减少。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1/2012 年度国内小麦饲用及损耗量为2600 万吨,比2010/2011年度增长92.6%。但是,2012年8月份以来,在制粉企业开工好转、小麦托市收购数量较大、售粮主体看涨预期增强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主产区小麦价格快速上涨,出现2004年以来最大单月涨幅。截至今年5月底,华北黄淮等小麦主产区普通小麦价格上涨约150-350元/吨。目前,玉米、小麦价格倒挂行情反转,华北黄淮地区小麦价格较玉米价格已经高出100-300元/吨不等。目前小麦替代玉米的技术问题已经解决,小麦比玉米的蛋白含量高出5个百分点,粗略计算每一个百分点蛋白折合40元,理论上小麦价格高于玉米200元以内就可以考虑小麦替代玉米。由于目前小麦价格走高,部分地区小麦价格高于玉米200元以上,而华北黄淮玉米旧作质量较好,华北、华中地区及南方销区等饲料养殖企业纷纷降低饲料小麦使用比例,增加玉米饲用比例。多数地区猪料中小麦添加比例已经由此前的35%左右下降到15%左右甚至更低。虽然部分大型饲料企业仍在使用饲料小麦,但主要属于消化库存阶段,新采购饲料小麦数量大幅下降。预计今年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量将减少1000-1500万吨,小麦饲料用途较上年下降一半。3.养殖需求开始回暖使饲料企业采购积极。5月27-31日猪价涨势较为明显,猪粮比已恢复至5.5:1以上,位于轻度亏损区间,虽然部分地区仍有压栏现象,但大部分养殖户看涨心理略有增强。因养殖需求开始回暖,饲料企业采购积极性随之提升,近期南方内陆地区站台走货量明显增加,个别站台出现空仓现象,虽然部分到货的东北玉米出现霉变超标、霉气味较浓等现象,但东北优质玉米依然呈现相对偏好行情。目前,大型饲料企业库存多在2-3个月之间,而中小企业也处于10-20天的库存水平。
四、我国粮油饲料市场贸易趋势及政策建议
(一)下半年贸易形势展望
2013年下半年,受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生产成本高企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速难以继续提高;受国际谷物产量增加影响,大宗农产品价格或将继续走低,下半年进口压力依然很大,全年仍将延续10年来的农产品贸易总趋势。其中,随着国际粮价继续下降,玉米的进港数量将在第4季度大幅增加,并且持续到2014年2月份,全年玉米进口约300-400万吨,具体还要看玉米后期生长情况;随着巴西主要港口的出口大豆物流与装船进度的逐步恢复,大豆将从6月份起大量到岸,装船到港速度快于年初,大豆进口将继续增长至6300万吨以上。
(二)政策建议
我国农产品进口增加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在开放中加强统筹,应更加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保障国内产业安全。
1.加快推进?粮安工程?建设,不断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国内粮食供求偏紧是大趋势,因此我国应利用当前国际市场粮价较低的有利时机,围绕?粮安工程?建设,有序进口,充实中央和地方储备,把低价粮关到政府的笼子里,不去冲击市场,而是用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供给紧张和粮价上涨。
2.充分重视期货市场,将期货价格信息纳入政府体系。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期货市场逐步完善,铜、白糖、大豆等品种已经成为现货市场重要风向标,玉米等期货品种市场容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经验,期货市场是商品市场不可或缺的部分,价格体系理应包括期货价格信息。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探索与期货市场的交流合作,将重视期货市场落到实处,在本部门的价格体系当中纳入既有期货品种的价格信息,更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体系。
国际贸易市场范文6
1.金融发展——制度优势——影响贸易
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声誉及偿还能力往往与其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金融市场发展较快的国家,相比于发展较落后国家,由于拥有更高的信誉及偿还能力,信贷配给相对较轻松,使得其在制成品的生产上,获得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在此背景下,一种较为独特的国际贸易模式逐渐形成:在规模经济不存在的前提下,金融市场发展较快的国家,在对外贸易上以制成品出口、初级产品或中间产品进口为主;而金融市场发展较为缓慢的国家,而以初级产品或中间产品出口、制成品进口为主。由此可见,金融市场的发展快慢,对其国家在国际上产生的影响,可等同于经济规模、技术发展水平、资源产量,是一国比较优势构成的一项决定性因素。
2.金融发展——规模经济——影响贸易
在不受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下,不同国家与地域的消费者都能通过合法途径购买需要的制成品。国内外生产制造企业所生产的各式各样的制成品,实际上为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过于全球内各个国家而言,一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部门的效率,并且其效率也直接影响到贸易流量的构成。在各国其他方面条件、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一国金融机构面临更高的交易成本,则该国主要为制造品的净进口者,初级产品的净出口者。因此,在其他条件无较显著差异的前提下,外部融资水平较高,所形成的规模经济能获取更大的出口份额与贸易余额。
3.金融发展——分散风险——影响贸易
经济行为追求的主要目标是风险最小化的同时,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经济行为中的一种,国际贸易相比与其他普通经济行为,由于手续复杂、运作周期长、影响因素多,风险要更大。具体而言,国际贸易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汇兑风险、信用风险、价格风险、运输风险等,这些风险都对国际贸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保险、信用证结算、金融衍生工具的套期保值等业务能力也相应得到提升,有助于分散国际贸易风险,通过金融一体化与专业化的有机结合,促使预期贸易量获得更大的上升。
4.金融发展——汇率调整——影响贸易
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际贸易不可避免会受到汇率制度变化的影响。资本项目自由化实施过程中,通过对经常项目汇率的统一,使得一国的所有进出口贸易能按照统一标准汇率进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对外贸易效率。由复汇率逐渐转变为单一汇率,减少了一些歧视性汇率及进口中间产品、资本品的鼓励性汇率,都为出口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金融市场发展与国际贸易相互关系的具体表现
1.金融市场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构成双向影响关系
在全球化大市场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国际贸易逐渐形成了相互制约与影响的关系。一方面,一国的对外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政策以及贸易综合竞争力,受金融市场的发展限制。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国际贸易的增长,通过扩大国际贸易,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宽广的平台,进而推动金融市场运行的规范化与国际化发展。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让一国更好地融入到国际市场中去,并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本国的适应能力与竞争力,进而为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也会受到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国际环境、经济体制、政府行为等。通过改变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的环境、体制、主体构成等,金融发展或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制约关系造成较大影响。
2.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与贸易开放度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