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文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时事评论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时事评论文章

时事评论文章范文1

关键词:沥青面层平整度控制

0引言

2004年颁布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较旧版的评定标准(JTJ071-98)对路面平整度指标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长期施工实践,对如何在施工中提高路面的平整度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有以下几点:

1测量放样影响平整度

目前,高速公路都使用摊铺机进行铺筑,摊铺机具有自动打平装置,摊铺时按照预先设定的基准来控制(基准面可以是设计高程也可以是设计高程的平行面),最常用的基准是一根与路线设计高程平行的张紧钢丝,施工中称为“走钢丝”。如果基准控制不好,则摊铺出来的平整度就差。所以钢丝放样的正确性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提高钢丝放样的正确性:

1.1使用高精密度的仪器;

1.2减少钢丝架设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直线段采取钢纤间隔为10米,弯道采用钢钎间隔是5米,钢丝绳每根长120米,两侧用紧线器拉紧,拉应力不小于20KN,确保固定钢钎中间不产生过大的挠度;必须保证顺直平滑,尽量保证摊铺中的传感器的滑杆与钢丝绳的接触点不变;在施工中安排铺助人员看管传管器,避免传感器脱落或行人碰落钢丝绳等现象发生。

2基层施工影响平整度

基层顶面平整度不好也直接影响到沥青面层的平整度。由于基层顶面的不平整将会造成沥青面层的厚度不均匀,也就是沥青面层的松铺系数不一定,压路机碾压完后就达不到良好的平整度。基层施工要做到:

2.1利用摊铺机铺筑基层;

2.2加强质量控制,提高基层的平整度,避免基层顶面产生离析;

2.3加强养护,封闭交通,及时撒布封层保护基层。

3在摊铺过程中加强平整度控制

摊铺机可以说是沥青路面的直接生产者,对摊铺机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质量,但必须在保证压实度的前提下追求平整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控制:

3.1保证摊铺前熨平板的温度,避免摊铺机起步时产生“拉毛”现象。中、下面层起步时熨平板的温度保证在85℃以上,上面层起步时熨平板的温度保证在110℃以上;

3.2摊铺机就位时,必须根据高程、厚度来热熨平板方木,摊铺过程中需要调整找平装置时,必须缓慢调整;

3.3运料车驾驶员应事先培训达到技术熟练,卸料时不得撞击摊铺机,运料车被摊铺机推着保持移动;

3.4摊铺机速度保持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对于改性沥青混合料及SMA混合料宜放慢到1-3m/min,摊铺速度变化会导致摊铺层初始密度不均匀,从而引起碾压后局部变化而影响平整度;

3.5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螺旋分料器应相应于摊铺速度调整到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均衡地转动,两侧应保持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

3.6保证连续摊铺,尽管新型ABG摊铺机具有“自锁”装置,但热混合料在熨平板装置的自重的作用下总会产生一定的下沉,摊铺机重新起动后,找平装置将会自动找平,熨平板又会慢慢地上升到原来的高度,这将造成摊铺面上的不平整;

3.7及时清除撒落在摊铺机前的混合料,保证摊铺机履带行走在平坦的基层面上。

4在碾压过程中提高平整度

摊铺机摊铺出来的沥青面是比较平整的,但经过压路机的碾压后平整度将会受到一定的破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控制来提高平整度:

4.1压路机的碾压应遵循机型先轻后重,行驶路线由低侧向高侧推进,由两边向中间碾压的原则。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拥抱,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方向;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在碾压成型的路面上严禁急转弯和调头,压路机的起动、停止必须减速速缓行,振动碾压时应先开车后开振、先停振后停车。

4.2初压应在混合料不产生摊移、发裂等情况下尽量在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碾压,碾压段的长度以控制在30-50m为宜。

4.3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应是梯形递时,前后两次碾压作业段横向衔接处要跨5米进行碾压,振动时压路机每回碾压重叠1/41/3轮宽,静压封面时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520cm。

4.4在施工中,保持适当的恒定的碾压速度是非常必要的,双钢轮压路机速度一般控制在24.5km/h。胶轮压路机可适当提高,但不超过5km/h,压实速度过快会产生推移,横向裂纹等。而且碾压过程中压路机必须保持均匀洒水,避免粘轮现象破坏路面。

4.5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面上,不得停放压路机或其他车辆,并防止矿料、油料和杂物撒落在沥青面层上。

5从减少离析方面提高平整度

沥青混合料离析造成沥青面层的不均匀,将会影响其平整度。我们可以控制以下几方面减少离析:

5.1先从料车装料、卸料方面减少离析。采用三次装料法,第一次装料在近车厢前部,第二次装在车厢后部,第三次装在车厢中间,这样可以减少车中离析。卸料时应使混合料整体卸入摊铺机中,料车起顶时应尽量一次把车厢升高到一个大而安全的角度使混合料尽量多的卸进摊铺机的料斗中。

5.2从控制摊铺机方面减少离析:

5.2.1在每辆料车卸料之间,不要完全用完受料斗中的混合料,留少部分混合料在受料斗中和尽量减少将侧板翻起的次数。一般受料斗两侧的混合料含粗集料较多,另一辆料车立即向受料斗卸料后与受料斗剩余的混合料一起输运到后面的分料室,螺旋分料器布料过程中可使新旧混合料较好的拌和减少粗集料集中造成离析。

5.2.2尽可能保证连续摊铺,分料器连续运转。如果分料器运转不连续混合料会在摊铺机内产生显著离析;分料器运转太快中间将会缺料产生一个粗料带,还要保证分料器外边的混合料饱满,否则外侧将产生粗集料带,但也不能过多造成混合料堆积产生温度离析。

5.3减少温度离析:

5.3.1保证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5.3.2缩短运距,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温;

5.3.3减少在摊铺机前的等待时间;

5.3.4避免低温施工。

6处理好与桥涵的衔接提高平整度

珠海段主线桥面是6cm中粒式沥青+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所以下面层是与桥头搭板或桥台搭板渡板相接的。桥涵施工后的高程与设计高程有一定的偏差,在进行下面层的摊铺时钢丝绳一定要延伸到搭板上或桥头上利用“走钢丝”的方式进行衔接,避免产生跳车现象。如果高程偏差较大,有必要进行纵向调坡。

7处理好接缝提高平整度

7.1横向接缝。采用平接缝,用6m直尺沿纵向位置,在摊铺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继续摊铺时应将接缝擦洗干净、涂上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后起步摊铺,起步后人工把接缝面上的粗集料刮去补上细集料把接缝填满。接缝碾压坚持采用钢轮压路机进行斜横向压实,从先铺面上跨缝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020cm直到钢轮全部在新铺层面上再改纵向碾压,接缝碾压应经常采用6米直尺检查衡量,以确保平整度。

7.2纵向接缝。采用2台摊铺机成梯队联合摊铺方式进行热接缝连接。在前部已摊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碾压作为后高度基准面,并有510cm的摊铺层重叠,重叠部分应与前摊铺面平顺,最后跨接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除了以上几点外,提高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自向素质,采用严格科学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时事评论文章范文2

STEP的基本内容

Dinkmeser等认为,对父母的教养行为应进行系统的训练,以有计划、系统地预防、矫正不良的教养行为。训练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训练STEP模式认为,所有的教养行为,其效果都取决于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提高教养效能、促进儿童发展、提高父母满意度的前提。Dinkmeyer等人(Dinkmeseretal,1990)认为,建立有效的、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四个主要条件[4]:1.相互尊重(mutualrespect)。Dinkmeyer等人认为,亲子间多数问题都起因于缺乏相互尊重。父母不尊重孩子经常唠叨、吼叫、打骂、贬损孩子,不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和时间,既不利于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无法让孩子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会相互尊重。因此,父母首先要先尊重孩子,给予适度的关心,减少对孩子的批评和唠叨,并在友善的环境中与孩子交流;2.共享欢乐时光(takingtimeforfun)。建立关系需要时间,STEP模式非常注重家庭共享时间,该模式认为,为了建立良好、积极的亲子关系,父母每天都应该与孩子有一段共享的欢乐时光,在此段时间内双方(尤其是父母)都不会强迫对方做如何事情。对年幼的孩子而言,上床睡觉前如能有段与父母独处的时间非常重要。STEP模式建议父母轮流单独与孩子共享欢乐时光,以增进亲子情感。3.鼓励(encouragement)。STEP模式强调儿童有成长的内部动力。为了培养孩子的信任感、价值感,父母要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内部力量和成长。鼓励孩子还有利于积极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亲子间的合作关系,减少孩子的问题行为,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特长。4.传达爱(communicatinglove)。儿童的安全感和价值感来源于爱与被爱,父母应随时将爱•198•传达给子女,付诸行动的爱的表达,如说出爱、抚摸、拥抱、亲吻等对孩子的成长、对积极的情感体验、自我价值感、相互尊重以及发展责任感与独立性等都是非常重要的(Dinkmeyer&McKay,1989[5])。

(二)有效的亲子沟通训练STEP模式的另一重点是训练父母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亲子间的沟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非语言的符号系统,向孩子传递着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态度、评价等。积极的沟通,使父母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孩子,表现对孩子的接纳、理解和欣赏,减少孩子的逆反和防御,对孩子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具体的沟通训练包括:1.积极倾听训练。父母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才能了解孩子真正的感觉,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才可能使孩子敞开心扉,并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发展信任、理解,感受支持和爱。积极倾听的训练内容包括:表现出对孩子的谈话感兴趣;放下判断与批评;察觉非语言线索;让孩子把话说完;反映孩子的感受。2.清楚的自我表达训练。在讨论孩子面临的困扰时,父母要用倾听来表达父母的接纳,以帮助孩子认识、应对或解决其困扰,让孩子有机会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学会人际沟通的技巧。

(三)检查、消除孩子不良行为目标的训练1.检查孩子的不良行为目标。儿童的不良行为目标主要在于获得注意、争取权力、进行报复与表现自己的不适应。从这四个角度入手,就可以发现孩子不良行为的目标所在,所以,消除这些不良行为目标是STEP的另一个核心问题。2.消除不良行为目标。首先要鼓励儿童成为“自我导向”(selfdirection)的人。STEP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面对挑战的资源。父母的职责是要为儿童提供挑战,使儿童获得挑战的经验,并发展自我资源。鼓励儿童成为“自我导向”的人,以向儿童传递这样的信息:他们是这个社会中令人尊重的、重要的、有价值的、对家庭社会有贡献的一员,从而获得自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再教导他们责任、自主、正义、公平等作为他们的行为目标。同时家庭还要满足孩子的“附属感”,父母应该给儿童提供承担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机会,尤其是自我负责的机会,容许所有的成员自我表达,每个人在家中有平等的权力。这样,儿童才能产生“附属感”,感到自己对家庭、社会的价值在于自己的贡献。此外,减少“权力斗争”也是减少不良行为的重要环节。不良行为有时是“权力斗争”(powerstruggle)的一种反映,是儿童向父母争权(“谁能主宰我”)的一种形式。如果儿童的不良行为起因于赢得父母的注意和争取权力,那么,除非这种情况改变,儿童的不良行为就难以消除。尤其当儿童争权失败,儿童会增加对父母的抗拒,进而放弃表现适宜行为的机会。改变儿童不良的行为关键在于亲子关系,尤其是儿童被父母的接纳程度(Dreikurs&Soltz.1964)。

STEP的有效性研究

STEP也常利用团体方式通常最多十几个人编一组,进行STEP相关的学习活动与演练,相关的实验研究也表明,这种模式有其可取之处(Berger,1995)。Nystul(1982)研究STEP对父母教养态度的影响,他们对70位母亲进行了训练,结果表明,参加训练的实验组母亲比没有参加训练的控制组母亲在教养态度上更为民主;实验组母亲也更多地口头表扬孩子。而Burnett(1988)在对STEP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后发现,参加STEP方案显著改善了父母的教养观念,使他们明显地减少了权威、增加民主、感受自尊、自信和自我接纳与自我了解;在教养方式上则倾向于减少严格的管教、增加口头鼓励;而孩子在行为的责任感、自尊水平等方面有明显变化;被试的家庭气氛、亲子互动也都更积极(Schultz&Nystul,1980;Tavormina&Hampson,1980).台湾学者也基于STEP方案做了很多实证研究。刘姿吟[6](1992)以台北县秀朗小学23位五、六年级学生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等組前后测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对实验组家长进行了为期八周的“父母效能系统训练”,并分别在训练一周后和八周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进行了“父母教养态度”、“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满意度”测量,结果发现,实验组父母在教养态度上的总分及“自信程度”、“接纳程度”、“了解程度”等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控制组,八周后两组差异仍然显著;实验组被试在教养方式总分及“接受—拒绝”维度上的得分也明显高于控制组,但八周后两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差异不显著;实验组在亲子关系的满意度上没有即刻效果,但八周后实验组高于控制组;接受训练的实验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生活常规、责任性、亲子关系、抱怨行为上有明显改善,八周后除“生活常规”外,依然有效。张爱华(1986)[7]也发现,STEP方案对改善母亲的教养态度(如民主vs权威)和教养行为有影响。曾家炎(2005)[8]STEP方案明显改善了父母的“教养态度”,他们在自信、归因、接纳、了解四个维度上都有明显进步;“亲子关系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在“认知”和“情绪”两个维度明显提高;提高最为显著的是父母对孩子的了解以及自我反省及觉察能力,以上改变在一个月以后的测试中仍然有效。国内赵阿勐(2006)研究指出在亲子沟通水平和教养态度上都发生了积极正向的改变,可以达到改善家庭环境和促进子女成长的目的。潘子彦和伍新春(2008)运用STEP模式对改善亲子关系的效果做了实证研究,对天津两所小学中11名家长进行了父母效能系统训练,通过对父母和孩子进行访谈证实,他们所感受到的亲子关系有所改善;通过前后测结果发现在亲子关系类型中,家长报告中严格型、不安型达到显著差异;孩子报告亲子关系在消极拒绝、积极拒绝、严格型方面有了显著变化。

STEP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启发

作为一套协助父母增强教养能力的方案,STEP方案在美国约有200万人以上的受益者(PaulW.Robinsonetal.2003)。对该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指向于儿童成长、家庭健康幸福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关注儿童内在的行为目标和成长目标该父母训练模式重视对儿童行为的内在目标和成长的内部动力的分析和引导,认为儿童所有的行为都有其内在的行为目标,所有儿童都有内在的向上成长的动力。当儿童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或儿童的自我受到威胁,如儿童被注意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儿童感到被挑剔、被控制、被拒绝等的时候,就可能激活儿童的防御机制,导致错误行为目标的产生,进而导致问题行为的发生。儿童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暴躁、易激惹、挑衅、逆反,以及表现无能、依赖、情绪低落等,大都与不良的行为目标有关。这些问题行为是儿童对这些情境的应对策略,是问题情境所导致的。所以,父母敏锐的感知、判断孩子的问题及不良行为原因及行为目标,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行为目标,强化内在的成长动力,培养成就感和价值感,消除错误的行为目标。此外,该模式认为,孩子的自尊来自于被尊重的经历。父母对孩子天性的尊重和接受、对孩子良好行为的欣赏,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和积极引导,对孩子错误行为目标的分析和处理方式,都能影响孩子的自尊水平、影响孩子与父母的情感背景和合作关系、影响孩子的责任感和成熟水平以及对学业的积极态度、成就取向以及对挑战和压力事件的态度和应对方式,进而影响孩子的社会适应。

时事评论文章范文3

新闻评论为何要拒绝“娱乐化”

根据丁法章先生在2002年出版的《新闻评论教程》中给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①而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就是:鲜明的政治性、强烈的新闻性、广泛的群众性和严格的科学性。②

关于娱乐化的问题,近几年来学者的表述并不统一,笔者以为,所谓新闻评论的娱乐化,是指对新闻进行评论的时候,忽视理性思辨,过于夸大新闻中软性的部分,过于讲求趣味性、刺激性,甚至通过文字游戏的方式来获得受众眼球。

虽然说,新闻评论不应该排斥多元化的表达,特别是轻松、自然、诙谐的表述方式更加容易为观众所接受。但有一点必须明确,新闻评论是以理性思考社会问题为生命的,对于新闻评论边缘性、变异性的探索或尝试,不能突破这一点。新闻评论从业者(主要是指作者与编辑)倘若利用市民文化批评能力较弱,利用当下浮躁的社会文化心态,以“贴近民众”为借口而哗众取宠,将娱乐化“化”得越来越离谱,置刚刚重新起步的新闻评论发展方向于不顾,则是缺乏社会责任感之举。

新闻评论因何难以拒绝“娱乐化”

凡是写过或者做过评论的人,都会感慨做评论之“难”:既要最大程度发挥评论以思考、分析、批评等方式,通过思想“干预”社会的功能,又要考虑到转型时期复杂敏感的社会环境,还要琢磨受众是否乐于阅读,是否能够接受。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一些媒体无法做到每天都有新观点、新视角,为了避免可能引发的诸多麻烦,便主动地逃避监督批评,开始以趣味性、刺激性作为取向,并在撰写形式上强调“五花八门”,越来越多地开始走“文学创作”的道路,也就不是十分难以理解了。此为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由于转型社会必然存在的现实问题,不正常、不公平甚至令人愤恨的事情的确很多,于是,一些文章空以一腔道德义愤,夸张地放纵嘲讽。没有观察、没有思考、没有分析、没有追问,只有简单的言语霸道。这似乎很“解气”,也在短时间里能够与读者形成很好的情绪情感的共鸣,却因为没有思辨而弥漫着浮躁的情绪,造成了评论娱乐化取向的扭曲。比如,在今年争论较多的打破水、电等行业垄断的问题上,业内人士提出“行业内也有差异、要区别对待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的说法,这原本没有错,但说这话的官员却被套上了个人道德有问题的大帽子,甚至有的评论文章对其做出了人格上的污辱,迎合了一些读者的不满情绪,但就实质而言,却是在毫无建设性的基础上,放大了社会对立情绪。

原因之三,新闻评论理论支撑的缺乏。坦率地讲,新闻评论的娱乐化倾向,作为一种相对性的理念和操作方式,是客观存在的,在某些时候,也有一定的探索空间,稍有尝试、谨慎探索未尝不可。但坚守的底线在哪里?“化”的最低限度在哪里?怎样的探索才不会背离评论的本质?在这些问题上,都缺乏业务理论研究的成果作为支撑。

原因之四,新闻评论的娱乐化有强烈的社会背景,因为当前我们整个社会都在泛起一股强劲的娱乐化倾向。反映到媒体上,文娱娱乐化、体育娱乐化、社会新闻娱乐化、国际新闻娱乐化,甚至时政新闻也有了这种倾向。这些表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闻评论的操作思维。

新闻评论娱乐化倾向的社会对策

1、 首先需要明确地认识到这股“娱乐化”潮流发展的终极方向

对于这个社会的娱乐化倾向,很多人的态度是悲观的,认为这股势头将“不可逆转”,笔者倒不这样认为。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民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受众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总是以庸俗化、肤浅化来迎合受众,最终也会被受众所唾弃,这是必然的走向。

很多人以为,今天的读者不喜欢严肃的东西,看不进去理性的思考,这是严重的偏见。以《华商报》的“华商时评”栏目为例,自从开办以来,不少人曾提出疑问,“没有视觉冲击的大图片,“没有醒目的大标题,干巴巴的全是紧凑的文字,你们再不迎合读者情绪,经常跳出来‘骂一骂’,会有读者吗?”尽管没有固定的版位安排、没有固定的版面大小,版面忽大忽小,忽前忽后,但操作一段时间以后,报社的各项数据调查表明,阅读率、精度率都“出人意料”地高,读者的反馈、来电来稿来信也很多。这让很多人意外,却也表明读者并非都是爱看娱乐化的东西,随着思辨能力的提高,他们具有强烈的“消费观点”的需求。整天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搞一些不痛不痒的小议论,读者是会厌倦、逆反的。这也是这股来势凶猛的“评论娱乐化”之风最终必将归于沉寂的群众基础――用葛优的台词来说,“要相信群众”。

2、必须从观念上无条件地坚持四大基本规律

近来的新闻评论有一些非常错误的倾向:对于没有明确的新闻作义正言辞的批评,当新闻明确了之后却又沉默不语;评论文章常常建构在“假想观点”的批驳之上,以某个网民某句及其特例的话为靶子;只要有人爱听,不讲逻辑起点、推理方式……这些都是损害新闻评论生命的行为。

新闻评论从本质上说是新闻传播的一种,所以必须无条件坚持新闻的传播规律: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在泛滥的新闻娱乐化大潮中,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新闻方式,哪一种类型的娱乐化取向,最低限度都不能忽视这四大基本规律。

3、加强新闻评论理论的实务研究

对于新闻评论的理论问题,学院派研究过多地注重评论的结构、写作的方式等表象化的东西,常常缺乏对现实操作的个案研究。廓清必要的概念界限,为评论的整体操作设置好“沦落”的底线,这是新闻理论研究者责无旁贷的义务。

从一名新闻评论实际操作者的角度来看,笔者以为下面这些议题似乎需要做出明确的理论回答:新闻评论的娱乐化倾向有哪些分类?哪些是可以做的探讨、哪些是绝对的误区?最近兴起的电视读报对于报纸的评论文章有哪些引导与误导?电视评论与报纸评论无法做到的同质化有哪些?时事评论与杂文的相通之处与最大界限又在哪里?等等问题都有待理论界作出更加明确的应答。

4、传媒工作者需要做好自律

面对新闻娱乐化与评论娱乐化,在新闻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政策和法律对其作出规范之前,作为新闻把关人的新闻从业者,需要先给自己的价值取向“把好关”,对自己这艘航船找好准确的方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以娱乐的笔法游走时,不能忘记道义的重担。

注释:

时事评论文章范文4

【关键词】《南方都市报》 新闻评论 民生新闻

一、民生新闻评论

《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在新闻传播领域,目前对于“民生新闻”的内涵,众说纷纭,且尚无定论。在这里,本文对民生新闻评论的定义是:媒体以平民的视角和百姓的立场对社会中与大多数人利益相关的民生事件, 发表有针对性和引导性观点的短小、灵活的评论形式。从传播手段的角度来看,民生新闻评论是观点和信息的传播;从功能的角度来看,民生新闻评论就是有针对性和明确目的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传播形式。

二、《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的特点

本文选取2010年8月《南方都市报》刊发的部分评论文章为分析样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一)评论指向的多元化

这体现在对于同一事件,《南方都市报》的民生新闻评论将多种指向类型穿插使用在评论中。这些指向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1、肯定赞美型2、批评谴责型3、建议研究型4、解读政策、现象型5、各方讨论型。

(二)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

1、针对性强。前面提到民生新闻评论是对大多数人利益相关的民生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论。因此, 新闻评论的语言必须紧贴主题保持明确的针对性。以《“激素门”又是场权利开胸验肺的悲剧》为例,分析这篇评论后发现,开头先指出“激素门”的性质,提出质疑职能部门的观点,然后提出评论的核心观点并用一系列与“激素门”相类似的事件来印证其观点,最后在评论的结尾点题,再次指出职能部门忽视了自己的监管责任这一核心。

2、逻辑紧密。好的民生新闻评论必须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论证文章的观点,揭示现象的本质,以缜密逻辑说服读者。因此, 评论语言应当注意逻辑严密。具体表现在善于使用长句,语句严格遵守形式逻辑规则,语句能够环环相扣在一起,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再加上反问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使长句熠熠生辉。如《消毒餐具成“杯具” 监管部门难辞其咎》这篇评论,在文中连用七个反问来使观点层层深入。在这里,反问的使用能使说理更清晰、透彻而又不失精炼。

3、生动准确。运用虚实结合的语言手法是评论的一大特色。评论自然是以“虚”为主,但若缺乏“实”的内容就显得单薄了。“实”的内容需要生动的语言来叙述,为的是让整篇评论有血有肉。以消毒餐具成“杯具”,监管部门难辞其咎为例,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据最新调查,即便是在广东省属于规模较大、卫生标准较高的消毒餐具企业,同样是残羹剩饭上的苍蝇随时飞入包装间、对餐具进行消毒的工人一个个赤膊上阵……我们的饮食安全状况竟然是如此不堪,不仅食品安全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连餐具都在给我们的健康雪上加霜。我们的“杯具”正在,甚至已经成为一个活脱脱的悲剧了。如此形象的描述能让我们不必到现场就感受到消毒餐具企业包装间内的情形了。网络流行语“杯具”更是增添了灵动感。

三、《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特点形成的原因

(一)受众群的影响

暨南大学新闻学院李异平教授对《南方都市报》的读者群进行过抽样调查,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如下:读者在回答“您订这一(几)份报纸的主要原因是(限选五项)”的问题时有53%的读者选择了“批评报道多,讲真话”;在回答“您读报的主要目的是……”这个问题时,有45.7%的读者选择“了解民生”;在回答“您比较喜欢阅读《南方都市报》的哪类版面”这个问题时,52.3%的读者选择了时事评论。最后,该文提出“《南方都市报》在这前段时期(2004~2005 年) ,因为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表达社情民意,尤其是该报的时评版在民生新闻、舆论监督以及对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公共管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多元观点,成为该报赢取读者信任,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扩大广告份额的“核心栏目”之一。”①

上述材料说明,《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准确地掌握了读者群的心理需求,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受众对《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的高度和认可度使得其能够延续其特点,并不断发展创新。

(二)体制的影响

从2008年5月1日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重要一步。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新闻评论时刻关注着影响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每一个细节, 同时民主的政治环境也给民生新闻评论向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大的政治环境下, 《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在坚持国家基本方针原则的同时努力塑造自身形象,形成鲜明的特点。

(三)经济发展的影响

评论产生和发展的这些年, 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的时期。在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下, 民生新闻评论符合了受众获知更多言论、更多信息的需求, 它关注触及人们经济生活的具有时效性、现实性的民生事件, 用正确的方法和鲜明的立场帮助读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受众是新闻评论最终的服务对象,是落脚点、是归宿, 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思想变化使受众需要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有更多的意见表达空间,《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的定位满足了受众这一需求。因此, 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是《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一可喜局面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企业文化的影响

《南方都市报》前总编程益中曾经说过:一切自然资源都会枯竭,只有文化生生不息。从2001年到2008年这八年间,《南方都市报》的主管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获得了七次“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证明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所实施的发展品牌战略、人才战略,对提升其新闻品质、经营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回顾《南方都市报》的发展历程,它无论是在实施舆论监督上,还是在履行社会道义上都为中国传媒业做出了表率作用。此外,《南方都市报》成立之初的领导班子平均32岁,采编人员平均27岁。拥有中国报业最年轻的领导班子,最有活力的企业文化。

四、对《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的改进建议

《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内容往往立足于负面现象,对这些负面现象进行批评, 突出舆论监督的功能。民生新闻评论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小事作为其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由小见大发表议论, 将不公正或者是损害百姓利益的事件进行曝光, 或者是对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切中时弊、口诛笔伐, 目的是沟通信息、化解矛盾, 促使问题快速解决。然而,民生新闻评论应严格控制批评谴责类指向的数量。民生新闻的评论, 应多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 对社会上的一些积极现象进行肯定。民生新闻批评类的评论虽然很重要,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社会上积极因素还是多于消极因素的。如何掌握报纸版面上批评与赞扬的评论数量是《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应思考的问题。

结语

“新闻评论都是作为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出现的,发挥着引导舆论的作用。” ②作为一份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报纸,《南方都市报》的民生新闻评论更能够体现这种灵魂和旗帜的作用。民生新闻评论是解读民生新闻的重要方式, 评论代表媒体的立场, 体现媒体的价值取向。当今社会具有思想多元化、意见多元化的特点, 评论的内容也向多元化发展, 但是评论的目的终究是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改善民生,使民生新闻的评论更具备针对性, 监督力度更强, 引导作用更加明显应当是所有民生新闻评论的目标。

参考文献

①李异平,《读者阅读兴趣与传播理念的变革――以〈南方都市报〉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3

②马少华:《新闻评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27

上一篇七步诗的意思

下一篇物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