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分级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抗菌素分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抗菌素分级管理范文1

【关键词】PDCA循环法;产科;抗菌药物

抗菌素管理目前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反应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但是其管理也成为相应的难点[1]。PDCA循环法是通过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及科学化的管理进行合理化的管理控制措施[2]。我院对产科抗菌药物的管理实施PDCA循环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1年1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法应用于产科抗菌药物管理中,选取2011年1前我院产科病历80份作为对照组,其中剖宫产与顺产病历各40份,选取实施PDCA循环法后的产科病历80份作为观察组,其中剖宫产与顺产病历各40份。观察组中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9.12±4.01)岁;对照组中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9.04±4.12)岁。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我院自2011年1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法,具体包括以下阶段:首先,计划阶段,先对产科医务人员进行抗菌素使用的知识问卷,查找医务人员对抗菌素使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可行的培训和质量管理方案,并制定适合产科使用的抗生素管理制度,对应用抗菌素情况进行监控;其次是实施阶段,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引入临床药师进行指导,实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方法,明确各级医师处方范围,提高细菌学送检率,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用药指导,把握用药时间,剖宫产患者断脐后要即刻使用抗菌素,48h后立即停药,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合理使用抗菌素的宣传,提高产妇依从性;第三,检查阶段,质控小组每周对抗菌素使用进行核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每月临床药师对于产科抗生素使用进行分析汇总,上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制定相应奖惩措施,纳入医疗质量考核管理中;第四,评价阶段,每个季度将检查结果和监测的信息在院务会进行反馈,并分析总结,通过院内电子信息系统进行公示,将处方点评结果同科室和个人绩效挂钩,对于存在的问题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

1.3观察指标实施前后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知识的考试,达到85分以上的定为优秀,统计优秀率,掌握医务人员使用抗菌素知识的情况。同时对实施PDCA循环法前后顺产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选择不当、联合用药、给药时间不当、给药时间过长、超范围使用抗生素和细菌学送检次数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PDCA循环管理法属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模式,将工作展开通过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理4阶段进行,我院将此种方法应用于合理使用抗菌素的管理中,推动了医务人员增强合理用药的意识与自觉性,让产科的医务人员掌握合理使用抗菌素的相关知识,纠正了以往的错误认知造成的如停药不及时、用药不合理等现象[3]。我们通过实施PDCA循环法加强了落实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实施,严格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度,执行分级管理抗生素制度,加强了处方点评,将临床药师引入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加大了对产科使用抗生素的监督力度。同时实施PDCA循环法有助于临床路径的管理工作,强化抗生素使用技术规范,加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能力素质。此外实施PDCA循环法有助于加强合理用药的监测,发挥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监测机制,实现了信息共享,整体提高医院的用药监测水平与管理水平及应用的能力[4]。我院今后要继续加大PDCA循环法的应用,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加强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与培训,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对于医务人员使用抗菌素的处方行为进行检查并干预,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建立起一套适合里临床应用的抗菌素使用管理长效机制。本研究显示,实施PDCA循环法后医务人员抗菌素知识掌握情况较实施前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产科抗菌药物管理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法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素应用的掌握,有效提高产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上官志毅,陈冬梅,黄婷婷.PDCA循环在国内护理领域应用的新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9,2(9):26.

[2]田中革,李延兰,马燕萍,等.1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回顾性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359-3361.

抗菌素分级管理范文2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药师;监测

由于药品的双重性,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良反应。如青霉素肌内注射引起的臀肌萎缩、氨基糖苷类药物造成无数患者听力丧失、四环素所致的四环素牙齿以及1996年的撤市的替马沙星。该产品上市不到两年的时间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为其他喹诺酮类药物4倍以上。其中包括溶血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衰、肝损伤、低血糖等,其中6例死亡。这一严酷的事实迫使美国Abbott公司于1996年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停止销售替马沙星。2006年我国发生的欣弗事件,使我们更加认识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特别是抗菌药物在医院的药品销售中所占比例大、品种多,在住院患者中使用广泛,所以重视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现状

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为: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国际社会从氯仿事件、磺胺酏剂事件、反应停事件中认识到药品安全性问题的重要性。上世纪60年代各国纷纷建立ADR报告制度,WHO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作计划和合作中心成立。我国ADR监测从80年代后期开始,2004年3月15日正式颁布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ADR报告资料为我们安全使用药品提供了及时重要的信息。

2 抗菌药物监测的重要性

随着抗菌药物的普遍使用,其ADR也越来越多,滥用抗菌药物的严重后果是细菌耐药性增强,严重不良反应增加,医疗费用猛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细菌耐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合理使用,重视其不良反应刻不容缓。ADR监测工作目的是加强药品管理,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促进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3 开展工作存在的问题

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使用率最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最多,因此医院这 一环节显得特别重要,只有改善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应用,重视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才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依法报告和监测不良反应,但没有明确由什么人来报告,大多数的临床医生由于患者多工作繁忙,对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不够,怕出现不良反应后会涉及医疗纠纷,所以对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多采取了处置后不再提及。主动报告没有积极性,这使得各医院对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大多由药学科工作人员来完成。2005年医院管理评价指南指出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合理用药的问题监督、指导、评价、开展药品安全合理性监测,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监测。

4 药师参与抗生素不良反应监测有以下几个优势

①药剂科是临床药品的供应者;②药师直接与医、护、患有联系,易获得药品使用信息;③药学信息、资料齐全、有抗菌素不良反应分析条件;④抗菌素不良反应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集专业、技术、管理于一体。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据有关资料统计男女发生率相近,年龄从儿童到老人均可发生,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多,可达60%之多,这与临床上较多使用静脉给药有关。其损害以皮肤系统为最多见,可能与该反应容易被发现有关。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和神经系统的损害;再次为肾、肝损害,而肾、肝损害一旦出现后果则较严重。目前临床上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次以头孢类最多,其次为青霉素、喹诺酮类。这可能与临床上广泛使用有关。

5 药师开展抗菌药物监测的工作方法

药师可通过药讯、药学通报,对抗菌素的合理应用、不良反应,介绍新的不良反应动态等内容,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度。与临床医、护、患多交流沟通,宣传ADR监测的重要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为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供了依据。但从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可以看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医师越权使用,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中抗菌素分级管理使用知之甚少;②用药指征不明确,相关科室无法做药敏实验;③病历、医嘱中抗菌素使用书写不规范;④用药不连贯,频繁更换品种,三联、四联用药,重复用药;⑤用法用量不正确;⑥预防用药时间过早,档次过高,未能按手术分类区别对待。因此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和浪费,要加强医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的学习,并提请院领导对此项工作引起重视。

伴随着临床药学工作的不断开展,咨询服务逐渐成为药学专业从供应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药师提醒医师是否存在重复用药,配伍禁忌等,以减少抗菌素不良反应的出现,减少因不当使用而造成的损失。药师要为住院患者建立药历,进行用药监测,减少抗菌素不良反应的漏报。

6 抗菌素不良反应上报、评价、分析

由于抗菌素品种较多,使用情况较复杂。临床使用中发现了药品不良反应后,药师应及时到临床科室与医师和护士及患者交流沟通,了解用药过程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药师在报告时要判断其因果关系,评价不良反应与抗菌药物的相关性,收集报表、汇总。对使用抗菌素的品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患者基本情况、用药途径,累及器官等方面进行分析,将结果及时向临床报告,帮助其选择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药物,但有安全的药师。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在药师的参与下有利于安全医疗,有利于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临床医师用药水平,确保社会大众的用药安全。综上所述药师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中将起到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锐,管玫,等.四川省2002-2004年抗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物警戒,2005,2(4):235-237.

[2] 王健.从6起药品不良反应相关致死、致残事件谈药品安全使用管理.中国药房,2007,18(31):2413-2414.

[3] 林聪丽,叶任选,等.抗微生物药物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分析.药学实践杂志,2007,25(6):425-427.

[4] 王晓蕙,曾仁杰.等.依据治疗指南分析临床药物治疗的合理性.中国药房,2007,18(32):2553-2556.

抗菌素分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 处方点评; 用药安全; 不合理处方

[中图分类号] R9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88-02

Annual Review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in Our Hospital

Chen JiandaKuang ZhixiongLi Huichao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Taishan City, Taishan, Guangdong 529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Comment by prescription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tandardized medical practices and improve prescription quality,to promote into the drug use in our hospital, to ensure medical safety,improve the level of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used from January of 2011 to June prescriptions in clinic to conduct random checks and the comment analysis. Results A reasonable percentage of prescriptions91.4%,mainly for the case of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prescription writing is not standardized; prescription drug is not appropriate; prescription drugs as well as extraordinary. Conclusion The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in our hospital far from perfect showed a high qualification rate yet far from perfectly rational,thus 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evaluation on prescriptions.

[Keywords] Prescription reviews; Medication safety;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

处方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多方面的意义,是医疗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书,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效果的好坏,在医疗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处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卫生部于2007年5月1日正式实行《处方管理办法》,并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3月3日颁布执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对处方审核及点评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要求,目的就于规范临床用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我院按照相关的规定制定了处方点评制度,定期对处方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就2011年1月-6月本院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6月的本院门诊处方,每月随机抽取400张,共计2400张处方,包括内科处方、外科处方、儿科处方、妇产科处方、五官科处方、皮肤科处方、急诊处方。

1.2 分析方法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附件2(处方评价表) 中的各项指标内容,填写处方评价表,再按要求进行综合评价,重点评价抗菌药物、注射剂、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药品通用名使用情况,对其中不合理处方的类型和处方张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门诊不合理处方统计(表2)

2 结果

2.1 处方用药统计情况 在本次抽查的2400 张处方中,合理处方2193 张(占91.4%) ,不合理处方207张(占8.6%)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3.5 种,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率为49.7% ,注射剂的平均使用率为22.2%,基本药物平均使用率为36.1%,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的比例为98.7% 。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129.5元。处方用药统计情况见表1。

2.2不合理处方情况 本次抽查的不合理处方共有207张,不合理的的情况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分类,可分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其中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91.3%,是不合理处方的主要情况,用药不适宜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8.7%,超常处方在本次抽查中只发现1例。在不规范处方中,以“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的情况最多,占不合理处方的34.3%;其次是“临床诊断书写不全、不准确”的情况,占不合理处方的17.9%。在不适宜处方中“有不良相互作用”的情况最多,占不合理处方的3.4%;其次是“适应证不适宜”的情况,占不合理处方2.4%。不合理处方的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 处方点评的目的及意义 医疗机构实施处方点评主要有3个目的(1)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了解本医疗机构临床用药合理性的信息;(2)统计不合理处方,纠正不合理用药,建立不合理用药预警、干预及监管机制提,提升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1];(3)发挥药师专业职能,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改善目前的医患关系。

3.2 处方用药情况 本次抽查点评结果显示,我院平均每张处方药品品种数为3.5种,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利用制定了标准,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应为1.6-2.8种[2],按此标准衡量我院平均每张处方药品品种数,就略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其原因是多种疾病并存、联合用药、辅助用药等原因造成,特别是目前一些中成药作为辅用药是增加处方用药品种数的原因之一。本次抽查我院处方的抗菌药使用率为49.7%,但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利用制定了标准,该标准的抗生素使用率为20.0%-26.8%[2],如以此衡量我院抗菌药使用百分率,则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这其中主要的原因还是存滥用抗生素的因素造成的。我院注射剂使用率为22.2%,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利用制定的标准,该标准中注射剂使用率为13.4%-24.1%[2]。本次抽查结果表明,我院门诊使用的药物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品种占36.1%,这和国内的报道有一定差距[3]。

3.3 不合理处方分析

3.3.1 不规范处方 ①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这是本次抽查点评中出现最多的情况,主要表现在用了药品的商品名来书写处方,这种情况主要是在手写处方中出现,而电子处方的药品名称是电脑系统已设定,因此,在以后随着我院电子处方全面实施,这情况将有所改善。②临床诊断书写不全、不准确。主要表现在处方的诊断在书写时如有两种以上的疾病时,只记录单一诊断;有的在处方诊断项书写“取药”、“术后”“五官科病变”或用自编的英文字母缩写,这些情况在手写处方与电子处都有存在。③处方前记不规范。这主要出现在手写处方中,表现在病人的联系方式不填或填写不详细,病人联系方式对于病人的用药安全存在重要的意义,因为如果出现药剂工作人员发错药或病人误取了别人的药,或因药物因素等原因要告知病人时,病人的联系方式就是减少药物损害的重要手段了。④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这主要出现在手写处方,处方修改重新签名是牵涉到用药的处方权责任,这也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因素。⑤未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开具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是为了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及减缓细菌耐药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保障安全用药的措施。

3.3.2 用药不适宜处方 ①有不良相互作用。在本次抽查的处方中主要表现输液的溶媒与治疗药物存在不良的相互作用,如一些处方将注射用灯盏花素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按灯盏花素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与PH值偏低的溶液使用时,可使灯盏花素有效成分析出,故不得与PH值低于4.2的输液或药物合用。而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3.2-5.5,因此如果选用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就可能造成输液产生沉淀,给用药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又如一些处方将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按多烯磷脂酰胆碱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严禁用电解质溶液(生理氯化钠溶液,林格液等)稀释。因为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用0.9%氯化钠稀释可生微量白色混浊[4]。②适应证不适宜的。临床诊断与处方药物不相符,临床应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如一处方的诊断为“腰肌劳损”,在治疗上是无应用抗菌素的指征,但处方应用了头孢呋辛。又如一处方的诊断为痛风,该病例无其他感染的记录,在药物的选用时使用了头孢地尼,由于痛风为非细菌引起的炎症,在治疗上无使用抗菌素的指征。③遴选的药品不适宜。在本次抽查中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抗菌素的选用方面,如一些对于I类切口的门诊手术,术后在抗菌素的选用上使用了三代头孢菌素,对于I类切口的手术,术后不用或如果选用应该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用一代的头孢菌素预防性用药[5],选用三代头孢菌素作为I类手术切口就是起点过高,属于遴选药品不适宜的情况。

3.3.3 超常处方 在本次抽查点评中发现一例属于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一成年患者诊断为鼻窦炎,使用了罗红霉素胶囊的用法为1日3次,每次300mg,超出了药品说明书规定的一次150mg,一日2次;或一次300mg,一日1次。由于该药物的血消除半衰期(t1/2)为8.4-15.5小时,因此常用的用药次数为1日1次或2次就能达到药物作用,如果用药剂量增加可能会引药物积蓄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

4 结语 通过对门诊处方的点评、反馈和干预,可以进一步规范医师的处方行为,加强药品的管理,提升服务理念,促使门诊处方用药能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张建玮.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和典型处方点评[J].现代医药,2009,9 (6):78-79.

[2]傅卫,孙奕,孙军安等.农村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及其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6):25.

[3]曲连悦,陈曦,冯婉玉.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及不合理处方分析[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26(增刊):1.

抗菌素分级管理范文4

方法 对医院EICU 48个月 HAP患者检测出的138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结果EICU的H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4.9%,其中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35.1%,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病原菌对抗菌素耐药性普遍较高。

结论 EICU的H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致病菌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可能与医院广泛应用多种广谱抗菌药物有关,故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药敏试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56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09)15-0009-03

HAP是常见医院内感染的疾病之一,及时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都有重要意义。虽然近年来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新品种不断增多,但病原菌的种类变化快及耐药问题仍较为突出[1\]。笔者对EICU 2003年6月~2007年6月间医院HAP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作一初步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选择2003年6月~2007年6月共计48个月医院EICU确诊为HAP且痰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的患者进入本调查研究。

1.2诊断标准HAY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卫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胸部出现湿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发热;②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③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改变。(2)慢性支气管疾病患者稳定期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1.3方法

1.3.1菌株来源118例HAP患者晨起生理盐水漱口后咳痰或应用气管插管者吸痰至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先行涂片镜检上皮细胞25个低倍镜为合格,不合格痰重取。合格痰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接种血平板、中国兰平板、巧克力平板、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放入显色培养箱,35℃18~24 h培养。

1.3.2鉴定、药敏及质控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法,判断标准严格按照2001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IS)标准执行。所有药敏纸片均由Oxoid公司生产。葡萄球菌中MRS的检测用苯唑西林纸片筛选法和GPS-106同时进行。同一患者相同菌株标本,若收集时间在1周以内,视为同一菌株,不重复统计。真菌药敏试验采用ROSCO纸片法,判断标准由ROSCO公司提供。标准菌株有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金葡菌ATCC 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及白色念珠菌ATCC 90028进行药敏纸片的质量控制。

2 结果

2.1病例分类收集我院急诊监护病房HAP患者痰菌培养阳性共计118例。其中男64例,女54例,平均年龄44.8岁。主要基础疾病为农药中毒(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机械通气33例(25.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3例(35.3%),心力衰竭并肺炎16例(13.7%),晚期肿瘤13例(9.8%),支气管肺炎10例(3.9%),心肺复苏后机械通气患者9例(7.8%),其他4例(3.9%)。

2.2各种病原菌分离率及分布118例HAP患者的痰或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送检率100.00%,阳性者87例,阳性率占73.73%。87例细菌培养阳性的HAP病人共培养出137株病原菌。其中阴性菌占64.23%(88株)包括铜绿假单胞菌30株、鲍曼不动杆菌24株、大肠埃希菌10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株、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属5株,阳性菌占27.74%(38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凝固酶阴性萄球菌8株、坚忍肠球菌4株、其他革兰阳性菌3株,真菌占8.03%(11株)包括白色念珠菌3株、热带念珠菌1株、其他真菌3株。

2.3最常见几种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详见表1。

2.4几种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详见表2。

2.5 真菌性病原菌的耐药率 在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益康唑及酮康唑敏感率有一定的差异,耐药率分别为9.8%、3.0%、10.8%、36.6%及29.2%。

另外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ESBLs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率分别为40.0%(4/10)和50.0%(5/10)。在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分别为50.0%(4/8)和65.22%(15/23)。

3 讨论

HAP在我国占医院感染的首位[2\],也是导致医院患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HAP呈逐年增加的趋势[3\]。本研究资料分析显示目前急诊重症监护病房HAP的主要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占前几位,这与国内文献报道大致是一致的[4\]。在本文调查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也表现出较高的感染率(4.38%),这可能由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感染与COPD、恶性肿瘤放化疗、使用激素及应用呼吸机有一定关系。亦有学者认为:革兰阴性杆菌口咽部定植是HAY发病的重要条件,此外,慢性消耗性病人、危重性疾病患者的定植率更高,可高达75%[5\]。其原因为慢性、危重病患者唾液中蛋白水解酶增加,降解细胞表面纤维连接蛋白,增加了革兰阴性杆菌与咽部上皮细胞粘附而促进了革兰阴性杆的菌定植,而定植菌易被吸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由于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强,且缺乏规律性,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其次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吡肟较为敏感,而对头孢菌素(对头孢唑林耐药尤甚)、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较为严重,而且存在革兰阴性菌具有多重耐药的现象。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的比率比较高,分别达到了40%和50%,这可能与患者早期应用大量抗感染药物有一定关系。有国外学者[6\]就认为第3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大量应用,致使产ESBLs菌株不断增加,使ESBLs日趋流行。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作为HAP的其他致病菌,应高度重视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16.79%和5.84%,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属条件致病菌,这也与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有关,它们仅对万古霉素、利福平较敏感,对头孢菌素、青霉素类、SMZ及奎诺酮类有较高的耐药性。在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分离率分别为65.22%(15/23)和50.0%(4/8)。其中MRSA可产生一种特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变体,它不容易与甲氧西林结合,在细菌中的其他青霉素结合蛋白都因为与甲氧西林结合而失活后,这种蛋白变体可替代它们完成细胞壁合成的功能,从而产生抗药性。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菌药物,它和细菌中的另一种分子(细胞壁肽聚糖前体五肽)结合而抑制细菌细胞壁蛋白合成,因此使用万古霉素仍然可以杀死MRSA。但是滥用万古霉素则会产生别的抗药病菌,最常见的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形成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大量广谱抗菌素的广泛应用是细菌耐药性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特别是无指征的滥用[4\],也导致了医院感染的死亡率逐年上升。根据国内对一些医院抽查的结果,参照药敏结果用药治疗细菌感染的只占14%[6-7\],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此外,真菌(8.03%)的感染和耐药问题也要引起警惕。有作者分析认为[8\],真菌比例增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2)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受到抑制,人体正常菌群被杀灭或抑制,使得体内机会致病真菌得以恶性繁殖,不敏感的真菌和条件致病菌乘虚而入,造成真菌感染比例明显增高;(3)某些抗生素对机体有毒性作用,能影响肠道B族维生素的合成,使组织抵抗力减弱,为真菌吸附呼吸道黏膜并穿透组织提供了条件;(4)抗生素还可影响人体蛋白代谢,有的甚至损害组织器官功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5)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造成器官组织损伤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破坏了自然保护屏障,导致体内微生态平衡紊乱造成菌群失调,真菌过度生长。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素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我们临床医生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建立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预防和纠正不合理用药是当务之急。据以上分析,我们就急诊EICU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应用抗菌药物之前必须做病原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关抗菌素,应参照病原菌体外实验的结果选药,确定合理剂量和给药途径和疗程等。尽最大可能不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如果必须在体外实验结果获得之前经验用药,一旦药敏结果出来后要及时调整。(2)通过本文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及头孢吡肟等均较敏感,而对广谱青霉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可选用头孢吡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派拉西林、头孢他定中的一种,必要时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可增强疗效,不宜再首选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等。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除头孢哌酮外)、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及氨基糖苷类均有较好的敏感性,广谱青霉素、喹诺酮类药物已不适用于大肠埃希菌的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可选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四代头孢(如头孢吡肟),其他药物均耐药严重。(3)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均耐药严重,治疗应以万古霉素为首选。肠球菌可采用万古霉素、青霉素类药物,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耐药率均较高。(4)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虽对以上主要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但鉴于嗜麦芽单胞菌等是碳青霉烯类的天然耐药者,耐药的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已日益增多,源于染色体和含锌质粒的碳青霉烯酶已经出现,因此除特殊情况外动辄应用碳青霉烯类仍属不妥[9-14\]。(5)在选用治疗药物时,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健康状况,感染严重程度,抗生素的体外实验结果和体内疗效间差异,药物的耐药机理以及药品的价格等各个方面后再作出决定。对耐药率大于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应用。(6)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可以防治已有的抗药病菌,但是迟早又会产生新的抗药病菌。细菌的抗药性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并不是不可以控制的。导致MRSA流行的重要原因是抗菌药物的滥用。现在不仅在社区、医院及养殖场不必要地大量应用抗菌药物,甚至日常生活中,也频繁使用抗菌药物,无意之中时时刻刻、随时随地在对细菌进行筛选,使耐药细菌有更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导致超级病菌(MRSA等)越来越流行。对HAP的治疗应狠抓本地区特别是在本单位尤其是EICU的细菌耐药监测,在经验选择抗菌药物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临床具体分离株的药敏结果严格合理选择、调整抗菌药物。同时加强医院EICU微生态环境监测与监控并积极开展细菌耐药机制研究,从而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15\]。

参考文献:

\[1\]段旭辉,欧小平,张建芬,等.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调查\[J\].中国医师杂志,1998,3(11):45.

\[2\]汤钊猷.现代肿痈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628.

\[3\]穆魁津,陈尔璋.10年来我国呼吸疾病防治研究的进展\[J\].实用内科杂志,1990,10(10):506.

\[4\]冯笑峰,王滨,郭筱林,等.医院感染的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14.

\[5\]Lopez-Antumano FJ,Ssilva-Sanchez J.Bacterial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 in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ARIS) \[J\].Arch Med Res,1997,28(2):195.

\[6\]马纪平.依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0(5):309-310.

\[7\]JACOBY G A. Epidemiology of extended speetrum P-lactamse \[J\].Clin Dis,1998,27(1):81-93.

\[8\]Goldberg DM.The cephalosporins\[J\].Med Clin North Am, 1987,71:1113-1133.

\[9\]马晓鹂.我院住院患者痰培养病原菌菌谱和耐药性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5):325-326.

\[10\]Gustaterro C A,Steckelberg J M.Cephalosporins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related compounds\[J\]. Mayo Clin Proc,1991,66:1064-1073.

\[11\]Fraimow H S,Abrutyn F A.Pathogens resistant to antimicrobial agents\[J\].Infect Dis North Am,1995,9:49-55.

\[12\]Cornigilia G,Russell K, Satta G,et al.Relative importance of outher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group 1 beta-lactamas as mecropenem and imipenem activities against enterobacter cloacae\[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95,39:350-357.

\[13\]Sanders C C.New b-lactams:new problems for the internis\[J\].Ann Intern Med,1991,115:650-651.

抗菌素分级管理范文5

合理用药是提高医疗质量、减轻药物毒副作用和缓解“看病贵”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使药物滥用现象比较严重,如何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是摆在医院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主要课题。我院坚持“管理与技术同等重要、职工和患者都是上帝、效益和质量都是生命”的医院管理新理念[1]。高度重视合理用药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努力避免药物滥用,遏制因不合理用药而产生的过渡经济负担,促进了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对加强合理用药管理进行探讨。

1 主要问题

1. 1 医务人员凭经验或臆断性用药太多,临床上用药前送相关标本做微生物学检查病例少(采标本做细菌培养的不到十分之一)[2],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选用抗菌药物病例较少。

1. 2 不严格按药物适应症用药(如误将抗菌素和激素用做退热药,任意放宽适应范围)临床上适应症不明确的所谓预防性用药病例增多。

1. 3 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偏多,用药依据不充分。对于耐药率已高的抗菌药物未及时停止使用或限制使用。

1. 4 用药方法不当,多种药物不合理联用,特别是抗菌药物、激素等药物不合理联用更为明显,更换频繁,用药剂量偏小或偏大,任意延长或缩短疗程。

1. 5 盲目使用所谓高档药和贵重药品,认为越贵的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疗效越佳。

1. 6 用药过程中忽视抗菌药物耐药性,药物毒性反应,细菌二重感染,抗菌药物的变态反应,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导致临床滥用药物现象屡禁不止,因此而引起的医患纠纷时有发生。

1. 7 过渡用药,过渡治疗,开大处方,不合理用药,特别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增高,使用周期长,预防用药时间延长,用药档次高,致医药费收入逐年上升。近年,药费比例占医院总收入比例超标45%以上,个别科室则高达60%~70%。

2 原因分析

2. 1 医务人员的药物知识更新滞后,有的临床医生受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影响,学习积极性差,学术意识淡化,新的医药知识缺乏,导致药物误用、盲目滥用。

2. 2 医院内部临床合理用药监督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监督乏力,特别是院科两级合理用药管理和监测小组的人员缺乏,尤其是高素质临床药师缺乏。

2. 3 新药品种繁多,药品不断翻新,药商无序竞争,药价虚高定价,利润空间大,促进了药品市场不良竞争。药品促销不法行为的产生,严重扰乱了临床药物合理使用,使滥用药现象比较严重。在药品不法促销活动中,部份医务人员受经济等各种利益诱惑,用药过程中病情需要考虑少,患者经济现状考虑少,药物副作用不良后果考虑少,导致临床大处方,滥用药现象屡禁不止[3]。

2. 4 医疗机构正常运行费用财政投入不足,近年来,医疗成本不断上涨,但是,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却原地不动。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部分依赖药品收入补充医疗技术服务收费不足。医院以药养医现象短时间难以完全消除,故医院加强合理用药管理主动性不够,管理很难到位。

2. 5 医务人员收入不合理,医务人员属于高技术行业工作者,按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原则,目前医务人员的工资标准显然过低,特别在基层医院更为明显。因此,各种回扣,特别是药品回扣似乎有了存在的合理的空间,在一定条件下也左右了医师的用药标准[4]。

以上几点仅简单分析了不合理用药形成的主要原因,当然国家在药品批准文号,药品广告审批,打击药品流通域不法行为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3 管理措施

3. 1 加强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素质 近年来,我院以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加强了对全院职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和反复多次考试、考核,增强了医务人员法律意识,真正做到了依法行医、依法施治。

医院在加强职工培训方面还利用不同形式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各科室的药事管理小组成员,强化了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培训,定期举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题讲座。医院药剂科、院感科定期出版医院《临床药讯》、《院内感染监控信息反馈简报》,举办各科临床医师与药学人员交流沟通会,探讨合理用药问题,更新医务人员用药知识;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撰写临床合理用药和不合理用药现状以及处方质量分析的论文,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或在各级杂志上发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全面推动和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知识水平,以达到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合理用药目的。

3. 2 完善合理用药制度 药事管理有章可循 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针对药品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院先后制定了《临床药事管理制度》、《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合理用药监督考核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贵重药品审批使用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处方质量点评制度》等,装订成册下发各科学习执行。全面贯彻实施《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制定并完善了医院《药事委员会处方质量及合理用药考核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考核规定》、《防范药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各科执行,使全体医务人员在思想上重视合理用药,在管理上做到有章可循。

3. 3 规范药事管理流程,健全监督管理组织 根据医院管理相关规定和“二甲”医院要求,医院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副院长任药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会议,会议的决定、决议必须经参会半数以上委员通过方才有效。药事委员会全面审定医院基本用药目录;讨论每年用药品种和拟购新药的品种、规格、剂型的申请;通报分析本院药物使用情况;根据医院用药疗效和安全性,决定淘汰药品目录。组织检查本院毒、麻、精神及放射性药品的规范使用和管理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药事委员会的有效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医院药品采购、使用、保管等管理工作。同时,医院建立了院科二级用药监督管理组织,以便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各临床科室药事管理小组成员由科室主任、高年资医务人员担任。负责临床用药监护、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科室用药是否合理进行自查把关,并将基本情况汇总上报。药剂科下设药事管理办公室,并建立合理用药督查小组,负责药物监测和合理用药指导,结合临床搞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针对性解决科室反映问题,每季度编辑出一期医院《临床药讯》,介绍新药知识,规范用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医院成立药事委员会领导下的“临床合理用药专委会”由分管业务院长,各业务职能科主任,临床科室主任、业务骨干组成,负责领导全院合理用药监督检查管理工作,每月随医护质量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对全院药品使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复审有争议的或严重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查出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按医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考核规定》进行处理,并将检查、评价、奖惩情况形成简报下发全院。医院已将抗菌药物使用、监督、检查纳入了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综合目标考核和精神文明行风建设考核体系。实行单项管理,单项考核,并与医务人员工资晋级、职称晋升和续聘合同签定挂钩。

3. 4 严格执行药品使用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制度 医院重视并加强了药品使用环节管理工作,药剂科每月对使用中药品按数量和金额进行排位,对使用前20位的药品、使用金额前10位的抗菌药物和门诊用药金额前20位品种进行排名;并根据每月使用金额或数量前10位药品和开具处方金额前10位医生进行排名。对各药品使用前三位临床医师的处方和病历作重点抽查、分析、考评;每季度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药品使用情况综合比较和分析,形成书面报告。用于对临床科室医生的监管,如有异常使用药品情况,启动预警机制,并向各科室发出书面预警,同时告知相关药品经销公司,并作好密切监测,情况严重的按医院的相关制度作出严肃处理,并把该项制度列入行风考核内容之一,每月进行考核。

3. 5 严格执行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高档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根据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四川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用药目录》等相关医保政策规定,制定了医院《高档、自费药品使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明确了抗菌药物三级医师处方权限和使用药品目录。凡医生使用权限外抗菌药物和自费、高档药品,使用前必须请示上一级医师或科主任,并征得住院病人在“使用自费药品同意书”上签字同意,方可使用。未经科室负责人或病人同意或医保局相关审核认为不合理用药违规扣款和因此发生的费用纠纷,一经院方查实,所产生费用50%从处方医师奖金或工资中扣除。医务科、药剂科、微机中心每月进行高档药品使用调查,并通报使用情况,对短期销量突然上升明显的某些药品,责令临床停止使用,并对违规科室、个人分别给予扣款处理。对药品经销商,如查实存在不法促销行为,则按药品商家与医院签订的《关于加强药品购销管理严禁临床促销协议》第2条内容:“禁止乙方在药品购销中暗中给予使用药品的甲方医疗机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其它利益,一经查实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90条规定处理,并解除购销合同”。

3. 6 控制科室药品费用比例 遏制药品不合理消耗 医院药事委员会根据相关药品购销管理规定和《四川省医院复查及管理评价标准》中对二级医院药品费用比例

我院为加强合理用药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药品费用比例降低(控制在45%之内),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整体提高,医药费用增长得到遏制,促进了医疗质量提高和服务质量改善,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特别是卫生行政部门和医保局好评,门诊和住院病人增加,医院两个效益得到了同步提高。

总之,我们在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的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合理用药管理工作是一项难度较大、涉及面广、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国家进一步完善政策,规范药品生产购销环节,全社会重视用药安全,全体医务工作者提高合理用药意识和业务素质,医院用强有力的制度和行风纪律做保障,严密的药事监督管理组织和严格的考核管理机制做基础,才能使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并始终运行在一个良性轨道之中。

参考文献

[1] 谭天林,陈昌远,李雪,等.医院管理理念创新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3):38~39.

[2] 夏国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

抗菌素分级管理范文6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20xx年是医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今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医院年初制定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年工作主题,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全方位提升了医院的医疗质量。作为分管医疗工作的业务院长,现将半年来所做的工作向仁济公司领导及院领导汇报如下: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落实医院管理年活动有关工作

医院管理年活动,本人作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兼医院管理年办公室主任,根据***省及***市《医院管理年活动考核细则的通知》精神,对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内容任务进行了分解,制定了本院《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计划》及本院《医院管理年活动考核细则》,其中对质量与安全要求相关质量指标等方面的内容,正在组织实施过程中。

(二)、医疗管理工作

1、不断完善和落实医疗工作制度

修证完善了我院医疗工作制度已汇编册,待校对后即可发致本院医务人员,本制度涵盖了各项关键性医疗制度及常用医疗工作制度、医疗事故、纠纷防范和处理预案、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处理预案以及本院抗感染药物应用实施细则等。同时,对关键性医疗制度强化了环节管理,把每周一次的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统一了全院关键性医疗制度落实过程中八个登记本,规范了记录的要求,使医院的各项制度的落实正在向规范化方面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强化基础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全面提升全院医务人员的“三基”水平是强化基础质量的关键之一,今年则重抓了学习,抓学习首先要抓学风,与学习制度的落实,尤其要侧重医务人员实际工作水平的提高与应急能力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二是抓学习制度的落实,规定每周二为医院业务学习日;第三是抓学习的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操作常规、各规章制度及规范以及专业相关的专业理论及医学进展;第四是抓学习的方法,包括全院性及科室业务讲座、病例讨论、远程教育、外出参加学术活动,选送上级医院进修及短期培训,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克服困难,选派了数十名医务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与短期培训,针对我院的现状,尤其侧重了高级职称人员的继续再教育问题;第五是以考促学,注重考试的实用性,以及考试的深度与广度。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对全院45周岁以下在职在编的医技人员举行三基考试2次,参考人数达268人,在参考人员中随机抽考83人再次考试,两次成绩均达良好。

3、抓病历处方质量的提高。

上半年召开病案管理委员会议3次,就如何提高我院病历书写质量进行讨论,同时对各科的归档病历、处方质量评审结果进行展评,及时总结梳理,剖析存在问题,及时反馈,要求各科室限期整改,并组织复查整改情况。除了院内每月组织对病历、处方进行自查外,上半年共抽取315份归档病历在自查的基础上,送到****人民医院评审。在共计315份送审病历中,甲级病历284份,乙级病历28份,未定级病历1份,丙级病历2份,甲级率达90。对丙级病历的个人给予了严肃处理:1、待岗两个月处分;2、扣发人民币1000元;3、全院通报批评。同时,当事人所在科室扣季度绩效考核分5分。对质量差的病历和处方以《医疗通报》等形式在院内公开曝光,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和促进作用。

上半年我们进行了我院处方的重新认定工作,确定了具有处方权的218名医生,落实了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在全院组织医务人、药剂人员学了《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采取了落实措施,4月1日正式起用新处方。在提高病历、处方质量方面还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增加了抽取归档病历的样本量;②检查现住院病历每周一次,所查病区包括所有的现住院病历;③由往年一查了知到今年文字通报科主任,到目前在检查的第二天,直接由医务科在科室晨会上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形成文字资料,每一位医生人手一份;④处方质量检查由往年每季一次改进到每月一次,到目前的每月检查三次;⑤在要求上一定按规范严格执行,不允许检查人员有老好人思想。强化了检查过程中的严肃性、严谨性、规范性,强调了检查的质量,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目前尽管我们的病历处方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总体已有明显提高。

4、规范管理,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

为进一步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减轻病员不合理负担,根据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纠正不正之风的通知》(*卫办[20xx]**号)和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控制医疗*机构药品收入比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制定了****人民医院科室药占比控制指标。今年以抓抗菌药物使用为突破口,努力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出台门诊病人处方最高限额,制定了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目前,我院绝大部分科室已执行抗菌素分级使用原则,目前对少数未执行科室近期已采取相关措施。

5、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及防范措施。

上半年组织全院人员进一步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规范各项诊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督查,每周组织一次医疗安全检查。召开全院医生会议5次;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考试1次;组织“病历规范化书写与医疗事故防范”专题讲座1次,进一步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对病历重要性的认识,就如何从法律的角度认识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如何使病历书写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开展讨论;邀请*****市卫生局有关专家分别作“医疗安全与医疗纠纷的防范”、“医疗事故的确认与法律责任”专题讲座,布置各科室就如何防范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开展讨论,排查引发纠纷、事故的隐患,制订整改措施,在中层干部会上交流,同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全面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加强对高危人群、高危科室、高危时段的安全督查力度,每季度按医院绩效考核要求提供考核数据;组织相关手术科室学习《江苏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试行),进一步完善手术审批备案登记制度,并进行了手术审批备案专项检查。下发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并组织学习,从7月1日起对会诊进行规范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种同意书的书写,督促临床卫技人员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从整体上讲上半年医疗纠纷发生率较往年有所下降。

6、注重学科建设,增强医院发展后劲

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学科专业分工既向精细化深入,也向高度综合发展,传统的学科专业不断分化,融合与重新组合,使医疗单位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跨学科、跨部门的技术问题也越来越多加强,因此,加强学科建设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今年医院确定了六个培养发展重点建设学科,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上半年先后两次召开了重点学科带头人专题会议两次,组织学习《医院学科建设要求》,各学科制定学科发展规划,4月份开始按计划逐步实施,期间,我们先后成立了儿童哮喘诊疗中心、泌尿疾病诊疗中心和胆道疾病诊疗中心。消化内科今年已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因设备因素还未正式挂牌,但其基础工作已在开展,并意向与****联合组建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通过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达到出人才、出成果、出品牌,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带动其他学科发展的作用。

7、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与考核细则

上半年根据医疗质量管理要求及医院绩效工资考核细则要求,制定《医疗质量控制方案》、《病区医疗质量考核标准》、《门诊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急诊急救质量考核标准》、《药剂科质量考核标准》、《外科管理工作要点》等。

8、其他工作

①年初***市卫生局20xx年年终检查工作,计划生育执业资格检查,爱婴医院检查;②综合病区开设工作,疼痛门诊开设工作;③协助新出台绩效工资发放;④年初两院合并医生配备与调整工作;⑤协助全员竞聘上岗工作;⑥主持制定EM(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方案(待讨论实施);⑦业务工作与手术;⑧主持重危病人抢救与突发成批伤员的救治。

(三)、防保工作

1、传染病管理

会同防保科对全院医护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了流脑防治知识培训和霍乱防治知识培训以及相关工作的落实。

督查本部和分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传染病总登记本和肺结核转诊登记本完善情况。

2、健康教育

在“4.7世界卫生日”、“5.31世界无烟日”、“6.6爱眼日”分别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教3次,上街、赴社区义诊3次,累计接受义诊、健康咨询560余人次。按创卫要求整理了近几年健康教育资料,并对分院集中培训。

(四)、药剂管理

1、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窗口服务形象,坚持站立收方服务。

2、狠抓药品质量,坚持药品质量“三把关”制度,即验收、领药、发药三把关,未发生假劣药品事件。

3、坚持双人复核调配制度,上半年未有差错事故发生。

4、召开全科人员会议,狠刹购销领域不正之风。严禁药剂人员参与药品供应商的任何经营活动。门诊处方双人统计装订,严禁统方。

5、积极筹备市药监局、市卫生局关于创建星级药房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市药监局的初验。

6、完成了制剂室的净化设计、装修和净化室的净化监测及制剂室换证前的前期准备工作。

7、积极配合*****药品统一招标配送工作,协调处理配送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五)、医保工作

1、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重申了医保病人的具体要求,抽查了280余份医保病历,则重检查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情况。

2、针对医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如:用药档次高,用药数量偏大,部分用药不合理或无指征,出院带药超剂量,住院时间较长,用药无医嘱等问题,分别在中层干部会议及全院医生会议上进行了传达,加强了督查的频率与力度,目前,以上现象已得到有效控制,1-7月份医保费用已全部结算。

二、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由于本人既是一个领导又是一个医生,因此常常难以正确摆正管理与业务和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由于手术等因素影响管理工作,又由于我院以往在管理上严重缺乏一整套的管理方案与制度及考核细则。今年上半年看书动笔制定软件资料较多,因此在某些问题的落实上还没有完全到位,也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过去的管理上“欠债”较多,面对一大堆问题,有时难免有畏难情绪,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大,今后要注意改进以下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医疗管理工作的力度

排除外界的干扰,合理安排业务工作与管理工作,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管理上,同时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对重点难点问题实行各个击破,使管理水平与医疗质量同步提高。

2、进一步加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努力学习国内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经验,学习《现代化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结合医院管理活动的具体要求,使自己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使管理迈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3、进一步加强管理上的“落实”问题。

到目前为止,应该说其软件资料已初步完善,要使全院的工作都能步入正常的轨道,重点就是抓“落实”二字,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坚持一切按制度、按规范、按操作常规办,同时必须经常性地深入临床第一线进行调研,督促检查,因为医疗管理中的许多工作就是要不厌其烦地周而复始进行,才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下半年工作要点

1、进一步完善修订门急诊工作制度。

2、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网络体制。

3、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检查考核,尤其侧重在狠抓关键性医疗制度的落实。

4、进一步提高病历处方质量,每周检查一次,检查情况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

5、抓好医疗安全,杜绝和减少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尤其侧重手术科室。

6、加强对抗菌素分线使用和合理使用的督查力度。

7、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结合本院情况制定具体要求。

8、积极投入医院管理年活动,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9、组织讨论EM建设方案,根据情况进行分步实施。

10、抓好下伸点规范建设与验收工作。

11、重点学科建设的阶段总结。

12、防保工作。

13、社区服务工作。

14、设备管理与设备的论证与采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