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个人总结和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个人总结和计划范文1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素质 拓展计划 大学生就业
论文摘要: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还比较严峻,就业压力普遍增大,已成为大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高校必须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这是高校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贯彻和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这一问题做简要探讨。
一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就业能力的内涵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2002年3月由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推行的,基本内容是以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眼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以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其他等六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该计划注重课内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Ⅲ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
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对自身潜能的自信。国内常见的定义或描述有: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也有的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能力,包括基本就业能力与特殊能力。也有的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晋升的能力。总的说来,就业能力是一种就业竞争能力、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
二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就业中的核心问题是就业能力的不足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短期不平衡问题在就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性因素也有社会性因素。而从学生自身来看,最重要的就是就业能力的不足。而着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引导大学生科学择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环节。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能力的提高,在求学期间提高心理素质,陶冶高尚的情操,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综合素质高、发展较全面的人才。
(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我国的教育体制虽然不断改革,但是仍未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学生还无法实现理论上和现实上的全面发展,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可以逐步消除这一弊端。课堂知识的积累、课外活动的锻炼、社会生活的完善,有利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另外,素质拓展计划可以在大学生的在校期间,利用不同的素质教育新途径,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职业设计导航,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对其毕业后的择业就业有很大帮助。因此,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三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至少包括两个方面:—是自主性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主体是学生,高校以大学生的自主设计确定素质拓展的内容和方式。自主性原则不但保证了学生在素质拓展计划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保证学生的个性特征在素质拓展过程中得到尊重和张扬,学校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从而实现大学生自主性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择业过程主动性的发挥。二是独特性的全面发展。目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独特性素质的人才更受亲睐,但独特性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学生只有在不断的成长和发展中、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在社会实践锻炼中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性。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如演讲比赛、主题设计活动、各种文体活动都可以培养和展示大学生的独特性,尤其是设计活动,能够激励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聪明才智展现个人魅力。当然,学生的独特性因人而异,高校只有充分开展各种不同的活动,才有利于大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自身的独特性,为将来的就业积累资本。
(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目前多数用^单位要求求职者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据了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缺乏“工作经验”。然而,我国高校教学偏重理论教育,轻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企业也不大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造成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求职就业中就会遇到很大困难。在高校教育中,除了鼓励学生自身加强实践能力的锻陈之外,高校就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本质属性就充分突显出它的实践性特点。通过组织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活动中由于有了大量锻炼表达自己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机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自身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
(三)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仓4业意识的高科技人才。而大学生就业时所需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方面的素质拓展训练进行提升。通过开展科普宣传和“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成立大学生科技小组,开展发明制作竞赛、学术论文竞赛等,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论坛、创业讲坛活动,邀请科技专家、创业精英、成功校友等方面的突出人才为大学生传授科技创新经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通过定期开展创业计划培训及创业计划大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提供就业实战锻炼的舞台。充分利用好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园等创业实践基地,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创业经验。在素质拓展创新创业的活动中配备得力的指导教师,特别是要加强对创业受挫学生的心理引导,帮助其总结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不断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日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高校通过实施素质拓展计划,鼓励学生在学校范围内组织成立各种不同的社团,如文学社、艺术协会、心理协会等,并跨系跨专业定期开展不同的社团活动。通过成立社团、管理社团或参加不同的社团活动,既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沟通和交流的桥梁,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工作、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活动,如社会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可以尽早了解社会现状、认识现实社会、懂得人与社会的关系,锻炼其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能力,为日后能够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五)提高职业素养与能力
许多学子考上大学后,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功感和优越感,自信心增强的同时也易于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自我评价过高,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至于不清楚自己的未来走向,等到临毕业时才匆忙进行职业选择。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不太关注自己的求学生涯规划和中长期职业发展计划,而是过分依赖已有的经验,缺乏与就业指导机构的沟通交流,对就业政策、就业环境、就业形势等缺乏及时而全面的了解。他们多按照培养方案与导师指导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以为只要获得文凭就意味着完成了就业准备,就能顺利就业,结果往往是措手不及,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被动就业。通过素质拓展计划,针对学生个人情况进行职业设计导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与目标,以实现准确定位,做好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决策,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同时,有针对性地参加本专业和非专业的技能培训,考取各类技能证书,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六)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不确定性的增强,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考察应聘者的挫折承受能力。所谓挫折承受能力,就是指在失意、困难、失败等面前要有很强的抗挫折的耐力。当前的大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普遍具有心理脆弱、遇事敏感、抗挫折能力差等显著特点。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在求职过程中,经常会遭受这样或那样的打击,特别是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极易陷入焦虑、迷茫和抑郁等心理状态,不仅逃避现实,甚至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个别人还走上了极端道路。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差,已经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力提高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加强承受挫折的训练显得极为重要和必不可少。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素质拓展计划,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心理教育资源,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心理学、自我调节、就业观等方面的培训和引导,使其正确评价自己,了解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克服自卑、浮躁、依赖、恐慌等心理,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在素质拓展的社会实践中,学生必定会经受失败、遭受挫折,但是往往只有在失败中才能更好地成长,学生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增强克服挫折的信心,提高社会适应力,才能在将来为展示自己的才华踏出第一步。
参考文献
[1]李卓慧,郑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现状实测调研报告[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2]杜德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实考量与培养策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大学生个人总结和计划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成人;成才;成人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88-0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在大学期间辅导员与大学生的相处时间最长,沟通和交流最为密切,对其的影响和作用最为直接。辅导员的工作涵盖范围广,这也就决定了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势必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三成”教育的界定和内在联系
大学生如何在作为人生黄金时期的大学阶段实现自身“成人、成才、成功”的目标,这是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个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环节中,“成人”是根本,“成才”是关键,而“成功”则是目标。只有将“成人、成才、成功”三方面内容贯穿教育的始终,教育大学生的健康成人、励志成才、走向成功,才是成功的大学教育!
1.健康成人。“成人”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生理层面的“成人”,即个体进入发育期;二是指法学层面的“成人”,即个人年满18周岁;三是指价值观层面的“成人”,这才是一名大学生真正成熟的标志。它标志着大学生在对待所遇到的任何问题时,有一个自主的、持久的和稳定的价值尺度,并且不会轻易地被周遭的世迁而改写。从国家在教育方面,长期奉行的“要成才先成人”这一理念中,我们不难看出,“成人”是高等教育所要面对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成人”教育时,必须要使学生达到道德层面和行为层面都“成人”的标准,这样才是真正完整的“健康成人”教育。
2.励志成才。在以人才竞争为本的21世纪,作为人才队伍主力后备军的当代大学生是整个国家最为宝贵的资源。高校是否能圆满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着眼点在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成才的关键就是要学会学习。每一个处在人生重要阶段的大学生,都具有成为“千里马”的潜质。想要实现“励志成才”的目标,首先要做到找准自身定位。大学生应将自己的“成才”根基定位于适应社会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利用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只有将这三方面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成才”成为可能。
3.走向成功。如果将“成人、成才”看作是积累的过程,那么“成功”就是“量变”到达一定数量之后的“质的飞跃”。“成功”作为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标志,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所在。如何促使大学生顺利走向成功,这就需要教育者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成功”教育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正确的理念引导和激励大学生迈向成功。这里所指的“成功”有三个内涵:一是健康向上的目标,二是努力奋斗的过程,三是有所收获;其次,要努力发掘个人潜质,为成功做好准备。外部机遇对一个人的成功固然重要,但内在的能够获得成功的个人潜质则更为关键;最后,要在实践中走向成功。成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只有在各种逆境、挫折、和失败中坚忍不拔,顽强拼搏,方可走向成功。
二、高校辅导员的关键作用
“成人、成才、成功”的教育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应是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这恰恰需要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想要最终完成这一目标,我们就应该在全社会创建起有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良好环境,积极促进和推动大学生“成才”教育的顺利完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校辅导员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和与学生联系的紧密性,决定了其对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人”教育的“培养者”。真正的教育必须将“尊重”放在首位,把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来看,把学生作为最终的目的来看,把学生作为具有自主性的主体来看。因此,作为大学生“成人”教育“培养者”的辅导员,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辅导员作为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势必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已经成为重大课题的“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都要以学生为本,在关爱、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把学生培养“成人”。教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可急于求成。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功能,持之以恒,言传身教,以良好的修养、较高的学识和正确的方式去教育学生。
2.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才”教育的“规划者”。真正的“成才”教育是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辅导员可以从自身经历和工作经验两个方面出发,在面对高校学生在大学阶段如何成才等问题时,是可以有预先判断的,即高校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成才”教育的“规划者”。首先,辅导员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因素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定制符合自身的“成才”计划,同时提出专业的指导建议,做到科学的规划;其次,在“成才”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辅导员要给予实时监督,努力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最后,辅导员要对“成才”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分析,确保“成才”计划的顺利实现。
3.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功”教育的“垫脚石”。任何一位经验丰富的高校辅导员都无法准确预见何时何地何人能够取得成功,但辅导员可以对大学生进行走向成功所必备的素质教育。在大学阶段,辅导员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以鼓励大学生走向成功,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学生走向成功所应具备的个人素质的培养。立志是当代大学生迈向成功的起点,做人是当代大学生迈向成功的根本,知识是当代大学生迈向成功的保证,能力是当代大学生迈向成功的关键,创新是当代大学生迈向成功的手段,立言是当代大学生迈向成功的升华。辅导员只有做好以上大学生教育工作,才能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才可推动高校学生工作“育人”理念的更新!
参考文献:
[1]黄启红.论构建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教育体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1).
[2]侯德伟,朱学义,董靖.论智力投资教育与大学生成才意识的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7,(1).
[3]冀学锋.成人:大学教育之道[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1).
[4]金忠良.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9).
[5]李林岩.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M].吉林日报,2006,(4).
[6]鲁文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J].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改革探索全国商情,2010,(1).
[7]全哲洙.成人成才与成功[M].光明日报,2006,(7).
大学生个人总结和计划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发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追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根据社会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把握方向、积极引导、创造条件,引导和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时展要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往往较为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略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接受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没有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工作,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欠缺。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环境的变迁,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高校教育者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过去只从上级的条条框框和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片面做法,加强对青年学生个体的研究和了解。在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定教育目标、方法和手段,通过不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从根本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善于开拓创新,对人生、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渴望。教育者如果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脱离大学生的实际,就会束缚他们自主能力的发挥。因此,新时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主体精神,将大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调动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基本的主体能力和内部动力,通过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发展应体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当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充分发挥、个体价值都得到充分实现时,社会整体的价值才有可能充分实现。因此,在处理个体与整体的价值关系时,要把挖掘大学生个体价值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重视实现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要防止另外一种倾向,即过分迎合学生,忽视教育者的愿望和他所代表的整个社会的要求,这种倾向同样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妨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激发大学生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摒弃传统的“我说你听”和不顾学生实际需要的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式,将学生置于教育过程的平等地位,认真了解、听取学生的心声,掌握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之更加贴近学生。
长期以来,高校通过关心和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等途径,帮助大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使思想政治教育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这些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总结。另外,我国德育工作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注重教育的整体和共同性而忽视人的个性发展需要。这种教育模式的结果就是培养的人才出现千人一面,最终导致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施教工作,又要注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全面细致地分析每个大学生的特点,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需要,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满足大学生各种不同的发展需要。近年来,我国不少高校从西方国家引入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通过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目标,有效地引导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高校的党团组织加强了各类活动的规划和设计,配合第一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大学生个人总结和计划范文4
1.大学生公民教育概述
公民教育最早起源于西方,发展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其荫生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经过中世纪初期中期的沉寂重生于中世纪末期。公民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为西方社会培育了大量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自觉意识的公民,他们主动投身于公共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之中。就西方社会而言,公民教育不仅仅表现为严格的学科化教育,也表现为某一种单一意义上的公民教育,如法学意义上的公民教育,着重培养公民的遵法、守法意识,这与我国建立法治社会的目标不谋而合。西方著名的教育学者凯姆利卡曾言,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为每一代新人履行其“公民职责”做准备,建立公共学校教育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有见地、有责任感的公民。从以上所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教育与公民教育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教育包含公民教育,但是不仅仅局限公民教育,其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公民”课程,学校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外还教授学生有关政治生活制度、程序的知识和事实,即培养学生的美德、忠诚意识,有着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色彩。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如前所述,西方社会的公民教育同样有着是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色彩,这与我国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致;而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正式形成与确立于诞生之后,可以说其同样源于西方,只不过是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着上了中国特色。就我国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首先,其作为一个概念或者一门独立学科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统治阶级基于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及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旨在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形塑功能,能够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特别是社会成员主体意识、独立人格和公共理性的功能塑造,有着巨大的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培育作用。第四,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明显的规范性、发展性特点,规范性体现在其规范着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发展性体现在其是随着时代变化内容、体系不断完善的,是与时俱进的;如公民教育、生态教育、人文关怀教育等,就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二、大学生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1.大学生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
1.1目标的高度相似性
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个体达到完善,即人格上的完善;简言之,公民教育就是使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个体拥有与展示良善、美德的过程。一个好的社会公民应该能够思考、追求一种值得付出的美好生活,公民就是手段、公民就是目的,每个公民有美好生活的追求,都在“快乐美好的生活”。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在遵循大学生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基础上,以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或者观点及相应道德规范对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大学生具备符合社会、阶级所需要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可以说,二者在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1.2内容相互交叉、补充
分析西方社会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及世界各国大学生公民教育实施过程,我们会发现在内容上都会有所侧重中的侧重,但总结归纳起来公民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爱国、法制、公民意识、道德品质、权利与义务、价值观、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教育;而我国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核心价值观、思想、民主与法制、政策方针、道德、心理、生命、交往、诚实守信、国际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新要求、新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在不充实、完善,如心理、生态、人文关怀、人权等内容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内容上相互交叉且相互补充。
2.大学生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区别
2.1教育目的各有侧重
公民教育基于大学生个体成熟的自我发展,强调主体自识、主体间互识和主体间共识,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个体作为“人”的基本道德品质和参与政治生活所需的公共品质,强调大学生个体对社会成员权利的认可,强调大学生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公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大学生社会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自主、自为”;而思想政治教育则由于受到统治阶级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等的影响,大学生是按照预定的要求、期望成长、发展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的巩固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
2.2教育内容各有千秋
如前所述大学生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相互交叉和补充,二者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是有一定区别的,可谓各有千秋。大学生公民教育强调以公民权利、义务的统一为基础来理解个体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应承担的责任,简言之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公民实践权利与义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使之在社会活动中成为一个可以自由选择的个体;大学生公民教育内容是围绕着公民的基本需求、要求来设定的;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则是与意识形态有关,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基础性内容,更加强调个人对国家、社会、集体的服从和责任,强调个体要为国家、社会承担责任、义务,个体是国家、社会建设发展的接班人。
2.3功能特点各有所长
大学生个人总结和计划范文5
关键词: Evernote;大学生;网络学习;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7-0025-03
一、引言
网络使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即阅读、写作和计算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并使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数字化”。人们处在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的信息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不断学习的问题,而传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已满足不了学习者的需要。然而,网络学习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为充足的信息。网络学习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当前信息呈指数级增长,面临海量的信息我们应该如何对信息进行更有效、更自主的管理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优化知识结构,进行知识更新,使积累的知识资源利用最大化等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款知识管理工具软件—Evermore应运而生,它作为人的“外部大脑”来帮助人们进行记忆(历史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因此,本文提出借助Evermore软件创建的学习环境,在大学生网络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管理功能,进而完善传统的E-learning学习方式。
二、大学生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的意义
大学生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大学生有目的地对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共享、开发、利用和评价的过程。其目的是管理个人知识,完善个人知识体系,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个人知识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呈指数倍增长,通过网络我们能快速轻易地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面对海量信息的同时,我们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虽然信息量非常大,但是想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却很困难。因此,学会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知识、储存知识、传播知识、利用知识、创造知识、表达知识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个人知识管理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三、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新主张与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新主张——“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方式不同,大学的学习更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是在网络学习时代,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大学生作为成年人,要学会自主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学会选择学习资源,应当学会做自己学习的主人[1]。一般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学习目标和知识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标,即设定一个学习的标准。由于视角不同,人们对目标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但是基本核心的思想是相同的,就是当我们试图调节我们的行为、思想、情感以达到期望的结果时,目标为我们提供了标准[2]。心理学家洛克认为,目标可以影响人的内在动机,并且有关的研究也表明目标不但不会降低学习者对任务的兴趣,而且会对高成就取向的学习者具有激励作用[3]。正是这种作用增强学习者“我要学”的意识,帮助网络学习者将个体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任务上,同时选择和应用适当的策略。同样,当网络学习者认识到所要学习的知识的重要性的时候,他们就会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就会激发网络学习任务的紧迫感和重要性认知,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保证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需要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首先对自己的定位实事求是,即发现自己的强项和优势,明白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追求,制定具体的、可行性强的学习计划;最终确立自己终生的、阶段的、近期的、每天的学习目标、任务、计划,从而自我激励,坚持不懈地完成学习计划。
第三,执行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习者要有较强的意志力,能够集中注意力、拒绝诱惑、控制冲动、克服拖延,并且要以坚毅的态度去完成计划,实现目标。还强调学习者要有积极的钻研探索的精神,即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如一些概念、定理、答案由教师讲出来和通过自己的学习、讨论去体会,去发现,后者比前者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善于自我监察、评估和校正。学习者要学会监察自己的网络学习进程、评估自我的网络学习效果,分析产生测试成绩与自我评估的成绩偏差的原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依据学习计划提供的行动目标和计划,不断地校正网络学习行为,达到使自己更有效地朝向目标的目的[4]。
(二)大学生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述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网络学习,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知识管理,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大学生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三大主要问题:知识共享、知识存储和知识结构化。
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很少整理网络搜集的材料,不会及时记录信息。在看到或经历某一事件时心中产生了好的想法,等事后再想回忆这些资料或想法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就是没有使隐性知识及时显性化,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事实上,学习者习惯用纸质记录信息,而非用网络存储方式,这就很难实现知识存储的同步,易造成知识数据的缺失。网络学习的一大难题是共享,学习者有时需要外在力量的激励与鼓励,这样就需要建立一个共享的平台。目前,网络技术推陈出新,Evernote软件的应用是实现大学生网络学习中知识管理功能的有效途径,完善了E-learning的学习方式。
四、Evernote在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Evernote是一款在国外非常著名的笔记软件,它具备强大的笔记录入功能,采用文字、图片、音像、地点、时间的综合的记录方式,更接近于人的大脑存储信息的方式[5],作为人的“外部大脑”来帮助人们进行知识的组织和管理。
Evernote支持几乎所有的主流平台及设备,包括iPhone、iPad、Android、Windows、Mac以及网页版,使记录信息通过网络彼此同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的提取信息,有利于知识的共享、交流和结构化。Evernote可以直接获取和存储各种格式的网络资源,进行全面的信息整合。此外,用户也可以通过Evernote来进行自我规划、自我评估和自我校正,以达到有效的自我控制的目的。
(一)Evernote完善E-learning的学习方式
Evernote在实现大学生网络学习知识管理方面有特殊的优势,它提供了人性化的共享功能,用户之间不仅可以共享“笔记本”,也可以修改“笔记本”,被修改的内容将被特别标注出来,用户可以清楚地了解工作组其它成员的观点,从而弥补自己的思维缺陷,激发灵感,实现个人知识的创新和利用;Evernote是一个统一的平台,手机、平板、电脑都有客户端,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记录所思所想,并且同步到任何安装了Evernote设备的平台,所有设备上的数据(笔记、录音、图片、地图标记等)都会一致;当用户查阅记录的信息时,能够使用户再一次身临其境地回顾当时的想法,使其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知识的开发。综上所述,Evernote为大学生网络学习实现知识管理功能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环境,有助于网络知识的共享、促进大学生网络学习交流以及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互相转化,最终实现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
(二) Evernote在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Evernote构建网络学习知识库
网络学习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快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自己的网络学习知识库。
目前,各种网络学术信息资源普遍以 Web 资源的方式呈现,学习者利用Evernote智能的网页摘录功能,将相关的学术信息保存起来,自动命名文章、记录下源网址和摘录的时间[6]。通过Evernote用户不仅能够快速获取有用的网络资源,也能对收集到的资料以创建笔记本或标签的形式进行自动分类存储,使用户快速找到所需内容,还能直接保存文本和多媒体资源。例如:国家大力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课程资源建设,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视频格式的学术资源,学习者可以将这部分资源直接保存在Evernote中。同时,学习者按照时间、地点、学科专业、个人喜好和解决问题的紧急程度给笔记本添加标签,将从各个途径搜集到的各种格式的学术信息资源统一保存到Evernote的笔记本中,这些学术资源就会自动分类存储,成为一个适合自己的网络学习知识库。与传统的知识库不同,该知识库只要用户登录,在任何有Evernote客户端的设备上都可进入查看。即使在没有安装客户端的设备上,用户也可以通过邮件查看笔记本。构建自己的网络知识库有助于网络资源的系统存储,并在需要时进行快速检索,这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用户在查阅文献上所耗费的时间。Evernote为用户设计了印象笔记·悦读,过滤一切广告,让网页变得简单清晰,减少了网络学习中的干扰因素,还学习者一个专注的阅读体验,防止其在网络学习过程中迷失自己,尤其是对网络学习自我控制意识薄弱的学习者效果更显著。
2.Evernote应用于制定大学生新学期学习计划
大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个人知识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而且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这就间接导致大学生在网络学习时,容易迷失自己、延迟网络学习时间,直接影响网络学习效率。针对这一现象,于国庆在有关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研究中指出,学习者应先自我规划学习目标,自我规划是自我控制的“心脏”,它为后期的自我执行提供行动目标和计划,为自我评估提供判断标准和依据,为自我校正提供方向和依据[7]。Evernote为用户提供了上述功能,用户登录后可以新建一个“学习”笔记本,用项目符号和代办事项列出自己本学期的计划,比如:英语国家四六级考试、选修和学习知识管理课程、必修课辅助实验、学习心理学导论、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随时查看,督促自己执行计划,实现学习目标,每完成一项做一个标记(如图1)[8]。同样的方法,可以新建一个“学习日记”笔记本,记录一下自己的学习活动感受、人生信条、名人名言等,对自我产生积极的心里暗示,也可以录一些音频,给自己一些言语的激励。这样每天记录学习的历程,参照学习计划评估自己的学习成绩,并不断校正自己的网络学习行为,逐步地完成学习计划,提高网络学习效率。
五、总结
随着网络学习时代的到来,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已成为高校进行教学、科研和知识创新活动的主要信息来源[9],也是当代大学生获得相关学术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面对丰富的网络学术资源,Evernote有着完善的“知识分类体系”,能够帮助大学生快速有效地检索、整理、同步存储相关资源,这正与个人知识管理的要求相一致。印象笔记是个人知识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它不仅实现了网络信息的随时随地存取,而且可以共享收藏、创建兴趣组,从而使知识的传播更为开放、自由和平等。虽然,目前Evernote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提倡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今天,它作为一款功能强大、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社会性软件,必将在个人知识管理领域发挥其巨大的优势。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Evernot也会更好地为个人知识管理服务,从而促进网络知识的共享、个人知识的增值。
[参考文献]
[1] 兰先芳.网络学习时代(人生伴侣系列丛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10.
[2] 王雨露.自我调节结构研究述评[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3] 赵永岐,綦鹏.网络多媒体环境中促进学习者认知调节能力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4).
[4][7] 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J].心理科学,2005,(06).
[5] 程苓峰.Evernote会淘汰Office吗?[J].IT经理世界,2012,(08).
[6] 罗秀娟.学科馆员利用Evernote印象笔记开展学科化服务工作的设计[J].图书情报工作,2013,(03).
大学生个人总结和计划范文6
关键词:辅导员;素质;大学生;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指教育者在教育的不同阶段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注重影响学生个性形成发展的各种因素发掘学生个性潜能的同时,寻找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势点和闪光点,帮助学生发现其自身潜藏的优势能量的过程。个性作为大学生个体的精神品质,形成于教育的外部力量下,正确的引导可以使其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具备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能够激发大学生追求真理、追求新知的热情。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他们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因此,高素质的辅导员不但有助于学校自身的文化、品牌内涵的发展,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亦起着主导作用。
1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在大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大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只能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和个体经验的不断总结中获得发展,而教育是人与文化建构过程的一种行为,素质则是这个过程的内容[1]。辅导员的工作是开启人的心智、改造人的灵魂,因此, 辅导员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 “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其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逐渐培养大学生的特殊才能,促进其个性全面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精神风貌,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引导、管理监督、桥梁纽带、榜样示范四个方面[2、3]。
在大学生群体中,青少年的个性、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等都会有一些明显的区别,性格飞扬跋扈、意志力薄弱、人格扭曲等等的“90后”随处可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习气氛,形成良好的学习、活动和生活的气氛对大学生的个性的后天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4]。辅导员对学生在学校的遵纪守法及学习等情况的监督,不但保证了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保证了学生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2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现状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和职能不断扩展,学生的思想变化较快,学生工作和其他工作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3]。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进而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压制人的创造精神和才能,从而造成了今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也造成了人的自我实现与大学教育的不协调。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业务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
高校专职辅导员普遍比较年轻,知识面不够广博,尤其是一些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还有部分辅导员不适应高校人才培养、教育、管理所需要的特定的理念和模式,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业务,存在严重的职业“过渡思想”,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生工作中来。辅导员若不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是不可能有效地解答学生的困惑的,更不可能引导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2.2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
目前高校的辅导员结构比较复杂,大部分辅导员除了学生管理工作外,还要承大量的其他管理工作。涉及到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辅导员身上,出现问题第一责任人就是辅导员,部分院校对辅导员的职责没有明确规定,只要与学生相关的事情,那都是辅导员的事情。辅导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开展大量细致的个性发展研究工作,泯灭或者疏忽了大学生的特殊才能发挥,造成了当前大学生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自由发展。
2.3学生难管理,个性引导难度大
现在的高校学生有相当分都是独生子女,个人成长经历与家庭背景产生的学习上有困难、经济上有困难、心理上有困难的“三难”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随着90 后大学生的出现,给学生的管理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部分学生个性张扬,难于服从管理,组织纪律性、责任心较差;喜欢独行独往,缺乏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自制力较差,整天沉迷于网吧,荒废学业。这些问题都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2.4个性化辅导方式、方法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
在新形势下,辅导员还限于传统的角色意识和工作方法,对学生素质结构复杂性估计不足,对学生指导措施跟不上、服务不到位;利用经济、法律、文化、传媒等新的手段和方法不够,个性化辅导针对性、有效性不强。
3高校辅导员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大学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如果辅导员只是停留在管理学生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尊重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灵活教学的机智,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辅导员才能真正发挥个别化辅导的作用,关注个体差异[6]。为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高校辅导员在思想上和业务上应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
3.1思想政治素质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政治辅导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辅导员的政治思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7]。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是激发大学生个性朝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方向发展的关键。
3.2知识文化素质
当今社会突飞猛进,社会分工日益复杂,更加精细,每个层次、每个领域、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不同个性和勇于创新的人去承担不同的工作。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必须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除了掌握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还必须提高教育理论修养,科学育人,掌握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
3.3应变能力
在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活跃,面对大学生不同性格,辅导员能够利用活动、辅导等方式分阶段、分步骤地策划和安排具体实施计划,善于调动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特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开动脑筋,解放思想,探索、开拓新思路和新方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3.4人际沟通能力
而在创新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职责是热情地唤醒学生的创新欲望,激活学生的成就动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鼓舞学生的创新志趣[8]。因此,教师必须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商讨,在知识面前忘却师生界限,从而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做人、促进良好个性的顺利发展。
3.5健康的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素质[9]。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正常的人际关系、积极解决问题,面对矛盾不害怕、不回避,能够利用现实的有利条件和运用有效的方法加以妥善地解决问题,迅速适应新的环境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情绪协调和控制能力等。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才的必备的首要素质,也同样是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素质。
4提高自身素质、创新教育模式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个性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让他们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辅导员要及时自我修炼、自我调节,用科学发展观引导自己,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意义,处理好管理与个性化发展的关系,学习组织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途径和技巧,熟悉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特点,懂得如何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色搞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10]。同时用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启发,以开放的模式培育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开拓人生的个性,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在宽松、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和民主氛围中健康成长。
5小结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承载着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太多的期盼和责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他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的声誉, 同时也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的人才质量,辅导员必须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且需长期持续下去。因此,学校要切实加强和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 强化辅导员队伍管理, 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 为全面建设小康,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少丽.高辅导员自身素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河学刊,2011(6):159-162.
[2]冷晴.论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意义与策略[J].高教高职研究,2011:214-217.
[3]冯书铭.辅导员自身素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6):106-110.
[4]王培强,苏会灵.浅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J].现代企业教育,2010(2):221-222.
[5]崔 卫.素质教育与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J].学术短论,2010:116-118.
[6]杨之毛.论辅导员自身心理素质的优化[J].文教资料,2007(10):153-154.
[7]沈青群,浅思新时期如何强化高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163.
[8]卢晓蕊.以科学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引导大学生个性发展[J].黑河学 刊,2011,163: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