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税务管理实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范文1
1、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础就是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一旦这些政策发生了变化,那么也就意味着企业之前的努力都会浪费,导致原有的方案失败。尤其是1994年我国税制改革以来,税收制度不断完善,政策的变动更加频繁,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面临很大的政策变数,尤其是对于一些中长期的方案,其风险就更大了。例如,对于某啤酒生产厂,每吨啤酒售价3800元,共销售30万吨,在2000年之前应缴纳消费税6600万元。2000年,国家税务总局对啤酒的消费量进行调整,规定凡是每吨售价超过3000元的,税率上调为250元/吨。在当年企业如果为了规避由于税率提高导致的税负增加,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下,进行了税务筹划。企业设立独立核算的分公司,企业先以2800/吨/的价格将啤酒批发给分公司,再由分公司将啤酒以3800/吨销售给客户。由于啤酒的消费税是在生产环节一次性征收,这样以来企业只需在出厂环节缴纳6600万元,而不是7500万元。但是在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又下发文件,规定企业单独设立销售机构的,消费费仍然在生产环节征收,但是计税依据以销售机构的价格为准。如此一来,2000年、2001年有效的方案,在2002以后就不能再使用了,否则就很有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恶意避税甚至偷税,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成本过高产生的风险
成本过程也是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风险之一,但是不同于政策风险的是,它更容易被企业所忽略。这是因为决策在设计方案的时候,仅仅考虑节税本身,而忽略了从成本效益的原则考虑问题。企业在实施方案的时候,需要放弃一些利益、并支付相应费用。这些成本就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以获取节税效益的时候,必须付出的成本。因此,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如果没有考虑其实施成本,并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效益进行分析,就有可能使得税收筹划的成本较高,甚至超过其带来的效益。比如,某制药厂既生产抗菌类药物,又成产避孕药物。每年不含税销售收入为500万,其中避孕药物销售收入100万。全年产生进项40万,由于不能区分不得抵扣的进项额,所以进项不得抵扣额为8万,所以可抵扣进项为32万。经过企业推算,避孕药物产生的进项有6万,所以建议将避孕药物的生产线单独分离出来,这样以来进项不得抵扣额就变成6万,可抵扣额度为34万,企业少缴纳2万的增值税。这样看似企业通过税收筹划达到了少交税的目的,但是单独建设生产线所需的费用,如购买设备、管理费、员工培训费用等,都不止每年2万。
3、片面性产生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往往只是孤立、片面的进行,缺乏从全局角度通盘考虑的能力,这样就有可能导致方案的失败。一般来说,片面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只关注单一税负的降低,而忽略了对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二是虽然考虑到了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但是没有考虑到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战略的影响;三是只考虑到方案给企业自身带来的利益,却忽略了对相关利益方尤其客户的影响。这种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藏性,不容易被企业所发现,因此极易导致方案的失败。例如某企业年不含税销售额为80万,外购不含税货物价值60万,该企业符合一般纳税人认定条件。如果企业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则需要缴纳增值税3.4万,否则仅需缴纳2.4万。但是不能仅仅因为少交了1万的税,就简单的放弃认定一般纳税人。这是因为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开具专用发票,这会影响企业的销售。所以,企业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各种因素,不能单纯的为了节税而筹划。
4、认定差异产生的风险
认定差异风险是指企业和税务机关在税收筹划方面的理解不同,从而对于涉税项目的规划是否属于税收筹划的范围产生意见的分歧,并由此导致的风险。这种风险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企业觉得是正常的、合法的节税行为,而税务机关却将其认定为恶意避税行为。这就很有可能导致即使企业在主观上没有逃税,却仍然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逃税行为而受到损失。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有几下几种:一是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财务活动,要求相关人员对税收、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都要要精通。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税务岗还是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能力不同,认识自然也就会有所差异;二是由双方的立场不同导致的,除了税务机关,没有人喜欢税,企业作为纳税人,总是有动机来少交税,但是税务机关则是希望能够多收税。双方产生利益上的冲突,对一些事务的认识也就很难达到一致;三是由于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会存在一些漏洞或者忙点,这也会导致征纳双方在认识上的差异。不同于民法,税法作为财政收入的保障,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当双方认识产生差异的时候,纳税人大多处于劣势,所以认识差异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二、提升税务筹划管理价值的措施
1、利用税法相关内容进行税收筹划
合理的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是受到法律保护,但是这是要筹划的合法性为前提。所以,企业在进行筹划的时候,一定要精确的了解税收法律法规的内容。而且要注意到,我国和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较多,时刻关注和自身业务相关的税种的变化,准确掌握最新信息,并把握立法者的意图,避免由于信息失真或者理解失误而导致筹划方案失败。只有在合法的基础上,利用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税收筹划,才能真正给企业带来节税的效益。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企业可以通过分解合同中的销售额或者营业额来达到节税的目的,比如一家展览公司举办推销会,取得营业收入4000万,并支付给展览馆1500万押金。在不进行税收筹划的情况下,展览公司应该缴纳的营业税为4000*5%=200万。展览公司可以进行如下税收筹划:举行展览的时候,可以通知客户分别交费,即展览公司收取2500万,由展览公司开发票;而展馆则收取1500万,并由展馆开发票。如此一来,展览公司只需要缴纳营业税2500*5%=125万。这样以来,在保持双方收入以及展馆税负不变的情况下,展览公司通过税收筹划减少税收支出75万。而对于生产类型的企业,则可以通过改变包装物的收取方式来达到节税的目的,比如某声场企业销售货物500个,单价500元,同时需要包装盒500个,单价20元。如果企业将包装物连同货物一起销售,则企业应缴纳消费税额(500*500+500*20)*10%=26000元。而如果企业将包装物剥离,并采取押金的方式收费。当押金一年内返还给客户的话,则仅需对500*500的部分征税,缴纳消费税25000元;在一年内不返还押金的话,则缴纳消费税500*500*10%+20×500÷(1+17%)×10%=25854。所以企业如果将对包装物收取押金,并在一年内返还,则可以最大限度的达到节税的效果。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企业能够精确了解税法相关内容,则可以在完全合法的情况下达到节税的目的。
2、重视税收筹划的成本效益
税收筹划虽然可以给企业带来节税方面的效益,但是作为一种企业行为,也是需要成本的。企业要在充分评估方案的基础上,确定方案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以及实施该方案需要的成本和放弃的效益。只有效益大于成本的时候,方案才有可取之处,企业才能考虑是否施行。一般来说,企业在进行筹划的时候,往往更注重方案的节税效应,而忽略了方案自身所需付出的代价。一般来说,税收筹划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心理成本、货币成本、以及风险成本。税收筹划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税法、会计、财务方面的资料,而且一项方案也需要和税务机关沟通。任何一项税收筹划方案都不是孤立的,还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这些都需要时间和人力来完成,消耗企业的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本。而且,很多复杂的方案,单靠企业自身的税务人员是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而会产生相应的咨询费、费或其他相关费用。由此可以看出,一项税收筹划方案具有显性和隐性成本,而效益是否超过成本,是方案成功的关键因素。比如,如果一个企业希望通过设立分公司来达到节税的目的的话,那么所涉及到成本除了上述成本外,还会有企业的注册费,新公司的管理费以及经营的费用,所以企业必须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3、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影响企业税收筹划方案成败的因素有很多,既包括税收因素也包括非税收收入。企业要认识到,进行筹划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节约税收方面的开支,而是要增加利益并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所以企业在设计税收筹划方案的时候,要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首先,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不能仅考虑某个单一税负的高低,而是要着眼于企业的整体税负,以确定方案是增加还是减少企业的整体税负负担。其次,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的时候,企业要将眼光放远,有些方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会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以增加企业的整体目标。目前有些企业放弃增值税免税优惠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比如对于有机化肥生产企业来说,虽然放弃免税优惠需要缴纳大笔的增值税。但是可以获得进项税的抵免,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机化肥生产企业的客户一般都是工业企业,对于这些工业企业来说,化肥属于原材料。如果有机化肥生产企业放弃免税权的话,则工业企业在购买化肥的时候产生的进项也允许抵扣,如此一来还可以增加生产企业销量。因此,虽然放弃免税权表面看起来不划算,但是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却是有利的。此外,还应该考虑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这是因为一项税收筹划,只有在对经济形势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企业应该考虑的经济环境包括通货膨胀、市场供求以及国际环境等情况。例如国内有些企业为了规避出口欧洲面临的高额关税,就利用欧洲对缅甸的低关税优势,在那里投资生产,以利用原产地优势达到节税的目的。但是近来缅甸发生的军事冲突却使得国内一些企业的投资遭到严重损失,这是非税收因素影响税收筹划效果的典型案例。虽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对外投资的实力,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但是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设计税收筹划的时候,也会受到非税收因素的影响。有的时候,方案本身是好的,但是很可能因为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而面临失败,企业必须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4、加强和税务部门的沟通
税收筹划不是企业一家在唱独角戏,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那就是税务部门。由于税务部门具有税收执法权和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必须要将其考虑在内。企业和税务部门保持沟通,不仅可以获取税收方面最新的信息,而且还可以获取税务部门的指导和认同。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很多都是在法律的边缘地带进行操作,稍有不注意就可能越过法律的边界,被认定为违法行为。而且目前我国关于税收方面的政策还存在一定缺陷,如果能够得到税务部门的指导和认同,就可以增加税务部门的信任感,从而大大降低了由于认识差异而导致的风险。比如对于软件开发企业,国家为了鼓励行业的发展,对其在增值税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财税〔2011〕100号问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开发企业必须是销售自行开发的软件,才能满足享受优惠的条件;对进口的软件进行改造后再销售的话,也可以享受优惠,但是文件还规定了仅仅是对软件进行汉化处理,不属于改造的范围;对于受托开发软件的纳税人,著作权归属的不同,也会影响纳税结果。对于这些,企业最好和税务机关保持必要的沟通,以确定是否满足条件。如果不能满足条件,则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对产品生产进行改进,以使其产品能够享受到税收优惠。
三、结语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范文2
一、电力企业税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税务管理观念较为滞后
税务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而言意味着对税务方面的规划与总结,有利于企业由税务管理过程所得数据分析当前情况、未来发展。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时代,尤其是税务管理过程中的观念问题。就目前情况展开分析,现有的固有观念已经不能应对时展,对于当下乃至未来而言存在一定的影响。结合电力体制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与研究,能够发现,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逐渐发展,电力体制于近年来得到较大程度提升,但这也导致变动出现,需要相关企业对电力企业的管理制度实现改革与创新,使工作与社会发展形势相呼应,进而需要管理制度方面作出变化。以此为例,结合至实际便是电力企业需要于税务管理过程中更新理念,进而以管理观念的更新、优化实现税务模式、方法等相关内容的更新换代,适应时展。就这一内容而言,若无法实现观念更新,观念较为滞后,便会出现问题,对电力企业发展造成影响。因此,还需切实明确现状,进而基于实际管理工作的观念更新,从管理意识提升角度实现税务统筹、规划工作的展开,进而使电力企业税务管理获得新的发展。
(二)管理风险因素较多
财务工作中,风险控制一直以来都是较为重要的部分,电力企业税务管理属于财务工作中的一部分,自然亦不例外。立足税务管理视角而言,由于需要对风险进行控制,业务活动方面便需要完善与优化,而这便为电力企业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结合实际展开分析,目前电力企业税务管理过程中需要面对的管理风险因素主要存在于三方面。第一,运营收入方面。电力企业虽然能够依据不同的应税收入确认区分不同税率的增值税以及印花税等其他税种,但实际过程中购入原材料产生进项税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需要注意的内容在于临时费用的获取方面。这一过程中相关单位并未确定较为统一的标准,而这便会使工作存在问题,导致企业实操过程中存在风险,影响税务管理工作。第二,电力企业产权重组业务方面。就电力企业的产权重组业务角度展开分析,电力企业在重组过程中主要以子公司转资作为资产划转方式的主要方向,虽然此类工作能够快速帮助相关工作落实并开展,但此类工作在税务部门的规划落实方面并未实现认同,导致相关工作的支出很难在资产划转方式方面实现支出金额于纳税前扣除,出现涉税风险,导致税务问题作为潜在风险影响工作。第三,资产接收方面。就资产接收方面而言,虽然我国对电力企业接收资产的纳税情况有着一定政策,但政策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合理,即合理范畴的划定,还需进一步规划。
(三)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结合电力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职工需要全面了解电力企业各项业务的实际情况,并以此实现税务方面的账目处理,实现工作。近年来,随着相关业务的逐渐增加,业务种类复杂、形式多样的问题已经对实际工作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员工不断熟悉以应对问题,以此实现税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除此以外,由于一些电力企业成立较早,在税务管理部门的建设上存在机制问题,员工根据工作机制展开工作时明显无法应对工作需求,而这便需要管理人员在综合素养方面有所提升,以此应对问题。就此类内容展开分析,可发现问题主要在于机制,即当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并以此实现发展的同时增强、优化工作质量,基于健全现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方式实现提升与发展。另外,对现有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是导致专业素养面临挑战的关键问题。为强化员工素养,企业一般均以展开培训的方式实现提升,但如何实现提升、如何切实保障培训具有效果,还需结合实际实现有效且具备实际方向的提升,进而实现培训目的,以此面对挑战,促进企业发展。
二、电力企业税务管理改进措施
(一)强化管理意识
风险是电力企业在践行税务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为降低发生风险的概率,电力企业有必要针对税务管理理念进行强化,以此提高税务管理质量和效率。从上述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在企业税务管理过程中,税收管理属于重中之重,因此,电力企业应不断提高对税收管理的重视程度,将税收管理贯彻于实质。加强对于税收的宣传和推广,使税收管理能够持续处于平稳状态,以更具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开展税收工作。职工是践行税收管理工作的主要人员,应从职工方面入手,强化职工管理意识,促进职工之间的沟通,保障每位职工都能在相互协调和配合下合理完成税收工作。此外,还需加强财务管理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各部门和职工人员的沟通桥梁,融合企业运营和税收管理工作,根据企业发展特点细化管理措施,以增强企业整体管理意识的方式,实现对企业税务管理的优化,为电力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细化税务风险评估
税务管理涉及内容较多,包括征收、税收统计以及会计等,都属于管理工作中的环节。而优化管理工作环节,强化管理水平和效率也是提高电力企业竞争水平的重要举措。从当前电力企业税务管理具体情况来看,管理工作逐步细化,所面临的挑战也逐渐增加,一定程度上阻碍税务管理工作的落实。基于税务管理风险特点,有必要结合电力企业发展情况开展风险评估工作。首先,针对税务风险建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保证税务风险得到合理控制,可分配专职人员对风险管理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以此保障管理质量。除此之外,还需基于企业在不同时代下的具体发展需求,根据国家下发的相关规定对企业内部实施的税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在落实税务管理工作期间,对各类涉税行为进行全面反馈,真正做到纳税及时,管理有效。风险管理是税务管理中较为关键的环节,因此,在深化税务管理工作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相关人员还需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位性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充分明确自身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以此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优化,减少因相关人员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影响风险管理工作的切实开展。税务风险不可避免,但在发生时可采用符合电力企业发展特点的管理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尽可能保障损失在企业能够承受范围内。另外,统筹预算工作也是风险管理中的主要内容,实际过程中,有必要针对该项工作进行充分落实,为考察统筹预算工作的准确性,可实施定期自查的监督模式,对涉税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风险识别,基于问题产生原因制定优化措施,以此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的出现为电力企业税务风险提供多样化管理渠道,企业可根据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引进相应系统,对税务数据信息进行全盘收集,以此达到对税务管理工作模式上的优化。虽然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税务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但在系统应用过程中还需定期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系统进行全面升级,确保系统内部足以涵盖涉税活动各个环节,以此促进税务管理全面性的提高。光是开展风险管理信息化模式远远不够,风险管理软件的操作水平也会直接影响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有必要提高相关人员在技术上的操作熟练度,避免因操作熟练度不足影响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最后,确立专项风险管理制度。为使涉税行为得到有效监督,可建立专项机构,明确专项风险制度,达到对税务管理的实时追踪。此外,各部门之间需定期商讨风险防范措施,在不同时期下,企业发展需求以及税务管理情况会出现明显改变。因此,构建全面型风险管理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是推动电力企业税务管理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在电力企业开展税务管理工作过程中,财务部门承担主要职责,也是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为达到对财务管理的有效管控,有必要提高财务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使每位员工的综合实力能够符合税务管理相关要求。实际过程中,可针对相关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提高部门人员对工作的重视度,明确部门人员职责,使每位员工的综合素养都能在合理培训过程中得到稳步提升。就目前电力企业财务部门面临的挑战而言,部门人员长期处于同一种工作模式下,难免会产生侥幸心理,税务风险防控意识也会逐步降低。针对于此,电力企业应加大税务管理宣传,强化员工风险意识,突出风险管理和防控在税务管理中的重要性,明确每位员工在财务部门中的价值,以此促进税务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为深化培训工作,保障每位财务部门人员综合能力实现阶段性提高,培训工作需以分层、分批的方式开展,因每位员工工作能力不同,统一化的培训方式并不适用于员工发展,分层和分批培训的方式能够有针对性地弥补员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可基于员工现有工作水平进行有效强化。同时,还可定期开展培训交流讲座,引导员工互相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以达到丰富财务部门员工知识储备的目的,保障财务部门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为激发员工管理动力,使每位员工都能积极投身到培训活动中,在培训结束后还可以考核的方式检验员工培训成果,以此激励员工更积极地参与培训和未来工作。
(四)完善纳税筹划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范文3
关键词:营改增;金融业;税务风险;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税务筹划是企业一项合理的减轻税收负担的活动,做好税收筹划工作,能够减轻企业的纳税重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企业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出现各种税务风险,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与管理。在全面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不少的冲击,金融企业纷纷提高对纳税筹划以及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对增值税以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进而来提高企业税务管理的有效性,增强税收筹划方案的可行性,以此促进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一、营改增后,金融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分析
在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之后,金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工作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的调整纳税规划,提高对增值税的认识程度,就容易加大税务风险出现的概率。对金融企业来说,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遇到巨大的挑战。一是,企业的税负可能会有所增加,虽然说采用增值税进行征收,能够避免重复征收的现象出现,但是由于金融企业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性,在加上我国金融市场上各项机制还不够完善,不能够完善确定增值税征收的税负效应,就有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税负重担。二是,由于金融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导致其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上与一般企业相比有所不同,存在着进项税无法抵扣的情况,在与上下游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时候,就会出现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抵扣不够充分的情况,使得一些企业的税负增加。三是,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一些金融企业出于降低企业税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达到多范围的进行增值税的抵扣,就有可能会选择代开或者是虚开增值税的专用发票。这样做,不仅违反税收筹划的原则,还会加大企业的税务风险,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二、金融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是引发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外部环境,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发生变化,就有可能引发企业税务风险。虽然说,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但是,从税务风险管理的层面上来说,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纳税筹划具有重大的影响,也是金融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增速换挡回落发展的新常态下,由于资金脱实入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发展,金融市场上涌入了大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企业,就会影响整个市场的秩序,进而加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给税务风险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当税收法律法规发生变化的时候,也会加大企业的税务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税法法律法规需要不断的修改与完善,从而来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社会发展下,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市场上商品的生产可能需要有多个企业来共同完成,就会放大营业税征收时重复征税的缺点,在2016年的5月,就全面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在营改增后,对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及时的了解相关的税收法律政策,更新税法的知识,就容易引发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而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内部因素是引发企业税务风险的关键原因
一方面,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如果有关的优惠政策了解不够彻底或者是在使用的时候,存在着违法的行为,就会导致税务风险的发生。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享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税负重担。相应的,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能够享有其优惠条件的企业会提出许多的要求。如果企业不熟悉这些要求与条件,就有可能会错过享有优惠的权利。另一方面,企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缺少税收常识也会加大税务风险。企业的涉税人员需要掌握有关的税法基本常识,如果对这些常识的了解不够透彻,就会加大企业的风险。但是,从当前来说,企业内部的很多员工对税法基本知识不够了解,将税收缴纳工作看作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认为财务部门需要专门负责公司的财务计算,而业务部门则需要开展业务范围,并没有深刻的意识到,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业务部门与税收缴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业务部门中的有关人员对增值税的知识不够了解,没有拿到增值税的专业发票,就存在无法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或者是业务部门拿回来的发票十分的混乱,存在虚开发票的行为,无形中就会加大财务部门工作的难度与压力,也会提高企业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营改增后金融企业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正确的解读金融业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
在全面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为了进一步促进该项政策的顺利实施,政府与有关的税制部门会不断的出台新的税收政策,如:针对于金融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而金融企业为了对提高税务风险的防范力度,就需要能够精准的把握新的税收政策中的有关内容,并且积极的参与各项培训活动,来提高对税收政策的熟悉程度。一些税务机关或者是中介机构会定期的举办各种有关的培训活动,帮助企业更好的了解金融业税收政策中对于财务以及税务中有关的规定。金融企业需要提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能够区分营业税与增值税这两种征收方式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在推动增值税之后,能够及时的改变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如果对政策内容有疑惑的地方,就应该要向当地的税务机关咨询,进而来减轻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构建税务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除了是税种与税负发生了改变之外,企业的经营环境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就需要按照金融业自身的特点,来重塑对金融企业增值税发票管理的业务流程。所以,就需要在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来构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对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各项风险的识别力度,提高监督与管理的能力,进而来避免税务风险出现的机率。企业需要强化增值税发票管理,严格按照增值税的发票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在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时候,需要得到专用的增值税发票,并且开具的时候要符合相关的规定,严格的禁止虚开或者是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为此,在营改增后,金融企业需要优化税务内部控制的流程,加强对各项纳税环节的控制力度,进而来避免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税务风险。
(三)规范企业的依法纳税行为
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金融企业要提高税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就需要规范企业的依法纳税行为,也就是要规范企业的纳税行为,降低税务风险出现的概率。首先,在采用增值税进行征税时,纳税申报表填制的难度上升,这就要求金融企业内部员工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对税收政策的熟悉程度,填制好相关的纳税填报表,能够规范企业的纳税申报行为。其次,需要规范金融企业的账务处理程序,能够完善内部的会计管理,做到有账可查、有错可改。再次,还需要提高对防伪税控系统的使用力度,在增值税实施之后,注意抵减相关的进项数额,以此来减轻企业的税务风险。最后,需要强化内部的合同管理,特别是在取得增值税进项发票的时候,要提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重视程度,进而来提高税务风险的防范能力。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范文4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采用正列举及排除法对价外费用进行全面论述,列举延期付款利息属于价外费用。笔者认为,《细则》的规定是有其法理依据的,价外费用不是一项独立的业务费用,而是从属于主体业务,延期支付利息依附于货物销售业务,其主体业务属增值税应税业务,所以属于增值税价外费用;而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利息从属于融资业务,其主体业务属于营业税应税业务,不属于增值税价外费用。由此可见,价外费用实质上是从属于主体业务,其中延期支付利息主要依附于货物销售业务,其主体业务隶属于增值税应税业务。从一般意义上讲,该笔业务收取的利息从属于融资业务,其主体业务属于营业税应税业务,不在增值税价外费用范畴之内。
二、筹划思路
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国有粮食企业的主营业务实质上是粮食购销业务,在增值税免税范畴之内。除此之外,国有粮食企业还存在着其他收入,其中相当一部分收入属于应税业务,因此国有粮食企业应对其予以规范,从而将其纳入增值税免税范畴之内,具体操作手段如下:
1、依据增值税免税政策,将应税收入转化为免税收入。通常情况下,国有粮食企业与其他单位发生的业务大都为应税业务,其所获取的收入均为应税收入,此时为了将应税收入转化为免税收入,可凭借国有粮食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所发生的粮食购销业务,适当调整购销价格等合同条款,并将应税业务的利息含在粮食购销业务中。同时,在构建粮食购销业务时必须重视起两大问题:一是确保粮食购销业务发生在双方企业经营范围之内;二是合同价与市场价不能够悬殊太大。
2、合理使用价外费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通过将应税收入转化为增值税价外费用,能够达到避税的目的。另外,只有国有粮食企业与合作单位存在真实的粮食购销业务时才能够合理使用价外费用。由上可知,当国有粮食企业与合作单位不存在真实的粮食购销业务时,可以对其业务予以构建,但构建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构建成的业务可以不完全执行,也可以不执行,只要存在粮食购销业务便可以合理使用价外费用,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三、调整策略
结合上述筹划思路,笔者认为,可从下述两方面对国有粮食企业与合作单位的购销合作业务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实现避税的目的。
一方面是提高售价。若国有粮食企业委托收入成本为2000元/吨,利润为30元/吨,依据预计收取的利息分摊到单价,其每吨增加约76.7元,此时合同销售价格可按2106.7元/吨签订;另一方面是适当增加支付延期利息条款。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国有粮食企业将利息隐藏于合同单价中,因资金占用时间不确定,因此收取的金额往往也不能够确定,给予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风险,因此,需要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明确货款占用时间,逾期无法偿还时应支付延期利息,这样既能够降低企业税负,又能够降低企业资金风险。
堵塞乱开发票漏洞是粮食企业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严格对收购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的管理,是税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国有粮食企业虽然属于免税企业,但收购发票必须严格按照《河南省国家税务局加强农产品经营加工行业增值税管理实施意见》的开具范围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的开具对象为销售自产农业产品的农业生产者个人,不允许对其他经营者开具,开具收购发票必须坚持应按户(次)填开,不得汇总开具,收购发票各项目填写齐全,不得超出粮食的经营范围,收购发票实行限量供应,验旧购新发售制度,税务机关每次最大购买量不得超个一个月的使用数量,每次领购的收购发票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个月,对收购发票超过两个月的应及时进行收缴。对于不按规定开具发票的各类违章行为,应按《中华人民共得国发票管理办法》予以处罚。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税务会计;管理
我国市场经济在取得快速发展与完善的同时,也影响了一些政策环境的变化,其中税收法律的影响最大。然而,有的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对税收法律中各规定并未足够重视,进而形成了诸多税务风险,极大地制约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因此,持续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会计风险管理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会计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风险控制观念
由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企业所获得的利润空间大幅缩减。基于经济利润的考虑,很多企业并未形成牢固的纳税观念,或是积极性明显不足,缺乏税务风险的控制观念。并且,建筑施工企业也未专门创设相关的税务管理机制,即便设立了,相关税务会计人员的职能也仅限于报税,并没有按照不同税务风险实施针对性的管理,税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二)并未设置预警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税务会计管理工作应当以税务风险防范为重点,故而,必须要建设健全风险预警机制。但是,我国绝大数量的建筑施工企业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1]。换言之,企业未建立一个动态的税务风险识别、分析、评估的预警体系,无法及时发觉风险的存在。尤其,在开展工程施工项目招投标的决策中,不能有效的利用风险评估来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很多企业往往会把税务风险的印象停留在“事后控制”的层面上,对于一些潜在的税务风险而言,无可靠对策予以应用。毫无疑问,这对建筑施工的行业特性来说,亡羊补牢式的补救根本无法降低实际损失。
(三)管理监督失位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是实施税务风险监督的重要部门,对避免税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风险形成有重大作用[2]。然而,建筑施工企业通常并未设置独立于企业行政部门以外的内部审计部门,或是审计部门的权力并未正常行使,职能无法发挥,导致审计部门在具体的工作中只能够从事财务管理的基本工作。在面对我国税务机关的检查时,企业内审部门往往只会想如何应付检查,而从未意识到检查的重要性,因而对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税务管理无法提供有效建议。
二、加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会计管理的可行性路径
(一)树立风险控制意识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明确的意识到税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以及既定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性。只有从观念上重视税务会计管理工作,方可创设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机制,才能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企业需不断加强对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宣传,并打造文化圈。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让税务会计管理工作更加有据可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需重视的是,在树立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工作中,一定要先在企业的领导层中进行,以此来发挥企业管理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将税务文化的建设纳入到整体文化建设工作中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二)成立专门税务管理机构
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得以保障有赖于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机制,同样,税务管理机制的落实,就必须要有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作为载体才能实现[3]。因而,企业必须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并确保部门的独立性、严肃性、权威性。并且,配置专业化程度很强的管理人员来统筹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会计等相关事务,对实际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需要重视的是,部门在成立之后,在设置岗位时,应当绝对保证岗位分离,定期地对税务管理人员实施换岗,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
(三)重视预警体系
税务管理部门必须要清楚的意识到,事前控制对于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尤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这类涉及范围非常广、资金投入大、人员参与多的企业而言,建设健全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提高对税务风险的事前控制,可以最大限度上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从而进一步降低风险给企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加强对税务风险环境的动态评估,并按照建筑施工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各工程项目的实施特点等,对企业经营活动施以科学的评估,并预测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与因素,力图在税务风险发生后将危害最小化。
一般来说,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出现基本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匮乏对必要信息展开风险决策,通常是按照历史数据来判定今后每种后果的可能性,使决策具有风险;其二,是企业在财务决策容易受到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比如,市场宏观政策的调整、市场的繁荣度,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这种种因素都是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对此,应当正确地意识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健全财务决策风险防范机制,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四)加大监督力度
对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制度加以监督,可以保证制度得以顺利执行。与此同时,观察并督促企业制度的落实情况,也有助于发现税务风险控制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地予以改正。可以肯定,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工作必须要受到建筑施工企业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并且,企业要懂得结合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健全税务风险防范的监督体系,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监督,以此来进一步加强内审部门的工作的独立性,不受内部行政部门的影响,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在税务部门实施税务检查后,审计部门需要第一时间及时的总结经验,为税务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五)健全税务会计体系
税务会计体系应当从税收法律制度与会计法律制度两方面着手进行,以构建出完整的税务会计体系。从税收征收与施工企业核算的维度分析,颁布统一详实的建筑施工税收法律文本是非常必要的,从而满足建筑施工会计核算的要求。而在税收法规的制定时,需要最大限度的维持税收会计核算方法的稳定性,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会计资料来源主要还是在财务会计,所运用的还是财务会计的基础方法,所以相关的会计核算应当还是要遵循会计准则。并且,对于统一化的建筑施工企业税收会计规范可以汇编成册,作为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培训的必备教材,并予以不断补充与完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税务风险问题是国内外企业均会面临到的主要风险问题。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范围广、资金投入大、人员参与多等综合原因,其纳税的动态环境常常都在发生着改变,由此建筑施工企业所遭遇的税务风险也数倍于从前。有鉴于此,不断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每个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成长期,都几乎遭遇过大量的经营危机,而其中又以税务风险危机为主。有鉴于此,企业必须要对内部税务实施科学管理,合理规避税务风险的存在,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本文主要从树立风险控制意识、成立专门税务管理机构、重视预警体系、加大监督力度以及健全税务会计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充分了解自身在其市场中的发展力与竞争力,同时要熟悉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与业务开展能力,以便对税务会计管理工作予以合理定位;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充分权衡自身整体利益的基础上,选择最契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切实地加强税务管理工作,把税务风险降低到最小,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小红.浅议施工企业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5(08):64.
[2]刘瑞明.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J].当代经济,2011,17(20):80-81.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范文6
作者认为,建筑企业之所以在税改中受到的冲击较大,既有当时税收政策不完善的原因,也有行业自身管理不规范的原因。故作者从三个维度构建了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新思维,即价税分离理念、空间管理观念和时间管理观念。
第一,切实贯彻“价税分离”理念。也就是说,在全业务流程管理中均需考虑增值税的价外税特性,自觉把增值税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普遍意义上讲,价税分离的对象是“损益”,即包括收益和费用的两大方面,其中的费用概念是广义的,既包括会计上的成本和期间费用,也包括尚未转化为成本费用的购进资产。价税分离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投标管理上,务必在投标阶段就高度重视增值税的因素。建筑企业应该认真研判业主的招标文件,结合所在省份的计价规则和本企业的实际,根据价税分离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计税方法进行报价,确保税金的足额计取;在招标管理上,招标工作是建筑企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关键环节,是建筑企业作为招标方对分包商、供应商的选择,核心的问题是在满足生产所需的前提下,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企业的采购成本;在会计核算上,价税分离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四类事项,一是如何反映收入侧现实的纳税义务和未来的纳税义务,二是如何反映成本侧现实的抵扣权利和未来的抵扣权利。
第二,把增值税管理的空间由单一企业拓展至整个价值链条。也就是说,增值税的管理既需要考虑本企业的税收政策,也需要关注上游纳税人和下游纳税人的税收政策。站在建筑企业的角度,材料设备供应商、建筑分包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共同构成了建筑企业的上游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其他建设单位构成了建筑企业的下游企业;它们与建筑企业一道构成了建筑企业的增值税价值链。内部增值税价值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增值税的纳税主体与建筑企业商家的分级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
第三,树立时间管理观念,重视增值税的时间管理。科学把控与增值税相关的各个时间节点,通过合理规划涉税的各个时间点,向时间要税收利益。建筑企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会对销项税额以及预缴税款产生直接影响,纳税义务发生了,就需要确认销项税额,涉及跨地级行政区施工的,还要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增值税及其附加。触发建筑企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因素有四个,即收工程款、开具发票、书面合同约定和工程竣工。其中,工程收款对建筑企业而言,越早越好,而工程竣工则属于重要履约目标,因此,这两个因素均不存在管理和规划的空间。
一直以来,建筑业普遍存在企业竞争白热化、毛利率较低的问题,而“营改增”的实施又使建筑企业面临一定的税务风险和管理问题。为规避税务风险,建筑企业应做到:
第一,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管理特点和税务风险点,沿着“防患于未然、提质增效、节约成本”的思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在风险识别上,应重视信息化管理,当企业在内部环境或经营环节出现税务风险点时,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接到预警,对风险来源进行识别;在风险分析上,企业要判断出风险点出现在内部环境、经营环节、还是投资过程,在此基础上全面调取涉税风险点相关信息,为风险应对提供有力保障;在风险应对上,企业总部需要根据风险点整体信息制定应对策略,对相关项目部提出原则性建议,也可以将风险点告知到项目部,要求引发风险的对应层级进行针对性应对;在风险监督上,应将风险监督贯穿于整个管理流程,以保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的长效运作。
第二,强化企业内部环境税务管理。首先要进行业务模式调整及组织结构优化,自管工程项目,调整好合同、发票、资金的关系,理顺各业务主体的增值税抵扣链条,从而避免现有业务模式的税务风险。针对分公司代管的项目,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在“改变项目部财务数据的归集主体”和“变分公司为内部管理部门”两个方案中进行选择,前者的优势在于调整幅度小,仅需改变会计报表和归集主体的汇总路径,缺点在于分公司产生的进项税不能完全抵扣,后者的优势是从源头上解决了纳税主体和核算主体不一的问题,不会进行独立核算,缺点是注销分公司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难度大。其次是发票管理,必须遵循合法合规、分级管理、风险可控原则。再次是合同管理,在合同签订上,建筑企业应仔细审核对方资质、纳税资格,对客户信息进行归档,并确定合同模版,签订时应明确税款承担方、适用税率等条款;在合同执行上,要派专人监督,避免实物流、资金流、发票流、合同流的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