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档案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险公司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险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保险公司档案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问题;途径

社会养老保险逐渐受到社会以及群众的广泛重视。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中记录着参保单位、人员、缴费情况、享受保险权益等各方面信息的原始凭证,是社会保险办理以及服务工作开展的真实记载,是保险机构对参保人员终身服务、跟踪和保障的前提,更是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资料。通过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保证业务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客观性,进而更好地为参保人员提供高效的服务,加强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升养老保险意识。随着新时期信息化技术的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趋于网络化和信息化,原有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保险业务档案管理需求,因此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探寻新的工作解决途径。

一、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虽然不断在完善,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导致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因此,需要结合我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加强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为之后问题的改善奠定基础。

1.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通过对当前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情况分析来看,在制度建设工作以及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虽然政府针对档案管理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制度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并不明显,部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比如,对于档案管理中的档案没有进行明确分类,使得档案管理容易出现归类问题;同时对档案格式没有明确要求,使得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纸张、形式、装订等不统一,这些情况都容易导致档案管理在收集、调阅等方面难度加大;此外,在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存储方面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不同人员在档案管理中存在不同的方式,缺乏标准化,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档案管理中出现舞弊的情况,对保险业务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不利[1]。

2.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建设不完善通过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分析来看,档案管理的软硬件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大部分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中都存在设施不足或者不先进的情况,档案室管理设备落后,在防盗、保密等方面没有达到要求,甚至没有专门设置养老保险档案室。由于管理硬件条件不足,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能力的提升和改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新时期,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在数据化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却比较落后,未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导致档案存储、调阅等方面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此外,社会养老保险业务量比较大,这种管理模式必然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降低。

3.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但是从当前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情况来看并不规范,虽然当前档案管理人员招聘中开始注重专业对口性,但是仍然存在其他岗位调职以及兼职人员,而且对口专业人员的学历要求不高,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导致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无法保证高质量和高标准[2]。此外,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培训机会有限,而且单位很少为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专门的养老保险档案业务管理知识,导致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难以有效提升。

二、加强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了加强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需要结合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现状,勇于面对挑战,提升社会养老保险业务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

1.加强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制度标准化建设一是要加强档案管理制度标准建设,做好档案管理的规范工作。二是对档案管理中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对档案管理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都做出详细规定,根据文件资料的来源和形式加强价值考察,并结合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办法,养老保险的业务流程等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案。在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中,需要以《档案法》以及《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为基础,加强法律制度完善[3]。三是要建立档案室管理、归档、统计、保密、移交以及销毁制度,并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配套体系的完善,使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所有的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依据,保证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2.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实现集中管理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软硬件建设对工作开展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实现对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集中管理。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大众对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加大对设备以及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切实解决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一是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单独的档案室,调阅室。二是要加强档案管理中计算机、扫描仪、温度计、湿度计、灭火设备、防盗设备等各方面的建设,保证档案原件的安全性。三是要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档案的集中管理,并实现档案的实体和数据共同管理。在信息化管理中需要加强软件的完善,不仅要发挥高效的存储、检索和查询优势,还需要做好软件的安全建设,完善档案管理软件的权限设定,防止发生档案泄露、丢失等问题[4]。比如,对于一些比较重要或者机密的档案,只有档案管理以及相关的领导具有查阅权限,要查看必须要输入密码或者进行指纹、人脸识别等。四是做好对软件的安全防护,定期检查和更新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防止病毒和黑客入侵导致资料泄露等。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显得尤为必要。首先,要把好人员的招聘关。在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招聘中,必须要保证专业的对口性,所招聘人员都需要是档案管理相关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并尽可能加大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创新性。其次,要做好入职培训工作。比如本公司社会养老保险与工伤保险归属于同一个岗位,所以在培训工作开展中主要以这两种保险的流程、管理方式、管理标准等进行强化,同时还需要辅以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提升保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保证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号召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或者社会行业培训等方式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最后,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档案管理业务培训。计算机背景下档案信息化管理成为主要形式,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为档案现代化管理奠定基础。

保险公司档案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保险 制度 监管 建议

    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重视扶持保险业发展的若干方针政策,促进了保险业的空前繁荣。截止到2008年末,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30多家,其中人身险公司59家,保险中介机构2327家,共有保险从业人员322.8万人,其中保险个人人262.9万人。

    保险人制度从1992年进入中国大陆。人制度指的是由保险监管部门或者保险行业协会在营运过程中形成的针对保险从业人员的约束机制。在保险的发展历史中,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制度,而我国的人制度发展仅仅只有十几年的历史。该制度对于推动我国保险事业特别是寿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成熟,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保险个人人制度建设在监管方面出现了新的研究课题。这些研究课题来自保险人监管中出现的几个新矛盾。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一个人多家的现象普遍存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个人保险人在代为办理人寿保险业务时,不得同时接受两个以上保险人的委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一个人多家这种现象出现呢?主要是因为各保险公司目前对保险个人人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保险个人人的有效供给。可能有人会反对这种观点,认为个人保险人比比皆是,只要考取资格证就可以上岗。其实不然。各家公司争夺的对象实际是占行业30%的高绩效人员,即所谓的保险行业的“二八定律”或“三七现象”。这些绩优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品质要通过一段时间的业务开展才能显现出来。而人身险公司的经营性质决定产品销售大多为期缴产品销售,对于在人身险公司从业的保险个人人来说,续期利益成为影响其收入的至关重要的利益。所以保险人最初想方设法维持这块利益,通过不断展业做新单达到公司要求的业绩标准以确保续期利益不丢失。

    但事实上,保险公司雨后春笋般地成立,在促进保险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保险公司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不仅体现在产品、价格和服务方面,当前更多的体现在对保险个人人的争夺上。谁拥有更多的人力往往就意味着谁在竞争中占据上风,占据主动。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对手人力快速壮大自己的实力正好是一箭双雕。所以新成立公司往往不惜成本、不惜代价用更高的利益吸引人才。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众多的个人保险人选择了一个身份多家的做法,而且创造出了羊群效应,使得这种现象在行业中不断蔓延开来。

    二、行业内从业人员流动过于频繁。给保险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一系列隐患

    近年来,保险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频率远远超出其他行业的人员流动,特别是保险个人人的流动更加趋于非理性。每当一个新公司诞生,原有的保险公司就要承受一次人员流失的阵痛,这虽然有助于促进原有公司经营管理能力、服务水平提升,促进原有公司重视人员培养、教育,但从另一个方面也加大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比如:各家公司为吸引人、留住人,纷纷修订《基本法》,加大财务支持力度,提高手续费率等。团队的每次非理性集体跳槽都会给新公司带来业绩的快速增长,而同时原有的保险公司若不能及时补充人员则会出现保费大起大落,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局部保费断流,但最终无论是受益者还是受害者双方都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和巨大的代价。倘若长此以往不加以规范,势必造成恶性循环,对保险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重大的隐患。

    面对中国保险业如火如荼的良好发展局面,我们不能投鼠忌器,畏首畏尾,要有的放矢、及时准确地对这种现象进行管控和规范,一种比较有效的管控手段是在保险行业内建立个人人档案,对其实施有效管控。建议如下:

    一、出台行业关于建立保险个人人档案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由监管机关和行业协会制定出统一的档案格式和要求,下发给各保险公司执行。

    档案的内容可分为五部分:

    1.个人人的全部基本资料;

    2.个人人的从业经历及接受教育、培训的记录及得分;

    3.个人人各个阶段的业绩情况及日常行为考核情况;

    4.个人人的资信状况、受奖惩及是否有违规记录;

    5.整个档案的得分标准及其本人综合得分。

    二、对保险个人人档案流转的管控措施。

    1.设计、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建立行业互动平台。

    对于达不到限定期限和限定分值的档案不予流转;对于达不到监管要求分值的档案予以冻结,并通过互动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2.建立快速、高效、公正、合理的档案流转程序。

    保险个人人档案建立后在各家公司,必须在监管机关统一电子信息平台上进行操作,否则不能取得合法有效的资格证;应在全国范围内对档案统一编号,这意味着每个人只有一个身份。同一身份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将被锁定,接受审查。

    3.将人考试成绩和考试号记入档案和互动平台,由监管机关发放工号,否则不予发放人资格证。

    保险人在当今保险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大监管力度,才能有效保证保险市场的平衡稳定,保险业务的稳步发展。

保险公司档案管理制度范文3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及壮大,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达到相应的效率,而医院的医疗卫生安全隐患压力也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壮大而逐渐增大。我国的医院对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资料的管理太过于随机性,基本上都是由各个职能的管理部门依据各自的业务来进行分散性管理,这就促使医院风险管理缺乏了系统性、统一性,从而导致不能有效进行持续的、质量安全的改进。因此,对医院风险管理档案实行规范化的管理,是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及水平的,还可以保障医疗安全及促进医院长久持续的发展。

1.规范化管理下医院风险管理档案中的风险与问题

医院的档案资料是自医院开创以来渐渐形成的,无论是医院还是患者这些档案资料都有着重大意义,规范化的管理档案使得医院的管理领导者及时了解医院经营状况而提供有效的切合实际的资料依据,还使他们下达的命令或是一些管理方针能够得到科学性、准确性、真实性的确保。但是,当下我国医院的档案管理制度并不健全,且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1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设备的落后与管理人员专业度的缺乏

由于医院风险管理档案的建设根本没有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与关注,从而导致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受到了不良影响。其一,由于医院风险管理档案在规范化管理中,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即不稳定性,如换班、转岗、轮班都可增大档案人员队伍的不稳定性,由此带来的诸多后续问题也是阻碍了档案管理规范化前进的脚步。其二,由于医院风险管理档案在规范化管理中,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一些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价值没有正确的认识,把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单一的理解为保管、整理及储存。而且有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熟悉,专业技能也是十分缺乏,这就导致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从而降低了管理效率。其三,由于档案室设备的落后,从而导致了档案的检索、储存等方面不仅复杂,耗时不说也耗力,更是使档案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还阻碍了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发展。

1.2医院风险管理档案意识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整个医院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个医院并?]有过多关注于风险管理档案这块,使其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由于风险管理档案分散在各个部门管理,且各个部门的管理模式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就造成了医院风险管理档案不完整、不规范、不系统,从而致使风险管理档案的后期更新不能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另外,每个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同,且管理档案的记录方式也不同,这样就很容易致使风险管理档案的记录不规范,再就是在工作交接时更容易产生遗漏或缺失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建立统一的、完善的、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体制是必然的。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及全面性有所降低都是因为风险管理档案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风险管理档案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更会使其安全性、系统性降低,从而更是阻碍了风险管理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进步。

2.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应用及有效方案

由于医院风险管理档案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降低了医院风险管理档案管理水平,更是阻碍了医院长久持续且稳定的发展。因此,规范化的管理风险管理档案就大大有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是有利于医院的业务水平及服务质量的提升,从而使得医院的医疗安全得到保障。

2.1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档案管理工作组织

医院内部建立完整而健全的风险管理档案组织,就是为了解决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记录的不完整、不系统等缺点。以院长为首,主持风险管理部门的各类事务,而风险管理的成员就是医院内各个科室的人员。风险管理部门要承担制定医院风险管理政策的工作,并且要定期对管理工作进行评审及改进;提出了对医院风险管理流程的制定和风险管理档案相关事宜的处理等这些改善措施;定期组织召开对风险管理部门风险评估、估测的会议,对于医院的危险因素即不良事件也要组织调查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问题发展的不同程度来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及措施。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质量控制方面要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来制定相关的报告表、调查表、评审记录等,要定时且及时地向医院风险管理档案管理组织汇报工作;而医院的各个部门对自己的风险管理工作要做到明确、明了、不得含糊,且风险管理档案的资料也要及时规范上交。由各个部门管理着不同内容的风险管理档案转变成专门的风险管理档案管理部门,这样的转变无疑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档案的管理效率,更是能够使档案的内容得到集中且有效的分析及处理,从而让风险管理档案更加系统规范化。

2.2明确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记录方式及管理要求

由于不同的档案记录方式造成的档案内容不具有系统性、规范性,而且在管理人员交接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资料丢失或是遗漏等不良现象,这样就大大阻碍了风险管理档案后续的分析与评估工作的展开。所以,在医院完整建立风险管理档案的同时,还要对风险管理档案的记录方式也要进行统一。在进行档案记录时也要做一些要求,一是记录的笔不能用铅笔、圆珠笔等来进行档案记录,而是必须采用黑色且含有碳素的笔或者是钢笔之类的笔且要在档案专业用纸上书写来进行档案记录;二对于医院发生的不良事故、事件的记录时,与其相关的书面材料必须为原件或复印件,而复印件的文字内容一定要清楚,字迹要清晰,一定不能出现字迹模糊,或是缺页、少页、漏页现象的发生。为了防止纸质档案由于保管不当等原因而造成了档案的损坏、丢失等现象的发生,我们还应该在电脑上进行电子备份。且管理人员还要对风险管理档案及时进行归档的工作。其次,医院对于风险管理档案的内容记录上面应该要有明确的管理要求,风险管理档案内容有了明确、详细的要求,就可以使管理人员的后期评定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2.3提高风险管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要想提高风险管理档案管理的效率,首先就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加快医院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步伐。医院的各级领导也要加强对风险管理档案的认识,使风险管理档案得到重视。那么如何提高管理人员们的素养呢,一先进行专业的课程培训,二通过信息科技平台来收集全国高级医院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从中学习、借鉴及吸取,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更是使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能够更上一层楼。

2.4对风险管理档案信息的创新

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就可以使档案资料完整、明确、真实、可信,从而也能实现医院风险管理档案的规范化。而医院的各个科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然后结合自身的条件,来利用多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手段,使得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和现代化的医学管理相接,从而又是一个新的独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2.5风险管理档案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风险管理档案管理制度的完整建立可以使医院风险管理档案管理水平大为提升;为了更好地健全完善风险管理档案管理制度,就一定要制定出严格的、明确的规定及要求,还要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的管理程序。要及时地查找、发现现有档案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且仔细、认真的检查档案信息管理中的缺陷、漏洞,并及时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最后,根据各个部?T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实行编号存档,且档案统一监管,从而为以后档案信息的查找、利用等后期工作打下坚实的、良好的基础。

3.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规范化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是风险管理档案是医院管理方面的数据库,是具有极高价值的珍贵材料。医院要做好完善现有档案资料的工作,从而对整个医院的运行进行监管督查,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档案管理的科学性。风险管理档案资料可以在医疗事故或是医疗纠纷发生时作为一种法律凭证拿出来,因此,风险管理档案资料是至关重要的材料。由于风险管理档案会把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的经过完整地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成为协调医院与患者及保险公司之间的沟通渠道。二是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记录了医院从开创至今的各种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还有器械的使用情况、患者药物事件以及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等。由于风险管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所涉及的方面尤为广泛,因此,医院方面要着重重视。

保险公司档案管理制度范文4

财务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年是公司发展的关键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营财务部紧紧围绕公司“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战略方针和“市场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展开工作,在部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的完成了本年度工作任务,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年度工作回顾

⒈积极组织部门人员,做好部门工作,具体体现在:

①完成公司日常各项财务核算工作,及时提供有关财务信息。在公司会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互相协作,努力工作,满足两地核算的需要。在办理各项费用报销时,多解释、多理解,同时严格按有关财经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按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

②加强公司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做到日清月结,帐实相符。

③按时编制报送财务报表,及时反映公司基建经营状况。

④按时办理纳税申报,及时足额交纳各项税款。

⒉根据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管理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会计管理基础工作

①逐步健全和完善公司财务制度公司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按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下发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本公司需要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预算管理办法、资金使用管理审批制度、财务档案管理办法、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使公司的财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②修改和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和核算办法,以适应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

③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以各种形式促进部门人员不断学习,促进公司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逐步提高。

④实现和完善了异地财务核算,提高了办事效率,确保财务信息准确、及时。

⒊努力把好费用开支审核、控制关,做好公司××年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认真编制××年度财务、费用预算。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总结有清理。

⒋参与公司合同的谈判及合同条款的审查,及时了解有关合同的内容,以使合同执行到位;

⒌积极落实项目资金,确保工程需要

××年是电力体制改革年,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等均不能按时召开,股东资本金不能按期到位,为确保工程建设资金的需要,我们积极向银行争取贷款资金,至年底累计到位银行贷款资金万元,其中开行长贷万元,短贷万元,建行短贷万元,中行万元,工行短贷展期万元。保证了喜河水电站按期开工及工程进度对资金的需求。

⒍及时办理工程保险,降低工程风险

年月经与多家保险公司商谈,最终与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签定了《陕西汉江喜河水电站工程保险协议》,为工程的顺利建设及人员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就今年雨季给喜河工程造成的损失,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共计取得工程损失保险赔偿万元。

⒎加强与公司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多汇报,多交流,争取各方对财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搞好部门内部团结协作,增强凝聚力,从全局出发,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⒏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有关业务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工作中存在的隐患。

⒐加强政治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与公司签定了“三项责任制”分解落实责任书,年内没有违规违纪的情况。

⒑及时做好工程结算,按时办理各项付款。没有因工程款项支付影响工程进度的现象发生。

⒈做好部门年度工作总结,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使工作能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

⒉开展了经济活动分析,及时找出差距,解决问题。

⒊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二、意见和建议

喜河工程尚需进一步完善工程结算,费用审批程序,明确职责与分工,并力求简化手续,缩短结算时间。如旬阳、蜀河前期费用支出的审批、喜河工程结算等。

加强公司预算执行的力度和刚性,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精打细算,力求使工程投资控制在预算之内。

加强财务基础工作,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目前财务人员严重不足,无精力进行其他工作,请求公司配备增加经营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使财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年主要工作

保险公司档案管理制度范文5

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社会保险的参保数迅速增加,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也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根本点是加强创新。只有通过对新时期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以及现存的问题分析,将纸介档案与数字档案的转换,才是需要对新时期提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创新的途径策略。

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一)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增长迅速

我国社会保险的参保数,增长迅速。2009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550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了1659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647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231万人。根据《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1-2012年)》指出,到2012年,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2.23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4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2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4亿,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亿。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人数逐年增长。可见,我国社会保险档案与日俱增,当今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保险档案的要求也在提高,需要对社会保险档案进一步创新。

(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施改革计划

近几年来,国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面实施了各种改革计划,早在2009年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在2010年内开展全国范围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制度。从2010年7月1日起,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可跨省转移接续。2011年11月15日,人保部就《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根据草案,企业缴纳险种从养老、医疗、失业险三项扩至五项,新增工伤和生育险。这些政策改革都为新时期的社会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机遇。

(三)负责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部门分散

我国公民个人社保档案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中管理。现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分散型的。具体情况是:社保中心管理着养老、医疗、工伤等法定的基本保障档案;民政局管理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商业保险公司管理着公民个人补充保障的一系列保险金。这种现状造成多头经办,政出多门,业务交叉,资源浪费,政令难以统一的局面。由于管理机构分散、不集中,使人们在利用公民个人社保档案时,存在着许多不便。例如,我们如果需要了解公民个人就业及保险金交纳情况,需要到几个不同的管理机构去了解,这样就给公民个人和组织在查询工作中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这种分散的管理,使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出现了许多漏洞,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涉保人死亡以后,其所涉及的个人保险账户并未随之终结,仍有人代领保险金。

(四)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缺乏硬指标考核

社保档案数量巨大,工作环节繁琐,相对于社会保障工作,社保档案工作没有硬指标来考核,也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因此让部分档案工作者放松了对工作的要求。社会保险的五个险种档案并非一个部门管理,进而导致不同的开发商参与系统建设,相互之间的互不信任以及人为设置壁垒,或者同一家系统开发商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和技术架构,导致系统割裂。数据只能采用共享或交换的形式,只有极少数地区实现基本信息的共用。比如2008年1月央视报道深圳农民工的退保潮现象,就是因为不同的省市之间不能共享社保缴费信息,从而导致社保对于候鸟型的打工者来说只是带不走、挪不动的地方粮票。

(五)社会保险的经办效率和范围需要扩大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经办管理效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伴随着生活中网络的普及和对税务、银行等网上业务的接受,热切期待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网际申报模式的实现,而传统性纸质档案管理约束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参保者要求简化手续、便捷服务的利益诉求,因而我们应从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问题,再继续讨论介质原始性问题显然已是过去时了。现今解决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是讨论如何确保数据归档前后原始性认证和原始性保证问题。

二、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由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比较新的工作,人们还不是很重视。社会保险工作的重点都集中在扩大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和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方面,忽视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其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制不规范

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造成归档范围不明确,社会保险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档案管理方法不健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社会保险档案专职人员难落实。有些社会保险部门档案机构不健全,没有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档案,即使有,也是临时抽调,没有经过专职培训,严重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的质量。

(三)社会保险档案存档的条件差

由于场地限制和经费不足等问题无法解决,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始终未能列入社保经办机构的议事日程,大多数社保经办机构至今未设立固定的场所存放档案,历年累积的社会保险档案只能由经办人员分别保管。由于没有专有的库房,只能存放在潮湿的房间里,致使社会保险档案存在诸多安全因素。这种不规范的档案管理方式不仅查阅起来非常困难,也给日常经办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四)缺乏专业社保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社保档案管理缺乏国家标准,职工档案管理仍在执行1992年劳动部与国家档案局共同制定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而该项制度中的部分条款如适用范围、归档范围、管理形式、交接流转等规定已经不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亟须修改。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有的制订了一些社保档案的地方标准,有的地﹑市制定和公布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办法、低保档案管理办法,而全国许多地﹑市则没有建立相关管理标准和规范,造成社保档案的各地管理方法不统一。在不同专业类别中,管理的规范和水平也不一致。 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解决办法

(一)将纸质档案转换成数字档案存档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于业务办理需要,会在办理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纸质材料或证明,各类保单合同、证件扫描件以及各种需要存档备查的档案资料,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纸质材料保存起来不方便,但是将这些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储存,就可以将纸质档案转变成数字档案。根据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可灵活运用,如目录数据适宜采用文本录人;全文数据则可以采用图像扫描录入;而一些当前常用的数据可制作成光盘。

(二)根据社保档案类别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不同档案的类型进行分类管理,方便查找、储存,可以防止档案的丢失与缺漏。应针对不同门类的档案,确定不同的归档整理方法。首先,确定立卷原则。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按社保档案不同价值性质分类,以便于保管和利用。其次,确定归档形式。根据各社保经办单位文件材料形成的类型,确定以件或卷进行整理、归档的文件材料范围。最后,根据社会保险档案的保存价值确定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保管期限。

(三)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管理系统,规范标准

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体系可以为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完善奠定重要的基础。以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和劳动及社会保障标准体系为指导,以投融资与运营模式和项目实施监理模式为依托,按照多层架构的模式将系统自上而下构架成为组件与业务组件、业务运作支撑平台、IT基础设施三个层次,树立以监控及管理、信息安全为主的贯穿三大层次的两大体系模式。为适应劳动者的流动和工资收入的变动,对每个劳动者按号码设立档案卡,并用计算机储存,记录公民个人历年的工资收入情况。在全国设立计算机网络,对每个劳动者的情况进行追踪记录;并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网络查询接口,允许公民定期查询,同时也可替他们预测,比如退休时可拿到多少养老金,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四)在全国统一管理下设分支机构

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领导下成立一个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中心,结束社保档案管理分散问题,实行高度统一的管理,改变目前政出多门、决策分散、管理混乱的局面,使其成为统一管理全国社保档案的领导和决策机构,负责拟订社保档案的发展规划、改革计划、重大决策和有关法规、规章制度,参与制定社保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其次,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中心还可以在全国各地设置分支机构,包括地区局、地方办事处、数据处理中心和项目服务中心。负责公民社保档案内容的定期增加和更新,并送交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保管。

保险公司档案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电子病历档案;规范管理;开发利用

一、电子病历档案的规范管理

针对目前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的状况,阐述了病历档案管理规范和开发利用的必要性,提出了病历档案管理模式和开发利用工作,为医院病案管理工作、提高病历质量和医疗质量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病历档案的规范管理与监控是病历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它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运行中环节病历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缺陷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医院质控部门应按《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等相关法律中,规定的三级查房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等去审核和抽查各科在院病人的环节病历质量。检查病历书写的及时性、准确性、医疗质量、上级医师审检病历等情况。发现有医疗缺陷的病历及时纠正,有效地提高了医疗安全,保证病历质量。

病历是医务人员对病人诊治过程结束后的归档病历,使病历质量监控由事后检查向事前预防的方向转化。终末病历质量监控是对归档病历认真履行职责,严把入库关工作。对病历中存在的缺陷,及时给科室反馈信息,对所发现的病历书写缺陷,必须在不影响病历资料的原始性、真实性的情况下进行选择性的补充和完善。监控措施分两步:①各科室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已完成归档前的电子病历的质检、评分、签署等质量管理。②归档后由医院病案统计室的质控部门对终末病历分病案首页、病历记录、病程记录和其他四个方面,按《病历书写规范》和各种法规进行全面质检,对于病历存在不足之处督促书写人及时整改,并将在病历中反映出的医疗或管理中的缺陷及时反馈给科室,提高临床医生“记录所做的事,做所记录的事”的意识,提高各种记录的有效价值;杜绝和预防丙级病历的存在。

病历书写及时性的规范管理是病历质量符合客观、真实、准确的要求。住院、入院记录应当于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在病人入院8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术后24小时内完成;出院记录,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应当在病人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出院病历档案72小时内完成和归档等;这些对病历书写时限的具体规定是病历书写时必须遵守的。但在临床医疗过程中,由于受繁琐的医疗工作和教学任务的冲击,有些医务人员也重治疗而没有及时书写病历,事后凭印象去补写,有可能造成记忆的遗漏或混淆,影响其真实性和可信度;病历书写按时限完成是保证病历质量的重要一举。

二、电子病历档案的开发利用

设计医院电子病历(EMR)与病案统计模块进行数据交换的网络接口,从EMR提取病历档案信息内容到病案统计系统,病历内容就是医院业务统计重要的原始资料,是医疗业务活动数量和质量统计的可靠依据。经过编辑、整理、分析的病历档案资料:①可为医院管理和上级部门提供报表服务;为临床业务开展、专科的建设、病床的分布、人员的安排等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改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据。②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衔接,可在医院的局域网内查询到医疗动态、临床经验、病人诊疗过程及病人基本情况等资料,为医院管理和临床诊疗提供了必要的内容。③据病历资料可筛选病种输出至Excel表中进行量化后,入SPSS中分析某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趋势、密切关系、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设计某疾病的诊疗模型和鉴别诊断服务于临床。

在临床教学中,需要利用大量病历档案作为生动的示范教材,通过各种形式的病例讨论如疑难病例、术前病例、死亡病例讨论等,使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特别是对典型病例或罕见病例的讨论,一份科学的、完整的病历档案往往起着教科书无法替代的作用。

电子病历档案是病人接受医疗诊治过程中的详细记载,它不仅是病人住院期间疾病诊疗的真实反映,还是确立疾病诊断和拟定治疗方案必不可少的依据。尤其对再次入院病人的诊治,病情的追踪,更要参考以往的病历档案。它还可成为诊断疑难病症、抢救危重病症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临床实践最直接的记录,通过分析、总结,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评价医疗业务能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些在治疗过程中还可发现某些特殊的规律,从而提示医务人员及时修正治疗方案,使治疗更趋正确、合理,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为医学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推动医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化,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病历档案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社会化的利用比例日趋上升。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病历档案作为真实有效的凭证和判定责任的重要依据,处理各类肇事、事故、伤残等刑事、民事案件,司法机构往往是根据病历档案的原始记录来处理或判明责任。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化,大病保险和其他商业性的疾病保险,病历档案为医疗保险、保险公司补偿或理赔提供真实信息。故病案档案还是一份具有法律效用的原始材料或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和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王进.论病历档案的依法管理与利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1):39.

[2]方晓俭.浅谈数字化档案的技术及应用[J].计算机时代,2002(6):19.

[3]马邪骏.数字化声像档案管理之我见[J].浙江档案,2002 (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