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三要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合同管理三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合同管理三要素

合同管理三要素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首先,创新是时展的要求。纵观历史,大量事实说明,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已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就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也就意味着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这些因素迫切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其次,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被推向市场,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逐步转变,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清除了人们长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建筑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情况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这就要求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再次,创新是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管理科学是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计算机应用于实际管理,降低不确定性,以便使投入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最后,创新是建筑市场自身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等现象。由于业主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等,常常使业主摆脱责任,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影响正与公平。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三点: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但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且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合同管理不规范。由于我国建筑市场不成熟,即使制定的合同条件存在“不平等条款”,施工企业也会接受。而企业为了盈利,往往会影响工程质量,合同违约现象严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需要,临时随意修改合同条款,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市场秩序。缺少合同的规范管理,使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增加了企业的法律风险。

3. 工程监理面窄,且素质低。工程监理人员素质较低,经验匮乏,合同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承包商往往将工程监理当作质检员,限制了工程监理在控制工程质量中的作用。工程监理的范围狭隘,监理应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始终,并且根据其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从而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但目前工程监理仅限于施工阶段,工程监理市场不规范,施工单位随意压价。工程监理为了能够得项目而勉强接受,抑制了工程监理的积极性。不但难以起到工程监理应有的作用,也使监理市场十分混乱,限制了监理事业的发展。

三、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

1. 创新要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可令其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能力。

2. 创新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随着“高、新、大”(即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比重增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四、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途径

1. 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2. 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应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将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 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机制创新就是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则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盈利水平,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

4. 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确立有限责任制度、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形成科学的法人管理结构。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总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5.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合同管理三要素范文2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

对施工企业而言,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才能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本文就如何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提出如下思考。

一、项目管理的核心问题

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为达到项目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费用内,达到所要求的质量)而对项目所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项目管理其本质的一个特性就是它的“一次性”。因此,项目管理实际上是从开工到竣工结束的一次性管理过程。工程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泉,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创造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之基,效益之本。

抓好项目管理势在必行。只有明确了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项目管理的其他方面才能发展。因此,项目

管理如何实现制度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当前施工企业管理的重点。

二、项目管理模式的问题

每一个企业都有其长期的文化积累和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企业管理方法和理念,在借鉴别的企业好的管理办法的同时,要结合本企业的文化加以消化吸收,而不能照抄照搬。我们以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总体目标来制定项目管理办法,不管三级管理也好,二级管理也好,都是在总的目标前提下的一种管理形式。如果人的观念、人的行为、人的责任不转变,再合理的管理流程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再者,管理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与环境、资源相对应,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

三、如何抓好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为目的。项目管理的核心应该是建立和完善以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为核心的项目管理模式,以期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

因此,项目管理的重点是:

(1)项目经理的责任制,也就是要明确项目经理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所完成任务的奖罚。

(2)组织好项目的资源配置,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手段。

(3)把项目评估测算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

(4)要把责任成本管理作为强化项目管理的中心工作。

(5)要把二次经营作为项目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渠道。

(6)要把项目的分配、考核、过程评价和控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7)要把项目经济活动分析作为防范项目经济风险的主要手段。

项目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目标管理”上。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各种指标和评价应该用数字说话,定量考核比定性考核要更加有说服力。如果责任到位了,每个人都会明确自己在项目管理中的责任和位置;奖罚到位了,每个人都会知道自己在项目管理中的利害关系,他的思想观念就不能不改,其行为不能不转变,否则就要被淘汰。

项目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其重点就是各项目标确定后据此进行各种资源的配置以实现目标。而许多项目部不是以合同和业主的目标去配备资源,而是以自己的资源去安排施工,最终的结果就是工期滞后,成本加大。项目管理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实现项目管理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奖罚、监管体系的到位和有效。

四、成本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对项目部的定义、定位应该是“一次性的施工生产临时组织机构,一次性的成本管理中心,企业法人一次性的授权管理者”的前提下的一次性任务。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经理授权的管理范围、项目规划、项目组织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环境管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成本资金管理、施工管理等诸多内容。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

因此,作为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应采取“事前测算决策,事中预算控制,事后分析结算”的管理方式,对成本采取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控制要贯穿从投标开始到项目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其具体做法是:项目中标后,公司同项目部采取联合施工调查。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对施工组织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反复研究比较,在总的工期目标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施工组织方案对项目制定成本计划。

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1)测定生产费用;(2)合同测定责任成本;(3)合理确定成本降低率;(4)制定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规划和措施;(5)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成本责任主体,根据评估结果将成本管理责任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工序、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期(3个月)对项目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核算、分析、考核评价。

同样,应要求在每一个单独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应对各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劳力组织、设备、材料等资源的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用进行预估。项目部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对项目部的成本费用进行评估分析,先列出不变费用和可变费用,这样在可变费用不能降低的条件下,减少不变费用同样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成本费用编制和核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二,成本预测和核算中要对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成本预测和核算中要对影响指标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

第四,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预测和核算成果系统储存,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企业成本管理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

所以说项目“靠管理求效益”,应重点从施工组织管理、技术方案、不变成本和二次开发中求得最大效益。

同时,降低成本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要杜绝浪费;二要杜绝返工;三要管好材料;四要抓好包外;五要抓好设备有效利用;六要实行人员动态管理;七要降低管理成本;八要抓好周转材料的利用。

五、创新原则

(一)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地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短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将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劳动工具,采用的是技术含量高、产量大的新设备、器具,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促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结合,充分发挥并适应其发展。

(二)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三)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需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经理部及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自己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经理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经理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要加强项目经理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经理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经理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经理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合同管理三要素范文3

关键词: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措施研究;工程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合同是交易活动秩序的体现,在物资交换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市场诚信的逐步缺失,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必须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工程物资采购合同往往涉及到的很大的金钱,对于企业具有相当大影响。所以,加强对工程物资采购合同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的重要工作。

一、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1、合同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生产经营涉及许多方面,为了保证这些方面都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必要具备一定的规范秩序,而合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就是起到这个作用。做好合同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保证。

2、合同存在风险

在当今市场,信誉缺失的情况严重,这种缺失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对于合同条款的不履行,对于企业的经营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做好合同管理,尽量降低风险是必要的。

3、合同法律风险具有可控性

对于合同法律风险发生原因。产生结果具有约定行,都有明确法律条文进行规范,这也使得合同法律风险具有很强的可控性与可预见性。做好合同管理,构建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就可以把风险控制到最小。

二、采购合同的特点

采购合同属于买卖合同的一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合同的制定是以转移财产作为目的的;二是买方必须付出一定的价款作为取得财产的代价,卖方一定取得一部分利益作为财产转移的条件;三是采购合同属于有偿合同;采购合同属于诺成合同,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买卖双方同意合同就产生效力,合同内容被法律保护。

三、工程物资采购合同管理

1、签约管理

对采购合同进行分类,并且严格审核重要合同。一般来讲,采购合同涉及的款项超过50万元就算是重大合同,这些合同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合同的额管理中,应当严格审核,确认合同的条款内容,防止双方发生权益纠纷。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合同当事人的资格进行审核,应当当事人出具各种证明,以证明其有资格代表企业签订合同;二是对工程采购合同中的物品的种类、质量和数量进行审核,要求物品具有详细的信息铭牌,计量必须使用国家设定有计量标准的数量单位,质量应当以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为主;三是对物品交货方式条款的审核,一般来讲,交货风险都是由卖家承担;四是违约责任的审核,工程物资采购合同中都规定有对方违反合同规定的处罚方式,应当注意的是,处罚方式应当具体;五是价款的支付审核,对价款的如何有效地约定,会直接关系到合同是否会顺利履行;六是合同争议的解决办法。

2、履约管理

对于工程物资采购合同,其合同履行流程中包括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是货物验收,买方应当仔细检查物品是否存在质量或者数量上的误差;二是价款支付复序,财务部门应当根据合同规定的内容支付货款,并且办理相关的手续。如果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其中一方不能够正常履行合同的时候,可以寻求法律的援助。

3、结果管理

首先,应当妥善的保存合同的原件,这是合同履行过程的必要条件,也是索赔的最直接证据。而且,合同中一般还会包含一些企业不愿意公开的商业机密,所以对于工程物资采购合同,应当配备专门的保管人员。合同一般分类保管。

其次合同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经办部门签订的合同登记台账并分类统计,准确掌握合同业务量的基本信息,分析相关统计数据从而,针对性地开展履行监督和检查工作,及时总结合同管理中的经验,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四、加强工程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措施

1、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计划

在合同管理计划中,应当包括供应商的机构代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情况等详细资料、合同签订的背景信息、物资供应战略等。

(1)制定合同进度表,以便工程物资采购方能够及时发现各种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在进度表中应当包括对各种作业活动(合同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的具体工作或一系列的相关工作)的描述和检查点的确定。

(2)合同预算,使用合理的成本实现采购目标,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也是采购人员的责任,所以制定合同预算也是必要步骤。相关部门应当对合同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批,确保应急费用、货物狂想和工时预算等内容的完善与合理。

(3)合同质量计划,这也是质量管理中的一部分。当需要采购的物品具有一定的风险,例如技术改进或者新供应商的时候,都需要制定出一个合同质量计划。

2、制定详细的风险登记表,有效预防风险

风险评估也是合同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合同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供应商本身的风险和合同履行的风险。其具体分为:

(1)进度风险:主要是对合同进度表进行评估,一般导致进度出现问题的原因包括:采购的商品与供应商描述的不符合;物资质量存在问题;采购方与供应商缺乏沟通;其中一方的必要投入的延迟;供应商的资源供应不足;装载运输问题。

(2)成本风险:主要是对合同预算进行评估,导致成本风险出现的原因有:市场变化,使供应商的成本增加;采购的商品与供应商描述的不符合;通货膨胀。

(3)质量风险:主要是对质量计划进行评估。导致质量风险出现的原因有:采购的商品与供应商描述的不符合;检查和测试的装置不合适;工程物资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

(4)商业风险和其他风险:造成这些风险发生的原因包括:缺乏商业上的警觉;供应商发生财务问题;采购方发生财务问题;供应商的所有权的改变或其关键人动;在采购方的工厂里安装或调试设备发生问题时,供应商方面缺乏响应;其他不可抗力。

3、实行监督与绩效管理

工程物资采购合同属于重要合同,所欲花费时间和经理对其进行考核是必要的。评估每个合同实施关键三要素( 时间 成本 质量)的重要也就是应该着重于投入、过程和结果这三个方面。

在很多,单对结果进行考核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过程进行考核,例如在对合同后期考核某一物品是否交付已经没有什么用处,就算发现问题也已经晚了。所以对工程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应当实行过程考核,保证所有的物资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位,确保工程质量。

五、结束语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对于合同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视。工程物资采购合同作为工程企业合同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对其加强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要要求。然而,在管理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管理人员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克服困难,做好合同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严佳,杨全斌.合同管理制度――现代军事采购制度体系的核心[J]. 中国政府采购, 2011,9(08):22――25.

[2] 张浩然,张鹏.关于军用物资采购合同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2009,21(12):265――267.

[3] 刘鑫滨,张鹏.关于军用物资采购合同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政府采购,2010,18(06):62――65.

[4]张营.施工企业物资采购合同管理[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4(03):49――53.

合同管理三要素范文4

【关键词】管理系统 绩效考核 C# 数据库

一、引言

长期以来,虽然企业部门也有相当严格的考核制度,但考核的标准往往只能在一个纸上,而无法通过每一张纸去全面体现出一个领导班子所用成员的工作量和工作能力,没有了全面的比较,这种考核也就形同虚设。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要拿着一大堆的纸质来看才知道员工做了什么,天天看着这些考核的纸张也就相当于失去了这个岗位所要发挥的作用,而如果不看这些纸张也就不解下属员工能做什么?做得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以什么样的态度或方式方法来做的?做的效果又如何?这些就全然不知。作为一个企业的人事主管,试必会导致用人不当或无法用人的局面,知人善用那就更成为一句空话。相比之下,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对每位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可以一目了然的对每一位员工显示所做的一切,更不会忽视某一位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量,达到知人善用。通过绩效管理,把那些整天无所事事、无所作为、一味的想占企业便宜的食利者将受到工资和奖金的制裁,真正体现一个公正、公平、客观、精确、全面的绩效考核,同时为响应国家政策拟定开发一套:基于.NET的人事绩效考核管理系统。

(一)人事绩效考核管理系统

一般来说,企业都需要制定人事绩效考核的标准,绩效就是以一定的规划条件来设计员工所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量,其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绩效的评价指标和如何按照这些指标规定去发放薪酬、奖罚、提优或者降级处理成为关健所在。如果利用人工月月去计算这些,试必会造成很大程度的作弊和浪费人力。根据上述需求描述设计一个B/S结构的人事绩效考核管理系统,通过实现员工管理、职称管理、绩效管理、考勤管理、离职管理等功能模块来构建一个符合实际需求的企业绩效考核的互动平台。

(二)系统用例

通过图1明确地看出本系统的使用者有2类,人事秘书和人事主管。各用户的操作权限为:

(1)人事秘书。拥有对人才库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员工管理、考勤管理等模块的操作权限。

(2)人事主管。拥有对离职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绩效管理等模块的操作权限。

图1人事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用例图

(3)系统实现。员工管理通过对员工姓名、职工号、性别、岗位、档案号和所在部门等基本信息进行导入、添加、修改、删除和下载操作,同步将员工信息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人事秘书通过相应页面一目了然地掌握员工相关信息。

员工信息管理模块页面如图2所示:

图2 员工信息管理模块页面

考勤管理通过对员工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和其他情形等基本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操作来实现考勤数据同步存储到数据库中。人事秘书通过考勤管理全面地掌握员工考勤信息。

考勤信息管理模块页面如图3所示:

图3 考勤信息管理模块页面

二、结束语

在人事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我觉得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人事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发展促进了绩效考核效率的提高,但是人事绩效考核管理系统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起码在评判系统优良性的三要素:操作性、稳定性、功能性方面,还需要有很大的提高。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widely used in every walk of life, in the personnel performance appraisal management field also appeared in staff management, job management, attendance management, leave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With this system the expansion of applications, users put forward the function demand more and more on the system function. From the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he personnel performance appraisal is a comprehensive property management,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currently on the market of such software is relatively scarce.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designs and implements the talent pool management,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s the core of the labor contract management, staff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inspection management titles, salary welfare management, staff and family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other functions to meet the personnel performance appraisal management needs. The qualification title management, annual management, salary welfare management, changes in the job management functions are combined, effectively ensure the principles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in the personne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cess.

Key words: Management Syste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 Database

参考文献:

[1]齐科军.基于.NET架构的人事管理系统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魏广科.基于.NET的企业人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

合同管理三要素范文5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风险,表现形式,成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建设工程合同文本合法性风险

建设工程合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项下有民商事合同,要遵守平等自由的民商法原则,但这类合同中的规定不能 违反国家的强制性规定,否则合同无效。

(二)招投标的风险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招投标的方式缔结合同,但对于一些项目规模较小的建设合同,业主不愿意以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因为也没有必要采取这一方式,但我国在《招标投标法》中有明确规定,合同的缔结必须是采用招投标方式的,在招投标过程中还应遵守相应的规范与法律程序。

(三)承包人资质风险

根据我国对建设行业制定的各种规范与法律准则,工程项目建设应由有资质大的承包人承揽,否则不能对该项目承包施工。承包人的主体资格对合同有效无效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也是工程合同签订后出现风险的一种构成因素。

(四)建设工程合同签订承包人与具体施工单位不符的风险

虽然承包人或发包人具有国家认证的资格,但进行施工的施工方却没有国家认证资格的,或者是技术人员不具备相应资格,一旦参与到施工中,必定会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如果这些业务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也有可能面临巨大的合同风险。

(五)建设工程合同计价类型风险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第八条对工程建设的价款形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具体的有,固定总价;固定单价及可调价格的规定。不同的工程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价款形式,并做出相应的限制性条款。因此,在建设工程合同计价类型选择及具体应用中必然存在相应的风险。

(六)工程款支付的风险

工程款项的支付主要包括了工程预付款支付、工程进度款支付、工程竣工款支付、索赔价款支付及合同以外的各种零散的付款。发包人对建设工程项目需要予以投资进度控制,投资的控制通常需要利用合同进行控制。因此,在工程建设合同中要约定相应的资金控制,从而达到项目工期控制、项目质量控制及项目结算控制等目的,实现发包人投资目的。如果没有相应的控制性条款的设计,该建设工程将面临整个项目失控的风险。

二、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成因

(一)合同条文不完整和不严密所引起的理解失误

首先是合同双方对合同的风险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缺乏风险控制意识,没有预计到在工程施工中会发生的各种情况。这就会导致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过分激烈,合同的约定与签署都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流程,最终导致承包企业的损失,或者是由于合同中的条文不清而致使承包方不能清楚的理解合同内容,造成失误。例如在一些合同中会设置这样的条款 “承包企业为施工方便而设置的任何设施,均由他自己付款。”这种提法对承包方很不利。

(二)建设工程合同对工期约定不明及影响工期的合同约定风险

就发包人而言,工期是建设工程合同较为重要的部分,建设工程合同中约定不明必然给发包人带来巨大风险。《建设施工合同( 示范文本)》对承包人有权顺延工期做出相应的规定。因此,发包人必须对此做出详尽的研究,避免承包人顺延工期的风险。比如,开工条件的约定,若对开工条件做出不利于发包人的约定,将导致承包人以施工场地达不到施工条件而要求顺延工期的风险。

(三)发包人提出的开脱条款带来的风险

发包人为了转嫁风险,出单方面约束性的、过于苛刻的、责权利不平衡的合同条款,这些条款很明显是在为分包人开脱责任,这在合同中经常表现为“发包人对……不负任何责任。”这些内容对承包人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也是不符合公平对等原则的。

(四)发包人违约带来的风险

一些业主的合同履行能力差,无法支付工程款或者故意拖欠工程款;分包商( 特别是发包人指定的分包商) 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时完工;由于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低,没有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或者发出错误的指令,都有可能给承包商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合同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和健全企业合同管理体系

作为承包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应建立专业的合同管理部分,将合同管理覆盖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层次,涉及到工程施工、管理的每个细节中,这样设置专门的合同部门,明确合同管理职责范围、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形成从投标预审、合同谈判、审核、履行到监督检查,保证合同的有效实施,并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工作流程, 确保合同从招标文件分析、文本审查、合同实施策略、保证体系、跟踪、对比分析、合同变更、索赔等过程均纳入企业经营日常工作程序,确保合同体系的有效运转,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签定完善的施工合同

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双方履行法律责任的依据,为了减少和避免合同风险,在施工前进行合同洽谈是关键,双方要在平等自主,透明公平的环境下进行商议,共同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进行拾遗补缺,保证合同的完整性,防止不必要的风险,让双方利益能得到平衡,并显示公平。合同洽商时,承包人应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每一个条款,要善于在合同中限制自身承担过多的风险和尽可能转移风险,对合同中所规定的条款也要认真研究,做到心中有数,达到风险在双方中合理分配。

(三)做好合同的交底工作

施工合同签订后,承包人合同管理部门要对项目部的相关人员做好针对性的合同交底,以便项目管理人员能及时对合同进行全面、完善的解释,明确合同条款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尤其是合同中的潜在风险,管理人员应首先做好预测分析,对合同中工期、质量、造价三要素的控制要求及相应违约责任心中有数,为合同的履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慎重处理索赔、纠纷风险

由于业主无法按照规定提供应有的施工条件,常常造成承包商的索赔,甚至发生纠纷。关于索赔,在合同中应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在实际操作中适时启动反索赔程序,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索赔的发生,减少索赔损失。当纠纷发生后,合同双方也要按照合同的流程处理纠纷,尤其是涉及诉讼的,应选择有利于业主的有管辖权的法院受理。

(五)转移或分担不可抗力风险

一旦发生不可抗力时间,合同的双方都有会遭受损失。在合同中应明确不可抗力发生时工程本身、双方人员及自有设备的损失责任,而业主也可以选择投保对不可抗力事件带来的影响风险转移。

(六)严格执行合同,通过合同手段管理风险

在施工前,合同双方要对合同进行确认,并通过特定的合同条款予以约定,或规避,或转移,或分担,或自留。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为了避免更多的风险发生,业主应严格执行合同,通过合同手段降低风险。签订合同时建立业主合同的评审和审计制度,在法律的框架内将业主风险管理预案在合同中约定。在项目实施时,按照全面合同管理的要求定期总结合同的履行情况。

四、结语

合同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核心,是保证工程顺利开展首要任务,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因此, 必须十分重视合同风险管理,才能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确保承包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万琳,朱丽娜,刘强.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8).

[2]李春梅,钞锋.浅析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13).

合同管理三要素范文6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对外开放,建筑工程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我国企业通过不断的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通过价值原理来指导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从而达到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

近年来,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开始呈现成熟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趋势。建筑施工单位追求的目标是如何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管理就成为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施工管理工作中的成本、进度、质量控制这三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约束的。运用价值原理来指导建筑施工管理的工作,在有效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起到提高资金利润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从而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 价值原理概述

价值原理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用最低的成本创造出在功能上能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服务或工程项目,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里,价值是体现某一产品、服务或工程的必要功能与实现该必要功能所必需成本的合理尺度。价值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为:价值=功能/成本。通过这一公式的比较,可以看出价值可以用来衡量功能的大小和成本的高低是否相适合和匹配。由该表达式可以看出,提高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保持功能不变,降低生产成本;(2)保持成本不变,提高产品功能;(3)大幅提高产品功能,成本的增加相对较小;(4)小幅下降产品功能,成本大幅下降;(5)功能提高,成本降低。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管理的价值原理,其实质就是管理者通过提高价值的方法来体现其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工程的社会效用,还要降低工程的劳动消耗。通过围绕提高社会效用这一中心来进行管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节省了施工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还有时间等宝贵资源。从理论上来说,这种价值原理是以微观的角度提出来的,并且已经在各类型的管理工作中展现出了其中的价值。

2 价值原理在施工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价值原理在施工管理的动态管理理念中体现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于施工项目类型不同,施工范围和施工方法也各有差异,施工产品又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就会造成无法有效积累施工经验,更无从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总结。所有涉及到施工过程的因素变化,就会容易造成成本失控,从而无形中提高了工程成本。通过价值原理来分析施工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以功能分析入手,从动态的角度对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工艺,以求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价值原理来协调施工管理理念。由于施工过程的参与人员较多,专业性较强,因此,做好对各参与方的沟通协调工作,正是施工管理者的价值之所在。而通过采用价值原理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能有效地保证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与施工方的充分交流统一,实现施工过程的最大价值。

通过价值原理来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节省施工产品的能耗。我国的能耗比较严重,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越来越严重,因此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节能态势。而施工产品是耗能大户,施工过程要耗费相当大的能源,通过价值原理来优化施工过程,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从而降低了工程成本,获取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价值原理来指导施工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有利于促进施工企业的技术进步,进而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能不断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功能,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所以说,运用价值原理来进行建筑施工管理不仅可行,而且非常必要,在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3 价值原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3.1 建筑施工管理的概念

建筑施工管理就是对整个建筑工程按照所要求的质量、规定的时间、核准的预算而进行的全方位的组织、规划、协调和监控的整个管理过程。

建筑施工管理的内容是研究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工程为目标,对整个工程进行有效计划、实施、协调和控制,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为企业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包含的方面

建筑施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宏观地讲主要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它们的关系密切,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①技术系统,它是建筑施工管理的核心,因为整个建筑施工管理是以向业主交付高质量而成本低廉的建筑产品为根本目的。建筑施工活动的关键其实是技术性活动,只有采用先进的技术,才能创造出优质的产品,做到低投入而高产出。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是保证施工技术的重要方面,也是整个技术系统的核心内容。②社会系统,是建筑施工管理的第一要素。任何施工项目都必须由人来完成,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施工管理人员只有具有比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人力成本的有效利用率。③经济系统,它是建筑施工管理的关键所在。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工程施工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有效地保证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3.3 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原则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其根本目的是在保证施工项目质量和目标的前提下,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它贯穿于整个施工管理过程。项目成本的全程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要随着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不能时紧时松,更不能留有空白,要自始至终,有序操控。在此过程中,力求做到人人有责,人人都参与。②成本最低化原则,它是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基本原则。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不断降低整个工程项目的各项费用,以获取最低的目标成本,达到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遵循该原则的同时,要考虑降低成本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问题。在挖掘降低各项成本的潜能的同时,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通过主观努力合理的降低成本。

3.4 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运用价值原理来分析,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主要有组织、技术、经济等三个方面。(1)组织措施。首先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项目经理部、公司和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管理人员应该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规范,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和分析工程盈亏状况,做到全面系统地组织项目和管理各项工作。(2)技术措施。在施工阶段能够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各种主要的技术方案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获得最为经济可靠的方案。(3)经济措施。主要包括对建筑施工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质量管理和合同管理等五个方面的控制和管理。①人工费控制:首先要控制用工数量,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下,减少不必要的工日消耗,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②材料费的控制:根据价值原理的内容,采取量、价分离的原则来指导管理控制工作。首先要控制工程的材料用量,坚持实行限额领料制度,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其次,通过改进施工技术,使用节能节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用性价比较高的材料代替高价材料。③机械费的控制:通过合理施工组织调配机械,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从而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④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造成的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消耗。⑤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合同管理内容在建筑施工管理中非常重要,是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工程成本的一项有效途径。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就是要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各项进展情况,避免因不当的行为或是其他状况导致违反合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纠纷而造成企业利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