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

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问题式教学;团队自主学习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属于专业平台课。尽管大多数本科院校没有开设药事管理专业,但药事管理学课程在整个药学知识体系构建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涉及到药品的分类及管理、药品注册管理、药品生产和经营质量管理等各方面,是一门具有社会科学属性且实用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1]由于课程内容大多是以法律法规条款的形式出现,授课时教师往往会进入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中,即老师对着PPT讲述各个法律条款,而学生听起来会觉得枯燥沉闷,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另一种现象就是,学生会觉得每一项法规条款听起来很简单,但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如何解决,应用能力欠佳。近年来,不断兴起的问题式教学模式[2,3]和自主学习[4,5]都在药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被推广使用,但如何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该门课程仍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经过不断的探索,以及结合多年的药事管理学从教经验,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们也尝试了一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主要是引入教师导向为主的问题教学模式和学生为主的案例法自主学习模式。通过几轮教学实践,发现这一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团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教师导向为主的问题教学模式

以药品监督管理组织这一章节为例,本章主要介绍药品管理的各个行政机构以及相应的技术机构的主要职能,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如先介绍CFDA,接着介绍省药监局各个职能,听起来就比较乏味。本人对这一节的内容处理如下:上课时先引入问题,如开药店、药品广告、药品注册等相关事宜应找哪一个部门办理。接着再具体讲述各个部门的职能,最后要求学生对上述问题作答,并计入平时成绩。针对此块内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还可继续引入问题,如CFDA和省药监局两者的职能有很多相似点,又有很多区别。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预先给出问题,即上述两个职能部门的区别有哪些,要求学生在听课时认真分析理解,并要求在讲授完毕后当场回答。这种带着问题听课的模式,让学生对课堂内容始终会有一个支撑点,不会有“左边耳朵听完,右边耳朵就出去了”这样的尴尬,并且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这种模式,除了对学生在课堂中有压力,对教师同样有很高的要求。首先,对于一堂课的内容,教师自身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选取的问题也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内容。比如,在讲述品这一节时,中心内容是品的经营与使用管理,如果把过多的问题集中在处罚滥用麻醉品这一情况时,就有点偏离主题了,因此,教师自身对问题设计要高度负责,而不是简单的在课前丢几个问题给学生。通过上述举例分析,我们知道这种授课方式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但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能提高听课效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可避免完全由学生在课堂分组自主讨论学习为主的无序性。

二、案例法自主学习模式

案例法自主学习模式是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在课前合作准备和本节课相关的案例,并制作成PPT,由一位学生代表在上课时到讲台讲解分析,再由学生提问和教师点评,最后给该组同学打分计入平时成绩。如一个班36个人,可以三人一组分成12组。案例可以是教师给出,也可以是学生结合要讲述的章节内容进行准备。以药品注册这一内容为主题,给学生的案例为:“西安某幼儿园常年给幼儿喂食病毒灵,究竟是为什么?”学生收集的素材基本都来源于网络,针对这一案例,网络给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这就很考验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网上信息的判断甄别,如果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就会想当然认为,幼儿园是为了幼儿减少生病、提高出勤率,从而增加收入。但从深层次原因分析,就容易得出该种做法主要是由于病毒灵这种药品由于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大等缺点,市场用量大幅度减少,从而导致在再注册时缺少专业数据支撑而被淘汰;但厂家认为得到一个药品的批文非常不容易,因此想方设法推广使用这个药品以便能通过CFDA的再注册审批。针对学生的案例讲述,有以下几方面的评分标准。第一,对案例分析的准确性,如上述病毒灵的案例分析若只停留在表面则需要相应扣分,这一点要求学生能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同时又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综合应用,深入剖析问题本质;第二,PPT的制作是否按照要求简洁大方,有些同学的PPT基本都是拷贝的网络文字,并且字体大小、文字排版等杂乱无章,这说明该组同学没有用心,需要扣分;第三,讲解者需要熟练,有些小组由一位同学制作PPT,另一位同学上台讲解,而讲解者与制作PPT的同学之间没有沟通,出现了PPT都念不通的现象,这说明没有形成团队学习,或者有些同学没有认真参与,需要相应的扣分;最后,时间的控制也很重要,要求不能超过五分钟,不然学生讲解时间过多就要挤占教师的上课时间,从而影响到正常授课。

三、结语

教师导向为主的问题教学模式和案例法自主学习模式,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主要是教师引导为主,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后者主要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的能力,两者结合共同完成高质量的教和学。教师在问题教学中的定位非常重要,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否能把握听课的重点。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前期备课时投入大量精力,阅读大量的文献,从中选择、整理、收集教材以外合适的素材,凝练问题,在教学中始终贯彻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后要善于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修补。而案例法自主学习中要强调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并得到锻炼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世民.药事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奚苗苗,段佳林,郭超,等.EBL、CBL、PBL综合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6,(02):43-46.

[3]王英姿,杜守颖,李文华.抛锚式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6):136-137.

[4]宋晶,沈绛英,邹艳敏.药事管理学教学体会[J].齐鲁药事,2011,(09):544-545.

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范文2

1 走访企业查找发现问题

中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将直接进入企业投入工作之中,我们走访了哈尔滨三精制药、江氏药业、天一药业、康龙药业等学生实习企业,深入了解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出现的情况,总结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由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变缓慢。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不能够很快的进入角色,还存在着侥幸心理。面对上级的管理与批评,觉得很不适应,甚至感觉到很苛刻。因此,每逢新员工(学生)入职,企业要花费大量精力与时间进行培训,反复讲解企业规章制度及违反处罚,还要协调安抚新入职学生的各种情绪,这对制药企业无疑是一种人力物力上的浪费。

1.2 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走访企业中发现,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现象明显。药企对药事管理课程的需求主要是针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而且比教材中要求更为详细,我们现在应用的教材并不能够满足企业对学生要求掌握的教学内容。

1.3 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动手能力差。我们在企业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药事管理知识的了解还仅存于理论上,有的学生甚至相关理论也了解不多。

1.4 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差。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底子薄弱,素质不高是公认的缺点,经过几家药企反映,学生比较凸显的短板是不会沟通,有困难,有想法,有意见不会用好的方法语言将这些表达出来。在团队合作中也缺乏与工作伙伴和睦相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能力,工作情商有待提高。

1.5 自信心薄弱,不适应企业环境,常打“退堂鼓”。在推荐就业后部分学生适应能力差,对自己,对工作能力不自信,辞职现象较多。据调查总结,学生有大概三次打“退堂鼓”的时间点,一次是分配大概一周左右;第二次是分配第一个月结束;第三次是三个月左右。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生自信心、意志力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2 五位一体课改实施方法

针对问题,我们确立了五位一体课改实施方法,并进行试点。

2.1 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学院14级药物制剂专业共有五个平行班级,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真实有效,将170名学生随机分布于五个班级中。14药1班35人,14药2班35人,14药3班35人,14药4班35人,14药5班30人。其中,将14药1班作为实验班级,对此班学生进行“五位一体”药事法规课程的课改教学,其他四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在学期末,采用理论试卷考试、技能实践操作考试结合药事管理技能大赛及实习期企业考核来最终评价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教学效果。

2.2 创建优化校本教材。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实际要求,对学生应用教材进行整改优化形成自己的校本教材。药事管理学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以项目教学的形式进行“五位一体”课改。将原有药事法规与管理内容进行分解,在校本教材中,每一个项目又被分为若干个子项目,每一个子项目均有理论部分与实训部分,每一个理论部分都有相应的案例,方便学生学习讨论。

2.3 理论教学改革方法。药事管理课程与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岗位均有密切的联系,在理论教学中将一体化课改贯穿于教学始终,将相应的理论知识点要么转换成案例分析与讨论;要么转换成角色扮演;要么转化成情景模拟等等学生乐于参与的,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模式。再配合学生组织一体化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将奖励学分给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

2.4 实训教学改革方法。以往的药事管理学科没有实训安排,因为教学内容多为理论,能够实际操作的很少。在一体化实训课改教学中,设置了与理论相对应的实训内容。如:设计一次实训,让学生情景模拟,假设要开办一个药厂,应该怎样分配任务,怎样收集整理资料,收集哪些资料,资料由谁来审核,去哪些相关部门申报等等一系列内容均在模拟实训中体现出来,以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更好的与今后工作衔接。

2.5 企业化管理模式

在班级管理及课堂管理上,14药1班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如学生入校报道后,以入职形式进入班级。从统一着装、寝室军事化管理、班级卫生管理轮班轮岗制、工分与学分相结合等方式来管理学生。学生在校期间虽不能够挣工资,但可以赚学分,学分获得高的学生在推荐就业实习分配的时候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6 教学考核制度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评估采用以赛代考结合学分制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平时出勤学分;(2)课堂参与学分;(3)团队合作学分;(4)模拟实训学分;(5)技能大赛奖励学分;(6)综合能力奖励学分。学分采用每次课一小结,每周一更新,每月一公示,每个项目一结算,学期期末总计学分,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效果的指标。

3 课改实施结果与反思

3.1 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一个教学循环的《药事管理学》“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实验研究。针对对比班与实验班的综合考评,初步认为课改是有效的方式。在企业回访中也发现实验班级在工作中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人际交往均有明显的优势,具体情况总结表格如下。

3.1.1 期末考试。采用统考方式,统一出题,流动判卷。分为理论与实操两个方面结果是实验班优秀率明显大于对比班。

3.1.2 技能大赛。在学期下旬,我们采用技能大赛,药事法规竞赛的形式对学生们进行了考核。实验班的学生在竞赛中的优势也比较突出。

3.1.3 企业回访。学校教学结束后,学生们分别被分配到企业进行实习工作,在实习期一个月后,我们在对比班与实验班中分别找出20名,到他们的实习企业进行回访。得到的结果是从工作表现及稳定程度等方面,实验班较优秀。

3.2 课改反思与讨论

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范文3

【Abstract】 In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hospital nursing management and nurs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reer, and effective nursing management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hospitals in the medical market.Nurse took the double tasks of medical providers and medical coordinator, and nursing work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so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nursing team and improve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nursing management level.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modern nursing management of nursing staff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Nursing management; Nurse; New requirements

First-author’s address: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264th Hospital, Taiyuan 030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0.028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护理管理做了如下定义: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其他有关人员或设备、环境和社会活动的过程[1]。因此,不难得出以下结论,更好地完成护理管理工作,不但能够促进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而且能够极大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2]。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类健康观念的更新,护理学作为一门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殊领域,在临床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护理学理论和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质量、技术、对象、范围等均发生了质的变化,相应地,护理管理工作也同样更新了观念、拓宽了其内容。为了适应新的医疗体系及新的医学模式的发展和进步,如何做到对每一位护士人尽其用,充分开发和利用护理工作人员的潜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问题,向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挑战,本文就现代护理管理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要求进行以下论述。

1 现代护理管理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护理工作人员是医院面向患者或者说面向社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还应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高度的思想政治素养、过硬的心理素质、口头及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一定的外语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具有博大的胸怀和情商,面对工作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解决冲突、与上下级各部门的协作及激励能力;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如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技术操作、配合医疗操作、病情观察判断、急危重患者的急救的能力等[1,3]。

2 现代护理管理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更高要求

2.1 理解和掌握护理管理学的特点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中 护理工作人员为了更好地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就必须理解和掌握护理管理学的特点,从而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为护理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现代护理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包括管理学、护理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其宗旨是帮助、指导、照顾人们保持或重新获得身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达到身心健康、精力充沛。现代护理工作要求在保证完成基础护理工作以及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还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充分满足和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环境、用药、营养、膳食、心理干预、康复和检查等各方面的知情需要,积极主动地发现和解决患者的问题,充分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4]。

护理学的发展变化,要求护理管理工作与之相适应,护理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必须适应护理学专业综合性的特点,所以从事护理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上述有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并将其综合应用于护理管理中。

强化落实基础护理,护士既是护理理论、护理技术的履行者,又是患者、病房、药品和医疗护理器械的管理者。因此,护理工作既是一项技术工作,又是一项管理工作。所以对于护理工作者,不但要熟悉护理诊断、治疗等技术,又要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或者说要将护理管理贯穿于护理技术工作中,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中细化基础护理工作为重中之重,护理工作要参考医生接诊的“首诊负责制”,实行“首问负责制”,将传统的被动护理模式转变成主动护理服务,注重力争达到无缝服务,将基础护理内容全面细致地应用到每一名患者身上[5]。

护理管理的实践性即具有可行性,能够将护理管理体系联系临床实际工作并加以应用。护理管理学是以管理学为基础,同时综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及研究成果,所以护理工作人员要将护理管理活动应用于护理实践过程中。

由于护理管理的广泛性特点,其涉及学科多、内容广、范围大,是一项复杂的体统工程,包括组织管理、人员管理、业务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质量管理、病房管理等。护理管理人员不但要协调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还要协调医院与社会方面的关系。因此,要求护理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管理学知识和广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

2.2 了解护理管理的发展趋势,紧跟护理管理的时代步伐 在我国,护理管理的科学文化程度会越来越高,随着相关法律及法规的不断完善,护理标准化管理将逐步取代经验管理,护理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成为护理管理的重点,计算机将广泛地运用在护理管理中,以人为本,注重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临床护理支持系统,护士只能专业化,探索中国特色的护理模式将成为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

2.2.1 未来护理管理的基本点将是以人为本 在现代管理的各要素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要把对人的管理放在首位,重视人的需求,激励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给予人更好的教育和培训,使人与组织共同发展[6-9]。

在医院的工作人员中,护理人员的比例最高,分布最广,与患者的接触最密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的工作质量,积极培养、合理使用、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将是护理管理者今后的一项长期任务。

一方面,护理管理者要正直忠诚、言行一致、言出必行;另一方面要信任护士,不求全责备;注意使用和培养护士,用人所长,避人所短,使能力与工作匹配。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一个人,哪怕是落后的人,如果科室管理者注意观察了解,发挥他的专长,给他信任感,就能调动他的积极性,不断培养他的情商。关心护士,设身处地为护士着想;处事公正,不厚此薄彼;心胸广阔,勇于承担责任。注重团队精神的领导,必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建立。护理管理者应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团队建设,以提高护理组织的适应力和竞争力,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10]。

2.2.2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模式 当前,我国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是规划决策社区化、管理职能分离化、信息管理自动化、管理手段法制化、管理人员职业化,护理管理如何应势而立是摆在我国护理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所以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能够最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效率、高质量的护理模式,将是护理管理今后的重点课题。

2.2.3 建立临床护理支持系统,使护士分工专业化 目前,我国护理人员在履行基本义务外,还要承担大量的非护理、非专业性的工作,这样既降低了护理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又降低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影响了护理专业的社会地位,造成各层次护理人员人才的流失。因此,如何建立护理专业支持系统,保证具有不同经验、能力、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最佳的使用人力资源并促进其发展,将是未来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护士分工专业化[2],将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随着我国专科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护理管理者逐渐对专科护理建设和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越来越重视,专科护理质量的评价作为医院整体质量体系的一部分,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将会极大崔进整个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护理管理者制定的相应的评价指标,对护理质量管理发挥导向作用,对护理行为起监督和指导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整体护理效果[11]。鉴于我国目前专科护理建设相对落后的现状,质量体系上不完善,有待在专科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12]。

2.2.4 全面普及计算机网络化 计算机的发展规模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管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网络在护理中应用有很多优势:(1)促进了护理管理手段进一步科学化、最优化,使管理运筹及管理决策更加精确有效;(2)保证了护理管理与医疗、后勤、医技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及护理管理中各项活动的统一协调;(3)计算机管理以控制为中心,通过周密的分析、计划、研究,量化各种指标,提高了管理效益;(4)计算机的应用,节约护理人力,减少了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大量书面重复手工劳动,使她们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服务,使管理者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及控制工作。因此,护理人员要全面熟悉、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在护理管理的应用,更好的为医院的管理做好配合工作。

2.2.5 护理管理人员要全面掌握现代管理学,并使其成为护理教育、护理培训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医院的现代化发展和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在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增设管理学课程,对在职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士实施不同层次的管理学继续教育,加强护理人员群体管理素质的提高[3],已成为现在及将来一段时间内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3 总结

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药事法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药事法规”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相关岗位所必需的药事法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是“药事法规”第二章第二节“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中的第一部分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药品标准及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前面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又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国家制定药事法规的重要性,坚定学生依法从业的信念。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本部分的知识目标是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及分类;熟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制度;了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的意义。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增强学生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用药安全的意识,以完成情感目标的培养。

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及分类是本节课的重点,只有正确认识了药品不良反应及类别,学生才能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本节课的难点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制度,此内容是枯燥的法规条文,学生不易理解接受。

二、学情分析

“药事法规”是药剂专业第四学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学生第三学期学过药物化学,本学期正在学习药理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具备了有关药物的化学性质、药物的用途及质量检验分析等药学专业知识。在本书第一章中学习了药品质量及药品标准。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储备,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理念

面对枯燥的药事法规知识,应多引用案例,使生涩的法律条文通俗易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讲练结合,巩固知识。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节教学以讲授为主,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使枯燥、抽象的法律条文与特定事例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悟;运用问题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讨论法,不仅可以实现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2.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创设问题情境,并适时启发、引导、点拨,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总结归纳法梳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用关键词记忆法教会学生记忆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1.案例导入

通过“链霉素引起耳聋”“苯甲醇引起臀肌挛缩”“反应停致畸事件”提出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国家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公众用药安全问题,然后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2.分块教学

(1)以有害反应、合格、正常用法用量及与用药目的无关四个关键词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以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良反应的概念,以欣氟事件为例,说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前提是合格药品,而假劣药引起的机体损害叫不良(反应)事件。

(2)从主管部门、监测范围、报告主体三个方面介绍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制度,并以图示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不良反应报告程序。根据监测结果的分析国家采取责令修改药品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使用或召回等措施,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的安全有效。

(3)主要运用药品不良反应实例来讲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的意义。通过“齐二假药事件”来讲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重大药害事件,防止药害事件的蔓延和扩大,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通过“特非那丁事件”来讲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可以促进新药研制;通过“头孢曲松钠事件”来讲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可以促进合理用药。

3.教学小结

通过教学小结,提示着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将前边所学的零散知识进行汇总,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4.达标测评

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与分类是本节重点学习内容,以填空题和执业药师考试题型B型题(配伍选择题)的形式检测此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医院药学 临床药学 人才培养

医院药学属于应用药学的分支学科,它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以合理用药为核心,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参与临床用药,维护患者用药权益,提供安全用药指导和相关的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等药学服务,从而达到改善或维持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1]。医院药学是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药品临床应用实践和使用管理,涉及药剂学、临床医学、检验学、伦理学、信息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内容,具有工作内容广泛,技术性强,服务性明确的特点,同时体现了多学科渗透、多专业交叉的趋势[2]。回顾医院药学发展的历程,其工作的开展是与临床药学发展密切相关的,而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是临床药学的发展的基础。

1 医院药学的发展历史[3]

回顾历史,在近几十年中,医院药学经历了单纯药品调剂、供应阶段,到药品合理应用与调查阶段,再到药学保健阶段的过程。上世纪60年代时,医院药学工作主要由药房完成,其主要任务仅限于负责调配药品,协助临床做好药品调剂、配制工作。医院药师的工作不受重视,地位在医院中也不高。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医院药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很多医院开始了临床药学和临床药理的研究,医院药学的任务是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的分析,主要是对医生的处方、病历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协助医生进行临床治疗工作,确保临床用药合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医院药学进入了药学保健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提供药学保健,即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关心和照顾。目的是获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治愈患者的疾病,减轻患者的症状。在这一阶段,临床药师的作用更为重要,药师与医师共同探讨并制定用药方案,而药师在药物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得到各方面的认可。从医院药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医院药学受到重视,在医院中地位的提高,与临床药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临床药学是其发展、进步的基础。

2 临床药学在我国的发展[4]

临床药学是指药学与临床相结合,直接面向患者,以患者为中心,实践临床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临床药学工作最早在美国开展,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进行临床药学专业教育,提出了临床药学的概念,70年代早期临床药学已在全美医疗机构普遍开展。而我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临床药学的工作。在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曾出现了偏差,借鉴传统药学研究的模式,将工作重点放在实验室和实验研究,脱离了临床实践,导致临床药学发展缓慢,也制约了医院药学的发展。90年代中期,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提出“临床药学工作的核心应是合理用药,医院应建立临床药师制,培养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观点,该观点得到了卫生部的认可,并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重视药物的合理使用。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临床药学日益受到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视,我国临床药学事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3 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国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1987年国家教委将临床药学专业作为试办专业列入全国普通高校医药本科专业目录中,这就标志着我国以临床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临床药学本科教育开始。1989 年华西医科大学率先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本科临床药学专业,1993年大连医科大学建立了临床药学系,并在医学专业目录下设置了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授医学学士学位。1997 年徐州医学院在医学专业目录下开设了本科5 年制的临床药学专业[6-8]。进入新世纪后,临床药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许多医药院校相继设置了临床药学专业,同时,多所院校开展了临床药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满足了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临床药学工作不仅要求临床药师具有扎实的药学基础,同时,还需要具有较深厚的医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需要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指导和监测临床用药。这也决定了临床药学专业与其他药学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都有所不同,传统的药学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这些要求。目前,我国的临床药学教育加大了临床医学课程的比例,而且,一些临床药学特色课程的教学也得到了加强,如:临床药学导论、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经济学、案例分析等。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

4 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中,药学实践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实践,是整个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在这方面比较欠缺,整体水平都比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与课程设置不当,学生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不牢固,临床实践时间短等有关,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药学的时间较短,经验丰富的临床药师数量有限,使得能够带教的老师较为缺乏,限制了临床药学教育的开展,这也造成了学生临床药学实践难以进行。

5 促进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对策

由于我国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因此,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良莠不齐。为了在较短时间里改变这一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药学教育进行改进。

5.1 加大临床医学课程比例

临床医学课程是临床药学教育的基础,只有较全面掌握了临床医学知识,才能提高临床药学实践的水平。在原有医学基础课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与临床医学有关的课程,如:医学影像学、传染病学等。

5.2 延长实践时间

目前,多数院校临床药学专业的实习时间为半年,这种短时间的实习,仅仅能使学生对临床药学有所认识,要让他们真正能把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半年的时间过短,也无法发挥实习的效果,因此,可将实践时间延长为1年。

5.3 增加专业课程

在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逐步增加临床药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如:药物信息学、药学监护、药学实践管理、案例分析、社会药学与人际交往技巧等,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5.4 加大临床药学师资力量的培养

临床药学由于涉及医学、药学两个领域,因此,对两方面的知识要求都较高。但是,目前,我国的临床药学教育存在“医药分离”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使得拥有丰富经验的临床药师能够适应临床药学的教学工作。

5.5 提高临床药师的地位

现在,临床药学的作用虽然已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由于这项工作开展的时间较短,临床药师的作用仍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由于认识的偏差,有些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院药房或药剂科工作,未真正发挥临床药学专业的优势。通过提高临床药师的地位,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临床药学工作,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推进,社会对医院药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医院药学发展的基础与重点是临床药学,只有加强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才能够保证医院药学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永佩,颜青.医院药学与药学人才定位的探讨[J].中国药房,2008,19(22):1687-1689.

[2]邱和生.基础医院如何开展临床药学工作[J].中国药业,2006,15(14):43-44.

[3]陈元成,高长梅,韩青,等.医院药学的回顾与发展[J].医药导报,2009,28(1):55-57.

[4]袁锁中,史卫忠,赵志刚.对医院药学发展的回顾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J].药品评价,2010,7(8):52-55.

[5]杨世民主编.药事管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第三版,54-55.

[6]蒋心惠,李勤耕,蒋君好.关于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发展方向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1):38-40.

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范文6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目的:探讨更有效的ICU护理模式,以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达到护患均满意的效果.方法:对ICU护士的一系列工作模式作出了调整: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调整ICU护士工作岗位、注重人文、运用PDCA质量管理模式、细化分级护理、追求真正做到“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结论:ICU护理模式的转变不但提高护理质量,在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达到双赢的满意度.

关键词 :工作模式;ICU;责任护士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75-02

ICU护理工作特点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与急救设备,集中了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任务;护士既是先进仪器的使用者,又处于抢救病人的第一线;护理质量的优劣是ICU救治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响应卫生部2010年在全国系统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就ICU优质护理模式转变提出一些见解与广大护理人员探讨.

1 强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分工明确

责任制整体护理是由一种护理工作制度和组织形式,实行由一位责任护士对病人全面连续性护理,使病人得到个体化的整体护理.要求护士为病人提供连续、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要求患者入院有人迎接,住院有人管,出院有人送.丰富服务内涵,让护理工作更加的贴近患者,贴近临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病人为中心,要求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均由责任护士对病人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由责任护士评估病人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才能实现连续化和延续化的护理,才能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增强了护士的成就感,密切护患关系.

2 优化护理工作模式

2.1 护理记录文书简单化

采用表格化护理记录单,既大大减少了护士用于书写的时间,又将与护理相关的重要信息纳入模版中;对各类护理记录表进行了简化,使护士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接触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与患者加深沟通和交流,为患者提供真正的优质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要求的同时,达到了护理的最终目的.

2.2 注重人文关切

2.2.1 人文关切探视制度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防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孤独心理是病人常见的心理.本着“以为患者服务为中心”,令患者家属安心、患者满意的宗旨,每周一次1小时探视改为每日固定1小时探视,探视时间床旁只允许有一位家属.进入ICU时,向家属做健康教育,严格控制感染源,探视患者需严格按隔离制度遵守:穿隔离衣、带一次性帽子、口罩、鞋套、抢救回避原则等,让家属清楚患者病情发展,真正为患者做到心理、社会因素的支持,向家属展现ICU护士工作的一角,减少护患矛盾.

2.2.2 护理服务内容公开化

宣传板或墙上公开标明护理服务内容,(1)分级护理标准和分级护理要求,令患者及其家属能正确划分自己的分级,并知道怎样针对病情护理治疗,不仅有利于病情恢复及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护士不必要的宣教,腾出更多时间为患者做病情评估及护理操作;(2)服务内容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评估结果、存在问题、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教育,做到“心到位、说到位、做到位、管理到位”.

2.2.3 音乐疗法减少ICU综合症

每位ICU患者床头配置电脑,内存舒缓音乐,在治疗持续进行时及患者未睡眠时,运用音乐疗法,改善患者的心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诱发病因,加强心理护理,最大限度预防焦虑及ICU综合症,并制定ICU告知流程,各级护士履行告知.

2.2.4 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排班模式

夜班由以往的单人值班调整为双人值班,排班时对每班护士的自然情况及业务能力等信息作出全面分析和了解,每组采取最佳组合,从而发挥护士自身潜能,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做到以最少的护士提供给患者最好的护理[2].护士长建立ICU护理人员信息库,根据ICU患者的特点及专业的特殊性和工作量需求,随时调整和补充护理人员,人员库中体现不同护士的个人自然情况和业务能力,以方便工作的需要;护理部对空岗长达三个月的人员及时进行补充,休假超过三个月的护理人员提交护理部,再次上岗时需进行考核,合格后安排新岗位.护士长周排班,日调整,两相结合,体现出责任到人的原则.工作量加大时实现弹性排班,增加护理人力并加强夜班人员配置,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改变将以往的被动护理变为主动式服务.对护士常用的各种护理用物如治疗车等尽可能一物多用,减少护士来回奔波于病房的次数,节约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患者.细化交接班管理,总交班后进行床头交班,做到一观察,二测量量性指标,三翻身察看皮肤状况有无压疮及压疮的潜在危险,四主动询问患者病情变化,五建立床头提醒板,交待病人护理要点及提醒事件以防遗漏,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解决.

2.3 调整工作方式,充分发挥护理职能作用

以往的护理人力配置大多为一种经验式管理,往往导致不足与浪费并存的现象[3].根据护理工时测定,即使在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再人力效益和患者满意服务之间达到双赢和更好的协调,同时根据对护理人员进行工时测定可以科学的配置护理人力资源.针对工时测量结果,取消治疗班,分解责任至床头,治疗班护士不再负责治疗室配液,而是送药至床头,只进行领药初次核对,及发药时与管床护士同时完成再次核对,管床责任护士在配液前第三次核对后双签字.各床头或病房配备电脑,进行电子处理医嘱,将护士还给患者,让护士始终守护在患者身边,主动更换输液、做好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的需求[4],真正做到“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由于多方核对,治疗护士明显感到压力减轻,有护士表示,终于能睡上安稳觉了.由于ICU病人的病情重,用药数量大、种类多,改革前后工时测量可明显看出,在转移至床头配药后,治疗班护士配药时间减少了3小时以上,患者能够及时用药,责任护士无缝隙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护士认为,在床边配药增加了用药的准时性、准确性,增加了护士在床旁的时间,使责任护士有更多时间来进行直接护理.

2.4 改善护理管理方法,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2.4.1 使用PDCA质量管理循环保证体系

为加强护理质量,使用PDCA质量管理循环保证体系.建立监督机制,制作表格,工作量(专科护理、基础护理、病人数、危重程度)每日登记,护士长每日进行确认签字,工作量计入护士考评体系.通过加强细节管理和流程再造,逐步实现专业规范、细致、周到、慎独的优质护理服务.每日定时检查,每周不定时抽查,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映了“认识-实践-在认识-在实践”的认识事物客观规律[5].

2.4.2 加强以绩效考核为核心导向的护理质量管理机制

根据护士护理病人的危重程度、数量、工作质量完成情况,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开展争当“优质服务之星”活动,半年综合评价一次,优秀人员上榜表扬.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细化一级亚类护理标准和护理重点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既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也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士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6],同时也为护理服务费的收取提供科学有效的标准.为更加明确一级护理患者的病情依据与临床护理要求,配合ICU管理需要,采用亚类管理方式对一级护理的内容进行了细分,规定了相应护理重点.一级A的亚类标准为:①大手术后;②病重;③病情急或不稳定.护理内容主要为:①认真观察疾病的情况,评估主要的症状和体征,详细的交班;②严格无菌操作,认真做好生活护理,如: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必要时做头发的清洗;③加强心理护理:由于此类病人角色依赖性较强,所以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护理措施.一级B的亚类标准为:①疾病情况不在发生变化,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②日常生活部分内容能自理,但疾病情况不稳定,随时发生变化.护理内容主要为:①必要时详细评估病人,并认真记录,正确的表述存在的问题;②此类患者协助做好各类生活护理;③加强康复的护理.一级C的亚类标准为:病情趋于平稳,有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密切观察,瘫痪、肢体障碍.护理重点为:①评估病人:每日不少于一次,同时注意对药物疗效的观察;②鼓励病人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的简单需求,注意床边安全的护理,同时加强心理护理注意角色的转换,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及主动康复的意识.

4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一直以来都作为衡量护理工作的标准,ICU护士通常处于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中,面对不同心理反应和需求的病人,有时也会出现情绪波动.因此,为了增强病人的信心,要求ICU护士对自己的情绪和态度有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无论工作逆顺,始终都能保持热情饱满、沉着稳定的情绪.改善工作模式的同时,培训护士保护患者隐私,维护患者尊严,在探视时间不避讳家属做操作,注重仪表,与患者家属交谈时首先要注意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如待人接物、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及热情主动的服务意识,主动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患者的病情,如,变换、拍背排痰、夜间睡得是否踏实、大小便是否有特殊情况等,解释所做操作的目的,满足家属对患者的情感需求,其次还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即使在忙碌的工作中也会让人感到快乐,在4个ICU病房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效度达到95%.

5 总结

在以患者为中心,以工作人员为本,以绩效为原则,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前提条件下护理模式的转变,不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且大大减轻护士的压力,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契机,全面提高ICU的整体水平,令医院、医生、护士及患者达到最大满意.

——————————

参考文献:

〔1〕胡德英,刘义兰,代艺,周文娟,喻姣花,鲁才红.外壳优质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初探[J].护理学杂志,2010,25(18).

〔2〕秀云,徐蓉.专科护士激励需求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19):47—49.

〔3〕吴小桂,邹潇湘,方二四.基层医院病房护理工时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9(6):35.

〔4〕徐美娣,朱凌云,蒋燕.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3).

〔5〕李秋杰.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6〕祖懿,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5—29.

〔7〕刘华平,巩玉秀,么莉,等.护理工时测量方法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0):27.

〔8〕张雅丽,蔡珏.中医医院直接和间接护理工作时间分配情况调查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7,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