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档案管理规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档案管理规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档案管理规范

财务档案管理规范范文1

一、职业技术学院加强财务档案管理的作用

职业院校的财务档案管理包括了院校财务开支的全部活动资料,是整个财务工作的具体反映和写照。因此,高校的财务档案保存可以作为日后研究院校财务状况的重要凭证,对日后工作人员找寻资料也提供了方便的途径,大大促进了高校的经济管理。对于有些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分析,院校财务档案中的资料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为事件处理提供可靠地数据资料,节省工作时间,提高效率。还有一些财务分析的工作,需要使用之前的财务档案,此时数据保存完善的档案就会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开支,难以避免会有些问题的出现,挪用公款、支出不合理都是很可能出现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加强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管理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对财务开支情况进行记录,能有效的减少不正常财务开支情况的发生,从而加强职业院校的经济管理。

通过分析职业高校的财务档案还可以为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评定提供参考,在分析过程中,院校财务支出的具体情况都会体现出来,对于各项支出和领导者的决策是否合理,都能够很明显的体现出来。而且,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档案管理体系,对于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都能及时发现,并且得到解决,促进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完善化。

在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过程中,一些与经济管理相关的专业,都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案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促进教学工作的提高。而本职业院校的财务档案刚好可以作为教学的参考和依据,将实际引用到教学过程中,既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真实案例,又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一举两得。

二、目前职业院校财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档案管理重要性意识不够

通过之前简述,可知对职业技术学校来说,财务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大多数职业院校中,对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视性都不高,一般只重视财务工作的开展,对于具体的证明、数据并不重视,只要求有简单的证明就可以了,并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在之后的数据、资料整理过程中,大都只使用了财务工作中的简单数据,并没有将整个过程的数据收集完整,导致即使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落实后,整个资料档案都并不完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领导者的重视不够,在职业技术学院中,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学校管理者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由于管理者不重视该工作的开展落实,所以具体的工作人员更难以将管理工作很好的落实到位。在初期的财务开支证明时就缺乏统一的规范要求,在之后收集资料时,数据也就难以完善。

(二)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是造成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统一的要求,不同的工作人员有不同的处理方法,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秩序混乱,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其次,职业技术学院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很少有专门负责财务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大都是由其他职能的工作人员,更容易造成管理工作中的不完善问题。而有些职业院校中,虽然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但是由于各部分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明确,并且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培训,难以对管理工作统一约束。除此之外,资源配置情况也是影响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因,没有具体的档案存放地点,信息数据没有具体的收集、保存途径,即使工作人员有较好的职业素养,也难以将工作规范完善。

(三)缺乏统一的要求和标准

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发展较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所以职业技术学院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更是难以达到预期要求,将财务档案管理的有益作用完全发挥出来。有部分职业技术院校虽然对财务档案管理制定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都只在小范围或者自己学校里实行,并没有扩展到整个行业,没有形成有规范的行业标准。

三、规范职业技术学院财务档案管理

(一)加强职业技术学院财务档案管理的意识

出于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目前职业技术学院财务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强,要重点落实增强职业技术学院对此管理的意识。职业院校要在充分意识到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前提下,改变之前对财务支出证明和资料收集的不重视情况,致力于完善院校财务档案管理体系。先从领导者抓起,引导院系领导者认识财务档案管理对学校财务支出和日后工作的重要性,建立注重学校财务档案管理的意识。在学校领导者的带领下,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从而保证学校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和工作的落实,促进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开支科学化,促进职业技术学院的经济管理水平提高。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专业的管理人员不仅能提高财务档案管理的效率,而且还能保证工作开展的有序和质量,因此,提高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人员具有重要意义。财务档案管理不是单纯的一项管理工作,对于工作者还有一定的专业要求,才能保证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对于从事财务档案管理的人员应定期的进行技能培训,保证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将要求和标准及时传授给工作人员及时落实到工作中。对于提出要求的落实情况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保证财务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达到标准,保证财务档案管理能随着发展不断进步。

(三)健全院校档案管理制度

每个职业技术学院,要设立专门的财务档案管理机制,促进财务档案管理体系的完善。对于财务档案管理的支出证明,规定要有详细的数据说明,既是为了之后档案收集的便利,也是为了保证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支出合理,避免财务问题的出现。在之后的数据收集阶段,要将各种资料收集完善,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职业学院在建立管理机制的前提下,对于各部门的分工,也要划分明确,将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划分到部门或者人员,保证每项工作都有专业的负责人。除此之外,对于财务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的资源也要配置到位,档案存放需要的空间、信息处理需要的计算机等其他资源,都要满足工作人员的需要。将各部分都要落实完善,保证整个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促进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提高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网络信息化技术逐渐完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信息,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相比传统的财务档案管理的各种纸质资料,使用网络技术之后,各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将更加简便快捷。特别是在进行数据整理保存的阶段,信息化的手段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新时期,职业技术学院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财务档案管理规范范文2

企业档案资料越来越要求记录的标准化。所谓档案要标准化,是指档案所使用的名词术语、著录、代码代号、标引语言乃至于档案的整理、统计、鉴定、格式等方面的标准化。这些标准化的要求,可以对档案进行分门别类,有利于甄别管理档案,也有利于档案的长期性保存。目前,许多企业已开始朝着标准化迈进,有的企业还为此专门组织定期的员工培训和学习。从企业档案管理的现行机制来看,大多企业已经在努力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已不再受传统模式的桎梏。但是,时展的脚步从未停止,相对于经济形式而言,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发展还是缓慢的,而且,企业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对本企业基层的档案缺乏管理、还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档案事务人员。档案管理规范化不仅仅需要管理设备、技术手段的规范、先进,还需要管理者的高素质、高认识、高水平。时代在发展,企业在进步,企业的工作人员也必须与时俱进,具备适应时代和企业发展的能力水平、个人素养。如今,企业档案管理的门类不再单一,甚至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加上档案管理已经借助于信息化手段统筹管理,这些都要求档案管理者必须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并能熟练应用档案管理系统。所以,企业要为此付出的努力还应是持续的。不能只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只有真正将行动落到实处,才能收到真正的效益。

二、档案管理规范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1.档案管理规范化对企业人员管理的重要性

说到档案管理,企业的人事档案首当其冲,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可以集中反映企业人员的详细信息,包括员工的自然情况、学习、工作经历、奖惩情况、历史背景等。企业用人必须要依据人事档案提供的基本信息来衡量人才所适应的工作岗位。人才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而档案管理是发掘人才、开发人才的基石。没有一套规范的档案管理系统将会极大的限制企业发展,降低市场竞争力,也会流失已有的人才,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千金买骨可能会引来人才但是不一定会留住人才。有着规范的、优异的、有发展的档案管理模式的企业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企业。

2.档案管理规范化对企业财政管理的重要性

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可以集中整合企业财务状况轨迹,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企业业务分析的依据,从而有利于科学规划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另外,规范化的财政管理下,企业每一笔财务账目都分门别类、清楚明确,可以减少财务纠纷,挺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同时又对外树立了企业良好的形象。

3.档案管理规范化对企业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从企业业务发展角度看,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有利于企业管理层更加及时、全面的掌握和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便抓住时机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做出科学的判断。企业档案虽然记录的是企业过去的运营资料,但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依据。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业务的拓展、对持续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具有深远影响。所以,为了企业自身的长足发展,使它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具有不败的竞争实力,必须做好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三、结语

财务档案管理规范范文3

电子环境下,计算机是财务档案的重要工具,必须利用专业的软件和系统来保证管理的质量。电算化环境下财务档案需要重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外部的管理问题。首先,在管理中因为计算机的网络化,应提高其传输与操作安全性,一方面应提高口令的安全性,不仅仅要设置开机密码也应对某些访问权限进行口令和安全密码的设置,以保证电子财务档案被访问时的安全。同时应建立多级权限制度,即在档案读、写权上设置多级权限,不同的工作人员对档案的访问与读写都有其特定的权限,不能越权对档案进行访问与改写等。还应建立电子表格对归档档案进行统计,进行系统化管理,方便外部对数据库访问并查询相关信息。其次,对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强化。网络的安全是保证数据传输的重要基础,电算化中财务档案已经与网络相结合,所以必须提高其数据的安全性。另外,还需借助计算机安全技术,如防火墙,隔离电子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访问区,使电子档案系统相对独立。限制外部非法访问对电子档案的干扰。也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者限制访问权限,对网络安全进行强化,以防止意外数据故障、恶意破坏对数据的影响,导致数据丢失或者错误。最后,是对病毒的控制措施。在计算机系统中病毒是影响计算机安全的重要形式。所以在电算化环境中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与数据安全必须及时对杀毒软件病毒库进行升级,才能更好地进行全面防护。

2.内部管理的问题。第一,应强化归档制度。管理人员应充分地学习电算化的管理知识,使之明确管理特征。强化计算机会计档案的保管作用。对各种文件的归档应健全制度,明确各种档案与数据的归档要求,以及标准文件,让各种数据与文件归档都按照规范与标准执行,从而保证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同时相关部门也应配合档案管理的制度,设置管理规范,并严格对制度与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一旦出现问题应进行必要的责任追究。还要对管理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动态化地对制度进行调适。第二,强化对数据备份的管理。在电算化环境下,数据往往是实时化出现的并被保存的,而因为计算机特性,如果出现故障则会导致数据丢失,所以在财务档案管理中应进行实时化的备份处理,在账务管理与报表系统中都应明确实时化备份的要求,即根据财务数据的不同性质进行备份,而整体数据的备份不应少于每年12次。经过备份的数据应存放在固定的硬盘中,并进行封存,并妥善保管,保证其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物理性损坏。第三,档案的保存要求。财务电子档案在保存中应选择质量较高且稳定的存储介质,因为介质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数据保存的质量,也会影响数据的调用与再处理,所以只有质量稳定的介质才能保证档案质量。管理人员也应对存放时间较长的“档案”进行定期的维护,及定期复制以保证档案的安全与完整。第四,在工作中也要对纸质档案进行妥善保存。在电算化环境下,所有的数据也是从纸质文件和凭证中获得的,所以每天要登记与打印的不仅仅是现金记账文件,也包括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如果因为打印或者条件限制,所形成的现金与银行账目可以利用活页定制为账册进行保存。而对于一般的账目应做到清楚分类并进行档案化管理,并按照月、季、年进行分类与汇总,并对其电子档案进行标记。第五,应培养和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和职位。前面分析电子化档案管理不仅仅需要人员具备财务知识也需要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应注意的是不能由出纳人员兼职。其岗位的责任有,按照制度与规范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各个岗位人员催收相关的电子数据与报表。进行归类与存档,并填写存档的记录表格;负责保存计算机档案与系统档案等,实现对电子数据的系统化管理,方便查询与处理;保证财务档案的安全性。不能擅自对数据进行导出与写入。系统管理制定明确的权限。限制管理人员的权限,保证直接管理人员对档案的安全性负责,不会因为自身的权限而导致内部出现舞弊问题。所有的档案读写过程都应进行备案,进行登记与记录,保证文件改动是在权限范围内。同时,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人员要提高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档案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

财务档案管理规范范文4

关键词:农村财务;规范化;思路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央和省一再要求要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的管理,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之所以如此重视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是因为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由于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得村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各种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所以完善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在当前已是刻不容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已显得相对滞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迫切需要进行规范。如何切实解决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会计法规制度的培训,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以稳定财会人员队伍。这里关键是要严格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建立岗位责任制,财会人员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要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业务考核,稳定队伍,提高素质,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多年来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问题一直困绕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会计队伍。因此,一是应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凡经群众推荐,村委会上报,乡镇考核合格,应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做出明确规定,不经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三是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

财会人员是村乡里的“内当家”,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为此,各级领导应重视对村级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争取尽快地把国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财税制度,贯彻落实到乡村一级;同时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其资格证的级次,持证应聘相应岗位之职,保持财会队伍稳定。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必须要坚持“五个统一”,有效化解农村财务管理的矛盾

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必须要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统一帐、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农村的财务行为进一步规范,从而可以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农民也不必为财务问题而上访,干部也不必因财务管理而费心,干群关系将更加密切,为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为此,各级乡镇领导都必须提高对村级财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农村财务规范化就是要求村级的各项收入、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和部门对农村拨付的资金,都要规范缴付手续,统一管理,有效监督。这样可使村级收入管理得到加强,有效遏制乱收费、乱摊派行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村级各项支出均在村财乡管部门的全程监督下使用,资金使用进一步规范和透明,不仅避免了资金使用的盲目性,还可有效地杜绝挤占、挪用等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化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为使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这两个新制度。新《制度》针对目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种种现状,对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和共同生产费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对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推进村级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财务档案管理规范范文5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 财务档案 信息化 建设

高等院校的财务档案信息化是通过先进的技术,对本校的财务资料进行搜寻,回档,共享,分递和保存。上述步骤构成了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程序。和九十年代相比,我国高校的财务档案在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还是有一些影响其信息化进程的因素存在。要想令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就要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一)相关领导没有将该项工作加以充分的重视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多数高校的相关领导没有将本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的相关建设工作进行必要的重视。这种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领导们忽略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对高校自身的财务资金,人才管理,设备管理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对该项工作相关发展的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二)我国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亟待完善

虽说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提议在早年就被提出,一些主管部门也为该项工作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规范。但对于我国来讲,财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管理工作,加上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虽说我国部分高校想将本校的财务档案信息化工作进行开展,但由于缺少相关理论与标准的支持,很多高校领导对该项工作的开展表示出了“无从做起”的态度[2]。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高校中的财务人员对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产生了畏难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进程。

(三)相关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财务人员无论是从业务素质和精神风貌上来讲,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在高校中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在学历上,职称上和计划经济时代相比提高了好几个档次。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我国高等院校中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了高校财务理论与研究上,而对于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没有将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上去,进而在高校中出现了,相关财务人员处理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简单,随意。除此之外,在高校从事财务管理部门还存在着职责不清的状况。学校对财务人员也没有定期的组织培训教育工作。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的支持,使得我国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和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高校中能真正胜任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少之又少。

(四)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缺少相关目标

有些高校领导认为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工作,觉得所谓财务档案管理就是将本校的财务信息进行统筹。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财务档案信息管理缺少党政的统一性,学校内党政部门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不能配合财务部门开展相关建设工作,对财务档案信息管理的内涵也不甚了解,更不要说相关信息化建设目标了。

二、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构建措施

(一)完善原有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

学校高层领导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将本校的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好,就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将原有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规范进行系统性的完善。相关制度的完善,需要本校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共同努力来完成。在建设过程中要不畏艰难,用于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将;理论研究成果投入到实践工作中去,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范。例如,对本校原有的财务信息库进行系统性的建设,对重要的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备份等。参照国家档案局来制定相关管理规范。

(二)加强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对于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性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无线路由器,服务器等。基础建设有着硬件建设和网络建设之分,在基础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软件建设。用于档案管理的应用型然间本身具有强大的逻辑性,管理者使用管理软件对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进行全面建设。应用软件本身包括了很多智能程序,比如实时监控,语言翻译等等。应用软件的种类包括:信息档案管理软件,系统文件管理软件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化基础建设中,硬件软件的相关建设应该是一种平衡的关系。对于应用软件的开发更应该做到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推动我国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

(三)高校要做好关于信息化网络建设的相关工作

高校要想做好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建设起相关管理网络是重点。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技术人员在建立起高校财务信息档案网络的同时,也要将网站的专业职能进行全面突出。

突出网站的服务功能。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网络建设的时候,应该设立有个查询模块,供信息使用者能够快捷方便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设立下载模块,方便使用者下载。

将网站的宣传功能加以突出。该网站要将本校财务管理的情况进行有效披露,除了这点,还要将档案相关工作对大众进行有效宣传,从根本上增加大众对高校财务信息档案相关工作进行有效了解,促进该项工作的发展。

网站应该强化原有交流协作相关功能。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网站设计的时候,应该为用户建立起一个用户体验模块,针对用户的真实需要,将自己的管理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强化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的辅助决策系统

高校建设财务档案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财务数据使用者顺利找到自己想要的数据。由于现如今高校财务数据日趋复杂化,传统的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如此困难的要求,因此必须在高校内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化辅助决策系统。这种辅决策系统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技术为基础的。该决策系统能够将在档案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相关软件还能为工作人员提供系统性的分析数据。价格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行有效结合,从根本上将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工作质量进行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等院校中的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于高等院校本身来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梯,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自身效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一定会发展的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刘迎春.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07)289---290

[2]傅荣校,韩云云.基于功能角度的档案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档案管理,2011(08)233---234

[3]胡英.高校档案馆对校内电子文件的采集[J].机电兵船档案,2010(07)125---126

财务档案管理规范范文6

关键词:科研项目科研档案档案管理

在科研活动日益社会化、信息化的背景下,科研项目(课题)呈现出跨学科、跨领域、跨机构(以下简称“三跨”)的典型性特征。与一般性科研项目相比,“三跨”项目往往集合了各机构相关领域的优势力量,研究成果更具有显示度,档案的信息含量和科技含量更大,如何有效收集、保存和利用这些科研档案资源是档案人员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三跨”科研项目研究周期较长,具有跨机构、跨学科、跨地域、跨平台等诸多新特点,依靠传统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难以全面、系统地管理这些资源,需要我们提出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一、“三跨”项目档案管理的特点分析

(一)归档主体的多口性

“三跨”科研项目范围大、成员多,往往需要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调、多单位合作,因而建档材料形成的主体较多,涉及的机构包括主管单位、依托单位(负责单位)、参加单位,涉及的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项目(课题)参加人、业务管理人员、综合管理人员(包括财务人员、设备采购人员、人事管理人员等),并且根据项目开展需要聘请院外甚至是国外知名专家或专家团队。这些机构或个人会形成各种档案资源,这些来源不同却又产生于同一科研活动中的资源,共同构成了一个“三跨”科研项目的全部档案。

(二)归档内容的电子化

一方面,“三跨”科研项目电子档案资源超量增长。随着科研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三跨”科研项目会应用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电子化设备,科研人员习惯于在自己的工作现场和研究过程中电子化地进行信息交流和处理,从而形成了大量的交流性材料、实验性数据和各种结果性数据。另一方面,这些电子档案具有异构性的特征。由于“三跨”科研项目需要国内国际不同领域的机构和人员协同工作,会涉及多个单位多种应用平台多个数据库资源,不同的科研人员又会在自己的电子设备中保存不同的数据内容,从而不可避免的产生多种结构、多种载体的电子档案。

(三)档案收集过程的复杂性

“三跨”科研项目研究周期长,一般为3至5年,从立项到结项验收每个环节都需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取得最终成果往往要耗费很长时间,这就使得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时间跨度大、周期长。在项目进行中一般采用阶段管理的方式,在每一重要阶段主管单位对执行情况(包括阶段科技目标的实现、阶段性成果的形成、创新队伍建设、经费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估;同时每个项目会分不同课题,每个课题也会根据需要进行阶段性检查。在项目整体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员离职、调职等非正常情况,在每一阶段或特殊情况下档案人员都要及时跟进,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有效。

(四)档案资源的共享性

“三跨”科研项目的立项会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审批程序,每个课题的设置也必须紧密围绕总体目标,相互有机联系,能针对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组织多学科、多方位的交叉研究和协同攻关,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同步进行的类似课题的进展会直接影响到相关课题的时效性和完成程度。这种状况下,项目要尽量实现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各种资源的全面共享,需要打通原有档案资源的壁垒,建立互联互通的档案资源共享环境,根据项目中不同课题的科研人员利用需求提供最新的、全面的、即时的科研档案信息内容。

“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要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但目前的管理却存在诸多问题。

二、“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针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指导规范

首先,从国家层面看,已有相关的科研项目和档案管理规范,但缺乏直接针对“三跨”科研项目和档案管理的专项规范,缺少针对科研信息化发展的内容。

我国对科研项目和其档案的管理规范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通用的科研项目与档案管理法规和规范,如《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等项目管理规定和《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通用科研档案管理规定。这些规定基本为科技项目和档案管理的一般性规范,没有针对“三跨”科研项目或其他重大科技项目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1]。同时这些管理规范基本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提出的,缺少对新信息环境下科研项目和档案工作的思考。

第二类是专用科研项目与档案管理的规章和规范,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文档材料管理办法》(试行)等。这些针对863项目的管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与“三跨”科研项目管理相似,但总体来说仍有缺失,在各单位具体操作层面缺乏细则性的规定,很多工作还要参照老标准执行[2]。

其次,从地方层面看,很多省市机关、高校等项目主管部门制定了项目与档案管理规范,如《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档案管理办法》、《上海市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等,这些规范相比国家规范进一步细化,更具有执行性,如《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方的职责[3]、《上海市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则提出要加强科研项目的动态管理和过程管理。但另一方面仍缺少对专项科研项目和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无法直接指导“三跨”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

(二)缺少针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工作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

由于管理规范或制度中对档案工作内容的缺失,造成项目各主体对档案工作认识的偏颇,没有建立起针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工作的管理体系。

首先,从下达“三跨”科研项目的主管机构看,没有定制项目的档案管理指导规范,缺少对档案工作的总体把控与协调,档案工作无法纳入立项、阶段检查、总验收等关键环节,从而造成档案资源的失控与失存。

其次,从主要承担项目的依托单位看,依旧无法对项目的整体档案工作进行统一规划。虽然项目负责人会指派相关档案人员或课题秘书完成归档工作,但目前依托单位只对单位内部档案工作进行管理,对项目的二级课题承担单位没有进行相关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检查。因依托单位并不能保存全部项目档案材料,并且因为各课题分头管理导致复印件多、原件少,纸质材料多、其他载体材料少等现象,从而影响和制约了“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

最后,从项目的课题参加单位看,由于缺少项目主管单位的指导和管理,基本采用原有的一般性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模式,不能根据“三跨”科研项目的特殊性要求制定归档范围、归档计划,档案工作无法纳入“三跨”科研课题管理工作中。同时科研人员缺乏档案意识,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和科研成果的发表与获奖,轻视档案资料积累工作,甚至不愿意上交自己手中的材料;档案人员缺乏档案开放意识,重视材料的收集整理、轻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两者工作方式的冲突造成单位内部科研档案工作推进的困难。

综上,由于“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仍主要依据一般性的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和模式,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对各责任方缺乏配套和有效的制约手段,造成“三跨”科研项目档案工作管理失控,不能做到自上而下的集中统一管理。

(三)缺少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资源的共享机制与手段

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资源的共享需求可分为三个层次,即项目组内共享、单位内共享和社会共享。

首先,项目的各组成部分(课题、机构、人员)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其研究过程数据、成果信息、管理性材料是大家所关注的内容,但目前这些档案资源归属在不同的科研单位和主管机构中,而这些机构相对独立,项目档案资源缺少共享的机制,且暂时无法提供资源共享的技术手段。

其次,“三跨”科研项目集中了各单位相关领域的优势力量,形成的是有显示度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在项目完成后,除和涉及知识产权保护之外的已归档信息资源有必要在单位内部共享。而目前的项目档案资源只停留在各自为“用”的状态,无法形成网络化的管理模式。

最后,从全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已经提出“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必须建立相互兼容的数据库,实现信息、数据资源共享”,但目前在缺少共享机制和平台的条件下,“三跨”科研项目档案资源的共享利用只能成为美好愿景。

三、“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对项目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

首先,要将档案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的范畴,从顶层对档案管理做出总体设计。

在项目管理规范中明确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加入档案管理的总体内容和要求,保证立项、结项、鉴定等关键环节档案工作到位。如将“三跨”科研项目档案验收作为项目验收中的重要环节,在项目结题、鉴定、报奖时提出“需由档案部门出具立卷归档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的证明”的要求等。

其次,要制定“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规范,明确归档范围。

只有由项目主管机构或由其指派相关档案部门根据“三跨”科研项目的特点制定并颁发档案管理规范,才能根本上保证项目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第一要制定针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内容的归档范围表,项目档案分类中除科研档案外还会有基建、设备、电子档案等不同门类,如果按目前实行的按门类管理档案的模式,会破坏“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的系统与完整性,为日后的利用带来不便,所以可考虑建立以“三跨”科研项目为主体、综合各门类档案和项目各阶段内容的系统的档案资源结构模型和归档范围表。第二要根据科研信息化的特点规范电子文件的归档内容与形式,保证归档文件的长期可读、可用,因为“三跨”科研项目中会形成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电子文件,同时会有海量电子数据产生,需要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机构制定针对电子科研数据的归档保存策略。

最后,要明确项目各主体的职权范围,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分级管理。

为解决保存与利用的矛盾,从既有利于档案的规范管理又方便各课题组科研人员利用的角度出发,探索以主管机构为中心,以项目为纽带的档案工作分级管理模式。可实行主管机构抓依托单位,依托单位抓项目组,项目组抓课题组,课题组抓科研人员,一级抓一级,管理网络化。档案部门必须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建立联合监督检查制度[4]。主管机构档案部门负责各项目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将具体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项目组;每个项目组确定一名兼职档案人员负责其项目研究过程中与项目有关的档案工作,对各课题档案工作进行跟踪指导;每个课题组确定一名兼职档案人员,对科研人员的归档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同时项目组要为项目档案管理提供必要的服务、经费和保障条件,争取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项目管理与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二)建立基于项目业务流的全过程管理

“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需要基于项目业务流和业务主体,将档案管理工作全过程嵌入到项目管理流程,实行全面的、系统的、过程的管理。

“三跨”科研项目主要有三方业务主体负责六个业务环节的工作,业务主体指:主管机构、依托单位、参加单位,业务环节主要包括分析论证阶段、研究实验阶段、成果鉴定验收阶段、推广应用阶段、成果奖励申报阶段、申请专利和成果转让阶段。基于此形成向“三跨”科研项目业务流的档案管理流程,见图1。

(三)逐步构建“三跨”科研项目档案资源平台

构建资源库是科研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一方面可以实现横向共享,为项目组间的沟通交流提供平台;另一方面能全面、系统的积累“三跨”科研项目档案资源,为资源的纵向积累和利用提供基础。

首先,要建设基于“三跨”科研项目应用平台的归档保存系统。目前很多项目的实施都依托于一定的应用平台,这些不同的平台中会产生大量的科研电子数据信息,它们是记录科研过程的重要信息资源,必须归档保存。所以要在项目开始阶段即提出电子科研档案永久保存的功能需求,甚至在各平台设计之初就将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嵌入到平台内,保证归档电子文件信息的原始性和全面性;

同时要考虑不同平台异构信息的采集,保证其能够完整、有效的归入档案管理系统。

其次,是建立“三跨”科研项目档案中央数据库。这一数据库需要在主管机构的支持下,在档案部门的配合下完成,以项目为单元有不同的业务主体全过程的记录、积累科研过程数据。同时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可在此基础上构建成果数据库,揭示相关的科研项目管理情况、研究过程、成果水平等信息,使“三跨”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档案信息得到推广。

最后,要在主管机构的支持下建立“三跨”科研项目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科研档案信息开放查询系统。首先实现档案资源网络共享,各项目组兼职档案人员或单位档案人员及时进行动态更新;同时考虑构建科研档案信息开放查询系统,提供科研档案信息的服务,充分发挥已归档资源的作用,打破各机构间档案实体共享的限制,使“三跨”科研项目成果的利用更加广泛和深入[5]。

“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涉及范围广、人员多,需要从主管机构到基层科研单位的多方支持,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档案人员需要根据科研工作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创新性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以全面、系统地保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科研一线服务社会。

注释:

[1]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001-1-20;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1987-3-20

[2]科学技术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2001- 8;科学技术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文档材料管理办法(试行),2003-3-25

[3]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档案管理办法,2008-7-1

[4]关宏玉,刘洋,安小米.我国科研文件档案管理模式特点问题与建议:典型案例研究[J].山西档案,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