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心理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流心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流心理学

交流心理学范文1

关键词:留学生;积极心理学;心理教育

一、来华留学生存在主要心理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和深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加。来华留学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已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1]。来华留学生的主体是处于人生发展阶段中最活跃阶段即青年时期,以发展心理学角度看,青年人呈现多变、创新和叛逆的特点。青年人的心理发展是在其社会生活环境和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的,对自我的探索、认同、人际关系、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变化,其智力发展、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性格、性意识、成长需求都呈现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动荡与稳定、突变与渐变相统一。来华留学生群体心理发展复杂性在于,多元文化背景下,不但要面临着青年人共同的心理发展任务,同时还要面临环境适应、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等多方面的任务。因此,留学群体的心理压力较国内本土学生压力明显增大。(一)负面情绪问题。留学生在国外经常会出现思乡感、孤独感、抑郁症和挫折感。这种消极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在缺少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倾向消极模式情况下,孤独感、挫败感体验会相对强烈。较长时间的负面情绪体验会影响留学生的自我认同,生活满意度。(二)人际关系敏感。留学生身处异国生活和学习,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语言交流的障碍,导致留学生在社会交往上会呈现出更多的焦虑状态。与中国大学生相比,在华留学生存在更多的强迫、人际关系紧张、焦虑和恐惧等心理问题。留学生较多采用幻想和退避等消极的应付方式来处理上学生活中的应激事件[2]。(三)文化、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留学生的负面情绪问题、社会交往中的人际问题往往都是内在的文化、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外在体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个性差异等因素在同一个场域,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对留学生群体发挥着影响。场域中的每个个体既要保持个性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又要接纳和尊重交往对象的正当诉求和尊严。这需要个体具有一定强度的心理韧性和灵活的应对方式。当然,从生态系统角度讲,每个个体都是具体的,需要从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中,来理解适应问题。适应能力的提升不单单是个体的问题,环境需要具有相应的包容性、丰富性,具有为个体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四)学习与就业压力。来华留学生都是怀揣着个人梦醒、职业理想、甚至肩负使命来到中国的。在华学习和未来就业是留学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些包括学业成绩、作业难度、专业选择和就业前景等问题[3]。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针对留学生学习学业培养标准趋于严格,很多留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方面的压力。

二、留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困境

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在管理模式上采取独立的培养方案,单独的班级编制,完全有别于中国学生管理机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我国高校基本上已经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然而由于管理模式、服务提供能力、留学生教育工作发展情况等多方面原因,面向服务于本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未能全面覆盖留学生,造成工作中的死角。(一)服务提供能力不足。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进一步指出“每所高等院校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在实际操作层面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专职教师配备尚不能达到指标要求。一是数量不足,在未能满足本土学生服务需求同时,很难能全面覆盖留学生,开展工作很难常态化。二是专业咨询教师双语交流能力限制,制约了针对留学生个体咨询服务工作。(二)工作机制和举措问题。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抗挫折能力,高校为本土学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为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发生,为新生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导致的突发事件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应当说,在专职教师队伍配备不足的情况下,这些举措是有效的。然而针对留学生,这些举措存在着制约因素。以课程教学为例,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方案有别于本土学生,培养方案中未列入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识课程,来华攻读本科学生未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学习。在心理咨询服务方面,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实际上是社会工作模式,专职教师、辅导员是主动发现、主动介入和服务,而在西方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是被动服务,需要学生主动咨询。特别是在心理普查环节,我国高校采取的是利用标准化量表,针对全体新生开展网络或纸质测量,同时建档。在现实操作层面,需要做好保护隐私和知情同意。(三)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问题。有效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面对困境、挫折的积极影响因素。来华留学生面对学习、交往、就业等方面问题时,由于身处异国常常等不到家庭和社会及时心理支持,更加容易产生情绪问题甚至危机事件。专业辅导教师和留管人员面对资源匮乏的辅导对象,常常显得无力,进而影响主动介入的积极性。

三、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议和对策

积极心理学认为,增进人的积极情感及其体验,是发展优秀品质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积极情绪带来创造性和生产力,能使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从而产生多种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创造性或创新性的思想和行为,而这正是大学生应具有的积极品质。(一)营造积极氛围,不断提升主观幸福感。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需置疑的。”[4]积极心理学界认为幸福感是指个体基于自我的生活经验而形成的主观感受。幸福感的核心内容是对自己生活的总体满意感,即一个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和整个生活质量是满意的,感受到生活是充实的。幸福正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积极情感与认知。坚持积极取向,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文化氛围,增强留学生的良好体验,提升服务满意度,强化社会支持和社会连接,增强归属感,提升幸福感。(二)帮助留学生树立希望,不断提升心理弹性。美国堪萨斯大学克里斯奈德教授是积极心理学希望领域公认的理论创始人,他将“希望”定义为:“在成功的动因(指向目标的能量水平)与途径(实现目标的计划)交叉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5]这包括三方面的含义:清晰的目标(远景思维);明确的策略(路径思维);启动并实施该策略的动机(动力思维)。目标、路径和动力是希望理论的三大要素。实现目标的过程,也是路径和动力相互作用的过程,他们相互加强,呈正相关,对目标的达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帮助留学生建立合适的目标,探索多种可行的途径,增强抗挫折能力和心理弹性,不断自我正性强化,最终实现目标。(三)构建朋辈支持系统,提供心理支持。朋辈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近,体验相似,易于建立信任关系,经过准专业化的培训,能较好胜任辅导。相对于专业个体咨询需要事先预约,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咨询,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在双方达成的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在某些一般心理问题处理上,朋辈心理辅导处理时效性比较高。朋辈心理辅导也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在心理知识普及宣传、心理危机动态监测和互助人文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四)构建危机转介渠道,扼守底线工作。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底线,要进一步健全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健全危机干预校内和校外转介渠道,强化一线教师和留管人员培训,提升干预实效性,及时阻断危机,避免危机事件发生。一是设置专人专岗开展日常心理咨询服务工作,把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作为学院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留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萌芽状态,及时阻断心理危机。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国高校中少数几所设置留学生咨询工作室的高校之一。二是开展新生入学心理筛查,重点关注学生预约咨询跟踪服务。在新生入学心理筛查方面,我们使用SCL-90量表,心理问题筛查率一般在3%左右。考虑到效度低的问题,我们邀请专业心理教师设计投射测验,比如绘画筛查,两者相结合检出率效果较好。在实践方面我们也充分考虑了自愿与保护隐私的原则。所有问卷都设计了知情同意书。三是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强化对留管人员、一线教师的心理知识培训。留管人员不同于专业心理教师,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留管人员心理健康知识应知应会学习手册》,定期为留管人员开展常见精神疾病、心理危机等相关知识培训。四是利用新媒体、公共宣传栏等多种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氛围。

交流心理学范文2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本应该和其他孩子们一样,享受父母的疼爱,家庭的温馨,但是由于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奔波,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少,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引导教育,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性格上的缺陷或是心理上的障碍。而现在,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2015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在自我意识方面,留守儿童一方面有严重的自卑感,对自己智力、外貌等方面的评价偏低,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在情绪问题方面,留守儿童情绪较不稳定,容易出现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状态焦虑和抑郁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并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年龄越小问题越突出,女性比男性更突出。在亲子关系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对父母充满怨恨,并有盲目反抗心理。在学业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有较多的不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容易下滑,厌学、逃学和辍学现象比较严重。本人认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应对。

一、平等对待

根据调查结果,总的来看,人们普遍认为留守儿童是有问题的群体,一些人甚至专门关注留守儿童个体的极端表现,并倾向于将留守儿童的各种不良表现简单的归于因为留守状态。各种媒体中频繁出现的关于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统计数据和典型案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将留守儿童看成问题儿童的印象。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但是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对于留守儿童,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偏见而给他们贴上不好的标签,只看得到他们的短处而见不到长处,这样就会挫伤了他们进取的积极性。对待这些学生要从“短处”中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给这些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认可、赞扬和尊重中树立起自信。这样不给学生贴否定性的“标签”,而是利用肯定性的“标签”做正向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发展特长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家校互动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生自小就会受到父母的人格魅力以及身体力行吃苦耐劳的影响。家长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家庭气氛的和谐与否都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所以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要积极联合家长互动,不断提高家校互动水平,共同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很多家长对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毛病和缺点都感到头疼,但他们又缺少了了解孩子的耐心。比如学生在考试后,成绩好,便得到奖励,成绩差,便是训斥和打骂,长此以往学生便不愿意与家长交流,甚至对家长敬而远之,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家庭教育失败。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要让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并尽量保持与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春节、农忙等农民工返流的机会,组织建立“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平台。向家长倡导科学育人,鼓励家长与亲子互动:多打亲情电话、多写亲子书信。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薄”,教师通过打电话或写信给外出父母反馈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学生的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映,要针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变化,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与家长一起制定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的计划方案,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引导和教育,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科学教育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就都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在备课时加入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授课时注意在课本内容以外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语文课本身就含有情感教育的内容、体育课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等等。同时,教师的积极关注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加鼓励,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应该在校内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并开展定期的心理咨询以及心理辅导课程,这对学生是一种直接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除了心理教师集中为学生讲授心理课程,也可以单独谈话、单独诊治,帮助心理情绪起伏不定的学生调整心态,形成健康心理。在农村小学,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做到大规模普及,但学校可以以开设心理健康公共课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此外,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也是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多媒体,加强对学生科普知识的普及,使学生从中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课余生活,引领“留守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掘他们的个人爱好和特长,使“留守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斌贤审校《.教育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毛蓓蕾《.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交流心理学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教学 交流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8-02

生一种奇妙之感,如此便达到了目的。

二、韵律之美

韵律之美不仅体现在舞蹈、音乐等艺术表现之中,在生命的过程中也无处不在,生物界那生生不息的力量、生命过程不断变化发展的态势,无不是韵律美的具体表现。比如候鸟年复一年春去秋来、南来北往的迁徙,非洲大草原上雨季和旱季的交替以及羚羊、野牛等动物随之发生的大迁移;比如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部的周期性变化;比如植物体的一生:从传粉受精产生种子—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发育为成熟植株—开花传粉受精产生下一代,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美妙的变化,充满了韵律之美。尤其值得提到的是DNA分子的奇妙双螺旋结构:四种基本单位,固定的碱基配对方式,不断重复的螺旋充满节律,每个螺旋包含10对碱基,相邻两对碱基之间的维持着0.34nm的距离,看似简单的造型,由于碱基排列顺序的无穷可能性而蕴含了几乎无穷的遗传信息,可以说那就是生命最本质的奥秘。DNA模型创立者之一沃森曾说道:“我的手指冻得没法写字,只能蜷缩在炉火边,胡思乱想,想到一些DNA链怎样美妙地卷缩起来,而且可能以很科学的方式排列起来。” 他与克里克等人共同创立的这个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充分体现了科学意义上的美和真的统一。

三、和谐之美

在生物世界里,从微观到宏观,和谐无处不在。在《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课的教学内容中,就可以让学生领悟到个体生命过程中的和谐之美,生物群体的和谐之美,生物与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比如:小小的细胞,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一个小小的细胞自成一个小世界,有着边界——细胞膜,有着控制中心——细胞核,有着各种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各有分工,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完成着物质的交换、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等等复杂的生命活动,体现着一种细微到极致的和谐。又如,人体的生命活动纷繁复杂,但是由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等各大系统各司其职,协调运作,各种生命活动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也使复杂的人体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再如,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无一不是因生物圈内各种生物的巧妙配搭、合作而得以进行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既满足自身生命活动需要,也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的生物(动物、微生物)提供了可利用的物质与能量;而动物则为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散布等出力,它们的尸体遗骸、排泄物等又可重新成为微生物、植物生长的原料;作为分解者的微生物更是为物质从生态系统回归到无机环境而大显身手……通过许多这样的例子,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到,和谐就是一种美,和谐是生物生长的内部需要,万物和谐更是人和其他生物得以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利用生物中的美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感觉力、感悟力和想象力,利用这种情与景的互动关系,可使学生获得美学教育,培养他们审美的创造力。所以,高中生物教学并非单纯的教学,同时它也是传播美的工具。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通过物理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风、习惯等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那么物理学科教学中如何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基础地位呢?

一、加强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生动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眼过千遍不如手做一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例如:利用图钉做实验。图钉很容易找到,若引导学生利用图钉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做压强的实验时,用手在墙上按图钉,图钉帽没有进入手中,而图钉尖进入墙内。说明:手按图钉帽时,受力必修Ⅰ“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也是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究生物膜结构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到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和实验来验证。随着技术手段的改进不断发现新的证据,原有的观点或理论还会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并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能力培养不仅适应了新课程的要求,同时能使我们课堂教学富有活力。通过学生间的充分而有效的交流,转变了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去学习,在交流讨论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的情感沟通,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心理能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03

3.杨华、李茜腴,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思考与讨论”栏目的教育价值,生物学教学,2011年第8期

交流心理学范文4

关键词:保障;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留守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信心教育”为突破口,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积极创设民主氛围,培养留守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贵在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培养留守学生自心信,首先需要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校内环境。在与他们的密切交往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我的具体做法主要有:

1、帮助留守学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是培养他们自信心的有效手段。我一方面通过课堂提问,让留守学生在同伴面前有更多表达机会,同时也尽量让他们多得到同伴和老师的及时评价,让留守学生体验学习成功来建立自信心。另一方面,对不同留守学生设立不同的标高,对学习上有困难,暂时不能达到教学统一标高的留守学生,只要他付出了努力,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及时给予表扬,使之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成才自信心。

2、我对待不同的同学会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会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对待七年级留守学生时既要像家长,又要像朋友:到了八、九年级,我对待留守学生的态度是严而不厉,良师益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鼓励,少批评,当众不批评”和“批评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坚持正面引导。课外,经常和学生交心,了解其父母情况和其在家生活情况,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样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而且使留守学生和正常学生_样快乐生活。创造了良好的自信教育氛围。须知激励比指责重要,它能改变头脑,改变人生。

二、尽量提供“表现”机会,增强留守学生的自信心

中学生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留守学生,仅靠老师的表扬,鼓励还不足以牢固树立留守学生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不是凭空建立,它的建立有赖于留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到自身的力量。可能有些留守学生学习成绩暂时上不去,而他在某项活动中的成绩很突出,正是这种突出表现,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从精神上站起来,从而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我正是从这一点出发,通过多种渠道,尺量给留守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强留守学生的自信。须知经历比成绩名次重要,它可以改变自我,战胜自我。

三、努力改变评价方式,保护留守学生的自信心

1、从不给留守学生打不及格。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鼓励和最有力的惩罚就是评分”。如果留守学生成绩还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暂不打分,并鼓励学生“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达到”,等他努力赶进后再打分。但成长比成绩重要,吃一堑长一智。

交流心理学范文5

2003年8月至今,我已历史教学16年,由于学校小,学校就我一个历史老师,七、八、九年级所有的历史课由我一个人上,经常是半天之内从中国古代史穿越到近现代史,再穿越到世界史中。着急的时候随手带着九年级的课本进入七年级课堂,等下课时才会发现,遇到考试改卷子更是忙得苦不堪言。

在我的心底,这些忙、乱都不算什么,闭门造车才是我最大的苦。遇到疑难问题时无人可探讨,只能自己查资料、想对策,或者和千里之外的同学探讨。我甚至不知道在十三师像我这样在孤独、彷徨中苦苦挣扎的历史老师有多少。

想当初也曾有着远大的目标,也曾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才不辜负人生。于是初上讲台的我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却找不到出路,没人给我支持,没人给我力量,我才深深体会到什么叫独木难支。

交流心理学范文6

环球学院事件

今年1月23日,悉尼的一所私立院校环球学院登记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的注册到期,该学院被要求停止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的授课,并不能招收国际新生就读该校的任何课程。中国教育部就此发出留学预警,建议中国学生不要再选择到该校留学。

针对环球学院的情况,澳大利亚政府立即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执行了特别的全面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规,以保障国际学生的权利。目前正在采取的措施包括将环球学院所有在读已被取消注册资格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的学生安排到其他经注册的教育机构就读合适的替代课程,学生无需支付额外费用,不取消其学生签证;或者是全额退还学生所支付的课程费用。

今年2月刚刚走马上任的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万胤忠(Iain Watt)先生,在3月初的留学工作论坛上表示,“环球学院是一家私立院校,因为它没有达到必要的标准而被迫关闭。这所学校关闭影响了1000多名中国学生。我向大家保证,所有的中国学生要么会被转到另外一所学校学习,如果他们愿意,我们也可以返回他们所交的学费。据我所知,这在其它国家还没有先例。”

万胤忠参赞在论坛上详细介绍了澳大利亚在国际学生管理方面的经验。

独一无二的国际学生管理框架

澳大利亚国际学生监管体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那时国际学生的交流正处在变革时期。为推广大众化教育,作为改革的一部分,澳政府暂时停止了向亚太地区学生提供的奖学金,同时允许澳大利亚的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并收取学费。这种首次将商业的概念与教育融合的尝试,“由于当时缺乏完善的法律方面的监管体制,使得我们碰到了很多的麻烦,后来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万胤忠参赞说。

先是在80年代后期,在澳大利亚出现了很多新型的、主要依赖于国际学生来开展经营的教育机构。万胤忠说,“对这些机构,一开始我们的想法过于简单,认为市场自己就会把那些低质量的教育机构剔除出来,但后来发现,市场的效率并不是那么好。”因为在此之后,出现了一些通过学生签证来到澳大利亚,目的是获得在澳大利亚移民、工作及打工的机会而并非真正来学习的现象。以及产生了专为这类人服务的机构,这些机构的教育质量非常差,使得一些真正想来学习的学生感到非常失望。于是,澳大利亚政府计划关闭一些这样的教育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育机构破产,一些学生付了高昂的学费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政府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使这一情况得到扭转,而且花费了将近2亿美元来补偿这些学生的学费。”

为确保以后这类事情不会再发生,保证国际学生来澳大利亚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以及保护他们的权利,澳政府实施了两个解决方案:第一个是建立完善的学生签证体制,要求学生必须有相关的文件证明他们是真正的学生;第二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相关的立法来保护留学生的权利,即《海外学生教育服务法案》(ESOS)》。在随后的15年中,随着该法案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其它相关法律的颁布,逐渐提高了对国际学生的支持和保护,形成了一个对留学生保护的机制。

万胤忠介绍说,澳大利亚现行的留学生管理机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通过这样的机制,使来到澳大利亚的留学生能够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得到他们所必需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些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这对他们个人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万胤忠还说,澳大利亚的教育机构对形成这个体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澳大利亚教育机构所提供的课程及服务、咨询的体制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学院和学校非常负责任地为国际学生提供很好的教育和相关方面的服务,以确保他们在澳大利亚的生活非常愉快。

“现在我们的体制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效仿的标准。除此之外,我们还不断听取教育机构和留学生的意见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我们的体制。”

国际学生管理机制的内容

对国际学生管理机制的核心是通过ESOS法律体制建立起来的,确保教育的质量及对留学生提供的相关服务。万胤忠介绍说,法律监管的过程包括学生从入学到学习的整个体系。从这个学生第一次拿到这个学校的广告或中介对这个学校的介绍开始,就受到ESOS法案的监管,到学生来到学校学习的整个过程都建立了非常严格的标准,并确保这些教育机构达到这些标准。

ESOS要求,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在进行市场推广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他们的广告是专业的、正确的,并能维护澳大利亚教育的良好声誉。比如学校不能给学生提供就业及移民方面的错误信息以误导学生;学校对他们海外的代表负有完全的责任;学校在接受学生之前必须与学生签订书面协议;协议必须清楚地描述学生所将要学习的课程、学费及相关信息等。每个教育机构也必须提供帮助学生适应本地学习和生活的项目。另外要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并达到国际上的标准。介绍项目上也包括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公共卫生、法律服务的信息。留学教育机构必须监督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积极通知学生、向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以帮助那些可能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学生。这些教学机构也必须制定成型的战略,来帮助学生,使他们了解在不能达到学习要求的问题出在哪里。同时,学校要监督学生的上课情况,并定期地告知学生不去及时上课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学校也要告知学生,如果他们不满意,有什么样的申诉和受理程序。

在ESOS框架下,还包括如下内容:如果一所教学机构要招收18岁以下的学生,就必须要向学生提供生活上的必要支持,如果18岁以下的学生得不到父母或者是亲属的照顾,相关的机构就必须要负责任。他们要为18岁以下的学生找到住处,定期监督学生的住处情况,以确保学生的住处达到比较高的标准。同时这个协议一直到学生转到另外一所教学机构的时候都有效。这个学校还要包括图书馆资源等等的相关设施。这所学校必须向澳大利亚海外留学生处进行登记,必须满足严格的条件,这些条件涉及到他们所教授课程的质量和设施,包括他们能够招收的最大数量的学生以及他们的教职工人员情况、教育资源和场所的情况。没有进行登记的教育机构的学生则不能获得留学签证。

此外,建立了目前世界上惟一的留学机构登记和留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所有的教学机构必须在系统网站上展示他们的营销财表,并通过这个系统告诉政府他们招收留学生及学生上课的情况,国际学生也可以进入系统查询相关的信息。通过这套系统可以清晰地知道哪个大学或学院所招收的留学生的数目是多少,这些留学生来自于哪儿,他们学习课程的情况怎么样,什么时候完成这套课程。“这套系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工具,它给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管理信息,帮助其制定正确的留学政策,学生也可以登录澳大利亚资质办公室的网站,从中了解这个教育机构的资质情况。”

框架的其他部分还包括《国家高等教育审批规定》,这个规定是确保澳大利亚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他们保证了澳大利亚向国际学生提供的高等教育的质量,同时也确保高等教育的国家监管。对职业教育,澳大利亚建立了一个教育培训框架,通过这个框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确保职业教育能够达到标准。所有的职业培训机构必须满足这些标准,才能够向外招收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