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情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情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情书

小学生情书范文1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我清楚的知道,只有把握自己打造成一个高知识,高能力的人,才能够更加适应这个社会,更能回报社会。因此我专心学习,勤学善思,不懂就问,常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心得,求教疑惑问题,并从中获益匪浅。

对待同学,我从来都是尽力帮助,与善待人,帮助同学解答难题,关心班级困难同学并与他们分享学习经验,不会因为,他们家境贫困而疏离他们。

对待师长,我发自内心地尊重与敬爱,是他们给予了我知识帮助我成长,没有老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我取得的众多成绩,因此回报老师是我奋斗的与重要动力。

我不仅对学习一丝不苟对工作任务也是十分认真地去完成。身为纪律委员的我处处以身作则。有时遇上个别同学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起来,总是主动上前劝阻,并像个小老师似的跟他们讲些同学之间要团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道理。常常使同学静下心来,沉下气来承认错误表示坚决改正。每当学校布置劳动任务时,我都带领同学认真完成,有些脏活、累活全往自己身上揽,但我毫无怨言,我经常说:只要为班级集体争得荣誉,牺牲个人利益毫不惜唉。有时班上的劳动工具、讲台和同学们用的桌椅坏了,我会积极主动利用课外时间,把工具、讲台和桌椅修好,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我喜欢游泳因为有许多好处可以改善体质调节机能、预防感冒、增加肺活量,长期游泳可以使心跳有力,于是我每年暑假都坚持游泳。

小学生情书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课堂效率

数学的学习不仅需要一定的思维头脑,更重要的是要养成一定的思维习惯,这个思维既要有逻辑,又要有一定的想象力,这对学习数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这些知识虽然简单,但是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时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好的思维方式,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这个情景中去思考、去实践,这样,不仅会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还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本文主要阐述了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实施情景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会设置一些情境以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而情景教学也确实对学生学习数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更能够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将学生更能够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小学时期的学生,许多地方还需要更多的成长空间,而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结合,学生也会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甚至去主动学习新的知识。

有效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的知识是永久的,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情景时,也要考虑到时间因素,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记忆,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学生运用到这个知识点时,就会想起当时的学习情景,这样的情景对学生是一种长久的财富。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设置情景时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可以通过多媒体、游戏等这些形式,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学生也会更加地喜欢学习数学。

教学情景的设置,也要考虑到教材,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教学情景紧密地结合,使两者能够相得益彰。通过教学情景使教材内容得到更好的完善,而教学情景也不要脱离教材内容,通过将教材中比较抽象的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这样学生既不会对新知识感到抗拒,教师在教学中又会更加的轻松有趣。

二、教学情景的实践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些新知识,教师在有限的条件下会尽量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情景,同时不同的知识点教师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情景,为了将这些知识点更好地展现出来,让学生理解,教师也会努力地让自己的教学情景变得多元化。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的性格相对比较活泼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但是也缺乏一定的专注力,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讲“平移和旋转”这一课时,虽然知识内容不太复杂,但还是有一点抽象,许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书本上的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个小的游戏。教师可以将学生领到操场上,画出一个正方形的格子,让学生都站在格子里,然后教师提问,如果让A同学到F同学那里,需要平移几个格子,或者怎样的平移才能使A同学更快地到达F同学的位置,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平移的概念,还能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要善于站在一个引导者的角度去教学,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情景时也要考虑到让学生去思考,例如,在讲“正比例与反比例”时,因为这两者是有联系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混乱,所以,对于这样的知识,教师就要善于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两者的不同。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沙漏,当然学生都知道沙漏,但是因为不知道教师接下来要做什么,就会产生一定的好奇心,然后教师把沙漏倒过来时,我们都知道随着时间的增加,下部分沙漏里的沙子就会增多。这样,沙漏下部分的沙子的多少就与时间呈正比,而时间就与总体沙子的多少呈反比。然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定义,并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出现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现象。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慢慢地引导学生,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这样会减小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程度,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这些知识。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快地理解这些新的知识点,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情景,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情景会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也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更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韦丽珠.论游戏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与评价,2014(05).

小学生情书范文3

教学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的交流过程,充溢着浓郁的情感色彩。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情感是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动力。这里,我主要从情感体验、情感陶冶、情感互动这三方面来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作初步探讨

一、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体验是情感教育的最佳途径,它指教师提供和利用具有一定现实针对性的材料,让学生面对问题,切身体会、感受和思考,提高感性认识,从而形成较稳固的道德观念和信念,完善道德行为。

1、满足学生的生活体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生活即教育",这是因为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所以,教师要随时留意生活教育的因素,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的机会。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能扩大和加深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经验,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我带领学生到田野里,欣赏绿油油的麦苗在风中荡漾;一个"巧手摘野菜"的活动,就可以让大家兴奋起来。从他们洋溢着灿烂笑容的脸上,足以体会到他们回归大自然的喜悦,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主题活动。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沃土。精心策划班级主题活动,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而健康的情感体验。例如,三月,开展了"让雷峰精神代代传""让红领巾更鲜艳"的活动,使学生间互帮互助的良好现象蔚然成风;十月,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活动,使学生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

2、满足学生的情景体验。

情境教育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

(1)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是指由老师或学生确定某种情境,通过讨论,获得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放学了,明明看见妈妈刚下班就去做饭,心想:妈妈太累了,我应该帮妈妈做些家务。于是,他就跑去帮妈妈拣菜。妈妈却说:"小孩子,读书要紧。"让学生对这个情景展开辩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人不重视家务劳动,长大后,他的生活会遇到什么麻烦呢?对他的工作又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呢?通过讨论,激起学生想象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明辨是非。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让学生通过扮演自己向往的角色,获得情感体验的方法。比如,要培养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之情,就可以让学生化妆成二十年后的模样,展现自己实现理想后的风采,通过这种特长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利用多种教育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感

情感陶冶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利用各种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得到感化。

1、人格感化 :人格感化是指教育者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受教育者,使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的情感还很稚嫩,可塑性较强。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2、激励引导: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日益丰富的,这对他们的智力开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老师用鼓励的语言向学生提出要求说:"你长大了,应该懂事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生听了心里乐滋滋的,产生一种高兴的体验。

3、环境陶冶 :环境陶冶是指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对思想品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它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外部条件。如在教室布置时,体现"让教室的每一堵墙都说话"的教育理念。其次,布置教室生物角,摆放各种鲜花,使教室充满生机,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气氛,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触景生情,产生积极、向上、乐观的情感体验。

4、以趣生情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杠杆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教材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

参考资料

[1]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小学生情书范文4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情趣;数学语言;数学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48-02

《数学新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具备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5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圆柱、圆锥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压路机压过的路面面积、水桶的容积、沙堆的体积;又如“认识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的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猜想,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小学基础知识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无论什么时候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总是教学的出发点,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知识状况才是教师导学、导思的基本依据,教师要通过平时生活的观察、交流,日常工作中的作业分析,家长会中与家长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分析孩子的课堂表现,了解阻碍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初步学会用科学的思考方法充分的与生活相结合。传授新知识时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充分利用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思路,从中提出新的课题。或者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选取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小学数学。

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现实生活和数学教学相结合贯穿于小学教学的始终,既要循序渐进,又要突出重点,注意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的观察、比较,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与抽象的数学相结合,这是在培养学生的一种基本的学习能力。例如,应用题教学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还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简便算法或解法,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的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参考文献:

[1]李树臣.提倡探索发现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J].中学数学杂志,2005,(2).

小学生情书范文5

1 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1.1 借助有趣的游戏,创设问题情境。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爱好,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生活形象的游戏融为一体,引导他们由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思维。如果在教学中设计一个数学游戏,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学习兴奋状态中。

1.2 创设竞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儿童上进、好胜的心理,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在课的开始,采用对比的方法编排了两组口算题进行比赛。第一组为三位数加、减整百数:485+300、567-500、234+200;第二组为三位数加、减任意三位数;485+299、567-498、234+197。计算第一组题的同学,算得又快又对,获得冠军。计算第二组题的同学认为这样的比赛不公平,理由是第一组题加、减的都是整数,难度小;而第二组题加、减的不是整百数,计算时需要进位或退位,难度较大,计算的速度慢。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如果我们掌握了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第二组题照样会算得很快。下面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看谁能最先掌握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教师充分利用比赛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2 科学引导,让学生有疑可质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因此教师有责任呵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并从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主动性。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任意出一组数,教师马上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马上就产生质疑:为什么会这么快的答对,是巧合吗?教师究竟有什么好办法?通过质疑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更能集中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给学生一个探索的空间,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得,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如此一来,学生的疑问也自然地产生了。

3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有时学过了又忘记了。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体会到数学的用途。才能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挂上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教学者在教学数学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4 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抗挫的内驱力

不少学生在学习中有厌学情绪,经不起挫折,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对数学缺乏兴趣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学规律告诉我们,非智力因素是决定学生耐挫力大小的关键因素,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课前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容易出错的地方,科学安排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教材内容变成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欲望和需要。如在小学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可以用儿歌来帮助记忆公式,用图表来概括定理,用剪纸拼凑来证明有关命题,数学中的概念、定理虽然抽象,但都来自实践,都可用打比方、模拟实际问题等方法增强趣味性、减少枯燥感。当然,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掌握一些数学方法,学会解数学问题的一般策略和程序,提高数学知识素养,从而减少受挫机会。

5 在实践中培养数学情感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复杂的情感历程,以情感为动力,解决问题,完成课题。例如学习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统计下自己的家庭每月的收入与开支,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的美德,体会父母的辛苦,也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以及学习数学的成功和自信。

小学生情书范文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并能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第一、数学语言运用的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教学中老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老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第二、数学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时,我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学习百分率时,我带着学生深入面粉厂、榨油厂和某些其他的工厂去了解出粉率、出油率及产品合格率等。

第三、数学教学问题的生活化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并将实际数学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把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第一组有12个同学,请大家把他们排成一排,然后平均分成3份,每份人数占第一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把他们平均分成2份,每份人数占第一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哪份人数多?结果学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过程,学生易于接受、理解,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生活情境,就能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四、数学知识运用的生活化

上一篇新交规细则

下一篇节日慰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