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带教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带教建议范文1
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加强创新教育、构建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创新护理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普遍关注的热点。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是医学教育体系中比较薄弱的部分,护理学科的发展比较缓慢,护理行业的社会地位和护理人员的经济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护理队伍缺少技术精湛的专家型人才和勇于挑大梁的学科带头人,护理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革高等护理教育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人才的评价体系,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护理人才,尽快改变高等护理教育的落后面貌。
文章从目前高级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提出中医护理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几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重视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取得创新性成果的人才,其核心就是创新思维。创新的实现,最终要落脚于人的创新活动之中。人才是创新之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需要创新人才来实现,因此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是指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科技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对付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
重视技能训练和跟踪模仿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护理理念、护理理论、临床和教学用的护理模型强调与国际接轨,基本上都依赖进口。但是跟踪模仿只能是始终落在别人后面,我国护理界一定要重视护理理论、护理技术的创新,重视护理设备和护理模型的研发,尤其是中医护理更应发挥中医理论和技术的特色和优势。护理专业的学生逐步养成了一种甘当配角的习惯,创新的欲望不强,创新的意识不足。多数护生进入临床后,以执行医嘱为己任,机械摹仿、被动执行,不善于分析思考,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中医护理学是现代护理学、中医药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实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
重视竞争力和合作能力的意识培养
创新需要合作,需要团队精神。现在的护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缺乏合作精神。培养创新护理人才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要想改变社会上“重医轻护”的传统观念,使护理行业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首先行业内要自强,要勇于创新,通过创新加快护理学科的发展,提升护理技术的含金量,提高护理事业对社会的贡献度;其次,作为高等护理院校,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行创新教育,树立科学的、现代的人才质量观,努力营造有利与创新人才成长所需要的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把创新看成是一种组织学习的方式,把创新教育的实施寓于严格的教学管理之中,把创新教育的实施立足于良好的学科环境、严谨求实的学风之中,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创新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蔡淑萍.浅谈中医护理实习生带教的心得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2(3):862.
护理带教建议范文2
通讯作者:黄海璋
【摘要】 目的 探究膝关节镜下异体组织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办法。方法 选取73例膝关节镜下异体组织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者为观察对象,报告其围手术期护理的配合方法,包括手术前的准备,手术中的护理配合等。结果 经手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中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以及恰当的手术护理配合,73例病例手术均获成功。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过硬的技术和操作及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重建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镜; 护理
关节镜外科手术随着医学的发展,在技术上取得了新的发展[1],在新的理念及技术下,结合新的材料,使得膝关节镜下异体组织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有着更好的效果。本文结合73例成功的膝关节镜下行异体组织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ACL),介绍其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3例患者中,男50例,女23例,年龄13~58岁,30~44岁的有61例。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有47例,合并膝关节内的其他结构损伤有26例。73名患者膝关节损伤之后,引起前交叉韧带全部或者大部分断裂的,在手术前均存在膝关节屈伸和负重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疼痛感、不稳定感以及滑落感。
1.2 手术方法 73例患者均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韧带组织重建。手术步骤为:首先置入关节镜,检查并评估膝关节,确定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情况,处理异体组织,之后建立起胫骨隧道和股骨隧道。植入同种异体韧带并固定。此后闭合创口。在手术后对患者随访。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患者准备 患者在手术前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或思想顾虑,手术前一天巡回护士访视患者,从关怀与鼓励着手,酌情恰当地对患者的疑虑进行交谈和阐释,以获取患者信任,得到患者充分配合 [2]。
2.1.2 环境准备 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有严格的无菌要求。因此,手术间每日晨、晚间须进行紫外线照射60 min,晨间用75%的酒精纱布擦拭物品表面和无影灯,采取湿式打扫房间,将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控制室温在22 ℃~25 ℃,室内光线需能保证屏幕图像清晰,不宜太亮。
2.1.3 器材准备 术前检查仪器柜中包括电视监视系统、摄像系统、冷光源、等离子系统、电动气压止血仪、电动刨削打磨器、负压吸引器等,确保其功能状况良好。ACL重建所需专用器械。将等离子连接线、光导纤维索、电动刨削手柄等用具,进行低温等离子灭菌柜灭菌,专用器械、常规器械、专用敷料等打包送高压灭菌。准备手术中所需要的同种异体韧带、界面螺钉、钮扣钢板、强生缝合线(2-0、5-0)、阻断钉、灭菌保护套、弹性绷带、脑科专用黏帖手术巾(45 cm×45 cm)、下肢棉垫、下肢气压止血袖带,渗冲洗液(3000 ml/袋)、注射器(5.20 ml)等[3]。
2.2 术前护理
2.2.1 心理护理 许多患者会因担心术后疼痛或者担心治疗效果而产生一些顾虑,甚至影响到饮食和睡眠,护士在这时就该发挥作用,耐心地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目的以及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向患者解释清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属于微创手术,术后只有轻微疼痛,并且功能恢复较快。此外,部分患者以为手术后患肢功能可以完全恢复到正常,而对术后其实需要较长时间的功能锻炼缺乏心理准备。护理人员应当阐明,韧带重建术之后患者是需要进行恢复锻炼的,在韧带重建术后约1年时间才可能恢复剧烈的体育运动[4]。术后及时运用镇痛剂或者镇痛泵,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以最佳状态准备手术。
2.2.2 饮食护理 鼓励、指导患者多摄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食物,也可以根据患者个体的身体状况,制定专门的营养食谱,增强机体抵抗力。
2.3 术中护理配合 巡回护士的配合:(1)推膝关节镜仪器柜至待术患者的健肢侧,接上总电源后,再次检测仪器,待机备用。(2)严格遵守接送患者制度以及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查对制度。(3)用20号动静脉套管针,建立起静脉通路,并协助麻醉师施行麻醉,之后使患者平卧。(4)在靠近大腿近端绑上止血带,以不妨碍术中导针从大腿前方穿出。(5)按照下肢手术常规消毒铺巾,正确连接好各种导线及操作部件,等离子刀及刨削器踏脚包裹塑料袋后置于术者脚下,灌注液袋悬挂在术者的对侧,手术开始时抬高患肢3 min或驱血后给止血带充气,详细记录止血时间,摇下手术床腿板,屈曲膝关节约90°利于术者屈膝操作。(6)协助麻醉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更换灌注液袋。洗手护士配合有:(1)协助医生把导线及管道固定在手术台上,过程中要避免污染或者相互缠绕。(2)对于异体组织的处理:协助医生施行同种异体韧带修复,选择适当的缝合线编织韧带,用韧带测量器量取其直径后,浸泡在已配有抗菌素的冰盐水中备用。(3)检查诊断性关节镜,从外侧入路插入关节镜,观察ACL损伤情况,明确诊断。(4)建立胫骨隧道内口,钻入导针,选用移植物远端直径大小的胫骨隧道钻头,沿导针扩钻胫骨隧道。(5)建立股骨隧道,股骨隧道的建立通过胫骨隧道定位,定位准确后,先钻入导针拔出定位器,随后沿导针扩钻股骨隧道,包括靠关节的粗隧道和靠外侧的细隧道两部分操作。(6)协助麻醉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更换灌注液袋。
3 结果
经手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中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以及恰当的手术护理配合,全组73例病例手术均获成功。
4 讨论
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属于高科、先进的微创外科技术。手术室护士须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性能、手术步骤、手术要点,并且必须正确使用器械,高效传递器械配合手术。同种异体韧带组织必须冰冻保存,已修复的编织待用的韧带必须浸泡在已配抗菌素的冰盐水中,防止韧带细胞破裂或坏死,影响异体韧带的成活率[5]。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证好器械的灭菌,以防感染发生,并且护士必须加强学习,熟练掌握术中的各项配合措施。从本组的临床护理实践表明,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过硬的技术和操作及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 考 文 献
[1] 曾炳芳,赵金忠,张经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隧道定位对移植物等距特性影响的研究.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7):79-83.
[2] 陈齐勇,许卫红.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移植物固定的研究进展.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5,3(2):26-28.
[3] 张俊,王红亚,陈妙仙.13例关节镜下股骨端双隧道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康复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22-23.
[4] 唐文燕.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与人工韧带移植重建交叉韧带的手术配合体会.中国伤残医学杂志,2010(3):56.
护理带教建议范文3
【摘要】:护生在实习中经常会出现护理差错和职业损伤的情况,护理差错的发生既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伤害,也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影响医院名誉;同时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损伤对学生会产生较大心理阴影,引起心理恐慌,所以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护生 护理安全 职业损伤 防护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护生发生护理差错的现象时有发生,也多次出现过护生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损伤的现象。护理差错的发生既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伤害,也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影响医院名誉;同时在工作中发生职业伤害对学生会产生较大心理阴影,引起心理恐慌,甚至个别学生因为害怕,中断临床实习。所以做好护生在实习中护理安全教育具有非常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几年来,我校学生的实习情况,有以下几点与大家共享。
1. 发生护理差错的类型:
1)发错口服药2).打错针剂3)药物剂量、浓度错误4)给药途径错误5)沟通技巧运用不当与病人发生口角
2. 发生职业伤害的类型:
1).锐器伤2) 机械性损伤3)接触药物、化学消毒剂导致的皮肤过敏现象 4)意外针扎
针对以上现象,对2009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如下:
3. 分析:
3.1 责任心不强,不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很多护生因为没有临床经验,对发生差错事故而导致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特别是对“三查七对”制度不能主动地遵守和执行,导致查对不当引起差错事故的发生。据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护理差错事故是由于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造成的。特别是到了护生实习的中后期,较多的护生已经能够非常熟练地完成一些简单操作,带教老师往往在思想上麻痹、放松,放弃原则放手让学生独立执行一些操作,恰恰在这个阶段就发生了诸如:提前拔出输液、换错液体、给药方式、给药途径错误等护理差错。
3.2 法律意识淡薄 护生不具备执业资格,不具备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护士。护生必须在带教老师的督导下,才能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但有的护生,特别是某些〝胆大又好学〞的护生对此不重视,她们急于实践她们感兴趣的护理操作技术,擅自操作给患者带来伤害,从而引起患者和家属的不满而引发护患纠纷。
3.3 带教老师的管理方式 多年来很多医院均实行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带教模式,但由于学校扩招后,导致实习生人数剧增,从2009年到2011年,我校实习生人数几乎翻了一番,医院带教能力受到很大挑战,甚至有个别带教老师要承担2-3名护生带教工作,由于工作量大,精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导致对护生督导、监管不力。
3.4. 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重视每一项护理操作的训练,但对于在护理操作中如何预防职业损伤缺乏足够的认识及重视,教科书上也没有特别强调护理操作训练中职业防护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每一个护理技能训练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职业防护的内容。从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锐器伤和意外针扎事件在护生中发生的比例是相当惊人的。
3.5. 沟通技巧不熟练 学校大部分中职学生年龄较小(18岁左右),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为农村学生,她们由于受到自身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不会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而有的学生是因为沟通技巧运用不当,特别是当患者出现不满、抱怨等情绪时不能正确处理,所以和患者、家属发生了正面冲突。
4. 建议:
4.1 重视岗前思想教育 护生进入临床生产实习前,学校要加强对护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医德医风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责任意识的教育、礼仪服务、沟通技巧、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等。通过规范的岗前教育,让同学们了解临床实习中教与学的关系,使其懂得护理专业是高风险的职业,让同学们懂得护理工作责任重大,学会应用法律的知识保护护士的正当权益,防范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同时提供往届护生出现的差错事例,共同分析原因,分享经验和教训,促使同学们引以为戒。
4.2 强化护理技能培训 针对护生在实习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学校要在实习前用3-4周时间进行护理操作强化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院基本援助护理技术、日常生活护理技术、基本诊疗护理技术。同学们需通过各种操作考核,方能进入临床实习。护理技能培训可以帮助同学们尽快适应角色转化,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4.3 强调职业防护教育 同学们因为对职业防护不重视或者对职业防护的方法不了解,导致职业损伤发生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较大心理社会压力压力,所以实习前要增强护生防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重点强调以下几方面:正确的洗手方法、使用锐器时的防护、纠正易导致损伤的危险行为、医疗垃圾的处理、发生职业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药物外溅的处置 、腰背损伤的职业防护、心理社会性损伤的职业防护等。护生良好的职业防护意识和和能力,关键在于学校教育、课堂教育。
4.4 重视护生在校期间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日常教学中要让同学们懂得培养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将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学内容中,实习前,对同学们进行心理干预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实习中,带教老师应经常指导护生和各类患者进行人际沟通的实践,并给予具体的评价和指导。
4.5 改进带教模式,加强护生管理,做到严格执行带教制度、做到放手不放眼,并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进行因材施教。
4.6 针对护生在实习中因为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较多心理困扰 建议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了解护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并给予恰当的心理干预,以缓解护生的心理压力。同时建议学校心理辅导室,要考虑到实习生的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小结: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主体的安全和护理对象的安全。一方面,在护理工作中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地干预和控制,可以保证病人身心健康,保障病人生命安全,同时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对护生职业防护的教育,提高护生对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可以有效地避免职业伤害,保护和提高护生的安全。
从2009级实习生的调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的日常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所以建议:学校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护理安全和职业防护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晓松 《 护理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
护理带教建议范文4
关键词:护理带教 层级代教 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10-02
急诊护理工作有着很强的突发性、应急性、多学科性等多种特点,与其他临床科室相比,急诊护理的带教工作更具有灵活性。2008年以来,我科实行了小组式层级护理带教模式,在小组内不同层次护士的共同带教下,护士更容易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不仅巩固了其理论知识,也锻炼了护理技能,提高了急救综合能力,达到了急诊护理带教的目标。现将经验整理如下。
1 带教模式
在2008年以前的传统带教模式是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带教,每批带教8—9名学生,为期4周,在整个急诊实习过程中,护生均是由科室指定的老师实施带教、评定、考核,护生的学习是全部依赖于带教老师的。
新的小组式带教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将不同层次的护士排班,每组有8—9名护理成员,设组长1名,每个小组均有若干名低年资、中年资、高年资护士组成,上班的各时段都有层次不同的护士在岗,以带教能力与工作资历设带岗与带教老师。带教老师要有较高的急救技能与专科理论水平、3年以上急诊专科工作经历,热爱教学工作。
小组带教时每批次6—8人,为期4—8周,护理实习生的急诊实习由护理小组负责,在急诊实习的最后一周由小组组长帮助带教老师对护生实施专科技能考核。
2 带教内容
每年7月参照实纲制定带教计划,包括具体措施、目标、授课安排、评价标准、考核等,每两周进行一次专业授课,主讲急救基础理论、急救病例探讨及急救技能示范等。
每个护理带教小组带教2名护生,在急诊实习过程中每个护理实习生都有自己专属的带教老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技能学习。各带教组组长要视当班工作表现安排实习生的岗位。带班老师要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以便更好的把握教学进度,及时调节教学计划。
急诊功能区由分流候诊区、治疗观察区及抢救监护区构成,可以按照急诊功能分区实施带教。候诊区的带教侧重于院前急救、分流、接诊分诊、急诊区环境布局等方面,也要注重培养护生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和弹性排班等。抢救监护区的带教侧重于常见危重病人的急救处理与急救时的医护配合、重症患者的入院流程、急救仪器的使用和保养等。治疗观察区的带教侧重于急诊患者的信心管理、急诊患者的治疗流程、患者病情的观察要点等。
3 层级管理
各小组中的小组长安排组内学院进行分区实习,带教老师检查教学质量,并对护生的实习效果实施评估。根据护生对护理技能与岗位职责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护生的实习岗位,合理分配学习机会。
带教老师与护生实行一对一管理,以把握带教目标与要求,掌控带教进度,督察护生的学习质量与带教计划的落实情况,以评定整体的学习进度,给带教组长以带岗建议,以求每次带岗均做到有目标、有要求。每星期对护生实施一次评估与反馈,并与其交换意见,了解他们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除疑问,以收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效果。
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护士长要组织带教老师与带教组长和护生进行互动的交流,让学员畅谈各自的学习体会,带教老师则要认真听取护生对带教工作的建议,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并积极补救,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4 结果
在传统的带教模式下,护生对带教老师的依赖性过强,工作的积极性不够,无法脱离带教老师工作,常常导致不能及时完成带教计划。与之相比,新的小组式带教模式提高了护理实习生的学习适应能力,经过两周的跟岗实习,护生对岗位职责已掌握的比较熟练,加上带岗老师的指导,其独立工作的能力也大大加强。小组式带教也为护理实习生提供了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提高了其急救的综合能力,多数实习生在实习工作中表现优异,达到了护理带教目的。
5 讨论
通过不断完善的小组式带教模式,小组组长能够合理调配护生的实习岗位,锻炼了护生的能力,带教计划也得以灵活的实施。在这个模式下,护生在实习时既有专门的学习老师,又有固定的带教老师,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实习质量也十分显著。护生的分区护理带教也克服了传统模式下护生过分依赖带教老师的弱点,优势互补,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小组式层级带教模式也将小组的团队精神和带教很好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学员的合作精神和学习意识,增强了护生的工作能力。总的来说,小组式层级带教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玥.实习护生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9):123-125
护理带教建议范文5
【关键词】 护士长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导管沿血管走行到达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一种穿刺技术。由于picc置管避免了药物对外周血管壁的刺激,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肿瘤化疗病人,极大地保护了病人的外周静脉。一般来说,picc置管由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护士长或护理骨干进行操作,而在置管后的维护方面,大都靠临床护士进行。随着picc置管的普及,置管后的维护工作量越来越大,它直接关系到picc置管维护的质量高低,从而决定导管能否长期安全留置以及避免由此可能产生的纠纷。因此,护士长应加强这项工作的管理。我科自2006年以来,对住院病人行picc置管3 000多例,我们强化护士长的管理,制定了picc置管维护专门的管理模式,取得较好成效,无1例引起纠纷。2008年被山东省卫生厅评定为省级picc置管培训基地。现就护士长在picc置管后维护中的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 picc置管后维护中的管理方法
加强picc置管后维护规范化培训,严格考核。由护士长每月进行理论专项讲课,并实地操作。让每个护士进行操作演练,强调注意点和容易忽视的细节部分,护士长每周不定期进行技术考核。抽查护士picc置管后维护步骤、操作细节,看护士是否严格按照维护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责令成绩不合格的护士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合格后方能进行操作。
1.2 严格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控制
护理记录为具有法律效应的医疗文件,护士长应保证其真实性与严谨性。不定期检查置管病人的护理记录,看是否及时真实地记录导管维护情况:如是否按时维护,导管维护是否全面,有无记录缺项。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令其改正,并与奖金挂钩。
1.3 将需要加强维护病人作为交接班内容中单列的项目
对刚置管病人及出现异常情况病人,如怀疑导管感染病人、出血时间超过3 d病人、机械性静脉炎病人、上臂肿胀病人等做到每班床头交接班,交接班者共同检视病人导管情况,询问主诉,观察导管周围有无分泌物及红肿等以及采取的措施,并检查护理记录。要求记录写清,口头交清,床头看清,班班交接,动态观察。
1.4 开通维护“绿色通道”,随时提供维护指导
picc对于病人来说是一种新型输液工具,使用过程中许多病人感到日常的生活受到一定限制。因此,置管后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通过病房墙壁上张贴picc置管日常维护、生活护理的简易示范图以及向每位病人发放维护小册子,由护士针对具体病人具体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对病人做到有问必答,让病人了解置管后维护的相关事宜,尤其是出院后维护的时间、地点;开通24 h电话,让病人随时能联系到专业护士,建立病人导管维护的“绿色通道”,随时随地给病人提供专门维护指导。并吸取病人对于置管维护的建议和意见,提高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维护质量。
1.5 成立picc置管专门维护小组,不断改进维护质量
由护士长和护理骨干组成picc置管专门维护小组,共同讨论维护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收集病人的意见和建议,鼓励提出设想,确定下一步需强化的事项。参加医院静脉输液小组及相关学习班,积极了解国内外picc专业发展情况,关注、吸取同行的先进技术和意见,不断改进和提高。
2 成效
2.1 形成一支高素质的picc置管维护团队
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技术和服务质量,更取决于护士群体的综合素质水平。对picc置管的维护做到人人都是行家里手,大大提高了团队对于picc置管这种高费用、具有一定风险的新技术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升病人对于护理队伍整体的信任度。
2.2 建立病人主动参与型的医疗护理模式
通过全面到位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于picc置管的认识,使病人对带管的担心逐渐减少,变被动应用为主动关注,改变传统的被动型医疗护理模式为主动参与型医疗护理模式。因为这种新型的输液工具留置时间长,成为肿瘤病人漫长治疗期间的特殊伴侣。因此,每个病人对于picc都有自己的感受。护士通过与病人的沟通,鼓励病人提出建议和设想,这些建议经护理人员讨论后可以推广应用,使好的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使病人更好地适应picc,减少不适。毕竟picc置管使用的时间还不是太长,目前医院的护理重点大都集中在导管的并发症方面,在带管的舒适护理上并没有太多研究,这些信息能切实反映病人自身细微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因此能造福于更多的带管病人,大大提高病人带管的舒适度,从而推动picc置管的发展。
2.3 减少护患纠纷,创造和谐医院、和谐科室
通过与病人的沟通,一方面提高病人对picc置管优缺点的认识,使其认识到新型的医疗技术不仅有着以往传统技术所没有的优势,也有着新的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做到病人主动参与,增强导管维护的主动性。对病人察觉到的并发症早期的不适症状,及时处理干预,防止恶化。另一方面,可促进护士学习专业知识,解决导管实际问题,提高护士的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使护士认识到护理不单单是执行常规的操作,而是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解决护理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得到病人由衷地尊重和信任,提升护士自身的价值感,促进护士工作的积极性。通过与病人不间断的沟通互动,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3 护士长在picc导管维护的管理中起决定作用
护理带教建议范文6
关键词:中职护理;护理教学;建议
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护理专业作为中职教育核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果呈现了一片繁荣景象,但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的同时,随着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有很多护生不愿上护理课程,在护理课堂上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甚至感到厌烦、枯燥。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护生感到没有兴趣呢?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和陈旧、教学理念落后,导致中职学生不愿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按照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都都有着爱动、好玩的性格,在护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感到轻松的,学生应该是轻松愉悦的。但事实却不尽人意,部分护生失去了对护理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学习很被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始终没有被激发出来。现在,护理专业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改变教学方法,要废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学习环境中来学习护理知识,他们才不会感到学习护理有压力,反而还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压力变成动力。只有这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护生为广大患者服务。是的,要想提高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质量,中职护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护理工中,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但从目前的护理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能够弄清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同时也给出了几点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改革建议,希望对今后的护理专业教学有所帮助。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具体阐述如下:
一、中职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偏离护理职业要求,缺少护理特色。
目前的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编排注重护理基础知识,缺少临床护理模式培养,很多教材内容都是与护理无关。而且护理知识的内容比较过细、过繁,临床护理所学内容注重医疗等。
2、教材内容不完善
很多中职护理专业使用的教材,仍然是以前的教材内容。教材内容不符合当前的护理要求,再加上有的护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落后,很难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这样才能突破教材,提升临床实际护理教学质量。
3、学生临床实践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中职护理教学中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大多数都是安排在学生毕业实习的期间。临床实践模式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时间融合到一起,但此时很多学生对于学到的理论知识几乎已经忘了,还的从新学习。另外在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注重临床操作顺序,缺少学生与患者之间的语言沟通培养,导致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不强等。
二、提高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倡导课程改革,灵活使用教材。
在原有的中职护理专业教材基础之上,教师要从实用出发,打破教材原有结构,因地制宜灵活使用教材,同时鼓励教师自编实践教学辅导材料,为学生在临床见习中提供参考依据。
2、极强师资队伍建设
护理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对护理教师的定期培训工作。首先,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安排专业教师经常到临床进行专业实践。其次,加强与医院的联系,实施产学合作,积极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医疗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和专业教师互补长短,共同提高。再次,对临床带教的护士进行教学考核,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带教。
3、在护理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护理教学案例教学法
护理教师按照护理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实际并不要脱离护理书本的基础知识来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案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要联系护理教材内容知识,然后让学生给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后,不仅更增深了学生对护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对学生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帮助。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护理知识,最主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对于遇到的问题进行思索,然后对于在学习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决,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得到了提升,更增加了学习的热情。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护生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体会和表达各种人的情感和感受。在角色扮演中,要求护生不仅要注意病人的具体病情,还要根据病情对病人进行指导、解释和护理,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护生为了达到角色扮演的效果,都会在课前认真准备,揣摩角色的心理,相互鼓励,认真探讨。这种教学方法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使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各种注射法的学习,护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真人真做”,每个护生都会扮演病人角色,护生亲身感受了注射前的紧张害怕和注射时的疼痛,在扮演护士角色时,更能理解病人的疾苦,能更好地与病人进行交流,形成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了实践能力。
结束语
从以上的阐述中,可以看出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职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和转变教学理念,才能适应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需求,同时这也是培养优秀护生的前提条件。文章阐述了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通过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改革建议,做了简单的陈述。由衷的希望,由衷的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描述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真正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倩梅.生理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当代医学.2010年01期
[2]何和清.何峰赋.黄祥国.医学影像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4期
[3]李超彦.周媛媛.李文明.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改革及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06期
[4]谭周进.申可佳.胡建中.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实验内容改革初探[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