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糖的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1
1 临床资料
本辽区 2009年初至 2010末共收治 38患者 , 年龄平均50岁, 男25例, 女13例, 骨折前具有糖尿病者25人, 骨折后出现应激性血糖增高者 13例。
2 护理
2. 1 心理护理 患者因骨折需要治疗时间长 ,易产生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介绍成功病例 ,告知恢复良好, 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决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2 饮食指导 合理安排患者饮食 , 使血糖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患者饮食要营养丰富 , 少量多餐、既要提供足够的能量 , 又要控制好血糖 , 并配以补钙药物 , 以保证骨折早日愈合[1]。
2. 3 功能锻炼 此类患者病程长 , 护理人员要正确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 , 既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胸、腰椎骨折要采取轴式翻身 , 指导患者腰背肌练习及抬腿、屈膝等活动。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到离床活动至正常[2]。
2. 4 并发症的预防
2. 4. 1 预防控制感染 术后认真观察术区周围血运情况 , 保证患者敷料包扎完好、敷料清洁、松紧度适宜;教会患者进行有效排痰 ,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 预防坠积性肺炎;留置尿管每日膀胱冲洗一次并更换尿袋 , 患者尽早拔除尿管 , 鼓励患者多饮水 , 以防止泌尿系感染;每 2 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 按摩受压部位, 防止压疮的发生[3]。
2. 4. 2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折患者因病情限制、活动受限、手术创伤及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 ,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3];护理人员采取预防措施 ,抬高患肢 15度左右有利于静脉回流并按摩 , 指导在床上正确活动 , 加强肌肉锻炼 , 禁止患肢输液 , 遵医嘱给予改善微循环药物及抗血栓药物[4]。
2. 4. 3 禁止低血糖发生 高血糖患者因饮食及胰岛素使用不当易出现低血糖症状 , 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监测血糖 , 并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量 , 告知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低血糖症状时, 及时吃含糖食物自救。
2. 5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及时复查的必要性;教会患者回家后如何监测血糖 , 把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 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做好生活护理如脚部卫生以防止糖尿病足 , 生活规律 , 心情愉悦 , 合理饮食[5];科学进行关节、肌肉的锻炼 , 每日有规律的进行温和的体育锻炼 , 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 活动时注意安全 , 避免意外发生 , 以保证理想地控制血糖同时促进疾病的恢复[6]。
3 小结
对于骨折合并高血糖患者 , 既要对症治疗外又要控制好血糖 , 做好住院宣教及心理护理 ,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合理饮食控制血糖促进骨折尽早愈合 , 指导患者科学的锻炼方法, 做好出院指导, 使患者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金芳 . 骨科临床实用护理 .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05:12-17, 54-59.
[2]杜克 , 王守志 . 骨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5: 345-357.
[3]李振香 , 房玉霞 .骨科临床护理学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 2005:111-114.
[4]潘长玉 .糖尿病学 .1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7:1154?1163.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2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又称糖尿病高血糖危象,“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已经用“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一词代替。目前,即使是有经验的医院HHS病死率仍达15%,在老年、存在昏迷和低血压状态时,预后更差。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科收治6例老年HHS患者,我们采用监测中心静脉压下合理补液,降低渗透压,用微量泵予持续小剂量胰岛素注入,降低血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糖波动,防治其他合并症的发生,加强基础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6例HHS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62~78岁,检验结果血糖38~58mmol/L,血钠152~180mmol/L,血浆渗透压348~415mmol/L。嗜睡2例,昏睡3例,昏迷1例。经治疗血糖降至14mmol/L,血浆渗透压降至320mmol/L以下,意识逐渐恢复,生命体征稳定5例,1例患者入院时已经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因严重脱水、感染、循环衰竭,入院24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
2 抢救
2.1 合理安排补液,积极纠正高渗状态 首先建立2条静脉通路,一条为静脉补液,另一条使用微量泵注射调节胰岛素用量。补液量按脱水程度估计,补液速度根据中心静脉压测量结果定,一般采取先快后慢的原则,第一天输入应补液量的2/3,其余在24~72小时输入,开始输等渗盐水,血糖降至13.9mmol/L时输5%葡萄糖溶液,在静脉补液的同时配合留置胃管给予胃肠道补液,胃肠道补液量占总补液量的2/5,我们采用胃管滴注低渗溶液(38~41℃温开水),方法:将温开水注入输液瓶,插上输液管并排气,胃管末端反折封闭,输液管连接8号头皮针刺入胃管远端并胶布固定好,根据补液速度调节滴速,早期200~400ml/h,6h后酌情改为100~200ml/h,每2小时监测血浆渗透压,每小时监测血糖,当血糖降至13.8~16.7mmol/L时,改为静脉输5%葡萄糖溶液,血浆渗透压降至310mmol/L,患者意识转清,停止胃管内滴注低渗液。
2.2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以降低血糖,消除酮体 我科采用微量注射泵来控制胰岛素输入速度,开始输入速度为0.1u/kg/h(4~6u/h),使用微量血糖仪每小时测血糖一次,当血糖降至16.7mmol/L,时改为0.05u/kg/h并同时给予5%葡萄糖滴注,患者的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精神症状消失,病人恢复正常进餐时,可以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方案。
2.3 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 在胰岛素缺乏、高渗、酸中毒情况下血钾水平升高,如病人入院时血钾正常或低度水平,说明机体严重缺钾。开始胰岛素治疗后,随着酸中毒的纠正,容量的恢复,均可降低血钾水平,为了预防低血钾,当血钾<5. 5mmol/L、尿量适可即可开始补钾,可静脉补钾,亦可自胃管内补钾。如果PH>7.1,不必对酸中毒进行干预,可通过控制血糖来纠正,如果PH≤7.1则可给碳酸氢钠,及时测定PH及HCO3-,以调整PH≥7.1。
2.4 防治诱因,处理并发症 HHS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伴急性全身严重感染,应该在补液、胰岛素治疗的同时,积极抗感染治疗。HHS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胰岛素治疗后的低血糖、低血钾症、转换胰岛素治疗时高血糖的反复。HHS患者可以发生脑水肿,虽然少见,但往往是致命的,临床上脑水肿的特征是意识模糊、嗜睡,觉醒程度降低和头痛。在高危病人中,降低脑水肿病人危险的预防措施是给高渗患者应逐渐补充钠和水(每小时血浆渗透压最多降低3mmol/L)和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需补充葡萄糖溶液,并使血糖维持在13.9~16.7mmol/L直到高渗和精神状态改善,病情稳定为止。
3 护理
3.1 临床护理观察 ①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予心电监护仪监测,并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及时做好记录。②尿量的观察,严重缺水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颜色深,甚至短期内可无尿,随时做好记录,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本组患者均有意识障碍,均予留置尿管来观察尿量,为临床补液提供可靠依据。③严密监测血糖、电解质变化情况,治疗开始每小时测血糖1次,每4小时测血钾、钠、尿素氮1次,并计算渗透压。
3.2 补液护理 ①补液速度先快后慢。②监测中心静脉压,每日2次,必要时随时测量,本组均为老年病人,根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补液速度,并注意观察尿量、精神状态、肾功能,警惕和避免水负荷过量。
3.3 基础护理 ①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每日2次,防止霉菌生长及溃疡形成。②留置胃管的护理;胃管既有补液作用又有营养作用,注入流质或开水前应先抽吸胃液是否在胃内,并观察是否有胃潴留、胃扩张情况。③尿管护理;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液膀胱冲洗,并用碘伏清洗会及尿道口,病人意识清醒,病情稳定后及时拔尿管,预防泌尿系上行感染的发生。④皮肤护理:本组患者均为老年人,并且糖尿病患者本身皮肤抵抗力差,容易发生压疮,我们予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每日擦浴2次,并按摩骨突处,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整、清洁、干燥,本组有一例患者入院时,骶尾部有压红,经精心护理,压红消退,无压疮发生。
3.4 清醒后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长年用药,病情迁延,情绪反复波动易产生并发症,尤其是HHS时,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病人及家属心理负担重,易产生恐惧、悲观、失望情绪,要告诉患者、家属发病的各种诱因,可预防再次发生,使患者树立信心,并需要家属积极支持配合。
3.5 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工作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提高人群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对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教育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内容包括①长期坚持严格控制糖尿病,尤其是正在应用各种降糖药物或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不能随意减量或中断治疗。②严格做好饮食管理。③及早发现和防治各种诱因包括感染。④糖尿病尤其要注意在有并发症时,应注意保持水的平衡,,警惕高血糖的症状和体征,自我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高血糖,从而避免明显的糖尿和渗透性利尿。病人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应购买微量血糖仪,并教会病人监测血糖及打胰岛素。
参 考 文 献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3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糖高渗状态; 酮症酸中毒; 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b)-121-02
糖尿病并发高血糖高渗状态(HHS)和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其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同时合并HHS和DKA的临床死亡率较单纯HHS和DKA 高[1]。准确观察判断病情和及时救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本院2007年1月~2010年8月共收治糖尿病同时合并HHS 和DKA患者21例,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患者21例,为本院2007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同时合并HHS 和DKA患者,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4~79岁,平均64.7岁;轻度脱水7例,中度10例,重度脱水4例;意识障碍14例,偏瘫2例,低血压休克9例,肺部感染13例,尿路感染4例,肠道感染2例,2例入院前使用过地塞米松和甘露醇。
实验室检查:血糖33.3~78.6 mmol/L,平均血糖值为38. 4 mmol/L,血糖(35. 8~78.4)mmol/L,尿糖(++~++++),尿酮体(++ ~++++),血钠145~167 mmol/L,血尿素氮20.0~28.7 mmol/L,血有效渗透压320~526 mOsm/(kgH2O),血肌酐160~1032 mol/L,pH 6.65~7.32,均符合糖尿病并发HHS 和DKA 诊断标准[1]。
1.2 方法
1.2.1 急救方法糖尿病并发HHS 和DKA 的急救治疗首先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降低血浆渗透压,去除诱因。高渗脱水是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2],高渗可通过迅速纠正脱水来治疗,酮体和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高血糖通过补液及补充胰岛素来纠正[3]。①尽快补充等渗盐水,立即给予平卧位,建立2~3条静脉通道;按医嘱快速补液,补液总量一般可按患者体重的10%估计;开始时2 h内输入1 000~2 000 ml,以便较快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以后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末梢循环,必要时根据中心静脉压,决定输液量和速度。从第2~6小时输入1 000~2 000 ml。第1个24 h输液总量为4 000~5 000 ml。②胰岛素的应用,按每小时0.1 μl/kg体重的剂量,经静脉给予速效胰岛素;使血糖以每小时4.0~6.0 mmol/L的速度下降;当血糖降至13.9 mmol/L时改输5%葡萄糖液并加入速效胰岛素,按3~4 g葡萄糖加1 U胰岛素计算,直到尿酮体转为阴性时且患者能进食的情况下,可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但在停止静注前1 h应皮下注射胰岛素,防止酮症酸中毒再次出现;如开始2 h血糖无肯定下降,提示患者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剂量应加倍。③纠正电解质紊乱,用10%氯化钾,每小时10~15 ml,24 h补氯化钾量可为3~12 g;每小时尿量不足30 ml,暂缓补钾,待补液后尿量增加再补钾;在补钾过程中需监测血钾及心电图;病情恢复后仍应继续口服补钾数天。④纠正酸中毒:重症酸中毒即:pH<7.1,CO2-CP<10 mmol/L或HCO-3<10 mmol/L时应补碱性液;常用5%的碳酸氢钠50~100 ml稀释成1.25%的等渗溶液静脉点滴;补碱不能过多过快,纠正酸中毒时不宜使用乳酸钠,以免加重可能存在的乳酸性酸中毒。⑤积极抗炎,纠正休克;防治心力衰竭、肾衰竭、脑水肿等并发症。
1.2.2 护理方法准确执行医嘱,立即建立2条静脉通路,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预防继发感染。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意识、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及每日出入液量;每12小时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血糖、血酮、电解质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控制胰岛素经微泵静脉输入的速度;避免在输注胰岛素的同侧肢体采血,以免影响结果;基础护理,口腔护理3次/d;每2小时翻身1次,预防压疮发生,在骨突部位垫软垫,使用气垫床,注意保持床整、干燥。转移和放置患者时避免拖、推、拉;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积极预防足外伤和感染。急性期禁食,尿酮检查3次阴性后,按糖尿病饮食要求给予定时、定量的食物,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糖尿病与饮食的相关性,使其密切配合。
2 结果
经积极救治和护理,18例血糖控制、病情好转、尿糖尿酮消失出院; 1例并发肺炎,2例因脑出血死亡。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并发HHS 和DKA是由于胰岛素不足而引起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均有高血糖、脱水和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糖尿病并发DKA和HHS往往可以找到确切的诱因,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4]。本组患者中肺部感染13例,尿路感染4 例,肠道感染2例,患者均有发热的症状。有些合并感染的患者如果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会造成血糖的升高,从而诱发DKA-HHS或使其加重。糖尿病并发HHS和DKA病情危重,死亡率高。DKA和HHS的治疗原则包括[5]:纠正脱水、高血糖和电解质紊乱,发现和治疗诱因,避免并发症,防止复发和严密观察。急救关键是纠正脱水及酮症酸中毒,补液量以先快后慢的原则[6],护理重点是加强输液管理,严密观察病情,正确记录24 h出入量,重视胰岛素治疗的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及饮食管理,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巧,贡明贤,吴丹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状态的诊治体会[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7,13(1):47-48.
[2]梁常禧,陈焯彬,符俊祖.双通道补液治疗糖尿病高渗昏迷5例[J].临床荟萃,2001,16(2):992,998.
[3]陈业富,千雨,李教林.糖尿病高渗昏迷患者有效渗透压变化特点与预后关系[J].临床医学,2005,25(5):28-29.
[4]刘建明,赵咏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6):505-508.
[5]吕维明,钟国连,许荣.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血糖高渗状态21例临床分析[J].医生进修杂志(内科版),2004,27(11):48-49.
[6]王重卿,赵玉成,张小红.等渗葡萄糖液抢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体会[J].临床荟萃,2001,16(10):457-458.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4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脑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3-131-03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随之上升,但多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易造成紧张、恐惧心理或对手术期望值过高,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1-2]。一旦出现脑出血其临床预后更差,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治疗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而术后恢复则关键在于护理干预,所以本研究主要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出现脑出血的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4~81岁,平均(68.9±2.6)岁,糖尿病病程10~45年,平均(21.8±3.6)年,高血压病程10~45年,平均(20.2±3.5)年;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5~81岁,平均(69.3±2.5)岁,糖尿病病程10~46年,平均(21.9±3.5)年,高血压病程10~46年,平均(20.1±3.6)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血糖的监测 既往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因为脑出血原发疾病加上手术、麻醉等的刺激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的增强,很容易出现血糖的急剧升高,而发病后机体处于禁饮禁食、以及长时间未摄入能量等状态[3],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的内环境紊乱,此时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骤增同时机体对胰岛素亦出现抵抗现象,护理上及时有效的检测患者血糖变化十分重要,还要注意维持患者水电解质、酸碱等内环境的平衡如血糖水平超过10mmol/L,可以使用胰岛素静脉注射降低处理,我们建议对住院期间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保持在7mmol/L以内,以更好的促进伤口的愈合。
1.2.2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 呼吸道的通畅关乎患者生命安全,对于清醒的患者,可以给予常规的经口经鼻雾化吸入,并做好定时的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和拍背,鼓励患者自行咳嗽,自行咳痰,对于呼吸机无力引起咳痰无力者和昏迷患者[4],可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切管进行有创性的负压吸痰处理,已达到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的目的,当昏迷患者气道分泌物较多且黏稠时,可以给予少量生理盐水注入后负压吸引。
1.2.3 生命体征的观察 首先要注重对患者病情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关键是瞳孔变化和神智的改变,一旦患者出现昏迷进行性加重、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等颅内高压表现,并且合并有突发躁动、呼吸深慢以及喷射性的呕吐等,此时要注意脑疝形成的可能,对于瞳孔的变化,如一侧瞳孔忽大忽小或者先缩小后散大,且直接和间接的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改变,提示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此时要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并且做好复查头颅CT的准备,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和遵照医师指示进行气管插管等抢救的准备[5]。在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平稳时,对于术后患者,要注意血压的过高发生脑疝可能,血压过低可能出现伤口出血,血压既往过高者[6]。一般保持收缩压在160mm Hg左右即可,不宜过低而减少脑灌注压,同时避免血压过高引起的再发出血,血压过高时可通过静脉使用小剂量的降压药物控制,过低则需要通知医师处理。临床上一般建议使用两条静脉通路,一条用于调节血容量,另一条则用于调节血压。脑出血后因为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部位存在损伤,患者容易出现体温的波动,此时要避免中枢性高热的发生发展,以减轻脑组织的损害而避免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可给予物理降温,采用持续冰毯冰袋降温,冰毯温度控制在33~37℃,冰毯使用方法按程序进行,防止体温骤升骤降,注意患者皮肤保护,防止皮肤冻伤,防止传感器脱落,使全身处于低温状态,降低机体组织代谢,必要时配合冬眠疗法[7]。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观察组使用本组护理方法,对照组则实施一般护理、气道管理、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住院期间发生的高血压、低血压、高血糖和低血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住院期间发生的高血压、低血压、高血糖和低血糖情况
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高血压、低血压、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比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应激性高血糖的出现,无疑使病情进一步恶化[8]。高血糖可加重急性脑血管病后脑损害,脑缺氧时糖元无氧酵解增加,乳酸生成增多,乳酸中毒是加重脑损害的直接原因[9],另外,糖尿病患者高凝状态使脑血流量下降,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大量释放,加重脑组织损伤,所以有效的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之一[10]。
本研究观察组关键重视患者血糖的监测,有效的避免了血糖大幅度的波动,维持血糖的稳定,减少高血糖甚至高渗性混一的发生,另外还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具有显著意义。有研究称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所以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提高脑动脉弹性,减少脑出血后继发脑梗塞具有临床价值。另外本研究观察组还注重患者血压的监测,在良好控制患者血压的同时,减少应激反应,更有利于维持患者血糖的稳定,所以本研究观察组不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2h血糖均控制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减少和避免了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在生命体征监测方面,我们重点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和瞳孔变化,一般保持收缩压在160mm Hg左右即可,不宜过低而减少脑灌注压,同时避免血压过高引起的再发出血,对神志和瞳孔的监测能早期发现颅内高压改变,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必要时再次手术治疗。最后我们注重对患者呼吸道情况的干预,将昏迷与清醒患者进行分开处理,保证呼吸道通过,清醒患者口经鼻雾化吸入,鼓励患者自行咳嗽,自行咳痰,昏迷患者,给予少量生理盐水注入后负压吸引,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通过护理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更少发生高血压、低血压、高血糖和低血糖。通过本组研究我们认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更好的维持患者血糖稳定和血压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刘小霞.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42例术后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3):381.
[2] 李小华,李斯明,刘淑娴.血糖控制水平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5):36-37.
[3] 张艺,代芬,杨凡.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治疗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1094-1096.
[4] 蒋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干预方法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124-125.
[5] 李小华,李斯明,刘淑娴.血糖控制水平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5):36-37.
[6] 李绪玲,王静,殷文娟.奎那普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1420-1421.
[7] 黄博婷.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08,27(27):109-110.
[8] 李静.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与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0):87-88.
[9] 杨小兰,鄢丽萍,桂淑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存高血糖患者的预后分析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2):104-105.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5
1 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和危害
糖尿病高血压研究(HDS)发现,在45岁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40%伴有高血压,而在75岁左右的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更上升至60%,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38%合并高血压[3].
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的现象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成年人以患2型糖尿病多见,2型糖尿病病人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高血糖则会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从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过高的胰岛素不但可以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引起钠的潴留,而且还可刺激交感神经的兴奋,进而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自然升高,以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就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对心、脑、肾损害程度远大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或糖尿病病人[4].
2 糖尿病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
有近半数糖尿病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5],早期筛查知识缺乏,患了糖尿病后,当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症状或先兆时,不能及时到医院诊治,不能定期化验血液流变学指数、测量血压及做心电图检查,未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应的药物。
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的现象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因此,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关于高血压的处理指南中明确规定:凡是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都定为高危或极高危人群。一经发现,必须立即服用降压或降糖药物。
3 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3.1 糖尿病高血压病人应该积极进行非药物治疗 糖尿病和高血压虽然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他们的发病主要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及周围的环境压力有关,都是“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 [6].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高糖、高蛋白饮食)及运动量减少,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因素。
3.1.1 减肥 肥胖病人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有时分泌胰岛素过多来补偿其功能的不足,最终发生刺激血管收缩,刺激肾脏的肾小管增加对钠和水的吸收,引起血压增高[7].减肥有助于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体重减少5kg就会有降压作用,体重下降1kg,血压平均下降 0.27kPa(2mmHg)。
3.1.2 正确处理应激状态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应激状态不但会引起高血压,还会引起糖尿病高发。对一个糖尿病病人来说,当出现愤怒、敌对的应激方式时,胰岛素的作用会减弱,血糖会不易控制的。因此无论是高血压病或糖尿病病人,都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处理好人际、婚姻、家庭关系,减少对应激的不良反应,可以经常运用音乐放松疗法。
3.1.3 运动 运动能降低体重,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骨骼肌利用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同时使血压降低[8].坚持每天至少快步走30min,或经常参加旅游、骑车等体育活动。要提倡循序渐进,逐步按自己的运动心率及疲劳感等调节运动强度,要坚持较长时间的恒定有氧运动,但不要做举重、打网球等无氧运动。运动后血压和血糖都会下降,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会增加,尤其对于应激状态的病人是有利的。
3.1.4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的宗旨是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类代谢,通过合适的营养达到最佳健康状态,改变饮食结构,通过饮食控制,以降低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生物效应[9],既有利于控制血糖,又有利于降低血压或增加降压药物疗效。同时要限制钠盐,每天5——6g.不吃或少吃加工食品或咸肉、火腿及咸菜、腐乳等。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建议常吃绿叶菜、萝卜、洋葱、西红柿、大白菜、山药、南瓜等,常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类(如青鱼、鳊鱼、黑鱼等河鱼)、鸡蛋白及脱(低)脂牛奶等。
高血糖的护理范文6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8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治疗组患者在此常规的护理方法之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压、血糖水平、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收缩压(112.93±6.82)mmHg,舒张压(83.72±4.58)mmHg,空腹血糖(6.45±0.61)mmol/L,餐后2 h血糖(8.21±1.42)mmol/L;对照组患者收缩压(134.65±8.93)mmHg,舒张压(98.62±6.37)mmHg,空腹血糖(7.43±0.79)mmol/L,餐后2 h血糖(10.36±1.62)mmmol/L。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24%,护理满意度95.35%,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3.17%,护理满意度78.05%,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高血压;糖尿病;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7(a)-0149-02
随着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近些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几率越来越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持续高血压可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异常的慢性疾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极易引发其他器官的病变,如心脑血管、眼、足等部位[1]。高血压和糖尿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导致机体病情逐渐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属于同源性疾病,其生理基础均为胰岛素抵抗,并与高血脂具有一定的关联。为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该研究选取来该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8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心律失常、继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治疗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男20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3.5±2.8)岁;病程4~18年,平均病程(10.6±2.7)年。其中15例患者为1型糖尿病,26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9例患者为Ⅰ级高血压,25患者为Ⅱ级高血压,7例患者为Ⅲ级高血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62.8±2.6)岁;病程3~19 年,平均病程(11.2±1.7)年,其中13例患者为1型糖尿病,28例患者为Ⅱ型糖尿病;7例患者为高血压Ⅰ级,23患者为高血压Ⅱ级,11例患者为高血压Ⅲ级。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疾病类型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降压和降血糖治疗等。治疗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其内容主要包括:①准确建档: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首先要为患者建立个人电子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其他病史、饮食习惯、锻炼情况、血压、血糖监测情况等信息,询问患者有无并发症出现。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患者的特点,以便选择合适的护理方式。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通过图册、宣讲、视频播放等方式,定期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的相关讲座,使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对疾病有清晰的认识,掌握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手段,以消除患者的忧虑,使其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和护理人员的护理。③血糖和血压监测:患者对于用药知识了解较少,护理人员要将降压药的具体服用方式教给患者,将正常的血压值告知患者,使其可以依据血压计的结果分析自身的血压情况,并适当调整每日的用药量。指导患者血糖测量的方法,随时关注血糖的变化,通过血糖值调整用药量。④心理护理:患者往往由于疾病而情绪消极,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沟通的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倾听患者的述说,引导患者远离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患者若有特殊的要求,护理人员要争取满足,以降低患者的不安情绪。采用平和的语气对患者进行开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⑤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对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营养搭配要均衡,尽量少吃盐和油脂高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一定要戒烟戒酒。⑥运动指导: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鼓励患者积极进行锻炼,锻炼量要适中,切不可让患者过于劳累。每日用餐1 h后可以进行简单的慢跑、散步等运动,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⑦出院指导: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压计和血糖仪,告知患者要定期测量血压和血糖,并做好记录,指导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方法,一旦出现血压或血糖异常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血压状况、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显效:患者的血压和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有效: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有所下降,接近于正常范围;无效: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无明显的改善。通过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17.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例数呈现,计量资料采用(x±s)显示,组间差距采取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收缩压(112.93±6.82)mmHg,舒张压(83.72±4.58)mmHg,空腹血糖(6.45±0.61)mmol/L,餐后2 h血糖(8.21±1.42)mmol/L;对照组患者收缩压(134.65±8.93)mmHg,舒张压(98.62±6.37)mmHg,空腹血糖(7.43±0.79)mmol/L,餐后2 h血糖(10.36±1.62)mmol/L,治疗组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显效27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24%;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3.1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患者非常满意29例,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18例,满意14例,不满意9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05%。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其以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极易引发身体的其他并发症,只有尽早进行血压和血糖控制,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高血压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更是令患者苦不堪言。糖尿病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减轻,其由机体胰岛素代谢异常所引起[3]。持续的高血糖将导致动脉硬化的速度加快,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降血压控制的正常范围,患者卒中、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几率也就越低[4]。高血压和糖尿病之间相互作用,因此有效的控制血压和血糖,是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关键。除了积极的治疗以外,优质的护理干预也是提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的关键,优质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护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目前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护理人员要分析患者的心理,积极疏导不良情绪,降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同时,饮食控制也是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的关键,鼓励患者在能力范围内积极锻炼,提升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切不可自行更换药物或改变服药量,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才能促进疾病的康复。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识,患者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进行治疗,降低不良心理对患者的影响,有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提高和预后[5]。该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112.93±6.82)mmHg,舒张压(83.72±4.58)mmHg,空腹血糖(6.45±0.61)mmol/L,餐后2 h血糖(8.21±1.42)mmol/L;对照组患者收缩压(134.65±8.93)mmHg,舒张压(98.62±6.37)mmHg,空腹血糖(7.43±0.79)mmol/L,餐后2h血糖(10.36±1.62)mmmol/L。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24%,护理满意度95.35%,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3.17%,护理满意度78.05%,治疗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至关重要,其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提升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高,相关的并发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广泛实施。
[参考文献]
[1] 周霞红.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进行总体化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126-127.
[2] 李素芬,左柳,蔡健爱.针对性护理在门诊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150-151.
[3] 王丽香.20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256-258.
[4] 岳荔屹,王淑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