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会计档案;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2
会计档案是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在经济管理活动产生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具有保存价值并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的会计核算专业材料。[1]它记录和反映了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是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通过会计档案,可以了解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把握公司成立以来的经营情况,为单位制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真实记录财务会计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是加强企业内控管理的保证及体现。会计档案按照保管年限可以分为永久保存会计档案和定期保存会计档案等;按照文件类型分为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财务报告类、其他类等;按照电算化进程可以分为传统手工会计档案和电算化会计档案两种类型等等,种类繁多,管理本身存在一定难度。
近年来,随着烟草系统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全面实施财务资产“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核算广泛运用,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核心作用逐步显现,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会计归档资料收集不全面。《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浙江省烟草专卖、商业系统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办法》(浙烟财〔2005〕41号)(以下简称两个办法)等对会计档案规定了归档范围为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具体表述中用“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涵盖了没有列举的项目,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很强的职业判断。仅仅一个“其他”,让很多人忽视了一些越来越显得重要的会计资料的收集,如:预算执行情况表及分析报告,上级部门批复的预算相关文件、税务审计等相关部门的检查资料、资产处置资料等。
二、会计档案打印、整理、编号等工作不规范。档案管理是会计基础工作的最终体现。很多财务人员工作认真,但是在会计档案的打印、整理等工作中却较为粗放。打印账簿时没有考虑实际需要,如:打印银行明细账时没有分账户打印,或者只打印往来明细账,没有打印客商三栏辅助明细账等;整理时没有考虑各项资料的逻辑性;编号时没有按总账、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科目明细账、辅助账顺序排列等,给翻阅档案、查找资料带来不便。
三、财务新员工对会计档案管理缺乏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近年来,我市系统财务人员队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新老员工交替频繁。老员工凭工作经验不断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没有留下系统的指导文字。部分新员工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够了解,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困难,难以跟上企业管理的要求。
四、企业内控管理对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提出新要求。档案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2008年5月财政部会同五部委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后,2010年4月又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内控管理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并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资金、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财务报告等等一系列企业内部控制手段都涉及到财务部门,最终需要转化在会计档案中。系统内审计、外部审计、税务检查等,不仅仅是以前单纯的检查账务的真实性、合规性,还加入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检查,要求会计档案管理更加全面、规范、系统和精细化。
针对以上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经过实际工作的摸索实践,笔者认为全面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粗放式管理转为精细化管理目标,可以从以下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入手。
一、加强培训,将会计档案管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针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应组织财会人员系统学习两个办法、制度及其他要求,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理论上的认识。摈弃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档案管理员个人责任的错误思想,在全员中树立会计档案重要性理念。可以聘请专业老师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会计资料收集、整理、装订、编号到归档的一系列流程进行讲解,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
二、制定规范,将需收集保管的会计档案项目进行细化。会计资料的收集是档案的起点,只有收集及时、完整才能为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使用提供保证。我公司特制定了《会计档案整理操作规范》,对丽水市烟草商业系统会计需要归档的材料进行了统一,共4大类27小项。包括: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会计账簿类有10个具体项目,其他类有11个具体项目,包括:各项税费纳税申报表及相关资料、固定资产盘点表及报告、资产处置资料、税务、审计等相关部门的检查资料等。涵盖了会计整体工作中的每个关键点,避免重要资料的遗漏,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三、确定统一标准,对全市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统筹安排。为了使会计档案管理更加规范,我们对打印、装订等进行了标准的统一。
(一)统一打印格式。新的财务系统上线后,关键用户进行了统一的账簿打印模版设置,使打印效果尽量合乎理想。对需要打印的账簿格式明确作了要求,并详细描述操作步骤。例如打印银行日记账时,要求选择辅助明细表设置“会计科目、账户”为表头选择模板【现金日记账(竖式)】打印,账页左上角要显示科目编码、科目名称及账户;打印固定资产明细账时,要求先整理一份汇总的固定资产情况表等,对每项内容均进行了最细环节的确定。
(二)统一采购凭证纸、粘贴单、档案封面及档案盒等。按照两个办法的要求,记账凭证规格统一规定为114*217mm,用纸标准为不小于80g/m的书写纸;会计凭证封皮规格统一规定为125*232mm*2,用纸标准为不小于120g/m的牛皮纸;会计凭证档案盒规格为135*231*30mm等等。市公司严格按标准对会计档案装订材料进行了统一采购,给会计档案穿上了全市统一的工作服。
另外对会计档案的编号规则、归档要求及处置流程等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
四、完善电子档案管理,全面提升会计档案管理水平。档案之所以具有保存意义,正是因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除了纸质会计档案的管理外,还要重视会计电子档案的收集及管理。应加强会计电算化实物档案管理,电算化系统升级后,计算机、服务器和数据库等软硬件实物均应与相应的数据备份一同归档,操作员代码和操作口令等一律明码刻写光盘并打印纸质文件一同保管,增加系统透明度和可操作性。[2]电子档案应每年跟随纸质档案一起归档,与纸质档案形成双保险,以及适应不同使用目的。
五、以PPT为宣传渠道,直观展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我们将会计档案的整理全过程拍摄照片,包括:(一)凭证的粘贴、附件折叠、凭证的装订、包角、盖章;(二)账簿打印设置、页码、账簿启用封面填写标准;(三)案卷卷内目录的填写、封面的折叠、封底立卷人的填写、案卷的装订;(四)案卷的编码;(五)保管清册、移交清册等的填写,制作成PPT,附文字说明,生动展现了会计档案整理标准及全过程,为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提供后续保证。
六、梳理工作流程,将会计档案精细化管理进行固化。结合企业管理体系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对档案的移交、保管、销毁等其他具体细节作了具体的规定,全面地进行会计档案流程化管理。将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步骤固化下来,形成文字和流程图,有利于新员工在具体工作中有迹可循、有据可依,即使没有足够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迅速掌握该项工作。
会计档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被忽视,而事实证明其实际上是一项繁杂深奥的工作并且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需要每个会计档案管理员统观全局,进行分析、理解和把握,改变以往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朱轶杰.医院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3).
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范文2
档案工作的信息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档案信息形态,档案工作管理的范畴、时效都得到拓展。但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人员的观念落后及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仍然限制着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第一,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必然趋势。
档案工作信息化可以把大量家庭档案、社会档案等纳入资源体系,极大丰富了档案资源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数字档案馆库的建设及电子文件的形式的网上,夯实了档案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档案工作的建设与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实现网上文件归档,可以实现优化档案管理模式。
第二,拓展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
档案工作的时代背景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数据库技术和搜索引擎不断发展,档案工作的领域日益延伸,档案部门的潜在功能不断得到发挥,这大大拓展了档案工作的社会职能。信息化档案工作建设的步伐加快,有利于完善档案的依附载体,加强多形式、多层次共享平台建设,并拓展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推进内部服务机制创新,促使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利用、共享,使档案使用者查阅资料方便、快捷,完善档案信息服务功能。
第三,增加信息存储量。
当今档案工作的数字化技术,包括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如缩微技术、照片档案及录像档案,这些大大增加信息的存储量,存储密度比传统纸质档案文献高出成千上万倍。比如一张光盘的容量可以达到600―4000MB,能存储40万张打印纸上的文字或10万页图形组合的信息。过去纸质载体的档案文献一般只能记录文字、图形、图表信息,但电子文件却可以在一份文档里同时记录文字、图形、图表、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信息存储量成指数倍的增大。
二、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档案信息化的服务观念滞后,由于过去档案机构工作的档案人员年龄较大、学历层次普遍不高,面对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还不能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并沿袭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档案工作。一些档案人员对档案信息化的服务方式理解不准确,他们认为只要购置和使用了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就代表我们已经实现档案信息化了。
其次,传统的档案工作人员对过去纸质档案的管理模式、原则、方式和技术已轻车熟路,但不懂电子文件形成的过程、信息的存储、检索和利用等新的科学技术;新一代的档案管理人员只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者数据通信技术,却对档案工作的基础知识、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却知道的太少,这已成为档案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最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滞后。许多档案部门在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重视发展先进通信设备和购置高档计算机系统,但忽视了档案工作信息标准规范化建设,导致有路难行,即便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建成的档案信息系统,也无法转化为经济和科学发展的需要。
三、管理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工作的对策
第一,标准规范化及完善法规。
标准规范化是在管理信息化背景下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有效衡量着档案工作。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包括:一是著录必须统一规范;二是统一的存储载体;三是时刻更新原有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另一方面,有关档案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建设的管理组织者对已有的政策法律要及时的根据信息化发展的方向需要进行增补、修订。
第二,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的素质。
业务素质问题是到档案工作数字化的关键,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鉴定评估能力,对网络环境下大宗的信息量进行判断、鉴选、分析,对特定利用者有用的部分能加工、提炼。思想素质方面,档案工作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拥有热情的工作态度,档案工作中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法规、政策、方针,树立政治信念。
第三,实现档案工作的数字化管理。
档案数字化与传统的实体档案管理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时效性和先进性。数字化档案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它运用不同的载体、不同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格式存储,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使档案信息可以得到及时利用,扩大网上数据库的容量,实现远程的信息资源共享。
四、结语
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微缩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诸多领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推广和应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使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能够通过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进程的加速,使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诉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1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有很多,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了解这些机遇与挑战,对于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
(1)档案资源的完备性得到最大程度彰显
首先,通过数据库存储技术能够延长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寿命,此种优势是以往以纸质载体形式为主的档案信息资源所难以比拟的优势所在。传统纸质档案受载体形式的限制,惯常在保管、利用过程中会对档案信息资源造成无法恢复的损耗,进而影响到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诉求。
其次,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存储,并且有效地规避因人为因素对档案资源造成的不利损耗。传统的纸质档案则对存储空间有较大的要求,并且易于受到各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2)最大程度地提升档案信息资源检索与查询效率
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人工操作要求相对较多,因此,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往往耗费大量时间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与查询,并且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低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变前述问题,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与查询工作效率得以显著提升,进而有助于实现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
2.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挑战
第一,现今相当一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未能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全方位冲击,在工作理念方面依然保持一种因循守旧的态度。此种情况的出现同这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不高存在直接关联。这部分人员通常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简单地等同为硬件设备的更新,因此导致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受阻。
第二,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之所以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的投入不足,原因也在于其已经习惯了以往的工作模式,因而在工作中怠于进行改变。此种工作惰性也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第三,部分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化标准建设方面存在滞后性,此种情形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欠缺明确的标准化指引,因而使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较为迟缓,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
2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要创新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微缩技术,并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
1.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
硬件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只有硬件设施足够先进,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加符合信息及数字化的要求。为此,应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在人力、物力方面要不断加大投入,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以强化档案的配套设施建设。比如,为档案建立专用库房或陈列室,购置基本的办公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自动化装订机、防磁柜等),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完善档案管理信息缩微技术
缩微技术从起源至今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19世纪便有缩微技术问世,它是保存信息、管理信息的重要手段。缩微技术与计算机存储技术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其介质不同,因此各具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缩微技术不仅没有没落,反而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尤其是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光盘存储技术问世之后,缩微技术也遇到了更大的机遇。因此,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结合计算机存储技术与缩微技术,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缩微技术的优势,弥补计算机存储技术的不足,形成一个兼容并存,只有具有方便存取、保存、联网、阅读、检索、利用和传输诸特点,才能实现一体化的档案管理系统。
3.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中,制度是最基本的保障。只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在制度的指导与约束下顺利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和档案管理的需求来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约束n案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将档案事业延伸、拓展到经济发展规划中来,推动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当然,相关部门还可以将这一项内容融入到单位的绩效考核中,强化工作人员加强信息化的档案工作管理建设,便于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更有利于制度的实施。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档案工作在事业单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为推动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有了明确、科学、完善的档案制度,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便有依据可循,有制度可依,因此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会得以大大调动,其在档案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中都会尽己所能,做好档案的收集、存储、管理、应用等工作。同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促使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得整个单位内部机制得到完善。如:在制度制定时候,可以结合单位的绩效考核,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融入到职称评定、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等制度中去,充分挖掘单位人员的潜力,活化档案工作,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新性、主动性,提升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质量。新时期,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迅猛,这一情形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的新变化,因此相应的制度便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逐渐不适应时代要求。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及早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真正使制度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信息化的趋势势不可挡。社会任何一领域都被信息化与数字化改变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为此,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应以社会信息化为依托,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理念、整合资源,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微缩技术,并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健康、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东.电子政务环境下文档一体化管理探析[J].兰台世界,2007(02).
[2]赵屹.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嬗变(下)[J].办公自动化,2007(02).
[3]何玲.论政务信息公开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兰台世界,2006(20).
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困境;原因
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非遗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笔者对山东省档案馆、青岛市档案馆、潍坊市档案馆和聊城市档案馆进行了实地调研,旨在较为全面地了解目前非遗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现实困境,推动非遗档案管理工作的学术研究。
一、非遗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困境
1. 非遗档案管理工作和非遗保护工作关系认识不到位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对于非遗档案工作和非遗保护工作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对非遗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内容认识不全面。在与青岛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交谈中,这一问题十分突出。该中心负责人认为非遗档案管理对于非遗保护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为申遗工作提供证据资料。这种认识明显得削弱了非遗档案工作的重要性。非遗档案工作并不只是体现在非遗保护中的“建档”环节和提供证据资料上,应该从全局上认识非遗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2. 非遗档案的概念和范围不明确
非遗档案是档案家族中的新兴成员,学者虽然对其概念进行了研究,但是定义过于模糊,范围界定也未达成共识。而在非遗档案管理实践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管理什么”的问题。如果这一问题没有解决,该项工作必然难以实施。非遗档案是具有原始记录性的固化信息,包括纸质档案、声像档案和实物档案等不同载体,其范围应该主要包括项目板块和传承人板块等。申遗工作档案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但不等同于非遗档案。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档案馆工作人员对于非遗档案的认识大多仅局限于申遗工作档案,而收集管理的也只是申遗工作档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非遗档案管理工作对非遗保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这些档案就只能算作一般的文书档案进行立卷归档。
3. 非遗档案全宗归属不明确
调研中发现,潍坊市档案馆将申遗档案以全宗汇编的形式进行保管,但工作人员在非遗档案是否建立全宗问题上尚不明确。在是否建立非遗档案全宗或者归入哪个全宗问题上的不明确将会直接影响到非遗档案的保管和开发利用。此外,对于全宗内非遗档案的整理规范和标准也缺乏统一规定,这对于国家层面上非遗档案资源的建设将产生不利影响。
4. 非遗档案管理体制不完善
这一问题需要从内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内部来看,调研发现,这些档案馆内并无特定人员负责非遗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等相关工作,也没有专门人员对非遗档案进行研究,制定相关规范;从外部看,档案馆并不在各地非遗保护的联席会议机制之内,地位较为被动。文化部门是非遗保护的主要负责部门,其下设非遗保护中心作为直接开展工作的机构,这主要是考虑申遗工作的需要,但是该机制存在缺陷,档案馆作为重要的非遗保护单位被排除在外。这对于非遗的保护,尤其是非遗档案管理十分不利。
5.非遗档案管理工作资金投入不充足
经费支持是推动非遗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在调研中发现,这些档案馆并没专项经费用于非遗档案的征集、管理等工作。在与青岛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访谈中,笔者发现虽然工作人员对于非遗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也在着手开展一些工作,但是经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正常开展。非遗档案的征集工作需要使用大量的经费,如购置音像设备、外出普查的交通费用、网站设计、展览制作等,但是目前非遗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还很不充足。
6. 传统的工作体系不适应非遗档案管理实践
非遗档案是一种特殊的档案门类,与之相关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统计等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都需要加强创新。调研中,笔者发现这些档案馆依然使用已有的工作体系来管理非遗档案,这必然阻碍非遗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如何创新工作体系和工作方法是档案部门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二、存在非遗档案管理工作现实困境的原因分析
当前,造成非遗档案管理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 主观因素分析
(1)档案馆对非遗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面对非遗保护的不断升温,档案馆缺乏主动开展工作的意识。非遗档案是一种极为丰富的专门档案,保管好这类资源,不仅仅能够保证非遗传承的真实性,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是丰富档案馆馆藏资源的重要途径,这对于档案馆发挥文化功能,推动公共档案馆建设来说都大有裨益。但是目前档案馆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
(2)档案馆对非遗档案的研究关注不足,工作创新意识较低:首先是由于档案馆对非遗档案的研究关注不够,加之,非遗档案的主体、客体和载体都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我国现行的《档案工作国家标准》和《档案工作行业标准》都不能完全适应非遗档案工作的需要;其次是档案馆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受传统工作思维的影响大,工作体系调整缓慢。
2. 客观因素分析
(1) 非遗种类的丰富性和非遗档案的特殊性:非遗种类丰富,形式多样,这就造成非遗档案不同于一般档案,其本身具有诸多特性。以山东省入选国家级、省级的非遗名录为例,目前山东省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81项,省级非遗名录307项,涉及泰山传说、梁祝传说、茂腔、柳琴戏、山东快书、山东大鼓、杨家埠木板年画、泰山石敢当习俗、宁津杂技等项目,种类十分丰富。不同种类的非遗档案具有不同的特征,这对非遗档案范围的界定带来了较大的障碍。档案馆接收的档案绝大多数是由社会组织或机构在某项工作结束后失去现实使用价值的文件转化而来的档案,非遗档案的产生过程不同于一般档案,不具备这一过程,所以档案馆在非遗档案的鉴定等环节仍待加强。
(2)非遗档案管理体系和规范不健全:我国的非遗体系包括世界、国家、省、市、区五级,对于各级非遗档案的保管权限、收集范围、立档标准等问题存在争议、另外,非遗档案形式多样,种类丰富,且有很多实物档案,如何根据非遗档案的特点设立科学、合理的全宗以及全宗分类标准就显得十分重要。加之,在调研中发现,目前非遗档案的馆藏资源总量较少,有无设立全宗的必要也值得深入思考。
非遗保护机制不健全。非遗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政府、社会、公众都应该是其中的一员,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各地非遗保护中心、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高校、遗产协会等都是重要的保护机构,但是目前非遗保护的机制仍不完善。
(3) 非遗档案管理法规不完善:学术界对档案馆参与非遗保护的合法性大都通过相关法规中的“建档”等词汇进行论证,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档案馆在非遗保护中的职能,对于非遗档案的建档和管理也就没有特定部门负责。国家档案局也并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指导下专门制定非遗档案管理的政策法规和管理规范。
(4) 非遗档案保护工作缺乏专项经费支持:由于档案工作依然处在自发和随机的状态,非遗档案工作并不在档案馆工作计划之列,因此该项经费自然也不在财务预算范围内,加之档案馆并不在各地的非遗保护的联席会议机制之内,因而没有来自文化部门的非遗保护经费的支持。缺乏经费支持,就会对非遗档案的各项工作产生影响,尤其是其不同于一般档案管理工作的环节,更是需要专项资金来保证工作展开。
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企业;借鉴;服务
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248-01
档案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真实历史记录,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产生大量的生产技术、工程设计、设备管理、施工管理、质量检验等科学技术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一种艺术,从古至今被世人研磨。档案资料的积累和利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一、提高认识,强化档案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实行档案精细化管理的根本在制度。企业要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将档案管理纳入企业议事日程,使其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心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纳入部门年度目标管理,同考核、同评价、同奖惩。实行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将基础管理进行长期地细化,使其根植于管理创新之中,渗透到日常管理之中,融汇于生产经营之中,才能营造出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制度不是一牢永逸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理必须在实践中针对新情况、新要求不断完善、补充各项制度和标准,真正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才能形成一种具有强大动力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使广大职工在一种动态管理中不断完善自我,使企业在动态管理中不断得以创新,进而实现管理中的人本内涵,发挥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实行档案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在利用。档案管理在基本建设中起重要的基础保证作用。金川煤矿结合档案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和完善矿井档案管理模式及标准。对资料的收集、整理、移交、归档、保管、借阅、销毁等过程,制定出科学规范、安全集中、系统完整、简便实用的管理流程。结合公司档案管理工作,对资料的收集、审核、整理、归档按以下流程操作: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确定归档范围分类装订排列编号装盒编目上柜。科学按照永久、长期、短期三类档案保管期限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保管。
(三)实行档案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领导。精细化管理的发力点在于抓落实。领导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组织者和指挥者,具有决策、组织、指挥、创新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企业档案实行精细化管理,需要领导者发挥组织职能,充分了解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使企业档案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大的跨越与发展,以及取得更大的胜利保驾护航。同时,企业领导要把企业档案管理纳入企业管理体制,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领导心中的特殊地位。这样有利于企业档案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发展,有利于理顺企业科室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配备专职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管理档案,从而保证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为企业服好务。因此,实行档案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领导,在于领导发挥核心的组织和指挥职能。
金川煤矿在具体的档案管理过程中起点高、基础牢,强化精细化管理。成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配备专人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档案库房的设备和设施和管理,档案的装具,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的组卷等根据国家、自治区、神华集团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具体的工作落实。
二、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加快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进程。
档案管理电子化是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经济建设提供有效服务的主攻方向,是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历程,不仅记录着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规范化、系统化管理的轨迹,而且反映着企业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的进程。
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归档是一项更为艰苦细致且难度较大的工作,因传统观念,往往忽视了电子文件的归档。由于电子文件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使其必须借助计算机编目归档。我认为,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应从本单位办公自动化与信息管理工作的大局出发,顺应其规律,促使电子文件归档纳入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的工作程序,建立归档制度。
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可以解决目前纸质档案管理中的标准不统一、内容不齐全,整理质量不高、规格不统一等问题;解决了纸质资料平时无法归档,必须等到年底才能整理归档的问题,保证了档案的归档率和完整率;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处于封闭式的传统档案管理局面,提高了档案的利用价值。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提高档案的综合利用效率。
三、紧紧围绕实际,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优良服务。
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范文6
一、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所谓的医院档案,简言之,即医院的日常工作记录,是医院各科室人员日常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因而针对医院档案的管理不仅关乎医院的日常工作质量,且与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亦息息相关,因而作为管理人员,应务必对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并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积极将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融入档案管理过程中,以实现对医院档案的有效管理。随后通过对各类档案信息的汇总与统计,由此形成医院档案“大数据”,为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进而确保其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一)明确医院档案建设的目标。为实现对医院档案的精细化管理,首要任务便是对医院档案的建设目标予以明确。对此,不同医院需依照自身实际情况来提出相对较为符合医院发展规律的发展规划,随后通过长、短期目标相结合的方式,将整体目标进一步细化为阶段性目标,并将不同目标下放至相关部门,待年末再对各分管部门进行统一的考核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方可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当然,在此过程中,医院还应做好各部门档案的分类工作,并指派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以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确保医院档案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应用精细化理念做好医院档案整理和归档工作。将精细化的理念融入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作为管理人员,首先应确保其所搜集档案资料的科学性与完整性,随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档案采取不一样的方式或方案?斫?行分别管理,以确保档案类别的清晰。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类别或不同等级的档案,应将档案归档的全过程也完整记录下来,从而避免档案丢失、损坏等问题的发生,从而确保档案后期使用的准确性与便利性。最后,以精细化的方式归档医院档案,作为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务必确保档案归档的条理性,并以完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为基础,努力提升自身的档案管理水平,如此方能为医院人员的医疗工作开展提供便利。
(三)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中。要想切实提升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首先便应完善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以合法合理为前提,根据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结合之前的管理方式,使其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将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应用至医院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中;医院还应针对此前的管理条例做出适当的调整,该修缮的制度也要尽快修缮,不相宜的规则应立即废除,如此才能制定出满足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需求的管理规章制度,提升管理效率。此外,新时代背景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还应结合电子科技发展的特点,针对电子档案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推出新的管理制度与体系并将之与传统管理体系相结合,从而形成全新、全面、综合、完整的医院档案管理新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四)加大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已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在此新的时代背景下,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增强自身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如此方能有效维护精细化管理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增强医院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力度,还将有利于解决工作人员因疏忽而导致信息录入错误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在减少资源无故浪费现象的同时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此外,建立信息化的医院档案,还将方便各科室及时查阅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对信息数据的高效利用,进而提升各科室的工作效率。
(五)建立精细化的医院档案管理责任体系。新时代背景下的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唯有积极革新自身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不断强化自身的管理意识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此外,无论是医院领导或是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均应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真正价值,并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最后,为确保医院档案管理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医院还应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责任体系,以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从而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