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1

【关键词】老年病人;神经内科;安全管理;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148-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公民对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因此,减少医疗不安全因素,加强护理管理,已成为当前各医院关注的重点。其中神经内科收治病种以老年、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为特点,容易发生病情变化和意外,因此识别和预防安全隐患尤为重要。现将我科在两年来对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加强防范措施管理方法阐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神经内科65岁以上住院老年病人125例,其中男75例,女50例,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走失、褥疮、误吸、其他差错、投诉等护理问题共27例,发生率为21.6%。

1.2 护理管理

1.2.1 环境管理:加强环境、物品管理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布局合理,病区内地面每日湿式清扫2次或3次,保持清洁,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当有血迹、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时,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不同的区域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病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存放于无菌柜内,非治疗室用物不准进入治疗室,一切用物定位放置,专人管理,浸钳筒、碘酒、酒精瓶定期消毒灭菌,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吸痰器瓶消毒后干燥保存备用;护士在操作前要认真检查各种医疗器具的质量,及时发现不合格的医疗用品,防止因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医院感染。

1.2.2 基础护理管理:加强对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长期卧床者,由护士予每2h翻身、叩背1次,叩背应遵循从下到上、由外到内的原则,每次10~15min,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发热、昏迷者每日做口腔护理1次或2次,预防口腔感染。对吞咽麻痹病人的护理对吞咽功能障碍、饮食呛咳者,不能由口腔进食,以免发生误吸引起吸人性肺炎,应予鼻饲流质饮食。口咽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是重要的感染源,因此,应定时吸痰,吸痰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吸痰管每次更换,遵循先气道后口腔、鼻腔的原则,如病人咳嗽反射好,可适当刺激病人,让其自行将深部的痰液由气管套管口喷出。

1.2.3 制度管理: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医院制订的核心制度要认真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等都是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是护理工作者几代人的心血结晶。严格执行各种护理操作规程,护士长利用业务学习、晨间提问、理论及操作技能的定期考试等形式,督促护理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及临床综合能力,使护士在工作中能熟练和规范地为患者服务,尽最大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要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件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护理人员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遵循“写你所做,做你所写”的原则,如实填写患者的各种病情变化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要求书写要清楚、严谨,不留任何隐患。

1.2.4 健康教育管理:有坠床危险的高危人群,如意识障碍、精神异常、高龄老年、痴呆患者,应反复向家属强调床栏防护、肢体约束的重要性,不得擅自取下床栏、松开约束带,并教会家属正确使用床栏、约束带。对于感觉障碍患者,护士应反复向家属交待进食、饮水时温度在40℃左右适宜;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热水温度不超50℃,袋外加布套,不宜直接接触皮肤,有空调设施的病房尽量不用热水袋。认知、记忆力障碍、精神异常、老年痴呆患者应24h不间断看护。建立请假制度:凡病人离开医院必须请假,得到允许由家人带领方可离开。 1.2.5 意外事件管理:在医院护理中,夜间护理力量相对不足,陪护人员疲惫入睡,意外事件更易发生。故应合理搭配夜间护理力量,尽可能安排双班制,新老护士搭配,保证人力资源配备。同时,告知家属注意看护,加强责任心,并告知甘露醇外渗容易引起皮肤坏死。一旦引起输液部位肿胀,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理。

1.2.6 人力资源管理:护士长在平时工作中,加强督察力度,培养护士树立患者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同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护理部将法律法规纳入继续教育中,定期进行学习和考核,用法律来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同时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使她们以充沛的精力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2 结果

通过以上系统的护理管理措施,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各项护理指标达标率100%,老年病患者容易发生的护理问题和缺陷明显减少,科内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取得零纠纷、零投诉的成效,科内护理工作的进步获得医院及护理部普遍认可。实施前的125例住院老年病人中,发生护理问题27例,实施后的125例住院老年病人中,发生护理问题6例,实施前后指标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2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56例,女患者44例,年龄为56—78岁,平均年龄(64.5±11.3)岁。患者的疾病状况为:抑郁症34例,失眠症23例,精神分裂症43例,平均病程(9.1±3.1)年,平均住院时间为(4±2.1)个月。除此之外,其中45例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1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1.2方法整理与归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并将护理成果记录下来。

2结果

根据临床观察资料统计,老年精神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各项风险因素的发生率。

3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护理对策

3.1饮食不当这里的饮食不当既是指老年精神病患者吞咽食物时发生噎食现象。有的精神病人会有暴饮暴食的症状,这就更加增加了发生噎食现象的几率。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在病人进食时,要做好陪护工作,一旦发现病人噎食就要马上进行救治;同时也要防止病人偷偷食用来路不明的东西;②给病人提供的食物要以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为准则,防止病人食用坚硬的食物;③病人进食完毕后,要让病人在餐厅休息,不可让他们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

3.2跌倒据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跌倒的几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理解力较差、对护士的安全宣教接受能力较差的情形。此外,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待在医院中,封闭的环境也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大多数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跌倒的几率比较大。对此护理人员要做的工作有:①在医院的公共活动领域安装尽可能多的扶手,使病人在需要帮扶的时候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撑;②在浴室、水房等比较容易造成跌倒的地方铺设防滑垫;③病房门口不能有门槛等障碍物。

3.3皮肤损伤老年精神病人的知觉神经的敏感度已经严重下降,因而他们对冷、热、痛的感知比较迟钝,这就造成病人在生活中容易受到割伤、烫伤等皮肤损伤,而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则长期卧床,这也会造成压疮和皮肤坏死现象的发生。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为病人准备的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尽量避免病人直接接触开水;②在病人的日常饮食上,病人的食物要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必要时要进行降温处理,防止病人烫伤喉舌;③对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加强他们的清洁卫生的护理,对他们进行肢体按摩,让病人处在一个干净舒爽的环境中。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3

[关键词] 流浪精神病人;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C[章编号]1673-7210(2007)12(b)-077-02

精神疾病是指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1]。我院2004年底根据徐州市政府的要求开始与“110”联动,承担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任务,2005~2006年共接收215例救助流浪精神病人,经过2年多的实践,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些护理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接收的流浪精神病人共215例,占同期住院精神病人(5 535)的比例为4%。

1.2 性别

女性129例,男性86例,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1.3 病人来源

公安部门送入者(183例)占85.1%,救助站、综合医院及其他部门送入者(32例)占14.9%。

1.4 入院原因

依次为流浪街头、行为紊乱、赤身、冲动伤人等。

1.5 合并有躯体疾病

合并有躯体疾病的35例(占16.6%),依次为外伤、呼吸道感染、妇科疾病、性病及脏器功能衰竭。

1.6 诊断

诊断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以精神分裂症居多(146例,占68%),其他依次为躁狂症,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癫痫,老年痴呆等(69例,占32%)。

2 结果

出院122人,出院方式通过救助站协助送回56例(占46%),家属接回66例(占54%)。

到2006年12月31日仍滞留在医院内、无法联系到家属93人,占同期救助总数的43%。

3 医院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模式

3.1 医院领导重视,成立医院救助管理科

对于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模式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宗旨,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权利、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由一名副院长亲自挂帅,成立了医院救助管理科,多次召开救助管理工作会议,统一思想,增强全院职工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流浪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工作。

3.2 严格规范救助对象,合理确定救助标准

根据我市转发省民政厅等《做好城市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了我院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制度,对有生命危险、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且暂时无法查找其监护人的精神病人,只要有110指挥中心开具的介绍信,在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加强甄别核实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此类病人的救助,使他们能够接受及时的救助。

3.3 规范救助管理制度

为了切实保障流浪精神病人的安全,我院制订了严格而规范的救助管理制度,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细化了救助病区的医疗护理操作流程,从病人接收到出院都有规范的操作程序,同时,也制定救助病区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和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总结。由于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为病人创造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2年来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3.4 提供人性化的救助,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我院自开展救助工作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用实际行动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生命和健康的关怀,不因他们不能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而降低医疗、护理服务标准,而是用关心、爱心、同情心给予更多的关注,使病情更快地得到控制。

4 临床护理对策

4.1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接触病人时,要主动热情,仪表大方,举止端庄,给流浪精神病人一个良好的印象,尊重精神病人的人格,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态度和蔼,增强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2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其言行的变化,由于救助的流浪精神病人无病史和个人资料,背景复杂,精神病的表现各不相同,加大了护理难度,认真细致地观察病人的病情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护理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使治疗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4.3 加强基础护理

所有流浪精神病人在送入病区前,由于在外流浪很久,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被破坏,往往是蓬头垢面,全身散发恶臭,工作人员要及时为病人洗澡、理发、更换干净的服装。在医院期间要逐步培养病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4.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此类病人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但无形中也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富有同情心,在病人面前能够积极控制自己的职业行为,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目光等实现对病人的心理调控、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3],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态度,尽量减少给病人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

4.5 关心生活

所有流浪精神病人或多或少都有精神创伤,情感特别脆弱,对痛苦体验非常敏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给予及时恰当的生活照顾,满足其合理需求的同时再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心理支持,必然有助于病人克服自卑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6 加强沟通,及时了解有关病人的信息

病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病人的理智开始恢复,这时,护士应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点滴的信息反馈了解病人的有关信息,及时与医院救助管理科联系,并通过公安系统进行查询,落实病人的家庭住址和监护人,取得联系后,使病人尽快回归到家庭生活中。

4.7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指导

对于家属能够前来接病人出院的,我们及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院外服药、复查、护理、监护的有关知识,使病人回归社会后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减少复发的概率,防止病人病情反复,失去理智而再次流浪街头。

5 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提高,救助精神病人的工作在医院领导的重视下,严格规范救助对象,合理确定救助标准,规范救助管理制度。只要认真细致地进行医疗与护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就一定能够做好“流浪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工作。但还有一些救助流浪精神病人由于存在智力障碍、老年痴呆等,至今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而联系不到家人滞留在医院内,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需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淑清.精神科护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S].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5.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4

关键词:精神病人 褥疮 治疗 护理 褥疮的概述

褥疮具体是指局部软组织在持续受压的状况下,导致的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所引起的皮肤受损,此种病情极易发生在一些年老体弱、自理能力比较差的群体中。褥疮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医护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对精神病患者的褥疮治疗与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家属、病人本身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 褥疮的治疗与方法

当前对褥疮的治疗在医学上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群体而言治疗的难度比较大。这部分特殊群体就包括精神病患者,他们往往因为精神症状的支配而不能好好的配合治疗。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相关的医学专家在临床上推广了用甲硝唑粉剂与氧治疗结合的方式,这种治疗方式一方面能够使得创面保持干燥,进而到达早期愈合的功效,另一方面这种治疗会采用高压氧作用于创面的治疗方式,以使得坏死的组织液化、变红,最终达到去腐和生肌的目的,综合分析这种治疗方式的最大作用就是能使创面很快得到恢复。

通常看来,精神病患者容易发生褥疮,究其原因是因为精神病人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而出现的一些异常行为。精神病患者往往精神上曾今受过一定的刺激,当他们患有这种病后,他们的生活开始变的懒散,个人的自理能力变得减弱,再加上精神科的病房是封闭式的管理,活动的空间有限,病人在营养状况不佳的状态下,极容易发生褥疮。另外,木僵状态的病人,往往长时间在床上保持一种姿势不变,长此以往下去便会形成褥疮。另一类型容易形成褥疮的人是老年痴呆病人,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往往很差,不讲卫生、随地而卧的现象在他们中间比较普遍,这样就极其容易使得外部的皮肤被擦伤,进而形成褥疮。

褥疮的具体治疗方式是医护人员应将病人侧卧或者俯卧,之后先用碘伏将创面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再用一些生理盐水由内之外地清洗创面,力求清除坏死的组织,做完前面的这些步骤后再用氧气对相应的创面进行有氧治疗,治疗的时间通常情况下为每次半个小时,直至创面干燥后撒上甲硝唑粉为止。为避免创面受压,相应的医护人员还应该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用气圈垫起,以使创面不受外部压力的影响。 褥疮的护理方法 注意对皮肤的护理

皮肤上的角质层是人体的保护层,时刻保持皮肤的清洁、完整是有效预防褥疮的关键性举措。精神病患者的自理能力相对比较差,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对有褥疮的患者悉心照料,每日对褥疮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通常情况下是一天消毒两次,以使他们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的状态。对于瘫痪的肢体以及身体部位,护理人员应切忌使用刺激性比较强的清洁剂,而且不能用力擦拭这些部位,防止皮肤进一步的受损。褥疮患者使用的褥疮消应尽量使用喷剂型的,每日将褥疮消直接喷至到褥疮部位,进而避免了涂抹时带来的损伤,这样更有利于褥疮的快速康复。 加强营养护理,可促进褥疮的快速愈合

大面积的褥疮并发症发生时,会消耗人体体内的蛋白质、热量、脂肪等。因此给褥疮患者每日补给相应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脂肪等营养,会加速褥疮的愈合。相关的医学专家指出,褥疮患者由于肠胃功能的减弱等影响因素进而会造成身体的营养不良。

由于褥疮患者全身的营养障碍问题,造成了他们对能量的摄入量不足,负氮平衡以及蛋白质合成减少又是褥疮发生的另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因此,针对这些病情的状况,护理人员对褥疮患者应进行有计划的饮食指导。首先需要得到家属与病人的配合,每日进餐的次数应控制在5-6次,尽量是少食多餐,每日的食物应以奶类、蛋类、水果、蔬菜、鱼肉为主,合理搭配褥疮患者的饮食一方面有助于患者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有助于他们病情的恢复。其次,相关的护理人员还应多关注褥疮患者的饮食习惯、喜欢的口味,尽量多做适合他们口味的食物,以增进他们的食欲,鼓励他们多进食。

营养的维持对于褥疮患者来讲是一项长期的护理、治疗措施,为褥疮患者合理的搭配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膳食,一方面能够为患者的身体涉入更多的高营养物质,增强了机体的抵抗能力,另一方面营养物质的涉入能够起到尽快恢复创面的功效。

3、加强对患者的身心护理

精神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病人群体,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他们往往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这时候相关的护理人员应多给予理解、关心,多体贴病人。对于一些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应认真做好相应的生活护理工作,为患者改善他们的生活居住环境,经常性的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像打羽毛球、下象棋、做广播操、跳绳等。这些娱乐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能够愉悦病人的身心,另一方面又可丰富他们的生活减少卧床的机会。

四、结语:精神病人的自理能力相对比较差,他们患褥疮的几率也比较高,因此精神病人的褥疮治疗与护理在当前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需要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科学的工作态度,做好护理工作,熟悉褥疮发生的原因、机理、易发生的部位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尽早达到消灭褥疮的目的。

参考文献:【1】袁修美.《精神病人的家庭治疗与护理》.科普天地(资讯版),2010-01-15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5

精神病医院护理部先进集体事迹(平凡中的不平凡)

四院是我市唯一的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平时一提起,就会让人觉得有点神秘,甚至有点害怕的单位,然而这里却是全市精神病患者的“避风港”。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精神病人是可怕的,他们发病时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困扰,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的还会给社会造成极大的不稳定。因为他们大多不能认识到自己有病,所以往往拒绝接受治疗。面对这些失去理智的特殊患者,四院的护士们以极大的奉献精神,不分昼夜的和他们在一起,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指导他们的治疗康复,料理他们的衣食住行,鼓励他们及其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目前,四院住院患者日均一百多人,精神科护理人员却只有二十几名。精神病人大多躯体健康,行动自由。也正因为如此,每一位病人都是一枚“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自爆”!连他们的家人都唯恐避之不及,而四院的护士却要时刻关注他们,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精心照顾,细心护理。然而得到的却并非都是感谢,有时甚至是痛骂,乃至殴打。

9月的一天,护士张慧芳为了阻止患者逃跑,以自己的娇弱之躯奋力迎向粗壮的病人,却被发狂的病人折断了上臂。钻心的疼痛没有使张慧芳停下追赶的脚步,她依旧全力以赴向前奔去,死死的抓住病人的衣服,任被病人甩来甩去。终于,病人被后来的同事们安全送回病房,张慧芳的手臂却完全扭曲,经市人医诊断为右肱骨螺旋性骨折,导致十级伤残,留下了终生遗憾,但她至今仍坚守在护理工作一线。她们没有练过金钟罩,也没有穿着软胃甲,但没有哪位精神科护士没被病人打过或骂过。“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她们的行为准则。常年累月、分分秒秒一直坚守!委屈就没有吗?有!痛苦就没有吗?有!但对精神病人这一弱势群体高度的关爱和同情,对自己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自觉维护、对社会责任勇于承担的理念使四院全体护理人员忘却了自己的伤痛。

有些老年精神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有时家属也躲得远远的。可四院的护士们却总是和病人贴得很近,视病人为亲人,把为病人解除痛苦当作自己神圣的职责,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的生活起居。有位常年住院的老年病人,性格怪异,难得有人探视,与病友相处也很差。一次发病,把大便弄得身上、床上、地上到处都是。护士们对她说:“李奶奶,我们带你到洗漱间洗洗吧。”,结果招来病人一顿臭骂。护士们依旧一边轻言细语的劝说病人,一边果断地合力将她抬到洗漱间。病人哪里肯听话,一直奋力抗争着,大便涂到了你的工作服上,她的手也被病人抓破了,但大家顾不得这些,齐心协力,认真地为病人清洗。她们没有把“不怕苦,不怕脏”放在嘴上,而是毫无怨言的用行动来诠释了这一心声。病人干干净净的躺在了更换一新的床上,护士们的身上却变得臭不可闻。病人家属知道后感激地说:“你们比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对她都好啊!”

有些病人受幻觉妄想支配,怀疑饭菜有毒,拒绝进食,四院的护士会象幼儿园的老师哄小孩一样,耐心地劝说他们,先打好几份饭任由他们选,选好了再一口一口的喂下去。但病人却并不领情:有的会吃着吃着就突然对着喂饭的护士拳脚相加;有的会故意把嘴里的食物喷吐出来,护士们经常会被饭菜喷得满身满脸。但大家还是继续劝,继续喂,直到病人吃好了,才会想到自己也要去换件工作服,把脸洗一洗。四院的护士们就是以这样的爱心和耐心去包容着混乱中的患者!

精神科病房并不总是危机四伏,有时也有家庭般的温情。冬天,护士们会帮患者盖好被蹬掉的被子;夏天,会帮他们赶走溜进帐子的蚊子;懒洋洋的午后阳光下,护士们会给他们分发生活用品、水果副食;为他们缝补衣物,剪指甲;组织他们打牌、下棋、唱歌;和他们谈心沟通,讲解疾病知识,教会他们如何自我照顾。有些打骂过护士的患者,会在病情好转后向护士道一声“对不起”。看着患者眼里闪出的真诚的泪花,她们的心里也是一阵欣慰,深深地沉浸在帮助患者康复的幸福之中。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6

一、基本情况

精神病福利院是苏州市民政局直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系江苏省民政系统一级精神病院(省民政系统最高级),1984年更名为苏州市普济医院为了区别于管办分离改革的市属医院,经市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和市编办批准,改称为苏州市精神病福利院增挂普济护理院牌子;市慈善总会在我院设立慈善病床15张,至增至110张(实际开放65张),用于城区特困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3月,市残联在我院成立苏州市精神残疾人庇护中心,为社会特困群体中的精神残疾人士提供庇护。

主要职能:负责收养治疗市区内三无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康复军人、退伍军人;对市区部分社会特困精神病患者开展慈善医疗;负责治疗与护理城市救助管理(收容)中查无地址、姓名的受助精神病患者,并对其中超过6个月以上的转为三无精神病患者进行收养治疗。

二、加强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随着苏州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苏州市社会救助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我院服务对象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对我们的救治、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重点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2、实施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法规、制度开展工作。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依法执业,诚信服务活动,狠抓医疗质量的提高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多年来,我院始终按照二级专科医院的标准和要求,认真落实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法规,严格执行三级查房、病历书写、病例讨论等核心医疗制度,聘请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等国内知名专科机构专家、教授来院查房授课,指导工作。同时还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取得uks证书(由世界最权威的质量管理认可机构之一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证书)。近年又在同级专科医疗机构中率先引入his系统、电子病历、办公oa系统等,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我院继取得市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质后,已实现了相城区、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医保定点全区域覆盖。连续多年获得市社保局医保定点先进单位。,在接受市卫生局医疗机构年度校验的145家单位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苏州市依法执业、诚信服务a级信用等级单位称号,并且处于获此殊荣的9家单位前列。

3、全面整合资源,推行医、护、康、社、教、养六位一体服务模式。把帮助提高服务对象社会功能和自理能力,作为医疗护理康复业务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医、护、康、社、教、养六位一体模式。一是优化医疗质量,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推行团队服务模式,对病员实施多人(医生、护士、

社工等)参与、相互协作的小组服务工作,并积极开展音乐放松疗法、催眠疗法、脑电治疗、森田疗法、心理治疗和可视音乐治疗等,进一步健全院科两级质控组织,完善各项医疗制度。二是重视细节管理,深化护理服务内涵。以构建躯体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为一体与援助、自助、互助相结合的整体护理援助系统为目标。实行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并举的服务方式,全面推行个性化护理并逐步推进服务对象个案护理计划,分类服务开展率达100%,分级护理率达100%,个性化护理率达100%。针对病员生活能力状况开展自理能力再训,并引入互评互比激励机制,激发病员参与积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三是探索社工介入,完善康复治疗体系。将社工工作全面介入精神病患者康复辅助治疗体系,尝试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帮助休养员自行开展小组工作。相继成立休养员缝纫组、腰鼓队、电脑之家等11个兴趣小组,每天安排病员开展收看电视、下棋打牌、阅读报纸等活动,每周定期组织书画、器乐、手工和功能训练等康复活动,每月举办中大型工娱疗味活动,如组织生日聚会、放映电影、卡拉ok等,在各大节日举办拜年会、元宵节猜灯谜、重阳登高等联欢、庆祝活动。此外,积极联系工疗加工活,拓展康复辅助项目,并通过各类途径将休养员手工作品进行义卖。四是设置特教课程,推进特殊教育工作。将休养员思想文化教育列入日常康复服务项目,开设教育培训课程,开展健康宣教,普及消防常识。同时,对精神残障儿童、青少年设置特教课程,开展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为一体的特殊教育。五是完善保障机制,强化生活照料服务。重点抓好病员的膳食供应和饮食营养,聘请专业营养师调配花色品种和科学膳食,对糖尿病、痛风等疾病对象专门供应特殊饮食,每月给三无对象发放零用金,用于在阳光超市内购买零星食品。同时根据季节变化,及时添置和更换在院病员服装,做好冬季保暖和夏季防暑工作,确保病区空气流通、地面整洁,尽力保障好休养员的在院生活。

4、积极探索创新,打造苏精福特色业务工作模式。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服务和保障好收养收治对象这一中心任务,不断加大业务建设力度,拓展视野,创新思路,探索实施四大特色业务工作模式。一是住院患者的分类管理模式。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一个病室的患者中,其病重、病情、病程等分别有明显的差异,对开展有计划、有步骤并带有群体性的康复医疗活动颇为不利。初,我院根据病人生活活动能力,躯体情况等将病人相对分类。这样就从客观上为分类管理创造了条件,继而对全院患者按康复需要对不同对象给予不同康复措施。分类管理既可以保证不同功能的康复医疗措施能顺利展开,又可使群体性的康复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不零乱,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二是模拟社区生活情境模式。本院住院病人中半数以上为慢性精神病人。长期的住院生活,使这类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减退,衰退倾向日趋严重,为此,我们参照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院内开设了诸如休养员阳光超市、复康工作坊,成立了休养员阳光工作室等一系列模拟社区和生活场景,以提高患者社交技能及加强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体现到自身的价值。同时对室内外的墙面及活动场所、病室等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和布置,努力营造充满人情味的、尽可能体现家庭式温馨的舒适环境。三是省内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科。随着我院收治对象中流浪救助精神病人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精神病患者日渐增多,由于他们的医疗、护理、康复及教育具有特殊性,下半年,我院成立了省内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科,致力于儿童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学习困难、多动症、抽动症、注意、情绪、睡眠、进食障碍等儿童青少年常见精神、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干预。同时还将逐步向社区拓展和延伸服务,为更多有需求的精障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四是特色老年精神科。围绕老年科的业务工作,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关怀服务。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要,重新进行功能定位,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开展医疗(精神科治疗)、护理(生活护理、躯体护理、心理护理、自助、互助或介护等)、康复(肢体康复、心理康复等)或其他服务,侧重个性化,做好个案,为我院及苏州市老年精神科医疗工作提供一个理想的服务模式。

三、特殊人群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家民政精神病院,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可以说是逆水行舟,艰难行进。就我院近几年收治对象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来看,目前的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病人压床,床位周转缓慢。住院病员病情日趋慢性化,趋向退顿,加之家属和社会的原因,一旦入院,就较难出院(而本院与各区民政部门及家属鉴定的协议住院期为3个月,我院医生也经常性敦促监护人办理出院手续),以致长年滞留院内,长期占有床位,影响继续收治(每个区都有为数不少的慈善对象在排队等待)。这使得慈善床位的效率、作用未能最大化,对整个社会特困对象来说,也有失公平。

3、精神病患者并发传染病及严重躯体并发症时转诊治疗困难。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由于增龄、器官功能减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等原因,并发各种传染病及严重躯体并发症的情况日渐增多,同时由于社会目前普遍对于精神病患者存在一些偏见,一旦这些患者需要转诊时,卫生系统综合医院又面露难色,不愿接收,以致此类患者常常得不到及时救治。

4、社会接纳度低,家属、监护人配合不够。一方面与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对于精神病患的认知、关注、关心不够有关,另一方面,这些患者的家属也多为弱势群体,客观上根本无力来关心患者,一旦将患者送来我院治疗后,则再也不闻不问,甚至当被告知患者并发严重躯体并发症或传染性疾病需转诊治疗时,也是不予关心,或是显得无可奈何,甚至表示让他(们)任其自然。

5、法律保障相对滞后。流浪精神病人是城市救助中的弱势人员,也是民政精神病院收治的主要对象之一,他们大多由于病史不详,或认知障碍,无法提供有效信息等,难以进行及时、正确的疾病诊断,从而无法确定是否住院监护。而国内目前尚缺相关法律规定,一旦日后家属起诉,院方利益将难以保障。如何做到救治过程中既保障救助对象的权益,又防范医疗纠纷、医疗缺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给医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应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6、人才引进困难,技术力量薄弱。民政精神病院大多由于名称(多冠名精神病院、福利院等)、收治对象、医院条件、工资薪酬等原因,人才引进困难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即便勉强引进,往往也难以真正留住人才。相对于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业务技术力量与社会不断发展的服务需求带来压力和挑战,所有这些都使单位建设与社会快速发展需求不相协调,甚至对单位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成为制约民政精神病院发展的瓶颈。

7、对护理人员的规范化教育培训不足。目前,民政系统的精神科专业人员一般都是依靠卫生系统的精神病院提供培训,而提供精神专科护理员的培训机构更是几乎没有。在专科护士的培养方面,江苏省目前暂未开设精神科专科护士的培养班,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组织培训。

8、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由于流浪救助精神病人大多病史不祥,且他们的生活环境恶劣,行为异常,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概率较高,而在院精神病人均为群居生活,且传染病大多有潜伏期,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9、外来救助病人交流沟通困难。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往往很多救助病人为外地来苏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也有一些是来自偏远山区,文化程度低,还有很多为智障病人,交流成为最大的难题。希望能够有多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帮助寻找他们的家人。

10、收治病人老龄化,护理风险增加。近年来,整个社会进入老龄化,自然我们收治的对象也出现同样的情况,老年人占到65%以上,因此生活护理量较重,与此同时,跌倒、哽噎等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这就更需要我们多培养一些全科护士来应对。

四、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争取政府重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病致贫现象日益加重,特别是精神疾病,使很多家庭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同时,由于精神病人的社会危害大,反复发作,需要住院和长期服药维持治疗。因此,对于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精神病患者开展医疗救助,只有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多部门协调联合,列入政府的发展规划中,要像养老中的阳光计划,残疾儿童中的明天计划那样,加大对精神残疾弱势群体的资助,使他们感受阳光和雨露。

2、民政部门对民政精神病院要有明确定位。要正如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中残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的那样:加强分工协作,卫生、民政、公安、教育、司法、残联、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等部门、单位和团体要针对日益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民政精神病院要立足服务民政保障对象,真正履行好民政职能。

3、争取社会支持。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场合和条件,开展多种活动充分进行宣传,征得社会的同情和关爱,赢得社会支持。

4、加强内部建设和管理。要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结合民政精神病人的特点,逐步将封闭式管理向相对开放式管理模式的转变;大力加强人性化服务,把单纯的医疗服务向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服务模式转变;要从重视疾病治疗向重视病人身心康复和社会功能全面发展的转变。

四、民政系统精神病人服务工作与社会支持

民政服务民生,民政工作尤其是精神病防治这一重任需要依靠公众与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加强病人管理,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建档工作。各区、街道要安排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发现、建档、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督促实施。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报告、登记管理制度,基层要建立病人档案,加强分级随访管理,并定期向社区管理人员汇报。可借助我市实施的中央补助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工作开展病人的诊治、随访、健康教育等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病人管理档案,为我市掌握重性精神疾病资料及开展病人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技术培训,做好基层医务人员的随访指导工作。为有效实施好医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内容,建立健全我市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各级各部门医疗机构要注重对精神卫生专科医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组织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的师资培训,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力度。适时对社区精防工作人员、民警进行专门培训普及常识,加强对有危险行为倾向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有效组织实施病人随访指导,切实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管理工作。

3、加强部门配合,做好肇事肇祸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积极主动与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大对肇事肇祸病人的应急处置和精神疾患人员的治疗救助管理。建立部门协同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单位要在建档、管理精神疾患病人的同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群安全。与相关部门联系,及时了解当地精神疾病患者信息,通过应急处置、入院就诊等方式减少肇事肇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