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与交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际与交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际与交流

人际与交流范文1

关键词: 留守学生 人际交往 体育活动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和生活幸福的必要前提。随着农村大规模劳动人口的非正规迁移和流动,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攀升到5800万,学龄儿童多达4000万人,这些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母双方或单方的监护,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不同的心理问题与行为表现。这些问题和表现,不仅关系到这一代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关系到下一代人的健康发展,“从心理―社会学上看,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关系交往,亲子间心理――社会关系就无法有效确立,无法向健康方向发展”。所以留守学生在社会交往方面出现的问题与不良的社会交往习惯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国内学者认为父母外出及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是影响留守学生人际交往发展最直接的原因。刘允明(2005)指出,祖辈抚养者在精神和体力上都处于衰老的过程中,其自身就是一个需要照顾的老年群体,对孩子的管束难免会力不从心,也很难与孩子进行畅通的交流;其他亲友抚养者的家庭环境对留守学生的身心发展就更为不利,在亲友的立场上是不便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的,孩子也很难在这些亲友家中找到归属感。这些都决定亲友抚养对留守学生的管理只能是粗放型的,对留守学生的照顾也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更为重要的心理需求与发展则往往被忽视,使得家庭监护的覆盖面不到位,同时和学校监护无法协调。国外学者认为,与父母分开的心理伤害是导致亲属抚养儿童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的根源,同时由于抚养人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教育观念、受教育程度、与社会交流情况等不利因素造成亲属抚养儿童遭受冷落和忽视,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心理上的辅导,中西方学者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人际交往的类型主要特点

1.留守学生的家庭交往――父母严重缺席,导致孩子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

一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孩子由父母另一方单独抚养,孩子在家庭中常常欠缺父爱或母爱。母爱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缺失母爱会使孩子心理缺乏稳定感,会产生情绪和人格上的偏见或障碍。父亲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权威、崇拜、勇敢和坚强等,缺失父亲教养的孩子,可能有害羞、抑郁、沮丧孤僻、胆小怕事、多愁善感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二是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学生的绝大多数。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得到的多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溺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对孩子进行监护和施教时,通常是但求物质生活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引导。

三是亲友照管的留守子女。亲友照管就是把孩子托付给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照顾。亲友不便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而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及心理和精神上的关注却很少。

2.留守学生的同伴交往――过于密切而失去监控和引导。

留守学生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控的情况下与同伴活动的时间会逐渐增加,同伴关系将给他们提供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无法满足的情绪支持、情感和思想交流。同伴关系是儿童发展社会能力、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也是自我概念和人格发展所必需的,并对儿童的适应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哈图普(Hartup,1997)指出,没有与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也不利于性别社会化和道德价值的形成。而在体育活动中所形成一种非正式群体,作为同伴交往的重要形式存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在体育课中老师合理引导,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能够使学生之间的彼此相容,相互接近,相互吸引,从而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留守学生的师生交往――教师对学生容易形成偏差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由于留守学生长期在情感上得不到支持,学业成绩往往不够理想,出现问题行为(儿童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各种有碍其心理发展的行为),因此一些教师在教育经验基础上容易形成偏差,认为对不守纪律、打架、逃学、偷窃等外向的攻击要注意,而不爱交往、抑郁、容易沮丧等内向的退缩不那么重要。另外,一些教师在分析学生行为时存在归因偏差,一种是教师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学生自身的因素,而不是教师方面的因素,即在教育之前教师首先放弃了教育者应负的责任,把问题的责任退给学生。另一种是出现对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归因不一样,即当优等生做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往往归结为能力、品质等内部因素;而对后进生的同样行为,却往往归结于任务简单、碰上了运气等外部因素,这一偏差对于本来问题就多的留守学生来说发展极为不利,即使他们表现出一些好的行为,也难以得到教师的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留守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要求我们在教育中,首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着眼于学生的积极方面,总是看到学生的进步,而把学生的问题看成是成长发展中的不可避免的现象,采取积极乐观和宽容的态度,认为自己的责任在于给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信息交流,在因势利导中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加强师生之间交往和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活动和交往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离开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及活动中的频繁交往,就谈不上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可充分利用体育课特有师生肢体和语言交流的特点,减少与学生交往的空间距离。另外,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体育活动师生的交往比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多样化,师生双方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显现,师生的关系会更加融洽。

二、体育教学对改善“留守学生”人际交往的作用

1.体育活动能促进留守学生人际关系交往中健康心理的形成。

体育本身就是一种交往的特殊形式,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有深刻的寓意和无穷的趣味,通过体育所提供的时空条件,养成交往习惯,即参与体育活动的留守学生,在无意中会受到诸如“角色分工”、“位置规范”等一系列社会内容的“感化”。体育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的课程价值除了增进身心健康和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外,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体育课的学习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意识。

2.体育活动能促进留守学生人际关系发展中良好合作精神的形成。

合作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行为,但合作的心理品质不可能通过讲座和讨论形成,合作需要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与人交往的过程,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共同分享和责任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体育特有的集体运动项目正是培养和发展合作意识的有效工具。

3.体育活动能促进留守学生人际关系交往中良性竞争氛围的形成。

竞争作为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代表着个人或团体追求成就和成功的动机。体育以“公平竞争”(fair play)作为宗旨,体育规则制订的基本要求就是保证双方或任何人是平等的。“公平竞争”同时又是一种道德教育,人们通过体育活动,逐渐形成权利和义务、成功和失败、机会和风险对所有人应是均等的意识和观念。

身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塑造过程,这一塑造过程需要以某种载体为依托,载体要能够对塑造对象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才能使培养过程获得良好的效果,并能长期不间断地坚持下去。体育活动就是具有这一属性的活动。司科特(Scott,1986)将体育的心理效能归纳七个方面,改变态度、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提高知觉和反应的敏感性、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身心松弛、提高身心解脱方式和获得运动操作技能。我们应让留守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来构建解决“留守学生”存在的人际关系问题,培养“留守学生”的独立性,以及指导他们正确地进行人际交往并引导“留守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正常发育,进而培养他们个体与社会群体和谐融洽发展教育模式。同时也呼吁社会从各方面关心和支持留守学生,让每个孩子脸上多一些笑容,让每一个家庭多一份希望。

参考文献:

[1]叶仁荪,曾国华.国外亲属抚养与我国农村留守学生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6,(11).

[2]都振,崔丽娟.留守学生界定标准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07,(10).

[3]张新友.论体育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天中学刊,2001.

[4]佟立纯.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3).

[5]李星.从家庭结构看留守学生问题的成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11).

[6]李香萍,亓凤华.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建设和谐社会[J].科技信息,2008,(28).

[7]蔡玉军,邓喜芬,罗国芬.留守学生社会化研究的新视角:非社会理论[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5,(03).

[8]朱永良.农村留守学生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07,(12).

[9]吕建国.家庭生态与教育[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55).

[10]唐红明.农村留守学生体育教育边缘化现象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5).

[11]段成荣,吴丽丽.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最新状况与分析,2009,(02).

人际与交流范文2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目标

通过护士对病人在留观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从而增强了预防保健意识,改变了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减少了因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而使所患疾病经常复发,加重了心身负担的情况,缩短了留观天数,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

2.1通俗性特点:即健康教育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由于病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老年病人较多,及病人的文化程度,背景不同,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4.2随机性特点:健康教育时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由于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所患疾病病种不同,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注意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4.3短暂性特点:急诊病人的观察期较短,急性病症得到缓解即可出院,门诊随访,而病情较重的病人经过短期的观察后,视病情收治入院或手术治疗,这就需要护士能合理安排工作,既不影响病人治疗,又不延误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4.4综合性特点:急诊留观病人中以老年病人居多,而大多数老年病人同时患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慢性疾病,责任护士便会向病人传授具有综合性的最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来消除病人因病重而产生的厌烦心理和自弃情绪。

4.5强化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中年龄相对老龄化及家属比较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反复强化的宣教方式,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来判断病人是否明白。

4.6礼貌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的起病急,情绪不稳定,患者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的特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表现出对病人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诚相待,耐心负责的态度,决不能自以为是或用说教的语言,切忌生硬等语气。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

3.1病人的权利与义务:主动介绍急诊留观病室的环境,医疗保险方法,便民措施,卫生注意事项,作息制度,安全制度,陪客制度,并告知病人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3.2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全面系统的介绍内科、外科、神经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有关防病、康复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有关化验检查、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药物的使用方法、出院指导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目前已制定出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内容。示范教育:为了让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病人健康知识的水平及技巧的掌握深浅程度,护士现场对病人进行宣传示范,如帮助长期卧床病人叩背、拍胸,教会病人有效咯痰,指导糖尿病病人测试尿糖方法,插胃管的配合等,每次示范后大家共同讨论、切磋,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每一位护士的示范宣教能力。

通过上述七种系统的健康教育形式,使急诊护理工作由单纯的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系统化保健服务转变,通过与病人不断交流,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使病人满意率提高。

4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的评价方法

4.1与病人交谈的方式:责任护士、护士长采用与病人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执行的程度和质量。

4.2集体交班时提问:在交班时不定期请责任护士介绍所属病人的基本情况,检查责任护士的了解程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人际与交流范文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司马迁的话,联系历史和生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逐句朗读、理解,体会句与句之间的严密论证。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司马迁的话,联系历史和生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教学难点:逐句朗读、理解,体会句与句之间的严密论证。

独立学习

一、复习旧知

1.

我会写。

革命 彻底 压迫

批评 目标 炊事员

2.

我会讲。

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一、复习导入

1.

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

背诵第2自然段。

及时复习能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合作探究

二、逐句理解,合作填表

1.

查阅资料,交流疑问。

2.

接受正确的批评是为人民服务,那么还有别的为人民服务的方式吗?阅读“钱学森回归祖国”的故事,思考钱学森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出示资料)

3.

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革命队伍现在的目标是什么?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目前要怎么做?

二、交流内容,感受论证的严密

1.

学生交流第一题,填表:

第几句

概括内容

使用的关联词

2.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第几句

概括内容

使用的关联词

接受批评

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接受任何人的批评

不管 都

接受任何人的对的批评

只要 就

接受任何人的对人民有好处的意见

3.

学生交流其他为人民服务的例子。

4.

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填表,引导背诵:

革命目标

革命形势

遇到的问题

遇到困难

遇到困难

怎么解决

5.

交流。

革命目标

全民族的解放

革命形势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

遇到的问题

遇到困难

遇到困难

怎么解决

看到成绩

看到光明

提高勇气

努力奋斗

减少牺牲

互相关心

互相爱护

互相帮助

6.

背诵第4自然段。

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进而感受论证层层深入的严密。

教授第4自然段重在对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在梳理中明白作者的意图。

实践应用

三、随堂练习

1.

理解填空。

牺牲的本意是(

),是一个(

)词;引申义是(

),是一个(

)词。“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中“牺牲”的意思是(

)。

2.

填写关联词。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

)照你的办。

三、课堂拓展

完成“随堂练习”。

左侧三题参考答案:

1.

祭祀或祭拜用品 名 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2.

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不管 都 只要 就 就

落实词语教学,巩固课文内容,是这一环节的重点。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四、课堂小结

人际与交流范文4

关键词 任职教育 院校 部队 交流

任职教育鲜明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决定了院校必须依靠部队来搭建教学平台、检验教育训练效果和进行科研成果实验,而部队在转型发展和武器装备快速更新过程中也迫切需要院校智力资源的支持,任职教育院校与部队应该形成有效的、稳定的、制度化的双向交流机制,在共育人才、共同发展上实现双赢。

一、把联教联训、共育人才作为院校与部队合作交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院校教学和部队训练归根结底都是培育人才,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更贴近部队的需求,部队训练工作环境也更适合学员的教学实践。因此,院校应该和部队广泛开展联教联训,围绕部队军事训练需求,不断创新任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扎实推进任职教育教学过程的整体创新。

(一)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很强的实践性和适应性,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采取和基层部队座谈、与部队领导交流、深入部队调研等多种方式、分析掌握基层岗位任职和未来作战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据此研究构建各类人员的能力结构模型,统筹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学拟定各类培训对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由部队进行审阅修改,最终形成贴近部队需求的目标。

(二)调整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任职教育的教学就应紧贴作战任务、紧贴部队实际、紧贴岗位需求。应强化课程特色,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建立以基础能力、岗位能力、发展能力等为基本功能模块的结构体系。突出军事发展前沿内容,进一步用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培训人才。重点加强基本战法、基本协同、基本保障训练和各种专业技能的训练。完善教材体系,更新教材内容,不断增强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前瞻性。

(三)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任职教育重点要加强学员的动手实践能力,部队是实践教学最好的平台。应在上级机关的统筹安排下,采用学院和部队结成对子、部队挂牌成为学院实践基地等方式,让部队为学院提供稳定的教学实践环境。学院也可以以现有装备实验室为平台,组织人员到部队和预设战场收集战场环境和作战行动等实验数据和资料,建成信息化条件下教学实验分队,逐步展开模拟对抗和示范教学。

二、把师资队伍共享机制作为院校和部队合作交流的切入点

由于任职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院校主动与部队构建以“联教联训”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共享机制,这种制度化的合作方式,能够盘活院校和部队双方的专家、人才,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院校教员与部队军官、技术干部的双向交流与任用问题,而且可以加快部队军事人才与院校教员之间的交流步伐,双方各取所需,满足院校任职教育的要求,推动部队训练的快速发展。

(一)建立教员定期调研、代职和部队选调制度

院校教员过去大多是留校任教或从地方高校引进,使得一些教员直接由大学课堂走进教学课堂。由于他们大多不了解部队、不熟悉本专业情况,致使授课时出现空对空的尴尬局面。院校任职教育只有依托部队的装备训练和环境熏陶,时常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员到作战部队调研、代职、到部队参加重大军事演习、综合演练、模拟对抗等军事活动,使他们熟悉部队,了解部队需要,为其实施任职教育提供授课素材。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加深对任职教育的理解。教员也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系统归纳当前部队训练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课题形式带回院校,利用院校知识新颖、理论系统、人才齐备、机构健全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院校长远发展的角度,应建立起从部队优秀干部中选调教员的制度,而且对部队选调来的教员要交任务压担子,在他们中间培养一批教学骨干,把他们的部队实践经验与专业理论结合起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给学员讲清“部队是怎样的,应该怎样做”,提高学员任职能力和对部队的适应能力。

(二)聘任部队专家、骨干到院校兼职或任教

部队许多优秀人才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让他们到院校来任教,把自身的知识财富和经验财富贡献出来,有利于促进任职教育的开展。部队的专家、领导可以由院校聘任为客座教授,让他们担负一定的教学任务;部队优秀的技术军官或士官、基层主官可以有院校聘请到学校专题研讨,与培训对象共同研讨岗位任职的能力素质要求;根据教学任务,可以聘任有专业特长和教学能力的部队优秀技术骨干担任院校代课教员。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可以让院校更加生动,也可以让部队的领导和专家了解院校,愿意和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实现长期的互动交流。

(三)让在校任职学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把院校任职培训、短轮训和部队研究生学员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长处。这些学员有着共同的特点:阅历丰富,创造力较强;个性鲜明,职业情感强;了解部队,能为学院提供智力支持。要让善于教学的学员登上讲台,让长于研究的学员参加课题,让学员亦教亦学亦研,或学或教或研,时学时教时研,改变单向传递单向塑造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部队也应抓住干部接受回炉再教育时机,派遣训练骨干,带着部队训练中遇到的新问题,与院校专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院校教育的针对性。

人际与交流范文5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留观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健康教育效果评估表,对176例急诊留观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调查分析。结果 对留观病人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缩短留观天数,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对留观病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 急诊 留观病人 健康教育 对策 护理

急诊留观病人具有病情复杂多样且流动性快的特点,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对急诊留观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实施健康教育的176例留观病人,神志清楚,存在沟通能力,能独立完成或在家属的协助下完成问卷。其中内科病人69例,外科手术病人107例;年龄18~71岁,平均(38.62±15.54)岁;留观时间1~9天,平均(3.69±1.75)天。

1.2 实施方法 留观期间,由急诊护士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护士长及科室负责人在病人出院时发放并填写健康教育效果评估表和影响健康教育的最主要因素调查表。共发放问卷176份,回收176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收集的资料进行统一审核,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程度评价效果统计情况 见表1。

表1 176例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分析表(n)

2.2 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患者及家属认为影响健康教育的最主要因素 认为规章制度不健全19人;护理人员重视不够37人;护理专业技能低31人;缺乏教育培训22人;健康教育内容乏味28;人员不足,工作压力39。

3 讨论

在本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现状的主要因素。

3.1 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急诊病人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个别护士认为健康教育对疾病的康复起不了多大作用,对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 转贴于

3.2 缺乏健康教育能力,本院低年资护士多,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对各专科知识、心理学、营养学、康复学等知识掌握不够。对一些问题不能深入浅出地宣教讲解。

3.3 健康宣教不到位,时机掌握不准确,极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3.4 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单一,缺乏对不同病人不同病情的针对性教育。为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多采用口头教育并且,互动成分较少。

3.5 患者及家属接受知识受限,文化程度较高者具备学习和理解的能力;对于文化层次较低及中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我们运用平时的宣教方式,患者不够明白,健康教育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4 对策

4.1 加强学习,端正健康宣教态度 我们通过讲述具体事例加深印象,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端正态度。

4.2 确保健康教育有效性 对每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之前,我们要先做好评估工作,了解他所掌握的有关疾病的知识和行为,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并对其错误的观念及行为提出指导和纠正。

4.3 丰富内容,方法形式多样化。

4.4 把握健康教育时机与技巧 正确把握健康教育时机,结合护理操作实施宣教。学会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4.5 完善健康教育实施制度 急诊护士从病人留观入院、留观期间、出院指导等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实施目标。护士长及科室负责人随机抽查宣教效果,发现不足及时有效地整改,不断完善健康教育制度。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产量高、效益高的保健措施,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科不断发展,完善和进步的重要标志[1]。通过分析急诊留观健康教育的特点,总结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整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性的健康宣教,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降低并发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还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促使健康宣教工作在急诊留观护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人际与交流范文6

关键词:三圈环流 小组合作探究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74

对于大气这一章的知识,学生普遍感觉难学。难学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从初中刚进入高中不久,立体几何还没学习,其空间思维还较差,不能建立空间模型。二是本章知识本身就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又是难点中的难点,同时又是重点。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图像和一些活动学习理解,还要学会按照课文图形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出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存在的条件,并能找出在近地面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的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的分布规律。知识点较多且繁杂,因此学生感觉困难。下面笔者把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法做简单的介绍,供大家分享。

1 课前知识的准备

课前提前一天把设计好的学案发给学生,供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必须熟练掌握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两个基础知识。一个是冷热不均匀引起的大气运动。这一部分知识不仅要要求学生能准确画出图形,并能理解气温、气压、天气、气流四者的相互关系(分近地面和高空)。第二个必须掌握的知识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下如何形成风。另一方面,是本节知识的思路:假设一个条件:地表是均一的、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单圈环流 ;假设两个条件:地表是均一的、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直射赤道)――三圈环流;假设三个条件:地表是均一的、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 课中的思路和方法

本节知识难度较大,学生空间思维难以建立,因此在贯彻新课改“学生为主、师为导”理念下,以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分次递进,小组合作探究、自学、互学、展示、互评为主要特色。教法上采用:合作探究法、设问法、讲授法。学法上采用:活动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展示讲解法。

3 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先由一个小故事《风是怎么形成的》引入课题。并在黑板上根据故事的内容画出气温与气流的关系图(和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环流图类似)。然后根据学案中的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环流的基本知识突破教材单圈环流,让学生在教材上的活动题中动手画出其环流模式。画完后让学生讲出其基本原理,教师做适当补充。

完成单圈环流后转到第二个知识点,即:假设地表是均一的、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直射赤道)――三圈环流。这就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先让学生根据教材文字和图形认真阅读,并填好学案上相关内容(气压带和风带的填图以及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然后以抢答的形式完成基本知识。时间控制在5-6分钟。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展示的内容是三圈环流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赤道、南北纬30度、南北纬60度、极地附近的天气特征。学生根据已具备的初步知识并结合教材与教师一起观察、分析、理解。这一过程教师要强调透三圈环流近地面和高空形成过程及原理。

学生对知识和原理初步掌握后,让学生在一张纸上画出三圈环流的示意图(包括南北半球),画出近地面和高空气流方向,并准确标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抽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画,然后由学生点评、分析。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认真指导。并给予一些鼓励性的评价。

教师先表演展示三圈环流的过程,然后由学生模仿(以北半球为例)。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地球仪(先醒目的标记好赤道、30度、60度的位置),然后用一支红色的笔表示暖气流,蓝色的笔表示冷气流。演示其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以哑剧的形式,不发出声音,但可张嘴说出其每一步的过程及原因。这样学生根据教师动作和口型去猜想、分析、理解其形成过程。先从低纬环流的赤道开始,由于赤道气温高,气流受热膨胀上升(红笔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向北流形成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用右手演示偏转方向,左手拿红笔在右手的导引下偏转)。在30度附近逐渐偏转成西风,并积聚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红笔演示下沉气流)。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北信风带(红笔偏转展示)。中、高纬环流以此类推。教师表演完后,由学生分组演示,同样要求整个过程不发出声音。学生在这过程中会更专注,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学生对三圈环流的基本过程和原理有较深认识后,分小组进一步探究、拓展知识。如近地面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及原因;哪些风带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气压带、风带极点俯视图和剖面图的应用(在学案上设计以例题的形式出现)。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知识进一步升华迁移,从而形成能力。

最后,组织学生归纳总结,完成巩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