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矿事故案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矿事故案例总结范文1
【关键词】煤矿机电管理;标准化;事故预防
煤矿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煤矿开采活动对行业经济收益的增加有着促进作用。面对新经济环境的到来,煤矿生产开采活动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煤矿机电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引发的各类矿山事故,直接影响着整个煤矿的生产经营与生产运行。纵观和分析煤矿事故,煤矿机电工作独有两种特性:一是设备繁杂,种类众多;二是维护操作技术性强。鉴于此,煤矿机电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对于煤矿的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1 煤矿机电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性
1.1 机电管理的标准化有利于减少、预防事故的发生
近两年,煤矿机电事故已与顶板事故、运输事故、瓦斯事故、放炮事故并列,成为我国煤矿事故五大种类之一。而其中有40%-50%的瓦斯事故是由机电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引起的,有80%的重大火灾也是由机电原因导致的。这给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其一,机电设备陈旧老化。机电设备是煤矿的固定资产之一,投入费用高昂,所以它就无法像流动资本那样更新及时。再加之使用过程中的耗损、维修保养不及时等加快了老化速度,机电设备的陈旧老化在所难免,虽然按照相关规定提取设备折旧费用,但是相关投资远远不能满足设备的更新需要。其二,机电设备管理不完善。煤炭机电现场管理和操作人员一方面态度消怠、不端正,视机电管理规章、制度为形式,另一方面则是对机电管理的内容未有完备的掌握,凭经验行事。这些管理上的不完善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其三,机电设备购置管控不严,程序和流程混乱。随着市场的开放、利润的刺激使得大量伪劣机电产品涌进煤矿中,这给煤矿的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总结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归咎之处就在于煤矿机电管理未形成标准化。
煤矿机电管理的标准化的实质就是对煤矿中存在的实际或者潜在的问题,形成一套能够共同遵守的、重复使用的规则,使得煤矿的生产能获得最大的收益、最佳的秩序。可见机电管理的标准化会极大地减少、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
1.2 机电管理的标准化有利于获得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现如今,绿色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式被人们广为熟知,环保理念也被不断推崇。在这种情势下,煤炭产业,这样一个高污染、高耗能、不可循环利用的传统行业,在整个能源体系中被逐渐压缩、替代。但是煤炭自身又有着独特的优势,如安全性、易运输等等。这些优势使得我们要对煤炭产业进行深入的改革,以获取长远的效益。其中在煤矿机电方面的改革,就体现在对机电进行标准化管理。
2 煤矿机电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措施
2.1 加强煤矿机电人员的安全意识,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规章、规范
煤矿机电人员在整个煤矿系统里占大约六分之一的比例,机电人员的工作牵扯整个煤矿的生产,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点也不为过。煤矿机电人员工作稍有疏忽,就可引发整个煤矿的停产。所以一方面,机电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自觉提高煤矿安全意识,把自身的机电技术知识与规章制度结合起来,自觉地内化,形成理念。另一方面,煤矿企业应对机电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定期安全培训。未经合格,一律不得上岗。企业应根据煤矿实际情况,以及法律、规章、制度,编写制定安全计划,并能及时向煤矿人员传导。加强煤矿机电管理标准化建设,就是将标准化写入管理制度当中,以流程化的制度来取代松散的制度过程,让规程、规章、规范、更好的融入机电管理工作。
2.2 定期、严格检修机电设备
机电设备是煤矿机电管理的重头,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对整个煤矿的持续、安全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机电人员应对设备严格、定时检修,要把日常的检修与集中的检修结合起来,不可偏废其一。检修时应对设备器材的各个部分都检修到位,特别是对磨损严重的部位,必要时应勤换高损耗零部件,以确保整体设备的良好性能,避免因这些零部件而影响整体、引发重大事故。全面实行“机环双检”,做到设备有台账,维修有记录,更换有计划,检修有水平,而对于老化陈旧的设备应该按照规定要求,强制报废和更新换代,避免事故隐患。煤矿企业对于机电设备的检修,应细化到个人,实行个人责任制,从而加强工人的检修意识。加强煤矿机电管理标准化建设,就是将操作和检修工作流程化,制度化,表格化,程序化,让机电运行检修工作在操作的标准中降低个人因素的不确定性。
2.3 提高机电人员的素质,形成完善的用工制度
机电人员除了需要安全培训,更应加强操作技能、业务的培训,以确保机电人员的专业素质。上岗后,煤矿企业应定期的对机电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或是业务检查,并应把这种培训与检查形成一种制度、文化氛围,促使机电人员产生忧患意识,不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从而提高机电人员整体的素质。而对于特殊工种的人员,因要求的技术性更强,所以这部分人应避免使用临时工,要持证上岗,避免频繁调岗。同时,企业还应对他们使用一些典型的煤矿事故案例,简单通俗、形象生动的进行思想教育。由于煤矿作业是种高危作业,工人内心难免会积压大量的负面情绪,所以还应定期疏导他们的心理,消除心理上的隐患。对于煤矿企业,可以采用宣传手册、标语口号等方式,潜移默化的提高工人们的安全意识,掌握事故的避免、防范措施,继而保护自身的安全。
2.4 煤矿企业应加强机电管理工作,不断探索新的管理形式
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中要加强管理,尤其是对机电方面的管理,并形成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用来规范、约束职工的工作行为,规避那些容易导致事故的行为。例如,在施工的危险区、事故多发区可挂牌,明确标示危险;事故发生后,会有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避免因推脱或盲目帮忙而引起的二次损伤。煤矿企业的管理层可以根据已发生的情况或出现的隐患,积极的制定新的管理模式、修改并完善已有的管理模式,保障煤矿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违“章”可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可持续化运行活动的长久进行。
3 结语
煤矿机电管理的标准化能够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减少因事故导致的资源浪费,促进煤矿产业良性循环,带来长久的经济利益,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
上抓达标头面、机道、机房硐室,点上抓薄弱环节。所以,国家对煤炭工业进行“十二五”规划中,多次提及“重组兼并”,统筹东、中、西部发展区域,强调了煤矿机电管理的标准化。煤矿机电标准化管理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涉及了煤矿上的方方面面,包括了机电人员的理念、素质,煤矿企业的严格把关,是方方面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煤矿机电管理标准化既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又应循序渐进、长远规划。
参考文献:
煤矿事故案例总结范文2
会议通报表彰了龙岩市煤炭管理局等被评为“2008―2010年度全省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先进单位”的13个单位和部门。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省乡镇煤矿从无序非法开采转变为有序合理开发,从“小、散、乱、差”局面转变为有序、集中、规范办矿,生产矿井从429家减少到295家,乡镇煤矿面貌焕然一新;从煤矿事故多发转变为有效防范,2005年至2010年,全省煤炭产量从1550万吨增加到2442万吨,上升57,55%:事故起数从78起减少到4起,下降94.87%:死亡人数从95人减少到4人,下降95.79%:百万吨死亡率从6.01下降到0.163,下降97.29%,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收官和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明显好转。
会议指出,2010年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呈现“十大特点”:一是认真学习和宣传贯彻国务院《通知》、省政府《意见》精神,提高监管监察能力;二是服务发展大局,积极谋划新举措;三是全面落实“一岗双责”,狠抓煤矿安全生产目标控制;四是落实煤矿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五是强化安全监管监察,认真组织开展“打非治违”和“131”专项行动;六是严格安全准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七是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推进基础强矿:八是推动“科技兴安”,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九是依法依规查处事故,积极推进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十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水平。
陈炎生局长在会上强调,“十一五”时期尤其是2010年,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基础仍然薄弱,非法违法行为仍然存在。全省煤矿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必须认清面临的严峻挑战,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切实将煤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通知》、省政府《意见》精神,继续坚持和完善“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机制,形成综合治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格局,做好2011年度事故控制指标的分解、落实。
二是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督促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相关单位要积极探索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执法的新方式、新方法,加大集中监察、解剖式监察和联合执法力度。通过扎实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促进持证矿井持续保持安全生产条件,规范煤矿建设项目建设行为,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
三是严格准入制度,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整合技改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坚持严格准入和有序退出,巩固煤矿整顿关闭阶段性成果,并加大对已关闭矿井的巡查力度,坚决防止已关闭的无证非法煤矿“死灰复燃”。
四是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夯实煤矿安全基础,不断推进以“三达标”(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为内容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督促煤矿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开采方法等技术革新,稳步推进小型煤矿机械化,扎实推进煤矿班组安全建设,强化煤矿安全教育培训。
五是以水害防治和“一通三防”为重点,强化煤矿重点灾害防治。积极探索应用先进技术装备和手段对所有工作面进行探放水作业等做法,力争彻底杜绝严重的水害威胁,进一步完善矿井通风、防灭火等系统,加快推动井下支护改革,推广运用前探梁技术,有效防范顶板事故。充分发挥煤矿安全专家组的作用,深入煤矿企业开展无偿技术咨询和诊断工作,为煤矿企业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
六是坚持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继续推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和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提高全省煤矿安全防护和避险水平,继续抓好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快推进煤矿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建成满足需要的地方矿山三级救护队的组建工作。
七是严格煤矿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进一步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严格事故调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完善煤矿事故通报机制,及时向社会通报一些典型事故案例的处理和判决结果,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八是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队伍执法能力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九条纪律”和“十个不准”,树立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队伍良好形象;加强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队伍业务能力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始终坚持“执法严格、狠抓关键、处罚适当、落实到位”,确保执法的公平、公正。
煤矿事故案例总结范文3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安全问题;改良措施
一、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其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分析
对于当前国内煤炭企业现状,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表示,目前国内共有煤炭企业11000家,年均产量30万吨,我国虽是煤矿大国,但是煤矿安全事故也排名第一。2010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3%,但是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死亡人数增长了15.2%。今年1月份至5月份,全国煤矿事故共死亡1012人。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2010年6月22日在河南召开的有关会议上说,我国煤矿重特大安全事故仍然突出,必须看到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为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屡禁不止,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
今年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内。全国发生了5起特别重大煤矿事故。这5起特别重大事故中,3起属于技改整合矿井非法违法生产导致的事故,2起属于国有大型煤矿在建矿井违规违章导致的事故。
(二)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采技术落后以及煤矿技术人才及安全技术评价管理人员不足。据统计,目前在国有煤矿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左右。在近40个年产5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煤炭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不足2000人,而提高煤矿人员素质,加大技术投入。是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 (2)我国大多是的煤矿的自然开采条件恶劣,据统计我国井下作业的煤矿占95%,井深平均在一400米以下,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不但煤系、地层构造异常复杂,而且开采后的围岩运动和应力场变化也极难把握。事实证明,煤矿重大事故,包括采掘工作面顶板垮塌事故、瓦斯爆炸、矿井透水、突水淹井等等,都与此相关。 (3)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差欠账多,我国不少煤矿自然开采条件恶劣,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管理上漏洞诸多,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对防范伤亡事故没有把握。安全设施长期欠账导致安全隐患重重,是我国煤矿的一个基本现实。 (4)立法、执法、监察等法制及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不健全。安全检查是实施监督检查的一种有效形式,跨地区的安全检查和矿与矿的安全互检是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方法,可是近几年来这种有效的互检也多流于形式。
二、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改良措施
(一)安全培训是安全工作的前提
我国在煤矿一线的人员大多都是些来自偏远地区且没有受过过高的教育的人,他们往往都没有意识到自身安全问题,更不用说去防范了。煤矿是一个较特殊的行业,而只有巷道和工作面是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其场所狭窄,随时都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例如顶板、瓦斯、煤尘、水、火等因素,可见其工作环境之恶劣。由于在开采煤矿时,随着工作面不断的在变化,威胁生产因素也发生着变化,因此,基于这种情况要保证煤矿工人要了解自己的工作的现场情况,并且还应掌握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以上这些方面的实现都需要对煤矿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
对煤矿工人进行安全培训也需要制定规划和方案,并且要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在安全思想教育过程中,不要只是讲一些理论知识,单纯的理论知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无法接受,那么对于这些煤矿工人来说根本就是形式上的教育。因此,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最好是要以典型的煤矿安全事故案例为例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培训,使煤矿工人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二)应用信息技术,对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和预警
在煤矿开采现场,使用传感技术,对危险源及各类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动态数据采集,将数据结果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在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安装运行远程终端软件,可以对各煤炭企业的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并实现自动预警。改变目前对危险源的单纯的人工监管方式。
同时将各安全监测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加强对网络的集中管理,对网络上的各种设备进行监控和处理,对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构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网络。
(三)建设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建设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时,首先,除了要考虑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之外,还要必须符合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及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客观需求也要适应;其次,制度的合理性也要予以考虑。为了保证制度连贯性执行,那么继承性和创新性是制度必须要有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在保证制度的不断创新的前提下,也要考虑制度的操作性。
制度是规范人们生活的行为准则。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就是规范企业干部和工人的行为准则,也是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处理事故的依据,它对管理干部和煤矿工人的工作行为都予以规范,因此,煤矿企业若想促进安全动态管理的有效开展,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
(四)构建独立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建立一支务实的安全管理监督队伍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由煤炭系统设立,这很难使煤矿安全监督部门做到从严执法。国家应在法律法规中明确煤炭企业对安技措资金的使用范围,对安全隐患要定期进行审查和评估,明确隐患等级,由集团公司和矿实行分级负责,企业要对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上报政府有关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并由政府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共同对事故隐患的危险程度、影响范围进行综合评估,也可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确定隐患等级和整改期限,企业要严格按照期限进行整改。
政府应当强化法律控制手段,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实行依法监督,把安全生产和监管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必须健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在完善安全生产法制进程中,要以合理的方式和途径,让劳动者参与立法过程,使不同层次的企业或企业代表成为立法工作中的活跃因素。加大惩处力度。对于那些不合格的矿主。要依法严惩,要通过立法措施,提高矿难成本。
(五)运用心理学进行煤炭安全管理
心理学(Psycbology)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人们生活中无时无刻的不再进行心理调节,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人们不可能随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不调节好心态,人们可能会做出很多追及的事情。
在煤矿企业中,由于职务不同,则所进行的工作内容不同、工作环境不同以及工作条件不同,在工作过程中这些将会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如在煤矿中的一线工人,他们大多都来自贫困地区,挣钱摆脱贫困是他们的主要目的,煤矿的工作环境较复杂,工作强度也较大,基本条件比较差,安全因子较低,即影响矿工工作的因素很多。导致他们对工作的厌烦。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一再发生,在煤矿安全管理上运用心理学,探索员工的安全心理,使安全生产做到可预见性和主动性。
煤矿事故案例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创新 培训方法 提升 培训效果
引言
众所周知,煤炭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安全对于煤矿生产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纵观这千百次煤矿事故,我们发现除了少量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外,更多的事故则是因为人的违章行为导致的,真可谓“违章”猛于虎。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新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出现,给煤矿职工带来新的问题,煤矿的安全生产也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创新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方法,提升教育培训效果,促进职工安全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对煤矿的和谐健康持续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大家都知道,“培训是职工的最大福利”。对煤炭企业来说井下环境十分恶劣,工作面条件相当艰苦,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就要求从事井下工作的职工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高的安全操作技能。但现实中,愿意从事井下重体力劳动的人却很少,一些文化水平较高、脑子灵活的人都不愿从事井下工作。尤其是一线和一些重要岗位十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这就导致一些安全装备不能充分发挥功能。据有关资料统计:某矿一线职工的文化程度,高中或技校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职工总数的10%左右,初中文化水平的占职工总数的70%左右,小学或文盲占职工总数的20%左右。要解决这一现状,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形势,教育方法必须有所创新。为此,笔者结合矿井实际,从以下四方面探索教育培训方法,提升教育培训效果,以促进矿井持续稳定发展。
1.直观形象教育培训法
直观形象教学是通过现场、实物或模拟演练,迅速抓住学员的注意力,使学员有一种身临其境、课堂与现场零距离的感觉。这种培训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员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其特点和作用:一是具有形象直观性,它解决了深奥理论难理解的问题,还解决了培训内容抽象空洞问题;使学员寓教于乐,迅速掌握学习的内容;二是培训具有针对性,它可以根据工作或生产实际情况,突出组织某一个方面的培训,还可以灵活的选择培训项目;三是具有实用性,能加深认识,特别是能弥补一线职工文化水平低、基础知识不足的缺点。实行形象直观教学理想的做法是,先集中讲入井安全常识,然后由教师带领下井参观,边走边讲解,让学员了解井下环境,即对现场各方面有一个感性认识,这样有利于学员接受井下知识。参加安全培训的学员,由于其文化程度、工作经验不同,因此其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差别,而模拟现场培训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比如顶板管理工作一直都是矿山井下安全管理重点,许多顶板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支护质量差。因此在现场讲解支护受力情况时,让学员亲自动手操作,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并加深理解提高支护质量的重要性。
为了搞好安全培训工作,提升教育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职工自身素质,大部分煤矿都完善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操作实验室和模拟工作面。在实际培训时,首先进行入井须知教学,井下各种巷道、支护形式、安全设施、电气设备等均采用图片进行多媒体教学;其次带领员工下井参观学习;然后由老师带领学员到操作实验室进行实物操作教学,让学员动手操作直至熟练掌握;最后组织学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培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学员们也能顺利地通过培训考试、考核,从而使学员达到安全上岗的目的,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
2.安全警示教育培训法
2.1 利用安全教育展室来教育职工
安全教育展室是煤矿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培训的重要阵地,也是对煤矿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的重要场所,充分发挥安全教育展室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素质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还能有效的减少煤矿事故、促进矿井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安全教育展室担负着开展日常性的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和承担着让在职职工和新职工学习安全技术适知识、掌握安全技能的任务。发挥安全教育室的作用,有计划地组织职工观看安全教育室的电视、录相、幻灯、投影、图片等生动形象的教育资料,特别是通过安全教育室展出的典型事故案例图片及实物能使职工受到深刻的教育。通过一幕幕安全事故的真实再现,能使职工感觉到身上的安全责任重大,增强安全责任感,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从而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事事保安全”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安全教育展室展又能为每一位参观的煤矿职工敲响了安全警钟,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安全的自觉性,形成我会安全的积极性,增加了我能安全的主动性。只有不断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方法,提升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努力提高职工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不断增强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增强处理紧急情况及对一般事故进行救护的能力,从而促进矿井的持续和谐发展。
2.2 利用职工身边的事故来教育职工
各区队要利用各种学习时间对职工进行事故案例教育,请职工上台讲安全故事、分析安全案例,总结身边或自己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训。也可以请部分职工到安全事故现场进行观看,让他们说说怎样防止事故发生,讲讲事故发生的原因,这样的警示教育才能引起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3.现场问考培训法
利用安全活动日、班前班后会等有效时间,开展新工人应知应会培训、岗位人员规程措施培训、机电维修人员设备原理及维修保养知识培训、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培训等,提高了职工隐患辨识能力、标准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结合井下问考制度,成立由教培中心、安监处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井下问考培训小组,分三班深入井下作业地点现场抽考,形成了“238”的现场问考培训法,即每班问考人数不低于当班出勤的20%,现场抽考提问不少于3道题,要求回答准确率不低于80%,促进了职工必知必会率的进一步提高。
4.榜样激励培训法
4.1 树立典型,宣传榜样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要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多媒体大力宣传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普通职工,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让他们切实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楷模,也要职工认识到只要安全工作做得好,职工生活会越来越好。
4.2 设立“生日话安全”活动
虽然近年来企业做了很多安人心、暖人心的事,职工也感受到了企业改革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实惠。我认为,公司的亲情管理、人性化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向前推进。设立“生日话安全”活动将对安全宣传教育起到较好的作用。工会在职工过生日时送上一份精美的礼品,召集井下职工在一起过生日。在过生日时,工会组织区队和职工家属等人员为职工过安全生日,或给他们送去纪念品,或给他们送蛋糕等,这些举措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促进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我们还可以对在十年内未出现“三违”或受伤的职工,对其进行重奖或张榜宣传。
5.结论
总之,煤矿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灵活多变、与时俱进、及时创新的,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为煤矿安全生产打好坚实的基础和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煤矿事故案例总结范文5
(1)受经济利益引诱。我们都知道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经济利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受非正常利益引诱的影响,一些生产企业的经营者和企业主为节省费用支出而追求利润最大化,通常会采取压缩安全生产成本的方法,劳动者由于受家境贫寒和谋生技能单一所困,在就业人员与就业岗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被动进入明显威胁生命安全的危险作业场所,同时又不懂得要求企业按照法律规定应该提供安全的劳动环境和劳动安全保护,更不懂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安全意识薄弱。2003年7月13日,登封东风煤矿发生透水事故,21名矿工遇难,10月9日,登封昌达煤矿又发生透水事故,井下被困的17名矿工全部遇难。据调查,煤矿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薄弱是造成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足百天,两起安全事故,38条生命,“安全意识薄弱”这几个字如何换得回?“7·13”矿难后,登封市上下在对矿难原因进行总结时,对于“安全意识薄弱”反思的痛惜声还言犹在耳,17条生命又因同样的几个字被葬送了。安全意识薄弱,给我们造成了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和伤痛。一次矿难一次煤矿整顿,一次事故一次安全检查,还要多少条生命才能唤醒人们的“安全意识”,才能根治一些黑心矿主要钱不要命的功利?
(3)基础设施不完善。河南平顶山新华四矿“9·8”瓦斯爆炸事故、湖南省耒阳市南阳镇发生的一起煤矿安全事故、登封东风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这些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矿井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抢险救援进度或者是由于安全设施极差,事故发生后矿主又隐瞒不报,耽误了抢险时机,最终酿成矿工全部遇难的惨剧。在当前中国还存在许许多多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为了生存,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一些几十年前,建在郊区的煤矿企业,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很多已处于人口稠密的城区。加上这些企业历史包袱重,生存难以为继,安全投入和安全设施捉襟见肘。
不计其数的煤矿事故,数不胜数的经济损失,惨不忍睹的人员伤亡,刻不容缓的严峻形势无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时刻在刺激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不得不定睛看下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赶紧采取措施,扭转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局面,走出一条安全、可持续的煤矿安全生产新路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深化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应持续强化井下区队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强化职工“必知必会”安全培训考核,严格液压泵站司机换证培训管理,认真组织招聘综采职工选拔考试、岗前教育,加大长欠返岗职工规程措施培训力度,严格安全生产岗位人员现场实践操作考核,认真兑现教育培训奖惩制度,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水平。除此之外,煤矿企业主一方面要精心提炼整合安全理念,引导提升职工安全首位意识。还要引导职工树立了“一切为了安全,安全为了一切”、“生命无价,安全为天”等具有较强导向性的理念,突出“安全是煤矿的第一政治、第一效益、第一福利、第一要务”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造强声势,强化教育。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依靠现代科技,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同时,要依靠科技,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先进生产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引导矿井从传统的炮采炮掘生产工艺向综合机械化、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转变;职工队伍从以简单体力劳动为主向技术操作的技能型员工队伍转变;经营管理从以广种薄收、粗放型管理向建设核心采掘队、精细管理、高产高效转变;干部队伍从以传统经验型管理为主向安全文明、民主公允、科学进步的管理模式转变。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现代科技,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大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三)是坚持安全发展,树立积极全面的瓦斯防治理念。在瓦斯防治工作中要着力强化“四个综合”,即:人才和投入的综合,技术和管理的综合,装备和培训的综合,抽采和利用的综合。同时,以全面落实“抽采达标”和“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为抓手,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通过科学统筹瓦斯治理资金、人才、技术、管理、装备、培训等要素,努力把安全与生产的矛盾统一于先进生产力,有效地保护了职工生命安全,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煤矿事故案例总结范文6
水文地质在工程设计与勘查工作中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但是却常常被勘查人员忽视其重要性。作为岩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水,对于其工程特性产生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地下水同时也是岩土基础工程的地质环境,因此意义重大,必须强化对其的研究分析。
1水文地质工作对煤矿生产的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减少矿井水事故的频繁发生,必须做好煤矿防治工作,这是保障重大煤矿事故发生的关键,对于维护国家的财产安全以及保持煤炭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详细论述水文地质在煤矿生产中产生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1)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矿井生产的安全性与水文地质资料的准确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水文地质的重视,更加关系矿工的安全,如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制定防治水措施的重要依据,这些资料的可靠与准确与否,对于煤矿生产意义非同寻常。
(2)可有效预防煤矿不安全事故的发生。重视水文地质工作,分析煤矿生产前期的勘察情况,必须对矿井进行资料的调查与搜集,核查其废旧老窖以及小煤矿等,标出井口的具置以及开采的时间年限和开采范围等,并对出水点与积水情况详细记录,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掌握,做好预防透水的一切准备工作,从而有效确保矿井安全,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3)重视对地下水文状况的了解,认清和掌握煤矿开采区以及掘巷道的影响,水文地质与其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把握不当,将会对生产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全面掌控这些,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无用功的发生,减少浪费状况的出现。
(4)水文地质对煤矿水文的预测预报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水文预测预报是指导煤矿井巷施工和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主要的表现是:可以有效避免重大透水施工问题的发生;为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提高依据,指导煤矿的安全生产。
2煤矿水文地质工程的类型划分及水害形式
2.1类型
自然充水水源和人为充水水源是矿床充水水源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自然充水水源包括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水源、围岩地下水水源,人为充水水源包括袭夺水、老窑水。一般来说,煤矿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相差越大,表明地表水与井下的沟通越好。随着雨季的来临,井下涌水量剧增,煤矿必须有足够的备用水泵,否则将导致淹井。出现暴雨洪涝时,最有效的措施是停产撤人,等到暴雨结束后,首先应开展隐患排查,确定没有安全隐患后再进行复产。
2.2水害形式
国内划分水害类型,主要根据充水水源、导水通道、危害形式、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时效特征等来进行划分的。充水水源是赋存于矿体和其周围岩层中,以及与之存在水力联系,并在开采过程中造成矿坑持续涌水或突水的水源的总称;导水通道是这些水源进入矿坑的途径;危害形式主要指具有温度异常和腐蚀性等特征的矿坑涌水或突水;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指矿坑涌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小和人员伤亡数量;时效特征主要指矿坑涌水或突水与采掘工程推进之间的时间关系。
如果按照煤矿水害充水水源性质划分,煤矿水害有天然和人为两大类。
天然充水水源型水害包括以大气降水为直接补给源的煤矿水害、地表水充水水源型煤矿水害和地下水充水水源型煤矿水害,湖泊、河流、水库都算地表水充水水源。
人为充水水源型水害包括地下水袭夺水源型煤矿水害和井下老空积水型煤矿水害。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往往致灾时间与大气降水时间同步,或稍晚于大气降水时间。而灾害的严重性与降水强度和降水量有关,一般与降水量呈正比。地表水体一般分布比较集中,水量较大,采矿活动及其影响范围一旦与其形成水力联系,致灾性较强。
3煤矿矿区预防及解决措施水文地质灾害的措施
在实际中,基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务必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根据煤矿水文地质的现状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更新技术手段,有效防范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
(1)煤矿建设生产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建设生产过程中,要把握好“双基”建设工作主线,扎实做好建设生产,将防治水工努力做好。不断健全防治水的安全管理体系,将矿井防治水工作当成第一要务。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对防治水队伍的管理,建立专门的水文地质机构,结合当前的管理现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对近些年来发生的重大水害事故进行突出重点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总结经验,通过对以往案例的分析研究,找出相关规律,做好矿山开采中水害预防工作,为煤矿生产最终决策提供有效的基础资料。
(2)不断深化对水文地质基础工作的研究
对水文地质的补充调查应当有计划的开展,对其勘探工作也应有目的的进行,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勘探方法可采取物探或者钻探的方式进行。水文观测工作应逐步进行完善,建立各含水层水质数据库,对水文地质进行观测和编录,同时绘制石门、巷道的实测水文地质剖面图或展开图。水害防治应当遵循如下原则“预防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对于防治水规划和计划应当细致编制,并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
3、做好井下防探水措施。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在雨季来临前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专业全面的排查,对于排查出有隐患的可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做好超前预防工作,将水害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矿区的水害类型、具体特点以及危害程度都应全面掌握,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报告,用以处理整个矿区的水害防止工作,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