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范文1
重症监护室是主要是治疗并护理各类重症病人的护理,因此重症监护室护士既要负责抢救病人与第一线,又要熟练的使用各种先进的医疗仪器,配合医生完成各种治疗抢救工作。在如此紧张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重症监护室护士也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心理和生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状况问题[1]。为探究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故本院进行此次试验,先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护士147人,年龄在29岁~35岁,工作年限在7年~11年,其中本科及以上31人,大专学历64人,中专学历52人;主管护士9人,护理师49人,护士89人。
1.2方法
对重症监护室护士问卷调查,所用调查表格为抑郁自测量表(SDS)和焦虑自测量表(SAS),由专人统一发放表格,20分钟后将表格回收。这次共发放调查表格147份,有效回收145份。将调查表结果与我国常模进行对比。
1.3统计学意义
应用 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 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抑郁自测量表与焦虑自测量表的评分分别为(42.89±13.27)分,( 35.13±11.29)分,将两组数据分别与我国常模比较,结果(P
3.讨论
3.1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
通过对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调查发现,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的护士抑郁与焦虑的情况较10年以上工作年限的护士更为严重。通过调查发现,10年以上的护士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更有工作经验,在面临进行状况能够立刻做出判断,高度配合医师的治疗抢救工作。而10年以下工作年限的护士,尤其是刚进入重症监护室工作不到两年的护士,面对抢救治疗时自身经验不足,不足以根据现场环境迅速做出反应。同时面临一些较为紧张严重的抢救的时刻,更加容易自乱阵脚。
已婚已育的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抑郁与焦虑的情况较已婚未育,或未婚的护士更为严重。女性作为家庭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法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中。已婚已育的护士有些不仅要照顾家中的孩子,还兼顾着照顾老人的责任[2]。重症监护室高强度工作与压力无法让已婚已育的护士无法同时兼顾家庭与事业,这样的情况一旦持久就会给已婚已育的护士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在实验中还发现,学历越低的重症室监护室护士的抑郁与焦虑的情况更为严重。学历低的护士其重症监护室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自我学习的机会都会受到一定限制。如面对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因不具备足够的外语能力而无法学习使用,在与医师沟通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障碍。
同时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需要护士高度集中并且信细心的完成,因为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估计的严重后果。在与患者家长沟通时,很可能因为一时的用语不当引起患者家属的误解从而发生不必要的纠纷,自身的安全无法得到全面的保障。这样的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所带来的压力自然可想而知。而随着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重症监护室护士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胜任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但护理工作的高强度性,让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在继续学习,在使用新设备和技术时明显会感到强大的压力。女性的生理结构也让重症监护室护士在生理期、妊娠期等特殊时刻会出现明显的体力不支,并且长时间的高强度的工作对护士的皮肤、内分泌也会造成众多的负面影响。许多已婚未育的护士表示,长时间的倒班及高强度的工作,很容易造成她们习惯性流产。
3.2有效解决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状况的方式
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范文2
摘要目的:探讨监护病房常见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针对护理风险因素,加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完善管理体制,改善住院环境及医疗设备,合理医疗收费。结果:重症监护室无护理安全事故发生,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提高监护室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完善管理体制,合理收费,可以有效地防范监护病房常见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从而减少护患纠纷。
关键词 监护病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65
护理风险是存在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所有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均可直接或间接造成患者死亡损害或伤残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重症监护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包括侵权风险(如侵犯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意外风险(如坠床、拔管、备皮刮伤皮肤等)、责任心不强风险(漏服药、输错药等)、病情观察不严密风险(如管道脱落、扭曲或堵塞等)、技术操作风险(如穿刺失败、标本错误、胸外按压骨折等)、出现并发症风险(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栓塞、脑梗死、静脉栓塞、肌肉萎缩畸形等)。笔者针对以上常见护理风险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总结和改善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1监护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1.1护理人员方面
1.1.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医疗事故处罚条例》及《护士条例》中明确了护士的职责、患者的权益及对护士的护理活动要求,为患者保护自己的利益提供了依据。条例强调患者知情权、隐私权等,而护士在平时工作中,法律意识淡薄,不注重履行告知义务及签字手续,对于患者的隐私随便议论,对于特殊的护理操作,如为患者进行导尿、灌肠、备皮、擦身、翻身等护理操作时未给予遮挡,这样就带来保护隐私不规范的风险。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变化快,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口头医嘱较多,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填写,造成填写的内容不完整、不准确,出现明显的缺陷或遗漏。特别是在危重患者抢救后未及时记录,事后做回忆性描述,导致护理记录与医师记录不一致,甚至有涂改现象,使护理记录不具备法律效力。
1.1.2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监护室领域的新技术大量应用于临床,对护士的护理技术要求相应提高[2]。监护病房的护士要掌握扎实的基础护理知识,有过硬的护理技能、超强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能力。例如中心静脉导管易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人工气道吸痰的无菌操作,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安全等都要求护士有过硬的技术。
1.1.3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职业风险防范意识差监护病房护理不同于其他护理,患者病情变化快、意识不清、烦躁易动,不能耐受气管插管等外来侵入导管带来的不适,有些护士责任心不强,对患者的情况评估不足,未能时时服务于床前,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淡化了职业防范意识,导致护理风险发生。
1.2护理管理体制方面
1.2.1护士配备不足,科室人员流动大监护病房护士与床位比不足,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素质要求高,毕业后临床工作2年后才能到监护病房,新入科人员要经过半年的培训,方能独立值班。监护病房护理工作繁重,待遇不高,精神压力巨大,导致护士流失。护理人员不足是导致潜在的护理风险的因素之一。
1.2.2护理人员培训机制不完善监护病房医师的一手资料来自护士,而传统思维导致医院管理者认为医师比护士重要,因此在人力资源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偏重医师的培养而忽视护士的培养,护理人员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非常少,护理专业知识更新滞后,新技能不能很好地应用,造成整体护理质量跟不上,由此出现意想不到的护理风险。
1.2.3医疗费用方面监护病房患者病情重、预后差、医疗费用高、患者经济条件有限,不能及时交纳住院费用,急救患者又实行先抢救后收费的原则,电脑系统显示付费日期和抢救日期不一致,患者家属不理解,护士需要和家属沟通,沟通技巧决定家属的信任度。而监护病房护士工作量大,时间有限,不能保证在沟通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从而使患者家属丧失对医院的信心,引起护患纠纷。
2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2.1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3]加强法制教育,举案例说明护士的责任重大,完善护理文件书写,成立质控小组,发现问题层层盘查,找出根源,每周召开质控会议,晨会大家共同讨论学习,杜绝再次发生。
2.2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对新进科护士专人培训,熟练操作各种仪器,上岗前理论技术考评。成立责任小组,组长由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定期举行竞聘,使组长有居安思危意识,组长负责本组护理质量安全,做好“传、帮、带”工作,和奖金挂钩。鼓励本科护士积极,创建外出学习新技术、新理念的机会。
2.3加强护士责任心针对责任心不强导致的差错事故讨论强调责任心的重要性。创建监护病房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1)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提高患者管道安全。(3)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4)提高监护病房护士执行抬高患者床头≥30°的依从性。(5)保证危重患者约束安全。(6)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的安全性。(7)严格执行手卫生。(8)防范与减少危重患者压疮发生。(9)提高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安全。(10)执行危重监护单的使用。
2.4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新毕业的护士实行3年内轮转制度,监护病房为必转科室,相应延长ICU内工作时间,以为预备人员做准备。这样当监护病房人员有变动时,随时抽调此批人员。充分提供护士外出学习机会,实行定期考核理论与实际操作,科室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专人带教[4]。
2.5医疗费用方面入科后给患者家属实行健康宣教,讲解监护病房收费的项目,实行每日清单给患者家属,家属如有疑问,及时沟通解决,如有多收费错收费现象及时退款并表示歉意。严格按照物价标准收费,出院时请专人再次核对。
参考文献
[1]张清华.急诊护理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11,9(4A):903-904.
[2]陈晔.实行护理人员绩效考评提高护理质量[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5(23):121-122.
[3]薛莉.谈高压氧科护士的风险意识及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7(12B):3265.
[4]杨翠,张琳.疗养院文职护士轮转学习的做法与成效[J].西南军医,2011,13(6):89-90.
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范文3
【关键词】规范化质控;重症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16-01
1 引言
重症护理是一项非常复杂而且难度较大的工作,想要做好重症护理的质量控制工作是非常难得,需要医院在硬件上的大力支持以及医护人员的细致服务,并通过规范化的质量控制来加强重症护理工作的质量水平,本文对如何提升重症护理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2 提高重症护理质量的方法
2.1 要完善重症技能培训体系,使得培训效果更强
现代有着医学新技术不断地出现,再加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以及老龄化人群的加大,危重患者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重症护理工作,这需要医护人员具备很强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专业技能,因此,要不断的对护士进行培训,提高护士对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抢救能力,只有具备综合素质较强的护理人员,才可以更好地保证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才能够提高对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所以医院要不断的完善重症技能培训体系,使得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更强。医院想要使护理人员对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抢救能力得到提高,可以通过ICU轮转培训来实现,这样还可以实现与ICU护士的互教互帮,促使所有护理人员可以共同提高,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带教责任制。医院的护理管理者要能够对于医院的护理工作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根据特点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重症技能培训体系,通过规范化的质量控制来实现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水平的提升,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这样才可以确保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2.2 实施重症患者护理会诊
重症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在出现非本专科并发症的时候要进行护理会诊。还有就是在出现应用非专科药物、开展新的手术、新疗法的时候,护理人员的经验、水平可能会对护理的质量起到一定的负影响,不能确保达到最佳的医疗效果。特别是在进行重大抢救工作的时候,治疗的介入是非常多其复杂的,这会大大提升护理工作的难度,护理人员受到专科的制约与影响,不能确保达到最佳的医疗效果,使得对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低。因此对于重症病人的护理要实施重症患者护理会诊,这样有利于重症护理质量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症病人的护理缺陷情况的发生,有利于达到更好地护理效果。
2.3 加强术后的监护管理工作
要对重症患者加强术后的监护管理工作,这样有利于重症护理质量的提高。通过加强监护室制度管理,落实床头交接班及监护室管理制度,建立了查房制度,健全了健康教育内容,建立对病人用物及空气消毒管理相应的制度;通过专科重症监护技术的管理及整体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使护理人员的求知欲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激发了,可以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能够使病人达到最佳监护和康复状态使得基础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4 建立支援护理人力库
在现代医学上,新的技术和业务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样使得医院加大了对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当今的护理人员的编制方法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及时发展的需求。如果出现护理人员短缺等情况对于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医院要建立支援护理人力库,这样可以使得专科重症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还可以促进科室间重症护理的技术交流以及优势互补,使得护理人力资源可以得到优化配置,这对于提升医院重症护理的质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重症护理质量的方法
3.1 要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重症护理
家属在面对病情危重的亲人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还会使得家庭内部角色的结果改变,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医护人员提高的干预的类型的影响,因此,医院要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重症护理,这对于提升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有一定意义的。
3.2 应用心理干预指导重症病人
医护人员要学会使用现代医学和护理手段来干预重症病人及其亲友的心理,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抢救治疗。重症病人处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下,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陌生的仪器设备、同室病友的痛苦、频繁治疗的干扰、抢救场面等,这样会使重症患者容易发生ICU紧张综合征反应。所以医护人员要对病人及其亲友的心理能够及时的掌握了解,并根据他们的心理反应,通过预见流谈心,并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使之逐渐适应这种特殊的环境,这对于促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配合抢救和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3.3 实行以个体化治疗重症病人
医护人员要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每个重症病人,要认真的调查每一位病人的具体病情,并进行合理的计算,还要实施细致的监测,这样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使得医护人员的治疗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使得重症病人获得最佳的效益。护理人员要对重症病人实行营养治疗个体化,把握好护理的总的原则,包括各个疾病系统的指南,甚至具体到一个疾病的应用指南,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
4 总结
现代医学不断的发展,对于重症护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要做好规范化质控工作来提高重症护理的质量,做好完善重症技能培训体系,使得培训效果更强、实施重症患者护理会诊、加强术后的监护管理、建立支援护理人力库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重症护理、应用心理干预指导重症病人、实行以个体化治疗重症病人等工作,这样才能够使得重症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得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更切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范文4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CU)的特点危重病人较集中,先进医疗仪器最集中的地方,突然发生的事情多,病情发展快,病人生活不能自理,面对病人家属因不能进行探视及NCU费用高等问题和护士之间发生纠纷。从而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护士必须要承受特殊的工作环境、高强度、高标准的压力。因此了解NCU护士的压力来源,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对维持NCU护士的身心健康,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
1.1 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工作压力大。工作压力是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1],随着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医疗水平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NCU病房也受到医院高度重视,并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提出更高的护理要求,本身现面对着全国护理人员都严重不足,我院也不例外,现国家卫生局又提出优质护理,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护理工作人员,目前在职的护理人员的严重不足和长期加班加点,护理工作的平凡、琐碎、繁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再加上普遍护士不足和生活无规律,使护士经常精力透支,日积月累对护士的健康产生伤害,导致护士长期处于心理紧张身体疲惫状态。
1.2 特殊的工作环境。护士的工作环境是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NCU环境中的噪声污染如各种医疗仪器运转的声音、报警声,病人的声等等,再加护士与他科科室人员及外界社会接触少,收治的病人大多都是危重患者,时常要经受面对濒死患者的刺激,并且必须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1.3 面对职业的暴露风险的压力。感染是NCU疾病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包括颅内、呼吸道、泌尿、皮肤等。近年来,由于AIDS的蔓延、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患病率明显升高,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的临床护士被感染的危险性增加[2],而临床医务人员大多存在重治疗轻防护,重视血源性疾病的预防,轻视非血源性疾病的预防;重视确诊传染病的预防,轻视 隐匿性传染病预防;重视高危科室的预防,轻视低危科室的预防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相当容易被感染。
1.4 紧张而高强度的工作要求和繁重的工作量。NCU的患者绝大多数是病情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快,几乎每个患者都插入多个种导管甚至带着呼吸机,而且随时面临着抢救患者所以患者完全需要我们的精心护理,不容得我们有一丁点马虎。对护士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必须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应变操作能力,以便能够迅速、高效地参与病人抢救治疗工作。护士体力的消耗和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使得他们身心疲惫。
1.5 夜班的心理压力大。NCU的夜班护士除了要完成繁重的工作,夜班薪酬低,影响睡眠紊乱,通过对本院NCU护士的调查,98%的护士对夜班都存在着相当大的恐惧,由于人员比白天少几倍,NCU病人多,病床紧张,空间拥挤,日光灯下严肃紧张的抢救场面加上病人痛苦的声和各种仪器的报警声,在夜间相对安静的环境里显得更加刺耳,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是夜班护士重要的心理压力源[3]。
1.6 各科护理知识的缺乏。NCU收治的患者病因多,病情重,单凭这些就要求护士有很高的综合素质。除了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外,另外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较强的应急能力,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使护士完成繁重的工作之余,还得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否则难以胜任监护室的工作需要。
1.7 人际关系相对复杂的压力。由于家属及外界社会的偏见,医生是受到社会的认可,而护士永远是医生的助手,而不是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所以在医疗上面家属不敢对医生质疑,不管是家属还是医生总会把差错都归咎于护士身上,护士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肯定和补偿,造成护理人员心理不平衡,怀疑自身价值,而导致心理压抑。在工作中,长期在“医生的嘴,护士的腿”的影响下,导致医生、家属、社会都瞧不起护士,大多认为护士仅是医生的附属品,从而甚至在言语上也盛气凌人。因此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自卑、沮丧、失望、焦虑、抑郁,甚至人格异常。因此医护之间不能互相尊重和默契配合,势必影响工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工作,更使护士感觉到与医生在各方面不平等,失去对护理工作的兴趣。
1.8 因工作与家庭矛盾而产生的压力。由于是在医院的工作性质,突况多,不论是否节假日24小时都必须有人坚守自己的岗位,必须准备着随时待命,身为护士既是为人子女亦是为人妻为人母,同时承担多种角色,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护士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面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难免不消耗护士部分精力,还要承受因怀孕、分娩、月经、更年期等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加工作压力。
2 对策的探讨
2.1 合理安排人员。建议管理者有意识地减轻护士工作的压力,管理者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充分的关切之心,注意护理工作压力对护士工作的不利影响,实行合理排班和采用弹性排班制度。管理者应根据本科室情况增加护士编制,根据护士需求并结合科室工作量,合理安排班次,合理排班和采用弹性排班制度。
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范文5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儿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之一,患儿病情进展变化快,患儿家长对医护服务质量的要求高,是医疗护理纠纷相对高发的科室[1]。本研究于2012年7~12月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本院儿科护理中,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68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中男89例,女79例;年龄40d~13岁,平均年龄(5.5±2.6)岁。选择2012年1~6月收治的16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5例,女80例;年龄42d~13岁,平均年龄(5.6±2.7)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对既往儿科病房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系统的病房风险管理和护理方案。(1)提高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护士长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与医疗有关的法律法规,分析国内及院外的医疗护理纠纷,从中吸取教训,消除各种儿科病区风险因素可能引起的不安全护理行为,使护理人员从患儿入院开始即重视护理过程中的任何细节,避免护理差错发生,(2)加强儿科病房风险管理质量控制。护士长加强对护理质量及环节质量的管理,落实重点患儿的交接班工作,对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差、散漫等现象,及时处理,奖罚分明。对医嘱用药、节假日值班、新生儿操作及并发症护理等重要环节进行重点管理,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3)加强对科室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培训。科室定期由科主任、护士长讲解儿科危重症及常见病的相关知识、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以使遇到急症病例时,护理人员能做到预见性护理。定期进行小儿新肺复苏等急救培训,提高抢救成功率。定期派护理骨干进修,学习新技术,回院后传授给每个护理人员,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1.3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护理风险包括:管道脱落、感染、突发意见风险等。(2)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70分以上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与统计,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的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为1.79%、0.60%,低于对照组的7.27%、4.85%(P<0.05);护理满意率为98.81%,高于对照组的89.29%(P<0.05)。
3讨论
儿科重症监护室是高风险科室,儿科急症起病急,并发症危重,病死率高,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强化儿科重症监护室的风险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4]。我院儿科于2012年7~12月对168例患儿实施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疗效确切。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已有及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及科学的分析,并系统地制定护理措施以防范和减少医疗风险带来的危害,提高护理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将护理责任贯穿于每个环节、每个班次,每个护士都必须认真去落实,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使其对风险有预见性,有利于管理者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全面严格地执行。同时,合理安排其作息时间,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培养护理人员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技术水平,以及对危险征象的识别,有预见性地评估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并在并发症发生后积极果断处理,改善预后和临床结局。此外,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技巧,做好护患沟通和解释,使家长对患儿病情有正确了解,知晓可能出现的风险,获得家长的理解,也可以减少护患纠纷[5-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为1.79%、0.60%,低于对照组的7.27%、4.85%(P<0.05);护理满意率为98.81%,高于对照组的89.29%(P<0.05),这与有关报道结果一致[6-8]。可见,风险因素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纠纷的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清.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9):185-186.
[2]刘璇,孜依丹•买买提.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2):161-162.
[3]刘妙盛.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8):104-106.
[4]张明霞.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6):97-98.
[5]王芳.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92-93.
[6]谭海玲.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防范护理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15):44,46.
[7]曾月嫦,麦海娟,马梦玲,等.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2,18(2):38-39.
重症监护室护理新技术范文6
医学护理论文2100字(一):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做出进一步探究和分析。方法: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并且病情变化比较快,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监护的患者,所以护理人员的责任非常重要,有着非常大的工作量,但是护理人员的数量并不多,属于护理风险控制当中的一项薄弱环节。本院在2018年之后,将排班模式进行了改变,持续质量改进,并实施全程监控结果:直到2019年,在1年的改进以及实施当中,患者的需求以及监护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压力,有益于持续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改进,减少了护理当中产生的差错,存在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灵魂,排班模式的更新,有益于护士长管理,更能更加合理的用人,避免对人才和劳动力方面出现浪费情况,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要所减轻,有效提升了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重症医学科;排班模式
【中图分类号】R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118-02
持续质量改进(CQI),为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下,逐步发展的。其中,对于管理以及环节的质量控制更加注重,为新质量管理理论,护理质量可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产生直接影响,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重症监护病房,为危重患者以及现今设备仪器集中的科室,利用相应的监护,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出来。所以,强化对ICU患者实施的安全管理,提升护理质量监管。因此,本文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共有24名护理人员,主管护师2名,护师共8名。其余人员为护士职称,专科护士一共为6名。平均工龄6.54年,其中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为10人。所以,护理人员的年轻化,工作方面存在不足,患者要求复杂以及多样化,需要经验十分丰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对其给予强化监督,对护理进行完善,以便患者和家属更加满意。如表一所示。
1.2方法
科室共有床位12张,为两组,2名专科护士担任护理组长,护士长以及护理组长,需要做好相应的监控护理质量[1]。第一组人员应用床位包干制度,一名护理人员对1-2名患者负责,这些患者的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工作、健康教育等都由该护理人员负责。其中,需要精准、完善的对护理记录进行书写,将专科特征进行体现,组长以及专科护士需要对年资低的护士给予指导,帮助其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等,并定期学习和反思。第二组应用统一管理制度,所有护理对全部病房进行管理,组长以及专科护士实施相应的健康监狱工作等护理内容,护士负责护理工作,记录护理过程等。持续质量改进涵盖了危病患者护理质量、环境监管、技术操作、患者安全以及舒适等。结合每一项护理环节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质量控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控制,并确定质控点,将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进行强化。利用有组织以及有目的考核,可对抢救措施的落实有效性给予保证。护理组长和相关专科护士,针对重危患者抢救工作、重症患者的临时处置,需要快速、正确、果断,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任务。
每日需要对两名激动护士进行安排,以便帮助两组护士,对相应的护理工作完成。夜间护理,需要高年资的护士带领两名低年资护士。年资低的忽视,分别管一组,高年资护士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系统的质量监控、将参与性、监督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等职能进行了发挥,使得低年资值班护士减轻了自身的工作压力以及心理压力,避免了有差错产生[2]。
针对有着疑难病例的患者,需要组织全科护士对其实施每月1次的护理病例查房,责任护士汇报护理患者的床号、基本情况等,其中要包括饮食要求、护理级别等。之后,科室人员给予补充和完善,最后护士长和护理责任组长提出问题,全员进行讨论,护士长最后给予相应的讲评。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有耐心以及爱心、理解等,关心患者。所以,要强化护理责任心,正确处理护患关系。
2结果
两组工作不同的小组,对于质量的提升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如表2所示。
3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措施,对于管理以及环节的质量控制更加注重,为新质量管理理论,护理质量可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产生直接影响。特征为组织性强、参与面广的不间断活动,护理效果质量非常高[3]。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对质量意识進行强化,坚持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监控,以便将质量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对于护理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以及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自身的能力提升。此外,护理人员要做到技术精湛、技术操作规范、创新求实。积极主动学习更多的新技术,对新的领域进行开拓。总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灵魂,排班模式的更新,有益于护士长管理,更能更加合理的用人,避免对人才和劳动力方面出现浪费情况,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要所减轻,有效提升了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医学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析中医内科护理医学的护理理念及其发展论文
摘要:中医内科护理作为现代医学中护理方面必不可少的一种护理方法,它在很多临床验证中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中医内科护理依然存在着非常多的现实问题。将分析中医内科护理发展的现状,其中包括人力方面的不足、科学研究能力的欠缺以及实际操作条件的匮乏等等,对中医内科护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对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医学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状;中医;内科;护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在各个医学研究中的经济投人,很多的新式医学研究开始不断涌现出来,而且现有的医学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就包括越来越现代化的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医内科护理学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是它的发展却一直在停滞,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入,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发展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1.中医内科护理概述
中医护理是我国自古就存在的,指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相关护理工作,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我国本土存在的护理中,古代中医师既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同时又扮演着中医的护理工作者。中医护理,尤其是中医内科护理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人,现代医学的护理行为和护理理念初入中国,使得中医护理进入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但近年的各种研究数据显示,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较大幅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点得到了医学界学者的普遍认可。
中医内科护理以整体护理和辨证实施护理行为为基本理论和基本特色,这也是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基本理论之上的,体现了中医内科护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临床护理离不开各种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内科护理的核心,包括针灸、拔罐、中医贴敷等等,其正逐渐得到医学界人士的广泛采用,也得到广大患者的充分肯定。
2.中医内科护理发展的现状
2.1中医内科护理专业人员匮乏
虽然我国现在的整个医学系统相对已经较为完善,而且从医人员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医学人员却非常之少,只占到所有医学人员比例的9%。现在的很多医学专业学校大部分都是以教授西方医学为主要内容,中医医学的教学内容非常少,所以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人员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内科护理人员。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很多大医院中的护理人员中的92%都是学习西方医学出身,对中医内科护理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手法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不足,对中医内科护理中常用的针灸、药透等等护理方法的运用很不熟练。因此,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匮乏是目前中医护理发展的一大阻碍,人员的匮乏直接导致了中医内科护理的地位始终不能提升,医学护理也会因此不完善,出现明显的短板。
2.2中医内科护理人员操作自由性不足
在现在的绝大部分医院之中,很多能够实施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过程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比如说经常用到的穴位按摩、中药敷贴以及拔罐等等,由于很多医院沿用了人为老式的护理制度,导致这些中医内科护理方法失去了被执的灵活性。总体来说,利用中医内科护理来恢复患者的过程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中医内科护理的实际运用不容乐观。
2.3中医内科护理创新匮乏、制度老化
现存的中医内科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潭死水,由于护理人员无法进行大量的中医内科护理,因此经验的缺乏使得他们没有方法去通过自身的认识以及护理过程的问题解决并去创新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即便是专业的中医内科护理创新研发人员,也是因为缺少临床的实际经验而事倍功半,而中医内科护理的制度固守也导致了这项技术不能将制度作为依托来发展,因此制度的老化也使得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发展缓慢。
3.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发展趋势
3.1人才培养模式
中西医结合护理事业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中西医结合机构已有200多家,至2009年,我国有三甲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18所”。在现代医疗服务正形成治疗、康复、预防、养生、保健的多元化形式背景下,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将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而高层次、高素质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在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依托中医药大学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中医护理人才优势,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科研攻坚能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为中西医护理的真正融合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加快西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中医护理课程改革力度,逐步实现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的基本融合,培养具有较强西医护理能力以及一定中医护理能力,能在临床护理、社区护理领域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基层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3.2培养目标
目前公认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内涵标准为“系统掌握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知识与技能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人才培養目标应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顺应社会的需求,并反映时代先进水平。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应具备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社区护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护理能力。将中医整体观、辩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护理程序有机结合。辨病护理、辨症护理、辨证护理有机结合。
3.3课程内容改革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以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学引领和整合临床护理;选取中医护理特色明显的病种,以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理念,根据护理程序重组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使中西医护理措施有效融合。加快中西医结合社区护理课程内容改革步伐,以顺应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改革可采用系统论的观点,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整体优化原则、合理组合原则、环境适应原则、动态平衡原则。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