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术会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染病学术会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染病学术会议

传染病学术会议范文1

【关键词】安福隆联和鳖甲软肝丸;代偿期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是指肝实质广泛破坏,弥漫性肝纤维增生,被分割的肝细胞团呈不同程度的再生及假小叶形成,是各种慢性肝病由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的早期阶段[1]。鳖甲软肝丸主要成分:醋制鳖甲、山药、鸡内金、丹参、山桂等,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功效。辽阳市传染病医院自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采用安福隆联合鳖甲软肝丸治疗代偿期肝硬化6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代偿期肝硬化均为本院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住院病历,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硬化的诊断标准[2]。其中20例为乙型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48例为丙肝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5~65岁。对照组35例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2~6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用安福隆(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00万U隔日肌内注射1次,同时服用鳖甲软肝丸(本院生产)40粒,3次/d;对照组患者用安福隆(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00万U隔日肌内注射1次。两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其他治疗措施两组相同,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检测肝功、彩超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HA、LN、ZV-C、PCⅢ。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s)表示,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恢复正常,肝门静脉、脾厚值缩小;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比原值下降≥5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比原值下降≥3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未下降或上升。

2.2 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治愈及显效共24例(72.73%)、有效6例(18.185%)、无效31例(9.04%),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临床治愈及显效共22例(62.86%)、有效6例(17.14%)、无效7例(20%),总有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x±s)

组别例数时间ALT(U/L)ASTGGT

治疗组33治疗前108.5±2.985.6±6.369.3±8.8

33治疗后39.4±6.5*#30.2±4.5*#32±5.1*#

对照组35治疗前109.8±6.884.2±3.958.7.9±10.3

35治疗后46.3±6.2*39.5±5.7*39.4±5.8

注:与本组治疗前后比较*P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μg/L x±s)

组别例数时间LNHAZV-CPCⅢ

治疗组33治疗前410.7±98.2331.3±76.8226.4±49.1249.8±54.6

治疗后198.3±43.5.5*153.6±33.3*102.4.±21.4*#144.1±36.5

对照组35治疗前399.6±87.88328.2±75.4240.1±43.6265.1±55.2

治疗后239.4±69.3197.4±43.6168.3±28.4189.2±42.3

注:与对照组比较**P

表3

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x±s)

组别例数时间D(cm)V(cm/s)&(ml/min)

治疗组35治疗前1.42±0.1517.38±5.691870±601

治疗后1.32±0.1612.28±3.81*1158.±513#

对照组33治疗前1.41±0.2418.24±5.171795±689

治疗后1.31±0.1813.21±43.6*1051±608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的重要中间环节,肝纤维化是肝损伤的持续存在,组织增生反应时由于(ECM)细胞外间质合成,解与沉积不平衡引起的病理过程,直接测量ECM成分的降解产物能监测肝纤维化的程度[3],早期治疗阻断肝纤维化进展、防止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意义重大。现代临床与基础研究已证实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是可以逆转的。肝纤维化、肝硬化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抗纤维化及对症治疗三个方面。

重组干扰素α-2β(安福隆)是由携带有人白细胞干扰素α-2β基因质粒的重组假单孢菌生产,活性成分为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枸橼酸磷酸氢二钠、甘露醇、吐温-80,本品不含防腐剂及血液提取成分。不仅具有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通过改善肝小叶和门静脉区炎症和减轻肝脏组织坏死程度,间接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4]。

鳖甲软肝丸主要成分:醋制鳖甲、山药、鸡内金、丹参、山桂等,有活血散瘀、软坚散结功效。在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具有保护肝细胞,改善血清蛋白代谢,降低血清HA、PCⅢ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肝内循环,控制肝细胞炎症反映,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胶原的降解,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从而达到抗纤维化目的.

本文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HA、CN、ZV-C、PCⅢ、门静脉内径、血流量值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鳖甲软肝丸联合安福龙可明显改善肝脏炎症,抑制肝纤维化[5]。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标准.

[2] 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3,11(2):12.

[3] 陆伦根,曾民德.肝纤维化的免疫发展机制和治疗鉴略(3).肝脏,2004,9(9):40.

传染病学术会议范文2

我国是乙肝大国,慢性HBV携带者面广量大,全国携带者可能超过1.2亿。目前研究表明,慢性HBV携带并不表示没有肝损伤,在慢性HBV携带的漫长过程中,可以由肝组织正常至肝硬化、肝癌的不同病变谱 [1] ,不可忽视。而铁路职工,尤其是列车员,生活不规律,接触大量的不同地域的人群,在外就餐机会多,与正常人群相比有其特殊性,现就108例铁路职工慢性HBV携带者(ASC)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108例ASC(慢性HBV携带者)选自1060例铁路职工体检者,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稿 [2] 。患者无症状,ALT正常,HBsAg阳性超过6个月。108例ASC男79例,女29例,男:女为2.7:1,年龄为18~56岁,平均为37.2岁。

1.2 方法 乙肝血清学五项标志检查采用上海荣盛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HBV-DNA检测采用华美公司北京分公司生产的PCR试剂盒。实验步骤和结果判定严格按说明书进行,实验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病研究室完成。

2 结果

2.1 108例慢性HBV携带者在1060例体检者中各职业分布 见表1。

表1 108例慢性HBV携带者在1060例体检者中各职业分布

2.2 108例慢性HBV携带者 一般流行病学特征 见表2。

2.3 108例ASC血清标志物的不同组合与HBV-DNA的关系 见表3。

3 讨论

全国人群HBV携带者约10%左右 [3] ,铁路职工从总体看与之相同,铁路人群ASC为10.2%。从108例ASC在各职业中分布情况看,客运段列车员和火车司机所占人数最多,其次为工务段工人,统计数字铁路教师和机关人数最少,前3种铁路人群均高于全国人群HBV携带率。原因为客运列车员和火车司机,尤其是列车员,流动性强,接触各地不同人群,经常在外就餐,生活不规律。铁路工务段工人,虽然接触面窄,但生活条件艰苦,劳累,卫生条件差,是HBsAg携带增高的一个主要原因。而铁路教师和机关人员因其经济和工作环境较好,HBsAg携带低于其他工作者。108例慢性HBV携带者流行病学调查揭示,所有客运列车员和火车司机均经常在外就餐,提示与HBsAg携带密切相关,所以改善其就餐卫生不可忽视。措施为杜绝职工到卫生条件差的餐馆就餐,少聚餐,实行分餐制,加强铁路公寓食堂餐具的消毒。

不论是何工种,都普遍存在有乙肝接触史,这种生活和工作密切接触是感染HBV的一个原因,必须建立相应的隔离措施,不共用茶杯,不共用碗筷等。部分慢性HBV感染曾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但未产生保护作用,可能为接种后未能引起免疫应答,接种不成功,未按0、1、6方案接种,或者是时间长未加强接种,也可能以往化验仅验HBsAg,HBV感染未发现,所以接种疫苗前,化验乙肝五项是必要的,部分病人未产生免疫应答要重复接种或更换另一种乙肝疫苗重新接种。

表2 108例慢性HBV携带者一般流行病学特征

从表2可见,客运段列车员和火车司机均经常在外就餐,仅偶尔饮酒,所有工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同乙肝病人接 触史,少部分病人虽然进行了乙肝疫苗的接种,但有的未进行全程接种,或未打加强针,又成为ASC。

表3 108例ASC血清标志物的不同组合与HBV-DNA的关系

从表3可见,HBsAg(+),HBeAg(+)组合11例,HBV-DNA(+)10例,HBV-DNA阳性率为91%;HBsAg(+)、HBeAg(+)、抗-HBc(+)组合28例,其HBV-DNA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HBsAg(+),抗-HBe(+),抗-HBc(+)组合25例,其中1例HBV-DNA(+),阳性率为4%;HBsAg(+),抗-HBs(+)14例,HBV-DNA(+)1例,阳性率为7%;仅HBsAg(+)14例,3例HBV-DNA(+),阳性率为21%;单纯抗-HBc(+)7例中,HBV-DNA(+)仅1例,其阳性率为14%;在抗-HBs(+),抗-HBc(+)和抗-HBs(+),抗-HBe(+),抗-HBc(+)组合中,HBV-DNA无1例阳性。

HBV-DNA的检测是最直接最敏感的HBV复制标志 [4] ,以往认为慢性HBV携带者无传染性。本文结果显示,受检的108例ASC中,ABV-DNA检出44例,占全部ASC的41%,表明ASC人群中有40%左右的人具有传染性,重视加强这部分人的管理十分重要,不应允许这部分人在餐饮和火车餐车工作,以免造成乙型肝炎的传播和蔓延。血清标志的不同组合中,揭示HBV-DNA与HBeAg检出率呈一致关系,几乎达100%,说明HBeAg和HBV-DNA 一样,均是直接的,特异敏感的病毒复制的标志。在HBsAg(+)抗-HBe(+)抗-HBc(+)组合中,25例检出HBV-DNA(+)1例,说明这种组合中,仍有部分具有传染性,抗-HBe和抗-HBc出现并不完全表示病毒复制停止。在HBˉsAg(+),抗-HBc(+)14例和单纯抗-HBc(+)7例中,均检出HBV-DNA(+)1例,这种组合可能与乙肝基因前C区变异有关,HBeAg合成障碍造成假阳性,此类患者仍有传染性。抗-HBs的出现,说明体内病毒被清除,患者无传染性。

参考文献

1 骆抗先,米幼英.乙型肝炎临床与活体组织病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9.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学杂志,2001,19(1):56-62.

传染病学术会议范文3

关键词 乙型黄疸性肝炎 自拟退黄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肝炎病毒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临床多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80例观察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西医诊断均符合2000年第6次西安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属中医学“黄疸”、“阳黄”范畴,病因病机属湿热疫毒侵犯脾胃,蕴结肝胆,瘀阻血脉发为黄疸。将80例观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平均年龄40.8±5.1岁,平均病程4.9±0.9年。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41.7±5.9岁,平均病程5.7±1.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症状及血清胆红素、肝功能、血常规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门冬氨酸钾镁、甘利欣、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加服自拟退黄汤。药物组成:赤芍30g,丹参、茵陈各20g,茯苓、泽泻、苍术各15g,藿香6g。水煎2次,取汁400ml,分早晚2次饭后30分钟口服,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于治疗1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

观察指标: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清胆红素浓度、肝功能、血常规。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症状消失,肝脏无压痛及叩痛,TB<34μmol/L,ALT<80μmol/L,以上各项指标稳定6个月以上;②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明显压痛及叩痛,TB及ALT变化介于显效和无效之间,或较治疗前异常值下降50%以上,以上各项指标稳定3个月以上;③无效: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TB下降不到原值的1/4,ALT未改善或恶化。以显效、有效统计总有效率。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讨 论

慢性肝炎预后欠佳,尤其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预后较差,约80%,五年内发展为肝硬化少部分可转化为肝癌。慢性乙型黄疸性肝炎时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功能障碍,其始动因子是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乙型黄疸性肝炎表现为短期内极度乏力,明显腹胀、厌食、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肝功能严重受损,黄疸进行性加深,明显出血倾向,有些出现精神意识和神经症状的改变。因此,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尽量减少对肝细胞的免疫损伤是治疗重型肝炎的关键,为抗病毒的西药却屈指可数,中西医结合便是较佳选择。

乙型黄疸性肝炎属中医学“黄疸”范畴,在祖国医学中可归属“阳黄”范畴,阳黄的病机关键是湿热搏结,瘀阻血脉,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发病,因此湿热乃是阳黄发生的主要病因。正如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阳明病》中提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黄疸第三》中亦提出“凡遇时行热病,必多内瘀著黄”;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中指出“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瘀血阻滞也”;名老中医关幼坡先生也提出了“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的理论。这都说明黄疸主要是湿热蕴结血分,病在百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是治疗本病的常法,酌情加用解毒、凉血、化瘀之品,收效颇著。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于清利凉血活血的方药中加上健脾之品自拟退黄汤,方中重用赤芍,入肝经凉血活血、清热退黄;茯苓利水渗湿,且能健脾,以防寒凉伤中;丹参助赤芍活血凉血祛瘀;茵陈、泽泻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出;苍术、藿香助茯苓燥湿、化湿、健脾,脾土得健湿热难留。诸药合用使血分湿热疫毒得以清除,气血调畅,黄疸得除而又无寒凉伤中之弊,祛邪而不伤正。

本观察治疗结果显示,在西药基础上加服自拟退黄汤治疗慢性乙型黄疸性肝炎在改善症状、肝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11):324.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4):241-247.

3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J].中医杂志,1992,26(5):39.

传染病学术会议范文4

摘 要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效果。方法:观察64例服用拉米夫定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物化学、血清学及病毒学改变进行观察,并加强护理。结果:服用拉米夫定治疗24个月46例(71.9%)患者ALT恢复正常;30例(46.9%)患者HBV-DNA转阴;27例(42.2%)HBeAg/抗-HBe血清转换;12例发生YMDD变异。结论:拉米夫定是一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新药,加强护理并做好用药指导,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康复率。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疗效 护理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疗效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4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43

乙型病毒性肝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性第九大引起死亡的杀手。发展中国家是肝炎高发率国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要想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还需要一定的护理。拉米夫定是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对病毒DNA链的合成和延长有竞争性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乙肝、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但是长期服用此药,很容易引起耐药性,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多,但是有的较轻的可自行缓解,这需要给患者提前告知。且长期效果不稳定[1]。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加强用药指导和康复,对提高治疗效果有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乙型病毒性肝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性第九大引起死亡的杀手。发展中国家是肝炎高发率国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要想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还需要一定的护理。拉米夫定是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对病毒DNA链的合成和延长有竞争性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乙肝、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但是长期服用此药,很容易引起耐药性,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多,但是有的较轻的可自行缓解,这需要给患者提前告知。且长期效果不稳定[1]。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加强用药指导和康复,对提高治疗效果有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4例病例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32~70岁。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2]。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总胆红素正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0~500U/L;抗-HAV、抗-HCV、抗-HDV、抗-HEV均阴性;乙肝病毒基因(HBV-DNA)阳性,乙肝E抗原(血清HBeAg)阳性;近期未使用过其他抗病毒药及免疫调节剂。所有患者均口服拉米夫定,剂量为100mg/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定期随访。

一般资料:64例病例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32~70岁。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2]。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总胆红素正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0~500U/L;抗-HAV、抗-HCV、抗-HDV、抗-HEV均阴性;乙肝病毒基因(HBV-DNA)阳性,乙肝E抗原(血清HBeAg)阳性;近期未使用过其他抗病毒药及免疫调节剂。所有患者均口服拉米夫定,剂量为100mg/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定期随访。

监测方法:HBVM采用ELISA法,HBV-DNA定量检测及YMDD检测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随访患者24个月,每个月随访1次,并且准确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HBV-DNA定量等。治疗过程中HBV-DNA转为阴性后反弹或者治疗24个月未转阴者全部送检YMDD变异。

监测方法:HBVM采用ELISA法,HBV-DNA定量检测及YMDD检测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随访患者24个月,每个月随访1次,并且准确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HBV-DNA定量等。治疗过程中HBV-DNA转为阴性后反弹或者治疗24个月未转阴者全部送检YMDD变异。

观察项目:观察拉米夫定(100mg/日)治疗后HBV-DNA含量和ALT和以及HBeAg的情况。

观察项目:观察拉米夫定(100mg/日)治疗后HBV-DNA含量和ALT和以及HBeAg的情况。

疗效判断标准:ALT恢复正常,HbeAg/抗-HBe血清转换,HBV-DNA转阴。

疗效判断标准:ALT恢复正常,HbeAg/抗-HBe血清转换,HBV-DNA转阴。

结 果

结 果

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时,56例(87.5%)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正常;42例(65.6%)患者的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检测转阴;14例(21.9%)HBeAg/抗-HBe血清转换。随访12个月时发现,58例(90.6%)患者ALT恢复正常;46例(71.9%)患者的HBV-DNA转阴;19例(29.7%)HBeAg/抗-HBe血清转换;3例发生酪氨酸-蛋氨酸-门冬氨酸-门冬氨酸(YMDD)变异。随访24个月时,46例(71.9%)患者ALT恢复正常;30例(46.9%)患者HBV-DNA转阴;27例(42.2%)HBeAg/抗-HBe血清转换;12例发生YMDD变异。

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时,56例(87.5%)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正常;42例(65.6%)患者的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检测转阴;14例(21.9%)HBeAg/抗-HBe血清转换。随访12个月时发现,58例(90.6%)患者ALT恢复正常;46例(71.9%)患者的HBV-DNA转阴;19例(29.7%)HBeAg/抗-HBe血清转换;3例发生酪氨酸-蛋氨酸-门冬氨酸-门冬氨酸(YMDD)变异。随访24个月时,46例(71.9%)患者ALT恢复正常;30例(46.9%)患者HBV-DNA转阴;27例(42.2%)HBeAg/抗-HBe血清转换;12例发生YMDD变异。

护 理

护 理

支持性心理1护理: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做好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消极的情绪得到缓解,达到一个最佳状态。医护人员用可以接受的语言使患者对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等因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乙型肝炎病程长,易复发且需长期服药,情绪容易波动。根据患者的性别、性格、文化程度及所处的社会环境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支持性心理1护理: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做好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消极的情绪得到缓解,达到一个最佳状态。医护人员用可以接受的语言使患者对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等因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乙型肝炎病程长,易复发且需长期服药,情绪容易波动。根据患者的性别、性格、文化程度及所处的社会环境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饮食及运动护理:乙型肝炎患者需要补充适当的高热量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建议患者既要补充足够的营养,又要避免饮食过多对肝脏造成的负担。饮食上避免食用煎、炸、烤类刺激性食物,并戒烟酒。应以散步、打拳等不剧烈运动为主,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对患者实施综合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了自我检测和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

饮食及运动护理:乙型肝炎患者需要补充适当的高热量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建议患者既要补充足够的营养,又要避免饮食过多对肝脏造成的负担。饮食上避免食用煎、炸、烤类刺激性食物,并戒烟酒。应以散步、打拳等不剧烈运动为主,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对患者实施综合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了自我检测和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

认知行为干预:向患者耐心讲解使用拉米夫定的必要性、适应性、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知识。以免降低疗效,增加耐药发生率,导致复发。

认知行为干预:向患者耐心讲解使用拉米夫定的必要性、适应性、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知识。以免降低疗效,增加耐药发生率,导致复发。

讨 论

讨 论

拉米夫定是一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新药,抑制HBV逆转录酶的作用,是当前认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使大部分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ALT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存在一个问题,即停止服用药物后HBV-DNA又重复发生,故应持续受抑制HBV的复制[3,4]。

拉米夫定是一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新药,抑制HBV逆转录酶的作用,是当前认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使大部分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ALT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存在一个问题,即停止服用药物后HBV-DNA又重复发生,故应持续受抑制HBV的复制[3,4]。

综上所述,拉米夫定可以快速、有效的抑制HBV的复制,但是停止用药后很容易复发,所以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进行监测,防止YMDD变异及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患者需要在接受正规治疗外,需要通过综合的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遵医行为,使患者在正确使用药物的同时,加以饮食护理,并辅以体育锻炼。对患者做好整个过程的心理及饮食照顾,让患者面对疾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病情,减少复发率,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追蚨梢钥焖佟⒂行У囊种BV的复制,但是停止用药后很容易复发,所以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进行监测,防止YMDD变异及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患者需要在接受正规治疗外,需要通过综合的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遵医行为,使患者在正确使用药物的同时,加以饮食护理,并辅以体育锻炼。对患者做好整个过程的心理及饮食照顾,让患者面对疾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病情,减少复发率,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蔡娜.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8,48(9):37.

1 蔡娜.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8,48(9):37.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仪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8(6):324.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仪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8(6):324.

3 姚光弼,崔振宇,姚集鲁,等.国产拉米夫定治疗220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Ⅳ期临床试验[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103-108.

3 姚光弼,崔振宇,姚集鲁,等.国产拉米夫定治疗220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Ⅳ期临床试验[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103-108.

4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小组.2003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8):497-499.

传染病学术会议范文5

通讯作者:梁智刚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76例,对照组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能很好耐受。结论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安全,确能改善肝功能,提高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患者可以耐受,可作为慢性重型肝炎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 前列地尔; 脂微球载体制剂; 重型肝炎

2009年3月~2010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传染科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慢性重型肝炎7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住院慢性重型肝炎患者76例,男46例,女30例,平均年龄39.8岁。所有患者均为慢性重症肝炎。其中乙型病毒感染者66例,乙型及甲型病毒重叠感染者2例,药物性肝炎者4例,乙型及戊型重叠感染者4例。慢性重型肝炎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方案[1]。分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病情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卧床休息,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还原性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多烯磷脂酰胆碱,输入新鲜血浆,人血白蛋白等,并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1次/d,静脉滴注。疗程为4周。

1.3 疗效观察 (1)治疗期间每周抽静脉血查肝功能,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2)观察并发症: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腹水的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效:总胆红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症状好转。无效:未达到有效表准甚至病情加重,死亡,放弃治疗。以显效+有效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血清学指标比较见表2。

2.3 肾功能指标比较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2.4 不良反应 前列地尔治疗组中4例出现注射部位血管疼痛,减慢滴速后缓解,3例出现皮肤红,均未终止治疗。

3 讨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是以广泛肝细胞坏死为病理基础。重型肝炎时,肝脏Kupffer细胞功能严重受损,对内毒素的清除与解毒能力减弱,来自门静脉的大量内毒素进入血循环形成内毒素血症,内毒素与Kupffer细胞膜上的受体CD14结合,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释放大量炎性介质,TNF-,IL-6等激活以TNF为核心的炎症反应[2]。前列腺素E可促使胆汁分泌增加,加速肝内毒性物质排泄,具有舒张肝脏血管改善肝脏微循环和免疫调节作用。增加肝细胞内谷胱甘肽,抗脂质过氧化,并可抑制磷酸酶活性,从而保护肝细胞膜及溶酶体膜,防治肝细胞坏死,并能抑制TNF的释放而保护肝细胞[3,4]。前列地尔能有效防治和减轻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前列腺素E1可有效治疗重型肝炎[3,5,6]。前列地尔注射液是以脂微球为药物载体的前列腺素E1静脉注射液,由于脂质微球的包裹,使前列腺素E1不易失活,而且它利用脂质微球特殊的亲和力发挥靶向作用,使前列腺素E1能聚集于病变部位,从而大大减少前列腺素的用量,所用剂量仅为非脂溶颗粒的前列腺素E1制剂的1/5至1/10,明显减少其对血管的刺激和炎症反应。与传统的前列腺素E1制剂相比,具有靶向性、持续性、高效性、不良反应少的特点[7]。治疗组肾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估计与前列地尔改善肾脏循环有关。本组资料表明前列地尔安全,无毒,部分患者出现注射局部疼痛,皮肤发红。患者可以耐受,不影响治疗。前列地尔确能改善肝功能,提高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可作为慢性重型肝炎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2] Chang JJ,Lewin SR.Immunopathogenesis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Immunol Cell Biol,2007,85(1):16-23.

[3] 张成平,顾长海,王宇明.PGE1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杂志,2005,14(5):507-508.

[4] Ohira H,Abe K,Yokokawa J,et al.Adhesion molecules and CXC chemokines in endotoxin-induced liver injury.Fukushima J Med Sci,2003,49(1):1-13.

[5] Quintero A,Pedraza CA,Siendones E,et al.PEG1 protection against apoptosis induced by D-galactosamine is not related to the modulation of intracellular free radical production in primary culture of rat hepatocytes.Free Radic Res,2002,36(3):345-355.

[6] Kubo S,Tanaka H,Shuto T,et al.Hepatic failure after liver re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Nippon Geka Gakkai Zasshi,2004,105(10):669-673.

传染病学术会议范文6

【关键词】干扰素α-2b;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免疫组化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4-3664-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干扰素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的主要药物。对其疗效的评价以往的研究多限于对血清中乙肝病毒复制指标、生化指标、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B超等指标的观察。本研究通过与对照组比较,从组织学变化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5例均为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治疗的患者,经肝活检病理检查证实为慢性乙型肝炎(G2及以上者),并排除合并甲、丙、戊、丁型肝炎。全部患者入组前半年内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或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组30例,年龄19~45岁,其中男25例,女5例;对照组15例,年龄6~57岁,男11例,女4例。HBeAg阳性治疗组中22例(占73.3),对照组中10例(占66.7);HBV-DNA定量在治疗组为1×103拷贝/ml~8×107拷贝/ml间,对照组为2×103拷贝/ml~9×107拷贝/ml间,两组患者HBeAg阳性比例及HBV-DNA定量值间无统计学差异。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和病理诊断依照2000年第五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北京)修订的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护肝治疗1年,治疗组:隔日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 α-2b 500~600万U,疗程1年,基础治疗同对照组。

1.3 肝组织学检查:用Meighini肝穿术获取肝组织标本后用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分别行HE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S-P法检测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表达,S-P试剂盒购自福建迈新生物技术公司,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肝组织病毒抗原的表达评价参照半定量计分法[2],按细胞浆或(和)细胞核染色均阴性、或染色阳性细胞占整个切片肝细胞的比例不超过25%、50%、75%及75%以上,分别记为0分、1分、2分、3分、4分。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输入统计学用软件SPSS10.0,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肝组织病理分级:见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纤维分期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21例(占70%)患者肝组织纤维化明显改善,其中S4减至S2的3例,S4减至S1的3例,S3减至S1的2例;对照组中,仅1例(占7.3%)纤维化有改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2 肝脏组织学免疫组化: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肝组织内HBsAg半定量评分分别为(2.33±1.28)及(1.93±0.88),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中有20例(占66.7%)患者肝脏组织内HBsAg半定量评分明显下降(1.85±0.67),其中有2例转阴,对照组中仅1例(7.3%)患者肝脏组织HBsAg表达有减少,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2.33±1.2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半定量评分(分别为1.83±1.68、1.27±1.59)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中27例(占90%)患者肝脏组织HBcAg表达明显减少,其中有12例转阴,对照组中仅2例(占13.3%)患者肝脏组织HBsAg表达有减少。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BcAg半定量评分为(0.38±0.88)较治疗 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本研究观察了干扰素α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肝组织学变化,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经干扰素α治疗后,大部分(83.3%)患者炎症活动分级明显减轻,其中G4减至G2的2例,G3减至G1的2例;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干扰素α能明显改善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的炎症活动程度。α干扰素治疗后,70%的患者肝组织纤维化明显改善,其中S4减至S2的3例,S4减至S1的3例,S3减至S1的2例;对照组中,仅1例(占7.3%)纤维化有改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肝脏组织HBcAg被认为与血清中HBV-DNA呈平行关系[4]。说明干扰素可以明显抑制或减少肝脏组织中乙肝病毒的复制及表达。与郎振为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患者肝脏组织学改善率及HBcAg转阴率均较高,考虑可能因为入组患者均为经肝活检证实为G2 S2及以上的患者有关。在患者炎症活动明显时应用干扰素加强了免疫调节作用,加上干扰素本身诱导抗病毒蛋白,产生直接抗病毒作用,使乙型肝炎病毒从高复制转为低复制,从而肝组织学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

[2] Lindh M,Savage K,Rees J,et al.HBeAg immunostaining of liver tis-sue in various stag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J].Liver,1999,19:294.

[3] 郎振为,韩红蕾,许德军,等.干扰素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学和组织学观察[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