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妊娠期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妊娠期护理措施范文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of pregancy,ICP)多发于妊娠中晚期,临床表现为孕妇皮肤和粘膜黄染,伴皮肤瘙痒,患者肝功能检查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中胆汁酸和胆红素也不同程度升高[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属高危妊娠范畴,可引起胎儿宫内缺氧、早产、胎死腹中及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反应,严重危害孕妇及胎儿的安全[2]。临床多采用对症治疗ICP,疗效不是很突出。本院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来配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以患者均符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断标准[3],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年龄22~36岁,平均(27.2±4.6)岁;孕周29~37w,平均(35.6±3.3)w;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5例,中度11例,轻度8例。对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26.8±5.4)岁,孕周30~38w,平均(36.1±3.6)w。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6例,中度10例,轻度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如体温、脉搏、血压的测定,定时监测胎心,告之住院基本流程、疾病相关知识,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
1.2.2.1住院环境 患者入院后,安排患者于通风、清净的病房内,提供住院必须的生活物品,向患者介绍管床医生及病区环境,消除患者紧张陌生感。
1.2.2.2疾病干预 向患者讲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因、症状、及注意事项,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遵医嘱给予相应药物治疗。ICP的主要症状是皮肤瘙痒,可适当选用止痒药物如地塞米松软膏外涂[4];严密监测胎儿胎动及胎心音变化,尽量延长孕周,促进胎儿发育成熟,必要时行剖宫产。
1.2.2.3心理护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因担心胎儿及自身的安危,常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反过来加重患者的病情,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同时可让患者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来放松紧张情绪。
1.2.2.4健康教育 告之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用温水擦洗,切忌用肥皂水清洗,瘙痒部位不要用手搔抓,以免皮肤破溃感染;进食高维生素和高营养食物,保证孕妇及胎儿营养需要;告之孕妇注意监测胎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之医生作相应处理。介绍围生期相关知识,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
1.2.2.5监测孕妇与胎儿状况 入院后作常规产前检查,检测胎心音变化;围生期给予氧气吸入,严密监测宫缩、胎心等;产后观察产妇子宫复旧、阴道出血、恶露情况,防止产后大出血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及胎儿死亡发生情况,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对比两组胎儿不良情况 观察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2例,早产3例,无死胎发生,所得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两组产妇情况比较 观察组孕妇选择剖宫产3例,发生产后出血5例,所得结果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发生的、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部分患者有明显家族史。由于患者黄疸指数偏高,影响凝血功能,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同时ICP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导致早产、死胎等,严重危害母体及胎儿的安全。
本研究中,对ICP患者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予以配合,通过环境介绍消除患者陌生感;向患者宣讲疾病相关知识,必要时给予止痒剂对症处理;积极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告之患者注意个人卫生,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在围生期、产前、产后给予患者胎儿及时的观察和监护。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胎儿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剖宫产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较低。和胡丽霞(2013)[5]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孕妇的焦躁紧张情绪,延长了胎儿宫内生长时间,有利于胎儿的成熟及预后;同时降低了剖宫产率,减少了产后出血,对促进产妇产后的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1-103.
[2]陈敬欢,陈小玲.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09):1336-1337.
[3]黄玉丽.浅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28):273-274.
妊娠期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 中期妊娠;HIV;引产术
HIV又称人类免疫缺陷性的病毒感染,妊娠合并HIV感染对产妇及新生儿有严重的影响,必须进行引产,此特殊性疾病的引产护理措施中不仅要做好产妇的治疗与护理,更要做好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与消毒隔离的各项措施。笔者现将1例妊娠中期合并HIV感染的产妇引产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次例产妇年龄31岁,妊娠周期21周,有吸毒病史,经省疾控中心确诊为HIV感染患者,经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丙肝抗体阳性,经过本人与市疾控中心、本地计划生育中心的共同同意在我院进行HIV的引产手术,次病例引产顺利,痊愈出院时间为10d。
2 护理措施
2.1 环境条件准备 HIV产妇入院安排单间病房,房间内保持舒适整洁安静,阳光温柔,室内为患者使用一次性清洁用具等用品,针对患者使用的体温计、听诊器及血压计要专人专用,定期消毒。室内空气物品做好消毒措施,每日使用紫外线灯管消毒2次,地面每日使用含氯消毒液稀释液湿拖2次,使用”8・4“消毒液每日对门把手、床档、桌面以及台面均湿抹擦拭两次,使用过的抹布、拖布等清洁用品要单独放置不与科室内其他病房的清洁用物相混,患者治愈出院后进行统一的严格的终末消毒或烧毁。
2.2 手术用具及物品的处理 科室内严格规范各项医疗操作,对于使用过的医疗用物要严格进行处理,尤其是对于锐器要加强处理减少或避免职业暴露伤的产生。进行引产术操作时,所有现场的医护人员均戴防护具,防渗透功能的面罩、戴有防护眼镜、双层口罩、以双层手套及穿防渗透功能的手术衣,避免手术时的血液喷溅增加感染传播的途径。对于此患者使用的引产器械切忌要单独放入O.2%含氯消毒液的容器内进行浸泡1h后进行清洗[1],并对所有的器械和用物作好HIV的明显标记后单独送供应室进行下一步骤的灭菌处理。使用过的治疗车及手术床用“8.4”消毒液进行擦拭。
2.3 HIV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所要做HIV各项标本的采集均要盛放坚固的标本容器内,避免标本出现渗透与破损影响检查,在送检的容器外做好HIV的标识。使用密闭的袋子套在容器外进行包裹。禁止将化验单与标本或者标本的容器进行直接的接触,切忌勿将化验单缠在容器外送检。HIV的标本要专人进行送检,避免和其他的标本同时进行送检。送检时要与检验人员作好认真的说明HIV标本。对于引产后的引产物放在特殊的容器里盛放,使用密闭的袋子套在容器外包裹,经患者本人签字同意后进行下一步焚烧处理。
2.4 做好相关职业防护措施 所有的医护人员要进行关于HIV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使每一个医护人员认真掌握HIV职业感染的巨大危害性,提高个人职业预防感染的意识。对于HIV患者进行的一切治疗、护理以及相关各项检查均安排在最后完成,避免与其他病患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可以采取固定的人员针对HIV患者专门护理,挑选的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操作技术能力,这样可以避免和减少发生感染的各项环节。护理人员在各项操作治疗前要仔细检查自身有无皮肤黏膜破损的现象,对于有破损的粘膜的护理人员要进行更换。要有严格自觉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意识以及无菌操作的各项规程,在各项操作前中后,进行认真洗手、仔细查对,必要时穿隔离衣或者使用防护用具。有关报道表明[2]进行认真有效的洗手,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可以直接切断传播途径。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必要时戴双层手套进行防护。李秀云等有关报道[3],带双层手套进行操作可使血液直接接触率由戴单层手套的11.84%降至4.69%。在为患者做完相关的各项操作后脱去手套用速干手消毒液先消毒在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
2.5 心理护理措施 科室内组织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讲座,消除对患者产生的歧视以及恐惧心理,能够以同情心对待患者,细致入微的工作同时也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的心理,必要时提供情感支持,营造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环境。对于此例患者有吸毒病史,为患者进行手术的同时要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通和安慰,在各项操作中都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密,减少患者内心歧视的感觉,是患者能够最大限度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积极对待生活。
2.6 HIV相关知识宣传 告知患者关于HIV的各种传播途径,告知患者在进行性生活时正确的使用安全套是防止艾滋病性传播的主要途径。针对安全套的功效、使用方法以及获取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宣传。告知患者HIV母婴是传播途径之一,讲解HIV可以通过胎盘、分娩以及母乳喂养等途径进行传播。
3 总 结
妊娠合并HIV感染者进行引产手术对护理人员来讲是一项即特殊又包含一定难度的操作,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与最密切的工作人员,在所有的护理操作多数为有创性的操作措施,与医疗废物、HIV污染物品以及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直接机会较多,因此职业危害向高[4]。所以护士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技能,做好患者的相关护理的同时要加强自身职业的防护以及HIV的宣传与预防知识。
参考文献
[1] 李晓睛,范植蓉,陈红琼.1例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致胎死宫内引产患者的产时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
[2] 袁凯.艾滋病患者剖宫术预防感染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
妊娠期护理措施范文3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门诊治疗的46例尿路感染的妊娠期妇女和同期尿路感染的152例非妊娠育龄妇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发病因素,并归纳总结妊娠期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
结果:妊娠期尿路感染无症状比例、尿培养有菌生长比例均高于非妊娠组(P
结论:加强对妊娠期妇女的健康教育,针对发病原因和致病菌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对妊娠期尿路感染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减少疾病对母婴的危害。
关键词:妊娠期尿路感染特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30-02
女性由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原因常常容易罹患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急性肾盂肾炎等尿路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妊娠期妇女,怀孕后阴道、子宫和输尿管由于激素水平等原因的影响发生一系列生理改变,因此在妊娠的各个时期均可发生尿路感染。有文献报道,大约有10.2%的孕妇患有尿路感染[1],在孕妇中有症状尿路感染和无症状菌尿的发病率分别是17.9%和13.0%[2]。严重的妊娠期尿路感染对母婴危害较大,可发生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妊高症、胎儿呼吸窘迫和中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甚至发生先天畸形及胎儿宫内死亡[3-6]。本研究通过对患有尿路感染的妊娠期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以提高预防和治疗妊娠期尿路感染的水平,减少疾病对母婴的危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门诊治疗的46例尿路感染的妊娠期妇女和同期尿路感染的152例非妊娠育龄妇女。细菌性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依据参考文献[7]进行确诊。妊娠组年龄23-38岁,平均(27.68±5.74)岁。非妊娠组年龄20-39岁,平均(26.89±6.12)岁。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清洁中段尿培养和药敏试验。采用血平板培养基法。接种环及血平板培养基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8]。鉴定方法采用美国BBC crystal公司半自动鉴定系统进行鉴定。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3护理措施
3.1适量饮水。妊娠期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若水分摄入过少,就会使细菌积聚于尿路中不易排出而导致反复发作。每日饮水量应不少于2000ml,保持24h尿量大于1500ml,有利于冲洗尿路、达到降低尿路感染发病率的作用[9]。
3.2护理。妊娠期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下段,使肾盂、输尿管中段尿液瘀积,导致细菌繁殖。因此患者应尽量采取侧卧位,并且左右侧轮换以减少增大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使尿液引流通畅[10]。
3.3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和插管。尿路插管可由于操作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或导尿管材质容易刺激尿道而发生菌尿,应尽量避免使用。若必须使用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限制尿管使用时间,并定期做尿培养,早期发现感染及时治疗。
3.4抗生素应用护理。治疗妊娠期尿路感染最主要的问题是抗生素的选择。妊娠期患者不同于非妊娠患者,药物的选择首先要保证孕妇及胎儿安全,尤其妊娠晚期,抗生素使用应特别慎重,必要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药物进行治疗。
妊娠期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产前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165-02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前,其糖代谢处于正常状态,进入妊娠期后,糖代谢出现异常,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并发症,若不能对于产妇糖代谢异常现象采取有效的处理,新生儿出生后容易出现肺炎、窒息等严重的并发症,且新生儿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1]。经研究发现,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在产前进行护理干预,能够使母婴的情况得到较大改善。因此该文研究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前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11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2年3月―2014年7月,所有产妇经临床诊断,妊娠前均未患糖尿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55例);另一组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年龄范围22~38岁。平均年龄(30.27±2.16)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16±1.35)周。其中中学学历及以下产妇21例,大学学历及以上产妇34例;初产妇42例,经产妇13例。观察组:年龄范围23~38岁。平均年龄(30.87±2.79)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77±1.82)周。其中中学学历及以下产妇22例,大学学历及以上产妇33例;初产妇43例,经产妇12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各项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相互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的产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产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心理护理干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往往容易情绪不稳定,由于对胎儿的担心,导致心理压力倍增,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予以产妇劝慰,加强与产妇之间的沟通,将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的医学知识向产妇介绍,告知产妇只要以积极的态度坚持治疗,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改变产妇错误的观念,坚定其对抗疾病的信心。
日常饮食干预:向专业的营养师咨询产妇治疗期间的营养控制方法,进行个性化的营养指导,控制产妇体重增长在8~12 kg范围内,将产妇餐后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下。每天供给总热量控制在30~35 kcal/kg、碳水化合物50%~55%、蛋白质20%、脂肪20%~30%。为防止夜间出现低血糖,睡前须进食一次。
药物治疗干预:指导产妇自我监测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
运动干预:鼓励产妇尽可能地参与运动,如饭后散步、做一些基本家务等,有利于控制产妇体重和血压,控制好运动时间,防止产妇过于疲劳,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在产妇运动期间,护理人员全程陪护,以防突然出现低血糖现象。
健康教育干预:向产妇介绍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增强产妇及其家属的重视,为日后的护理奠定基础,用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为产妇进行讲解,如告知产妇控制饮食的重要性,为保证食物中的含糖量,帮助产妇选择合适的食物,告知产妇低血糖的危害以及基本症状,以便产妇能够对低血糖现象及时发觉并控制。
1.3 观察指标
两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经过护理后,观察其出现的并发症现象,并将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全文所有数据经审核无误后,均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其中并发症类型包括妊高压、巨大儿、感染和早产,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P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并发症较多,由于其在妊娠期出现糖代谢异常,容易导致其血管出现广泛病变,据统计,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出现高血压疾病的可能性更高,是正常孕妇的3~4倍[2]。而且,高血糖引起的尿糖升高,容易引起产妇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孕妇的高血糖会导致胎儿血糖升高,胎儿的代谢异常现象会导致其躯干过度发育成为巨大儿。而且,血糖升高还会导致胎儿发育出现异常,导致胎儿出现流产或早产现象[3]。由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因此需要对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诊断和筛查,以便于尽早处理。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且空腹血糖处于正常水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常规葡萄糖筛查试验。与此同时,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重视度,能够有效预防产妇并发症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护理干预措施中,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耐心对产妇进行心理辅导,能够消除产妇的顾虑,帮助产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心理护理干预必须贯穿于产妇护理始终,科学地解决产妇的心理问题,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产妇疏导不良情绪,让产妇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防止其出现焦虑、抑郁等状况;通过为产妇提供理想的饮食控制,可维持产妇妊娠所需的热量以及营养,而且餐后能够对产妇血糖进行控制,防止血糖过高现象,饮食合理标准既是保证产妇和胎儿必需营养的措施,而且能够维持产妇血糖处于正常水平,预防酮症的发生;通过药物治疗能够缓解产妇病情,对产妇血糖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视,让产妇及其家属认识到控制血糖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5]。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显著效,明显降低了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91%,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
护理干预措施运用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产前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余裕.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3,32(33):144.
[2] 吴春花.产前检查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431.
[3] 黄志芳,尤云花,余丽娜.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9):94.
[4] 肖裕红.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4):1966-1967.
妊娠期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HBV;妊娠结局;护理干预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目前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HBV携带者数量众多,属HBV感染高流行区[1]。母婴传播是HBV的主要传播途径,不仅增加了大量慢性感染者,也大大增加了妊娠期危险性,对母婴预后结局影响较大[2]。临床研究表明,HBV感染可引起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等严重并发症,可造成早产、新生儿窒息等新生儿不良结局,增加了产妇和新生儿死亡风险[3]。因此,正确处理妊娠期伴有HBV感染孕妇及新生儿是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分析和评价了妊娠期孕妇伴有HBV感染对新生儿与产后感染的影响和治疗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0年1—12月间收治的妊娠期伴有HBV感染孕妇42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3年1—2013年12月收治的妊娠伴有HBV感染孕妇98例作为干预组。两组孕妇的年龄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治疗方法1.2.1围产期的护理孕妇进入围产期后,一方面注重对孕妇进行心理护理,通过卫生宣教减轻或缓解孕妇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尤其要监测凝血功能各指标,做好输血、输液准备,必要时给予吸氧,以保证能量供给;待宫口开全后行阴道助产,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另外,要做好抢救新生儿休克和窒息的准备工作,规范执行各种消毒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1.2.2母婴阻断措施HBV母婴传播约50%发生在产期,所以在新生儿处理方面应特别关注。当胎儿抬头娩出后,立即挤出鼻腔内黏液和羊水;前肩娩出后,及时吸出鼻腔内黏液和羊水,降低HBV的传播及预防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后经评分检查完毕,及时给予沐浴,彻底清除体表黏液和羊水,减少感染机会。遵医嘱给予肌肉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200U,待第2周时再肌肉注射1次,并分别在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后第1,2和6月接种乙肝疫苗10μg。1.2.3严重并发症的护理严密监测胎儿,勤听胎心,了解胎动,每日2次给予其间断低流量吸氧,如胎心>160次/min或<120次/min,胎动12h<10次,羊水呈黄绿色,均应立即给予其左侧卧位、吸氧治疗,并立即报告医生,准备抢救新生儿窒息的一切用品。妊娠期孕妇伴有乙肝者易并发产后出血,对孕妇临产前应积极纠正并发症,改善凝血功能,纠正贫血,常规备血,产后严密观察阴道出血量及恶露情况,及时给予止血及缩宫素治疗。对大出血者,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宫高及腹型,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1.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按护理治疗后两组孕妇的羊水、血压、产后出血程度和有无新生儿窒息、黄疸指数、乙肝血清标志物等。比较两组孕妇护理治疗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HBV感染率的变化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版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数据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妇治疗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干预组孕妇治疗后发生胎膜早破、妊高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治疗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见表1。2.2两组孕妇治疗后新生儿的相关指标比较干预组孕妇治疗后出生新生儿发生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治疗后新生儿的相关指标,见表2。2.3两组孕妇治疗后HBV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率比较干预组孕妇治疗后出生的新生儿发生HBV感染率为3.06%低于对照组为26.19%,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治疗后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感染率,见表3。
3讨论
妊娠期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护理干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分娩方式;妊娠结局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临床症状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严重者甚至会诱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影响母婴生命健康[1-2]。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不仅需要及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还需做好必要的护理工作,才能改善妊娠期女性生活质量,保证母婴生命健康。本次研究中,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的影响,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医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抽选94例进行研究,对照组45例,年龄为23~36岁,平均年龄为(26.4±2.4)岁,平均孕周为(36.3±2.3)w,初产妇40例,经产妇5例;观察组49例,年龄为24~34岁,平均年龄为(26.1±3.3)w,平均孕周为(36.6±2.5)w,初产妇41例,经产妇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情况,差异并不显著,P>0.05,可参与本次研究。
1.2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排除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严重认知障碍不能耐受护理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医护人员严格遵照临床护理标准实施护理,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基础护理以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
1.3.1心理护理 随着优生优育观念的不断深入普及推广,人们越来越认可并希望自己后代聪明,而妊高症患者则因担心接受治疗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而且部分妊娠女性并不了解分娩过程,心理压力大,担心血压升高会影响正常分娩,或不能耐受宫缩而导致的疼痛,容易出现焦虑不安情绪。因此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医护人员每天至少与患者进行10 min交流,通过有效的交流更有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心态而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医护人员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用积极乐观心态指导患者,并鼓励患者。
1.3.2护理 患者子宫在右旋状态下,容易压迫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右肾血管等,因此,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并告知患者该的重要性以及平卧、右侧卧位时间不能>30 min,对于改善胎盘吧血液循环,减少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发生。
1.3.3分娩期护理 患者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血抽搐、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分析主要是因患者紧张、宫缩加剧等,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分娩产程,评估患者是否可顺产,定时观察宫缩以及胎心,第一产程加强营养,第二产程监测胎心、血压,并给氧告知产妇不能过早用力,第三产程及时注射催产素。
1.3.4分娩后护理 认真做好阴道分娩产妇的止血、抗菌以及降压等常规治疗,应用所宫缩,及时排空膀胱,减少对子宫收缩的影响,防止产后大出血后子痫发生。会阴有切口患者优先进行切口护理,防止感染发生。测量剖宫产患者术后血压、脉搏、呼吸,观察切口是否渗血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应处理。
1.3.5其他护理 实施一对一健康教育,这种形式能更好让患者了解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能更好配合护理人员操作,提高临床o理的依从性。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患者疾病治疗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饮食干预,叮嘱患者多摄入营养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叮嘱患者家属不需再准备补品等。
1.4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 妊娠结局、产后2 h出血量、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满分10分)。
1.5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收集到的数据资料交由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用t检验,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
2 结果
2.1分娩方式情况 观察组的顺产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妊娠结局对比 对照组的胎儿窘迫率、胎盘早剥率分别为11.1%(5/45)、2.2%(5/45),观察组的胎儿窘迫率、胎盘早剥率分别为4.08%(2/49)、2.04%(1/49),观察组的妊娠结局中的胎儿窘迫率、胎盘早剥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2.3两组产后2 h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病情轻微者,合并轻微头晕,无其他明显的临床表现,但病情严重者,则会出现抽搐或昏迷,影响母婴的生命健康[3-4]。当前临床并未确定妊高症患者的具体发病原因,但认为前列腺素水平低下、遗传、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因素与妊高症发生有密切的关系[5-6]。因此不仅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还应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治疗期间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护理、分娩期护理、分娩后护理、其他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护理,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减轻分娩过程中不适,提高分娩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顺产率、妊娠结局明显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则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以及分娩方式,值得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参考文献:
[1]顾艳君.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心得及经验探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5):171.
[2]危薇,王建英,张波.15例妊娠期高血压并发HELLP综合征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13):1341-1343.
[3]吴霞.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231-232.
[4]任宝英.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1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