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的关键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际沟通的关键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际沟通的关键点

人际沟通的关键点范文1

师生交流是知识传承与师生共同成长的载体,每天不断演绎的对话也会带给我们很多有意义的思考:

师:怎么这么笨,这道数学题我上课讲了多少遍,全班包括你在内只有两个人错。

生A:沉默。

生B:您怎么能这样讲我!

生A以无声的方式向老师表达反抗,生B则用语言捍卫自己,他们在反抗、在争取什么?师生冲突是怎么产生的?从对话中不难看出,老师对学生的想法是:我传授的知识你只要认真就可以学会,但是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却让学生觉得丧失了尊严,这是师生冲突的根源。

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每天都在进行着人际沟通和交流,谈话是我们常用的沟通方式,而不同的人用起来效果却大不相同。“一句话说得人跳,一句话说得人笑”,我们每个人对此都有着丰富的感受和体验,有时候我们是让人“笑和跳”的人,有时候我们是被人说得“笑和跳”的人。而以教师为职业的我们,肩负着育人的重大使命,因此需要把谈话技术作为职业的要求。

一、“师生一句话”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师生沟通的现状,帮助教师看到沟通过程中的教育理念对沟通行为的基础性意义,长效促进师生沟通的有效性,我进行了“师生一句话”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人数:59位中学教师,145位初中学生。

教师问卷内容:我最喜欢(最讨厌)学生说的一句话。

学生问卷内容:我最喜欢(最讨厌)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

二、滋养师生心灵的交流来自于尊重理念

从统计数据不难看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在交流谈话中产生的快乐和喜悦的感受来自于激励、鼓励、认同和赞扬;而厌恶则更多地源于批评和否定。

建立平等合作师生关系的关键点是尊重理念。极为强调人内在的人本主义教学观,提示我们应积极关注个体的需要。尊重常与积极关注分不开。尊重是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核心,在人本理念支持下,作为促进者的教师在日常的师生交流中,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平等、被尊重”,促使学生达到“有意义的自由学习”的境界。教育要以尊重人的内在需要为落脚点。

三、尊重理念下的沟通技巧分享演练

教师人本主义理念体现在教育谈话中,最突出的就是学生可以感受到“被尊重”。这样的一份感受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榜样示范中,学习人际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教师语言中流露出的对人、对事的态度,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自我价值体系的建构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我们以一个课堂教学情境的分析为例进行说明。

教学情境:

你正在上课,教室某个角落有学生在随意讲话,你批评了那两位学生,其中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你冤枉了他,你如何想?又会怎样应对?

一般想法和应对方式:这个学生胆子太大了,太不给老师面子了,而且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

蕴含尊重理念的想法和应对方式:首先要提醒自己防止自发的防御反应,把更多注意力集中于理解学生,体会学生的心情,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有可能他主要是在听别人说,而没有讲话;有可能他要在你面前展现自己的个性;有可能他觉得你上的课吸引不了他;有可能他借这件事来提醒你他对你以前为人处事的某些方面有所不满……

当我们这样去理解的时候,我们就不会简单地指责学生,而是会找个适当的时间和场合,把你的想法告诉他,与他核实、交流,这将会是一份传达诚意和尊重的谈话。是什么使得师生对话中的火药味散去?是尊重理念的运用。

在本文的最后,让我们用充满尊重理念的谈话方式,来重新演绎文中开头的师生对话:

师:这道数学题全班有两人做错了,你是其中之一,是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难?

生A: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错的,您上课讲的我都懂了,可是一做题就错了……

生B:我上课没有认真听(没有听懂)!您能够再讲一遍给我听吗?

……

这样的师生对话可以很好地进行下去,原因在于学生在教师的谈话中,没有感受到指责,更没有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这样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一份真诚和愿意帮助的态度。

人际沟通的关键点范文2

关键字: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234-01

一、 研究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相关问题的现实意义

随着高校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国家及教育的相关主管部分对贫困大学生群体的资助日益重视,近年来采取一系列的积极措施,例如开设“绿色通道”,指引和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就业等等。但在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与条件下,政策的制定与调控主要停在物质的层面上,对大学生的人文环境与精神层面特别是正确人际交往导向关注不够,云南的马加爵案件、郭力维事件都是由各型人际关系的紧张、升级导致的大学校园的恶性案件。不论从当前校园的和谐稳定还是从贫困大学生的长远人生规划来看,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课题。

二、 影响贫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典型心理因素

(一)敏感自卑。由于区域差别、城乡差别等等一系列原因,贫困大学生往往家庭贫寒,没有很好的物质支撑,不能从容面对条件相对好的同学,不能应付现在大学生常见的一些社交活动。尤其在当前在大学生很常见的“唯物质论”、“拜金主义”的不健康思潮下,金钱的多少,物质条件的好坏成为了划分不同学生阶层的重要标准。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修兹的理论体系,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包容的需求,但如果处理不当则会产生孤立、退缩、排斥等行为,这也是贫困大学生由于敏感自卑在人际关系上的具体表现

(二)虚荣心理。自尊是每个人的正常心理诉求,贫困大学生由于在生活状态与经济条件与普通学生有一定差距,往往内心比较自尊心更为强烈、敏感、脆弱。贫困生的自尊心若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容易转化成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即虚荣心。有些贫困生平时省吃俭用,将节省下的钱买名牌服装、珠宝、化妆品等奢侈用品,更有甚者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与满足感甚至走上了、抢劫、盗窃等犯罪的不归路,而这种自欺欺人的掩饰暴露出了他们心理上的脆弱,其结果只能是导致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与年轻生命的负面影响。在这种互相攀比、虚荣性心态下的人际交往往往是不健康、不牢靠的。

三、 解决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认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对贫困生而言,经济贫困、素质教育的缺失、学业与就业的压力等外界原因只是诱发因素而已,解决贫困生人际关系最主要的方法应该是要树立健康的心态,自立自强的心理态度,从内因出发,治本治标的解决问题。构造贫困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应在学校内努力打造三个系统:

(一)要建立保证贫困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制度系统。各高校要高度重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要形成校领导牵头,各系院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学生处、校医院、各系辅导员共同协调的一个贫困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协调委员会,此委员会具体负责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要及时录入与更新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状态、个人兴趣、对同学学校社会的满意度等资料。(2)利用观察法、问卷法、座谈法等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进行调查研究,查找有无不正常的现象,坚持事前管理的原则,尽可能提前发现问题,提早解决问题。在进行以上工作时,部门除了协作配合外,还应坚持小心谨慎的工作态度,其关键点是不要将贫困大学生与一般大学生孤立开,使其保持一个正常宽松的环境。

(二)要建立有益和支持贫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环境系统。认为,“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不同的环境能培养学生不同的性情与认知模式。据统计,一般大学生70%的学校时光是在校园、班级、宿舍这三个地方度过的,充分利用好这三张牌,对于构建良好的环境系统起着积极而关键的作用。(1)建立健全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隐性课程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如学校校史馆或校史墙的建设、图书馆的内涵建设、校园建筑的设计与命名等等。(2)培育培养严肃与活泼,团结与友爱的班级关系。可以通过编制班歌、班级口号、活动,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通过建立制度,组织班级成员轮流担任班干部,培养大家的组织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3)打造一个相互尊重与包容,团结与互助的宿舍环境。宿舍,是大学生学习与工作的重要场所,例如像马加爵这样的反面案例,正是由于没能处理好宿舍关系才走上了一条由年轻的血与肉换来的不归路。要进行一些相关的例如打造宿舍精神文化建设方向的娱乐活动,充分增强宿舍以及宿舍之间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特别是要做到尊重与包容不同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做到兼收并蓄。

(三)要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范围内,构建一个健康的媒体支持系统。在当前环境下,媒体支持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环境系统,例如校广播站、校电台、校内局域网。虽然是常规系统,但媒体支持系统有着无时不在、无刻不在的广泛传播特点,对于促进贫苦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有良好的效果与效果。具体方式可以为各种媒体大力宣扬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传统美德精神;可以通过设置免费热线公开地讨论贫困生的问题,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等等。

参考文献

人际沟通的关键点范文3

关键词:口语交际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存在问题 关键点

在社会生活中,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但纵观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下面就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在教学中能帮助教师了解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意义,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了解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

1 教学的总目标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精神。

2 教学的阶段目标

(1)低年级:在情感态度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主动说话;在语言习惯方面,重点是学习普通话,使用礼貌语言;在能力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对话,参加交流、讨论。

(2)中年级:在情感态度上,要体现对对方的尊重。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有不同的观点主动与别人商讨;在语言习惯上,针对不同的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在能力上能进行较深入的交流,表明自己的想法。

(3)高年级:在情感态度上,重点培养与人交流,全神贯注地听,不打断对方的话,用神态做出反应;在语言习惯上,讲话文明、得体;在能力上,听话能抓住主要内容和要点,表达做到清楚、有准备、有中心、有一定条理和质量。

二、了解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互动性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并指明了“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它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我们的教学听说训练往往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缺少互动交流。

2 针对性不够强

教学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存在发音不够准确,使用语言不规范,理解和表达不充分等问题。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能充分地指导,没有体现主体地位,不能激发学生的交际热情。

3 实践性不强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或多项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是表达、交际、思维、反应、做人、生存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单一的课堂教学达不到培养学生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

三、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点

1 创设交际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为生动、逼真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的真实情感,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2 方法学习主要有

(1)问。例如:“对你不熟悉的游戏。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

(2)评。例如:“评一评谁拼得好,谁说得好。”

(3)议。例如:“讨论讨论:哪种运南瓜的方法好?为什么?”

3 做到双向互动

(1)师生互动

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如上《推荐一本好书》时,我自己先为学生做示范推荐好书《鲁豫,心相约》,并在推荐时故意介绍不清楚,让学生指出哪些部分介绍不清楚,应如何介绍。最后我按照大家总结的方法再次推荐这本书,结果既教会了学生推荐好书的方法,也为学生做了榜样,更激励了学生在课堂上推荐好书的兴趣。

(2)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主要体现竞争与合作。学生从合作的经验中获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社交能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的培养。如上《小学生结伴出门旅游行不行》《暑假怎么过》等口语交际课,我组织了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小组同学之间,用说、问、评、议、比、演等方法,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探讨。

(3)群体之间互动

群体间的互动对学生要求更高,因为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分子,在群体中可以培养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及参与意识交往的能力。如在上《自己选自己,好不好》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自己选自己是~种不谦虚的表现;有的同学认为,自己选自己是一种有自信心的表现。然后我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看法分为两个辩论小组,展开辩论。

四、注意规范言语交际

1 规范口语表达

(1)普通话语音要标准。

(2)语言要流畅、通顺、准确地表达意思。

(3)语法要符合现在汉语的语法习惯。修辞要运用得当。

2 培养良好的听话能力和听话习惯

(1)能快速而准确地理解话义和内在的感彩。

(2)听话时要迅速抓往中心和重点,能对别人的话作出是非、效果和价值的评价。

(3)听话的态度要认真、有礼貌,要尊重他人。

3 养成良好的态势语运用习惯

(1)在口语交际中,辅之以各种动作、表情,帮助学生自然大方、和谐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帮助学生逐步克服不好的习惯动作,克服心理障碍。

人际沟通的关键点范文4

【摘要】 通过规范化培养1-3年内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构建对护理人才道德素养、理论和技能的强化、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其管理的能力,为医院今后的发展塑造了一支更高素质的青年护理人才干部队伍,使医院取得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护理管理人员 规范化培养 流程管理

规范化培养是医院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运用科学地理论和方法,对1-3年内的年轻护理人员进行管理,使护理系统规范化,以提高护理质量,更好的为病人服务[1]。这对于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医院职业化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公立医院的发展正需要一支眼界开阔、思路清晰、理论扎实、执行力强的管理团队来接班[2]。我院自2009年来,就对入院3年内的年轻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养,从理论到实践,不断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改革,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9级进入我院的新职工护理人员45名,均为女性。年龄21-24岁,平均22岁,其中3年制中专21名,5年制高职大专11名,本科13名。在编的13名,合同制32名,均无工作经验者。

1.2 规范化培养的方法

新管办制定相关的管理流程,针对不同层次的新职工进行分类管理,通过业务讲座、新职工会议、做读书笔记、晚自修出勤率、、参加活动等情况进行考核,每年度根据综合成绩,作为考核评优、优先列入培养范围内的依据,评选出护理管理优秀新职工。

1.3 规范化培养的形式

新管办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每周二安排医院内副主任之称及以上人员进行授课、专题讲座、新职工演讲比赛、户外集体活动等等,让1-3年内的新职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增进彼此的友谊,从而也发挥了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得到了新职工们的一致好评。

2 规范化培养护理管理人才的成效

2.1 明显提高了护理管理人才的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三班倒的工作形式,平时见面的机会并不对 ,但通过规范化培养后,我们的护理管理人员能通过短信、飞信等方法,能确保各组成员准时参加每周的业务学习、收齐每月的读书笔记、每项任务传达到位并认真负责好晚自修签到工作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性格,在自我衡量和满足的前提下,以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领导及同事服务[3]。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的护理管理人员对同事之间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而且更加培养了他们对工作、对同事心甘情愿服务的高尚情操。

2.2 不断提升了护理管理人员的交往自信和沟通能力

每位新职工来自不同的护理岗位,工作之余接触的时间并不多,通过规范化培训定期参加业务学习、座谈会等,彼此间沟通交流的机会明显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熟悉程度也显著上升。大家可以围绕共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也明显增强[2]。由此可见,我们护理管理人员通过规范化培训的平台,不仅能挖掘管理人员自身人际沟通的潜能,还能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4],也在无形的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增加了我们护理管理人员的自信心。

2.3 有利强化了护理管理人员的“三基”理论和技能水平

新管办定期组织1-3年的新职工进行理论及技能操作的考核,并根据成绩来实施奖惩规定:满90分者,奖励100;不满60分者,奖金扣100元;不满50分者,奖金扣200元;不满40分者,奖金扣500元;通过这一“三基”强化的考核形式,能够有效地督促护理管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去练习技能操作,可见,不论在理论和操作上,都始终保持领先一步,为迎接医院总体考核或省级检察等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工作。

3 体会

新管办成立3年多来,开展晚自修576余次、业务学习144余次、户外集体活动3次,均取得了很好的评价与效果,让我们看到了护理管理人员通过规范化培养成才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对推进医院的管理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崇和完善。

3.1 一种新形势的管理模式

规范化培养的成立是医院对1-3年内的新职工培养、教育和学习模式的一种创新,通过新型的培养方式,激发年轻护士潜能、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5],也增加了同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可以说它不仅是单调的培养形式,而是更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和个人素养的提升,在规范化培训的这个大家庭中,不断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管理执行能力的培养,更加提高了其创新管理的能力。

3.2 一支新社会的管理团队

医院成立规范化培训办公室以来,关键点是注重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出“授之于渔”培养理念,把一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护理人员聚集在一起,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讲座、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构建新职工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6],不断在思想上灌输给管理热源积极向上的思想,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能力,从而为医院塑造一支熟悉医院管理、有较强行政思维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年轻管理精英团队,为医院的发展鉴定了良好的基础[2]。

3.3 一个新环境的自我提升

每个人都有显示自我、创造性完成工作任务的愿望,在同类性质的成员中,人人都希望自己成就最高,希望有机会显示自己的优势或展示自己的才华[7]。在规范化培养的形式下,就要求我们护理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深造,不论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上、论文书写还是组织活动能力方面,都要比同届其他人员懂更多地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操作,做事情都能顾全大局,考虑妥善,这样才有威信,以利于更好地管理其他的护理人员,一同带领他们前进。

综上所述,通过规范化培养护理管理人员的模式,使得培养后的护理管理人员具有更高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自信的沟通交流能力,扎实的理论技能技术,保证了护理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从而推动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荣娟. 新形势下护理管理的改革. 2011, 9(11): 704-705.

[2] 哈维超等. 青年管理沙龙在医院管理人员培养中作用探讨. 2012, 31(12): 69-70.

[3] 许梅. 浅谈护理工作者的护理素质与工作技巧. 2011, 9(12): 124-125.

[4] 张秀霞. 如何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2012,10(5): 1400-1401.

[5] 李峰. 护理学专业临床实习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2011,18(35): 124.

人际沟通的关键点范文5

关键词:口语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has become a necessary ability requirements of modern citizens, o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Chinese education is a important task.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poken language human relations train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o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grasps the oral communication the teaching the basic way and the method, completes the teaching goal to solid. Creating context is the success of the teaching of oral communication based and key. Close to the actual life, from the organization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e teaching material aspects creating context, let the students want to say something to say.

Keywords: oral English teaching situation creation

当今社会的日益发展,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催生着社会交际活动的广泛、活跃、频繁的进行,口语交际能力逐步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求。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随之成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为达到这个目标,各册的语文教材都安排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训练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必须讲究策略,掌握基本的途径和方法,抓好口语交际教学的情境创设这个基础和关键点,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达到交际需求,形成能力,完成教学目标。在实践中,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创设情境,展开教学,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贴近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发学生交际的需要。只有发自内在的交往需求,才可能产生富有实效的口语交际活动。因此,情境的创设,不能只靠课文中的文字内容或者课文中的图画,那些只是训练中的一些例子,教学中除了凭借那些例子、主题之外,还必须根据学生自己身边周围的事物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善于捕捉、发现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尽可能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这样,才会利于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和需求,让学生个个有自主实践的情境,有话可说,人人踊跃参与,乐于交际。如教学一年级上册《我会拼图》,可拓展到“我会唱歌、跳舞、画画、扫地……”等等;教学二年级上册《我们去“旅游”》一课,可延伸到“我们去登山、春游、野炊、逛超市……”等等;又如上四年级上册《购物谈体会》《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六年级上册《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有了电脑,还要花工夫练字吗》等等,都不要囿于课文的主题,局限于课文的内容,而应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生活,包括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创设适合于他们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的情境,如“感恩行动”“自我保护”“珍爱生命”等主题活动,在教学中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从而达成教学的实效。

组织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俗语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见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做得多。”这都说明了“实践出真知。”在口语交际教学情境创设中,组织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组织学生参加专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用心灵去体验,去感受,去观察,去思考,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会有独特的感悟。重实践,重过程,重积累,重交流,学生真正获得自我认知,自我体验,便会产生自我的见解,在口语交际训练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四年级上册《秋游怎么组织》《有趣的小实验》,五年级上册《小小导游员》《家乡的变化》,六年级上册《讲报,评报》《当小记者》等等,都必须积极地组织好课前的专题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身临其境,亲身经历,亲自尝试,自我体味,交流起来,便会各有千秋。这样的口语交际教学,就没有不成功的。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

人际沟通的关键点范文6

【关键词】职业适应性;人才测评系统;学习及技能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职业意识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职业环境适应性

一、关于职业适应性综述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职业适应性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我国2013年高校毕业生较2012年增加19万,整体毕业生数逼近700万。这700万的毕业生离开校园,走上社会,意味着需要700万个岗位进行安置。然而自2008年开始,以欧美国家为中心的次贷危机在全球范围蔓延,这些国家长期以来所依靠的资产泡沫和负债消费的经济增长方式瞬间破灭,这间接导致了中国外需的迅速下跌;国内,由于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放缓且持续多年的投资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不仅造成了内需下滑,同时也使国内的资源、环境等要素严重闲置和浪费。这些因素导致近年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虽然2012年我国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政策,使得全国就业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而出现下滑的尴尬局势,但是随着每年毕业生队伍的扩大,就业形势不可避免地日趋紧张。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仍然是以一副懵懂无知的态度来面对。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部分学生抱着观望的态度,也有部分学生抱着置身事外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在一无所知的状态下盲目签约,有的在多份合同面前以薪酬、企业规模或者工作环境作为衡量标准,却不知道这种盲目的随便心态将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更不会知道这种心态实际上造成的结果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对工作、对自我认知严重不足。他们不知道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适合什么工作,也不知道某个工作岗位需要何种工作技能,换而言之,就是目前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不明确,从而造成盲目择业,盲目跳槽,形成资源的浪费和恶性循环。

(二)职业适应性的界定。

在上部分叙述中提到“职业适应性”,适应性,实际上指的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的有效协调,即个体独立处理日常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其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程度的能力。而对于 “职业适应性”的研究则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对于职业适应性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多习惯从多学科综合研究,例如从经济学角度认为个体是否适应职业取决于工资报酬和社会待遇,心理学角度认为个体是否适应职业取决于个体性格特征和工作岗位要求是否一致,社会学角度认为个体是否适应职业取决于个体与群体的协调与否。

通常所指职业适应性指的是个体在就业过程中所具备的身体、心里素质与工作岗位的协调性。职业适应性来源于先天形成和后天培养。而对于个体职业适应性测评实际上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测评方式来检测个体素质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职业适应性测评对于稳定就业队伍、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人才测评系统的设计与编制

(一)基于职业适应性的人才测评系统的测评模块设计:

每年走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校园到社会,他们的职业阅历将从空白开始走向丰富多彩,职业适应性也将在一个个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那么,该从哪些维度去测量和评价他们的职业适应性呢?该如何从职业适应性与岗位需求之间寻找到完美的契合点呢?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的构想和分析,能充分体现职业适应性的特征多达40多个,然而根据数量分析,这40多个特征划归为34个测评指标,而这34个测评指标则可以归为5个大的测评项目,分别为:学习及技能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职业意识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职业环境适应性。那么,接下来,将结合各种测评手段和测评量表对以下测评项目进行分测评,从而构建完整的职业适应性测评系统。

1.学习及技能适应性。学习及技能适应性是指个体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够满足岗位需求;同时,当个体目前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无法满足岗位需求时,个体是否具有掌握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以及学习兴趣。

对于这个项目的测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

①对于个体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测评。

本项测评可以采取纸笔测试、电脑测试、动手操作等形式对受测者的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素质进行检测和评价。这种测评方法以经济高效、方式灵活以及误差易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推崇。例如,某单位需要招聘行政文员一名,那么对于应试者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测评就可以综合公文写作、秘书学、行政知识等方面的知识来设计一套试题。同时,也可以结合情景模拟或者角色扮演这种测评方式,为受测者提供一种常见的工作情境或者工作角色,在模拟中观测受测者的即兴发挥和事件处理能力。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这两种方法通过实践参与的方式进行,其测评的效度和信度相比较纸笔测试的方法要高,而且这种参与式的测评方法将受测者置身于工作实践中,其预测性相对来说也比较精准。

②对于个体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测评。

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是潜在的,隐性的,无法以一个精准的分数来表示,那么我们可以采取推断的方式。例如通过设计一套这样的量表:

表一 学习能力及兴趣测评量表,部分

2.人际适应性。人际适应性是指在工作中是否具有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人是社会人,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尤其在一个组织内部,每个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存在独立于群体之外的个体。那么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来说,需要迅速适应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且需要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协作、合作的方式迅速高效地完成工作目标。那么如何检测个体的人际适应性呢?这包含对受测者人格个性及行为风格进行分析。

人格因素测评。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综合模式。1最常见的人格因素测评是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评。卡特尔通过多年的调研分析,找到16种构成人格的根源特质,如乐群性、兴奋性、独立性、恃强行等。这16种根源特质的随意组合都能够成不同的人格特征,并且对个体的人际适应性产生较大影响。卡特尔研制出16个测评量表来分别测量这16种根源特质,如下:

行为风格因素测评。行为风格是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倾向。一个人的日常行为风格也能体现出其人际交际能力的高低。在这方面较著名的测评有MBTI行为风格测评。该测评是由美国凯瑟琳·C·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儿伊丽莎白·布里格斯·迈尔斯共同研制的。该测评表分别从四个维度来判断个体行为偏好:外向——内向,感觉——直觉,思考——情感,判断——知觉,这四个维度的测评结果随意组合可以形成16种不同类型的性格行为类型,它们有的内向,不善于表达和交际,有的外向,喜群体生活,且乐于交际。

故而,我们可以通过人格因素测评和行为风格因素测评相结合去判断一个人的人际适应性。

3.职业意识适应性。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面临最迫切的便是自我角色的转换。从一名无忧无虑的学生到承担责任和义务的社会人,接踵而至的压力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承受,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工作岗位而言,需要的是能够立即适应的工作人员,所以大学毕业生应该尽可能地缩短角色转变过程,尽快提升职业意识,争取一切机会,亲身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现场体验和深入了解自己意向的职业状况。在校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寻找各种实习机会、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即将毕业或者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尤其要强化自我竞争意识,要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锻炼自己,从而使自己能够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士。

对于职业意识是在角色转变过程中慢慢培养而来的,包括对自我现状的认识和对职业的期望。作为用人单位,想要了解一名受测者的职业意识适应性,可以采取问卷或者结构化面试的方式从以上所述两个方面展开调查。

4.职业选择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是指每个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都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即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面对多如牛毛的工作岗位,如何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成为毕业生最棘手的问题。可能个体的能力、兴趣、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等因素之间会产生各种矛盾,只有真正做到“人职匹配”才能人尽其用,产生最大的社会价值。

很多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无所适从,盲目的“骑驴找马”,所以就业市场专业不对口、大材小用、职业满意度降低和离职等现象屡见不鲜。作为求职个体或者用人单位怎样才能做到“人职匹配”呢?了解个体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兴趣是为必要。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认知,它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选择,对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和绩效影响较大。对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洛特克在其所著《人类价值观的本质》一书中,提出13种价值观:成就感、审美追求、挑战、健康、收入与财富、独立性、爱、家庭与人际关系、道德感、欢乐、权利、安全感、自我成长和社会交往。我国天津大学张再生教授认为职业价值观可以三个方面展开:与个人发展有关的发展因素,与福利待遇和生活有关的保健因素,以及与职业声望地位有关的声望因素。所以需要对个体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解,我们可以使用职业价值观测评问卷,如下:

职业兴趣,是指个体对某项工作或某种职业所抱有的倾向性态度。2兴趣决定态度,个体对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强的兴趣,则会更加积极主动,因为他能够从该职业当中获得满足和快乐。所以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了解自我职业兴趣对于今后职业生涯的顺利与否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职业兴趣测评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将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管理型和常规型。六种不同类型的职业兴趣分别针对不同的工作性质和领域,但在现实中,人们往往不是单一的兴趣类型,可能还同时兼有其他类型。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则为个体了解自我职业兴趣类型提供了便捷的工具。

5.职业环境适应性。职业环境是指某职业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发展状况、技术含量、社会地位、未来发展趋势等。对于职业环境的适应性是指个体对职业环境的认同度,是否认可、接纳所处的职业环境,是否具有具备在新环境中的自我快速调试、适应能力。3对于职业环境适应性我们可以通过适应能力测评进行判断。对于社会人员来说,在新时期,社会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尤其是个体所处的职业环境更是千变万化,我们要以强大的适应能力去适应环境,在环境变化中应付自如。这里适应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心理特性,是人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我们的适应能力的测评也可以采取测评问卷的形式,如下:

三、职业适应性人才测评系统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实践意义:

知人善任这个成语很好地诠释了人才测评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虽然人才测评系统目前在我国还未普遍应用,但是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我国的一些大型招聘活动开始逐渐重视和采用,例如公务员招聘,屡屡出现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试等人才测评方法,可见其功效不容忽视。而本文所述的人才测评系统的构建,对于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实践意义就在于:

(一)为单位寻找合适的人才,为人才寻找合适的岗位。作为用人单位只有真正全面地了解一个人才能知道这个人适合什么样的岗位,才能知道怎样去运用他使其发挥最大功效;作为大学毕业生,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在众多的工作岗位中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才能俞工作俞娱乐,才能真正地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作为现代组织要科学合理地管理人才,要展开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活动,就需要对人才进行细致而周全的了解,而不仅仅局限于其学历、技术、工作经验等显性要素。

参考文献:

[1]李兢:《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2]侯典牧:《人员测评原理与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3]王芳,黄燕:《高校学生人才测评系统的开发与研究》,科技广场,2008年12期;

[4]廖爱华:《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适应性研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5]赵春清:《人才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10月。

注释:

①侯典牧:《人员测评原理与方法》,50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②侯典牧:《人员测评原理与方法》,66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③李兢:《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P25,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作者简介:

吴兴梅,女,安徽东至人,讲师,专业:管理学,单位:安徽三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