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人护工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人护工护理范文1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0月~2008年10月因髋关节病变入院患者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60~81岁,平均68.5岁。股骨颈骨折29例,股骨头坏死17例。其中全髋30例,半髋16例。术后按常规给予“丁”字鞋固定患肢于外展中立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消肿、镇痛处理。术后3~7天开始针对病人具体情况进行有规律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并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分阶段按步骤进行,如给予下肢CPM功能锻炼,站立训练,6周后扶双或单拐下地行走,最后脱拐行走。
康复效果评价标准:按Harris评分标准[1],总分10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
术前康复护理:①做好心理护理,有利于术后功能锻炼的配合。②术前康复训练:卧位大小便的训练,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的练习及股四头肌、小腿肌肉的等张收缩练习。
术后康复护理:①一般护理。②护理:麻醉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可以给予头高位45°,使病人有较好的通气量,预防肺部并发症;患肢予“丁”字鞋固定于外展中立位,用硬的三角形枕头,固定在两下肢之间,以免病人在苏醒过程中患处髋关节极度屈曲、内收、内旋,而造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和小腿下放置软垫,以避免皮肤和神经长时间压迫而造成损伤;搬运病人及使用便盆时将骨盆整个托起,切忌屈髋动作过大,防止脱位。③术后康复训练:术后第2天开始康复功能锻炼,在病人开始康复功能锻炼之前,让病人了解并掌握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的基础上,开始髋关节练习。术后第1周:防止病人向对侧翻身,床头柜应放在手术侧,以避免置术侧髋关节于外旋伸直位,并嘱不要交叉双腿。术后第2~7天,患肢做肌四头肌等张收缩,保持肌肉张力,每次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10组。
患侧踝关节主动的屈伸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机会。被动运动:术后24~48小时拨除引流后摄X线片,假置如无特殊问题,可行髋膝关节被动屈伸练习,用CPM进行被动功能锻炼。方法:将患肢放在CPM机上,足和足跟固定,胫骨近端用固定带,以控制小腿旋转,下肢轻度外展20°~30°。开始48小时内做0~40°运动,以后逐渐增加,每次1~2小时,如有肢体明显肿胀或其他不适,可减少运动范围或维持原状;如症状加重则暂停。术后1周后:病人体力多有所恢复,可行髋关节半屈位主动抗阻力屈髋练习。告诉病人站立或坐时身体向前倾斜幅度不
护理效果
本组在指导下康复功能锻炼,有步骤地进行,正确掌握了动作要领,患肢均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本组46例,术后随访38例,随访1~2年,本组优13例,良24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0.4%。
讨 论
注重心理护理,改善病人消极心理状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配合医疗和护理。
加强康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髋关节术后,肢体固定不动,可促使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之间的疏松结合向致密结合改变,使关节囊及其他结缔组织收缩变厚、变硬,失去弹性,进而出现严重的关节僵直[2],当全身状况不好,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还易并发呼吸系、泌尿系感染、压疮等。在这些并发症的预防中,康复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切口正常及止痛的情况下,应当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临床实践证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只要按科学方法进行功能锻炼,功能可完全恢复。因此,科学合理的功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老人护工护理范文2
多数老人髋关节骨病的病程长或由于突然跌倒受伤致股骨颈骨折,患肢活动功能受限、疼痛,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担心是否会致残、手术、生命危险等切身问题。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术前安排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其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其紧张心理;详细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术前应做的准备,注意事项和术后康复程序,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及其技术水平,手术的成功率,正确引导和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从而解除其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手术治疗[2]。术前营养支持老年患者由于创伤、疼痛、卧床原因致情绪低落,食欲下降,应鼓励患者调整心态,根据患者习惯,与家属共同制订饮食计划,注意饮食色、香、味和多样化搭配,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钙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有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紊乱者,术前应给予纠正,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适应性锻炼,如练习床上排尿、排便,正确使用便器,教会如何避免大小便污染伤口,床上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前一天常规皮肤准备,按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术后护理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24~48h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重视心血管功能变化,必要时使用心电监护,及时发现血压、心律等异常情况,密切观察患肢末稍循环、感觉、伤口渗血和引流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尿量和心功能情况,合理控制液速,防止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
2.2护理
术后予平卧位,抬高患肢20°~30°,保持患肢处于外展15°~30°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在搬运、协助排尿、排便或协助翻身时,应注意保持患肢外展中立,将患肢平抬平放,整个髋关节与患肢整个托起,不可单独抬起下肢,避免假体脱位的发生。
2.3并发症的预防
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定时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保持床单清洁干燥,经常协助患者翻身(健侧卧位),侧卧时两膝间放一软枕,定时按摩骨隆突处,以防发生压疮。术后采用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鼓励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并指导患者积极主动进行肌肉收缩运动,指导患者进食低脂、富含粗纤维食物,定时顺时针按摩腹部预防便秘,每天温水擦浴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等,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有无脓液渗出等局部感染的表现,保持切口敷料干洁,更换引流瓶时注意无菌操作,预防局部感染。
2.4功能锻炼
制订个体化的功能锻炼计划,循序渐进,活动以不疲劳为宜。术后麻醉清醒即可鼓励患者做踝关节的背伸与跖屈锻炼,术后1~3d指导患者主动锻炼,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臀肌收缩运动、踝泵运动每天3~4次,每次每组运动坚持5~10min,每天被动髌骨推移运动,防止肌萎缩、膝关节僵硬,韧带粘连。术后4~7d主要以肌肉等张收缩和关节活动训练为主,指导患者以双手和健侧肢体支撑做抬臀运动,也可让患者坐起,但屈髋应小于45°。仰卧位时指导患者做直腿抬高运动,患肢伸直抬高足跟离床20cm左右,保持5s,每次重复10下,每天锻炼3次。同时进行屈髋屈膝被动运动。锻炼前后注意评估患肢感觉、运动、温度、色泽及有无疼痛和水肿[3]。一周后疼痛减轻,评估患者情况,锻炼以离床训练为主,协助患者离床逐步到床边不负重站立,再到借助助步器不负重行走训练,要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和体力情况进行,一般行走训练不超过15min。
3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3个月内勿侧卧,3周内屈髋小于45°,且逐渐增加屈髋度但不可超过90°,遵循“三不”,不要交叉双腿,不坐矮椅和沙发,不屈膝而坐,3个月后可逐渐负重行走,6个月内避免患肢内收和内旋,站立时尽量外展,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诊一次,6个月内每3个月复诊一次,以后每6个月复诊一次,如有不适随时复诊[4]。
4小结
老人护工护理范文3
【关键词】 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迅速发展,股骨颈骨折已经逐渐成为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就是重建髋关节功能最常见的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提高和医疗器械的不断完善,人工髋关节置换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能够缩短老年人的卧床时间,减少其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本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125例,手术118例,其中男50例,女68例,年龄66~90岁,平均年龄77.5岁。本组病例均有明确外伤史,出院随访时限为3个月~1 年。效果满意,假置及髋关节功能良好。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术前1 d到病区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对手术的认识,本组绝大多数患者对康复信心不足,加上不适应入院后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对治疗费用等其他方面的顾虑而忧心忡忡。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给予对症护理,讲解手术方法及原理,介绍以往手术患者的情况,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树立康复信心,稳定情绪,配合手术和治疗。
2.2 病情观察 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肿胀程度,皮肤充盈度及静脉回流情况,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引流量的变化,发现异常时立即告知医师及时处理。
2.3 护理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用软枕抬高15°~20°,同时保持患肢外展15°~30°或中立位,搬运时尽量保持此位置,这是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肢可穿“丁”字鞋,防止患者患肢外旋及内收。翻身时应使髋部和膝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患侧向健侧翻身,双腿间垫软枕,预防髋关节意外脱位。
3 预防术后并发症
3.1 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尽早做有效咳嗽,帮助拍背,按时变更,促使痰液排出;控制、减少探视人员,定时开窗通风,减少交叉感染。
3.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髋部手术患者因术中牵拉刺激深静脉、老年人血黏度高、术后伤口疼痛不愿活动等原因,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明显增高。护理措施主要有早期肌肉舒缩锻炼、下肢被动活动、按摩局部受压部位等,对高危患者及时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预防用药。
3.3 泌尿系感染和便秘的预防和护理 老年人因麻醉影响、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因素,容易发生尿潴留。术后保留尿管的时间,以2~3 d为宜,需留置较长时间的,应用庆大霉素液冲洗膀胱2次/d,每2 h开管1次。鼓励患者多喝水,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饮食,预防便秘。
3.4 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老年患者皮肤组织退变、术后伤口疼痛、调整困难等,使骶尾部组织长期受压,易发生褥疮。护理措施是:麻醉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按时翻身,骨隆突部用气垫保护,局部红外线宽谱理疗,保持床单干燥、整洁[1]。
4 功能锻炼
有规律的进行康复锻炼对于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度,保持髋关节的力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应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护理人员和家属的鼓励对患者的锻炼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1 手术当天要避免过多活动
4.2 术后第2天可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4.2.1 屈伸踝关节 慢慢将脚向上勾起,然后向下蹬数次,以不感疲劳为限。
4.2.2 进行股四头肌收缩 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 s后放松,如此循环,以不感疲劳为限。
5 出院指导
一般于术后2周拆除切口缝线。因术后恢复期较长,应积极做好出院指导。本院做法为:患者出院时,由管床护士赠送健康教育处方,并给予指导,如:3个月内不侧卧,不盘腿,卧床时只取平卧或半卧位;6个月内避免患肢外旋内收,并逐渐增加肌肉和关节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弃拐后可在家属的陪伴下进行全身的功能锻炼,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应尽量减少髋的负重,注意做到“三不”,即:不负重、不盘腿、不坐矮凳。准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和正确康复指导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及尽早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
老人护工护理范文4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骨折;护理;老年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因其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容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1]。我科2008年3月—2009年10月共收治55例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经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有在我院接受股骨头置换55例,男24例,女31例,年龄62~94岁,平均年龄78岁,其中50例恢复了主动运动,占90.9%,3例功能没有明显改善占5.4%,2例放弃继续治疗,占3.6%。手术总有效率96.3%,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
2 手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体质弱,手术费用高、风险大,恢复差等,患者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的心理,担心手术预后,心理负担较重。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包括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效果应解释到位,并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病人的基础和生活护理,使之愉快地接受手术,配合治疗。
2.2 牵引护理 牵引时患肢保持外展内旋位[2]。外展型股骨颈骨折,骨折端互相嵌入,外观无畸形,患肢做直腿皮牵引,稍外展30°,中立位[3],抬高床头20°~30°,必要时穿防旋鞋,以控制患肢外旋,避免骨折错位损伤周围组织便于手术复位、减轻术中出血,术前实行牵引治疗5~7天,为保持牵引的有效性,应加强巡视做好床头交接班等,皮牵引者在骨突部位垫棉垫保护,每2h按摩受压部位,骨牵引者保持针眼清洁干燥,用75%酒精滴入针眼1~2滴,2次/d,观察肢端的血运和感觉,运动情况,积极行踝关节、股四头肌等长运动,收缩等动能锻炼,在牵引期间注意观察足下垂情况,并注意膝关节外侧有无受压。
2.3 健康情况评估 老年人大多数脏器功能减退,合并症较多,术前应完善相关检查,评估身体状况,病人手术的耐受力,遵医嘱对症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2.4 术前功能锻炼 术前指导功能锻炼是为了术后的功能锻炼做准备,防止肢体及肌肉废用性萎缩,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患者进行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练习床上大小便,术中、术后配合,练习深呼吸,做扩胸运动及咳嗽、咳痰方法。
3 术后护理
3.1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呼吸、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尿量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2 手术后护理 术后患肢制动,两腿之间放一枕头,使患者呈外展中立位,可穿防旋矫正鞋固定,避免内收外旋,防止髋关节外旋或脱位。通过下肢支架,皮牵引或沙袋固定保持患肢于合适位置。
3.3 防止感染 为患者定时适当改变其,定时翻身叩背,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行雾化吸入,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并及时记录颜色、性状、色、量等,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肿胀、末梢血循环、皮温、颜色、浅感觉、运动,如伴高热及时反馈医生术晨留置尿管,常规护理,保持会清洁。
3.4 预防压疮 老年人外周血供差,皮下脂肪减少,活动少,尤其牵引病人使用便盆时,如果身体抬得不够高,便盆在臀下抽离推入时,很可能蹭破皮肤,可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术后长时间卧床容易出现压疮,予气垫床,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骶尾部置一软枕,指导患者和家属抬臀方法,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温水擦洗,每日2次,使皮肤减压,透气,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供。
3.5 饮食护理 麻醉清醒即可进食流质饮食,术后2天,应进富含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因老年人卧床时间相对长,肠蠕动慢,消化减弱,多食含钙质丰富的食物以利于骨组织的形成,少食多餐,增进营养成分的摄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术后组织恢复能力,也应适当食一些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
3.6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动静结合,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循序渐进,手术当天,待麻醉苏醒后,即可开始适当进行足趾,踝关节前屈背伸活动;麻醉过后练习股四头肌等长舒缩,指导病人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舒缩,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每日多次,每次5~20min,以防止下肢静脉栓塞,肌萎缩和关节僵硬,锻炼前后注意评估患肢的感觉、运动、温度、色泽及有无疼痛和水肿,指导病人进行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术后48h予CPM关节器协助患者行患肢关节功能锻炼,先从0°~30°缓慢开始逐渐加大角度,左右可调至90°,每日2次,每次1h,指导病人借助吊架和床栏更换。指导病人在有人陪伴下正确使用助听器或拐杖行走,患肢不负重行走锻炼,功能锻炼方法要正确以免造成脱位。
3.7 出院健康指导 (1)长期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2)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预防感染。(3)人工股骨头置换存在远期假体松动和脱位感染等并发症,指导避免危险活动,向患者讲解维持正确的肢体功能位的重要性,做到“六不”:患肢不内收,髋关节不过度屈伸,不下蹲,不坐低凳,不交叉腿,不盘坐,减少脱位风险。(4)定期随访:一般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各一次。(5)可参与老年人适量活动,如散步等,防跌倒,注意安全。
4 总结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疗效确切,但因患者大多数有慢性基础疾病,外伤及手术刺激可诱发或加重基础疾病,故手术存在较大风险,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控制合并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和出血机会,降低术后并发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方法要正确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总之,术前、术后系统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针对性地护理及早期有效地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时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毛宾尧.人工髋关节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8-290.
老人护工护理范文5
由于医学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寿命已普遍延长,老年人口数也因此相应增加,髋关节疾病是困扰老年人生活处理能力的最大障碍之一,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善的术后康复治疗,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应用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使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减轻疼痛[1]。在为老年人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中。首先做好术前的护理,完善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引流的色、量等,注意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康复护理所遵循的原则。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通过26例患者的护理、周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前、术后观察,认真的指导患者掌握功能锻炼的要领,详细的出院指导,使人工髋关节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7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6例,均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6例,女20例,年龄68~85岁,19例跌伤致股骨颈骨折,7例车祸致股骨颈骨折。
方法及效果:患者入院后积极治疗原有疾病,并及时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18例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8例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无1例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护 理
一般护理:术前进行常规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养饱和度、血糖等,24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伤口疼痛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术后,保持引流通畅,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并保持持续负压,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以及血块堵塞,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如术后4~6小时内引流量>300ml,色呈鲜红或短时间引流量较多,伴血压下降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止血、输血的准备工作,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表情,睡眠以及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还需特别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度及水肿情况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伤口处放置引流管,避免术后血肿的发生,24~48小时内将其拔除。
护理:患者术后不应一成不变,主要取决于手术中所安置的人工臼杯前倾角与假体柄前倾角的相互关系而决定患者[2],因此,术后需与手术医生交流,了解术中安置的人工髋关节位置,这对术后正确的护理有重要的意义[3]。
术后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①术后当天,患者清醒后即可开始踝、膝关节活动训练,鼓励患者行踝、膝关节屈伸2~3次,5分钟/次。②术后第1~3天应将下肢略抬高,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屈伸关节,慢慢地将脚尖向上勾起,然后再向远伸、使脚下面绷直,每隔1小时5~10次,每个动作3秒,手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踝关节,3~4次/日,每次重复5遍。健侧肢体练习,屈髋、屈膝收缩健侧下肢肌肉,每2小时练习一组,每组30次,每次持续10-15秒。通过本阶段的锻炼基本消除患肢肿胀,患侧大腿,小腿肌肉能够协调用力、做出肌肉舒缩动作。③术后第4~7天,屈伸髋、膝关节练习,患者可以自主髋、膝关节屈伸,使脚滑向臀部,然后伸直,注意不要使膝关节向两侧摆动,主要是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当股四头肌足够强时,可开始练习直腿抬高试验,大腿前方肌肉绷紧,尽量伸直膝关节,抬高下肢(距床面10cm)保持5~10秒钟,慢慢放下,重复练习直到感觉大腿肌肉有点儿疲劳,为患者下床锻炼做准备,指导患者床上坐起坐床边床边站立拐杖行走及肌力训练,指导患者及家属、陪护共同掌握协助患者上、下床的方法,从健侧移坐至床边,待患者适应后离床沿站立,健肢负重,患肢不负重,直至下肢肌力恢复后进行站立、后伸、外展练习。将患肢慢慢后伸,抬头挺胸,保持上身直立,拉伸屈髋肌群,然后下肢伸直位向外抬起,慢慢收回,拉伸髋关节内收肌30次/组。每天3组。应避免髋关节屈曲>90°(>90°会增加髋关节脱位危险)。④术后第8~14天,训练到患者有足够的力量可自行站立时,可在护理人员和学步器的帮助下进行3点交替步态训练或扶拐杖进行4点交替步态训练,逐渐过渡到2点步态,使患肢部分负重和4点步态完全负重,然后由双拐杖过渡到单拐杖到弃拐杖行走,最后进行生活习惯训练,如:坐床上穿、脱鞋袜训练,下楼梯训练。
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及指导:一般术后2周出院休养,但患肢功能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必须指导患者坚持在家训练,一般情况下扶双拐,行走6~8周,这期间继续住院时的各种锻炼,逐渐加大运动量,增加行走距离,术后8周~4个月,此阶段主要锻炼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可使用单侧手杖、单腿平衡练习。术侧单腿站立1分钟,指导患者术后6个月内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如:跷二郎腿、坐位穿鞋、坐矮凳及弯腰拾物。不论平卧位还是行走时,尽量不要向外旋转髋关节,以防假体脱位,为保护假体和延长假体的寿命,要求患者禁止跑步、跳跃、爬山和举重等活动,并控制体重以减轻假体负担,属患者术后1、3、6个月来医院复查。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通常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手术”,之所以有
这种说法,是因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成型术是患者一次特殊的身体体质考验。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护理工作和康复指导在股骨颈骨折治疗过程中的地位尤为突出,它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及社会知识,术后的功能锻炼,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功能恢复是治疗与护理的终极目的,通过规范的功能练习,患者的功能大多有满意的恢复,基本能完成日常生活并照顾自己。这一过程繁锁而艰苦,需要护士具有很好的耐心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老人护工护理范文6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股骨头置换术;护理
临床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较为常见,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症,其发生髋骨或股骨颈骨折者比同龄非糖尿病者高2~6倍,骨折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因股骨颈生理解剖特点,骨折愈合率低,极易发生股骨头坏死,临床常选择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由于其合并糖尿病,术后护理难度较大。自2011年4月~2013年3月我院对56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经临床精心诊疗和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疗效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62~84岁,平均73岁。已知有糖尿病史49例,入院后常规检查查出糖尿病7例,均在控制血糖正常水平前提下,给予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平均住院26d。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是假体置换,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大多数患者对手术能否成功抱有疑虑,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担心伤口不愈合,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等,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出现失眠纳差、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反应。因此,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加强对症心理疏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病情,手术治疗情况及手术成功病例,从而解除其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2.1.2 术前准备 遵医嘱应用降糖药物治疗,使血糖水平控制在空腹血糖6.1~8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 10mmol/L以下。初步了解掌握患者全身情况,准备手术区皮肤,检查手术区及邻近区皮肤粘膜是否完整,要求无破溃及感染灶存在。监测出凝血时间,血糖、血压、体温等变化。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以避免术后出现便秘和尿潴留。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直腿抬高锻炼,以提高患肢肌力,促进血液循环。手术前12h禁食,6h禁饮,术晨行无菌导尿术,清洁灌肠。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监测 术后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血氧饱和度 ,密切监测血糖、尿糖,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范围内,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注射胰岛素剂量和时间要准确(饭前30min),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出现局部组织硬结。
2.2.2 护理 术后要将患肢置于功能位,平卧时患肢以软枕垫屈曲30°,外展15~30°.穿丁字鞋,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无论平卧或侧卧两腿间应夹一软枕,以避免患肢内收、外旋,防止人工股骨头脱位。健侧卧位时要在后背部垫枕头,更换时由2人协助翻身,患者应取仰卧位与健侧斜卧位交替,搬动患者时应保证髋部和患肢的相对固定,以保持患肢正确的位置。
2.2.3 伤口护理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敷料有渗血、渗液及时给予更换,并严格无菌操作[1]。保持伤口负压引流管通畅,防止屈曲、扭转,充分引流出伤口内渗血、渗液,避免因伤口内积血而引起感染。一般术后48h引流量少于50ml就可以拔管。
2.2.4 饮食治疗 患者常因术后切口疼痛,担心切口愈合等原因而不敢多吃或少吃,而患肢的康复及切口的愈合又需要各种营养素,因此,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尤为重要。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明白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关键,任何降糖药必须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饮食治疗贯穿于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其原则是控制饮食,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也要有合适的比例,合理安排饮食结构。三餐热量分配大致为 1/5、2/5、2/5或各为1/3,多食用含糖量低、富含高纤维和多种维生素食品,选用优质蛋白饮食,以能防止糖尿病的食物作为主食,并控制盐的摄人,适当补钙,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
2.2.5 预防并发症 ①切口感染:糖尿病患者最易发生伤口感染,术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注意伤口有无红、肿,有无渗液,脓性分泌物等症状。术晨、术后继续加强抗生素应用。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②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患者髋部和膝部手术后严重并发症[3],由于手术创伤导致局部组织肿胀,血管壁损伤使血流缓慢,术后肢体疼痛不能活动,加之老年患者血粘度增高,皆易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发期是术后 1~4d[4]。须密切观察患肢血运、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感觉活动情况。用软枕垫高患肢 15°~30°,鼓励患者术后6h开始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同时,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改善微循环和抗凝药物。③低血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出汗、眩晕、心慌、手颤、饥饿感等低血糖症状,发现后即刻给予糖水、果汁等易吸收糖类物质,同时监测血糖,嘱其按时进餐及适时加餐。重者,应静脉推注50%葡萄糖30~40ml。④其他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营养及机体抵抗力差,股骨头置换术后需长时间卧床,常易并发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应协助患者每2h翻身1次,按摩骶尾部及骨隆突等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平整舒适,皮肤清洁干燥,以防褥疮发生。
2.2.6 早期功能锻炼 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协助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术后第 1d鼓励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伸屈训练,以后逐渐加强肌力训练,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防止患肢肌肉萎缩。术后第2~3d起,使用CPM(下肢关节功能锻炼器),练习膝关节及髋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从40°开始,每天增加5°~10°,运动时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2次/d,30min/次。术后3w指导患者利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支撑自行上下床,扶双拐站起,在床周围练习行走,保证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能够自理。
3 出院指导
患者能下床扶拐行走后可回家休养,出院后继续扶双拐下地,加强肌力训练。日常生活中嘱患者术后6个月内不坐矮凳,不下蹲,不爬陡坡,禁忌"盘腿"动作,以免髋关节过度内收或外旋,造成人工股骨头脱出。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结构,让患者及家属学会尿糖、血糖高低变化的检测与观察,每日查随机血糖,以监测血糖水平变化,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用量。定期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4 讨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项创伤大、出血量较多的手术,而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易有多种合并症,因而老年糖尿病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成功率及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精心护理和合理治疗避免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全身营养状况不良,肌肉、韧带松弛,术后可导致骨折,伤口的愈合恢复慢且质量差,甚至不愈合。应给与加强营养,通过饮食治疗,调节饮食结构,按骨折、糖尿病两种疾病的饮食原则,灵活合理选择富含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含钙高的食物,控制好热量及主食量,均衡的摄取各种营养素,应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促进骨折、伤口的愈合。术后保持患者正确的及预防伤口感染,可有效预防股骨头脱位及感染致手术失败,指导患者做有效的患肢功能锻炼,促进其早期下床活动,解决患者的生活自理问题,做好出院康复指导,促进患肢功能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秀华.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65.
[2]成秀梅,钱春野,陈海玲,等.糖尿病患者饮食调控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8):14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