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热射病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热射病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1
关键词:重症;中暑;急诊救治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 of emergency rescue of severe heatstroke.Methods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8 cases of severe heatstroke patient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emergency rescue experience.Results 8 patien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mergency rescue measures,7 cases of successful treatment and wa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hospitalization time in 1~15 d,the average(8.2±2.3)d;1 case still had consciousness disorder hospitalization.Conclusion I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t stroke,timely and effective cool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orrect the disorder of water and electrolyte in time and to protect the function of vital organs,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first aid rate,and the patient's knowledge of heatstroke,help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heatstroke symptoms.
Key words:Severe stroke;Heatstroke;Emergency treatment
中暑系指长时间在高温和热辐射的作用下,机体的体温调节受阻碍、水电解质发生紊乱、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害等症状的总称[1]。据《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2],中暑分橄日字惺睢⑶嶂⒅惺罴爸刂⒅惺睢F渲兄刂⒅惺钪饕是由于机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中,从而导致其核心体温快速升高,超过了40℃,且引起谵妄、惊厥、甚至昏迷等症状的一种严重临床综合征。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本文现将对8例重症中暑患者的急诊救护体会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8例重症中暑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6~52岁,平均(35.3±4.8)岁;所有患者均有高热(体温>40℃),并伴有意识障碍。其中休克的3例,四肢痉挛2例,呼吸衰竭的2例,有呕吐症状的2例;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为40~300 min。
1.2实验室检查 8例重症中暑患者,检测出白细胞(WBC)(12.21±5.24)×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6.41±6.11)×109/L,均升高,血电解质出现高钾、低钠、低氯等紊乱现象的7例,肾功能出现异常的4例,肝功能出现异常的6例,心肌酶谱升高的7例,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异常的3例。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重症中暑临床诊断标准[3]。
1.3治疗方法
1.3.1体温的控制 将所有就诊患者立即安置于空调病房内,室温在22℃~24℃,并将患者的衣服脱掉,采用在患者的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冰毯、冰帽降温、用冰盐水进行灌肠等措施,若降温的效果不明显,必要时可使用静脉注射冬眠合剂以控制体温。最好使用直肠温度监测体温。
1.3.2液体的补充 在监测患者循环的情况下立即给予充分的液体治疗,首先考虑予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林格氏液、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通过建立中心静脉通路,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若尿量达标可继续监测循环情况;若经充分扩容后尿量仍不达标,可以给予利尿等相关处理。若经充分补液后仍难维持血压的患者,可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压。
1.3.3气道管理 对于意识障碍、呼吸衰竭或考虑需要镇静、阵痛的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
1.3.4 CRRT治疗 对于肾功能不全予补液后无法纠正或进行性恶化、MODS、肌酶明显升高(CK>5000 U/L)、一般物理降温无效、严重感染、脓毒血症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床旁持续性血液滤过(CRRT)治疗。
1.3.5凝血功能异常 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D-二聚体升高对于此种情况可给予早期补充凝血因子及后期的抗凝治疗,同时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等指标。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如果合并严重凝血功能异常,需避免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等有创操作。
1.3.6其它治疗 在给予患者充分镇静、镇痛后,患者的抽搐症状通常可以得到缓解。可以根据情况早期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治疗,防止其发生感染。治疗同时对患者加强保肝、保肾、以及护胃的治疗,同时给予抗炎及免疫调节治疗,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并加强患者肠内、肠外的营养支持。
1.3.7防暑知识的宣教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防暑知识的宣教,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作业需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空气的流通,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注意钠盐的补充;高温作业工作人员在日常进食过程中应注意多补充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C的食品,随身携带一些防暑的药品备用,一旦发生头晕、眼花耳鸣、过量出汗、四肢无力、肢体抽搐、口渴、胸闷等一系列不适症状时,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2结果
8例患者均经过实施了有效的急诊救护措施,7例成功救治并出院,住院时间在1~15 d,平均(8.2±2.3)d;其中1例仍存在意识障碍住院治疗。
3讨论
中暑症状的发生主要与高温、高湿、无风环境等三个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中暑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的特征,常见于长时间在阳光下工作的人群,其中青壮年发病较多,且多发于夏季[4]。重症中暑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高热、谵妄、昏迷、并伴有呕吐、胸闷、呼吸困难、心率失常、抽搐等症状。当人体体温超过37℃时,温度每升高1℃,PaCO2的值将增加4.4%,pH值将降低0.015,脑的耗氧量将增加8%[5-6]。中暑患者的w温越高,症状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就越严重,目前仍住院的1例存在意识障碍的热射病患者就是因为就诊的延迟(就诊时间距发病约300 min),虽然进行了早期复温及积极的治疗,但由于高热持续时间过长,仍导致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故早期识别热射病、及时就医、早期复温是有效治疗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有效治疗的关键点:①迅速降低核心温度;②血液净化;③防治DIC。重症中暑患者随着体液的丢失,往往伴随着低钠、低钾的症状,其容易导致脑水肿,以及神经功能的受损,病死率达50%~80%[7-8]。及时补充液体,补充钠盐、钾盐,实时监测血钠、血钾的动态平衡,有助于提高重症中暑患者的救治率。当患者清醒后,医护人员在适当的时间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防暑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相关的中暑知识,做好自我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中暑率。
综上所述,在重症中暑患者的急诊救护治疗中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保护其重要脏器的功能十分关键,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并对患者进行防暑知识的宣教,有助于预防中暑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崔亮亮,周敬文,耿兴义,等.2011-2014年济南市高温中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风险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5,13(09):809-812.
[2]王海滔.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9,27(4):17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孙晓超.中暑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1(03):177-178.
[5]张玉梅,梁韶春,张艺镄,等.中暑的治疗新概念及Meta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23(9):87-89.
[6]黎芳芳,黄江燕,熊艳,等.1例重症中暑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7,30(2):32-34.
热射病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2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老年;临床观察;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25-01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临床也成为脑梗死,占脑卒中的70%。早期在急性期进行救治护理,可以提高脑卒中的治愈率,减少再次发病率,减轻患者的致残率和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现将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与护理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缺血性脑卒中87例老年患者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43例,女性44例,年龄在60-91岁,平均年龄(73.32±1.02)岁。此组患者经头部CT检查无脑出血倾向,均符合国家脑梗塞临床诊断学标准,根据临床格拉斯哥(GCS)评分将此组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其中重型为3-8分有22例患者,中型为9-12分有28例患者,轻型为13-15分38例患者。
1.2 方法 此组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急救救治的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措施,康复训练措施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1.3 结果 显效是指经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痊愈出院,生活能自理的病例;有效是指经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痊愈出院,但生活需部分或完全他人协助的病例;无效是指临床死亡的病例,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
2 病情观察
2.1 意识状态的观察 意识状态改变是脑血管疾病的病情发展程度首要方法,意识障碍程度越深,提示脑损伤越为严重。意识的判断可以根据询问患者病情,简单对话,检查痛觉肢体活动等进行。如患者可以配合,根据语言功能、眼睛反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格拉斯评分。并随时监测患者的意识,发生改变及时向医生汇报和并配合有效的处理。
2.2 瞳孔的观察 瞳孔是动态观察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部位。脑血管疾病后多引起瞳孔的改变。瞳孔的变化可因动眼神经、视神经及脑干损伤引起,密切观察瞳孔大小、形态、对光反射情况、眼裂大小、眼球位置及活动情况,注意两侧的对比。
2.3 生命体征的监护 密切监测脉搏、呼吸、血压、体温的变化。因脑卒中的患者损伤的不同病灶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如出现中枢性高热不退提示脑干损伤。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注意脑疝的发生及高血压危象的发生:脑疝是脑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
3 护理干预
3.1 急救护理措施 首先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急性脑梗死昏迷的患者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发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除,血液、痰液、呕吐物会引起误吸导致窒息。尽快清除口咽部血块,呕吐物和分泌物,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有假牙或者义齿的患者应取出,并松解患者的衣领和裤袋。昏迷的患者用口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窒息,立即给予通畅气道,给予有效吸氧3-5L/分,以改善脑缺氧和脑细胞坏死面积。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给予简易呼吸器或者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有效通气量,改善低氧血症;由于低血压和低氧血症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对预后有影响[2]。
3.2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快速准确的输入抢救药物提高生命支持,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应首选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20%甘露醇在30min内静点完毕,必要时可以遵医嘱给予速尿、激素等药物治疗,为患者赢得有利的抢救时机和条件,保证并脑部供血,减少机体损伤。
3.3 基础护理措施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减少搬动和不必要的活动,防止溶栓后栓子脱落到其他器官引起再次栓塞;床头抬高150-300。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和探视人员,避免情绪波动引起血压升高,不利于疾病康复[3]。急性脑梗塞的患者应禁食24-48小时,之后可给予低盐低脂富含营养易消化的流食,发病三日后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应留置胃管,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观察有无呛咳等反应。
3.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4.1 预防肺部感染 意识清醒的患者鼓励患者咳嗽,尽早把痰液咳出,昏迷患者或者意识不清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将床头摇高30度,及时吸痰,防止痰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坠积性肺炎。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和拍背,帮助痰液的排除。痰液粘稠时可以配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3.4.2 预防褥疮发生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每1-2h为患者翻身1次,必要时使用气垫床、气圈。翻身时对受压部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3.5 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一般病情稳定72h后患者能下床活动,注意遵守循序渐进,坐起后无头晕再在陪护下离床病房内活动,注意防止摔伤,对不能离床活动或肢体瘫痪的患者,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给予各关节及肢体的被动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徐莹.浅谈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0).
热射病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3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在原来全身或心脏较好的情况下,意外地突然发生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心脏骤停后应争分夺秒地连续进行抢救,尽快恢复有效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使整个机体生命活动和功能得以恢复,这种急救称为心肺脑复苏或复苏术。
【病因】
(一)心脏病变 以冠心病居多,其他还有风湿性心瓣膜病、病窦综合征、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急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心房粘液瘤和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
(二)非心脏病变 常见的有急性缺氧、触电、溺水和急性颅脑损伤等。另外,洋地黄类、奎尼丁等药物中毒;麻醉、心脏手术、某些特殊检查及治疗(如气管插管、心包穿刺和心导管检查)等,以及严重酸碱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症)亦可引起。
导致心脏骤停的直接原因以心室颤动最常见。
【病理生理】
心跳骤停发生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体内出现酸碱度和电解质的急剧变化: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钾浓度增高,严重威胁细胞的生存,最终发生线粒体和溶酶体破裂、细胞死亡和自溶,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但人体各系统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不一,最敏感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一般认为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时限是6分钟,超过则预后不良。其次是心脏,严重缺氧时心脏节律和传导受抑制。再次是肝脏和肾脏,如心跳骤停后抢救不及时,脑及心、肾等重要脏器的缺氧性损伤变为不可逆性的,则失去复苏的机会。
【临床表现】
发作前可无任何先兆,部分病人发作前数天或数分钟可有心前区痛,胸闷等。发作时病人突然意识丧失,可伴有短阵抽搐,呼吸短促乃至停止,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判断心脏骤停最可靠的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电图表现】
常见下列三种情况:
1.心室完全丧失电活动,表现为直线,为心脏停搏;如仅有心房波,称心室停顿;
2.心室颤动或扑动;
3.心电机械分离。
【主要护理措施】
1.准确做出判断 病人表现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及检查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是最可靠的临床表现,有条件可做心电图,常见室颤、心脏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心脏骤停诊断确定,应立即开始抢救。
2.心肺复苏的护理 让病人仰卧在硬板床上或地上,清除口腔中异物,将病人头向后仰,颏部上抬,避免舌根阻塞呼吸道,气道通畅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测病人处于室颤状态,应迅速进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开放气道除暂时口对口呼吸外,争取尽早做气管内插管,以充分供氧,同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静脉注射,及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观察病人意识状态,记录血压、心率、呼吸、出入量。
3.脑复苏的护理
(1)降低体温:遵医嘱将冰袋放在病人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头部戴冰帽,也可配合冬眠疗法,以减少脑细胞耗氧量。监测体温,预防局部冻伤。
(2)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常用20%甘露醇及速尿,使用中记录尿量,有条件可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
4.复苏后护理
(1)加强基础护理及监测病情:观察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记出入量,了解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结果。预防压疮、呼吸道感染。
(2)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热量:遵医嘱静脉输入高营养,神志清楚者可进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
(3)保持循环、呼吸功能:心脏复跳后病人血压较低,与心脏收缩无力、缺氧、酸中毒等因素有关,应遵医嘱给予处理,同时心脏仍处于电不稳定阶段,仍需严密监测。继续保持呼吸道通畅,自主呼吸恢复后,可暂维持一段时间呼吸机使用,观察呼吸频率、深度,监测血气分析结果。
(4)维持肾脏功能:由于心脏骤停时间较长或复苏后持续低血压,易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复苏后应监测尿量、尿比重。
参 考 文 献
[1]高玉明.心脏骤停抢救(一)[J].中原医刊.1980年04期.
[2]岳子珠.心脏骤停的诊断和处理[J].中原医刊.1983年02期.
热射病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4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142-02
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口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生儿作为家庭和社会未来的希望,自然成为最受关注的群体。但多种先天性疾病的存在给新生儿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威胁[1]。其中听力障碍作为新生儿中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先天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给患儿家庭带来不可弥补的精神创伤和沉重的生活压力[2-3]。为能够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降低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影响力,新生儿听力筛查被广泛应用。该方法主要是根据新生儿的听力检测结果,诊断出其可能存在的听力问题,并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意见,以期能够降低新生儿的听力损失,提高新生儿的听力水平。为对听力筛查中的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分析其临床疗效。现选取2005年1月―2013年5月于该院进行听力筛查的新生儿21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一般筛查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行听力筛查的21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男133例,女82例。最小产妇年龄为23岁,最大产妇年龄为41岁,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8.91±4.63)岁。其中第一胎产妇为187例,第二胎产妇为21例,第三胎产妇为7例。新生儿均在出生后的3~7 d进行检查。所选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00例和115例,分别进行一般的听力筛查护理和听力筛查综合护理。
1.2 筛查方法
所有新生儿均采用丹麦奥迪康听力筛查仪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排除室内的各种噪音干扰,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检查时,新生儿取侧卧,对上侧的耳朵进行程序化测试。若结果显示为“PASS”,则表明新生儿的耳声发射正常,且其外周的各听力器官正常。如结果显示为“REFER”,则表明新生儿新生儿听力可能存在异常,但为保证结果准确性,需重复测试1次。对于该次检测结果显示“REFER”的新生儿需在42 d后重新进行听力筛查测试,如果仍未通过在3个月后再进行1次筛查。并根据患儿的实际进行确诊,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以降低患儿的听力损失。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行一般听力筛查护理,即在听力筛查前,医护人员需告知其家属筛查相关内容和知识,并在家属同意情况下进行筛查。在筛查过程中保证新生儿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观察组新生儿则在对照组的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筛查前护理:在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之前,医护人员需要以耐心、亲切的态度主动的向产妇及家属介绍听力筛查的意义和重要性。细心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对其所产生的不安、疑虑进行及时的疏导,并在日常护理过程中,主动传授产妇一些新生儿照顾的相关知识,拉近与新生儿家属的距离,以取得家属的内心认同感,解除其对听力筛查的担忧。②筛查过程中护理:在听力筛查当日,医护人员应提前告知产妇筛查时间。并嘱咐产妇将小儿喂饱,保证筛查过程中新生儿处于非饥饿状态,以避免由于小儿哭闹引起的筛查结果不准确。并主动的指导产妇对新生儿的耳道进行清洁处理。新生儿进入筛查室之前,应对室内的环境进行清理,消除一切对筛查造成干扰的噪音,并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以保证新生儿筛查过程中的舒适感。在筛查过程中,辅助产妇安抚新生儿,使其处于安静状态。③筛查后护理:对于筛查结果显示“通过”的新生儿家属,及时告知,使其放心。对于筛查结果显示“未通过”的新生儿家属,则主动安慰,并详尽的向其解释其中可能存在的原因,尽量降低家属的恐惧和担忧,同时,医护人员应以真诚、理解的态度介绍听力复查的意义,叮嘱其在规定时间进行复查和诊断。对于确诊存在听力异常的患儿,医护人员则应以专业知识和态度进行安慰,对于小儿平时应注意的问题加以介绍,并辅助医生采取恰当的治疗手段,有效的缓解患儿的听力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和重复率
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4 7, P
2.2 比较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
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听力筛查的满意的家属分别为73例和103例,所占比例分别为73.00%和8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84 5,P
热射病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5
关键词:烫熨 艾灸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疾病之一,发病后将对患者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造成一定影响,若病情较重可能会增加家庭、社会负担,应引起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高度重视。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逐渐升高[1],具有累及广泛性、易复发等特征,对临床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2]。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则在于止痛、恢复腰椎功能等,但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理论逐渐受到学者认可,有研究认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或可获得更优效果。中医特色护理是一类衍生于中医理论的护理管理方法,烫熨、艾灸均属于经典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为确定二者联用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5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在于为今后临床合理取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方案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以利于提高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4~71岁,平均(46.1±14.9)岁。试验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2~73岁,平均(45.8±14.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2)意识清醒,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3)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4)可良好耐受本次研究中涉及的各项治疗及护理方法;(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腰椎创伤、手术史;(2)合并其他腰椎病变;(3)恶性肿瘤;(4)处于产褥期、哺乳期、妊娠期等生理特殊时期的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5)精神系统疾病;(6)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疾病;(7)意识不清,无法积极配合本次研究;(8)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烫熨、艾灸等方法无法耐受;(9)存在心脏、肝脏、肾脏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功能不全)。
方法: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含卧床休息、针灸、推拿、拔罐、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等。⑵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烫熨联合艾灸护理:(1)烫熨护理。a.结构与组成:烫熨治疗贴由陶瓷微粉辐射层、化学发热层、保温层、固定胶带组成,陶瓷微粉辐射层由陶瓷微粉、丙烯酸压敏胶、无纺布组成,化学发热层主要由铁粉、活性炭、木粉、食盐组成。基本参数:陶浇微粉辐射层的远红外发射波长范围在8~14μm,其法向比辐射率不低于80%;温度特性:升温时间≤10 min;最高温度≤60℃,持续时间≥6 h;温度保证时间≥3 h。b.用法。嘱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取俯卧位,找出痛点(原发病灶)后,清洁患部皮肤,取出艾运烫熨治疗贴,揭去两侧硅油纸,露出固定胶膜,立即将陶资微粉辐射层对准痛点,贴紧皮肤,持续12 h,烫熨治疗贴发热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患处进行烫熨护理,1次/d。(2)艾灸护理。a.取穴。依据辨证施治理论,结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证型进行取穴。本组50例均属气滞血瘀型,选取大肠腧、阿是穴、腰夹脊、膈腧、委中等穴位。b.艾灸护理。依据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证型,于适宜穴位处皮肤表面间隔2~3 cm处,雀啄灸,每穴灸10~15 min(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耐受为度),1次/d。
观察指标:(1)疼痛:经由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护理后疼痛程度变化情况,评价时为被评价者提供一张从左至右依次标有0~10数字的卡片,并告知患者标出能够代表其过去24 h自觉疼痛感的数字即为VAS法评分(总分0~10分),分数越高、被评价者疼痛程度越重(即VAS法评分、疼痛程度具有正相关性);(2)生活质量:利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评价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WHOQOL-100量表评价内容具体包括社会关系、心理、环境、生理、独立性、精神支柱等,该量表(总分0~100分)得分、被评价者生活质量相关性同VAS法;(3)症状缓解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研究过程中腰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缓解时间。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6.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试验组腰痛症状缓解时间、下肢麻木无力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因此如何针对此类患者疾病特点合理取舍病情控制措施已成为患者本人、家属、医护人员等多方关注的重点问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护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在于:(1)症状复杂,患者依从性差。腰椎间盘病变可累及腰部、下肢等,引发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不仅会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容易造成其依从性的下降[3]。上述问题对腰椎间盘突出护理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一定限制作用。(2)治疗方案对护理工作要求较高。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涉及药物、手术等,其中手术属于有创操作,治疗过程中可能对患者局部肢体造成一定创伤,不利于保障临床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而药物保守治疗则存在“治标不治本”的弊端,加之不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间存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患者统一使用固定治疗方案势必不利于部分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中医特色护理以其良好的理论基础,逐渐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得到良好的普及。其中,烫熨技术的原理为:艾运烫熨治疗贴组成部分包括陶瓷微粉辐射层、化学发热层、保温层、固定胶带等,使用后可使机体局部温度升高,从而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微循环状态、加速炎性递质吸收等作用,有效实现活血、化瘀、止痛等目的,缓解患者自觉疼痛感[4]。
腰椎间盘突出护理中,烫熨联合艾灸干预的优势在于:(1)契合患者病机,快速显效。烫熨联合艾灸则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机作为参照,选定适宜的穴位以促进烫熨、艾灸技术散瘀减痛、通络活血作用的发挥。这一中医特色护理方案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病机的高度契合性特征,可进一步加快治疗方案的显效速度。(2)有效减痛:腰部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典型症状,也是活动受限、工作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5]。常规护理主要经心理支持、认知干预等途径,间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痛苦体验,其减痛效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而经烫熨联合艾灸干预后,烫熨、艾灸技术的镇痛机制可协同生效,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腰痛症状。(3)改善生活质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问题主要与其复杂症状有关,且其生活质量水平与其病程(症状持续时间)存在密切关联。实施烫熨联合艾灸干预后,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可经穴位刺激、热疗作用等改善跛行、腰痛、坐骨神经痛等一系列症状引发的不良影响,进而为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宜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引入烫熨联合艾灸护理,以借助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优势,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参考文献
[1]施思,冯卫华.传统护理配合穴位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临床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6):121-122.
[2]李敏仪.探讨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效果[J].哈尔滨医药,2018,38(1):88-89.
[3]闵翠兰,王娓秀.艾灸结合拔罐联合优质护理治疗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131-132.
热射病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6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实施;健康教育
慢性肺心病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由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反复作用等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心室肥厚,右心及肺功能衰竭等导致全身代射障碍的全身性疾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慢性肺心病常反复急性加重,多数预后不良、死亡率高[1],已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其发生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可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有效避免诱发因素,预防疾病复发。本文通过对5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实施,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坚持合理家庭氧疗和呼吸功能锻炼,使慢性肺心病患者复发频率明显减少,从而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50例均为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均符合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3岁。对5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在临床缓解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2 健康教育的对象
健康教育主要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但是由于收治的患者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反应慢,我们在工作中加强了对患者家属的教育,使家属参与到护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使健康教育活动得以有效进行。
3 健康教育的方式
采用一对一的宣教,同时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健康教育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教育方法,利用一切在患者床边进行护理活动的机会,不厌其烦地对患者提供教育内容或重复学过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教育内容,每次教育的内容不宜过多,时间要短,使患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我们每周利用半天的时间,将慢性肺心病的患者集中在一起进行健康教育,共同做呼吸运动操,提供患者间相互学习、相互介绍经验的机会来巩固教育内容,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家属,我们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平时面谈宣教,入出院时反复强调,使患者家属充分掌握慢性肺心病相关知识的介绍,呼吸训练及家庭护理干预的内容等。
4 健康教育的内容
4.1 入院时的评估 根据患者入院评估单,认真收集资料,详细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心理状况,生活方式和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家属的重视及配合程度等,为在住院期间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计划提供依据。
4.2 住院第一天的健康教育 当病人到达病区后,该病人的责任护士在完善病人住院手续,将病人带入病房,安置好床位后向病人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贵重物品的保管,探视及陪护制度,病区作息时间等,根据医生医嘱交待所需检查的项目及注意事项。通过主动的鱼病人及家属的介绍,可以消除病人及家属的不良情绪,使其产生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对治疗及护理实施的依从性。
4.3 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4.3.1 疾病基本知识的健康宣教 向病人介绍慢性肺心病的病因、症状、体征及预后 通过讲解肺心病的基本知识,让病人了解及认识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在心理上精神上有一个明确的承受限度,用同病区预后好的患者做事例,明确及认同各种预防保健措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4.3.2 药物知识的健康宣教在急性期以控制感染、呼吸道通畅、预防心肺衰竭为主,向病人解释药物治疗的作用、用药时间、特殊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急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呼吸兴奋剂、吸入用异丙托溴铵等。
4.3.3 向病人介绍各项护理操作的目的以及配合事项。教会病人横隔式呼吸机缩唇式呼吸的方法,咳嗽的及有效咳嗽的方法,应用解痉气雾剂的方法。
对于痰液粘稠无力咳出的病人还可以采用端坐顺利咳嗽的,帮助患者咳出痰液,对于心功能不全不能平卧的病人可以采用高枕侧卧位,减少呼吸困难,减少呼吸能耗。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教会病人用嘴吸气、用鼻子呼气,做后漱口,取得病人的理解及配合。
4.3.4 心理护理慢性肺心病病程长,且反复发作,所以促使病人建立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故针对患者的自身心理特征,讲解心理、情绪对肺心病患者的影响。树立追求健康,战胜疾病的信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治疗病例。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减少患者的应激焦虑情绪。使患者得到最大的照顾和支持,以尽量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4.3.5 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和合理饮食的习惯。
慢性肺心病患者抵抗力低,要注意休息,保持生活要有规律。每天几点钟起床,几点钟睡觉,何时进餐,何时大便,何时外出散步,都要有规律。中午最好睡睡午觉。心情要舒畅,家庭成员要和睦相处。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折磨,火气难免大些,应尽量克制,不要发脾气。吸烟者要彻底戒烟,甚至不要和吸烟者一起叙谈、下棋、玩牌等,因被动吸烟对肺心病患者同样有害。有痰要及时咳出,以保持气道清洁。饮食要保证营养,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低盐食物,可多食蔬菜、水果,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保证足够的饮水量,控制盐的摄入,可以少食多餐。合理安排活动计划。
4.3.6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胸廓的运动,协调各种呼吸肌的功能,还可以增加肺活量和血氧含量,改善肺功能[2]。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以下内容。
4.3.6.1 腹式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取舒适,全身放松,闭嘴用鼻深吸气至不能再吸,稍屏气或不屏气直接用口缓慢呼气,吸气时膈肌下降,腹部外凸,呼气时膈肌上升,腹部内凹。呼吸时可让患者两手置于肋弓下,要求呼气时须明显感觉肋弓下沉变小,吸气时则要感觉肋弓向外扩展。有时需要用双手按压肋下和腹部,促进腹肌收缩,使气呼尽[3]。
4.3.6.2 缩唇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缩口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4~6 s,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能轻轻吹动面前30 cm的白纸为适度。缩唇呼吸可配合腹式呼吸一起应用。
4.3.7 吸氧疗法
4.3.7.1 吸氧的重要性 吸氧目前被认为是慢性肺心病缓解期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法能纠正低氧血症,改善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的缺氧状态,使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明显改善,运动耐力提高,病情得到缓解。每日吸氧时间大于15 h,间断吸氧1-2升/分
4.4 出院评估 病人出院前,认真评估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是否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填写出院评估表,对于存在的问题注明,以便于出院病人的回访,了解病人情况,并协助解决出院后出现的问题。
4.5 出院指导
以书面的形式告知病人及家属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措施,包括1.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2.适量参加户外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气功、做腹式呼吸运动,以锻炼膈。运动量以不产生气促或其他不适为前提。避免到空气污浊的地方去。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早上应打开窗户30分钟,以换进新鲜空气。在卧室里烧炭火或煤火,尤其是缺乏排气管时,对肺心病患者不利,应尽量避免。4.生活规律,补充营养,合理饮食。5.戒烟戒酒。
6.遵医嘱服药,自己不要滥用抗炎、强心、利尿等药物。因用药不当可加重病情,甚至发生意外。
7.有条件者可进行家庭氧疗,这对改善缺氧,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都有所裨益。8.为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在秋末、春初可肌肉注射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每次1毫升,隔日一次,共3个月。这样可减少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发生。9.病情变化时,思想要重视,及时就诊。以上各条要求家属监督患者执行。
5 讨论
通过对5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慢性肺心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地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延缓了慢性肺心病的发展。经过1年的随访,50例患者坚持长期呼吸康复训练,长期家庭氧疗后,患者的肺功能逐渐得到了改善,运动耐力时间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改善,住院次数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所以我们认为在慢性肺心病缓解期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使慢性肺心病患者复发频率明显减少,从而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