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会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会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教育会议

劳动教育会议范文1

一、会议概览

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人口与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前所未有。如此大规模的人口劳动力流动势必给社会经济带来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也无疑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与此同时,研究方法尤其是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更为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5年,关于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劳动力流动研究又有哪些新问题、新进展?“人口、劳动力流动与空间集聚”全国学术研讨会正是2015年这个节点上又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学术会议。同时,为搭建国内人口学期刊与出版互动交流平台,进一步发挥人口学期刊引领学术研究热点的作用,一年一度的人口学期刊交流会亦共同举办。

此次会议由中国人口学会人口学期刊与出版专业委员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和《人口与经济》编辑部联合主办,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大学创新管理研究中心承办,并于2015年10月10日在新疆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人口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人口出版社等期刊和出版单位代表近百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良教授担任大会主持,新疆大学副校长吴广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中国人口学会、中国劳动学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领导先后致辞。

二、会议内容

1.大会主题发言

大会设立主题发言和分会场讨论两个环节。主题发言环节中,《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主编赵善伦教授、云南大学杨先明教授以及山东师范大学李松玉教授先后主持会议。共有9位专家学者发言,他们围绕人口空间分布、劳动力流动与社会发展、城镇化、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就业等几个问题展开论述。

南京大学陈友华教授在其“社会变迁、资源配置与人口空间再分布――现代性、城市化与城市病”的发言中强调:大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城市化意味着人口高度集聚,但人口膨胀不是城市病的病因而仅仅是城市病的表象;中国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市场与政府两股力量在资源配置中的错位,其病灶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且有其必然性;城市不是排外的,而应该共享与包容。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陈卫民教授分析了“人口流动对我国老龄化进程影响的地区差异”,认为:庞大的跨区域人口流动由于其主体的年龄选择性强及净流出地与净流入地相对集中的两大特点,使得各地城镇化的水平和各地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有较大差异。陈卫民教授利用数据重新测算了各省的人口老龄化率。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编辑部郭志仪教授和和西北民族大学马子量副教授共同作了题为“城市化发展中的产业升级:集聚推动、溢出效应与空间衰减――基于西北地区的空间计量”的演讲。他们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西北地区主要的30个地级设市城市的城市化率(UR)对加权产业生产效率(PR)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对于城市产业升级有着明显正向的推动作用,而间接效应伴随着空间阈值的增大出现了阶段性的演变,城市间通过城市化发展对产业升级影响的进程中其扩散与集聚效应是并存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童玉芬教授探讨了“中国流动人口的选择:为何向‘北上广’集聚?”的问题。她从成本收益的微观视角出发,通过实证得出三点结论:①净收入及收入预期增加显著增加了流动人口选择北上广作为流入地的概率;②与传统观点相异,流动人口个体在流入地的总支出(即成本)并没有抑制流动人口流入北上广;③与其他流入地相比,较高的政府财政支出提高了流动人口选择北上广作为流入地的概率。新疆财经大学高志刚教授以“密度、距离、分割、政策与城市经济发展”为题,通过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着重探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密度、距离、分割和政策四因素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效用。云南大学罗淳教授在其“双重阻隔下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的非农化路径选择与动力培育”的发言中认为,不同特征的区域应当有其特色的城镇化路径。由于边疆城镇独特的基础支撑、先决条件和文化底蕴,其城镇化应该超越传统的工业化的非农化路径,应因地制宜,建设具有“乡土”气息的亲生态城镇和集简约与精巧为一体的边疆城镇。

新疆大学孙慧教授的汇报题目为“新疆就业现状、预测与政策建议”。她详析了新疆的就业现状、问题及原因,预测了“十三五”时期新疆的就业形式,并就促疆就业给出了对策建议。《中国少数民族人口》马正亮研究员在“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就业探讨”报告中分析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流入地的融合问题,马正亮指出流入地政府应主动承担起长期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义务。新疆财经大学段秀芳教授做了题为“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劳务输出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的主题报告。报告考察了“一带”背景下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劳务输出的影响因素,并就扩大新疆对哈劳务输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专题讨论

会议分会场讨论环节由学术专题讨论和期刊交流会两个分会场的研讨组成。专题研讨的分会场又包含两个专题:“人口、劳动力流动与社会发展专题”和“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分布专题”,分别由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首席专家侯亚非教授和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安尼瓦尔・聂吉木教授担任主持,10位来自各高校院所的专家进行专题汇报。

(1)人口、劳动力流动与社会发展专题。该专题学者们的发言题目主要围绕城镇化和城市功能区、人口流动等相关问题。王智勇副研究员的发言题目为“基于通勤距离的中国城市功能区研究”,基于经合组织(OECD)“城市功能区”(Functional Urban Area, FUA)的概念,他将全国重新划分为376个城市功能区。并提出按照这一标准测量的中国城市化水平约为61.38%,与国际相比,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具有相当水准。马小红副教授在其“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阈下的三地流动人口”的发言中,就三地流动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变化及趋势进行分析并作出预判――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会终结流动人口向北京流入和聚集。

(2)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分布专题。该专题学者们的发言题目主要围绕少数民族人口与城市空间分布、人口流动、人口与政策、族群居住人口分布、劳动力就业等相关问题。雷军副研究员在其“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的发言中介绍了他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乌鲁木齐进行社会区域分析并探究城市社会空间形成机制。马晓钰教授在其“新疆分区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状况及区域生育政策调整探析”的报告中,总结了新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现状,揭示了新疆潜在的人口问题,认为:北疆地区人口发展状况与全国较为同步,人口政策的调整适应全国的步伐,而新疆生育政策调整的难点和重点则在南疆。晏月平副教授作了题为“少数民族人口再分布与迁移特征分析”的演讲,报告分析了少数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再分布及人口迁移现状,认为少数民族人口迁移流动相对较低、分布相对凝固化,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社会促进对策。王玉峰副教授的汇报题目是“新疆民族地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问题分析”,他从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专业视角总结了当前新疆民族地区的转移劳动力培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疆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李松副教授在其“城镇化背景下多民族集聚城市居住人口分异测度、动力机制及优化模式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的演讲中详析了各“族群”居住格局的现状并提出应该以居住融合、文化融合与经济融合为重点,加快推进新疆乌鲁木齐“嵌入式居住模式”的观点。于海凤讲师以“南疆少数民族群众赴内地务工经商问题及对策研究”为题,总结了目前南疆少数民族群众赴内地务工经商问题,包括:出不去、时间短、适应慢以及难管理四大方面,并就以上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3.期刊交流会

与专题分会场同时进行的期刊交流分会场召开的是2015年中国人口学会人口学期刊与出版专业委员会年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人口与经济》编委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杨河清教授和南京邮电大学期刊社社长、《人口与社会》主编潘金洪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人口出版社姚宗桥社长在其“学术出版的规范”的发言中,从基本要求、意义和类型方面分别对学术研究成果出版的规范化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数据和观点的重复发表、分割发表、剽窃、自我剽窃、作者的荣誉、作者身份确定、署名顺序、作者对出版发表稿件具有版权、题名、摘要等。《劳动经济评论》主编罗润东教授以“中国经济学研究动态报告”为题,介绍了CiteSpace软件在经济学各学科文献计量中的应用。他以2000-2012年间CNKI数据库的经济学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共词分析、聚类分析、战略坐标分析、可视化分析等方法,揭示了经济学各学科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动态趋势,并总结了经济学各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高产作者、主要期刊分布等信息。

劳动教育会议范文2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劳动保障部、教育部和人事部共同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该《意见》要求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和人事部门要面向各类职业学校(包括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对考核合格者,由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在各类职业学校中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中央提出的“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增强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见。

《意见》明确要求:经劳动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认定,职业学校所设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的,其毕业生申请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时,理论课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视为鉴定理论考核合格,按照职业技能鉴定有关规定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这将意味着,越来越多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毕业时,不仅可以取得学历文凭证书,还可以取得就业的通行证-职业资格证书。这对于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措施。目前,“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技能”的观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全国每年大约有500多万人参加近千种职业的职业资格考核,累计已有3500万人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劳动教育会议范文3

檀传宝:劳动教育对于今天的中国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去考虑。

第一,从社会问题的角度考虑。你会发现如今在中国,很多社会的病态都与劳动教育开展的成效不高有密切关联。比如,一些人为富不仁,一些人一心想赚快钱,还有很多人喜欢炫富,等等……这些社会乱象背后的逻辑,其实都是不劳而获或是少劳多得。或者,我们从特定角度看,很多社会病态都可以归因于与劳动有关的价值观的偏差,需要通过在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去克服。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正如你在问题中所说的,现在咱们国家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很快将会成为第一。我们的人均GDP也已超过7,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可以说整个社会包括我们的教育都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那么,当我们告别了以体力劳动为主导的旧时代之后,有一些课题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脑力劳动的比重会不断增加,但最基本的体力劳动的成分依然存在。那么,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去定义劳动教育所说的“劳动”呢?究竟怎样的社会安排才更有利于让人们在诙中获得尊严、拥有劳动的光荣?应当怎样让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看到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直面、回应这些课题,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迫切、重要。从更积极的角度看,一个能够拥有劳动意义感的劳动者可以更愉快地生活在这个世界。让全体国民特别是少年儿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从而愉快地劳作在共和国的大地上,这对于新时代中国人生存质量的提升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从教育本身的角度考虑。我们强调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一方面,根据马克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念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社会主义教育本来就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另一方面,一个最根本的理由,社会主义运动说到底是为劳苦大众主张权利的,是以承认劳动和劳动者的价值为非常重要的价值原则、教育原则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让劳动者克服劳动异化状态,摆脱剥削压迫、过有尊严的生活,这本来就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最为根本的一个诉求。从价值体系上讲,无论是十月革命后的苏联还是今天的中国,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创造的主体――劳动人民,都一直是最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教育体系中,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教育明显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形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所以,如果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办真正的社会主义教育,按照讲的“不忘初心”,劳动教育就应该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劳动教育的内涵可以说是十分广泛的,内容也很丰富,包括了劳动技术、社会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等等。在您看来,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要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檀传宝:你提到的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具体形态,但是形态的划分标准不一样,比如说以场域划分的话,就包括家务劳动、学校劳动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等等。我更多的是想谈另外一个标准,我觉得无论是在学校、社会还是家庭中,劳动教育的内容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外显的部分,比如说在劳动过程中学一些劳动技能、产出一定的劳动产品等等;另一方面,我认为之所以要开展劳动教育,在外显的部分里面隐含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劳动教育固然要学劳动技术,应该有劳动产品的产出,但是对于学生发展来讲,最根本的目标不是要生产多少产品,而是确立劳动价值观。在的价值理论里,非常崇尚和强调的一些原则,比如说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所强调的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强调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以及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原则;教育理论强调体力、脑力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等等。开展这些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就是说:劳动教育要特别注意让孩子通过参与劳动实践,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学会珍惜劳动果实,尊敬劳动人民。我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这个。

:您认为劳动教育最根本的是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呢?

檀传宝:真正要把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建立起来,当然是要靠学校来进行相关的教育。但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我觉得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社会风气和家长的观念要有所改变。如果社会本身风气就不好,比如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富二代”炫耀其不劳而获的生活,居然还有很多人羡慕不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想要有效开展劳动价值观教育,肯定会遇到重重阻力。另外,很多家长在心底其实并不认为劳动观念是重要的,认为只要学习好,孩子在家里就可以什么都不干。在这种情况下,谈怎么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就会很困难,因为在家庭生活中根本没有加强劳动教育的土壤。

对学校教育来讲,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第一,劳动教育本身要在学校的活动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二,在整个学校文化中确立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应该成为当前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学校文化里本身就存在大量不尊重劳动的现象,那就算是学校有劳动课,作用也会很有限,因为在日常生活里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所以,我认为社会氛围的改变,包括学校文化环境的改变,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形成一种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风气,比开设多少劳动课程更为重要。

:当前在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被弱化、被边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还有老师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您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异化的现状呢?

檀传宝:目前可以说劳动教育的异化和边缘化非常厉害。我认为主要有三种表现:

第一,把劳动看成是一种惩罚,比如迟到了罚做一周的值日等等。劳动本身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但是当劳动和惩罚等负面心理体验建立联系的时候,就是反劳动教育而不是劳动教育。这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种异化。

第二,把劳动教育异化为学习一种技能。设想一下学生花很长时间只是学会怎么剪纸,若这一学习经历对他的课业成绩、身心健康没有太大作用,这样的劳动教育肯定会被边缘化。通过劳动生产和实践的确应该、也有可能学到某种技能,但是劳动如果仅限于技能的学习,而有些技能高考又不需要,这样的劳动教育怎么可能不被边缘化呢?

第三,把劳动教育异化为一种娱乐,比如一些毕业班学生平时学习很辛苦,所以学校会组织他们去参观一下工厂、农村,当作生活的调剂,这就更没有意义了。现在很多学校每年都会有一些劳动安排,认为这就是带着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了。其实所谓的“劳动安排”,基本就是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用一天或半天时间带学生“活动”一下,而这就同时意味着平时学生都不会做这些“劳动”的“活动”……这样的劳动教育,效果当然会极其有限。我们可以看到,上述这三种思维或异化、或窄化了劳动教育的功能。

这就回到了刚才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里边缘化,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劳动教育,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家对劳动所蕴含着的最重要的教育价值没有清醒的认识。劳动教育其实有时候只是要还原某些人生的常识。例如,如果所有人都不种庄稼,面包从哪里来呢?这是常识,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会忘记,一心想着不劳而获,不愿意通过辛勤劳动去创造价值。其实,劳动教育也可以有使人愉悦的功能。但劳动教育真正的愉悦,应该是对劳动过程、劳动果实的欣赏带来的那种精神性愉悦。在帕夫雷什中学,曾经有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叫面包节。孩子们种的头一茬麦子收获以后,磨成面粉做成面包,苏霍姆林斯基会让孩子们请自己的家长来品尝。这个时候孩子们的愉快真正是劳动的喜悦――由他们亲手种植的小麦做成面包的那种芬芳,是劳动的芬芳,能够鼓励孩子以后再去进行新的劳动,而不是肤浅的认为,劳动就是我学习累了、去放松一下,那不是真正的劳动的愉悦。

:虽然一直以来学校都有开展劳动教育,比如开设劳技课、组织劳动实践活动等,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您认为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开展,才能够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呢?

檀传宝:学校劳动教育的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本质不清楚。教师可能模糊地知道劳动教育很有必要,然后就M织学生开展几个相关的活动,但可能还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劳动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以劳技课举例来说,如果认真去安排的话,可以大大促进孩子各科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要让劳技课变成孩子日常学习生活的一个综合应用的领域,思考孩子在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等这些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有哪些在劳技课可以用得上?这样就既有劳动教育,也强化了孩子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关联。劳技课的设计应该是这样的思路,而不是只学一个剪纸或者陶艺就叫劳技课了。因此,我是主张劳技课更多的应该是校本的,学校根据孩子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思考哪些知识可以应用,再去设计劳技课,才是正确的思路。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专门的活动和课程肯定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仅仅通过这一种渠道去实现劳动教育所有的任务。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就会明白并不一定非要花很多专门的时间去完成某一个专门的活动,道德与法治、历史课、语文课、班团活动、师生交往中,都可以渗透劳动教育的理念。

除了开展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两件事。

第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跟上去。比如现在很多老师本身已经没有劳动光荣的观念了,甚至有些老师特别羡慕那些不劳而获、挣快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指望他对孩子有正面的劳动价值观的引导呢?所以,教师一定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这对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相关课程的建设要跟上去。比如说历史课,过去的历史教育特别强调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那现在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如果历史课就只讲帝王将相,而劳动者在历史中的意义完全被人忘记,那肯定是不对的。无论是历史或其他课程,都要注重挖掘劳动教育的素材。

这两点非常关键,因为如果教师本身没有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或者劳动教育的价值观不能渗透到学科教学里,只是偶尔带学生去专门劳动一下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是那样,可能劳动课甚至都带有反劳动的性质了――因为大家体验到的只是劳作的辛苦,却感受不到其中的价值,孩子们就更不愿意劳动了。所以归根结底,整个教育系统要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各科教学都应该配合,再加上专门劳动教育的课程安排,才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

:您谈到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十分关键,那究竟如何才能够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而实践您刚才所说的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呢?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角度,您又有哪些建议?

檀传宝:要让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我觉得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劳动教育要从保障社会主义教育性质这个角度去看。所有中国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清楚地意识到,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是保证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劳动教育要从孩子的健康人格成长这个角度来讲。如果孩子从小就抱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他将来必定会非常自私,那样是不会真正幸福的。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人生将是非常悲哀的。而引导孩子过有创造性的、充实的人生,能够拥有健康的精神人格,是不能离开劳动教育的,教师也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第三,劳动教育要从社会改造的角度去重视。正如我刚才说的,现在有那么多社会病态其实是因为人们看待劳动的观念出了问题。要保障社会的良性发展,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责无旁贷、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我也有两个建议。一方面,现在很多老师,尤其年轻老师,并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劳动价值观,这就好比数学老师不知道数学,那你怎么教?所以广大教师需要去了解什么是劳动价值观,了解劳动价值观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当教师明白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具体要去实施的时候,要考虑有创造性地去推进劳动教育,不能把劳动课又变成另外增加的“课业负担”,而是要思考如何把劳动教育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形成综合学习的课程形态,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动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这种创造性不是异想天开,要与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实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协作,但如今很多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习惯,“家里的活儿不用孩子做,只要好好学习就行”是很多家长仍然持有的观念。您认为应该如何改善这种局面?

檀传宝:首先还是要明确,劳动价值观教育是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这是一个大前提。具体到家长要做哪些改变?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不要把学习跟劳动看成是对立的。在我看来,其实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家长完全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学习,来帮助孩子确立付出努力才能够有所收获这样的“劳动”观念。正如大人要通过劳动去创造世界,儿童要通过学习去获得成长,我们完全可以把劳动和学习建立内在联系,而不是将勤奋学习看成跟劳动没有关系的一个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孩子如果认真学习,也可以视之为勤劳的一种表现,也是值得鼓励的。

第二,家长不能把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看成是与儿童生活没有关系的。你所说的很多家长在家里不让孩子劳动,一方面是家长没有意识到劳动的教育意义,另外一方面是在这个少子化时代,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许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去做家务。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问自己,到底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如果爱自己的孩子却不考虑教育意义的话,有可能就只是一N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所以我觉得让孩子适度地参加有意义的家务劳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培育儿童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等等。他如果什么事都不做,那怎么学习做主人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进行变革。一旦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就会自觉去考虑哪些劳动方式对孩子是合适的。我觉得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把学习跟劳动联系起来,是一个最为可行的选择。

:还有另一种情况,有一部分家长已经能够意识到劳动对孩子的重要性,也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他们是采取以劳动换取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做家务,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种教育方式的?

劳动教育会议范文4

直面问题――分析学生消极原因

周一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到班里检查学生到班早读和值日情况,结果发现:到了早自习上课的时间,值日生们仍在教室打扫卫生,个别值日生居然还没有到班值日,从而导致卫生打扫的质量大打折扣,有很多地方没被打扫干净,连续几周的月底卫生评比,我班都是倒数,这该怎么办呢?

回到办公室,看到学校政教处下发的评比结果,我思考了很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值日的意识不到位呢?为什么学生明明知道第二天值日,还会有人迟到呢?是学生习惯不好,还是自己管理上有问题?

我班共有48名同学,平均分成8组,每组6人。按理说,只要值日小组长合理安排人员,全组同学共同努力,每次打扫大概10分钟,值日就可以保质保量完成的。但是,事情并不如人所愿,我认为导致班级卫生质量差、学生积极性低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值日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稀里糊涂。每次值日,小组长基本都是凭组内同学的自觉性,在每次打扫前并没有召开值日生小组会议、提出明确的值日要求、安排具体的同学分工、制定明晰的卫生质量标准以及做好检查和监督的工作。

2.个人日常生活习惯不好,起居无律,自由散漫。例如:有的走读生因为早上起床较晚,匆匆赶到学校门口,随便在学校门口的早餐店买点吃的,等他们到班级的时候,基本就该准备上课了。

3.同学之间缺乏信任,相互猜疑,生怕吃亏。由于我校是寄宿和走读混合的完全中学,学生来自周边及周边各乡镇。每次值日,有的住校生觉得如果其他走读生还没有到,自己已经把教室的卫生打扫完毕,就会感觉很吃亏。

4.家庭劳动教育缺失,溺爱孩子严重。很多家长都是初高中毕业,认为自己没有上好学,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学习之余的琐事家长全部代劳,不仅备好一日三餐,还在生活起居上百般照顾,劳动锻炼几乎全被取消,甚至到了中学,有的家长还给孩子洗袜子、洗澡……

仅凭说教是不能完全解决认识层面问题的,之前我也强调过卫生对一个班级学习环境的重要性,没有良好、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同学们在学习上何谈效率?又如何能够保证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呢?他们心里也明白良好的卫生环境对个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但为什么依然知行不一呢?是学生真的不愿意做,还是不想做、不会做呢?学生的行为习惯到底该如何调动才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元认知,而不仅仅是外部因素的强加。这些问题,一遍遍地从我脑海里出现……思来想去,我决定加入每天轮流值日的小组,与学生一起劳动,通过示范引领,潜移默化,和学生一起为打造良好文明的班级共同努力。

智慧约谈――唤醒、触动学生认知

1.劳动值日,重新洗牌

接下来的一周,我决定在周一的班级例会上,提出班级劳动值日“改革”的想法,推行新的劳动值日方案。首先,我也成为“流动”值日生的一员,每组值日,事先由各组的小组长召开小组值日会议,提前明确值日任务,进行劳动分工;其次,让组长将任务下发给全组同学,组内每人各自领取自己的任务后,草拟任务名单;最后,在全体同学面前公示。第一次值日,我选择加入第六组是因为这个小组中真正值日的同学最少,尤其是后面几位男同学,基本不打扫卫生,每次都是快上课的时候才来,组长批评他们,他们根本就不听,组长小王同学气得找我诉苦:“老师,这个组长我真不想干了,您换别人吧!太难干了,有的同学根本不听我的,一到我们组打扫卫生,就迟到,或者偷偷溜走。”我笑着对小王说:“要辞职?那你可要考虑清楚啊!再者,班干部辞职,需要走程序的,要经过班委会商议讨论决定才行,不是说辞职就辞职的。要不今天我加入你们这组怎么样?等这周结束后,看看效果如何,你再考虑提交辞职申请,如何?”她说:“那也行!”我说:“今天,我先替你主持,现在你去通知你们这组的同学,上午大课间到我这里开个会。”她很爽快地答应了。

2.明确分工,身先士卒

上午大课间,这组同学都到齐了,我说:“同学们,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让大家帮组长出谋划策。现在组长小王同学遇到烦心事了,大家想听听吗?”这时,我们的“甩手大掌柜”小赵接着话茬自信满满地说:“老师,组长遇到什么难事了,我看看能不能帮忙解决?没有我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一听小赵接话了,就觉得这事儿有戏,于是我说:“那好,我就说说这件烦心事儿。我想问问大家,现在组长要辞职,你们希望不希望组长辞职?如果辞职,你们有没有更好的人选?”苗苗低着头,吞吞吐吐地说:“老师,她干得还真不错,我的值日任务都是她帮我完成的。反正我不希望她辞职。”大家也都表示J同,我便顺势说:“既然大家也没有更好的人选,这说明你们还是比较信任她的,但是组长反映这几日大家的值日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说到这里,大家都低下头,沉默不语。我继续说:“要不这样,如果大家都忙,没有时间打扫,我来替组长分配这周的值日任务。晚上晚自习放学后,我和咱们这组的班干部奥奥、文文等(住校生)先来打扫,第二天组长负责整理劳动工具和全天的擦黑板任务,大家看怎么样?你们三个(小赵、苗苗、文文三人)暂时没有任务,一周后,看看我们4个人能不能逆袭?月底卫生评比看看咱们能不能进入年级前三名?到底是4个人效率高,还是8个人效率高?我们拭目以待。”

3.引领示范,情感渗透

晚自习结束后,我准时到达班级门口,等到大部分同学走完,我和住校生奥奥、文文等人就拿起扫帚开始打扫,起初这组的小赵、苗苗、文文三人并没有参与,下课后,小赵同学在玩游戏,苗苗同学在用手机听音乐,文文同学在教室里和其它同学聊天,根本就没有把自己当做这组人,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也没有说什么,等打扫到他们座位附近的时候,不知教室里谁来了一句:“老师都打扫到你们这个位置了,你们还坐在那里不动?”可能是自尊心使然,于是住校生小赵同学说:“老师,我们打扫哪个地方?给我们几个布置任务吧!我说:“不用,你们不是忙吗?我们三个也可以打扫干净的。”但是他们仿佛懂了我的良苦用心,这时,我听到他们三个中有人说:“我们几个来分分工吧,苗苗打扫南边两组,文文打扫中间两组,我来擦黑板和倒垃圾。”没有要我分工,也没有组长安排,他们就自己安排好劳动分工,我感觉他们已经上“套”了。于是我就说:“既然大家都愿意做,那我说说具体的要求吧!地面要扫干净,尤其是瓜子壳,黑板用抹布抹过后,用清水冲洗,再抹,直到晾干没有粉笔灰的痕迹。垃圾倒过之后,垃圾桶要清洗干净,扫帚要摆放整齐。”接着,我边擦黑板,边给小赵同学示范。垃圾桶倒过之后,我和小赵同学一起下楼,到水池处,教他们如何清洗,达到什么要求。最后,我们几个人用了不到十五分钟就打扫整洁,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他们不禁感叹:“教室这次打扫得真干净,估计明天学生会检查咱班能拿前三名!”我听到后,笑着说:“通过今天的打扫看出大家还是很有集体荣誉感的嘛!我看你们都是劳动高手!只是没有给你们机会大显身手啊!”

4.成果验收,重拾信心

因为学校要求住校生每天早上6点10分到班晨读,我身为班主任按时到班,趁着学生晨读的时候,把昨晚打扫的情况又检查一遍,将教室的窗户和门顺手打扫一遍。这一幕,班里的住校生都看见了(当然也包括小赵、苗苗、文文三人),到了7点20分,学生会的同学到各班检查来了,进来之后,教室不同寻常得整洁,让他们开始以为进错班级了,又出去看看班牌,确定没错就是高三(8)班。临走时,学生会的一位同学还说:“老师,你们班这次可真干净!下次继续保持!”我笑着说:“有什么不足,请你们指出,我们再改进。”

榜样示范――引领学生行动

1.初显成效,信心百倍

班里同学听说我加入第六组值日后,懂得了班主任的良苦用心。白天值日,奥奥和文文还有组长争着擦黑板。这样坚持了一周,评比结果在第二周公布,我班排名从倒数第一跃居正数第二,我利用周一班会课,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小王。我问她:“你还辞职不?有困难,大家一起来解决。”她说:“老师,那我再接着干吧!”接下来轮到了第七组值日的时候,我跟组长状状说:“这周我也加入你们这一组,行不?”状状说:“老师,您加入我们,我们全组欢迎您!这周看我们的!相信我们!”

2.不断修整,强化习惯

自此,班级同学的卫生意识逐渐增强,劳动积极性也大幅提高。每个组事先分配好白天和晚上的任务,并拟好名单。平时不太积极的几个同学,也参与进来,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为了让学生们的这个好习惯长期保持下去,我仍然像第一周一样,每天晚上按时到班和同学们一起值日,第二天早晨先行检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三周的卫生评比中,我们取得了正数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再次借班会课,向学生说明一个道理: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一定可以创造辉煌,我们班不差,我们每个人都是优秀的!

3.齐心协力,深入人心

之后的值日,我依旧参与其中,只是参与度越来越少,学生可以对照学生会的检查标准反省自己的卫生值日效果,及时修正。因为学生们主动值日,劳动效率较之前大大提高,现在基本十分钟以内就可以高质量完成,有的同学甚至说:“老师,现在每周的卫生评比我们班几乎都是年级第一名,我们都很自豪,其他班的同学还夸我们班好牛,感觉好有面子!”我笑着说:“在我眼里,你们本来就是最好的!”“是的,是的,我们本来就是最棒的!”体育委员状状说。

4.成就习惯,形成班风

两个月内八个小组全部轮完,我又召开了主题班会,我问大家:“同学们,哪位组长还有烦恼心事儿?”劳动委员小涛拖着长音说:“现在的烦心事儿,不是没人值日,而是大家都抢着干,比着干,组长又有新的烦心事喽!”我说:“这说明大家都认识到卫生不仅仅是一种劳动,更是一种习惯,一种修养。我相信组长和每一位组员都能做得更好!希望大家把这种精神内化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继续保持!”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发现每组的组长都能安排好小组值日,W生积极配合,认真劳动,班级井然有序。最后,我们班不仅创造出连续15周年级卫生评比第一名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劳动习惯,学风也日渐浓厚起来。如今,在我们班级里,劳动卫生再也不是难事儿。

劳动本身应该是锻炼学生机体、培养学生品质的活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也是一个人走上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现实中的确有很多的劳动窘境值得我们去思考。比如,在劳动布置方面,我们应该多一点计划,少一点盲目;在劳动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多一点内容,少一些形式;在劳动实践方面,我们应该多一些引领,少一些说教。

总之,劳动说到底是一个人对未来生活态度的行为体现,劳动教育则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校里,劳动教育表现的是一种劳动态度、劳动质量。在社会里,显现的则是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做事准则以及价值观。“大丈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劳动教育为校园教育的修行之要,乃以行育人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携手并进,在劳动教育的路途中归因、唤醒、导行,积极立品行、正学风,为青春灌溉施肥,方能十年树木。

【张刚,安徽省宿州市桥区祁县中学,一级教师】

劳动教育会议范文5

    1、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安排,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排校历及学期主要活动日程表,贯彻执行教育教学常规,建立与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检查与总结全校教育教学工作,及时向主管校长汇报计划中各类工作的落实情况,疏通校长指挥教学渠道。

    2、领导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工作,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参加年级组的教研活动。

3、每周上课不得少于所任科目满量的三分之一。

4、按教学计划安排教师教学任务,审查教师工作计划、检查教师执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情况。

    5、深入课堂,了解教师教学,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检查教案、教材、教研分析作业,抽查班务日志。召开学生座谈会,掌握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6、了解分析学生思想,学习素质,学习效果,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智力发展情况,帮助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7、指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召开有关会议,研究工作,交流经验,指导班主任写好学生操行评语。有目的、有准备地参加年级组、教研组、班级活动。

    8、认真贯彻《守则》、《规范》及常规,掌握学生思想品德情况,主持评定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班、团、队“干部” 、“十佳学生”、“学生进步奖”。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9、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及劳动,抓好安排组织、检查、评比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对全校卫生工作定期检查评比。

    10、组织开展好综合检查评比活动,及时总结并逐步完善检查制度。

    11、有计划开展阶段教育活动,抓好节假日前及寒暑假教育,做好新生和毕业班的思想教育工作。

    12、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加强第二课堂的组织,管理及辅导。

13、协调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14、指导年级组班级做好家访工作,开好家长会。

    15、做好学期期中、期末各类工作,负责招生编班,严格学籍管理。管好休学、转退学工作,组织安排考试,搞好成绩分析统计。

    16、负责违纪学生处理工作,建立健全违纪学生处分档案。

    17、建立并保管好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档案。

劳动教育会议范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小琪”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县政府办:

根据要求,现将2020年我局“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人大十六届五次会议和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中,涉及教育科技和体育工作的建议提案共3件,主要集中在师资配置、留守儿童关爱、校外教育阵地建设上。做好建议提案办理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我局聚力“三高”扎实推进建议提案办理。目前,3个主办件全部完成,其中A类(已经解决)2件,B类(正在解决)1件,实现了按时办结率、答复率、满意率三个100%。

二、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高点站位,主动履行职责。建议提案体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教育民生的真切关注。教育部门上下感同身受,满怀人民情怀,始终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履职尽责,主动承办,脚踏实地,努力把每一件建议提案办好,让一批师生或群众受益,让教育实实在在惠民利民。

二是坚持高标推进,严格办理流程。坚持局主要领导重点督办,分管领导跟进督办,局办公室全程督办。及时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完善工作方案,逐一细化工作任务、办理规程;局党委会每月“过堂”,办理汇报会逐件“会审”,局办公室对照时间表逐一“筛查”;明确基本流程,步步相扣,缺一不可;严格执行“答复意见书”格式标准,建立“层层把关”制度,确保件件达标过关。

三是坚持高质办理,强推事业发展。坚持将建议提案办理作为阶段性头等大事,紧紧围绕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认真梳理意见建议,聚焦热点焦点难点,有机融入全年工作重点。针对20号提案提出的“青少年校外阵地建设”,与当前研学实践紧密对接,着力打造县域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基地集群,作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综合性校外阵地的有益补充。针对30号提案提出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强化部门联动、动态化管理留守儿童档案信息,强化阵地建设、全方位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强化活动开展、多举措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针对61号提案提出的“城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多途径充实农村师资,近五年累计补充教师736人,其中2020年补充170人,大部分直接分配到农村学校;全力提升师资素质,组建首批县级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14个,引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扎实开展支教工作,选派331名城区学校教师到师资紧缺的农村学校支教;出台《西充县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结对帮扶实施方案》,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切实做到教育理念联享、学校管理联抓、教师队伍联建、学生成长联育、教育资源联用、教育质量联提、问题矛盾联处。

三、努力方向

建议提案是代表履职行权、委员参政议政的具体实践。建议提案办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一是健全办理机制。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逐步健全一套可定性、可量化、可考核的建议办理工作机制。二是巩固办理成果。坚持“事要解决”原则,已经解决的要“回头看”、巩固成果形成经验,正在推进的要建立工作台账、定期通报进展。三是主动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切实加强沟通联系,进一步加压驱动、创新思路、务实举措,朝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接力奋进、奋勇前行。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