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范文1
关键词:老年 腹外疝 临床路径 围手术期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1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21-01
临床路径(CP)是指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抽取我科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住院老年腹外疝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实施CP管理,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病床使用率,提高服务满意度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住的老年腹外疝无张力性修补术治疗患者80例,男70例,女10例,年龄60-82岁,对照组(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观察组(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按入院时间随机抽取各40例,观察组:男38例,女4例,其中腹股沟斜疝32例,腹股沟直疝8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6例,其中腹股沟斜疝30例,腹股沟直疝6例,切口疝2例,脐疝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特点、用药和检查费用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管床护士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护理行为遵照医嘱执行,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发放健康资料、口头宣教,无时间限制,随机进行教育。观察组患者自入院起便按照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临床护理。
1.2.1 临床护理路径设计。参照1997年美国外科医师协会制定的CP10项标准成立CP发展小组,由大科护士长、普外科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组成,以病人为中心结合医生的医疗临床路径计划,预计住院天数从入院到出院,内容包括入院指导,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计划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具体方法如下:(设定患者住院时间为5―7天)①住院第1天:介绍管床医生、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及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6小时内完成入院护理评估、护理计划,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劝患者告戒烟,告知保暖预防感冒,训练床上大小便,协助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心电图、胸片等检查,当天或次日晨行静脉采血。②住院第2天:进行术前准备宣教、给予术前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予备皮(术野标识),做好术前用物准备。③住院第3天(手术日):了解术前禁食、禁水情况,测生命体征、术前留置导尿管(取尿培养)、术前用药,术后观察病情变化(心电监护、吸氧必要时),予沙袋加压伤口6―12小时,指导防腹压增加,放松技巧,给予术后心理护理与生活护理,告知术后禁食、禁水6小时(肠切除吻合者术后禁食、禁水,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留置尿管常规护理,加强夜间巡视。④住院第4天(术后第1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协助生活护理,取舒适,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垫,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减轻切口疼痛并有利切口愈合[2],饮食指导可进半流质或普食、多喝水,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术后床上活动、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及有效咳嗽排痰。最后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
1.2.2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观察组病人自入院安排床位,高级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符合准入条件,开始进入临床护理路径,管床护士根据制定好的临床路径表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依照流程接受照顾并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锻炼。
1.2.3 记录与统计:患者出院前1天,由高级责任护士或护士长对照临床路径的健康宣教内询问患者并填写《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记录所有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分析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满意度。
1.2.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医疗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表1),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服务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表2、表4),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表3)。
表1 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比较(X±S)
注:P
表2 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比较 n(%)
注:P
表3 两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比较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范文2
关键词:腹外疝;围手术期;护理
腹外疝是通过腹腔内脏器、组织以及腹膜壁层,到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起而形成。若对疝不及时治疗,疝环就会慢慢变大,疝内容物越来越多。斜疝在腹内压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嵌顿或绞窄。腹外疝应及早手术治疗。
1 临床资料
腹外疝患者共43例,男性38例,女性5例,年龄为5~63岁,都有可复发性疝病史。34例为腹股沟斜疝,5例为腹股沟直疝,2例为股疝,2例为切口疝。
临床表现:可复性疝,在相应部位会突现肿块,大多数患者无症状或略有坠胀感,当患者站立或腹内压突然增加时,疝内容物才会疝出,当患者平卧或用手向腹腔内推送时,又可送回腹腔。难复性疝,疝的内容物重复疝出,在囊颈处长期承受摩擦,表面损伤与疝囊粘连,不能送回。嵌顿性疝腹内压骤增时才会发生,特点是疝块突然变大,疼痛明显。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平复,同时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症状。如果嵌顿病得不到不及时治疗,疝内容物的血运就会受阻,导致动脉血流减少或完全阻断,逐渐演变为绞窄性疝。
2 术前护理
2.1观察护理 手术前对疝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身体进行全面检查,观察肿块大小、质地、能否回纳、有无痛感、有无梗阻或肠绞窄现象,询问患者是否发生腹内压增加的现象。观察患者体温是否升高、白细胞计数是否增加等,若患者发生慢性咳嗽,要对其进行胸透或拍片,若患者有肺气肿或气管炎则要抗感染治疗,对于分泌物不多的患者可以适当服用止咳药物,劝导吸烟患者戒烟。如果出现疝长期绞窄,疝内容物因坏死而发生感染,蔓延至周围组织,会引发局部急性炎症,患者会出现脓毒血症的全身状况,通过观察评估对病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2.2心理护理 患者会因为肿块反复出现而感到焦虑不安,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医护人员应该耐心详细的向患者解释腹外疝的成因及诱发因素,进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手术治疗原理,进而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治疗。
2.3饮食与休息 正常饮食,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确保大便通畅。应先给排尿困难的患者解除尿道梗阻,再进行手术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2~3d,使疝内容物回纳,使局部组织松弛,充血与水肿得到缓解,促进术后切口的愈合。较大疝块的患者要尽量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当离床活动时,用疝带压在疝环口处,防止腹腔内容物脱出,发生疝嵌顿。
2.4手术前准备 采用严格备皮能够预防切口感染,避免发生疝复发。术前要对阴囊、会阴处皮肤进行详细准备。叮嘱患者进行沐浴、更衣,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备皮后,用温水洗净、擦干,用消毒治疗巾包裹手术野。手术前晚为患者灌汤,使肠内容物清除,避免术后产生排便困难及腹胀现象。手术前患者确保膀胱空虚,防止术中误伤。
3 术后护理
3.1术后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确保呼吸畅通, 了解伤口渗血渗液状况,使切口保持清洁干燥,将软枕垫在膝下,髋、膝关节略弯曲,确保腹肌松弛,使腹内压和手术切口处张力减小,使伤口疼痛得到缓解,避免疝修补处组织裂开,术后避免受凉,指导患者咳嗽时,必须用手掌按压切口,以防止缝线撕脱,术后次日可在床上适当活动。一般性修补需卧床3~5d,根据疝的部位、大小、腹壁缺损程度及手术方法而定,对于严重的疝或复发疝在手术后要多卧床一段时间,大约10d后方可下床活动,避免术后初期疝复发。
3.2术后在切口处用盐袋(重0.5kg)压12~24h,以便减轻渗血,男性斜疝术后,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或用一软枕垫于阴囊下,定期翻身防止阴囊内积液、阴囊肿胀。经常查看伤口敷料有无渗血、阴囊有无肿大,若发生异常要及时向医生报告。术后肺部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对咳嗽、咳痰患者协助翻身拍背,用超声雾化吸入,并有效的指导患者咳嗽,双手在伤口区域轻压,减轻疼痛,避免腹压增高,紧张下床活动,同时,要保持大、小便通畅,对于便秘患者,术后继续进行通便治疗。
3.3术后6h可进流质饮食。第2d可改半流质、进饮食或普食。由于腹腔镜手术切口并不疼痛,但是部分患者手术后容易涉及到肩背痛等,手术后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情况使用镇痛泵,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并向患者解释疼痛出现的原因。
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要加强患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告知患者这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及其患者发病时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手术患者出院后仍需注意休息,可以从事一般性工作,并且在手术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活动。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加强患者生活饮食护理,告知患者生活要尽可能有规律性,避免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而在饮食方面,尽可能让患者饮食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如:存在排便困难者应该进行药物治疗。置入开塞露等方法,辅助排便,少进或禁忌辛辣食物和烟酒,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防止疝复发。
参考文献: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范文3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腹外疝;临床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 06(b)-0033-02
整群腹外疝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主要指腹腔内器官、组织、腹膜壁层,由于各种原因所致从突破腹壁束缚,进入体表皮下的一种疾病。与其他急腹症治疗方法相同,手术是治疗腹外疝的最有效的方法,而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传统疝修补术、有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等。目前,随着医疗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术技术越来越成熟,成为治疗腹外疝的首选方法。基于此,为了解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现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1月该院接诊的56例腹外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诊的56例腹外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8例。本研究所有患者经人院检杏后,均确诊为腹外疝,并且均无其他心、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以及手术禁忌证。同时,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23~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8±5.2)岁;腹股沟疝26例、股疝1例、切口疝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4~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4.8)岁;腹股沟疝25例、股疝2例、切口疝1例。
1.2 方法
根据两组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给予其相应的麻醉处理,并且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等必要检杏处理。
1.2.1 观察组①帮助患者平卧在手术台上,按传统疝修补方法切开患者皮肤。②在修补装置间隙中平整放置底层片,确保中间层连接塞自动位于疝环处。③在表层片外侧剪出一个可溶精索通过的圆形缺口;将上层片充分展平在精索下方,并确保上层片内下超过耻骨结节2cm。④缝合肌腱、耻骨结节表面、腹股沟韧带;最后依次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以及皮肤。
1.2.2 对照组①切断疝囊颈部并确保其于周围组织充分分离后进行高位结扎。②缝合腹内斜肌下缘以及腹横腱膜弓,并将两者固定在腹股沟韧带处。③最后依次缝合皮下组织、皮肤。
1.2.3 术后处理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接受相同程度护理,包括:常规使用抗生素意义预防切口感染;术后将0.5kg的小沙袋压在切口部位并持续24h,同时用丁字带托起阴囊;对患者术后饮食进行指导;训练患者掌握正确的咳嗽方法以免切口崩开;对患者进行排便护理:若患者在术后6h未发生并发症,则可在护理人员指导下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持续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②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血肿、尿潴留、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以及是否出现复发;③采用白编问卷调杏两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分析
经分析发现,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持续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小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在手术时间、持续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及复况比较
经分析发现,术后观察组中发生血肿2例、尿潴留1例、切口感染2例、复发1例;而对照组中血肿3例、尿潴留4例、切口感染3例以及复发5例;并且两组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经分析发现,手术后观察组满意患者18例,基本满意着8例,不满意者2例,总满意度为92.9%;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8.6;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研究重点针对腹外疝传统疝修补术以及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传统疝修补术是治疗腹外疝应用时间最长的手术方法,能确保疝囊被顺利切除,而且还可避免内脏器官进入疝囊从而达到一次性治愈的目的。但是该手术操作会对患处周围多种组织进行牵拉缝合,即不符合外科手术治疗原则又不利于缝合切口愈合,因此该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该组研究接受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对照组在术后共有10例出现并发症,且复发5例;同时对照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高达(55.9+8.8)min、(8.6±2.4)d;结果证实传统疝修补术效果并不理想。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范文4
关键词: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治疗效果
在医疗水平与手术材料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传统疝修补方式已经逐渐被无张力疝修补技术替代,成为了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本院基于这一情况,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无张力疝修补相对于传统修补技术而言的优越性,希望能够为今后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30例(男18例,女12例)患者,均为我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这2年时间内收治。年龄22~71岁,平均52.6岁。诊断发现,有25例患者患有腹股沟疝,占总研究人数83%;3例患者患有股疝,占总研究人数10%;2例患者患有切口疝,占总研究人数6%。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修补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以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腹外疝形式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传统修补技术是在对患者实施麻醉后将疝囊颈部切断并采用高位结扎方式将其与周围组织分离。将腹横腱膜弓与斜肌下缘固定缝合,最后将皮下组织与患者表层皮肤缝合即可[1]。
无张力疝修补是让患者处于平卧状态,实施局部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前需确保患者8h内没有进食进水情况,以免术中因麻药反应产生呕吐引发气管堵塞危险[2]。在有效麻醉后,在患者疝环中填充疝囊填充物,之后将疝囊口周围的组织与填充物一同固定,避免填充物脱出。
之后在患者腹股沟部位放置补片,采用丝线将补片缝合。之后按照患者腹部组织将其逐层缝合,依次为斜肌腱膜、腹部皮下组织以及皮肤表层[3]。
1.3统计学方法 根据上述方式将得出的数据进行汇总,在软件使用方面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结果数据展开处理与分析,了解其差异程度。当P值在0.05以上时说明统计结果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以下时说明统计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手术情况分析 对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这3方面展开对比研究,了解各项时间的差异性。时间越短,说明患者承受痛苦时间越短,且住院天数越少,患者在医院治疗经费就越少,经济压力越小(见表1)。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疼痛天数以及住院天数这3个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并发症分析 对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展开对比研究,本次研究通过血肿、尿潴留、切口感染以及腹外疝复发这四项了解两种治疗方式的差异性(见表2)。
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并发症以及病症复发几率上存在较大差异性(P
3 讨论
腹外疝是一种腹部外科常见疾病,多表现为腹股沟疝,其次为切口疝、脐疝、白线疝和造口旁疝等。患者腹腔中器官或组织与腹膜壁层连接,通过腹膜壁的空隙或弱点从表皮下方突出[4]。在治疗方式上,目前主要几种治疗方法为传统疝修补、腹腔镜疝修补、有张力/无张力修补这几种方式。
本次研究采用无张力疝修补的患者出现了1例复发,研究发现可能在于放置的补片位置产生移动或手术时位置设定偏高造成,疝囊没有被完全覆盖的情况下造成二次发作。另外,网塞从疝环口脱落也会引起复发。总之,对患者腹外疝的治疗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技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适合在我院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梁水清.腹股沟疝患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27):5574-5574.
[2]邓安鸿.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8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29):37-38.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范文5
关键词:整体护理模式;腹壁巨大切口疝;效果
腹壁巨大切口疝多见于腹部纵行切口区,尤其是正中切口或腹直肌旁切口。腹壁切口区有肿块突出,在患者站立、行走、咳嗽等腹内压增加时更为明显,平卧时消失。小的可无症状,大的可引起腹部不适和牵拉感,伴消化不良、腹胀、腹部隐痛和慢性便秘等。而囊颈部能摸到腹壁缺损,疝内容物到达皮下时,可见肠型或蠕动波,局部可闻肠鸣音[1]。如发生粘连可形成难复性疝。选择我院 2012年 8 月~2013年 8 月收治的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36例行疝修补术,并配合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2年 8 月~ 2013年 8 月收治的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36例行疝修补术,男21例,女15例,年龄30~75岁,其中30~60岁12例,60~75岁24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修复手术中给予精心护理,包括术前进行的详细护理评估,做好束腹训练和呼吸功能锻炼;术后密切观察呼吸情况,防止患者腹内压增高和切口感染,做好出院指导,观察治疗效果。
2护理
2.1认真进行手术操作,选择合理切口 缝合的切口在早期要避免遭受不协调的过度张力。腹部手术有各种切口,斜行切口和横行切口与腹壁部分肌肉方向一致,比较牢固。各种纵行切口虽有利于延长和改变形状,但牵张力较大,有的纵切口对神经和血管损伤较多,切口疝发生率较高。因此,要尽量选用对腹壁神经、血管损伤少的切口。手术中要爱护组织,避免挫灭和结扎使过多组织坏死,注意妥善止血以防止血肿,缝合腹膜时不遗留缺口[2]。缝合的切口,早期,愈合过程刚刚开始,此时如遭受不协调的过分张力,如全麻后不恰当的气管内吸引,强烈的咳嗽,可使腹肌骤然增加张力,以至将缝线撕脱或组织撕裂,大网膜或肠袢嵌入分离的切口中,随着腹腔内压力的增高,切口越分越大,就形成切口疝。因之应该尽量避免切口缝合处早期受到不协调的张力。
2.2预防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是切口疝的常见原因。感染后,腹膜哆开或筋膜坏死,形成缺损。因此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预防切口感染。
2.3加强手术后处理 手术中放置的引流物在术后处理不当,也是切口疝的常见原因。要避免过长时间放置引流。手术后肺部并发症所致的咳嗽,肠麻痹引起的腹胀,都能增加腹腔压力,不利切口愈合,应在术后妥善处理。
切口疝不可能自行痊愈。患者病史越长,疝环和肿块越大,疝囊和疝内容物的粘连越紧密越多,局部腹壁肌肉越薄弱,手术操作困难就越多,手术后往往容易复发。因此,本瘸的治疗主要是手术修补,而且强调要越早越好。
2.4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腹外疝的成因,避免生活和工作中能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6个月后疝环仍未闭合者可以手术治疗,成人疝带压迫治疗者,若手术的禁忌证消除,也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出院后仍需注意休息,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积极治疗和预防各种能导致腹压增高的疾病,防止腹外疝的复发和再发。
3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平均住院9.8d,术后随访 6 个月~3年,无复发。
4讨论
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腹壁切口疝多见于腹部纵行切口,与解剖因素、手术操作不当、腹内压升高、切口感染及切口内血肿形成、肥胖、老龄、营养不良或某些药物所致的切口愈合不良等因素有关。腹壁切口处逐渐膨隆,有大小不一的肿块出现,站立或用力时更为明显,平卧休息时缩小或消失。较大的切口疝有腹部牵拉感,伴食欲减退、恶心、便秘、腹部隐痛等表现[3]。因切口疝多无完整疝囊,疝内容物可与腹膜外腹壁组织粘连而成为难复性疝,很少发生嵌顿。本组资料显示,对巨大腹壁切口疝接受修补术的患者实施修复手术中整体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梅宝,王亮,梁敏.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行修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01:82-83.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范文6
【关键词】 闭孔疝;肠梗阻;护理
闭孔疝是指腹腔器官经髋骨闭孔向股三角区突出的腹外疝。此病罕见,占全部腹外疝的0.073%[1]。93.7%~100%的闭孔疝病人有肠梗阻症状[2]。此病多发生于高龄或瘦弱女性身上。男女比例为1:6,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3]。这与女性的生理特征骨盆宽大,闭孔上口大于男性以及妊娠使腹内压增高使盆壁组织松弛等原因有关。闭孔疝的疝块位置深,体表肿块往往不大明显,故容易漏诊或误诊。本院于2009年12月10日收治1 例闭孔疝引起肠梗阻的老年女性,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于入院后第13天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女,76岁,于1周前睡眠时突发下腹剧痛,腹胀明显,继之停止排气、排便。期间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用药不详)症状无好转,且呈进行性加重,遂急诊转入本院。消瘦,痛苦貌,面部轻度浮肿,T 37.4℃,P 104次/min,BP 150/100mmHg。
1.2治疗方法完善相关检查,遵医嘱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胃肠减压等对症处理,无效且病情恶化。遂于入院后第3天上午8:00行剖腹探查术。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患者仰卧位,取下腹正中切口,入腹后充分暴露盆腔,发现闭孔处有腹腔内容物(肠壁)疝出,暴露闭孔,整复疝内容物,结扎疝囊,修补闭孔管内口,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按序放置肠管,缝合腹壁切口。
1.3结果患者手术后第3天,肠蠕动恢复,开始排气、排便。拔出胃管进少量清淡流质饮食,手术后第10天拆线,切口I级愈合康复出院。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时间承受腹胀、腹痛折磨,又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担心拖累子女,表现出烦躁、恐惧、抑郁等心理。责任护士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真诚体贴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和愈合状况等。同时鼓励亲人陪伴,增加其安全感,使患者消除顾虑,配合治疗和护理。
2.2病情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监测生命体征,评估水肿程度。留置尿管,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尿色、尿量,用生理盐水200ml+庆大霉素8万U膀胱冲洗,2次/d。持续胃肠减压,妥善固定胃管,标记胃管插入深度,防止脱出。每2h抽吸1次,并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保证有效负压状态。及时倾倒引流液,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2.3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配合医生诊断,准确抽取血标本,交叉配血、备血。协助各项体格检查,发现阳性结果及时报告床位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做好手术野皮肤准备,清洁肠道:用38℃~40℃生理盐水100ml作为灌肠液,悬挂高度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切口置腹带加压,平卧位6h后改半卧位,以减轻腹部切口张力及腹腔内压力,改善呼吸循环功能。持续心电监护、吸氧,每30min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1次,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妥善固定胃管、导尿管,防扭曲、受压。准确记录引流量、色及性状。鼓励患者尽可能早期主动活动,保持病室安静,限制探视。
3.2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3.2.1腹腔间室综合征的预防由于患者长时间腹胀,造成肠麻痹以及手术创伤等因素,使患者肠蠕动受到严重抑制,高腹内压极易发生腹腔间室综合征。腹腔间室综合征可直接引起多脏器衰竭,如果处理不及时,病死率达60%以上[4]。责任护士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听取患者主诉,注意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持续胃肠减压,从胃管内注入石蜡油30ml,3次/d;肛管排气30min/次;常规温生理盐水低压灌肠;腹部用热水袋热敷,温度40℃~60℃,防止烫伤,同时要避开切口防患者疼痛不适。经有效护理,患者于术后第3天解一次黑色稀便,肠蠕动恢复,腹胀缓解。
3.2.2肺部感染的观察与护理患者年老体弱,肺部机能明显减退,又因长期卧床、腹胀,影响静脉回流及腹式呼吸,所以出现了肺部感染。主要表现:呼吸急促,咳嗽,咳痰,听诊湿性啰音。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2~3次/d;口腔护理2次/d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指导肺功能锻炼。(1)缩唇呼吸:患者取半卧位,深吸气后再慢慢似吹口哨状呼气,呼吸比为1︰2~3,8~10遍/次,3~4次/d。(2)叩背:操作者手指微曲握成杯状空心拳,自患者肺底由外向内,由上向下振动气道。边叩边鼓励患者咳嗽,以达到排痰目的。(3)咳嗽训练:患者取坐位,身体向前倾,行深而慢的呼吸后屏住呼吸3~5s,从胸部而不是喉咙短而有力深咳2次,咳嗽时指导患者用手轻压切口两侧,防切口疼痛和裂开。经一系列处理措施后,患者于出院前呼吸平稳,咳嗽减少,无脓痰咳出,肺部感染症状得以控制。
3.2.3皮肤护理患者受居住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长期营养不良,加上患病期间呕吐、禁食、胃肠减压等丢失大量体液和蛋白质,形成低蛋白血症,全身浮肿,极易形成压疮。手术创伤患者和危重患者均是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5]。所以加强皮肤护理尤为重要,首先置患者于具有支撑作用的气垫床上。此床能重新分配压力,缓解骨隆突部受压[6]。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无碎屑。让患者穿宽松、棉质睡服,防汗液浸湿,勤擦身,勤更衣,保持皮肤清洁。建立翻身卡,每2h翻身1次,用5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观察并记录皮肤状况。加强营养支持,遵医嘱输注新鲜血浆、人血白蛋白和脂肪乳等,增强机体抵抗力。评估浮肿程度,按医嘱使用利尿剂。由于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压疮,皮肤完好无破损。
4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去人多的场所,防交叉感染。但适度下床活动非常重要,既有利于促进肠蠕动,又可预防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多饮水,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及钙质类清淡食物。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甜食、牛奶等产气食品。保护切口,勿用力排便及增加腹压活动,定期门诊随访。
参考文献
1夏穗生.实用腹部外科手术技巧.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05-707.
2李福年.腹壁与疝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6-597.
3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88-1299.
4方贵珍,葛琴灵.危重患者胃肠道症状与腹腔间室综合征的相关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698-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