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心理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终心理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终心理护理

临终心理护理范文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94-01

【关键词】临终病人 心理护理

临终护理是指对因病而生命垂危或因年老处于临终阶段人群卫生保健,心理护理和必要的社会服务。只有全面掌握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及心理特点,加强对临终病人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怀,才能更好地提高慢性临终期病人的生命质量。

1 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心理护理

1.1 多数病人有悲观情绪,精神萎靡不振,沮丧、少言寡语,闷闷不乐、唉声叹气恐惧、脆弱。临终病人有恐惧心理,心理上想尽一切办法否认事实,对疾病的治疗极为不利,此时的护理人员应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与病人沟通,多用一些技巧语言从他最关心的问题谈起,交谈中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面向病人,理解病人,尊重病人,使用恰当神态,完美的语言,告诉病人病情很重,根据需要护士可以随时陪伴在病人身边,让病人体会到被照顾、体贴、关心的感觉,取得病人的信任。

1.2 绝望心理 多与病人沟通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痛苦以及许多生活中的不便,经济负担、病痛折磨等掌握绝望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真诚的关怀和抚慰,做好正确疏导使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并给予讲述治愈或生命得到延长的具体事例,动员亲属、朋友多陪伴病人,做到无微不至地关怀病人。护士要热情对待病人,应用积极暗示性语言开导病人,做好心理指导,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帮助病人分析产生情绪低落的原因,做好心理上的安慰,对严重抑郁,情绪不稳定不能控制的病人,防止自杀的发生,强化护理措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完成对病人的各项护理。

1.3 情绪不稳、愤怒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预感到病情严重,常表现惊恐不安、易怒、脾气暴躁,态度及其恶劣,语言生硬,往往把这种愤怒情绪发泄在护士身上,让护士难以接受,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行动上表现摔东西、拒食、发脾气,摆脱这种恐惧导致愤怒情绪随时随地有效的方法就是以真诚热情的态度,耐心地指导,鼓励病人把想法表达出来,如果患者在不理解你的情况下,你可以设法找话题,让他开口,如你为什么心情不好,那不舒服啊?需要我帮助吗?我能为你做点什么等,这样可以拉开话题,顺势利导,就不能把病人这种愤恨情绪看成是对某个护士而来的,应多多理解同情病人,让他们把悲愤的心情表达出来,帮助病人度过这个不可避免的经历,使临终前的患者通过临终的护理,使病人感到临终前护士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料,将是对他们一种极大的安慰,从而使病人减少恐惧、愤怒情绪,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1.4 压抑、悲观失望、抑郁的心理 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病人情绪低落、拒绝治疗、精神抑郁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全身衰竭状态、沉默寡言、表情淡漠、呆板、病人充分了解到自己接近死亡,心情明显抑郁、深沉的悲哀、内心及其痛苦,有消极的悲观心理,有时暗自流泪、尤其看到同种疾病的患者死的时候变加重了他们的思想负担,此时护士应以真诚的关怀和抚慰,用关心的态度同情的目光抚摸病人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去影响病人,使病人视护士为亲人,尽量让病人把这些恐惧和忧虑心理表达出来,减轻心理压力,以此达到精神上的解脱。

1.5 接受阶段 随着疾病的不断变化,病情越来越重,病人自我感知不好,知道自己病情危重,即将

面临死亡,往往心情极度平静,承认面临死亡的现实,表现昏睡、孤独、疲倦、懒言,此时护士不应与病人强行交谈,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清清抚摸病人,陪伴在病人身边,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心理上是护理,为临终病人提供心理上的关怀,让病人恬静地死去。

2 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应,清洁整齐,尽量美化病房,如摆放鲜花、病人平时喜爱的物品装饰,避免产生死亡之屋的气氛,以调整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平衡。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突发性并发症,病人常有意识及进食障碍,排便障碍,以及排泄异常为临床综合表现,选择责任心强素质高的护士,密切配合医生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治疗及护理任务,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大出血、窒息、昏迷等,护士熟悉各种可以发现的急性症状及早期征象,及早发现,及时抢救。

做好病人的营养护理,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防止虚脱,感染等并发症,延长寿命,鼓励多进食,少食多餐,进餐前控制疼痛,恶心等不适,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

临终关怀症状;主动关心病人,注意观察隐藏在身体症状和主述背后的心理痛苦,主动询问,以减少紧张恐惧气氛而造成的频临绝境的感觉,充分理解病人的情感,掌握病人的心理动态,给病人心理上的支持,适时征求死亡后的着、礼义、使病人心理放松,坦然地面对疾病和死亡。

临终心理护理范文2

临终关怀是为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全面支持与照顾的一种特殊的医疗护理服务,其主要内容是为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其中运用社会?家庭对患者身?心给予关怀与支持,同时又照顾家属给予心理上的支持?现就晚期癌症临终患者主要心理变化及临终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 对象

临终癌症患者,经医师确定其生命接近尾声,大致不超过六个月;病人和家属放弃治疗,只做止痛等支持疗法?

2. 病人心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临终癌症患者心里评估分析及目前心理反应所处阶段:抑郁心理,孤独心理,恐惧心理,愧疚心理?根据评估,分析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和措施?

2.1.1 抑郁心理:据资料统计,70%-80%的肿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这与患者经受疾病的长期折磨及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有关,且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等,加剧了患者的抑郁心理?

2.1.2 护理措施:此阶段鼓励病人倾诉,护理人员耐心倾听病人诉说扑捉信息,给予相应的支持,增加病人同疾病做斗争的信心;营造温馨氛围,在病房及走廊摆放鲜花,病房装饰以暖色调为主,保持整洁?安静?温馨,提供亲人陪伴场所,允许亲人陪护在床旁及带进病人喜欢的特殊食品及生活用品?

2.2.1 孤独心理:癌症患者病程迁延长,家属因为生活工作等有时不能陪伴在病人身边;由于癌症病人失去了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要求与亲朋好友见面,希望有家人陪伴照顾等,使病人增加了孤独感?

2.2.2 护理措施:提供娱乐场所,随时调节病人情绪,让他们拥有快乐?我们启用社会力量陪病人下棋?打牌?聊天等,为每一位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开生日联谊会,我们请临终关怀志愿者为病人服务,使其感受到社会没有遗忘他们,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感受人间最可贵的真情和关爱?

2.3.1 恐惧心理:患者得知自己治疗无望,即将面对死亡,害怕离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产生焦虑与恐惧心理?

2.3.2 护理措施:在此阶段我们除了给予病人感情上的支持(安慰?倾听?表示同情)外,还应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观规律?通过与病人推心置腹的交流?讨论,使病人对疾病的现状?发展和治疗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使病人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生活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

2.4.1 愧疚心理:患者对因自己生病给家人和子女带来的沉重负担,常常自咎自责,导致心理上的失衡,造成苦闷?烦恼?沮丧?忧愁等消极情绪?

2.4.2 护理措施:我们要充分理解病人的绝望及发自内心的愧疚心理,应保持冷静?忍让,要用爱心与同情去疏导?劝慰病人,让其平息心理上的冲突?弥留之际的病人鼓励家属随时守候在床前,聆听病人的自语,鼓励安慰病人安详渡过弥留阶段?

临终心理护理范文3

对老年临终患者来讲,治愈希望已变得十分渺茫,此时此刻,他们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及他们对离别亲人的忧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患者的临终关怀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在临终过程中人会遇到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折磨。对临终患者而言,当死亡不可避免时,如何减轻痛苦与不适,在有限的生命岁月中沐浴在充满人间温暖的气氛中,安详,舒适而有尊严地走完自己人生的最后旅程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使众多的老年患者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临终护理观察呢?在这一阶段的患者,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心理支持和各种护理。

1 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恐惧心理 临终患者心理上首先会有一种可怕的恐惧感和悲伤感。当得知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时,顿觉难以逃避而感到震惊及害怕,坐卧不安,心神不定及感情脆弱。

1.2 愤怒心理 此期患者极易谴责,挑剔及抱怨,如拒食,发脾气,摔东西或拒绝输液。

1.3 抑郁心理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患者意识到自己将会永远失去热爱的生活,家庭,工作,地位及宝贵的生命时,有巨大的失落感,出现全身衰竭,表情淡漠,心情忧郁,或暗自流泪,或沉默无语,尤其当知道同种疾病的患者死去时,更加剧了思想压力。

1.4 接受心理 有些患者深知病情加重将面临死亡,却显得很平静安详,不心灰意冷,更不会抱怨命运。但会向他人表达曾经历过的生活感受,准备接受死亡。

2 临终患者的护理

2.1 安排舒适的环境

2.1.1 提供单独的环境或以屏风遮挡,以免死亡的阴影影响其他患者。经常有人陪伴,要鼓励和训练患者的配偶和亲人,给患者以抚爱,拥抱,轻言细语,多拉家常,使患者感到家庭,亲友的关爱,激发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热情,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帮助患者和家属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死亡的挑战,让患者了解到死亡并不可怕,减轻痛苦,克服恐惧,绝望心理,保持积极,乐观情绪,以免患者产生被隔绝的感觉或发生意外。

2.1.2 保持室内空气的舒适与流通,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1℃~23℃,湿度应保持在40%~60%。室内应保持安静,并有适当的照明。因为在濒死过程中,患者的视力逐渐模糊,而且害怕处在黑暗的房间,但应避免过强或刺眼的光线。

2.1.3 将对患者有意的东西,如纪念物、照片、慰问卡及宗教物品或标志等放置在患者能看见的地方,或让家属跟据患者的意愿来摆放。

2.2 满足心理及精神的需要

2.2.1 否认期:此期患者可能已经知道自己的病情,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回避态度,与患者交谈时,尽量使用患者的语言,仔细地倾听患者的谈话,表达自己的感受,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尽量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和提供有益的信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之间的交流,调整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死亡,保持忠诚、忠实、感兴趣的态度,对患者温和亲切,支持了解,并保持适当的同情心,使他安心并感受到护士的关怀。

2.2.2 愤怒期 患者的愤怒、生气是一种健康的适应反应。护士应尽量提供发泄机会,让患者表达及发泄其情感及焦虑,充分理解患者的痛苦,加以安扶和疏导,以缓解患者的怒气。

2.2.3 协议期 此期是患者自己内心与命运讨价还价的过程。护士应尽量维持患者内心的希望,及时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创造条件,可适当听听轻音乐,民乐,以及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等,使身心放松,实现患者的愿望。

2.2.4 忧郁期 患者已接受事实,哀伤其生命将走到终点。护士应创造机会鼓励患者及时表达自己的哀伤与忧郁,使患者能顺利的度过死亡心理适应期。

临终心理护理范文4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简称扩心病易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包积液等严重并发症,使患儿反复入院,该病病程长、预后差[1],给患儿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使患儿及家属生活质量差,因此临终关对扩心病患儿及家属生活质量,使其幸福感提高更加重要,下面就DCM患儿的临终关怀展开综述。

1.相关概念

1.1 扩张型心肌病 DCM是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心室壁变薄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原发性心肌病,常伴有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猝死和心衰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心脏移植的第一位原因[2]。

1.2 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是一种照护方法,通过早期确认、准确评估和完善治疗身体病痛及心理和精神疾患来干预并缓解病人痛苦,并以此来提高罹患威胁生命疾病的病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3]。

2.扩张型心肌病患儿临终关怀的护理进展

2.1 心衰的临终护理 ACC/AHA分级法[4]分为四级,其中D级:为终末期心衰,休息时有严重的症状,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如心脏移植,此期采取终末护理。心衰患者采取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或坐位,限制探视,避免刺激。心衰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终末期心衰患者水肿严重,全身营养状况差、皮肤抵抗力、弹性差,应保持床单的整洁干燥,及时更换衣被,选择宽松、柔软内衣,使用气垫床或臀部垫水垫;注意保护骨隆突部位,局部可贴减压敷料;阴囊水肿者可用托带托起阴囊,防止破溃;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2.2 心律失常的临终护理 加强心电监护在扩张型心肌病中应用,研究表明,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出现的室速,不论是否伴有症状,都具有较高的猝死危险性[5]。我们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律、心率、呼吸、血压、意识和患儿的自觉症状。熟练掌握各种心电图知识,及时判断并随时做好床旁抢救工作。

2.3 心理护理

2.3.1 给患儿情感上的交流 英国儿科肿瘤治疗中心调查表明,[6]娱乐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帮助临终儿童应付焦虑和悲伤,使儿童重拾自信和自尊,对于心理支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3.2 对家长的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与患儿父母进行开放式交流,明确他们的需求;认真回答患儿父母的问题,告诉他们患儿病情,目前所接受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及患儿的现状、生存的可能性等,纠正患儿父母对患儿病情的误解[7]。

在临终护理工作中,要尊重患儿及患儿父母,尊重患儿及患儿父母有自己的信仰、价值观、习惯和传统,在患儿死亡时,医护人员要尽力为他们提供独处的环境,与患儿进行告别[8]。

在患儿临终时,父母心理是极其脆弱的,医护人员要理解他们的悲伤。医护人员根据家属的不同背景制订出个性化的关怀计划,让父母慢慢接受现实。

在患儿去世后,护理人员或社会工作者与父母的联系减少,患儿父母希望能够得到连续性的护理,医护人员可通过电话给予父母指导,会让父母感到很欣慰[8]。

2.4 提高舒适度 1998年台湾萧丰提出了“萧氏双C舒适护理模式”[9],强调护理人员除日常护理活动外,应加强对患儿的舒适护理。舒适护理能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10]。由于扩张性心肌病患儿长期受疾病困扰,精神状态较差,在舒服度方面应营造安静、舒适、整洁的住院环境,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保证病人充足睡眠,患者在饮食时应尽量少食多餐,选择易于消化、清淡的饮食,适量增加粗纤维食物,避免便秘。

2.5 药物护理的应用 扩张性心肌病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减低,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给予强心药、利尿药和扩血管药时,应监测电解质、血压、心律变化[11]。患儿接受药物治过程,重视患儿药物治疗的遵医程度。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指导病人遵医嘱服药,避免随意增减药量,并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服药注意事项,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2.6 减轻疼痛 疼痛是一种复杂、表现多样的主观体验,包括了生理、心理、感觉、情绪、认知及行为等各方面,临终儿童的疼痛主要包括操作性疼痛和疾病本身引起的疼痛。针对操作性疼痛,应选择穿刺技术好、有经验的护士为患儿服务,尽量减轻护理操作带来的痛苦。操作前后分散患儿注意力减轻患儿的痛苦;大一些的患儿要多与其交流,不要让患儿封闭在病房的小空间里。在控制疼痛的过程中,同步做好心理护理[12]。

小结与展望

扩张型心肌病患儿患病率逐年上升,国内仍以支持治疗为主,儿童心脏移植术相对不成熟,而且供体缺乏,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患儿最后的结局是由于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致死。提高扩心病患儿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我们要明确扩张型心肌病儿童临终关怀的迫切性和特殊性,借鉴国外发展儿童临终关怀的经验,积极主动、勇于创新、争取探索出成功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Alexander PMA, Daubeney PEF,et al.. Long-term outcomes of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iagnosed during childhood: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childhood cardiomyopathy[J] . Circulation 2013;128: 2039e2046.

[2] Luk A, Ahn E, Soor GS, et al.Dilated cardiomyopathy: A review[J].J Clin Pathol, 2009, 62 (3).219-225.

[3] WHO Definition of Paliative Car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9[EB/OL].2009.12,09

[4] Pina IL , Apstein CS , Balady GJ , et al . Exercise and heart failu- re:A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mmittee on Exercise,rehabilitation,and prevention[J]Circulation,2003,107 107(8):1210

[5] 吕菲,钟惠如.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与应对策略[J].上海护理,2011,10(1):36-38.

[6]苏永刚,马娉,陈晓阳.英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2(2):48-54.

[7] 卢林阳.130例濒死新生儿的临终关怀与姑息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9,44(9):815-816.

[8] Meert KL,Briller SH,Schim SM,et al. Examining the needs of bereaved parents in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a qualitative study[J]. Death Stud,2009,33(8):712-740.

[9]唐永云,乔昌秀,李丽.萧氏舒适护理模式[J].全科护理,2009(11):992-993.

[10]张勃杰,杨艳,李焱芳,等.探讨现代护理服务模式,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0):99-101.

临终心理护理范文5

1.1心理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绝大部分的患儿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从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逐渐养成了娇气、自私、任性等不良习惯。婴儿期的患儿完全不具备自理能力,容易对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感;幼儿期的患儿,语言中枢发育还不健全,表达不太清楚,容易出现大哭大闹的现象;学龄前的患儿,自我的意识强烈,喜欢被别个赞赏,感情波动较大,缺乏自制力;学龄期的患儿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对疾病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患病期间内心情绪复杂,既希望能够早日治愈,有存在一定的恐惧感。

1.2心理护理的方式

①婴儿期患儿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饮食、大小便以及衣着冷暖,要经常拥抱和触摸患儿,跟患儿建立亲密感。

②幼儿期患儿的心理护理:针对幼儿期的患儿,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时候要注意表现出对患儿的亲近的,要仔细的去听患儿的讲话,在患儿心中留下美好的一面。另外,还要从不同患儿的认知水平和家庭环境等方面出发面,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多跟患儿进行接触和沟通,从而从根本上消除患儿的抵触情绪,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③学龄前患儿的心理护理:针对这个阶段的患儿,护理人员首先从患儿的心理需求出发,理解患儿出现的一些偏激和任,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给患儿家属正确的引导和解释,从而逐渐减少患儿这些偏激现象。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应该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得到患儿的信任,通过温和的态度跟患儿进行交流,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打针、穿刺等临床操作的时候,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来提升患儿的心理满足感,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④学龄期患儿的心理护理:针对处于学龄期的患儿,护理人员要把握好心理护理的尺度和方法。应该要客观、恰当的给患儿病情进行解释,并给予患儿一定的安慰,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通过变换不同的角色来融入患儿的生活中,鼓励患儿战胜疾病。除此之外,因为患儿对学校的集体生活非常向往,因此可以合理安排师生探望患儿,让患儿在临床护理期间感受到别人的关心,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2结果

在160例患儿中,其中有154例患儿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成功率为96%。32例婴儿期患儿,成功率为100%;35例学龄前患儿,成功率为94%;在50例学龄期患儿中,成功率为94%;43例学龄期患儿的成功率为98%。

3讨论

临终心理护理范文6

【关键词】心理护理;临床;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22―0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1]。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建立稳定协调的心理环境,为疾病的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护理质量。

1 心理护理的意义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有许多结构(如丘脑、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等)与心理活动的形成、发展有关。当各种不利的内外因素导致情绪、意识、性格及思维发生变化时,中枢神经系统则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即生物反馈)促使体内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免疫功能及代谢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这种身心双向互相为因果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也有可能使病情进一步加重[2]。良好的心理护理常常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因此重视病人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2 心理护理的特点

2.1心理护理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心理护理的普遍性体现在其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实施范畴渗透到了临床护理的各个角落,不仅从医院内、外科等主干科室和各专科及辅诊科室逐渐扩展至社区、疗养、戒毒等场所;而且还从心理和疾病本身,扩展到病人家属、社区、预防保健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2.2心理护理的针对性和复杂性:由于患者的生活经历、身体状况、社会文化背景、精神感情需要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问题;即使疾病相同,也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心理护理就是根据病人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使病人在认知上、情感上、行为上发生变化。心理护理的复杂性在于患者的心理活动必须通过外显的行为予以判断,而人们有时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从外显的行为来探究心理活动比较困难,需要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由表及里的复杂过程。

2.3心理护理具有前瞻性:护理人员可通过疾病对病人所造成的不良心理的认知而进行预防性的评估,收集资料并分析病人的心理问题,采取措施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预防或消除疾病对病人的心理影响,从而保证病人的身心康复。预防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应用越早,预防的效果越好。

2.4 心理护理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心理护理是一门涉及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人文学,以及心理治疗、心理卫生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从宣教式的经验之谈过渡到注重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发挥和运用,并把放松训练、音乐、图书、暗示、认知疗法等心理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拓展了心理护理的深度。

3 心理护理的方法:心理护理是一门复杂的综合艺术,它不同于技术护理,不能用一套固定的操作规程,而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心理护理也不像技术护理那样简单,而必须时刻启发、诱导,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去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帮助病人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3.1良好的沟通交流:和患者沟通是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由于患者受各种躯体疾病的影响,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对生活失去信心。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证明,心理问题用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必须配合良好的心理护理,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但是与病人沟通是一种细致复杂的工作。接触病人前,护理人员必须首先了解病史,既要熟悉病人的症状、诊断、治疗和护理要点,又要掌握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和发病经过等。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症状和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沟通方法,使病人乐于接受。首先要尊重其人格,有同情心和责任感,不能因为病人存在着某些缺陷而歧视,病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设法满足,对病人的不合理要求要处理得当,以取得病人的信任,达到进一步沟通,只有充分了解病人的个性特点,方可正确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3.2 正确评估和针对性护理:多数学者都认为对患者心理问题的评估是心理护理的基本成分之一,心理问题的准确评估是优选心理护理对策的前提[3]。利用观察、晤谈和量表等方法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演变进行动态监控和检测,并以此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不同疾病的患者、同一疾病的不同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各不相同。研究表明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缓解术前焦虑、加速术后康复的效果优于一般心理护理。例如心血管病发之后,患者常常出现烦躁、易激惹、易伤感、感情脆弱、记忆力减退等心理症状[4],此类患者心理护理通常是通过关心、安慰、沟通、精神调养并施行松弛训练来实现。

3.3 语言的艺术:护理人员的语言、态度、神情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变化。和蔼的态度、甜美的语言、精湛的技术、严谨的作风会使患者获得安慰、寄托,使其心情舒畅,对疾病的早日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必需学会交谈的技巧。交谈时要注意合适的环境、时间地点(僻静)、和谐的气氛;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心平气和地和患者交谈。要学会倾听的技巧,对沉默寡言者应多启发使病人畅所欲言,对兴奋多言者要善于引导。

4 结论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社会支持系统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其康复的方法。通过近三十年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体会到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它对于缓解病员心理压力,促进病员身体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完善, 整体护理模式的推进,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正确运用各种心理评定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客观的、科学的、量化的评定,并借此作为制定干预对策的依据,已成为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重巧.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J].2011,13(7):212.

[2] 罗小莲.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5):125.

[3] 刘晓虹.心理护理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9):489-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