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文1

本文从安全教育、心理护理、易发生意外环节的安全管理、安全质控管理四个方面来阐述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

重视护理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中之重,任何疏忽都会给患者和自身带来终身遗憾。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1]。我们坚持预防为主,创造安全的护理活动环境,抓好护理人员的“三基”理论与操作训练,要求每个护理人员能够自觉履行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进行案例分析、定期组织讨论护理安全问题,提出护理安全操作的具体措施,使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各项护理安全护理操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的落实。

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活动与护理

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记忆力差,反应慢,辨别力迟缓,灵敏度降低,多年形成的行为习惯导致固执刻板。老年外科多是起病急、疼痛突出,在病人缺少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要承受病痛折磨,致使病人视手术为“生死关口”,产生恐惧、焦虑比接受其他治疗时更为严重,甚至“死亡的魔影”会在病人意识中缠绕,求生的欲望,会让病人对医疗人员产生依赖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们要及时观察,从关怀和鼓励出发,给予恰当的言语和安慰的口气,对病人作适当的解释,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专科医师的技术水平以及预后,使病人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因家庭亲情是无法替代的。

抓好易发生意外的重点环节,做好手术前后的安全管理

做好夜间安全防范管理: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夜间安全问题,如坠床、跌倒、猝死等,对每位新入院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对有既往史的患者提高风险等级,在床尾挂一条绿色的安全标志,把请护仪按键放在病人易拿到的地方,以便于病人有事求助时使用,必要时使用床栏和设“小心坠床和跌倒”警示标志,并与病人家属沟通,提出防范措施,予以落实,并详细护理记录。

加强巡视询问其所需:对反应迟钝、有性低血压或用安眠药的老年人及高龄老人,嘱其夜间尽量不要上厕所[2]。故床边准备好便器,如必须下床或上厕所,一定要有人陪伴。保证地面没有障碍物,晚上使用地灯或者床头灯照明。

注重观察病情: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的下降,常患有各种疾病,研究表明6:00~12:00时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的高发时间,此时血压最高,容易猝死[3]。所以需要提醒患者这一期间避免体育锻炼。对白天有诱因发生的患者,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夜间也应加强对病情的观察。患者的不适主诉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观察脉搏、心率。一旦发生,及时发现,及时抢救,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加强患者自身安全管理的宣传:老年人往往不服老,高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出于不愿意麻烦别人的心理,喜欢自己动手,对这样的老人要做好说服工作,让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及时阻止不安全的行为。

预估患者对手术耐受力:手术前要对病人的全身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查出可能影响整个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包括心理和营养状态,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以及免疫系统等,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加强观察,发现问题,在术前予以纠正,术中和术后加以预防。对有吸烟史者应在术前2~3周戒烟。

肺炎的预防: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应鼓励其做呼吸运动的训练,可增加肺通气量和提高排痰能力。术后由于切口疼痛,限制了病人咳嗽,要指导和鼓励病人做出有效咳嗽,定时翻身,必要时叩背,助于痰液咳出,预防肺炎。

口腔炎、腮腺炎的预防:术后老人的机体抵抗能力相对减弱,易于并发各种感染。口腔是细菌易于积聚的地方,老年人牙齿脱落、松动的多见,发生齿龈炎、腮腺炎。因此,术后的口腔护理极为重要,对卧床、禁食病人,要定时用盐水擦洗、洗漱,可清除口臭,改变细菌生存条件,预防感染。

压疮的预防:老年人血运缓慢,皮肤营养差,由于骨突出部位受压,已出现皮肤破损或压疮,故要1~2小时更换1次,必要时用50%酒精揉摸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保持床褥平整,清洁,使病人感觉安全,舒适。

预防切口裂开:老年人的细胞老化引起核酸和酶的功能退化,影响蛋白质合成,易造成切口愈合缓慢,如遇咳嗽、用力大便等使腹压增高的动作,就更易出现切口裂开。所以当咳嗽时指导患者用双手按压切口,避免震动引起的疼痛或缝线断裂;待肠胃功能恢复后,进食从清淡流食开始,逐渐过渡半流质、普食,以少食多餐为宜,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富营养化易消化饮食,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利于机体康复,促进切口愈合。

术后管道的护理:根据手术方式往往术后留置各种管道,我们经常要检查放置的引流管有无脱落、阻塞、扭曲等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其引流效能,防止脱落,引流袋置低位引流,防止逆行感染,并应记录、观察引流物的量和颜色。

做好抢救物品的管理:老年人多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应激能力差,在经受手术打击的情况下,可使不稳定的内环境出现转化,病情很容易发生变化,故要做好抢救物品的管理,做到专人、定点定量放置、标签醒目、定期检查维修,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便于应急时使用,确保病人及时得到抢救。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文2

1 患病特点

1.1病史采集困难且参考价值小 由于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能力降低,思维迟缓,因而病史采集较困难;老年人对疾病的敏感性降低,不能准确表述疾病的状况,病史的参考价值较小,故应反复确认,以免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1.2起病隐匿、症状体征不典型 因老年人感受性降低,往往疾病已经较为严重,却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无法依据症状判断是何种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有些老年疾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常无疼痛感,仅出现低热、食欲减退等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能以低热、腹泻或者阵发性房颤的症状出现。癌症患者可因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而延误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机会。

1.3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因全身各系统存在不同程度老化,防御功能和代偿功能降低,容易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约有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由于多个系统之间互相影响,各钟症状的出现及损伤的累积效应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使病情错综复杂。

1.4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 由于免疫力低下,抗病与组织修复能力差,导致病程长、恢复慢。由于各器官功能降低,且长期卧床,因而容易出现组织器官骨质疏松、压疮等多种并发症。

1.5病情变化迅速,预后不良 老年病进程缓慢,病程长,疾病反复发作,对身体各器官损害加重、致残率高,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受到各种诱因激化,病情易恶化。

1.6伴发各种心理反应 老年人患病后,在发病的不同时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发病初期患者往往以焦虑为主要表现,当病情有波动时患者主要 表现为恐惧,如果疾病长期未愈则患者又会表现出抑郁、绝望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对老年人心理、精神问题要给予重视。

1.7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由于老化使机体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泄速度迟缓,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差,故老年人用药常会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对镇静剂、强心剂、利尿药等,一般成人常规剂量可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用药宜慎重,不宜超量使用药物。

在对老年患者评估时应尽量考虑到上述特点,并注意个体差异,将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与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相结合。在老年人的治疗方面应尽可能控制病情进展,减轻痛苦,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功能。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行动不便、无人照顾使医嘱的执行能力下降并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尽量简化治疗方案,减少用药种类和频次,以提高其用药安全性。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尽可能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安全性。

2 老年患者的护理特点

由于老年病的表现、诊断、治疗、预后方面的独特特点,护理方面也与成人护理有所区别。除了要做好疾病护理外,还要做好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尤其要保证老年人的安全。

2.1病情评估的全面性 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感知功能的缺损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变,接受信息和沟通能力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护士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时,要注意正确应用沟通技巧,通过观察、询问、体格检查、量表筛查、辅助检查等手段,获取全面、客观的资料,准确判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功能状态,为老年人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2.2疾病护理的特殊性

2.2.1要有责任心 老年人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差,反应不敏感,健康状况容易发生变化,掩盖疾病的症状,病情发展迅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容易延误病情。要求护理人员既要有较高的专科护理技术,具备准确、敏锐的观察能力、正确的 判断能力,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以足够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全身心地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最佳护理服务,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并发症。

2.2.2注重整体护理 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与其他人群有不同之处,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有多种疾病共存,疾病之间彼此交错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树立整体护理的理念,研究多种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护理。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全面负责,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患者身心健康的统一,解决患者的整体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护理业务、护理管理、护理制度、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各个环节的整体配合,共同保证老年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2.2.3增强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 对于老年人的需求,专业老年工作人员常常想到其他社会资源的协助,而很少考虑到老年人本身的资源。老年人在很多时候都以被动的形式生活在依赖、无价值、丧失权利的感受中,自我照顾意识逐渐淡化,久而久之将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要善于利用老年人本身的资源,以健康教育为干预手段,采取多种措施,尽量强化、巩固和维持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避免过分依赖他人,从而增强老年人生活的信心,保持老年人的尊严。

2.3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老年人患病后常伴有各种心理变化,常感到孤独无助、焦虑紧张,康复求生欲强,希望得到及时诊断、良好的治疗和护理。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疾病特点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在护理工作中,要善于通过观察、倾听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需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技术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疼痛和紧张情绪。在生活上给予充分照顾,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保持愉快的心境。

2.4安全护理的普遍性 在临床护理中,做到预见性护理,对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护士要对每位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警觉性和责任感,做到预见性护理,严密观察,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基本信息。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文3

 【关键词】 老年患者;康复;护理

         老化是有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儿期,而后持续直至死亡。老化的速度在成年时进展得较快,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且根据个体的功能差异而有所区别。老年人如果能重视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并给予身体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具备最佳的适应状态,就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笔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余年,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1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应当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

        1.1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伴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深知老年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恢复慢的特点。

        1.3 生理上的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和改变:他们会因身体功能的低下,导致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低下,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

        1.4 无论是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健康维护、心理支持,还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等,都离不开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而老年人和儿童一样,比成年人更需要呵护。所以,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的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老年人康复护理目标

        2.1 注重健康的维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2.2 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2.3 配合治疗实施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痊愈。

        2.4 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

        2.5 提高adl的自理能力。

        2.6 给予健康管理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   老年人身心变化及其康复护理要点

        3.1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需保持营养及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足够的营养摄取,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预防疾病和残障的能力。

        3.2 老年人耐力不足,应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而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是使人体体能得到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

        3.3 适度的活动与运动有助于保持老年人的个人体态,维护和促进健康。否则,不仅机体各部位功能变差,而且还容易造成肌肉萎缩。运动的目的在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呼吸功能、维持肌肉紧张度,此外,适度适量的运动还能增加老年人的活力和自我信赖程度。不过,老年人的运动一定要适度,要根据个人体力来选择适当的项目、次数和运动量,否则便适得其反。如果因年迈体衰不能参加运动,则应当力求增加老年人的活动性(活动性指个人在其所处的环境内能移动的能力),避免过多的依赖性,尽量使老年人在提高活动能力的同时,增进自尊和独立性,激发其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这都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4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降低使得他们知觉的感受能力变慢,表现为反应迟钝,自觉症状不明显。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病情,以保障治疗的及时到位。

        3.5 老年人机体的反应能力差,需要有安全维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这使得他们对刺激源的接受、传达及反应能力越来越差,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痛觉、知觉、温度觉等各种感觉能力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及时必要的安全维护。

        3.6 并发症是严重影响疾病痊愈和健康恢复的障碍之一,也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疾病治疗和全面康复。因此,预防并发症是老年人康复护理的重中之重。具体而言,老年人的呼吸速率降低,咳嗽能力变差,易于发生呼吸系感染等肺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骨与关节的挛缩、骨质疏松或骨折、褥疮、便秘等并发症,以及坠床、跌伤、走失等意外,这都是老年人极其容易发生的问题。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鼓励老年人进行早期的离床活动,采取动静结合的休养方式,促进其血液循环,并提高其机体的抗病能力,这些都是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的积极措施。在平时,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做到老年人良肢位的保持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这是预防骨与关节挛缩的重要护理措施。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导尿管的管理等,这些是预防老年人出现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文4

传统观念认为老年护理是尽善尽美地服侍老人直至死亡。[2]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重新燃起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最大限度地激发老年人的独立性,训练老年人独立生活的信心和能力,重返家庭。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让老年人及其重要关系人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重要关系人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让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及重要关系人的参与,使老年人出院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护理。Orem的自我护理模式认为,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干预的宗旨是帮助患者参与自我疾病管理,自我护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非卧床者)表示不需要护士提供更多的生活护理,充分反映了老年人自我护理的需要。经由自我照顾而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则有助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交的健

康。因此,老年护理要尽可能地维护个体的独立,容许老年人最大限度地独立,对老年人可以自己完成的护理活动,无必要包办代替。Jaarsma[3]经对179例平均73岁的重症心衰患者随机实验性研究发现,给予支持性教育干预的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明显增强。因此,应重视强化个体自我照顾能力,不能为了有效地完成工作而完全代劳,但当其无法独立完成需求时,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总之,认识到老年人的自我护理需求,通过护理干预提供有关信息,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1世纪的护理范围在扩大,为与医学社会化的趋势相适应,老年护理走出医院,深入社区和家庭,[4]从老年人家庭单元的角度来评估老年人,不仅维护老年人的健康,而且重视其家庭成员的健康,提供健康体检与咨询及家庭护理服务,进行健康教育,从而使家庭及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更适当的生理需要,更多的情绪支持与安慰。老年人在家接受护理,不受医院各种制约,精神放松,能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

2老年人常见特殊问题的护理

2.1睡眠异常:老年人一般需较长的睡眠潜伏期,有时夜间醒来难以入睡,白天喜欢上床休息或较长时间的午睡。总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延长,其中夜间的睡眠时间减少。多失眠和易醒,早醒。对失眠者,首先要了解患者睡眠和觉醒的习惯,鼓励患者保持一定的生活节律,参加社会活动,进行阳光浴和户外活动,夜间避免过度饮酒和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而影响睡眠,建议白天适量短时间睡眠,来保持头脑的清醒。必要时合理选用安眠药,避免不断地增加安眠药量,慎用导致昏睡的药物,以防摔伤、骨折。用安眠药者,夜间不宜下床入厕排尿,需将便器置于床旁。

2.2跌倒:老年人易发生跌倒,轻者引起软组织损伤,重者发生骨折、硬膜下出血,危及生命。跌倒由多因素共同作用而致。主要原因:一是生理功能的变化,老年人走路步态改变,腿抬不高,肌肉控制能力差,视力减退,平衡能力差,遇路滑不平更易跌倒。二是疾病原因,性低血压,心源性昏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骨软化症,帕金森病等。预防跌倒首先需通过安全体检判断老年人的稳定平衡能力及步态分析。针对老年人不服老、不愿麻烦别人的特点,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反复提醒患者及陪护人员注意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加强巡视。老年病房及老年人居室要有安全设施,报警装置,夜间有地灯照明,配备床档,穿防滑鞋,有拐杖助行,起坐要稳而慢。一旦跌倒,要做详细检查。

2.3尿失禁、尿潴留:排尿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尿意感而不能排尿,易引起发怒、生气等精神症状;夜间尿频妨碍睡眠;排尿障碍亦可使患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护理应以有效排尿为目的。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置专用厕所,使患者能独立安心排泄,在厕所安装水冲洗装置和能自动用水冲洗的感应装置。如需诱导排尿,则可用手按压耻骨上部、温水清洗外阴。若需留置导尿,则需指导尿管管理,不因留置尿管而影响其社会活动范围。为防止因长期留置尿管而引起尿道括约肌功能丧失,小膀胱及逆行感染,注意无菌操作,并根据患者的尿意或膀胱充盈度决定时间。

2.4误吸: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咽喉部感知觉减退,协调功能不良,吞咽反射降低,减弱了防止异物进入气道的反射性动作,容易发生食物误吸。食物误吸症状视吸入物的大小而异,轻者引起呛咳,重者发生吸入性肺炎,吸入较大异物阻塞大气道者可突然窒息死亡。有文献报道,[8]由于误吸酸性胃液所致的化学性吸入性肺炎是ARDS的最常见原因。提示我们应该重视老年人,特别是高龄患者误吸的预防,以减少吸入性肺炎及意外窒息。预防的关键是要根据不同个体发生误吸的主要危险因素予以指导,如: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告知其选择合适的食物,避免进食汤类流质及干硬食物,而应将食物做成糊状。进食不宜过快过急,要咽下一口,再吃一口。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休息,而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30min以上,以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咳嗽、多痰、喘息的患者,进食前要鼓励患者充分咳痰,最好吸氧15~30min,以减轻喘息,避免进食中咳嗽,导致误吸。特别应注意老年人进食后不宜立即刺激咽喉部,如口腔护理、口腔检查、吸痰等操作,以免引起恶心而误吸。不能经口进食者应尽早采取管饲维持营养。当误吸发生时,现场急救尤其重要。一旦误吸,应拍背协助患者尽快咯出异物,亦可握拳放于患者的剑突下向膈肌方向猛力冲击上腹部,造成气管内强气流,使阻塞气道的食团咯出。备用纤维支气管镜,必要时采用紧急气管镜下吸出异物,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2.5便秘:据统计,在65岁的老人中,便秘者占30%左右,老年人便秘多属机械性便秘。常见便秘原因为:食物过于精细、缺少机械和化学刺激物如纤维素、食物过少、饮水不足、脂肪食物过少、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或突然改变环境、不良的排便习惯、常服泻药减弱了直肠的敏感性、缺乏体力锻炼、久病卧床、精神抑郁、过度激动等。因此,应鼓励老人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适量饮水,多运动,不要改变排便习惯,排便时集中精力,定时按摩腹部增强结肠蠕动,必要时服用通便剂,从而预防并减轻便秘。

2.6老年痴呆:老年痴呆者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多方面的智能障碍与人格改变,记忆、思维、理解、判断、计算及言语功能均受到损害,由此而影响工作、社交及生活自理能力。有记忆障碍者,物品找不到时会认为别人偷了,已用过餐仍坚持未进餐而纠缠不休;有感知障碍者,常不能认识自家的门、自己的床位,甚至于连镜中自己的形象也不能认出,在熟悉的街上迷路;情绪起伏不定,行为举止古怪。老年痴呆者大部分在家中由家属照顾,足够的护理知识与技能和心理道德上的支持是照顾痴呆者的关键。可采取“现实定向”措施,在室内设置明确的标记,熟悉的日常用品,用标牌图画提醒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简洁的环境,以热情温柔和简单缓慢的语言与其交流,不与其争辩。若出现无目的的日夜游荡,可设置一个“安全区”供其自由走动。[10]当痴呆发展至晚期患者长期卧床时,则需保持良好的肢置,被动运动,防止废用综合征。变换,预防褥疮,特别注意防止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

2.7老年人的心理异常: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因生理健康状况、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和自身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老年慢性病人常出现焦虑、内疚、忧郁沮丧,认为病魔缠身,给社会、家庭和他人增加了负担,产生悲观厌世念头,易产生老年忧郁症。离退休人员面对原有工作、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社会中角色的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很难适应,研究表明,[11]约有1/3离退休老人不适应,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烦躁,有失落感、衰老感、紧张感和疾病恐惧感,有的伴有血压波动、食欲不振、疲劳和睡眠障碍等不适,称之为“离退休综合征”。这些负性情绪势必降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Wheder[12]亦发现50%~80%的老年就医者的不适与其情感调节障碍有关,国内亦有调查发现,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个体常并存情绪障碍,[13]这使护士面临更为复杂的护理环境。提示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需特别重视老年人情绪障碍,综合采取观察法,访谈法,认知功能评价及心理测量问卷调查的方法,确定不同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以及心理失衡的原因,采用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的方式,以病人为中心,护士、家属单位之间互为桥梁,共同分析病人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获得可能的社会支持,鼓励其与家属联系、相处,参与社会活动,使病人获得更多的倾诉、求助渠道,更多的情感和经济支持;[14,15]听取家属的见解、希望和要求,与病人及家属尽可能多地进行非医疗活动的接触,使病人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更好地自我调节,超越情绪的影响而更加理智达观,增加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病人常因缺乏知识而焦虑,对老年人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使其在学习中增强信心,逐渐地改变错误认知,在健康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总之,心理护理正是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心理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延缓心理功能衰退,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消除或减轻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理障碍,增进其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文5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个社会问题。尤黎明等报道,广州某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4%[1]。跌倒后造成的伤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意外跌倒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事例也时有发生。因此,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把老年人跌倒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个指标[2]。为防范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提高医院护理安全质量,现就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基本概念

1.1老年人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达国家65岁以上、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者为老年人,我国是把60岁以上者称为老年人[3]。

1.2跌倒的定义:指出现突发的、不自主、非故意的改变而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4]。

2跌倒的常见危险因素

2.1环境因素

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51%与环境有关[5]。富莉芳亦报道,因病室内家具摆放不合理,卫生间地板滑而跌倒者占50%[6]。老年患者住院后,对医院环境不熟悉,作息时间改变,地滑潮湿,灯光明暗不适应等。

2.2生理因素

2.2.1 性别:女性跌倒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有关[7、8]。

2.2.2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跌倒发生率越高,但80岁以上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反而逐渐下降[8]。这可能与80岁以上老年人外出活动减少、或者活动时家属较重视,陪护在旁有关。

2.2.3 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越大,跌倒的发生率越高。在跌倒损伤的老年患者中,体重指数>28(肥胖)者占35.71%[8]。

2.3疾病因素

2.3.1 平衡功能失调老年人因生理性姿势控制能力减弱,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平衡控制能力降低,使肢体协调功能减弱,出现抬脚不高,步态不稳发生跌倒[9、10],平衡功能失调、步态不稳是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

2.3.2 心脑血管疾病李淑英等对住院期间跌倒的老年患者调查,所患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11]。韩叶芬报道,32例跌倒后住院的老年患者中25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12]。

2.3.3 糖尿病:老年糖尿病患者和非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意外跌倒发生率差异明显[13]。糖尿病患者的年跌倒发生率21.9%,明显高于国内文献报道的社区老年人群的年跌倒率[14]。

2.3.4 外科手术后:跌倒多发生于手术3天以后[15]。手术3天后进入恢复期,老年患者开始下床活动,由于术后长时间卧床,突然下床站立或行走时易跌倒。

2.3.5 其它:眼科疾病视力障碍[16],眩晕、严重贫血,排便久蹲后突然站立导致头晕乏力等易发生跌倒。

2.4药物不良反应

患者跌倒与他们的原发疾病和服用的药物有关,36%的跌倒患者使用各种镇静安眠药,降压药和降糖药等药物[17]。镇静安眠药,麻醉镇痛药是目前公认的诱发跌倒的危险因素[18]。

3护理进展

3.1加强预防措施

3.1.1 全面评估,认真筛选高危跌倒患者老年患者住院后,床位护士即对其进行跌倒危险性评估。常用评估工具有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17、19],住院病人预防跌倒护理评估表[20]等。这些评估工具的评估内容较为一致,评估方法简便,适合国内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跌倒危险性的评估[19]。内容包括:年龄、意识障碍、视觉/听觉退化、语言障碍、既往跌倒史、使用药物、主诉眩晕或有虚弱感、行动障碍,活动障碍,依从性差。

3.1.2 护患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一旦老年患者被确定有潜在跌倒危险时,护士及时与患者和家属交流、沟通,告知患者目前所处的状态,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和需要家属配合的内容[21],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护理纠纷。

3.1.3 改善环境,实施保护性措施创造有利于老年人生活的病室环境:热情接待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保持病室环境整洁,安静,光线充足。地面干燥无积水,走廊设置扶手,搬移潜在的障碍物,卫生间内放置防滑垫及扶手。锁好床、轮椅的脚刹车,避免滑动,确保安全;呼叫器功能良好,放于患者可触及的位置,护士定时病房巡视。严格实施预防性的保护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6]。

3.2心理护理

老年人跌倒后在心理上产生忧虑、自信心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范围缩小,害怕再次跌倒,而老年人多次跌倒的发生率为4.1%[4]。所以,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保持患者的心理健康。

3.3正确合理用药

告知患者及家属所服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物后静卧1~2小时,改变时动作宜缓慢,防止性低血压[22]。糖尿病患者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必须按时进餐,一旦出现心慌、出冷汗、饥饿感等低血糖反应时,立即服糖水或糖块并呼叫医护人员。利尿剂尽可能在白天给药,避免晚上使用,以免夜尿增加,起床入厕时发生跌倒。

3.4健康教育

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教育效果明显优于集体式的说教教育[23]。床位护士根据评估的危险因素,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文化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对知识型的老年患者可以发放《预防老年人跌倒安全知识手册》,交流互动,鼓励其参与制订健康教育计划,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对文化层次较低,接受能力差的老年患者要不厌其烦,反复教育,并示范防止跌倒的措施,让患者和家属重视跌倒给老年人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防跌倒的意识。

3.5优化护理管理

3.5.1 合理排班:老年患者跌倒多发生于0:00~7:30及15:00~21:30非正常工作时间段内[17、24]。因这些时间段内,治疗相对少,患者处于自由活动时间;而上班护士往往只有一人。所以,护士长应注意弹性排班,在这些时间段内适当增加护理人员。

3.5.2 护士的安全知识教育:目前医院普遍存在人力资源不足,护士年轻化,工作经验缺乏,安全预防意识不强[25]。部分护士对预防老年人跌倒常识缺乏充分认识[26]。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安全知识教育,强化安全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护士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认识。通过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在职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老年专科知识培训。

3.5.3 制订跌倒应急预案:制订医院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并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考核,以提高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27]。患者一旦意外跌倒,在治疗,抢救和护理的同时严格执行跌倒报告制度,护士长组织科内讨论会,讨论、分析,查找跌倒的原因,发现护理缺陷及时纠正,整改。

4小结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在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的基础上,立足预防。健康教育是回报率最高的健康投资[28],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老年病人跌倒现象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医院的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张军,刘可等.老年人跌倒及其后果的调查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1,17(8):732-733.

[2]王兆琴.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学报.2006,13(8):46-47.

[3]刘纯艳.主编.社区护理学.第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0-131.

[4]于普林,覃朝晖,吴迪等.北京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调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4):305-308.

[5]范宝华,王秀平.老年人的跌倒问题及护理对策.护理杂志.2001,18(2):24.

[6]富莉芳.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5,5(6):42-44.

[7]胡国平,眭万琼,陈蜀萍.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护理.护理学杂志.2003,18(5):397-399.

[8]孟卫平,杨丽华.老年人意外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6):697-699.

[9]李耀珍.老年人跌倒11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1):2155-2156.

[10]郭颖.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及安全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6):1241-1242.

[11]李淑英,李荣菊,马国明.老年患者意外跌倒原因分析及预防.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318.

[12]韩叶芬.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70-71.

[13]鲁灵,王晓林,丁原爱.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高发生率及健康教育.中国中医急症.2006,15(7):804-805.

[14]朱秀勤,范丽风,郑亚光.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556-6558.

[15]刁连英.老年患者外科术后恢复期内安全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482.

[16]孙则红,崔会来,赵俊华等.眼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加强安全措施的重要性.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6,16(2):109-110.

[17]程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探讨.上海护理.2007,7(3):21-23.

[18]李琴.老年人跌倒原因与预防干预措施.现代临床医学.2007,33(2):141-143.

[19]姚丽文,侯黎丽.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的建立.上海护理.2005,5(3):1-3.

[20]王瑞红.预防跌倒护理评估表在临床医院病人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4,18(11):2047-2049.

[21]王苏娜.香港医院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97-398.

[22]冯正仪.内科护理学(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3-233.

[23]陈赛娇,何金莲,刘细莲等.两种健康教育方式防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5,20(13):60-61.

[24]王爱梅.老年住院患者跌跤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原医刊.2007,34(1):69-70.

[25]陈彩林,王玉珍,刘淑琴.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家庭护士.2007,5(3):74-75.

[26]赵玉香,库洪安,于淑芬等.老年病区护士对预防跌倒知识运用现状的调查.现代康复.2001,5(11):135.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文6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112-01

当今,随着医疗设施的进步,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营养条件的改善,促成了老年人口数目的增加,无论在内科还是在外科住院病人中,老年住院患者的比例较上个世纪明显上升,保证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的人身安全成了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在护理管理上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我院在保证病人安全上的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1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生理心理功能逐渐减退,老年人尤以感觉功能减退为主,如视力和听力下降,记忆力下降,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等,其生物性适应能力、心理性适应能和社会性适应能力较弱[1]。一旦住院后,老年人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跌倒、坠床、外出迷失方向等情况,又因常规生活受到扰乱而极难适应,孤独感、老朽感、被隔绝感而油然而后,轻者可加速衰老,重者可以导致异常行为。患有老年痴呆症者,痴呆影响到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常出现定向力障碍,不安全因素更突出。

2 护理管理措施

2.1 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护士应尊重关心体贴老年人,对老年病人要有深切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学会与老年人沟通交流,在生活给予更多的照顾。

2.2 重视病房管理

要求病房内的设施定位放置,每日晨间护理时检查床脚的轮子是否已刹住,保证病床不摇晃。地面不能有杂物,在使用接线板等物时,电线要放置妥当,防止病人伴倒。对工人也要进行安全教育,拖地时拖把不能太湿,在盥洗室及厕所的地面有水时要及时拖干,防止地面太滑而摔倒,同时告知病人在每次拖地后暂时不要起床活动,待地面干燥后再起床。尽力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减少不良的刺激和环境中对病人的潜在危险因素。

2.3 做好入院宣教

病人详细介绍病房的环境和设施,尽快熟悉病房环境,有专家认为老年人熟悉的环境就意味着安全[2],另外病人穿防滑的鞋子,告知床旁的呼叫铃的使用。记录与家属联系的方式。

2.4 病人身上有醒目的标志

让病人穿上印有医院标志的病人服,手腕上佩带表带,写明病人的姓名、病区、床号,该表带一经带上是无法取下,在出院时剪下。

2.5 严格执行交接班和巡视制度

对高危人群重点交班并加强夜间巡视,了解病人的病情与心理需求,判断病人有无受伤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预防意外。

2.6 加强陪护

对有行为异常、精神状态异常者要有专人陪护,对动作迟缓、步态不稳、体质虚弱者也要加强护理,帮助病人入厕、洗漱、下床活动,防止坠床、摔伤。病人外出检查时安排勤务中心工作人员护送,保证病人途中的安全。夜间睡眠时拉上床挡,尽量避免使用约束带来限制病人的活动,这样只会使病人的自尊心和尊严受损[3]。

2.7 注意老年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如某些降压药应用后会出现头晕、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除严密观察外,还应向病人进行药物知识的宣教,告之服用这些药物后改变要缓慢,防止头晕而跌倒。

2.8 定期组织讨论

由护士长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就病人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找出病区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措施。

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防范于未然,保证老年人在住院期间的安全,体现了护理管理质量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龄[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