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保险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保险总结范文1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代表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把20__年我县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玉米示范工程试点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一、全县农业科技入户玉米示范工程试点工作情况
今年,我县有幸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玉米示范工程试点县,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农业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强化“三农”服务,创新科技推广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按照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工作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实施、高质量运行、高效能服务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创新,务求实效,认真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玉米示范工程试点工作。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建立健全组织,科学制定方案。为切实加强对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促进工作顺利实施,确保培训、指导和示范的实效性。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10个试点乡镇的乡镇长和县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各示范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明确了责任。严格按照有关程序,一是组建了技术专家组。从县农业局专业技术干部中,选聘了9名具有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组成项目专家组。实行技术工作首席专家负责制。二是招聘了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确定县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为农业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技术指导单位。根据项目任务目标和要求,通过技能考核,在全县范围内择优选聘了65名技术指导员。三是遴选确定了项目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示范户。按照试点项目要求,根据产业基础,确定了10个玉米种植面积大、发展优势明显的乡镇作为试点乡镇。同时,按照每个乡镇10个重点村、每个重点村10个科技示范户的原则,采取农户自愿申报、村级把关、乡镇推荐、县农业局审定的程序,选定科技示范户1000个,示范面积10025亩,并逐一签订了技术指导合同。
与此同时,根据我县实际,我们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和示范户进行调查、广泛征求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确定农大108、鲁单981、郑单958等为玉米主导品种;确定种子包衣、夏玉米直播、夏玉米免耕麦秸覆盖、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时晚收等6项技术为主推技术。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工作氛围。去年,12月5日,山东省大型农业科技下乡暨科技入户启动仪式在我县举行之后,县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动员大会和全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目的要求和任务目标,对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为扩大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宣传面,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了解科技入户,积极参与科技入户,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宣传车、赶科技大集、印发资料等形式,广造舆论,大造声势,对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报道,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的氛围。
(三)规范运作机制,强化检查考核。为提高科技入户的效果,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作,落实到位,我们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实行了农业局领导成员包示范乡镇责任制。每个领导干部包两个示范乡镇,负责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督促与协调。二是制定了技术专家、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工作制度,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三是县政府与试点乡镇和县农业局分别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县农业局与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单位与技术指导员分别签订了技术工作责任书;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签订了技术指导合同。四是建立了农业科技入户档案。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逐一建档造册,实行分类管理。应用现代化设备,建立了完整的资料管理系统。将科技入户有关资料全部纳入电子档案。五是强化调度与检查。坚持定期召开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小组组长和技术指导员例会制度,及时掌握科技入户工作动态,研究解决科技入户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六是建立了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管理办法和工作考核办法。对目标任务及技术工作实行量化管理;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实行动态管理,对绩效情况坚持用尺子量,用指标卡,以工作定优劣,以绩效定奖惩。通过落实责任、强化管理,绩效评价,严格考核,今年全县公开评出选先进技术指导员15名、先进示范户15户,其中推荐上报受农业部表彰的先进技术指导员5名、先进示范户5户。
(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素质。为适应农业科技入 户工作的需要,提高县、乡镇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的技术水平,科技入户工作进入培训阶段后,我们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活动。举办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技术培训班。3月19日,邀请了省农业科技入户专家组组长、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董树亭教授来我县举办了玉米种植技术培训班。重点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代表进行了培训。组织技术指导员深入村、户进行重点培训。为扩大技术培训的范围,使广大示范户和带动户都能掌握玉米种植技术,我们一方面将董树亭教授玉米技术讲座刻录光盘200余张,分别在所有示范户和带动户中播放;另一方面,编印了《夏玉米种植技术规程》、《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技术资料,发放到每个科技示范户,使每个示范村达到了村村有技术光盘、户户有技术资料夹。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农业专家对每个示范乡镇的科技示范户进行集中培训。为使培训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农民,我们针对部分示范户主要劳动力白天农忙和务工经商的实际,组织技术指导员充分利用晚上时间,进村入户开展培训,从而,提高了技术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我们还在县电视台设立了《农业科技入户》栏目,通过技术讲座、播放技术光盘等形式,在全县进行广泛地技术传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共培训技术指导员4次,达26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6万余份,播放技术光盘120多场次,发表视频技术讲座10多次,接受技术培训的农民15000余人。通过培训,提高了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能力。
(五)把握关键环节,强化技术指导。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进入实质性阶段后,我们根据玉米生产的关键环节,先后分别召开了四次全体技术指导员会议,对每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突出抓了三个方面:一是强化了玉米种植技术的指导。制定了《夏玉米直播技术指导方案》和《玉米田间管理技术早知道》,发放到每个示范户。同时组织技术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地进行技术指导,使每项技术措施让他们学得懂,用得上。二是实行了分类指导。针对玉米主推品种不一、播期不一的实际,对不同的玉米主推品种分别印发了种植技术意见,促进了玉米均衡生长和转化升级。四是落实了玉米田间综合管理技术。编印了《玉米配方施肥技术意见》、《夏玉米病虫防治技术措施》等。五是积极创建了县农业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实行农业专家轮流“座诊”,及时解答农民在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开设了“农业科技110咨询服务热线”,随时接受农民的技术咨询。今年以来,累计接受农民技术咨询600多次。
(六)严格落实政策,确保补贴到位。按照农业部关于农业科技入户实行物化补贴的政策要求,我们严格落实了玉米良种物化补贴,将科技示范户选定的主推品种和用种,由供种单位实行种子包衣后,在玉米种植前免费送到示范户手中。全县1000个示范户、10025亩示范田,供应玉米良种5.3万斤,折合补贴资金11.1万元,亩均补贴11元,确保了物化补贴足额到位。
围绕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我们把配方施肥作为一项主推技术,在农业科技入户项目中大力推广。从5月份开始,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先后在100个示范村,随机提取土样310个,免费对土壤氮、磷、钾等8项指标进行化验。根据化验结果,分别确定了10个示范乡镇不同区域的肥料配方,并在山东农业大学肥料厂定向生产了“农业科技入户玉米专用肥”500吨,以每100斤专用肥补贴10元的标准免费送肥到户,共补贴资金10万元。
(七)延伸入户内容,拓展服务空间。为进一步把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引向深入,延伸科技入户内容,拓展技术服务的空间,探索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我们在今年科技入户玉米示范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和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经县政府批准,借助国家优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在10个示范乡镇、2个项目重点乡镇又组织实施了小麦示范工程。按照上级有关良种补贴的政策和要求,先后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了每亩小麦良种补贴10元的政策,共补贴资金10余万元,示范面积1万多亩。为提高小麦的种植及管理水平,秋种前,我们及早制订了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组织技术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将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落实到户、到人、到田。秋种之后,针对我县秋种期间阴雨天气较多、土壤湿度过大,给小麦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切实加强了对小麦的分类指导和田间管理,促进了小麦苗情转化升级。为提高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等主体人员的技术水平,12月8日,又邀请了山东农业大学小麦专家于振文教授举办了全县农业科技入户小麦种植技术培训班。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各乡镇乡镇长、分工乡镇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农技站站长,示范村支部书记、部分示范户代表,全体技术指导员,农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人、业务科站长和农业局全体干部职工,共计50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
二、取得的成效和体会
综合评价我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玉米增产增收效果显著。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推广与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效果显著。9月20日,由国家农业部组织的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玉米测产验收委员会,对我县承担的科技入户玉米示范工程进行了测产验收。结果表明,1000个示范户10025亩玉米,平均单产达到506.6公斤,比20__年全县平均亩产421公斤,亩增85.6公斤,比20__年全县预计单产450公斤,亩增56.6公斤;比非示范户平均单产467公斤,亩增39.6公斤,比前三年全县平均亩产416.5公斤亩增90.1公斤,按当前市场价每公斤1.2元计算,平均亩增收108.12元。通过推广应用种子包衣、直播、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示范户比非示范户平均每亩减少成本38.5元(其中亩减少肥料投入约33.5元,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亩节支5元)。示范户亩享受种子、肥料补贴共21元,每亩增收节支167.6元。10025亩玉米示范田总增收节支168万元。
(二)示范户科技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农业科技入户,使示范户基本掌握了选用优质品种,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示范户科技素质明显提高,示范户带动辐射户,辐射户影响一般户,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形成了科学种田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改变了过去农业生产疏于管理、粗放经营的做法,使许多农民增强了“学科技、用科技的观念,提高了自觉运用农业先进技术的能力。
(三)技术队伍得到了锻炼。农业科技入户的实施,为技术指导施展才能搭建了一个宽阔地平台。技术指导人员在对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传授农业新技术的同时,也对农民群众的需求有了更多的了解,丰富了农村工作经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科技推广断层得到弥合。通过科技入户,构建了县、乡(镇)、村(户)三级科技推广、示范服务体系,实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使科技与生产直接对接,畅通了科技传递渠道,初步解决了长期困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瓶颈 ”,有效地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五)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期间,农业部、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先后多次来我县调研、指导工作,对我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 认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作扎实,措施到位;培训形势灵活、入户模式新颖、物化补贴到位、宣传形式独特;县、乡人员真正发挥了作用,农业科技成果得到应用,确定达到了科技入户的目的。”农业科技入户使农民得到了实惠,深受农民欢迎,很多农民通过技术指导员或电话、信件等方式,要求参与科技入户,加入科技示范户队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日农经”,山东电视台“新闻联播”、《农民日报》、《大众日报》、《泰安日报》、中国玉米网、山东农业信息网等新闻媒体对我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作了宣传报道。由于我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成效显著,今年,被省农业厅推荐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先进县”。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科技入户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正确认识科技入户的重要意义,是确保试点工作成功的根本。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目的是转变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在实施科技入户中,我们抛弃以往就项目抓项目的观念,确定了以科技入户为总抓手,积极探索多层次推进科技推广、多方位延伸科技入户的工作理念。在认真实施玉米示范工程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小麦、瓜菜等示范项目,在抓好产前、产中技术服务的前提下,并注重了产后的信息服务,使得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由单一的技术推广示范向综合方面拓展。
(二)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实施科技入户工作的基础。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堪称农业上的“天”字号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从组织领导、工作协调、资金扶持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项目实施期间,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科技入户工作,明确指出,要把科技入户工作抓好、抓实,切实抓出成效。尤其在项目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县政府安排启动资金用于前期准备工作,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转。农业部、省、市领导和专家先后四次来我县检查指导科技入户工作,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实施科技入户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确保了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
(三)示范乡镇、村、户的密切配合,是做好科技入户工作的前提。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涉及县、乡、村、户四个层面。组织实施好这项工作,靠的是乡镇、村、户的积极协作和密切配合。农业科技入户示范项目确定之后,各示范乡镇都非常重视,并结合本乡镇承担的任务,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积极配合县农业部门开展工作。各示范村“两委”班子,积极为技术指导员入户搞好协调与服务,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创造了条件。
(四)技术指导员业务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科技入户工作成效的关键。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是科技入户工作的主体。技术指导员业务水平高低,决定着技术推广的程度和科技示范户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为了建立一支技术过硬、工作扎实的技术推广队伍,我们多次组织技术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召开专题研讨会,探索技术难题,把握技术要领。同时,邀请省、市农业专家、教授有针对性地举办技术讲座,提高了广大技术指导员示范户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
(五)行之有效的入户方式,是确保科技入户工作到位的保证。我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任务既有平原乡镇,也有山区和库区乡镇。由于工作面广量大,交通问题是制约进村入户的一大难题。为确保技术工作到位,县、乡技术指导员克服困难,积极采取接站式、互助式和预约式等形式探索出了进村入户的好方法,确保了技术人员、良种良法、技术要领三到位。
(六)强化调度和督导,是实现科技入户任务目标的必要手段。农业科技入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应用先进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确保科技入户目标任务的实现,我们在落实各项配套措施的同时,强化了对科技入户工作的调度、检查和督促。科技入户办公室定期召开专家组成员会、技术指导小组组长会,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与此同时,分阶段召开全体技术指导员会议,总结工作,提出问题,部署任务。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推动了科技入户工作的平衡发展。
(七)建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机制,是提高科技入户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过程中,我们打破传统文书档案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积极创新,将技术指导员工作动态、示范户生产活动等全部纳入电子档案,不仅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现代化,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八)拓宽信息网络渠道,是增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社会透明度的有效途径。为准确反映我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我们利用农业信息网,设立了农业科技入户网页,联接了“中国农业信息网”和全国农业科技入户信息网,随时向上级传递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了解科技入户活动动态,提高我县科技入户工作的透明度,增强了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预见性。一年来我们为中国玉米信息网、山东农业信息网提供信息69条。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我县的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科技示范户之间、示范村之间、示范乡镇之间在工作开展中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技术指导员队伍业务素质不整齐,部分技术指导员实践经验不足,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还需进一步加强。
根据我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实际和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下步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延伸。在继续抓好玉米、小麦示范工程的基础上,积极向花生、大豆、经济作物和农村能源建设方面延伸,多层次扩展科技入户领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经验。同时,围绕实施“两湖一河”流域农田“两减三保”行动计划,强化对示范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
(二)抓培训。围绕延伸科技入户,全面、系统地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并结合“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扩大培训范围,使更多的农民都能掌握应用农业先进技术,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普及应用。
(三)抓示范。继续抓好农业科技入户核心示范区,超高产田和新品种展示田建设,使其成为农民学用先进技术的田间课堂,满足农民眼见为实的示范效果。
农业保险总结范文2
在实际的农业保险试验执行过程中,不仅仅有各级政府,还有商业性保险公司和普通农民大众,从经营模式以及实际试验业务上来看,我国农业保险试验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矛盾。第一,农民购买力低与保险费用高的矛盾。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农民收入低,经济承受能力差,缺乏基本的农业保险支付能力,大多数农民不愿意投保。第二,保险利益外在性与双方长远利益矛盾。农业保险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这种保险利益保障是外在的,从根本上来讲,农业保险的最终获利者是农产品的消费者,这就导致保险利益外在性与双方长远利益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与冲突。第三,保险政策性与保险公司盈利的矛盾。各个国家基本上都有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本国的农民收入平稳与农业健康发展。但是,农业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开展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农业保险的商业属性无法去除,保险公司退出商业保险更不可能。
2农业保险试验改革出路
针对以上我国农业保险试验存在的矛盾与冲突,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农业保险试验改革力度与水平。第一,政府主办,政府组织。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需要成立专门的农业保险试验公司,例如中国农业保险公司,经营全国性农业保险业务,提高我国农业保险覆盖区域。第二,制定完善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与政策,甚至可以根据各地的农业发展实际,建立农业保险专项基金,利用国家力量,通过各种渠道集资,由国家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第三,运行自愿保险与法定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国家出台政策,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农业品种与区域,强制实行农业保险,对于一些地区与农民,根据情况可实行自愿保险。在实际的自愿保险与法定保险实施过程中,需要借助国家其他有关部门的力量,争取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农业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将我国农业保险工作顺利开展起来。
3总结
农业保险总结范文3
气象指数保险是农业保险的创新险种,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有效补充,能够有效地保障农业生产,保护农民权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气象指数保险在我国还处在局部探索阶段,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本文简单介绍了气象指数保险的原理,阐述了开展气象指数保险的意义,在总结目前我国气象指数保险开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我国气象指数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气象指数保险;农业保险;创新
2013年11月18日,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编制完成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正式,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战略》中提出要求扩大农业灾害保险试点与险种范围,探索适合国情的农业保险灾害制度,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支持农业、林业等领域开发保险产品和开展相关保险业务,开展和促进气象指数产品的试点和推广工作。《战略》为推动我国天气指数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1 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原理简介
气象指数保险是根据保险合同约定的某一个反映在一段时期内天气状况的综合指数来决定是否对被保险人进行赔偿,其赔付标准建立在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一个或多个气象指数(如气温、风速、降水等)的基础上,即保险合同以这种气象指数为基础,在指数达到一定标准或水平时,被保险人即可得到约定标准的赔偿。
气象指数保险是一种有效的、新型的风险管理工具,该产品的基本原理是:如果区域农作物产量损失与区域某种灾害性气象条件(比如干旱、高温、低温冻害等灾害性天气)相关性比较大,则可以以历史灾害性气象条件导致区域农作物产量损失变化情况的资料为依据,在剔除其它因素对区域农作物产量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将区域农作物产量损害程度和区域气象要素数据的相关性指数化,保险合同设计就以这种指数为基础,每个指数对应一定的农作物产量和损益。在保险合同约定的农作物生长周期内,如果气象部门公布的实际已发生的天气指数超过保险合同约定的指数,即灾害气象达到一定程度时,保险合同中约定的赔付责任即开始生效,保险公司将根据实际天气指数和事先合同约定的赔付标准,对被保险人给予约定标准的赔偿。
2 开展气象指数保险的意义
2.1 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农业保险创新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创新不足也是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气象指数保险既是农业保险的创新,也符合国际保险从“风险因子—损失—理赔”模式向“风险因子—理赔”模式发展的趋势。商业保险公司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开展气象指数保险,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能够扩大保险的覆盖面和渗透度,满足农业和林业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拓展保险服务“三农”的新领域。
2.2 有利于最大程度降低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一直是农业保险发展中的难题,而气象指数保险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道德风险。由于气象指数保险最终的赔付与实际的指数有关,人为无法控制或改变,所以气象指数保险可以较好地规避道德风险问题。而且气象指数保险也具有透明性好,易操作的优势,传统农业保险的保单术语繁多,复杂难懂,难以被农民所接受认可。天气指数保险的原理则相对简单,易于农民理解,有利于其推广,促进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2.3 有利于降低农业保险业务成本
与传统的农业保险不同,天气指数保险不需要对农场进行监督,也不需要逐村逐户进行“地头”查勘定损,而是根据权威第三方(如气象部门)测定的气象指数来支付赔偿。这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农业保险实践中存在的查勘工作量大、成本高、精确定损难等诸多难题。同时气象指数保险赔偿操作快速便捷,在赔付时使用纯粹的指数保险赔付方式,节省大量查勘理赔费用,有效降低了公司农险业务成本。
3 目前我国气象指数保险的开展情况
美国于1997年推出了世界最早的气象指数保险,到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多年的运作经验。从2002年开始,墨西哥、印度等部分发展中国家也陆续将天气指数保险引入农业保险市场,开发了针对多种天气的指数化保险产品,如墨西哥和印度的干旱指数保险、越南的洪水指数保险、加勒比群岛的飓风指数保险等。我国的气象指数保险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在部分地区进行了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最早的气象指数保险试点是在2007年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在上海地区开展了的全国首个天气指数保险——西瓜天气指数保险,当强降雨或连阴雨达到约定指数,保险公司进行赔偿。
2009年,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在安徽长丰县开展了水稻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当特定的时间段降雨量低于约定的降雨量指数,或是累积高温差高于约定的温差指数,保险公司进行赔偿。2011年,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在安徽宿州开展了小麦种植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当实际天气情况达到干旱指数、倒春寒指数、热风指数或是阴雨日指数时,保险公司予以赔偿。2011年,人保财险在江西抚州南丰县开展了蜜桔冻害气象指数保险,当气温低于预先设定的低温指数时,保险公司进行赔偿。
2011年,人保财险在北京昌平区和密云县开展了蜂业干旱气象指数保险产品,根据不同气象因素对蜂蜜产量的影响大小,当实际累计降水量小于气象干旱指数标准、或连阴天数达到约定天数以上时,保险公司进行赔偿。2012年,人寿财险在福建龙岩市几个乡镇开展了烟草种植天气指数保险,当冻灾指数或水灾指数达到约定的指数值,保险公司进行赔偿。2013年,人保财险在大连獐子岛开展了风力指数型水产养殖保险业务,当风力等级达到一定标准时,保险公司对养殖户进行赔偿。
除了上述几个区域,目前我国还没有其他地区开展气象指数保险,这也说明我国的气象指数保险发展还是比较薄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如何更好的开展,为农业分散天气风险创造新途径。
4 推动我国气象指数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
4.1 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农业保险的补贴是其允许的“绿箱政策”,根据农业保险的发展规律,财政补贴是农业保险发展最好的助推器,建议财政为气象指数保险提供适度的保费补贴,提高农民购买的积极性,不断扩大农业保险的规模,将现有的险种做大做强。或是通过加大气象站建设投入等投资公共品的方式为气象指数保险开展提供支持。目前我国气象部门气象预报和检测的技术完全能够满足气象指数保险的需要,而且积累的大量历史气象数据也为天气指数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政府部门也可以对产品开发提供资金或数据支持,为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开发提供数据帮助。
4.2 认真总结国内试点经验,扩大试点区域
根据气象指数保险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成功实践的经验,我国气象指数保险应当走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道路。目前国内已经开展了气象指数保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商业保险公司应当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推动气象指数保险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农作物品种,适时进行动态调整,科学合理地设定相关指数,使气象指数保险随着农业保险的发展在全国推广。
4.3 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加强风险管控
从世界农业保险的发展来看,农业保险创新正向指数保险方向发展,保险公司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但不管如何创新,其产品必须站在农户需求的角度去设计和开发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农户对气象指数保险的需求情况,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目前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保额较低,难以覆盖物化成本,保险责任偏少,赔付相对繁琐等问题。除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之外,目前农户对主要农作物保险的需求仍然比较旺盛,农业保险的风险还需要进一步分散。同时,保险公司应当将防范风险规范经营的理念贯彻于全部工作的过程之中,既要有详实的情况调研和科学严谨的理算,还要严把承保数量这一关。
4.4 争取相关单位支持,做好产品宣传
保险公司应当同农业、气象、灾害等多个相关单位积极沟通、密切合作,为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销售、理赔、宣传、以及气象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多方位的支持。一定要做好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宣传工作,使地方政府、投保农户充分了解到气象指数产品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确保该业务承保、理赔工作的平稳有序。
【参考文献】
[1]巴曙松. 对我国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创新问题的几点看法[J].保险研究,2013,(2):11-17.
[2]朱平安,都蒙浩.天气指数保险及其在农业灾害保险中的运用研究[J].时代金融,2013,(9):83-84.
[3]武翔宇,兰庆高.促进我国气象指数保险发展的若干建议[J].农业经济,2012,(3):94-95.
[4]促进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试点[N].中国保险报,2013-12-11.
【作者简介】
农业保险总结范文4
关键词:农业保险 发展历史 现状分析 保险立法
我国历史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在各种经济成分中占比较重。然而我国又是世界范围内遭受自然灾害最多、造成灾害损失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研究如何转移农业生产中的风险,保护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利益不受损失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保险是指种植行业、养殖行业在生产、抚育、成长中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经济补偿的一种。保险公司通过保险的形式,将保费进行集中,在事故发生后,补偿给受损单位或个人,以防生产链的断裂造成连锁损失,使得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我国的农业保险始于1950年,曾一度中断,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逐渐开始恢复。自1982年起,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各地的分公司开始了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的试办,1986年,新疆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开始开展农业保险。在这之后,多种保险形式纷纷出现,掀起了各地的农业保险的热潮。之后,由于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不稳定,农业保险呈现萎缩的趋势。21世纪以来,中央也逐渐开始重视起“三农”问题,使农业保险制度逐步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 近30年来,我国的农业保险在困境中蹒跚前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险种的不断丰富,保险范围的不断扩大,保险收入的大幅增长等。2009年7月20日,时任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主席吴定富在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保险。仅2009年上半年,农业保险承保各类农作物3.5亿亩,参保农户6152万户次,承担种植业、养殖业风险责任金额1436.5亿元,累计赔付34.1亿元。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水平还处于地下水平,发展也是极不稳定的,承保范围相对而言较小,市场份额也不大,险种同市场需求也是不相适应的。农业保险如此现状,引人深思。我们知道,农业生产的巨大风险,较高的保险赔偿率以及较高的赔偿率必然导致农业保险的保费高于农民的心理预期,使得更多的农民买不起保险,不愿意购买保险,因此我国的农业保险一直俳徊于日益萎缩的怪圈,农业保险的发展幅度和发展速度远远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
调查发现,我国农业保险法律缺失,农业保险法几近空白,我国现行的《保险法》对农业保险尚未涉及,只有《农业法》对农业保险有所涉及,其中第16条清楚地界定了“农业保险应按政策性保险来实施,国家鼓励和支持建立互助合作性保险组织,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但对业务的建立和开展方式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我国政府对农业保险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农民参保意识淡薄、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农业保险赔付率高、农业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数量少等因素,导致农业保险在我国推行发展缓慢。
我国要想使农业保险得以健康发展,使其在减轻农业灾害损失、保持农村稳定等作用得以发挥,应让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可以采取强制性的措施用以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支持。此外,国家应注重农业保险的立法问题,用明文法律形式来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性质和作用以及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应履行的职能,来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宣传,加强群众对农业保险的认识,让农民了解农业保险,懂得投保、索赔、防灾防损常识,提高其投保积极性。考虑到农业本身的特殊性质,农业保险的开展方式不能等同于一些常规保险,应当建立多层次的保险体系与风险分担方式,还应加入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和风险防范。农业是一种产业部门,但也是典型的公共部门,需要有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共同来分散、转移和分担风险的系统来作保障。政府要鼓励农业技术创新,直接或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使更多的农民有经济能力参与农业保险。我国还应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农业保险经营体系,对近几年的农业保险试点情况进行总结,因地制宜的建设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同时,国家还可以对农业保险给予金融及再保险的支持,农业保险的保险人因巨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可通过再保险方式进行摊回。
我国现阶段开展农业保险主要依托于当地政府,只有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水平、自然灾害特点,来制定相适应的农业保险政策,才能满足当地最广大农民的需求,才能使农业保险不断发展壮大。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农业保险事业也一定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琴英.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7
农业保险总结范文5
一、农业保险模式的概述
我国研究人员对农业保险的概念进行总结主要是从经济学与保险学两个角度来界定,其强调我国农业保险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政策,也是农业发展的支撑。近几年,我国对农业保险的研究不断深入,不同的学者从不同方面来对其进行研究,但由于农业保险自身的特点,导致其并与商业保险有着一定的差异,其是政府的政策,是国家为了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加强农业保护制定的政策。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尤其是自然不可抗力的影响,为农民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而农业保险则可以及时的为其提供相应补偿,从资金方面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以此来保障农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农业保险是为了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所以其在运用的过程中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以及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特点,以下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高风险,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气候、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都会对农业保险的标准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自然灾害发生还具有不稳定性、破坏性巨大以及频率较高的特点,这也会影响到市场经济的稳定,为保险带来较大的风险,相对于其他的商业保险来讲,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的特点;
高成本,构成自然灾害的因素相对较为复杂,其往往是在多种事故的综合下发生的,这也就导致农业灾害的定性、定量分析具有较大的难度,无法及时的明确农业风险出现的因素,更无法在事先做好预计,所以农业保险的理赔成本相对较高;
高赔付,众所周知,农业风险事故的出现并不是对少数的农田进行伤害,通常都是大范围的破坏,尤其是近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洪涝灾害、流行疾病、地震等等造成很多省市农业损失严重,与之相应的农业保险所需要进行的赔付成本也就随之增加。
强制与资源相结合,我国农业发展与民生息息相关,所以在农业保险的方式也与众不同,其是将与农作物有关的内容实施强制保险,对于其他则是采取资源购买的方式,其将农业保险的选择权交给农民,让其按照自身发展与种植经验来选择保险的投保,政府会给予相应的补贴,这种人性化的保险方式可以有效的保障农业经济的发展,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农业保险模式的现状
我国农业保险在农村进行实验主要有五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是政府主办;在政府的主导之下由相关的额保险公司进行经营;政府支持下互助合作的方式;外资公司的经营模式;相互制保险公司模式。这五种模式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各有优势与不足,所以在对其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理性选择,以下对其优势与劣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政府主办模式,简单的说就是由地方政府负责出资成立的农业保险股份公司,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对农业保险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规划,其通过政府的力量来对内部保险资金进行有效的积累,保障保险公司的资源可以合理、集中的配置,对相关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其运行的成本较高,对其进行管理的费用需要政府进行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府的经济负担。
在政府主导下实施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在实际运用的中并不算是严格的保险,这种保险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收取投保的费用,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风险全部由政府来承担,这种政企不分的模式并不适用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容易出现贪污、受贿等问题。
政府支持下的互助合作经营模式,这一模式的优势主要是政府可以对商业保险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通过节省制度或者成本转换的方式来实现农业保险,商业保险企业也可以对现有的专业机构与人才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相关的保险业务;但这种模式下商业保险公司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突出其以盈利为目的的特点,对农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效益较差。
外资公司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倡导的是中外合作,加强了我国农业保险对先进国家管理经验的借鉴与学习,这对我国农业保险的管理与发展可以产生推动的作用;但我国的发展与外资国家存在一定的不同,外资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与农业保险高成本、高风险等方面的特点并不相符,所以并不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
相互制保险公司模式是互助合作制的一种新型模式,其在农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保障农业经济的稳定。
三、农业生产模式的理性选择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政府的财政能力也影响着农业保险的效率,所以在对农业保险模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按照地区特点来对其保险模式理性选择。
农业保险总结范文6
一、目标任务
按照"服务农村经济,构建和谐金融"的主题要求,继续加大对我县农业的信贷投入,全年农业贷款增幅不低于15%;农村信用社要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新增农业贷款达到全部新增贷款的50%以上。
通过培养农村反假货币义务宣传员、联络员和设立农村反假货币工作站,建立农村反假货币工作网络。提升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水平,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农村保费收入增幅不低于15%,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率达到50%,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承保率达到95%。
二、活动内容
结合我县实际,县"金融保险服务送农村"活动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分四个专题进行,分别为:
(一)金融保险政策送农村
1、介绍金融保险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货币信贷相关政策及存贷款相关政策等。
2、为公众提供外汇管理政策和操作咨询,介绍结汇、购汇、外汇现钞、外汇账户、自费出国留学购汇等个人外汇政策。
3、介绍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和农村住房保险政策。
(二)金融保险产品送农村
1、组织金融保险机构提供信贷支农产品、存款(理财)产品、财产保险产品和人身保险产品,体现各金融保险机构的产品特色。
2、深化和完善下山脱贫信贷扶持政策,创新信贷支农的方式,推行农户住房按揭贷款,实现小额信用贷款的扩面增量,进一步简化农户贷款手续。
3、组织金融保险机构向农村拓展金融保险业务活动,加大金融保险支农力度。
4、与县有关部门联合,编制重点扶持农村优势企业、重点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确定信贷重点扶持名单。
5、举行银企、银农洽谈、签约活动。
(三)金融保险服务送农村
1、加强农村地区结算服务。大力推进银行卡在商品交易市场、农村集镇的应用;提高农村地区ATM机、POS机布放数量;继续做好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宣传推广工作,支持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尽快提供农民工银行卡发卡服务。组织商业银行、信用社、邮储机构为农村群众办理银行卡。
2、培育农村重点中小企业。结合小企业专项资金试点工作,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农村小企业支持范围。
3、加强对农业六大支柱产业的信贷支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重点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
4、确保支农现金供应。根据现金投放时间性、区域性、季节性集征,合理摆布现金库存和券别结构,满足农村集市贸易、农副产品收购等现金需求。
5、建立农村反假货币协调机制和工作网络。加强我县反假货币工作,建立由县府办牵头,人行、工商、公安、各金融机构等部门参加的县反假货币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在全县选择安文、新渥、冷水、大盘、方前、尖山、玉山、尚湖等8个乡镇建立反假货币工作站,在128个村庄配备农村反假货币联络员。
6、加强助学贷款工作。坚持和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全额贴息政策,建立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7、开展支农信贷授信活动。做好农户资信等级评定工作,改进小额农贷"自报公议"运作方式,扩大小额农贷的授信面,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农村专业合作社信贷业务的综合授信。
8、优化业务流程,简化业务手续,利用网上银行延伸农村金融服务,方便农民、农村中小企业办理业务。
9、依托中心镇,辐射周边乡村,建设保险营销服务网络,探索县域保险发展模式,为基层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保险服务。
(四)金融保险知识送农村
介绍国债、人民币反假、利率、结算工具、征信、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反洗钱、民间金融和科学理财、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知识。
三、活动形式
1、发送宣传资料。2、开展集中上街或下乡咨询。3、组织农村金融保险知识巡展。4、开展金融保险支农调研活动。5、搭建银企、银农签约平台。6、举办金融保险知识培训讲座。7、组织媒体宣传。8、编制包含农村优势企业在内的优势企业名录。9、培育重点农村中小企业。10、开展富有特色的专题活动。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月中下旬)
县农办、人民银行县支行、县相关保险公司共同协商,制定《县"金融保险服务送农村"活动实施意见》,并提请县府办批转印发各相关单位,明确活动内容和要求。
(二)组织实施阶段(月底至月)
1、宣传发动。印发《县"金融保险服务送农村"活动实施意见》;通过约见采访、舆论宣传等形式,引导媒体持续关注、宣传本次活动,扩大社会影响;通过金融保险机构基层营业网点开展"金融保险服务送农村"宣传;编印"金融保险服务送农村"活动系列专刊,推出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措施,扩大活动社会影响面。
2、组织制作金融保险知识展板(根据上级要求统一内容、格式,分别制作),用于当地广场咨询和乡镇巡回展览。
3、组织金融保险机构在全县范围主要街道、中心乡镇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展览金融保险知识展板,发送统一编印的宣传小册子,接受基层群众咨询。
4、组织启动以农村乡镇重要集镇为单位的农村金融保险知识巡展。此项活动安排在至月份,地点在安文、尖山、新渥、大盘等地。
5、县人民银行专门配备人员和设备,建立假币鉴别中心,提高反假科技含量,为处理真假币争议和查处制贩假币案件提供服务。
6、与有关部门联合,编制包含农村企业的优势企业、重点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确定信贷重点扶持名单。
7、组织金融保险机构开展调研,上门走访农业企业、农户等,了解农村金融保险服务需求;开展金融保险知识培训相关讲座活动。
8、开展专题特色活动。结合我县实际,继续开展深化金融服务活动、非现金结算工具推广年等特色活动,以拓展和丰富"金融保险服务送农村"活动的内涵。
(三)总结、评比阶段(月份)
全面总结"金融保险服务送农村"活动,人行县支行会同县农办和省保监会指定的保险公司开展先进集体和个人初选,报上级金融保险主管部门和省市农办审定。
五、职责要求
人民银行县支行要负责牵头制定县"金融保险服务送农村"活动实施意见;负责"金融保险服务送农村"活动过程中的日常协调与联系;负责起草相关的材料,编发活动相关信息;负责提供巡回展板的相关素材,负责举办相关的培训讲座;会同县农办、市相关保险公司初选我县"金融保险服务送农村"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
县农办要会同组织开展全县统一的"金融保险服务送农村"活动;联合邀请县领导参加相关重大活动;协调、引导媒体积极进行采访报道;会同初选全县"金融保险服务送农村"先进集体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