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范文1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共58例患者,男39例,女19例;年龄36~79岁,平均62岁;原发病肺癌37例,乳腺癌9例,胃癌7例,卵巢癌4例,恶性淋巴瘤1例;均经病理证实。X线胸片及超声均提示为中等量或者大量胸腔积液。

2、方法

(1)物品准备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1根(美国Arrow管,不抗菌),输血器1副,小手术包1个,无菌透明敷贴1张,引流袋1只,5ml针筒1付,利多卡因1支。

(2)穿刺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卧位,充分暴露超声定位的穿刺点。取5ml一次性针筒行穿刺点麻醉及试穿刺,然后取套管针穿刺,抽得胸腔积液后置入导丝,退出套管针,扩张器扩张皮肤,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约10~15cm,退出导丝,关闭导管夹,取固定皮圈固定导管并缝合固定一针,贴无菌敷贴。将输血器前端与中心静脉导管相连保留输血器的橡胶管部分与引流袋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系统。打开导管夹,引流胸腔积液。

二、结果

本组58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引流时间3天到25天不等,平均13.5天,平均住院天数18天。其中2例因固定不当滑脱(未缝针固定),3例因反复置管后形成包裹性积液引流不充分,另有18例次引流过程中出现堵管,取生理盐水20ml冲洗均能通畅引流。58例患者均未出现局部感染或气胸等并发症。

三、护理

1、穿刺前及穿刺时护理

穿刺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宣教穿刺的及注意事项,如避免穿刺时咳嗽和活动。如有不适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说话或举手示意。还可以介绍同样已经置管引流的患者交流,减少患者的紧张感。穿刺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呼吸情况,如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剧烈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停止穿刺,并做好抢救准备。

2、留置管护理

穿刺后要加强巡视病房,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控制引流的速度,一般排液速度不超过50ml/h。引流管应在床边妥善固定,引流袋要低于穿刺点20cm以上,防止引流液逆流。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并及时倾倒引流液。要注意穿刺点的护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每3天局部消毒1次,并更换敷贴。如果局部有红肿、流脓应及时拔管另行穿刺。引流管的固定也非常重要,应将引流管呈“S”形固定于腋中线水平,固定时最好包括引流袋管及接口,这样翻身时引流管不易脱开,造成气胸。中心静脉导管管径细小,而癌性胸腔积液中纤维及蛋白等渗出物多,管腔较易堵塞。一般取生理盐水20ml加压向胸腔冲洗就能冲通,如无效还可用肝素0.1ml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反复冲吸直到引流管通畅。如反复冲洗仍不通者可用导丝疏通。

3、胸腔内注药的护理

胸腔内注药一般均应在胸腔积液引流彻底后注药,先注入生理盐水20~30ml,确定导管未滑出。然后注入化疗药物或者促使胸膜腔粘连的药物。药物注入后取稀肝素封管,去除引流袋,妥善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嘱患者改变,俯卧、仰卧、左右侧卧位各15min,一共约2h。夹管24~48h后开放引流。期间要注意患者有无发热、纳差、恶心、呕吐等化疗不良反应,嘱患者多饮水,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定时复查血象及生化指标,及时应用止吐及升白细胞的药物。

护理要点范文2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代表了医院的形象,也是影响病人选择就医的主要因素之一。儿科门诊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就医环境、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本院儿科门诊的现状,将其护理管理的要点浅析如下。

1 合理配置

护理人力资源由于儿科门诊空间小、患儿多、医护人员有限,使得就诊及治疗等候时间较长,导致社会满意度下降,因此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尤为重要。

1.1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排班 儿科门诊工作量有着较为显著的季节性与时间性,每年的6~8月份、11~1月份为就诊高峰期,时间上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本科在排班上执行弹性排班,根据实际门诊量的多少灵活增减班次人员,以尽量减少病人等候时间,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

1.2 合理搭配护理力量 由于患儿血管细、不配合,使得静脉穿刺难度加大,这就对护理技术特别是静脉穿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长在排班时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将护理人员新老搭配,合理排班,使各班次力量较均衡,以减少因技术不过硬而导致的护患纠纷。

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儿科门诊属综合内科,病种较多,同时还担负着接收儿科急诊的重任,这就对护士的综合业务水平、护理经验、应急能力等有很高的要求,为此我科每月都安排业务学习,每位护理人员也都积极参加业余学习,遇到急重症抢救病例,要认真讨论总结经验以提高抢救水平。

3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杜绝差错

事故儿科门诊环境嘈杂,病人及家属多,治疗任务重,护理人员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影响工作,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严格“三查七对”,遇到有疑问的医嘱不可盲目执行,应找医生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认真把关,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4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治病这么简单,而是无论就医环境、服务态度,还是医疗水平、护理技术、医疗费用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因此要求医护人员要加强服务意识,根据不同病人及家属要求,采取相应的服务措施,尽量使病人满意。

5 分析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

认真分析容易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积极改进,努力使病人满意,避免纠纷的发生。常见的纠纷原因有以下几种。

5.1 护理人员自身原因 由于护理人员技术不过硬或心理素质差,输液采血没有做到“一针见血”,引起患儿家属不满导致护患纠纷。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也是引起护患纠纷的常见因素,如解释不耐烦、态度生硬;告知不详尽、遗漏或延误治疗等。

护理要点范文3

关键词:昏迷;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

因为存在各种原因造成的神经系统功能活动异常而出现的意识、感觉、精神活动障碍称之为昏迷,昏迷是目前急诊科普遍的病症,病因复杂,往往与外伤、中毒、心脑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而且病死率居高不下,高至20.00%[1]。此类病人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由于自身病情严重而不能自主提供有效信息,倘若不能及时确诊病情,则极易延误诊断,甚至造成病人死亡[2]。本研究探讨了昏迷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要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昏迷患者,数据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两组,每组100例,200例患者均自愿参与临床研究。对照组100例研究对象中,男52例,女48例,患者年龄34~75岁;研究组100例研究对象,男44例,女56例,患者年龄35~76岁。分析上述患者昏迷的原因得到:20例患者为颅脑损伤、44例患者为农药中毒、20例患者为煤气中毒、脑血管意外56例,心脏患者35例,镇静安眠药中毒10例、糖尿病15例。

1.2方法

1.2.1院前急救方法 ①急救人员在接到呼救电话时简要问明地点与患者症状,并告知不可随意搬动患者,视患者情况科学使用急救药品。马上出车,在车上做好急救准备。②赶到现场后,综合分析现场状况、患者症状,结合现场目击者的说法,针对引发患者昏迷的主要因素进行确定,提高临床诊断工作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好输液速度。③准备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取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与医院急诊科联系,汇报患者详细情况,通知医院做好准备。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院前急救及护理,详细方法为:

1.2.2.1完成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有效构建,从根本上更新临床护理观念,了解国内外相关急救体系的构建情况,吸取经验。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案前,安排科室护士长针对近几年昏迷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意外事故为主题组织座谈会,所有护理人员均要对相关护理策略进行整理以及系统总结,经过详细研究和讨论后确定具体的临床护理路径[3]。

1.2.2.2在对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的过程中,因为昏迷患者很可能出现严重疼痛问题或者呼吸堵塞等问题,因此,应尽可能保持患者呼吸通道的畅通,针对昏迷患者实施氧气治疗。在针对患者实施呼吸抢救后实时监测患者呼吸状况,保证急救工作的科学和有效。

1.2.2.3在对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给予科学的认知纠正。因为昏迷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能会感到紧张以及焦虑。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预见性地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患者存在的认知错误进行宣教,达到良好的纠正效果,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昏迷及相关临床治疗知识,提高其治疗和护理配合度[4]。

1.3数据分析和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7.0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以t检验,检验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用χ2进行检验。当P

2 结果

2.1上述两组患者的救护车到达时间以及有效抢救时间分析

研究组救护车到达时间为(32.20±28.55)min,对照组救护车到达时间为(35.66±32.35)min;研究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研究组及对照组的救护成功率分析 研究组100例患者中救护成功的有96例,成功率为96.00%;对照组救护成功的有72例,成功率72.00%,研究组总体救护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昏迷患者对光线、声音等外在因素不敏感,存在意识障碍,导致临床确诊病情以及治疗面临极大困难[5]。因此,应进一步提高急诊医生对病情的判断能力,提高急诊准确率及急救成功率。护理要求安排理论知识丰富且整体护理观念较强、具备良好救护技术的护理人员针对昏迷患者开展的一种临床护理,有效的护理模式主要是为了促进临床抢救质量的大幅度提高[6]。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救护车到达时间以及有效抢救时间分别为(32.20±28.55)min和(43.52±14.24)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66±32.35)min和(64.55±13.45)min,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昏迷患者,在院前急救及护理要点做好相应的工作,那么就能够大大缩短救护车到达时间以及有效抢救时间,促使患者的救护成功率明显提升,促使其得到很好地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WU Hai-long,SU Qiang,ZHU Yan,XUE Lei.Studyt on the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4,04:199-206.

[2]郭雅波.院前急救护理对急诊昏迷患者预后影响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4:506-507.

[3]王丽,张富强.品管圈活动改善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气道护理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5,05:580-584.

[4]谭显玲.院前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在昏迷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18:2839.

护理要点范文4

[论文摘要] 总结15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认为做好心理护理及病情的观察,重视对重症肝炎的治疗,以及积极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是完成此类患者临床护理的关键。

重症病毒性肝炎(FH)病情凶险,临床症状复杂,并发症多,是临床治疗中较为棘手的难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其病死率在80%以上,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疗法的应用,重症病毒性肝炎的病死率明显下降,慢性重症肝炎的死亡率高,为48.8%~64.7%[1]。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因此,对各种并发症的及时处理,积极综合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5例重症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重症肝炎)患者临床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重症病毒肝炎患者共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0~62岁。

2结果

本组病例抢救成功9例,成功率60%;死亡6例,其中,4例为抢救后出现严重的肝性脑病,另2例为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出血。

3护理

本组病例病情危重,抢救难度大,成功率仅达60%,与往年相比提高了1%。其临床护理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加强心理护理

重症肝炎的患者,大都有病毒性肝炎病史,而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目前又缺乏特效的治疗,有的患者发病后出现精神抑郁,怕被家人、亲朋厌弃,又忧虑病情不易很快好转而影响个人的前途及今后的生活,当出现黄疸并迅速加深时,会极大刺激患者,产生忧郁、恐惧、绝望甚至濒死感觉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拒绝治疗。此时,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2],通过这样护理人员才能有针对性地消除其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帮助患者尽快地实现角色转换与适应环境,并用充满爱心的语言安慰患者,向他们解释分析病情,并用自信的语言向患者传递现代医学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信息,使其具有安全感,并与医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求得患者的密切配合,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家属的密切配合也是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保证。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一方面能有效地稳定患者的情绪,另一方面还能使家属积极地协助、配合抢救工作。在抢救环境方面,注意保持病房的有序和整洁也会在视觉和嗅觉上有效地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此外,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保持紧张、敏捷但又不失镇静、有序的工作作风,也是获得患者和家属信任的途径之一[3]。

3.2 绝对卧床休息

重症肝炎的患者多病情危重,监护患者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2.1 加强基础护理 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协助患者洗漱、进食,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减少刺激;帮助患者经常变动,每2~4小时翻身1次,并记录患者和翻身时间,用50%红花酒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3.2.2 注意口腔清洁 口腔是重症肝炎继发感染和其他微生物入侵的门户。合并口腔溃疡和鹅口疮者,可致口臭,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可引起全身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因此,对意识清楚和患者应督促进食后漱口,早晚刷牙,对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和昏迷的患者,应每天检查其口腔内有无出血、溃疡和霉菌生长等现象,每天至少进行口腔护理3次。以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增加食欲。

3.2.3饮食护理 给以糖为主的清淡、低脂饮食。有肝昏迷前驱症状时限制蛋白质,严禁含氨物。有腹腔积液时用低盐饮食,并限制饮水量[4]。

3.3 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如皮肤出现大块紫瘢、鼻衄(可用1%麻黄素棉球填塞止血)、牙龈出血。如有消化道出血,及时报告医生,记录出血量,即送血型交叉配合,以作好输血准备。

3.4 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3.4.1观察患者的意识 对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患者的生活,尊重患者,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需求并尽量满足其需要。要注意患者的性格和行为有无异常,行为异常提示为肝性脑病的先兆。

3.4.2 观察体温 每天测体温4次。因为重症肝炎肝细胞坏死时可以出现37~38℃持续低热。如突然出现高热,就要怀疑有继发感染。凡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者,应每半小时测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

3.4.3 观察脉搏 如果脉搏加快或细速,提示为出血存在或出血的先兆;而高热时,相对的脉搏缓慢可为颅内高压,应及时报告医生。

3.4.4 观察呼吸 呼吸异常出现在肝昏迷、出血、继发肺部感染或大量腹腔积液压迫时,及时发现给予氧气吸入,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通知医生。同时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气味等。如闻到呼出的气体中有烂苹果样气味即肝臭,示病情危重。

3.4.5 观察血压 若血压明显下降,提示有大出血和休克的可能;若颅内压升高时血压有可能升高。

3.4.6 观察瞳孔若出现瞳孔左右大小不等或不对称,注意有无肌肉抽搐或颤动,以便早期发现脑水肿症状,并通知医生及时抢救。

3.5 准确记录出入量

观察液体平衡情况。每天摄入量少于2 500 ml,则营养不够,可影响康复,应及时通知医生。每天尿量少于500 ml也应通知医生,以便做相应的处理。对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应观察利尿效果,准确记录24 h排尿量。

3.6 醋酸保留灌肠

采用食醋稀释后保留灌肠,使肠道酸化,可阻止氨的产生和吸收。对重症肝炎患者采用食醋保留灌肠疗效显著,本组病例中抢救成功的6例患者使用了此法,均获得满意的效果。在护理方面应注意[5]:先用0.9%的生理盐水500 ml清洁灌肠。注意观察洗出大便的颜色、数量和性质。灌肠时注意肛管要光滑并加以石蜡油,灌肠的速度不能太快,以免因压力过大造成黏膜的损伤。0.5 h后,用20 ml食醋加0.9%的生理盐水100 ml做保留灌肠。每日1~2次,应尽量争取长时间保留。并记录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

4讨论

重症肝炎发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治疗比较棘手,在采取有效措施抢救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6]。重型肝炎患者病情重,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心理负担重,常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易激动等不稳定心态。因此,在护理中应多给予精神安慰,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进行有关疾病知识指导,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并给予理解、关心、体贴,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护理人员必须增强责任心,具有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重视疾病的观察与护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池肇春.新编实用肝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16-120.

[2]黄晓专.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中注意的问题[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21(2):353.

[3]聂国英.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福建医学杂志,1999,21(1):110.

[4]李继云,侯秋菊.重症肝炎患者的护理[J].包头医学,2002,26(2):88.

护理要点范文5

关键词:脑肿瘤;疼痛;护理;要点

脑肿瘤病人和其他癌症病人一样,最难承受的就是疼痛,假如不能有效控制疼痛,则可能加速病人的病情发展,使病人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因此,减轻脑肿瘤病人的疼痛,是摆在护理人员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下面,笔者针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90个脑肿瘤病人,护理人员利用一些特殊护理手段,在实际当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文选取2010年8月到2012年7月时间内,我院治疗的90个脑肿瘤病人,其中,55名男性,35名女性,全部位于15-68岁之间,平均年龄41岁,有3人属于21岁以下的病人,62人位于21-46岁之间,25人在46岁以上。这些病人都经过医院的严格检查,确定是脑肿瘤,并且不存在其它病症。

1.2疼痛的等级分类

可以应用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轻度疼痛:病人会感觉到疼痛,但可以承受,不影响生活,睡觉质量不受影响;中度疼痛:病人会感觉到疼痛,不能忍受,要求服药止痛,会影响睡眠;重度疼痛:疼痛越来越厉害,病人不能承受,要求服药,不能睡眠,有的病人出现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利用护理干预前,90个病人的疼痛情况分别是:14人轻度疼痛,42人中度疼痛,34人重度疼痛。

1.3脑肿瘤疼痛常见症状

此类病人的疼痛一般出现在清晨四点到五点之间,常常是在病人睡眠过程中发作,由于疼痛,病人会疼醒,起床后进行运动,一直到八点或九点,疼痛会减轻,有的消失。一般会出现在病人的前额或颈部疼痛,会越来越痛,有时出现头晕。[2]

1.4护理疗效评价

显效:利用护理人员的干预,病人的疼痛情况有所改善,有的消失;有效:经过护理工作后疼痛状况有所减轻,病人可以承受;无效:病人的疼痛状况与护理前没有明显区分,总有效率等于显交和有效的和。

1.5统计学处理

根据记录的数据,针对疗效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进行卡方检验,接着利用SPSS 11.0软件处理数据。如果P

2、护理方法

2.1药物护理

首先可以利用止痛药,口服止痛药最好,不但服用方便,而且可以监测血药浓度,方便控制用药剂量,利用口服的方法,可以使病人加强服用的依从性。按照病人的主诉疼痛程度,依据阶梯给药的方法,针对轻度疼痛的病人,可以给如非+CFEJ体类的阿司匹林、消炎痛、扑热息痛等药物,对于中度疼痛的病人,可以给弱阿片类的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等药物。针对中度和重度疼痛的病人,不但应该应用止痛的办法,而且可以口服安定、多塞平等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同时利用减少镇痛药物数量的办法,调整病人的精神情况,使病人可以平静入睡。

还有,癌症镇痛药可以抑制病人的胃肠道蠕动,因此,要同时服用一些通便的药物,可以提高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护理人员可以依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逐步减少止痛药的数量,防止病人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依据时间规律给予病人药物,不能根据病人的要求给药。

2.2生活护理

要认真观察病人的病情,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假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治疗。护理人员要帮助病人确定合理的饮食习惯,多吃含蛋白、热量丰富的食物,多吃高维生素食物,不要吃生冷和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2.3心理护理

依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医生和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的需要,理解病人出现的恐惧和担心情况,可以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对病人要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讲解脑瘤有关知识,可以要求疼痛有所减轻的病人向其他病人介绍经验,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病人,要进行心理疏导工作,使病人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将有关脑肿瘤的知识讲解给病人家属听,要求家属做病人的思想工作,逐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帮助他们尽快回到社会当中去。

3、结果

利用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90位脑肿瘤病人的疼痛情况有所改善:30人无痛,40人轻度疼痛,12人中度疼痛,8人重度疼痛。具有明显效果的53人,有一定效果的29人,没有治疗效果的8人,有效率达到91%。经检验总有效率和显效率,P

4、讨论

由于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脑肿瘤病人的疼痛状况,指导病人正确用药,防止病人出现对药物的依赖,以及防止出现不良反应,使用药达到理想效果。[3]同时,护理人员还要积极听取病人的要求,认真做好疼痛评估,可以使医生准确掌握病人的实际情况,消除病人消极思想,从而积极与疾病作斗争。还有,家属对病人的鼓励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要求家属多陪伴病人,在心理上支持病人,可以帮助病人树立生活的勇气。总之,根据脑肿瘤病人的特点,利用科学的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增强病人抵抗疾病的信心,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促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谌永艳,伍业光.485例流浪老人护理方法的探讨[J].内科.2011(05)

护理要点范文6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呼吸衰竭;护理要点

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它在许多方面优于有创通气。其使用方便,患者痛苦小,舒适乐于接受,院内感染机会少。研究显示NIPPV对部分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有肯定的治疗效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尤为重要,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其中男28例,女2例,年龄61~79岁,平均62岁,其中COPD合并呼吸衰竭28例,重症哮喘1例,重症肺炎1例,均为呼吸衰竭。

2 护理要点

2.1  病室环境的要求:保持病室宽敞、明亮、通风,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50%~60%。

2.2  加强教育,重视护患交流:患者在进行NIPPV治疗前,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NPPV的目的、重要性、要领、无创呼吸机结构、漏气接口的作用、排痰、进食及鼻面罩脱卸和佩戴的方法。这对初始NIPPV的成功至关重要。??

2.3  操作技术规范正确是NIPPV实施成功的因素之一:需要对使用者进行适当培训,在进行NIPPV前,护士应准备1台性能完好装置正确完善的呼吸机置患者床旁。将患者安置于舒适,一般可取半卧位或坐位,但均要使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头略向后仰,保持气道通畅[1]。防止枕头过高,使呼吸道压窄,影响气流通过,降低疗效。协助医生给患者佩戴口鼻/面罩接氧气吸入,待患者适应5~10 min后再连接呼吸机,将已设置好的呼吸机打开。上机后指导患者行深而慢的节律呼吸,用鼻吸气嘴呼气,可对患者喊“吸-呼-吸-呼-”口令,教会患者随机送气而吸气使自已呼吸与呼吸机同步,减少人机对抗。

2.4  NIPPV使用过程中需要严密的临床监护: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神志状态。并监测患者呼吸肌运动情况,观察辅助呼吸肌运动,是否存在矛盾呼吸运动,是否存在人机对抗[2]。

2.5  气道压力的观察与处理:气道压力骤降时常提示脱管、管道泄露或气泵故障,气道压力升高及使用呼吸机后仍有严重缺氧者,应寻找原因,如痰栓、呼吸对抗等。予以积极处理。

2.6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无创呼吸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胀,可指导患者减少吞咽动作和讲话,以免气体进入胃肠道。上机时采取半卧位,可减轻腹胀和避免发生误吸引起吸人性肺炎[3]。正压通气对胃肠道会产生影响,使患者出现消化吸收不良,饮食摄人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不易控制。因此,应选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免加重CO2潴留[4]。

2.7  做好基础护理:避免口腔内滋生细菌,做好口腔护理,协助患者擦浴、翻身、拍背,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防止发生压疮和坠积性肺炎。

2.8  停用呼吸机后的护理:当患者病情好转,按医嘱及时停机,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神志的变化,根据病情给予鼻塞吸氧,并加强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同时注意营养支持。

3 小结

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疗效明显,无创伤,被临床广泛使用。护理人员要掌握其作用原理、操作方法,密切观察和护理,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监测各项指标以及有效的防止不良反应措施,保持气道通畅等护理要点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成功的关键环节。呼吸衰竭的预后不仅与其严重程度的抢救是否及时有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原发病和诱因。急性呼吸衰竭时,如能及时去除原发病和诱因,则急性呼吸衰竭可完全缓解[5]。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虽然也经过抢救,多数只能缓解病情,因而关键问题在于预防其发生,如积极防治COPD、肺结核、矽肺等。治疗休克、创伤和严重感染时,应注意输液的速度和量,避免输入大量库存血,避免长时间使用高浓度氧,是防止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坚持呼吸功能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可延缓或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金  乔.中华护理全书·呼吸系统疾病[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0.

[2] 刘又宁.呼吸衰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86.

[3] 顾菁华,张继英,徐进珍.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