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及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理论及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理论及模式

护理理论及模式范文1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在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10名护理人员和50名疫苗接种对象参与本次研究。10名护理人员中包括女性8名和男性2名;50名接种对象中,男26名,女24名,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自愿性参与我疾控中心本次研究。

1.2应用方法

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次研究在计划免疫护理管理模式中应用麦格雷戈理论,具体应用步骤如下:(1)调查护理人员和接种对象对我中心护理管理工作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制定护理管理模式,分析该护理管理模式的可行性。(2)由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情况和护理效能进行调查,护理管理情况包括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精神面貌等。护理管理效能包括护理队伍稳定性、护理质量达标率、医生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素质。(3)制定人性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实际。(4)每年随机抽取相应例数接种对象对护理管理制度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效能进行考核。

1.3观察指标

观察应用麦格雷戈理论前后接种对象的需求评分和护理管理效能考核情况。接种对象的需求评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调查问卷由我中心自制,共包括四项内容,分别为接种意识、疫苗了解程度、接种满意度和接种环境,每项分值为10分,总分值为40分。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效能考核项目包括护理队伍稳定性、护理质量达标率、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素质达标率四项,每项分值为25分,总分值为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应用麦格雷戈理论前后的对比指标均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两者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效能考核情况

应用麦格雷戈理论前我中心10名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效能考核总成绩为(22.9±3.6)分,应用护理管理效能考核后10名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效能考核总成绩为(34.5±4.1)分,应用前后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12,P<0.05)。

2.2接种对象的需求评分

应用麦格雷戈理论前50名接种对象的需求评分为(61.3±5.9)分,应用麦格雷戈理论前50名接种对象的需求评分为(85.6±7.3)分,应用前后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90,P<0.05)。

3讨论

护理理论及模式范文2

A增大斜面的倾角B在木块A上再叠放一个重物C对木块A施加一个垂直于斜面的力D对木块A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55.如图所示,水平转台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用长为l的轻质细绳将物块连接在转轴上,细绳与竖直转轴的夹角θ为,此时绳绷直但无张力,物块与转台间动摩擦因数为μ=,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缓慢加速转动,角速度为ω,加速度为g,则( )

A当ω=时,细线中张力为零B当ω=时,物块与转台间的摩擦力为零C当ω= 时,细线的张力为D当ω=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66.如图所示,一固定的细直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5°,一个质量忽略不计的小轻环C套在直杆上,一根轻质细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直杆上的A、B两点,细线依次穿过小环甲、小轻环C和小环乙,且小环甲和小环乙分居在小轻环C的两侧.调节A、B间细线的长度,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β=45°.不计一切摩擦.设小环甲的质量为m1,小环乙的质量为m2,则m1∶m2等于( )

Atan 15°Btan 30°Ctan 60°Dtan 75°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77.如图所示,质量M=8 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8 N,当小车速度达到1.5 m/s时,在小车的右端、由静止轻放一大小不计、质量m=2 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物体从放上小车开始,经t=1.5 s的时间,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为(g取10 m/s2)( )

A1 mB2.1 mC2.25 mD3.1 m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多选题 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88.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某人从车窗相对于车静止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用固定在路边的照相机对汽车和小球同时进行闪光照相,照相机闪两次光,得到清晰的两张照片,对照片进行分析,知道了如下信息:①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0.5 s;②第一次闪光时,小球刚释放,第二次闪光时,小球落地;③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汽车前进了5 m;④两次闪光时间间隔内,小球的位移为5 m.根据以上信息能确定的是(已知g=10 m/s2) ( )A小球释放点离地的高度B第一次闪光时小车的速度C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99.如图所示为赛车场的一个水平“梨形”赛道,两个弯道分别为半径R=90 m的大圆弧和r=40 m的小圆弧,直道与弯道相切.大、小圆弧圆心O、O′距离L=100 m.赛车沿弯道路线行驶时,路面对轮胎的径向静摩擦力是赛车重力的2.25倍.假设赛车在直道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弯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要使赛车不打滑,绕赛道一圈时间最短(发动机功率足够大,重力加速度g=10 m/s2,π=3.14),则赛车( )

A在绕过小圆弧弯道后加速B在大圆弧弯道上的速率为45 m/sC在直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5.63 m/s2D通过小圆弧弯道的时间为5.85 s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010.暗物质是二十一世纪物理学之谜,对该问题的研究可能带来一场物理学的革命.为了探测暗物质,我国在2015年12月17日成功发射了一颗被命名为“悟空”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已知“悟空”在低于同步卫星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t小于其运动周期),运动的弧长为s,与地球中心连线扫过的角度为β(弧度),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悟空”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悟空”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C“悟空”的环绕周期为D“悟空”的质量为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111.如图甲所示,平行于光滑斜面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底端,另一端与物块A连接,两物块A、B质量均为m,初始时均静止,现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拉动物块B,使B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A、B两物块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关系分别对应图乙中A、B图线,t1时刻A、B的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弹簧形变量为Bt2时刻,弹簧形变量为Ct1时刻,A、B刚分离时的速度为D从开始到t2时刻,拉力F先逐渐增大后不变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212.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电动机带动下,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1,匀速向右运动,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传送带右端以水平向左的速率v2(v2>v1)滑上传送带,最后滑块返回传送带的右端.已知滑块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关于这一过程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滑块滑上传送带上的加速度大小为μgB滑块向左滑动后离开左端的距离为C滑块返回传送带右端的速率为v2D从滑块滑上传送带到离开所用时间大于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3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 .A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随着温度升高一定增大B第一类永动机和第二类永动机研制失败的原因是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C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间的引力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分子间的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D大雾天气学生感觉到教室潮湿,说明教室内的相对温度较大E一定质量的单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分子势能一定是增大的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14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全部选对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长B考古学家发现某一骰骨中碳14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含量的四分之一,已知碳14的半衰期为5 730年,则确定该生物死亡距今11 460年C按照波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较小半径跃迁到较大半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总能量增大D卢瑟福发现了中子,汤姆孙发现了电子E机场、车站等地方进行安检工作时,能轻而易举地窥见箱内物品,利用了γ射线较强的穿透能力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8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某同学将环形橡皮筋挂在弹簧秤钩上,用力拉橡皮筋,使弹簧秤上的读数为2.00 N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画在白纸上,记为O、O′,选择合适的标度,作出橡皮筋拉力的大小和方向,记为FOO′,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在秤钩和两支圆珠笔上涂抹少许油,用两支圆珠笔和秤钩将环形橡皮筋拉成三角形,使秤钩的下端仍到达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OA,OB段的拉力记为FOB,如图乙所示.再将环形橡皮筋剪断,测得所受的拉力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3.测得OA=6.10 cm,OB=8.20 cm,AB=10.70 cm,则FOA的大小为____ N;14.选择相同的标度,下列按比例作出的FOA和FOB的合力F′的图示正确的是__ ;ABCD15.通过比较F′与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16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某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木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16.根据上述图线,计算0.4 s时木块的速度v=_ m/s,木块加速度a=____ m/s2;17.为了测定动摩擦因数μ,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8.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的测量精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 __.:]AA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B木板的倾角越大越好C选择体积较大的空心木块D传感器开始计时的时刻必须是木块从A点释放的时刻分值: 8分 查看题目解析 >17某星球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中国的一辆星球车,高h=1.6 m,在该星球表面以加速度a=2 m/s2匀加速直线行驶,当速度为2 m/s时突然车顶掉下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试求(地球地面重力加速度g=10 m/s2)19.当物体落地时,物体与小车的距离;20.如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1,那么当物体停下来时与小车的距离.(物体落地时竖直速度由于碰撞而损失)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18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半球形陶罐,固定在可以绕竖直轴旋转的水平转台上,转台转轴与过陶罐球心O的对称轴OO′重合,转台以一定角速度ω匀速旋转,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落入陶罐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物块随陶罐一起转动且相对罐壁静止,它和O点的连线与OO′之间的夹角θ为45°.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物块与陶罐之间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f=mg.

21.若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恰好为零,求此时的角速度ω0;22.若小物块一直相对陶罐静止,求陶罐旋转的角速度的值和最小值.分值: 11分 查看题目解析 >19如图所示,长木板的质量为M=3m,长度为L,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距墙壁足够远处,在木板A的左端放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体B,质量为m,A与B的动摩擦因数为μ,给B一个初速度v0=,已知木板与墙壁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以原速率弹回.当长木板与墙壁碰撞时,在墙壁的左边所有空间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物体B带正电,且电量为q,并保持恒定),求:

23.木板与墙壁相碰时,物块与墙壁的距离;24.如果木板与墙壁碰后的运动过程中物体恰好不能离开木板A,试求电场强度E.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20如图所示,固定的绝热气缸内有一质量为m的“T”型绝热活塞(体积可忽略),距气缸底部h0处连接一U形管(管内气体的体积忽略不计).初始时,封闭气体温度为T0,活塞距离气缸底部为1.5h0,两边水银柱存在高度差.已知水银的密度为ρ,大气压强为p0,气缸横截面积为S,活塞竖直部分长为1.2h0,重力加速度为g.

26.初始时,水银柱两液面高度差多大?27.缓慢降低气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当U形管两水银面相平时封闭气体的温度是多少?分值: 9分 查看题目解析 >21

如图所示,a、b和c都是厚度均匀的平行玻璃板,a和b、b和c之间的夹角都为β,一细光束由红光和蓝光组成,以入射角θ从O点射入a板,且射出c板后的两束单色光射在地面上P、Q两点,28.由此可知__ A射出c板后的两束单色光与入射光平行B射到P点的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较大C射到P点的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大,波长较长D若稍微增大入射角θ,光从b板上表面射入到其下表面时,在该界面上有可能发生全反射E若射到P、Q两点的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发生干涉现象,则射到P点的光形成干涉条纹的间距小,这束光为蓝光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22如图所示,某介质中形成一列简谐波,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

29.若波向右传播.零时刻刚好传到B点,且再经过0.6 s,P点也开始起振.求:该列波的周期T;从t=0时刻起到P点第一次达到波谷的过程中,O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0及其所经过的路程s0各为多少?30.若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0 m/s,且波形由实线变为虚线需要经历0.575 s时间,则该列波的传播方向如何?分值: 9分 查看题目解析 >23如图1所示,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4 kg和8 kg,由轻质弹簧连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B左侧与竖直墙壁相接触,另有一物体C水平向左运动,在t=5 s时与物体A相碰,并立即与A有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左运动,物块C的速度-时间如图2所示.

32.求物块C的质量;33.在5 s到15 s的时间内,墙壁对物体B的作用力的冲量.23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2 kg;解析

由图象可得:物体C以速度v0=6 m/s与A相碰,碰撞后两者立即有相同的速度v=2 m/sAC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得:mCv0=(mA+mC)v,代入数据解得:mC=2 kg;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的应用的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交汇命题。解题思路

根据图象可知碰撞前的A的速度和碰撞后共同的速度,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物块C的质量;易错点

从图象中读出某一过程的初末速度。23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24 N·s,方向向右解析

在5 s到15 s内,墙壁对B的作用力F等于轻弹簧的弹力,轻弹簧的弹力使物体A和C的速度由2 m/s减到0,再反弹到2 m/s,则弹力的冲量等于F的冲量为:I=(mA+mC)×(-v)-(mA+mC)v解得:I=-24 N·s,负号表示方向向右。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的应用的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交汇命题。解题思路

护理理论及模式范文3

[关键词] 人性假设模糊管理高校学生管理

近几年,高校学生管理理论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国内在不断借鉴西方管理理论的同时,不断探索中国与西方管理理论的最佳结合点。随着我国高校环境多样化、学生多元化、发展个性化等现象凸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制度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管理的要求。基于此,我们在借鉴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吸纳了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而建立的模糊管理理念对新时期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弥补传统管理方法的不足,建立新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一、人性假设理论

1957年美国学者Douglas•M•McGregor在《企业中人的方面》一文中首次提出人性假设概念, 并引起了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此后,相关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和补充,1965年管理心理学家E•H•Schein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人性假设理论的“四分法”:“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与此相对应,四种不同的人性假设又有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管理模式。

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理论产生于早期科学管理时期,其理论来源是西方享受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的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厌恶主动去工作,对工作没有热诚,凡事得过且过,尽量逃避责任,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悖。所以要达到组织目标,管理者必须用严密的控制、强迫、惩罚和指挥等手段来对付。

基于“经济人”假设下的“任务管理模式”,管理者要制定详尽的计划和规章制度,以此来约束被管理者,使其能较好的达到组织目标。在这种模式下,管理者充当的是一个组织者、指挥者、监督者的角色,而被管理者要在管理者的监督指挥下,尽可能的完成事先由管理者制定的计划和目标。“任务管理模式”注重效率和目标的完成情况,但是却忽略了人的情感因素。

2.“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是由美国行为学家George•Elton•Mayo等人根据霍桑试验中的材料和结果得出的假设。Mayo认为被管理者是从社会的角度被激励和控制的,效率和士气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管理者的社会条件或物质环境的改善。因而企业管理者必须既要考虑到工人的物质技术方面,又要考虑到其他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

在“社会人”假设人,管理者通常会采用“参与管理模式”。即管理者不再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其衡量管理效果实现的首要指标,而是通过培养被管理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增进被管理者的集体感和归属感,同时以集体奖励来激励被管理者。管理者在此模式下,不单单是组织者的角色,同时还行使着联系人任务。“参与管理模式”考虑到了人的社会性,但是激励方式会在一定时期后使这种模式的管理效能下降。

3.“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是由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哈基维斯的“成熟-不成熟理论”与McGregor的“Y理论”综合而成。“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有追求满足自己欲望的动力,并在这种动力带动下主动去完成工作,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在一定的管理模式下会实现统一,人除了一般的社会需求外还有一种运用自己能力发挥潜能的欲望去“实现自我价值”。

“民主管理模式”是基于“自我实现人”采用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在这种下充当着一种“中介”的作用:管理者通过调查了解,根据每个被管理者的特点,创造有利于他们自我实现的环境和条件;管理者的权利要下放;管理者在规章制度时要体现“人本化”,以保证在这种制度下被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4.“复杂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E•H•Schein提出的。他认为:人性是复杂的,不仅是人们的需要与潜在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也是随着管理对象周围环境以及自身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并且由此组成复杂的价值观、目标和动机模式。

“权变管理模式”是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J•J•Morse和J•W•Lorsch根据“复杂人”假设提出的。“复杂人”下的管理模式与前述三种管理模式并不排斥,它强调在管理主体的多样性条件下,不可能寻找到一种永远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只有特定管理对象之下采用最适用的管理方式。管理者的任务在于根据具体管理对象,选择具体的管理模式,或对已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造、调整,并加以运用。

二、模糊管理理论

1.模糊管理概念

文章代、侯树森等认为:模糊管理(Fuzzy Management)是在批判吸收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以系统科学尤其是模糊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吸纳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管理方法论和管理模式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学,它是整体论的宇宙观、方法论与管理上的人本主义哲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与西方传统科学管理理念区别在于:后者是建立在不断规范化,量化的基础上,而模糊管理要求有限的规范、模糊的界限以及人本化管理。

2.模糊管理的基本原则

相对于理想化、规范化、封闭化为原则的西方传统科学管理模式,模糊管理则以非优化、非规范化、不确定性和开放性为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现今社会复杂的管理对象而言,模糊管理模式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1)中庸化原则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包含着浓厚的反对追求知识和改进技术的色彩,而知识和技术是效率优化的基础。管理对象作为一个具体,复杂的个体,影响着正常管理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模糊管理模式在充分考虑到现实中事务的各个方面,更加能够实现管理目标。

(2)弹性化原则

传统的西方科学管理模式讲求严格、周密,强调的是高控制效能。而模糊管理模式则趋向给被管理者较大的自由度,使管理能够去繁从简、去严从宽,讲究的是一种弹性发展,这样更有利消除被管理者的抵触情绪。

(3)目标模糊性原则

模糊管理的“模糊”实际上是相对于传统西方科学管理模式而言的,由于管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难以认知性,管理者往往不做也很难对管理对象做出一个精确的定位。目标模糊性原则使管理者在管理对象的过程中更加灵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管理对象的压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朝着预定目标发展。

(4)开放性原则

模糊管理模式根据开放系统的特性,提出了区别于科学管理模式的开放性原则。在实际管理活动中,模糊管理不强调细致的分工和目标完成程度,只粗略的提出大概性要求。并且对工作过程不做强制性规定,给管理对象以很大的活动自由,允许他们自主的改变,调整计划,允许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周围一切有利条件,达到组织目标。

三、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模糊管理模式

管理是人类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任何一种管理活动进行都是建立在对管理对象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近代西方管理学主要是针对人性假设的前提下展开的,它分析了各种假设情况下管理对象的特征,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模式。

图1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模糊管理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Karman认为:有效的管理方式应该把关系行为、工作行为和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结合在一起。当管理对象进入成熟阶段时,管理者应该积极与管理对象沟通、交流,鼓励管理对象参与到管理当中来。同时,他还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为较成熟的人,管理者应采取授权式管理模式,如:高校本科和研究生等。国内孙彤等人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管理对象认为有效的管理应是能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多个人空间和良好的环境。基于此,我们首先将高校学生假设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

但人性假设理论下的管理模式过于机械化,片面强调管理对象的个体差异,却忽视了管理的普遍性,这点也正是科学管理模式相比于模糊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在模糊管理模式下管理者从大局出发,全面衡量管理系统的因素,为管理对象的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基于此我们在全面分析高校学生特点之后,提出了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模糊管理模式,力求做到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赢的局面。

四、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1.注重人性教育,体现人本思想

人性化教育是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模糊管理模式的基础。人性化教育包括:高校学生工作者通过教育对高校学生的本性进行塑造;教育的根本点是“做人”,而示范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人性化教育要求处于管理模式下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就进行学习和教育,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管理者的学习在于不断提高管理魅力,在管理对象即高校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其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人性化教育以接受为主。可以看出,系统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分别和对立是明显的,这也是此模型中唯一缺乏模糊特性的一点。

2.构建弹性空间,转变管理理念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要求学生工作者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别于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宽松、简约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转变管理理念:

变“要求”为“探求”,即将以往要学生怎么样改变为学生实际情况怎么样;由“静态”到“动态”,管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静止的管理智慧阻碍系统的发展,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在宏观基础上,动态的把握学生工作的情况,并适时对管理措施做出调整;由“点目标”到“面目标”,传统管理模式将目标完成作为衡量管理绩效的重要标尺,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则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着眼于宏观,把握长远,由点及面,总体衡量学生;由“制度控制”为主到“人本控制”为主,传统管理模式要求学生严格遵照规章制度,严重的束缚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模糊模式则要求放活规章制度的尺度,将制度和人本综合考虑。

3. 重视“自我”,内在激励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一种自然需要,尤其作为现代的高校学生具有鲜明的本我主义特点。如何做到管理目标与学生目标的一致,以及正确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目标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应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模糊管理模式认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相信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管理工作开展中,下放权限,民主管理,让学生参与管理工作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倡物质为辅,精神为主的激励方式。

4. ,全面发展

模糊管理模式要求管理工作从宏观出发,放松细节要求,基于人性假设的西方管理模式,则要求对每一个个体进行细致分析并对其进行假设。在此目标约束下,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思想行为不做一般性约束,在组织目标下将众多个体思想汇成整体;明确管理界限,学生一切的“自由”行为都是在界限控制范围之内的,也就是说学生的自由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深入学生生活之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个别学生个别对待,防止过于求同,忽略学生的特点。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综合了二者特点,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从大局出发,总体把握学生动态,严受界限,模糊规则,同时要细致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做到个案个别对待,以此保证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和实现。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学生的本我色彩愈发鲜明,这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要把对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释放,以及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提升到提倡学生管理的中心要地位,并在保证组织目标的前提下,最大可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与组织和谐发展,实现双赢。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模糊管理模式以组织与人共同发展作为其最终目标,通过对高校学生新的管理模式的探讨,寻找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思路,为国家的建设培育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本全:人性假设理论基础上的高等学校管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0 (1):35-37

[2]林培锦:运用人性假设理论推进大学管理决策科学化进程,煤炭高等教育.2003,21 (3):49-52

[3]杨凤云:学习西方人性假设理论对构建我国管理模式的思考,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6月

[4]顾斐泠,汪志宇:论“模糊管理”,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 (4)

[5]文章代,侯书森:模糊管理.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

护理理论及模式范文4

    一、立体交互式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刚

    所谓立体交互式会计创新教学模式,就是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第二课堂等多角度构建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激励平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学院)之间、教师与社会之间、教师个体之间。以及学生与学校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学生个体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互动网络。多重激发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原动力。以促进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立体交互式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目标是: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构建动力驱动与激励机制。在教师学生、学校(学院)、社会之间以及教学和科研之间形成立体交互的动力驱动网络。通过人本教学。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的共振效应。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构建立体交互式会计创新教学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护理理论及模式范文5

关键词:钻石模型 区域互动 石家庄

一、钻石模型与要素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通过对复杂数据和资料的提炼,总结出决定国家或产业竞争力的六大因素,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政府和机会(见图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关键性作用。机遇也是谋取发展的关键因素。上述要素彼此相互作用,组成动态的竞争模式①。

二、基于钻石模型石家庄中东西三大区域的互动因素分析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石家庄市中东西区域发展基础和条件差异,明确提出构筑中东西区域良性互动发展格局②。中部区域包含:主城区、高新区、正定新区和藁城、鹿泉、栾城,即“一城三区三组团”;东部区域包含:行唐、新乐、辛集、晋州、无极、赵县、深泽、元氏和高邑九个平原县(市);西部区域以平山、井陉、矿区、灵寿、赞皇五个县(区)为依托。

(一)要素互动

一是大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不同,为彼此间的经济互动创造了条件。石家庄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集中于东西部区域,而中部区域自然资源欠缺、发展空间小;二是石家庄人才分布不均,中东西部人才总数拥有比例为57∶32∶11。据统计,2010年石家庄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2.28万人,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人才聚集度高达57%,东、西部地区尤其缺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三是由于主城区、国家级高新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等都位于中部区域,这使得中部地区获得和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的机会远远大于东、西部地区,而且由于中部区域项目多、政策优惠幅度大,石家庄东西部的部分资金也流向中部区域,从而加剧了东西部区域资金、技术的短缺。中部的企业可以通过金融、投资合作、技术互动等方式促进中部发达地区技术和管理经验向东西部区域转移,从而加速东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逐渐缩小中东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四是石家庄的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东西部区域,各区域内土地分布和利用情况也各不相同。如何搞好工业用地与农业用地的比例协调,如何通过区域协调互动来整合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土地,如何达到土地资源良性互动、区域统筹发展的目标,也是当前石家庄中东西区域要素互动发展中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需求条件

需求条件是指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品或服务的需求状况。据统计,2009年石家庄中东西三大区域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比例约为9.8∶3.0∶1,中部区域居民储蓄存款将近是西部区域居民存款总额的10倍。然而,中东西三大区域的“居民人均储蓄存款”比例却为2.9∶1.1∶1,中部区域人均存款额仅为西部区域的3倍左右。这些数据一方面表明石家庄中东西三大区域居民消费需求能力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显示了中东区域的大部分社会财富集中在了一小部分人手中。因此,刺激和盘活石家庄东西部区域的需求和消费市场,拉动石家庄中部区域的外向投资也是中东西三大区域互动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相关与支持产业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是指这些产业的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石家庄中东西部区域发展基础参差不齐,中部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社会投资力度最大,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共同发展。东部九县(市)近几年投资力度逐渐加大,且在土地、交通、人力等方面比较显著,有利于吸引大项目、大园区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石家庄市综合交通运输网建设虽取得了长足地发展,但交通运输的供求矛盾和瓶颈制约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包括:综合交通设施建设滞后,干线通过能力趋于饱和,地区间交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适当调整交通网络空间布局,研究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有效衔接,尤其是城市交通和城间交通的衔接协调,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整体效益,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四)产业结构、同业竞争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目前,在石家庄的产业构成中,钢铁、化工等资源依赖性工业仍占主体地位,占据产业结构47%的份额,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所占份额较低。在三大区域中,石家庄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良好,达到52%;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发展突出,工业基础良好,有利于承接中部区域的产业扩张和转移;西部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偏高,工业化低于石家庄中东部平均水平。

通过对相关数据③进行统计、对比发现:2009年石家庄中、东部区域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创工业总产值分别为617亿元和190亿元,仅占同年同区域工业总产值的9.5%和4.1%,民营、外资企业蓬勃发展,成为中东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在石家庄西部区域,国有经济处于垄断地位,民营、个体经济力量薄弱,2009年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56.4%。

(五)机会

首先,三大区域互动发展战略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是国务院批准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城市。石家庄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互动的经济发展格局,符合石家庄市及各县(市)区发展实际,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三大区域互动发展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石家庄地区在区位、交通和资源等方面的整体优势,改变以往依靠政策扶持驱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模式,在路径依赖的基础之上实施“中东西互动发展战略”是石家庄崛起的最佳选择。

第三,三大区域互动发展战略是推动石家庄市跨越、超越的战略选择。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战略,有利于突破各区域分割式的城镇化模式,形成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

最后,石家庄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互动的经济发展格局,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石家庄辖196个乡镇,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乡差距较大,严重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政府政策

政府因素是政府通过政策调节来对其它要素产生影响,获得优势。中东西三大区域互动战略是在石家庄政府“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省市领导、各县市政府都非常重视;市、县两级集中力量支持东部产业新城、大西柏坡、空港工业园、南部工业区等省级战略工程,使中东西区域各县(市)区在一些专业领域能够协调一致,形成区域竞争的政策新优势。同时,加强了各县(市)区之间的政策互联、互通、互用,减少政策差异,构建区域行政服务和政策支持的“绿色通道”,推动区域联动、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④。

三、石家庄中东西三大区域互动发展的战略建议

(一)配置多元化市场主体促进区域互动发展

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是区域协调互动的三大主体⑤。配置多元化市场主体可采用以下措施:一是通过实行公司制改造,实行股权多元化,,实行资产“开放式重组”和“市场重组”等多种手段,激活国有企业。二是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通过简化开办程序和手续,降低收费标准,限制收费范围等措施降低投资办企业的成本和风险。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开办企业,对在相对贫困地区开办企业,应适当减免税种,并提供一定的税收宽限期限等。引导石家庄中部区域的企业和居民来东、西部投资。三是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在改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加强资本市场、产权市场、人才市场等软环境的建设。放宽外商投资企业准入限制,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外商出入境手续,进出口许可证申领手续等,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健全要素市场,促进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

健全要素市场,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各个区域范围内合理流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最优化的配置。一是通过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实施 “中东西人才合作计划”等措施促进劳动力要素的合理流动。二是中部企业可通过独资、合资两种直接投资形式和信贷、证券两种间接投资途径来搞好中东西三部金融互动。也可以通过资本运营和重组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促成一批具有增长潜力和带动力的县市企业上市。还可发展区域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扶持大量中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三是中东西三区域应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包括各类金融机构、技术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在内的现代信息体系,以保证其能为三部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多种方式的服务。

(三)建立健全促进区域互动发展的各项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竞争与合作机制。各个区域不同的市场主体在政策法规、人员流动、就业培训、劳保福利等各个方面享有平等权益。要消除各种行政,打破许多行业垄断的格局,确保市场竞争与合作的充分性。二是建立长效监管、约束机制。约束机制既包括正式的法律、法规,也包括非正式的行业规范、国际惯例等。石家庄政府可立足于完善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与事后查处相互衔接、配套的综合性监控体系,也可以实施信用监管制度,应考虑建立一种区域互动与经济协调冲突的协调组织,负责区域合作中的矛盾和冲突的裁定。三是完善评价、激励机制。石家庄政府应用政策手段鼓励和支持三大区域要素的流动和互动发展,比如,对区域合作项目的投资给予工具性政策的倾斜,对跨区域的产业给予目标性政策的扶持,对跨区域的企业给予工具性政策的优惠,对跨区域的合作开发给予制度性政策的肯定。同时,对于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协调的部门和县市领导的政绩评价也应通过量化指标予以认可,以鼓励石家庄中东西区域互动与经济协调,保护和推动区域互动与经济协调。

(四)打造协调互动的信息平台和交通体系

一是完善区域政府间的对话体系和信息互通机制,尤其是政策和决策信息。石家庄中东西三大区域可效仿“长三角的新闻发言人制度”⑥,组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网络、传媒和各种信息渠道定期地、规范地、详尽地将本区域的经济政策信息出来,接受公众监督、查询、了解、评析。这样,既可以监督具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劣质土政策,又可以鼓励促进区域合作的优质政策的创新信息互动。二是加快石家庄城市群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并向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综合化发展,实现信息互联传导。就内外贸易、配送配载、融资结算、科技成果转让等,建立高效便捷的信息传输、处理系统,以及配套的中介咨询服务体系。三是规划建设先进的交通网络,以助力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五)打造各区域县市增长点,“以点带面”促互动

石家庄中东西三大区域共有20个县市,各个县市的生产要素禀赋、经济基础等均存在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这就要求各县市在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自我发展机制⑦。应按照经济指标和产业结构在各个区域内选择和打造一两个重点县市,以点带面实行和推进三大区域的互动发展。如:中部区域可以市区、藁城、鹿泉为重点县市;东部区域以新乐、辛集、赵县为重点;西部考虑首先重点发展平山和井陉。上述县市通过自身经济的辐射和扩散,与其他县市加强资源、市场、人才、技术等要素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

(六)培育互动与共赢的区域文化

国际经验表明,成功的区域协调互动需要各个区域间相近或相容的区域文化来支撑。石家庄中东西各个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十分需要其他区域和各类企业的信任与合作。所以,石家庄中东西三大区域应在相近人文习俗的基础上,大力鼓励彼此信任、相互合作、协同共赢等文化要素的生长与培植,从文化上为消除区域间恶性竞争扫除障碍。这需要舆论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耐心地引导以及政府有力的支持,更需要一些制度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①史东明. 核心能力论一构筑企业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②任学光. 石家庄十二五规划 三年实施80项城建重点工程[N].燕赵都市报(2011-01-19)

③《石家庄2010年统计年鉴》

④刘宝芝. 中东西协调互动区域合作带活全局发展[N].石家庄日报03版(2011-01-20)

⑤安康.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统计测度研究[D].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10

⑥汤可可. 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向和路径[J].湖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2009-08-01

护理理论及模式范文6

增长极理论在我国起步比较晚,随着增长极理论在我国各个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21世纪初,一些学者开始将增长极理论引入旅游业,提出了旅游产业地产增长极的初步概念。但当时有关旅游产业地产增长极的文献只有零散的理论节点,并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框架。陈俊伟(2000)论广西旅游业的新增长极中首次提到旅游增长极,文中探讨广西旅游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只重视桂林旅游的发展而缺乏新的旅游增长极。苟小东,张燕,王谊(2001)在陕西省旅游产业布局的新构想中比较早的提出了旅游增长极,文中提到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不能走单增长极的孤立道路,必须建立以多个旅游地产增长极为节点的旅游线路和网络体系。赵现红,吴丽霞,马耀峰(2004)针对陕西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应用增长极理论分析原因,提出培育新的旅游产业地产增长极,整体提升陕西旅游业。李秀霞(2005)文中指出吉林要想实现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选择和培育对区域旅游产业地产经济增长起带头作用的增长极。杨阿莉(2006)进一步运用增长极理论来指导西部旅游规划。朱葛劲,朱创业,庞筑丹(2008)基于增长极效应理论来分析秦巴地区旅游竞合分析,明确该区域旅游增长极。

二、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属于非均衡增长理论。后由其弟子布德维尔赋予增长极地域性,将这一理论细化到具体的空间上,形成了现今区域经济发展广为应用的理论模式。其基本思想是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和部门,而是首先集中在某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和主导产业部门。布德维尔指出,增长极是指不断增长扩大的工业综合体配置在城市区,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步发展。这种经济活动的极化必然导致地理分布上的极化,其极化效应是导致城市区域的扩大和不断繁荣。随着增长“极核”的形成和发展,还将产生经济扩散效应,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增长极理论在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

本文在增长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着重从理论基础、地产优势、以及增长极的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等方面,阐述了湖南省选择增长极开发模式的有利条件。

三、湖南旅游产业地产增长极分析

(一)湖南旅游产业地产增长极的极化作用

旅游产业增长极一般都具有旅游资源优势、旅游区位优势、旅游政策优势等。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从而形成旅游规模经济,产生极化作用。湖南旅游产业地产增长极确立以后,增长极内部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部门)都得到了良好发展,接待游客人数持续增加,旅游产业地产经济收入总额不断上升,旅游产业利润更是快速提高。而收入的增加也进一步推动了该省增长极高附加值旅游产品的开发或更多游览景点的建设,促进更多的旅游要素资源向省域增长极核心区域集中,旅游产业这种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湖南省增长极地区旅游产业地产的市场竞争力水平,增加了旅游产业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最重要的是旅游产业的极化作用,有利于增长极地区旅游企业开展专业化合作,进行旅游联合促销、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旅游形象整体设计、以及旅游线路整合,提高增长极区域旅游综合竞争力,提高了其区域的旅游产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