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人居家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人居家护理范文1
关键词 居家护理 失眠 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34-03
Study of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home
nursing on the elderly insomnia in the community
HU Yanhong, ZHOU Qi, ZHANG Yifei, ZHANG Lin
(Chenjia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 of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home nursing on the elderly insomnia. 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ver 60 years old in Chengqiao Community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the number table method from Nov 2011 to Apr 2013. The intervention group of 50 patients was intervened with home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intervened. The diversities of value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Athens insomnia scal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6.346, P
KEY WORDS home nursing; insomnia; the elderly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sorder of initiating and maintaining sleep, DIMS )[1]。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衰退、血管硬化等原因,造成大脑供血减少,继而发生失眠[2]。据统计失眠患者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56.7%[3]。经常性失眠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而焦虑等又导致睡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为探索社区失眠患者护理干预方法,2011-2013年我们在程家桥社区对失眠老年人进行居家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来源于2011年11月程家桥社区的失眠老年人。纳入标准:①本社区常住老人,性别不限;②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评分≥4分;③本人自愿,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心、脑、肾、肝、肺及关节疾病者;②有镇静安眠药副反应者;③依从性差,不能完成全程干预者。符合条件的失眠老人共100人,其中男26人,女74人;年龄60~82岁,平均(72.92±8.56)岁。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组
①控制基础疾病 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可以减轻老年人的病痛和心理负担,有助于治疗失眠;②提高睡眠效率 组织老年人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有利于提高夜晚睡眠质量;③改善就寝条件 分析老年人睡前不良刺激(如黑暗、噪音干扰、光干扰、寝具不适等),对卧室中的灯光、噪声、温湿度进行控制,尽量减少环境对睡眠的影响;④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不在睡前喝咖啡、浓茶,不观看刺激性强影视节目,不要强迫入睡,采用不定时就寝法,打破引起失眠的条件反射;⑤进行心理疏导 开展个别或集体心理辅导,睡前用温开水泡脚、听音乐、足底按摩、喝牛奶等方法,以缓解紧张情绪、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失眠症状,推广三线放松功锻炼[4];⑥进行服药指导 讲解镇静安眠药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加服抗焦虑药物;⑦开展健康教育 睡眠相关健康教育每月进行1次,电话个别指导每月2次,由课题组医师及护士负责讲课。干预时间为1年。
1.2.2 对照组
常规居家生活照护,社区护士电话咨询睡眠情况并记录好表单,门诊常规药物治疗,并做好用药情况记录。
1.3 评判标准
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进行干预前后评分。AIS包括入睡时间、夜间苏醒、比期望的时间早醒、总睡眠时间、总睡眠质量、白天情绪、白天身体功能、白天思睡8个问题,对过去1个月内遇到的睡眠障碍进行自我评估。采取4级评分,无得1分,轻度得2分,显著得3分;严重得4分。AIS评分6分为失眠[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检验,P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干预结束后,干预组AI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干预6个月和干预结束后,两组AIS评分比较,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居家护理是对需要照顾的个人及其家庭,在自己居家环境中,获得定期的专业健康照顾和护理服务,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及预防疾病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持续性医疗护理,使其能得到全面照顾[5]。居家护理工作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承担,指导老年人自己或家居家护理一些常见的慢性病是一种适合社区护理现状的方法。
失眠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容易诱发其他疾病。引起老年人失眠的因素,主要有社会、个人行为、不良睡眠习惯和心理因素等,这些因素联合作用导致老年人失眠且越来越严重[6]。开展居家护理对失眠老人进行干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失眠老人居家护理主要针对失眠的危险因素干预,这在综合性医院是难以做到的。指导老年失眠患者的家人,发挥社会和家庭力量,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通过对老年人或家属进行失眠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改变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和睡眠行为、开展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对睡眠环境进行改造等,来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在居家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老年人的诉说,对老人提出的问题和疑虑应详细解释和指导,用积极性语言达到护理效果。廖爱和等[7]的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有效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对睡眠的影响[9]。三线放松功是我国传统气功从身体的三个侧面依次进行放松的功法。所谓三线,即把人体分为前、后和两边三个侧面,每个侧面为一条线。放松训练时,从每条线由上向下依次进行放松。三线放松功与国外的放松训练比较有以下特点:它不需要事先绷紧肌肉,而是直接进行放松;三线放松功着眼于宏观控制,不要求对个别肌肉逐一进行放松。三线放松功可加快疲劳的恢复过程,迅速有效地让老年人入静放松从而快速进入睡眠状态,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对失眠、恐怖、焦虑等心理障碍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易学、易会、安全的特点[8]。
阿森斯失眠量表是临床常用的睡眠障碍的评估量表之一,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对许多类型睡眠障碍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与分类。采用该量表评估,能够获得睡眠障碍的量化依据,有助于分析睡眠紊乱的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说明,居家护理干预能缩短社区老年失眠患者的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和提高睡眠质量,降低老年人白天思睡的发生率,并有助于提高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归燕, 计惠民. 失眠患者的护理[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4, 13(3): 103.
[2] 何伋, 路英智. 脑科症状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340-341.
[3] Katz DA, McHorney C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omnia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illness[J]. J Fam Pract, 2002, 51(3): 229-235.
[4] 陈静敏, 萧抒伶, 苗遒芳, 等. 社区卫生护理学[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17-206.
[5] 姚克裘, 达美君. 失眠[M].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4: 64.
[6] 庞宇渡, 张慧君. 睡前适量运动对失眠自疗功效的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1(4): 401-402.
[7] 廖爱和, 陈国伶. 家庭访视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4): 344-345.
老年人居家护理范文2
一、基本原则
1、全面关怀,重点照顾。为所有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特殊老年人提供政府养老补贴。
2、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为基础,以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为基本单位,直接服务老年人家庭。
3、协调推进,统筹配合。与社区医疗、社区文化等各项社会建设工作协调推进,与机构照料服务相互补充。
4、保障生活,兼顾其他。以生活照料为主,逐步拓展到其他为老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
着眼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搭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组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形成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给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籍、文化娱乐、社会交往、安全巡视等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居家养老创造便利条件。
三、组织体系
建立市、区(市、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网络。市、区(市、县)两级民政部门设立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乡镇)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设立养老服务站,共同负责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所需工作人员,由各单位在本系统内自行调剂解决。同时,以区(市、县)为单位,选拔优秀居家养老工作人员,组成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小组(兼职),经培训后,负责对全区申请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进行资格评估。
四、补贴对象和形式
凡居住在我市辖区内、具有本市非农业户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60周岁(含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及遗属孤老,均可申请城镇特困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城镇特困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坚持“全员补贴、待遇有别、突出重点、适当普惠”的原则,按照所在地区的消费水平,区分老年人身体情况、家庭困难程度和现实养老服务需求,经指定部门评估后,确定个人补贴标准。市、区(市、县)两级政府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补贴专项资金,以居家养老“服务券”的形式,对城镇特困老年人给予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居家养老“服务券”由市民政局统一印制。具体服务项目由各区市县民政部门视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开发。
对城镇散居的“三无”老人,鼓励入住国办社会福利院;对入住民营养老福利机构的“三无”老人和遗属孤老,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标准,要建立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调整的自然增长机制。具体补贴标准由市民政局、财政局另行制定。
五、补贴审批程序
符合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条件的老年人,可向社区提出申请,经街道评估确认,报区(市、县)民政部门审批后,凭居家养老“服务券”享受服务。
六、人员培训
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护理员,须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具有本市户籍、年龄在55周岁(含55周岁)以下的下岗失业、退职退休、农村务工人员,经具备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并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签订非全日制用工协议后,可凭协议享受普惠制培训相关的补助政策。
老年人居家护理范文3
1、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其特有的饮食文化、养生保健及简、便、易、廉的护理技术更容易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应用现状
1)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社区护士将成为居家护理的主力军。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
①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②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着,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③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④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2)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医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正在逐渐完美融合。
老年人居家护理范文4
关键词:养老;养老建筑;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一、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最近几年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可以说,已经将基本温饱问题解决开始逐渐迈入小康社会,而很多老年人经过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和奋斗,在退休之后拿到较为稳定的收入,在生活质量上也呈现出较高的要求,再加上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层出不穷,老年人对于养老的观念也开始日新月异。在养老观念的不断变化中,现有老年居住模式也需要有较大程度的变化,现有的居家养老模式忽视了很多问题,使现代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得以满足,所以,分析和研究现有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孤独感的问题
现代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负面问题,国内外老年人由于无法忍受孤独,而走向自杀的时间也比较常见,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伴随着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在退休以后所需要面临的生活就会逐渐延长,退休以后的老年人在时间上大量的空闲出来,通常这段时间在人生中会占有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时间,基本上要比整个青春还要长,这段时间应该怎么样过得更有意义,对于每一个老年人而言都是十分在意和重视的问题。
所以,站在建筑人士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对老年生活所存在的老年孤独的问题应该进行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要明确地知道老年人居住空间的重要性是如何重要,居住状况对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而言要比其他人群更加重要,而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上,适合的养老居住模式所发挥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
(二)居住环境的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和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居住要求也出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单元成套楼房中具备现代化设备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老龄居住条件和质量也会存在比较明显的完善,其完善主要体现在居住面积的增加以及住宅设的改善两个层面上。但是比较“银色浪潮”,我国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建设相对还是较为落后的,要求的不断提升使老年居住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二、居住部分的空间设计
我国老年公寓的模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成套老年公寓住宅;合居老年公寓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
(一)保持独立性与增加交流空间
1.私密性:老年人需要一个属于自己、不扰的空间。尊重个人的生活,就必须确保个人的隐私权,实现居住空间的个性化。只有确保了安定的个人空间,生活才能丰富多彩,使入住者可以空间的设置上体现自己的个性,同时也确保了自立的生活行为的顺利进行。
2.社会交往:老年公寓应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社区内要有完备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如保健医疗、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图书资料、购物中心、银行邮局、交流活动、家政服务等。
在设计中可考虑结合门厅、过厅、电梯厅等设置各种公共交往空间,如“谈话角”“休憩角”等,适当安排桌椅,为老人们提供休息和增加互相交流的公共交往空间。
适合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国老年人的收入较低,居室标准不易过高,对面积设施尽量节省投资。②房间可灵活使用,增设床位,共用卫生间。老年人居住空间示意简图③提供多样的室内空间,以增加行为的刺激程度,避免行为消极麻木、机能衰退。④主要起居空间周围应有一系列次一等的小起居空间,人们可以安静的观察主要空间人来人去的情况,而不觉得被迫介入。⑤起居空间应与朝南室外活动场地或暖房相接,在天气好的时候,可方便的提供老人户外活动的机会。⑥除了主要起居空间之外,若干个居户应配一个小起居。满足一些私密性活动的要求。
(二)居住空间的基本要求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使用中需要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
1.要有功用性
要给护理人员或家人留有护理空间,特别是浴室和厕所空间,保证老人活动需要尺寸和协助老人时所需的空间。根据老年人视力趋弱的特点,老年人建筑室内空间色彩应明快、温暖,地面不宜采用黑色或显深色面料,透视窗口不宜用有色玻璃。老年人对噪音敏感,住宅内一般要装好隔音设备。
2.要有安全性
老年人中脑血管和心脏疾病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前三位,发生最多的地方是在厕所内。因此老年住宅中厕所应安装暖气或其他取暖设备,减少室内与厕所间的温差;安装坐式便器,并加上扶手;外开式或侧面推拉式门,以便于轮椅进入;安装安全电铃,遇紧急情况时可从外打开门等。老年人往往因不注意或因路面不平,绊倒而发生骨折,因此老年住宅设计中在有门的出入口。
为了防止夜间发生事故,要避免电灯开关设置在暗处或不方便的地方,厕所与寝室最好能安上夜间照明灯。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安装警铃能方便及时地或自动地发出警报,以使老人能得到帮助。
3.要有健康性
要保持老人的居室、厕所、浴室、厨房容易清扫的方便条件。老年人在室内的时间长,所以特别要考虑到日照、通风、采光和换气,让起居生活空间能直通阳光,便于老人作室外的活动。要使老人能方便地使用卫生设备和厕所,冬天洗浴时应考虑加温的设备。不宜用易碎、易燃、化纤及散发有毒气味的装修材料。
4.便于改造
老年人从自理自力期到照顾关怀期,差不多有一二十年的时间,住宅的设计应当考虑到老人的需求,设置隐蔽设计,便于增添设备、设施等改造工程。及时为老人提供协助,延缓老人的衰老过程。
参考文献:
[1].李颖.老龄化社会居住环境空间设计探究[J].住宅产业. 2011(08).
[2].袁圆.中外老年住宅产品初探[J].科技智囊. 2009(06).
[3].皇甫妍汝,朱丽博.银色时代下理想化居住环境探讨[J].知识经济. 2009(07).
老年人居家护理范文5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建筑、原居安老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定义
广义上的老年人居住建筑指老年人或者老年人家庭为主要使用者,为其设计和建造或改造的居住建筑;而狭义的老年人居住建筑,对使用者则限定为老年人或老年人家庭,且居住建筑的应针对老年人身心特征与行动模式进行专门化设计。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发展
尊老敬老是人类社会步入文明的重要特征。无论东西方,早在农业社会,家庭对年长成员的非正式照顾已经是成为养老的主要方式。因此,最早的老年人居住建筑的服务对象仅仅是那些没有家庭支持的无依老年人。【2】
东西方社会对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的探索
西方社会最早出现的老年人居所出现在1084年的英国坎特伯雷镇的圣十字医院,是由地区教会主教主持修建的多栋专门用于收容老年人的住宅。十二世纪始,修道院建筑群的一侧开始流行建造用于帮助与收留老年人的“祈祷院”和“慈济院。
工业革命后,开始出现由富有商人家族捐助建造各类规模宏大、设施齐备的老人村建成,但却并没有受到人们的欢迎。批评者认为老年村的隔离使老年人们变得虚弱和孤独。
我国自古就有深厚的敬老传统。据现有文献及资料记载,早在宋朝就已经建立了全国性的老年人居住建筑体系。宋哲宗元符元年就曾颁旨,建立专门收养鳏寡孤独老年人的居养院。在崇宁五年,北宋政府诏令全国推行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要求“诸城、砦、镇、市户及千以上有知监者,依各县增置”,由此拉开了建立该全国利制度的序幕。
而调查显示,更换住处会断绝生活连续性,并对老年人的身心产生深远影响。研究也指出,脱离原有居住环境入住养老设施,会对老年人与其家庭成员之间关系造成影响,同时也会阻断其社会的联系。因此,对老年人而言,移居养老设施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经济上,而更为多的是来自精神方面。所以,在熟悉的环境中老去完全可以理解为老年人逐渐衰老直到去世都能够继续居住的地方。
当前的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
经过长期发展,各国各地区对老年人居住建筑集中的社区规划,逐渐形成了含收容、护理、社会服务等不同功能的诸多类型的设计模式,同时开始形成——被称为“Ageing in place”,意为“原居安老”的理念。当老年人逐渐衰老虚弱,并出现由此带来的各种生活问题时,传统的养老设施的服务一般比较固定并且常常无视住户个性的实际需求。将老年人看作护理的对象提供服务不仅不会增加他们的幸福感,反倒成为了老年人自立的阻碍。而且,单纯的生活援助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他们更希望活出自己。因此,在相关的设计与规划中要让老人在能力范围内,激发其潜力,重焕生活、社交的活力。
案例分析
台湾双连社区福利园区设计
项目位于台湾新北市三芝区,是以社区照顾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设施。通过公共与私密程度的不同来区分和组织老年使用者的活动需求。流线设计上,以线型连续空间结构连同不同空间,以形成领域感与归属感。通过安排被称为“communal space”——由一系列的公共空间整合而成的公共活动区域,鼓励积极参与群体活动。线型交通流线,成为个人空间的延伸。更能透过其空间的结构,提供具开放性的视觉端点“open vistas”,每个视觉端点都可以塑造成活动节点“activity node”,而每个动线交接处 , 都是偶然相遇、问候或谈天的场所。
德国施瓦巴赫市经济型老年公寓项目
该养老院项目德国巴伐利亚州最小的一个直辖市施瓦巴赫市中心,共建筑面积约7,500平米,融照料护理、社区服务、商业等功能于一身。三个不同用途的建筑体组成了一个庭院的形式,建筑之间由侧翼彼此连接。
通过对生态自由空间概念的考虑,设计者们把项目旁向南延伸的小径作为公共空间之一,运用天然石材铺成的小活动场所以及集成一体的阶梯,一直延伸至具有私人庭院风格的养老公寓,对于这里的使用人群来说,具有很高的逗留价值。从正北门进去则是设计精美的访客接待大厅,直接毗邻休息室和茶水间。通过玻璃隔断的灵活布置,能立即创造出一个宽敞的活动空间。该建筑一个明显的标志是通过色彩方案来告知建筑的用途:首层运用了蓝色,而上面两层包括护理区域运用了橙色和红色。另外在首层还有咖啡厅,它不光是为这里的居民提供服务,同时也为来此的散步者提供方便。
亲切宜人的景观设计,可辨识度高的空间布局,是该项目设计手法上的独到之处。
绿城·蓝庭颐养公寓
绿城·蓝庭颐养公寓是浙江绿城集团于2010 年依托于其楼盘——绿城·蓝庭全新打造的一个社区居家型养老服务中心项目。该项目位于社区东南角,项目 10 层高,分全护理型套型和居家型套型两种。一层为健康中心、社区医院及园区食堂,二层为老年活动中心及食堂。医疗护理主要配建有健康服务中心、社区诊所以及蓝庭老年大学。
小结
目前,许多养老公寓的开发和设计片面考虑设施的高档豪华或者规模的大型化,正在步入“高端化”误区。因此,只有从老人的养老需求与期望出发,把策划、规划、设计、运营统合成一个整体,才能使老年人居住建筑成为老人理想的晚年活动场所。
在规划设计上,在健康的社会环境方面,老年人与邻居保持联系的最重要途径是体育健身和参与文化娱乐活动;与邻居打交道最多的地点是社区休闲散步场所和社区小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老年人与他人交往的意愿非常强烈,需要营造社区内良好的邻里交往氛围,重视社区公共场所的设计。
其中,应着重关注:公共场所的安全和卫生环境,住所到公共场所距离,无障碍通行环境和公共场所椅凳数量是规划设计中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健身设施符合实用性、齐全性、安全性和选址的合理性的要求。
建筑设计方面,设计的出发点与着眼点必须以老年人为核心,并应对老人生理与心理等多方面需求对方案进行综合考量:
需求 内容
安全感和安全性 为活动能力减退的老年人提供活动的安全性,使他们有安全感。
标志系统 它为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提供活动上的方便。
环境的熟悉性和连续性 环境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地方传统,并成为往日生活的延续,使老年人不感到陌生。
适度的声光环境 一个有适度挑战性的环境将促进老年人的经常活动。
私密性 老年人需要一个属于自己,不扰的空间。
可选择性 应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可选择性,并有控制的能力。
可达性和易操作 供老年人活动的空间应有很好的可达性(即无障碍)。常用设施(如门、窗、家电)应易于操作。
尺度适宜的细部 使老年人感到方便和愉快。
适度刺激性和挑战性 一个有适度挑战性的环境将促进老年人的经常活动。
社会交往 应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
总之,适老宜居社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从社区规划、室内居住环境保障、社区主动犯罪预防环境营造、社区日常安全和物业服务支持等方面协同配合。通过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满足老年人对于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斌,李庆丽. 养老设施空间结构与生活行为扩展的比较研究 [J]. 建筑学报, 2011, (55 ); 153-159
老年人居家护理范文6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社区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072-02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小型化,以及人口流动加速、亲属网络的弱化、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独生子女大量增加等因,人口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老人家庭的数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根据文献资料预测:到2030后,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当初,以年轻城市自居的深圳市,老龄化趋势也不例外,当年来深建设者都将迈入退休门槛,随子女来深圳养老的老人也与日俱增。据2008年市民政局调查发现,深圳市目前60周岁以上老人户籍人口达12万,非户籍人口总数在40万以上;预计到2010年,全市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将增到20万以上,非户籍老人将会超过60万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传统的以家庭照料的养老方式受到挑战。虽然我国城市社区的老年人可以从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得到正式的社会支持,但这种支持目前还非常有限。因此,在城市中如何整合资源,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符合现状的为老年服务体系,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需要有理论的探索、手段的创新。广开养老途径。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居家养老服务是由社区和社会帮助,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形式。从养老方式看,居家养老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照顾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手段、老年人居住在家里从提供的养老资源主体看,有家庭成员的照顾、也有社会的帮助。是发展社区服务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征。当前,政府、社区、个体、社会组织提供的各种功能,其中政府或社区提供的服务占主导地位,如根据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内容与方式的特殊性,开办了各类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成为老年人欢迎的活动所。各级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都能充分考虑到老年群体的特殊需要,将发展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纳入到总体规划中去,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的社区还与医疗单位心理咨询部门、高校的心理系合作,开展为空巢老人们提供服务,解决他们面临的心理问题,社会反响好。
但当前为老服务单位的软、硬件都有待完善,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除了要改善办公设备(如电脑等)、为老服务仪器设备、为老服务窗口以及老年人的休息室等硬件外,同时也需要改善软件条件,如提高为老服务的质量、提升服务人员的素质、调整服务内容等。此外,也不能忽视宣传工作。因此,改善当前为老服务单位的条件和环境,是为老服务业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为老服务业提供方来说,我认为主要可以以下几方着手:
第一,改进服务单位的软、硬件条件。购置电脑等办公设备、为老服务设备、设置为老服务窗口、开辟来访老年人的休息室等,同时也铸要改善软件条件。服务单位若能为老年人的到访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服务渠道等,可以提高老年人对该单位服务的信任度。
第二,丰富为老服务项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年人生活需求的提升,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除了家政服务、出行服务和生活护理上等外。还要有其它珠服务内容,建立健全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和项目(如紧急救助、家政服务、生活护理、日间照料、社区食堂、精神慰藉等),同时详细列出服务项目、使之条目清晰,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持,提高为老服务的服务质量与效果。
第三,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可采用灵活的服务方式,通过电话采取上门服务,通过社区提供服务,还需要采取弹性工作时间和灵活的服务方式,使居家养老服务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的新要求,此牙,居家养老服务要做好服务质量的信息反馈。
第四,加强“为老服务业”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尤其要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增加护理专业毕业的从业人员比例。
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引导老年人理解并认同居家养老方式,逐渐接受并消费居家养老服务。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在老年人心中树立起居家养老的消费观念。由于老年人思想一般都比较保守,也比较节俭。因此,可以通过社区干部在平日与老年人接触时,婉转地同老年人宣传居家养老这一服务的优点和服务的费用,其中要说明社区大体上提供哪些居家养老消费服务项目及收费原因,使老年人在客观条件下易于接受居家养老这一新观念。
第二,要让老年人更清楚地了解居家养老服务的性质和内容。社区可以通过日常的海报宣传或将居家养老的详细情况制成小折页,分发给社区中有老年人的家庭,在此,不仅要让老年人认清居家养老服务,还要使老年人的成年子女了解社区提供这一服务可以为他们减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照顾父母的负担。与此同时,要让老年人及其成年子女充分了解一个事实: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的机构养老不可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为养老院或敬老院没有足够的床位,无法解决老人的机构养老需求,尤其是在老年人的数量每年不断递增的情况下。
第三,要取得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信任。在宣传方面,社区除了日常的宣传外,应充分利用老年人这一资源,因为老年人本身就是活的“广告”,让老年人自己宣传居家养老服务为他们带来生活上的便捷,这种宣传效果比铺天盏地的广告来得更有效。为了要在老年人心中树立起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信任感,可以通过社区举办晚会或活动,让接受过服务的老年人出演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短剧等。
第四,要弘扬敬老爱老传统、鼓励和表彰成年子女资助年迈父母消费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是大力倡导孝道的,子女赡养其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在当今社会,年迈父母对于享用成年子女的钱还是心存忧虑的。老年人对于花子女的钱的态度还是保守的,消极的,这也是影响了社区老年人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消费观念和需求的一个因素。